微生物大题-英文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10
微生物考研试题题库(完整版)及答案微生物学试题库微生物学试题(一)一、写出下列名词解释的中文翻译及作出解释1.Gram positive bacteria2.parasporal crystal3 ,colony4, life cycle5,capsule6,endospore二、简答题1,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2,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三、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真核微生物核糖体类型为 _______ 。
2.大肠杆菌长为2.0μm,宽为0.5μm,其大小表示为_____ 。
3.研究细菌遗传、代谢性能常采用_____ 时期的细胞。
4.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_____和_______。
5.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________ 。
6.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7.食用菌是由 ______和 ____ 组成。
8.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品上大部分微生物的过程称 ______ 。
9.细菌细胞的碳、氮营养比为______。
10.根瘤菌可与_________共生固氮四、学名互译1.A.niger2.B.subtilis3. B.thuringiensis4. A.oryzae微生物学试题(一)答案:一,1,革兰氏阳性菌:细菌经革兰氏染色染色后最终染成紫色的菌2,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半胞晶体3,菌落:当单个细菌细胞或者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
4,生命周期:指的是上一代生物个体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
5,荚膜: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6,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问答题五、问答题:(22分,每题分值如下)1、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6)答:原理:革兰氏染色是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之一,其原理是G-细菌和G+细菌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的不同。
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CVI dye complex)。
G+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或丙酮)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褪成无色。
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实为紫加红色)了。
――――(4分)1min 1min步骤:细菌涂片+结晶紫染液→冲洗+卢哥氏碘液→冲洗(吸干)+95%乙醇(脱1min未脱色(兰紫色)+沙黄(番红)→兰紫色→阳性(G+)0.5min色)→冲洗1min脱色(无色)+沙黄(番红)→红色→阴性(G-)――――――――――――――――――(1分)注意事项:(1)95%乙醇(脱色)时间0.5min是最关键步骤;(2)取菌量合适,涂片薄而均匀;(3)菌龄以18h为宜;(4)染色时间:1min,1min,0.5min,1min。
―――――――――(1分)2、单细胞微生物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何特点,对微生物发酵生产有何指导意义。
(6)答:单细胞微生物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分为四个时期:(1)延滞期:生长速率常数为零,细胞形态变大,rRNA含量增高,合成代谢活跃,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
小考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1.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_ ___、__ _ _、__ __、__ __、__ __。
2.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_ __国家的__ __。
3. 三菌三体指的是__ __、__ __、__ __、_ ___、__ _、__ __。
4. LPS是革兰氏_ __菌细胞壁层的主要成分,它由____ ____,___ ___,___ __ 三部分构成。
5.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主要由______构成,它包括双糖单位、_ ___和__ __三部分构成,而双糖单位是由__ __和_ ___通过_ ___连接的,后者是__ __的作用部位。
古生菌和它的不同点在于构成双糖单位的是__ __和__ __通过_ ___连接的。
6. 产生芽胞的杆菌主要有___ ___属和____ ______属.7.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是_ __。
8. 对革兰氏阴性菌人工方法去壁后得到的菌体叫做__ __。
9. 古生菌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亲水头与疏水尾通过_ ___键连接的。
10. 包裹在整个细胞群外侧的糖被被称作__ __。
11. 能很好证明细菌鞭毛运动机制的实验是__ __。
12. 性毛的功能主要是__ __。
13. 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的糖是。
14. 肠膜明串珠菌可被提取葡聚糖用作。
15. 细菌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是。
16. 蓝细菌中有固氮功能的细胞是。
17. 营专性能量寄生生活的原核微生物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自然界中分离到的细菌,形态各种各样,其中种类最多的是: A. 球菌 B.螺旋菌 C.放线菌 D.杆菌2. 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为一层,含有的特有成分是: A.脂多糖 B.脂蛋白 C.磷壁酸 D.核蛋白3. E.coli肽聚糖双糖亚单位交联间的肽间桥为: A. 氢键 B.肽键 C.甘氨酸五肽 D.L-谷氨酸4.细菌细胞中的P素贮藏颗粒是: A. 羧酶体 B.淀粉粒 C.聚-β-羟基丁酸 D.异染粒5.下列微生物中能通过细菌滤器,并营专性寄生的是: A.苏云金杆菌 B.蛭弧菌 C.衣原体 D.类菌体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鞭毛和菌毛都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临床微生物学问答题大全1. 试述科赫( Robert Koch )原则。
答:科赫(Robert koch)原则包括:1在同样的特殊疾病中发现同一种病原菌;2病原体能在体外获得纯培养;3 将纯培养接种至易感动物能引起相同的疾病;4 能从感染动物体内重新分离出这种病原菌的纯培养。
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任务有哪些答: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任务包括原学诊断;3 指导合理应用抗菌药物:1 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4 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
3. 哪些环境因素可影晌细菌的形态答:影响细菌形态的环境因素包括:1培养温度、时间、培养基的成分、pH、离子浓度等;2机体内的生态环境;3 环境中不利于细菌生长的物质,如药物、抗菌药物、抗体、过高的盐份等。
4. 试述细菌的结构及其相应的功能。
答: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特殊结构包括:鞭毛、菌毛、舰、芽胞等。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肽聚糖是由多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
外膜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由磷脂、脂蛋白、脂多糖三部分组成。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菌的固有外形,起保护菌体的作用。
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脂类、蛋白质及少量多糖,其结构为平行的脂质双层,大多为磷脂,其中镶嵌有多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在呈液态的脂质双层中流动变化。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1 物质转运作用;2 分泌作用;3 呼吸作用;4 生物合成作用。
细胞质是细菌新陈代谢的重要场所。
核质包含有细菌的遗传物质。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还可增强细菌的侵袭力。
菌毛存在于菌体表面,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其中前者为一种粘附结构,后者具有致育性,可传递毒力和耐药性。
荚膜的功能包括:1 保护作用;2 致病作用;3免疫原性;4鉴别与分型。
芽胞是细菌的休眠体,可帮助细菌渡过不良的生存状况。
总之,不论是基本结构还是特殊结构,均有其各自的功能,共同维持细菌的存活及其整体功能。
5. 细菌L 型有哪些特点?答:细菌L 型有以下特点:( 1 )细胞壁肽聚糖结构被破坏,或合成受到抑制,造成细胞壁缺陷。
第九章微生物生态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硝化作用2.菌根3.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4.反硝化作用5.硫化作用6.氨化作用7.共生8.微生物生态学9.根际微生物:10.根圈效应:11.根土比:12.氨化作用:13.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s):14.正常菌群(normal microflora):15.条件致病菌(oppotunist pathogen):16.拮抗(antagonism):17.寄生(parasitism):18.富营养化9eutrophication):19.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20.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21.TOD:22.DO:23.产甲烷细菌(methanogens)二、填空题1、从,,,生境中可以分离到嗜热微生物;从,和生境中可分离到嗜盐微生物。
2、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3种基本过程:、、。
3、微生物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和。
4、嗜热细菌耐高温的使DNA体外扩增技术得到突破,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
5、嗜生物推动的氮循环实际上是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循环过程包括,,和。
6、按耐热能力的不同,嗜热微生物可被分成5个不同类型:,,,和。
7、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应包括,,和。
8、评价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基本试验方法是和。
9、污水处理按程度可分为,和。
10、汞的微生物转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和。
三、选择题(4个答案选1)1、总大肠菌群中不包括()。
A、克雷伯氏菌B、肠杆菌C、埃希氏菌D、芽孢杆菌2、下列有机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A、纤维素B、木质素C、半纤维素D、淀粉3、同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A、氨B、氧C、N2D、N2O4、异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A、氨B、氧C、N2 C、N2O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最类似于下面哪种微生物培养方式?()A、恒浊连续培养B、恒化连续培养C、恒浊分批培养D、恒化分批培养6、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微生物是()。
部分招生单位研究生入学历年考试真题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45分)1.Ames试验 2.包膜 J.胞吞作用 4.不亲和性 5.Col质粒 6.端粒7.附加体 8.感染复数 9.回文结构 10.末端重复 11.轻链 12.噬菌体展示 13.卫星RNA 14.致育因子 15.原毒素二、简要回答题(每题5分,共45分)1.说明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2.SASR病毒粒子及其基因组的基本结构是什么?3.以简要的图示和文字说明酿酒酵母菌的生活史。
4.溶源性细菌有哪些特性?5.什么是细菌群体的生长曲线?它在生产上有哪些应用?6.病毒壳体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病毒粒子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7.固氮微生物中大多为好氧菌,它们如何保证固氮酶既不被氧灭活,又能提供必要的氧产生ATP进行固氮?8.说明红硫细菌,枯草杆菌,硝化细菌的营养及获能方式。
9.什么是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该曲线中各时期的特点是什么?三、试验设计(每题15分,共30分)1.设计一个实验程序,以确保在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2.设计一套从自然界筛选分离一株对聚氯联苯类农药降解能力高的菌株的方案。
四、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什么是营养缺陷型?如何从诱变菌株中筛选出营养缺陷型。
2.光合细菌有哪几类?细菌的光合作用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之间有什么不同?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45分)1.半抗原 2.表型 3.病毒入胞 4.病毒因子 5.超敏反应 6.反向末端重复 7.分段基因组 8.富集培养 9.干扰素 IO.感受态细胞 11.核壳12.类囊体 13.免疫原性 14.原养型 15.微生物传感器二、简要回答题(每题5分,共45分)1.RNA是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吗?为什么?2.HIV病毒粒子中的逆转录酶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3.以简要的图示和文字说明路德类酵母菌的生活史。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及习题名词解释(1)极端微生物:凡依赖于高温、低温、高酸、高碱、高盐、高毒、高渗、高压、干旱或高辐射强度等环境才能生长繁殖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
(P251)(2) 肽聚糖:又称粘肽、胞壁质或粘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肽聚糖分子由肽和聚糖两部分组成,其中肽包括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而聚糖则是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单糖相互间隔连接成的长链。
(P12)(3)IgG:IgG是人的免疫球蛋白之一。
IgG 分子是由两轻、两重4条多肽链凭借若干二硫键连接而成的一种Y形分子。
它主要由脾、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和分泌,以单体形式存在。
IgG是血清主要的抗体成分,约占血清Ig的75%。
根据IgG分子中的r链抗原性差异,人IgG有四个亚型:IgG1、IgG2、IgG3、IgG4。
(P309)(4)免疫应答:是指一类发生在活生物体内的特异性免疫的系列反应过程。
这是一个从抗原的刺激开始,经过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感应),使它们发生活化、增值、分化等一系列变化,最终表现出相应的体液免疫或(和)细胞免疫效应。
能识别异己、具特异性和记忆性是免疫应答的三个突出特点。
(P297)(5)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是指人们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自觉设计、操纵、改造和重建细胞的遗传核心——基因组,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定向变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
(P236)(6)DNA疫苗:又称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指一种用编码的基因制成的疫苗。
(P333)(7)两型菌体:(8)菌物: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表面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有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
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三类。
(P41)(9)朊病毒:又称“普利昂”或蛋白浸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现成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构象变化,从而可使宿主致病。
微生物试题库一、填空题1.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当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层,负责本单位的所有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及程序性文件。
2.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一般需要一级防护屏障和二级防护屏障。
前者包括各级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装备。
后者则包括实验室的设施结构和通风系统构成的防护屏障。
3.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水平可分为4级,I级防护水平要求最低,IV级防护水平要求最高。
4.根据实验室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一般生物安全实验室可分为BSL-1、BSL-2、BSL-3、BSL-4四级,而动物安全实验室则分为ABSL-1、ABSL-2、ABSL-3和ABSL-4四级。
5.生物因子是指一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6.高效空气过滤器是指通常以滤除大于0.3微米微粒为目的,滤除效率符合相关要求的过滤器。
其名称的英文缩写是HEPA。
7.危险标志中常见的“Biohazard”一词所对应的中文是生物危害或生物危险。
8.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通过陆路运输。
9.需要在动物体上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在符合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三级以上实验室进行。
10.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11.在主实验室应合理设置三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12.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五类。
13.细菌一般进行无性繁殖,即裂殖。
14.酵母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类,无性繁殖又可分为芽殖、裂殖两种形式,有性繁殖时形成子囊;15.霉菌在有性繁殖中产生的有性孢子种类主要有子囊孢子,接合孢子。
16.在酵母菌细胞结构中,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细胞膜具有控制细胞对营养物及代谢产物的吸收和交换作用;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新陈代谢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酶类的载体,细胞的能量供应站;细胞核具有传递细胞遗传性状的作用。
by bgwang微生物历年考题整理名词解释07.5五年制Normal flora(正常菌群):指定居于正常人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的微生物群,在一般情况下,对机体有益无害.Virion(病毒体):结构完整的、成熟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Sterilization(灭菌):杀灭或除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胞. Interferon(干扰素):病毒等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量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Pyemia(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形成新的化脓性病灶.06.11Interferon(干扰素):病毒等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量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Negri body(内基小体):狂犬病病毒在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在胞浆内形成的嗜酸性包涵体,可作为诊断狂犬病的指标.Sterilization(灭菌):杀灭或除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胞. Transduction(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Antigenic shift(抗原性转变):流感病毒株表面抗原结构一种或两种发生变异形成新亚型,由于与前一次流行株抗原结构相异,人们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从而引起大流行.一般认为是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05.11Prion(朊粒):蛋白感染颗粒,能引起动物和人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朊粒个体微小,不含核酸,其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对各种理化因素抵抗力强,具有传染性.Toxoid(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0.4%甲醛液处理后,其毒性消失而仍保留抗原性的生物制品. Antigenic shift(抗原性转变):流感病毒株表面抗原结构一种或两种发生变异形成新亚型,由于与前一次流行株抗原结构相异,人们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从而引起大流行.一般认为是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Cytopathic effect,CPE(细胞病变效应):大多数病毒在敏感细胞内增殖后,会引起细胞病变,可表现为细胞圆缩、溶解、脱落、融合、形成包涵体,甚至死亡,称细胞病变效应.根据选择的细胞类型、细胞病变的种类可对标本中感染的病毒进行判定.50%组织细胞感染量是判断病毒感染性和毒力的指标.肽聚糖糖):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原核细胞所特有.在革兰阳性菌由聚糖骨Peptidoglycan(肽聚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在革兰阴性菌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Louis Pasteur(巴斯德):19世纪法国科学家.开创了细菌生理学时代,使微生物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创造了加温(61.2℃30分钟)巴氏消毒法,首先研制出了炭疽菌苗、狂犬病疫苗,成功地预防了炭疽病和狂犬病,创建了现今所用疫苗的原理.Dimorphism(真菌二相性):有些真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可发生单细胞形态与多细胞形态的互变,此称为真菌的双向性或二相性.05.5五年制Fungi(真菌):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主要特征是:有典型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大多数种类为多细胞,少数种类为单细胞.Cytopathic effect,CPE(细胞病变效应):大多数病毒在敏感细胞内增殖后,会引起细胞病变,可表现为细胞圆缩、溶解、脱落、融合、形成包涵体,甚至死亡,称细胞病变效应.根据选择的细胞类型、细胞病变的种类可对标本中感染的病毒进行判定.50%组织细胞感染量是判断病毒感染性和毒力的指标.Interferon(干扰素):病毒等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量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Plasmid(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双链DNA,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它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性状(如耐药性、毒力等).Lysogenic conversion(溶原性转换):溶原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溶原性转换.04.11Antigenic shift(抗原性转变):流感病毒株表面抗原结构一种或两种发生变异形成新亚型,由于与前一次流行株抗原结构相异,人们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从而引起大流行.一般认为是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Sterilization(灭菌):杀灭或除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胞. Septicemia(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Sub-clinical infection(亚临床感染):病毒感染对组织细胞造成轻微损伤很快被机体修复,或组织损伤程度低于功能性损伤的界限,不出现临床症状的感染.Dimorphism(真菌二相性):有些真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可发生单细胞形态与多细胞形态的互变,此成为真菌的双向性或二相性.03.11Colony(菌落):在平板固体培养基上,单个细菌生长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Fungi(真菌):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主要特征是:有典型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大多数种类为多细胞,少数种类为单细胞.chlamydia(衣原体):一类严格在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原体、始体),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二分裂方式繁殖,革兰阴性,圆形或椭圆形.Transformation(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DNA,获取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Cytopathic effect,CPE(细胞病变效应):大多数病毒在敏感细胞内增殖后,会引起细胞病变,可表现为细胞圆缩、溶解、脱落、融合、形成包涵体,甚至死亡,称细胞病变效应.根据选择的细胞类型、细胞病变的种类可对标本中感染的病毒进行判定.50%组织细胞感染量是判断病毒感染性和毒力的指标.02.11Capsule(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其厚度≥0.2μm,化学组成为多糖或多肽,与细菌致病性有关.Autoclaving(高压蒸汽灭菌法):将需灭菌的物品放在高压锅内,加热时高压锅内温度随着蒸气压的增加而升高,其压力为103.4kPa,温度为121.3℃,维持15~20分钟,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选择适宜时是灭菌效果最好的灭菌方法.Plasmid(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双链DNA,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它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性状(如耐药性、毒力等).BCG(卡介苗):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接种在含胆汁、甘油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过230次传代,历经13年所获得的抗原性仍保留的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后可使人获得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目前用于结核病的预防.Antigenic drift(抗原漂移):通常认为流感病毒基因发生了点突变,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部分人群对新毒株没有免疫力,引起小规模流行.一般认为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问答题07.5五年制1.写出三种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在致病中的作用.答: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1)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其厚度≥0.2μm,化学组成多数菌为多糖,少数为多肽.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粘附作用和保护菌体抗有害物质损伤作用,是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荚膜具有抗原性,可用作鉴别细菌和进行细菌分类.(2)鞭毛:有的细菌包括所有的弧菌和螺菌,约半数杆菌和个别球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根据鞭毛的数量和部位,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使细菌趋向营养物质,逃离有害物质.某些细菌如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等通过活泼的鞭毛运动穿透小肠粘膜表面覆盖的粘液层,与细菌的致病有关.根据鞭毛菌的动力和鞭毛的抗原性,可用以鉴定细菌和进行细菌分类.(3)菌毛: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细而短、直硬的丝状物,必须用电镜观察.根据功能不同,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普通菌毛遍布菌细胞表面,是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构成感染的必要因素.性菌毛仅见于某些革兰阴性菌,细菌通过性菌毛互相连接沟通,将质粒或核质的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称为接合.细菌通过接合使编码耐药性或毒力等基因在细菌之间转移和播散.(4)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菌体内部形成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芽胞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远远大于繁殖体.细菌芽胞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当发芽成为繁殖体后大量繁殖而致病.芽胞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等随菌种而异,可用作鉴别细菌.当进行消毒灭菌时,芽胞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2. 写出三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答: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毒素和侵袭性酶,其中主要与致病性相关的有:凝固酶,可增强金葡菌的抗吞噬能力;葡萄球菌溶血素,损伤宿主细胞膜;杀白细胞素,只攻击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肠毒素,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表皮剥脱毒素可裂解表皮组织的棘状颗粒层,使表皮与真皮脱离;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3.甲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特点,分型依据及常用培养方法.答:甲型流感病毒的核酸为分节段的单负链RNA,由8个节段构成.由于病毒进入细胞后核酸拆开分节段复制,病毒成熟时再重新装配于子代病毒体中,所以病毒在复制过程中极容易发生基因重组而导致新病毒株的出现,这一特点是流感病毒易变异而导致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每个基因节段分别编码不同蛋白质,例如1~6片段分别编码PB2、PB1、PA、HA、NP和NA单个蛋白,第7片段编码M1和M2两个蛋白,第8片段编码NS1和NS2两个蛋白.MP和NP蛋白是流感病毒的分型依据,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A和NA抗原性不同分为若干亚型.流感病毒通常接种于鸡胚羊膜腔(初次分离)和尿囊腔中增殖,或在组织培养细胞(人羊膜、猴肾等细胞)中增殖,但不引起明显CPE.4.预防乙型肝炎的方法.答:预防乙肝要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乙肝患者及携带者的血液、分泌物和用具等要严格消毒灭菌;严格筛选献血员,防治血液传播;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及输液器;凡手术操作,使用接触过血液的医疗器械等也必须严格消毒,要防止病人与医务人员间的相互传播;对高危人群要进行特异性预防.种细菌和病毒及其所致的疾病5. 分别写出STD传播的一传播的一种细菌和病毒及其所致的疾病答:细菌: 淋病奈瑟菌——淋病杜克雷嗜血杆菌——软下疳.病毒: HIV——AIDSHSV——生殖器疱疹HPV——尖锐湿疣EBV——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06.111.郭霍原则答: 1.从患者体内可分离出病原体并进行纯培养.2.在其他患者和健康人体内未发现此种病原体.3.经动物实验能复制出此病.4.从实验所复制出该患病动物体内,又可重新分离出此病的病原体.2.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答: 1.发热反应:LPS激活巨噬细胞释放具有内源性致热原的细胞因子,再作用于宿主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升高2.白细胞反应:LPS注入血循环后,血液白细胞数骤减,1~2小时后,LPS诱生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因子刺激骨髓释放中性粒细胞进入血流,使其数量显著增加,并有核左移现象.但伤寒沙门菌例外,血流中白细胞数始终减少.3.内毒素血症与毒素性休克:LPS诱生大量血管活性介质,使全身小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出现血流循环障碍,表现为血压降低,有效循环量减少,组织器官毛细血管灌流不足,缺氧,酸中毒等,严重者可出现微循环衰竭和低血压为特征的内毒素休克.4.Shwartzman现象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Shwartzman现象是观察内毒素致病作用时动物出现的反映情况,实验是在家兔皮内注射革兰阴性菌液,8~24小时后静脉再注射同种或另一种革兰阴性菌菌液,约10小时后发现在第一次注射的局部皮肤呈现出血和坏死的局部反应,是局部Shwartzman现象.若两次均静脉注射休克剂量菌液,则动物两侧肾上腺皮质坏死,全身广泛出血,最终死亡,称全身性Shwartzman现象.在人类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中常出现的DIC,其病理变化与动物全身性Shwartzman现象相同.感的病毒体的成分,分亚型依据.3. 甲型流甲型流感的病毒体的成分答:病毒体的结构由内向外分为三个部分,即病毒体的核衣壳,包膜和刺突.核衣壳由8个核酸片段和核蛋白(NP)及RNA 聚合酶复合体组成,位于病毒体最内侧.核酸为单负链RNA,分8个节段,每个基因节段分别编码不同的蛋白质,1~6片段分别编码PB2、PB1、PA 、HA 、NP 和NA 单个蛋白质,第7片段编码M1和M2两个蛋白质,第8片段编码NS1和NS2两个蛋白质.NP 是主要的结构蛋白,它与3种RNA 多聚酶复合体(PB1、PB2、PA)一起形成核糖核蛋白(RNP).RNP 与病毒RNA 片段形成核衣壳,核衣壳蛋白呈螺旋对称排列.核蛋白无感染性,抗原结构稳定,与M 蛋白一起决定病毒的型特异性,很少发生变异,其抗体没有中和病毒的能力.病毒体的包膜由两层组成,其内层为基质蛋白(MP),MP 蛋白不仅增加了包膜的坚韧度,而且自身抗原结构较稳定,具有型特异性.包膜外层是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的脂蛋白(LP).病毒体的包膜上镶嵌有两种刺突,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HA 的主要功能是:凝集红细胞;吸附宿主细胞;HA 具有抗原性.NA 主要功能有:参与病毒释放;促进病毒扩散;NA 的相应抗体不能中和病毒感染性,但能抑制该酶水解.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A 和NA 抗原性的不同,分为原甲型、亚甲型、亚洲甲型、香港甲型和新甲型等若干亚型.4. 金葡金葡菌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淋病球菌的酶及其对细菌致病性的意义答: 金葡菌:凝固酶——增强抗吞噬能力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透明质酸酶——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链激酶——溶解血块,组织血浆凝固链道酶——降解粘稠的DNA,使脓液稀薄均有利于细菌的扩散.淋球菌:IgA1蛋白酶——裂解并灭活粘膜表面存在的特异性IgA1抗体,使细菌粘附于粘膜上皮细胞表面.5. 人畜共患病病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原体:病毒病毒,,细菌细菌,,螺旋体各具一例并写出对应病名.答: 病毒:狂犬病病毒;狂犬病.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森林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细菌:鼠疫耶尔森菌;鼠疫.布鲁菌;布鲁菌病.炭疽芽胞杆菌;炭疽.螺旋体: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病.伯氏螺旋体;莱姆病.回归热螺旋体;回归热.6.HIV05.5五年制1. 列表比较内外毒素,并各举3例.答: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活菌分泌,少数菌体崩解释放 菌体崩解释放蛋白质 脂多糖不稳定,60℃~80℃30分钟破坏 稳定,160℃2~4小时破坏强,有选择性 弱,大致相似,有发热、白细胞反应、微循环障碍、休克及DIC 等0.4%甲醛处理脱毒成类毒素 受甲醛作用不形成类毒素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中和抗体作用弱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 白喉毒素 肠毒素 致热外毒素志贺菌沙门菌布鲁菌2. 列表从病原体结构列表从病原体结构、、繁殖方式繁殖方式、、核酸类型核酸类型、、培养方法培养方法、、对抗生素敏感性方面比较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方面比较细菌、、病毒病毒、、衣原体衣原体、、支原体支原体、、真菌.答:单细胞原核微生物,胞内无成形细胞核 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心,无细胞结构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圆形或椭圆形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壁,多形态 单细胞或多细胞真核微生物二分裂 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 独特发育周期(原体-始体-原体),二分裂 二分裂 孢子生殖或出芽生殖DNA 和RNA DNA 或RNA DNA 和RNA 双股DNA DNA培养基 活细胞或动物体内传代培养 鸡胚或鸭胚卵黄囊,或某些传代细胞株 添加牛心浸液、动物血清和酵母浸液的培养基培养基敏感 不敏感 敏感 对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不敏感.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敏感不敏感3.解释bacteremia,septicemia,toxemia,pyemia 并各举一例.答: bacteremia: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液中繁殖,只是一时性或间断性地经过血液到达体内适宜的组织器官后再生长繁殖而致病.脑膜炎奈瑟菌等.Septicemia: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产生毒性代谢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性症状.葡萄球菌,链球菌等.Toxemia:毒血症.病原菌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侵入血流,只其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破伤风梭菌等.Pyemia: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形成新的化脓性病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 叙述流感病毒的结构和其生物学意义.答: 病毒体的结构由内向外分为三个部分,即病毒体的核衣壳,包膜和刺突.核衣壳由8个核酸片段和核蛋白(NP)及RNA 聚合酶复合体组成,位于病毒体最内侧.核酸为单负链RNA,甲型和乙型由8个节段、丙型由7个节段构成,病毒在复制过程中极容易发生基因重组而导致新病毒株的出现,这一特点是流感易变异而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每个基因节段分别编码不同的蛋白质,1~6片段分别编码PB2、PB1、PA 、HA 、NP 和NA 单个蛋白质,第7片段编码M1和M2两个蛋白质,第8片段编码NS1和NS2两个蛋白质.NP 是主要的结构蛋白,它与3种RNA 多聚酶复合体(PB1、PB2、PA)一起形成核糖核蛋白(RNP).RNP 与病毒RNA 片段形成核衣壳,核衣壳蛋白呈螺旋对称排列.核蛋白无感染性,抗原结构稳定,与M 蛋白一起决定病毒的型特异性,很少发生变异,其抗体没有中和病毒的能力.病毒体的包膜由两层组成,其内层为基质蛋白(MP),MP 蛋白不仅增加了包膜的坚韧度,而且自身抗原结构较稳定,具有型特异性.包膜外层是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的脂蛋白(LP).病毒体的包膜上镶嵌有两种刺突,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HA 的主要功能是:凝集红细胞;吸附宿主细胞;HA 具有抗原性.NA 主要功能有:参与病毒释放;促进病毒扩散;NA 的相应抗体不能中和病毒感染性,但能抑制该酶水解.5.列表比较5种肝炎病毒的结构种肝炎病毒的结构、、核酸类型核酸类型、、致病性致病性、、传播途径传播途径、、预防及治疗.答:球形无包膜,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 完整颗粒为球形双层衣壳,外层为脂质包膜和表面抗原,其内为20面体立体对称核心,核心表面为内衣壳有核心抗原.此外有病毒组装过程中剩余的衣壳蛋白形成的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球形有包膜 球形有包膜,为缺陷病毒 球形无包膜 +ssRNA dsDNA +ssRNA -ssRNA +ssRNA急性肝炎,预后良好 起病徐缓,部分患者转慢性 大多演变为慢性肝炎,20%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与HBV 联合感染时,病情常呈良性自限性.与HBV 重叠感染时,无症状携带者可急性发作,并转变成慢性 急性戊型肝炎,多数痊愈,不发展为慢性.病死率高,尤以孕妇严重粪-口 血,注射,性交,母婴 血,注射,性交,母婴 血,注射,性交,母婴 粪-口改善饮食饮水卫生,接种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严格筛选献血员;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对常用医疗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灭菌,大力推广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注严格筛选献血员和加强血制品管理.暂无疫苗;被动免疫用HCV预防乙肝 保证用水安全;暂无有效疫苗.丙种球蛋白用于紧急预防射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抗体或丙种球蛋白04.111. G+和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答:20~80nm 10~15nm较坚硬较疏松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组成三维立体结构,可多达50层,占细胞壁干重50%~80% 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组成二维平面结构,1~2层,占细胞壁干重5%~20%约45% 15%~20%1%~4% 11%~22%有无无有(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 2. 侵袭侵袭力力,A族链球菌侵袭族链球菌侵袭力力相关的致病物质.答: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宿主天然屏障,进入机体定居、增殖和扩散的能力,其物质基础是:(1)荚膜和微荚膜,具有抗吞噬和阻挠杀菌物质的作用.葡萄球菌A蛋白和链球菌M蛋白也有此作用.(2)粘附素,具有使细菌粘附宿主细胞表面作用,包括菌毛、非菌毛物质(如A群链球菌的膜磷壁酸)等.(3)侵袭酶类物质,包括一些细菌的胞外酶(如葡萄球菌的血浆凝固酶、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等)和侵袭性蛋白质(如大肠埃希菌侵袭素和志贺菌的侵袭蛋白),能协助细菌抗吞噬或有助于其在体内扩散.A族链球菌侵袭力相关物质有:脂(膜)磷壁酸(LTA),M蛋白,致热外毒素,溶血素(O和S),侵袭性酶(如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3. 持续性病毒感染几个种类,举例各一.答:持续性病毒感染包括:(1)慢性病毒感染.发病缓,病程长,症状时好时坏,病毒持续存在.如HBV,HCV,CMV,EBV等.(2)潜伏病毒感染.初次感染后,潜伏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作.如HSV,VZV,CMV,HBV等.(3)慢发病毒感染.潜伏期长达数年,出现症状呈慢性进行性感染.如HIV,HTLV,朊粒,麻疹缺陷病毒等.4. SARS相关冠状病毒相关冠状病毒、、汉坦病毒汉坦病毒、、HIV、流感病毒,与感染性有关的结构以及相应基因. 答:SARS相关冠状病毒为有包膜单正链RNA病毒,包膜上有花瓣状呈放射性排列的刺突.基因组结构依次为5’-pol-S-E-M-N-3’.5’端帽状结构,3’端有polyA尾,pol基因编码非结构蛋白RNA 聚合酶和蛋白酶类,S、E、M、N分别编码S糖蛋白(刺突蛋白)、E蛋白(外膜蛋白)、M蛋白(基质蛋白)、N蛋白(核蛋白).其中S蛋白被认为在侵入宿主细胞时发挥作用,S蛋白前体在宿主细胞质中合成后被切成S1和S2两部分,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S1通过受体结合位点与宿主细胞膜受体结合后,S1与S2分离,S2上螺旋结构穿过细胞膜使病毒外壳膜与宿主细胞膜发生融合从而侵入感染.汉坦病毒外层是双层脂质包膜,表面有由病毒糖蛋白G1和G2组成的刺突,病毒包膜中存在有3种大小的病毒核衣壳,呈螺旋对称,均由病毒核蛋白N、RNA聚合酶L分别包绕病毒核酸的不同片段(M、L、S)组成,表现为疏松的带粗颗粒的丝状结构.进入敏感细胞脱壳后,L和S基因的mRNA直接合成L蛋白(RNA多聚酶)和S蛋白(核蛋白),M基因的mRNA需要在膜性核糖体上合成G1和G2蛋白后在高尔基体中进行糖基化处理成为包膜糖蛋白G1和G2.HIV为球形颗粒.电镜下病毒内部有一致密圆柱状核心,该核心由两条相同单链RNA构成的双体系统及包裹其外的衣壳蛋白p24组成,构成病毒核衣壳.病毒核衣壳外层包有两层膜结构,内层是跨膜蛋白p17,外层是脂质双层包膜,包膜表面有刺突并含有gp120和gp41包膜糖蛋白.HIV基因组5’和3’端各有一端长末端重复序列(LTR),中间为gag、pol、env三个结构基因及tat等6个调节基因.gag基因编码前体蛋白p55,p55经蛋白酶裂解成p24(衣壳蛋白)、p17(跨膜蛋白)和p15(核衣壳蛋白,进一步水解为p7和p9).pol基因编码逆转录酶、整合酶及蛋白水解酶.env基因编码跨膜糖蛋白gp41及包膜表面刺突蛋白gp120.HIV共6个调节基因,其中tat、rev和nef三个基因最为重要,表达产物对HIV表达的正负调节及对维持HIV在细胞中复制的平衡均具有重要意义.流感病毒(略).5.STD??03.111.画图:SARS和HIV结构.要点:SARS:多形,有包膜和突起,单链核酸(+ssRNA),无RNA聚合酶.HIV:圆球状,有包膜和刺突,二倍体单链核酸,有逆转录酶.2. 内、外、类、抗毒素及抗生素概念.答: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脂质A,当菌体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外毒素(exotoxin):由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具有毒性作用的蛋白质.类毒素(toxoid):细菌外毒素经0.4%甲醛液处理后,其毒性消失而仍保留抗原性的生物制品.抗毒素(antitoxin):类毒素注入机体可刺激其产生具有中和外毒素作用的抗外毒素抗体,简称抗毒素.抗生素(antibiotics):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3. A族乙链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答: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较强的侵袭力取决于其能产生多种胞外酶及毒素,如脂磷壁酸、M 蛋白、致热外毒素、溶血素、侵袭性酶(包括透明质酸酶、链道酶、链激酶).人类约90%的链球菌感染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常见的传播方式为呼吸道传播.感染类型可归为三种主要类型:化脓性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脓疱病等)、中毒性疾病(如猩红热,链球菌毒素休克综合征)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4. HBV血清学检查临床意义.答:HBsAg(+):表明机体感染了HBV,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携带者均可阳性.。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习题集及答案绪论部分一、名词解释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三、选择题A型题1.非细胞型微生物是A.支原体B.放线菌C.衣原体D.细菌E.以上都不是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不同主要是A.单细胞B.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C.在人工培养基能上生长D.有细胞壁E.对抗生素敏感4.发明巴氏消毒法的是四、问答题1.微生物学检验的任务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病毒。
2.吕文虎克3.Louis Pasteur、Robert Koch三、选择题A型题:1.E 2.BB型题:1.D 2.C 3.C 4.AX型题:1.ABCD 2.ABCDE 3.BCDE第一篇细菌总论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名词解释细菌、荚膜、芽胞、鞭毛、菌毛、性菌毛、质粒、L-型菌、异染颗粒三、选择题A型题:1.细菌细胞壁的基本成份是A.N-乙酰葡萄糖胺B. N-乙酰胞壁酸C.脂多糖D. 粘肽E.磷壁酸2.测量细菌的单位是A.cmB.mmC.umD.nmE.km3.细菌的运动器官是A.荚膜B.鞭毛C.菌毛D.芽胞E.以上都不是4.直接参与细菌致病的结构是A.芽胞B.鞭毛C.菌毛D.质粒E.中介体5.G-菌细胞壁的组成成份中不包括A.外膜B.磷壁酸C.脂多糖D.肽聚糖E.脂蛋白6.G-菌相比,G+菌细胞壁的特点是A.较疏松B.无磷壁酸C.有脂多糖D.有脂蛋白E.肽聚糖含量多7.抗吞噬作用有关的结构是A.细胞壁B.荚膜C.芽胞D.鞭毛E.菌毛8.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A.芽胞B.外膜C.鞭毛D.核糖体E.细胞壁9.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是A.质粒B.异染颗粒C.中介体D.芽胞E.荚膜10.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A.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B.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C.破坏细胞膜D.抑制细菌的酶活性E.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11.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A.荚膜B.菌毛C.粘附因子D.透明质酸酶E.芽胞12.细菌芽胞所特有并与高度耐热性有关的化学成份是A.核酸B.粘肽C.磷脂D.多糖E.吡啶二羧酸13.革兰阴性细菌的脂多糖存在于A.细胞膜上B.细胞壁上C.细胞质中D.肽聚糖层E.磷壁酸上14.革兰阴性细菌对溶菌酶不敏感的原因是A.细胞壁缺乏磷壁酸B.细胞壁含脂多糖多C.细胞壁含糖量少D.细胞壁含肽聚糖少,在肽聚糖层外还有外膜E.细胞壁含有脂类A15.L-型细菌是A.细胞壁缺陷的细菌B.细胞膜缺损的细菌C.缺乏质粒的细菌D.缺乏核质的细菌E.以上都不是16.下列哪种不是革兰染色的试剂A.结晶紫B.石炭酸复红C. 95%酒精D.美兰溶液E.卢戈碘液17.荚膜形成的条件为A.只在人体内形成B.能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C.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形成D.在机体内或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形成E.在厌氧环境条件下形成B型题:A.芽胞B.鞭毛C.荚膜D.异染颗粒E.菌毛18.肺炎球菌具有19.白喉杆菌具有E20.痢疾杆菌具有四、问答题6.请叙述革兰染色的原理、步骤、结果和实际意义。
2012食品微生物学双语参考答案A卷I.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 (20%)1.Bacteri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cell wall structure, the ___革兰氏阳性_and the __革兰氏阴性__.2.___厌氧菌__ are organisms that can grow without using molecular oxygen. Microorganisms that can synthesize complex organic compounds from CO2are called _ 自养型. ___光能营养型__ are microorganisms that obtain their energy to synthesiz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light.3.V iruses consist of ___核酸___surrounded by a protein coat.4.__接合 __ is the process in which DNA is transferred from one bacteria to another.5.A culture media where all the ingredients are known is called合成media.6.Ribosomes are structures composed of RNA_and蛋白质. Extrachromosomal DNA elements found in some bacteria are called质粒7.Unicellular fungi are called酵母菌. Filamentous fungi form branching structures are called霉菌.anisms that grow best above 40℃are called嗜高温微生物. Organisms that grow best below 20℃are called嗜低温微生物.9.Pease write down Chinese name of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10.The bacteria 乳酸菌and the enzyme 凝乳酶was needed in manufacturing of cheese(奶酪)11.The reason for go sour (变酸)of wine is transfer of alcohol to醋酸by醋酸菌.II. Explaining the Conceptions (30%)1.Selective media :选择性培养基。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题一、辨别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点青霉属真核生物,采用二分裂法繁殖。
╳2、大肠杆菌的学名是Saccharomyce scerevisiae,其中Saccharomyce是属名,scerevisiae是种名。
╳3、反硝化细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同时导致pH下降。
╳4、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证明了核酸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5、甘油可同时作为部分微生物生长的碳源和能源。
√6、硫酸盐还原菌是化能自养型细菌,以二氧化碳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的无氧呼吸。
╳7、沙眼衣原体最早是由我国科学家科汤飞凡分离纯化出来的。
√8、裸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有鞭毛,无细胞壁结构的真核微生物。
√9、纤维素酶和脂肪酶均属水解酶类。
√10、链霉菌的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属70S型核糖体。
√11、酵母菌和青霉都属真核生物,采用二分裂法繁殖。
╳12、枯草芽孢杆菌的学名是Saccharomyce scerevisiae,其中Saccharomyce是属名,scerevisiae是种名。
╳13、硝化作用能在无氧条件下能够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同时导致pH下降。
╳14、科赫的曲颈瓶实验证明了核酸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5、山梨醇可同时作为部分微生物生长的碳源和能源。
√16、铁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细菌,以二氧化碳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的无氧呼吸。
╳17、立克次氏体最早是由我国科学家科汤飞凡分离纯化出来的。
╳18、绿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有鞭毛,无细胞壁结构的真核微生物。
√19、淀粉酶和胃蛋白酶均属异构酶类。
√20、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属70S型核糖体类型。
√21.放线菌属真核微生物,采用二分裂法进行繁殖。
╳22.厌氧氨氧化菌为异养菌,可在缺氧条件下以氨为电子供体,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产生N2。
╳23.氨氧化微生物包括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能在无氧条件下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
╳24.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核酸是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通常是描述一切不借助显微镜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2、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3、主动运输;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运输方式,特点是需要能量,逆浓度梯度进行。
4、L型细菌;通过自身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5、纯培养物: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6、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7、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8、代谢: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它主要由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组成.9、发酵: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10、感染:又称传染,是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原过程。
11、次生代谢产物:从初级代谢产物产生的中间产物出发,合成一些生理功能不很明确,化学结构特殊,与维持生命活动无关,但不影响机体生命活动的代谢产物。
12、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所必须且需要量很少,但微生物自生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13、寄生:一种生物侵入另一种生物体内吸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后者造成损害或死亡的现象14、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相互依赖,互相有利,显示出一起共同生活比分开来单独生活更为有利。
有时,甚至一种生物脱离了另一个种生物后即不能生活。
这种产关系即为共生。
15、原核生物:一类细胞微小,只有原始细胞核(核区)的单细胞生物,包括真菌和古生菌两大类。
16、鉴别培养基:添加了某些特定的化学药品,因而能对特定的微生物分类学上的种群起鉴别作用的培养基。
如鉴别大肠杆菌群的伊红美蓝培养基。
第1章绪论一、填空1、微生物具有生物最基本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最主要的共性是_________。
3、菌种的分离、培养、接种、染色等研究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的发明者是_______。
4、巴斯德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彻底否认了“______________”学说。
二、判断题1、Robert.Koch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彻底否定“自生说”。
2、微生物所包括的都是一些小型、简单的单细胞生物。
3、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的细胞生物的总称。
4、巴斯德曾用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推翻了当时流行的生命起源于生命的胚种学说即生源论。
第2章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形态与结构2.1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一、填空1、度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________,度量其亚细胞结构则用________作单位。
2、证明细菌存在细胞壁得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种。
3、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关键步骤为_______。
G-细菌革兰氏染色结果为______色、G+为_____色,如E. coli染色结果为_____色。
乳杆菌是革兰氏______菌。
4、能产生芽胞的细菌大多是革兰氏阳性杆菌,主要是__________属和__________属。
5、芽孢是细菌________体,观察细菌是否有芽孢,可通过______或______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6、在细菌中存在着4种不同的糖被形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7、判断细菌是否存在鞭毛,通常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悬滴法、半固体琼脂穿刺培养等方法。
8、呈光滑型菌落的细菌具有________结构;产________的细菌使菌落外形变得不透明或有“干燥”之感。
复旦大学1999-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试题复旦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微生物学试题一、名词解释(30分)1. Koch's postulates2. negative stains3. RC(respiratory chain)4. stationary phase5. semi-synthetic antibiotics6. extremophiles(extremc-microorganisms)7. heterolactic fermentation8. biomass9. McAb(monoclonal antibody)10.BCDs二、什么是缺壁细菌?试简述4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及实践意义。
(10分)三、发酵工业为何常遭噬菌体的危害?如何检验、预防和治理它?(10分)四、什么是EMB培养基?试述其主要成分、作用原理及实用价值。
(10分)五、试列表比较低频转导(LFT)和高频转导(HFT)的异同。
(10分)六、试图示并简介IgG的构造(10分)七、当今在国内市场上大量流行的“微生态口服液”主要含哪两类菌(写出其拉丁属名)?试从微生物学家的角度设计一项辩别其质量高低和真伪的实验方案。
(10分)八、试写出以下5种微生物的拉丁学名(不可简写)。
(10分)1. 苏云金芽孢杆菌2. 酿酒酵母3. 产朊假丝酵母4. 脆弱拟杆菌5. 运动发酵单胞菌复旦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微生物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5分)1. 化能自养菌2.富集培养3. 生物氧化4. 厌氧罐5.鲎试剂法二、试写出下列几个重要的数据(15分)(1)典型的细菌的大小、重量(2)霉菌、酵母菌、放线菌、细菌、病毒个体直径间的大致比例。
(3)每克较肥沃的土壤中原生动物、藻类、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和细菌的大体细胞数。
(4)当今已知的微生物总数是多少?哪一大类最多、哪一大类最少?(5)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的代时各是多少?三、试述革兰氏染色的主要步骤及其染色原理?(10分)四、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各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掌握这些知识有何实用意义?(10分)五、何谓烈性噬菌体(举两种代表)?试作图并阐明它的裂解性生活史。
(1)细菌生长可分为四个时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各期特点:a.迟缓期:细菌进入新环境后的适应阶段,为大量繁殖作准备;对数期:生长迅速;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典型,因此, 采用此期观察细菌的性状(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等);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聚,pH下降以及需氧菌菌数过密通气不良所致。
细菌的芽胞和外毒素、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在此期产生;衰亡期:形态多样不典型(2)根据DNA片段的来源及交换方式不同,将转移与重组的方式分为: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和原生质体融合等。
转化(transformation):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供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接合(conjugation):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菌转移给受菌。
转导(transduction):是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菌中去,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
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是侵入细菌的噬菌体在溶原期可以前噬菌体形式在细菌内与细菌的染色体发生重组,导致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
溶原性细菌可因此而获得新的性状(如白喉毒素、致热外毒素、肉毒毒素和α毒素)。
(3)一、细菌耐药性的概念细菌耐药性(drug resistance)亦称抗药性,是指细菌对某抗菌药物(抗生素或消毒剂)的相对抵抗性。
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耐药性的程度用某药物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示。
临床上有效药物治疗剂量在血清中浓度大于最小抑菌浓度称为敏感,反之称为耐药。
二、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遗传学上把细菌耐药性分为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
(一)固有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固有耐药性指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的天然不敏感。
固有耐药性细菌称为天然耐药性细菌,其耐药基因来自亲代,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的耐药性,存在于其染色体上,具有种属特异性。
试题一一、选择题(在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标上题号。
)(每题1分, 共11分)1、拟病毒的侵染对象是:A.高等植物;B.高等动物;C.动物病毒;D.植物病毒。
2、非豆科植物根瘤菌保护其固氮酶不受氧毒害的机制之一是:A.形成泡囊;B.呼吸保护;C.豆血细蛋白保护;D.形成异形胞。
3、对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通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A.常规加压灭菌法B.巴氏消毒法;C.干热灭菌法D.加消毒剂。
4、为了比较各种表面消毒剂的相对杀菌强度,通常采用检测指标是:A.检查死细胞数;B.检查残存活细胞数;C.石炭酸系数;D.经消毒剂处理后再培养生长出的细胞数。
5、在局限转导中的转导噬菌体是:A.烈性噬菌体;B.温和噬菌体;C.完全缺陷噬菌体;D.部分缺陷噬菌体。
6、按照我国卫生部的规定,饮用水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应当是:A.不超过100个L和不超过3个L:B.不超过100个mL和不超过3个mLC.不超过100个L和不超过3个mL:D.不超过100个mL和不超过3个L7、生物转盘上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随着在处理槽中位置不同而改变,接近出水口的盘片上以()为主。
A.细菌、放线菌;B.菌胶团、丝状细菌;C.新生菌胶团;D.原生动物。
8、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仅被限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两者长期处于相持状态,这种现象称为:A.隐性传染;B.急性传染;C.慢性传染;D.带菌状态。
9、可在无抗体或无抗原致敏的情况下杀伤靶细胞的一类研究较多的淋巴细胞,其名称及别称为:细胞,杀伤细胞;细胞,大颗粒性淋巴细胞;细胞,N细胞;细胞,大颗粒性淋巴细胞。
10、病原菌突破宿主防御机能,能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和实现蔓延扩散的能力,称为病原菌的:A.毒力;B.侵袭力;C.吸附力;D.扩散力。
11、据估计,每一大肠杆菌细胞中约含有2500种蛋白,其中用于催化正常新陈代谢反应的酶约有种;种;种;种。
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标上题号,注意顺序。
第一章一、选择题1.E. coli肽聚糖双糖亚单位交联间的肽间桥为:( B )A.氢键B.肽键C.甘氨酸五肽2.Staphylococcus aureus肽聚糖双糖亚单位交联间的肽间桥为:( B )A.肽键B.甘氨酸五肽C.氢键3.细菌细胞中的P素贮藏颗粒是:( D )A.羧酶体B.淀粉粒C.聚-β-羟基丁酸D.异染粒4.细菌的细胞核是:( A )A.裸露的DNA分子B.DNA与组蛋白结合的无核膜包围的染色体C.RNA与组蛋白结合的无核膜包围的染色体5.在细菌细胞中能量代谢场所是( A )A.细胞膜B.线粒体C.核蛋白体D.质粒6.细菌的鞭毛是( B )A.细菌运动的唯一器官B.细菌的一种运动器官C.细菌的一种交配器官D.细菌的繁殖器官7.放线菌的菌体呈分枝丝状体,因此它是一种(C )A.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B.单细胞真核微生物C.多核的原核微生物D.无壁的原核微生物8.在下列原核生物分类中,属古细菌类的细菌是( D )A.大肠杆菌B.枝原体C.放线菌D.产甲烷细菌9.枝原体的细胞特点是( C )A.去除细胞壁后的细菌B.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C.无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D.呈分枝丝状体的原核微生物10.蓝细菌中进行光合作用场所是( A )A.类囊体B.羧酶体C.异形胞11.下列微生物中能通过细菌滤器,并营专性寄生的是( C )A.苏云金杆菌B.蛭弧菌C.衣原体D.支原体二、填空题1.脂多糖(LPS)是革兰氏菌细胞壁层的主要成分,它由,,三部分构成.2.G-细菌细胞壁分层,其化学成分有, ,,.3.在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成分中,肽包括和两种,聚糖则包括和两种糖.4.肽聚糖中的双糖是由键连接的,它可被水解,从而形成无细胞壁的原生质体.5.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四肽尾是由、、_和四种氨基酸连接而成,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四肽尾则是由、、和四种氨基酸连接而成.6.磷壁酸是革兰氏性细菌细胞壁上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为或.7.异染粒是细菌元素的储存形式.8.放线菌个体为菌丝体,根据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情况,可以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9.蓝细菌亦称蓝藻,其一般直径或宽度为3~10um,有时在水池,湖泊繁殖盛,形成肉眼可见的较大群体,常称之水华而导致水污染和水生动物的死亡.三、判断题1.磷壁酸只存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中.( + )2.因为细胞壁是细菌的一般构造,故细菌都有细胞壁.( +)3.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蓝细菌因生鞭毛而运动.( - )(蓝细菌无鞭毛,靠滑行运动)4.质粒与染色DNA一样,失去质粒,细菌细胞就会死亡.( - )5.细菌的芽孢只能由杆菌产生,细菌一旦形成芽胞后,不具有运动和繁殖的能力.( - )(芽孢与运动无关)6.链霉菌是霉菌,其有性繁殖形成接合孢子.( - )(放线菌)7.放线菌具有菌丝,并以孢子进行繁殖,它属于真核微生物.( - )四、简答题1.试图示G+细菌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第二章一、选择题1.指出错误的回答,真核微生物包括有( C )A.真菌B.粘菌C.枝原体D.原生动物2.在真核微生物的“9+2”鞭毛中,具有ATP酶功能的构造是( D )A.微管二联体B.中央微管C.放射辐条D.动力蛋白壁3.酵母菌细胞壁中含有( C )A.甘露聚糖B.葡聚糖C.A和BD.几丁质4.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的无性繁殖是( B )A.裂殖B.芽殖C.假菌丝繁殖D.子囊孢子繁殖5.啤酒酵母菌的生活史属( C )A.单倍体型B.双倍体型C.单双倍体型D.双核体型6.构成丝状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 A )A.菌丝B.菌丝体C.无隔菌丝D.有隔菌丝7.锁状联合是担子菌( D )的生长方式.A.双核的初生菌丝B.单核的初生菌丝C.单核的次生菌丝D.双核的次生菌丝8.指出错误的回答,真菌的有性孢子有( B )A.卵孢子B.孢囊孢子C.子囊孢子D.担孢子9.寄生真菌靠吸器吸收养料,吸器存在于( D )A.寄主体外表上B.寄主细胞外表上C.寄主细胞间隙中D.寄主细胞里面10.某些酵母菌上下两细胞连接处呈藕节状,通常称为( B )A.有隔菌丝B.无隔菌丝C.假菌丝11.大多数蕈菌属于( D ).A.接合菌类B.藻状菌类C.子囊菌类D.担子菌类二、填空题1.真菌的有性生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三、判断题1.八孢裂殖酵母菌的生活史属双倍体型.( - )2.担孢子是担子菌亚门的无性孢子.( - )3.子囊果根据有无开口及开口的大小分为子囊盘,子囊壳和闭囊壳.( + )4.菌核和子实体都是由菌丝形成的.( + )5.在担子菌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核配发生在锁状联合形成后的次生菌丝顶端.( + )6.真菌的每一段菌丝都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菌体.( + )四、简答题1.列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三项主要区别2.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哪些特殊的形态结构(至少答出五种)?它们的功能是什么?3.真菌能形成哪些有性和无性孢子?第三章一、名词解释病毒裂解量、效价、病毒、类病毒、烈性噬菌体、溶源性(溶源现象)二、选择题1.病毒显著区别于其他微生物的特征是( )A.具有感染性B.独特的繁殖方式C.体积微小D.细胞内寄生2.病毒的大小以( B )为单位度量A.μmB.nmC.mm3.E. coliT4曦菌体的典型外形是:( B )A.球形B.蝌蚪形C.杆状D.丝状4.病毒壳体的组成成份是:( B )A.核酸B.蛋白质C.多糖D.脂类5.类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 B )的病毒.A.蛋白质B.RNAC.DNAD.DNA 和 RNA.6.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质的病毒核酸类型是( D )A.双股DNAB.双股RNAC.负单股RNAD.正单股RNAE.单股DNA三、填空题1.烈件噬菌体入侵寄主的过程可分为、、、、等五个阶段2.病毒一步生长曲线有三个最重要的特征参效,即_期(包括_期和_期)和期的长短以及的大小.3.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反应三个特征参致、和.4.温和噬菌体能以整合在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形成细胞,该细饱具有、、等几个特征(三个即可)5.温和噬菌体存在左式包括:、和6.溶源转变是指前噬菌体引起的溶源菌除免疫性外的其他表型改变,包括改变和转变.7.溶源菌对有特异性免疫力.8.朊病毒又称或,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庄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四、判断题1.一种细菌只能被一种噬菌体感染( - )2.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MA或是RNA( + )3.溶源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性裂解寄主细胞.( + )4.原噬菌体即插入寄主染色体DNA上的噬菌体DNA.( + )五、简答题1.简述病毒的特点? P672.试以花叶病毒为代表,图示并简述螺旋对称型杆状病毒的典型构造.P693.病毒的核酸有哪些类型?是举例并列表比较之.P714.病毒一步生长曲线可以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5.试述烈性噬菌体的侵染循环.第四章一、名词解释生长因子、化能自养微生物、主动运输、营养缺陷型、完全培养基、选择培养基二、选择题1.下列物质可用作生长因子的是( D )A.葡萄糖B.纤维素C.NaClD.叶酸2.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 B )A.酵母菌B.蓝细菌C.苏云金杆菌3.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 B )A.所需能源物质不同B.所需碳源不同C.所需氮源不同D.所需水分含量不同4.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 )A.光能自养B.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D.化能异养5.硝化细菌属于( C )型微生物.A.光能无机自养B.光能有机异养C.化能无机自养D.化能有机异养6.大肠杆菌属于( D )型微生物.A.光能无机自养B.光能有机异养C.化能无机自养D.化能有机异养7.单纯扩胜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 C )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B.前者不需要能量,后者需要能量C.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8.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 C )A.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B.需要消耗能量C.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9.水分子可通过( B )进入细胞.A.主动运输B.单纯扩散C.促进扩散D.基团转位10.用来分离固氮菌的培养基中缺乏氮源,这种培养基是一种( C ).A.基础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11.用来分离产胞外蛋白酶菌株的酪素培养基是一种( D ).A.基础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选择培养荃D.鉴别培养基三、填空题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六大营养要素是、、、、、.2.光能自养菌以作能源.以作碳源.3.光能异养菌以作能源,以为碳源.以作供H体.4.化能自养菌以取得能量,以作碳源合成细胞有机物.5.化能异养菌以作能源,以为碳源.以作供H体.6.按培养基外砚的物理状态可将培养基分为,,.四、判断题1.培养营养缺陷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必须同时加入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及嘧啶( - )2.基础培养基可用来培养所有类型的微生物.( - )3.碳源对配制任何微生物的培养基都是必不可少的.( - )4.为使微生物生长旺盛,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越高越好.( - )5.对含葡萄糖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可以121. 3℃加热20 min即可.( - )6.伊红美蓝(EMB)培养基中,伊红美蓝的作用是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 - )五、简答题1.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哪几种?2.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基本特点.3.半固体培养基常用来观察微生物的运动特征.()4.有一培养基如下:甘露醇,MgSO4,K2HPO4,H2PO4,CuSO4,NaCl,CaCO3,蒸馏水.试述该培养基的 A.碳素来源;B.氮素来源;C.矿质来源,该培养基可用于培养哪类微生物?第五章一、名词解释呼吸、生物氧化、次级代谢二、填空题1.发酵是在条件下发生的.三、简答题1.在产能代谢中微生物可通过哪几种方式形成ATP?2.酵母菌可用作工业上生产甘油的菌株吗?为什么?3.试述生物氧化的形式、过程、功能及类型.4.比较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主要区别.5.化能自养微生物是如何被发现的?试从代谢角度分析化能营养菌对人类生活的影晌.6.何为初级代谢、次级代谢?二者间有何关系?7.自然界中铁有几种存在形式?徽生物怎样参与它们之间的变化?8.为何为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它们有何生态学意义?9.试述生物氧化的形式、过程、功能及类型.10.比较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主要区别.第六章一、名词解释生长曲线、微生物连续培养、抗生素、抗代谢物、灭菌、消毒、微生物的抗药性二、选择题1.如果将处干对数期的细菌移至相同组分的新鲜培养基中,该批培养物将处于哪个生长期?( )A.死亡期B.稳定期C.延迟期D.对数期2.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防腐3.常用的高压灭菌的泥度是()A.121℃B.200℃C.63℃D.100℃4.巴斯德消毒法可用于()的消毒.A.碑酒B.葡萄酒C.牛奶D.以上所有三、填空题1.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可分为、、、等四个时期.2.计算世代时间应在细菌生长的期进行3.连续培养的方法主要有和两种.4.如培养细菌的目的在于获得大量菌体,应在培养的期进行收获.5.抗代谢药物中的磺胺类是由于与相似,从而竞争性地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使其不能合成.四、简答题1.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有哪些方法?各有何优缺点?2.细菌的纯培养生长曲线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3.试述影晌廷迟期长短的因素.4.与分批发醉相比.连续培养有何优点?5.试述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的原因.6.控刹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有哪些?第七章一、名词解释Ames test cryptic plasmid 温度敏感性突变株结合转导普遍性转导局限性转导流产转导转化感受态 F+菌株 F-菌株 Hfr菌株 F’菌株准性生殖基因工程菌种的退化菌种的复壮二、选择题1.一个大肠杆菌(E.coli)的突变株,不同于野生型菌株,它不能合成精氨酸这一突变株称为()A.营养缺陷型B.温度依赖型C.原养型D.抗性突变型2.抗药性质粒(R因子)在医学上很重要是因为它们()A.可引起某些细菌性疾病B.携带对某些抗生素的特定抗性基因C.将非致病细菌转变为致病菌D.可以将真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3.在Hfr菌株中()A.F因子插入在染色体中B.在接合过程中.F因子首先转移C.在接合过程中.质粒自我复制D.由于转座子是在DNA分子间跳跃的,因此发生高频重组4.当F+、F-杂交时()A.F因子几乎总不转移到F+细胞中B. F-菌株几乎总是成为F+C.甚因重组的发生频率较高.D.F因子经常插入到F-细胞染色体上5.细茵以转化方式进行基因转移时有以下特性()A.大量供体细胞的基因被转移B.包含有F质粒参加C.依靠噬菌体感染受体细咆D.可通过从供体细胞中提取DNA片段来完成6.准性生殖()A.通过减数分裂导致基因重组B.有可独立生活的异核体阶段C.可导致高频率的基因重组D.常见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中7.不需要细胞与细胞之间接触的基因重组类型有()A.接合和转化B.转导和转化C.接合和转导D.接合8.转导噬菌体()A.仅含有噬菌体DNAB.可含有噬菌体和细菌DNAC.对DNA酶是敏感的D.含1至多个转座子三、填空题1.DNA分子中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嘌呤取代称为.2.Lederberg的影印培养实验证明了.四、判断题1.组氨酸突变株(his-)表示该菌不能利用组氨酸生长.()2.色氨酸突变株(trp-)表示该菌本身不能合成色氨酸,因此不能再基本培养基上生长.()3.普遍性转导产生的转导子一般都是非溶源菌.()4.F+细菌或F'细菌与F-细菌接合时,是F-或F’细菌变成F+细菌.()五、简答题1.用什么方法获得大肠杆菌(E.coli)的组氨酸缺陷型?2.什么叫转导?试比较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异同.3.比较转化与转导的区别.4.什么是F质粒?解释F质粒与接合的关系.5.试比较E.coli的F+、F-、Hfr、 F’菌株四个菌株的特点,并图示它们间的相互关系.6.什么是基因重组?在原核微生物中哪些方式可引起基因重组?7.自然遗传转化与人工转化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它们转化质粒的成功率有如此大的差别?8.给你下列菌株:菌株A F+,基因型A+B+C+、菌株B F-,基因型A-B-C-,问题:(1)支出A与B接合后导致重组的可能基因型;(2)当F+成为Hfr菌株后,A与B接合后导致重组的可能基因型.9.简述真菌的准性生殖过程,并说明其意义.10.什么叫基因工程?试图示并简述其基本操作过程.11.菌种衰退的原因是什么?12.如何对衰退的菌种进行复壮?第八章一、名词解释生态系统、择生生物二、填空题1.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有、、、、等关系.三、判断题2.民间制作的泡菜是利用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对其他腐败菌产生的拮抗作用才保证泡菜的风味、质量和良好的保藏性能.()四、简答题1.试用3个典型例子说明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有利关系.2.试论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3.试分析各种常见环境(空气、水体、土壤、农副产品及食品)中微生物分布的基本特点及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习题一、名词解释1.细菌:2.聚-β-羟丁酸(poly-β-hydroxybutyric acid,PHB )3.异染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4.羧酶体(carboxysome)5.芽孢(spore)6.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7.伴孢晶体(parasporal crystal)8.荚膜(capsule)9.原核生物:10.古生菌(archaea)11.L型细菌12.鞭毛(flagella)13.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14.假肽聚糖15.蓝细菌:16.支原体。
17.立克次氏体18.衣原体二、填空题1.证明细菌存在细胞壁的主要方法有,,和。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为,,和等。
3.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和,而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是,,和。
4.肽聚糖单体是由和以糖苷键结合的,以及和 3种成分组成的,其中的糖苷键可被水解。
5.G+细菌细胞壁上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和等几种。
6.G-细菌细胞外膜的构成成分为,,和。
7.脂多糖(LPS)是由3种成分组成的,即,和。
8.在LPS的分子中,存在有3种独特糖,它们是,和。
9.用人为方法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未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因在实验室中发生缺壁突变的细菌称为,而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稳定性缺壁细菌则称为。
10.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有,,,和。
三、选择题1.G-细菌细胞壁的最层成分是()。
(1)磷脂;(2)肽聚糖;(3)脂蛋白;(4)LPS2.G+细菌细胞壁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1)类脂;(2)磷壁酸;(3)肽聚糖;(4)蛋白蛋3.肽聚糖种类的多样性主要反映在()结构的多样性上。
(1)肽桥;(2)黏肽;(3)双糖单位;(4)四肽尾4.磷壁酸是()细菌细胞壁上的主要成分。
(1)分枝杆菌;(2)古生菌;(3)G+;(4)G-5.在G-细菌肽聚糖的四肽尾上,有一个与G+细菌不同的称作()的氨基酸。
2.Pass mechanism of cholera pathogenic:霍乱1)pathogenic factor:invasiveness: flagellum, pili;cholera enterotoxin: contain A and B subunits. A subunit-Ag weak, active unit, enters the cell, stimulates adenylate cyclase-cAMP↑-secreting effect↑-severe diarrhea; B subunit-Ag high, bound unit, attaches to receptor on epithelial cells of small intestine.2)mechanism:Organisms-oral route(contaminated water, food)-stomach-attach to the small intestine epithelialcells(non-penetration)-multiplication-cholera enterotoxin-adenylate cyclase-cAMP concentration↑-secreting effect↑-severe diarrhea(rice-water stools)-rapid dehydration and hypovolaemic shock低血容量休克-die in 12~24 hours. Ps. Transmission: polluted water and food, by mouth3.Pass Clostridium tetani- pathogenesis破伤风1)condition:Wound+sporeDeep, narrow and contaminated by soil;Necrotic坏死的tissue;Companied with aerobe or facultative anaerobe infection.2)pathogenic substance:Tetanospasmin破伤风痉挛毒素- neurotoxin: proteinTetanolysin破伤风溶血毒素3)mechanism:根据课件整理一下Spores-vegetative bacteria细菌繁殖体-grow locally-tetanospasmin-( along nerve fiber/ blood)-anterior horn cells of spinal cord, binds to ganglioside receptor神经节苷酯受体and blocks release of inhibitory mediators-cause convulsive痉挛的contraction of voluntary muscle.4.Pass dsDNA病毒的复制周期答:复制周期依次包括:吸附。
穿入。
脱壳。
生物合成。
组装、成熟和释放。
Replication cycle: adsorption-penetration-uncoating-biomolecular synthesis-assembly-maturation-release5.Pass HIV致病机制:Pathogenesis:Gp120 of HIV select CD4 molecule of T4 cells;Viruses multiply in T4 cells;Cell-mediated immunodeficiency;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and tumor occurs;DeathHIV损伤CD4 T细胞的机制:①导致CD4 T细胞融合,最终导致细胞的溶解;②CTL对CD4 T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抗体介导的ADCC作用,NK细胞的杀伤作用;③诱导CD4 T细胞细胞凋亡;④HIV复制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DNA,抑制细胞正常的生物合成;⑤HIV可作为超抗原激活大量CD4 T细胞。
6,gp41与细胞膜上MHC二类分子有同源性homology,诱导产生具有交叉反应的自身抗体,致使T细胞损伤。
Destruction of T4 cells is achieved by:① Viral replication②Syncytium合胞体formation via membrane gp120 binding to cell CD4 antigen③Cytotoxic T cell lysis of infected cells④Cytotoxic T cell lysis of T4 cells carrying gp120 released from infected cells⑤ Antibody-dependent cell cytotoxicity.⑥Induce appoptosis.8.Pass functions of special cell structure of bacteria:1) capsule: slime layer outside the cell wall, composed of polysaccharide or polypeptide.Functions: anti-phagocytosis; adherence; protect from lesions by harmful substances; anti-dry; antigenicity2) flagellum: originate from cell membraneFunctions: motility; antigenicity(H antigen); pathogenicity: some bacteria3) pilus:Common pilus: adhere to surface of cell, associated with pathogenicitySex pilus: transfer genetic material (DNA) during bacteria conjugation4) spore: resting form, forming: inadequate nutritionFunction: highly resistant to heat, chemicals, dry9. Pass streptococcus 致病物质及主要疾病:1) invasivenessAdhesion: LTA(脂磷壁酸)、M protein-----adhere to sensitive cell2) enzyme:Hyaluronidase: split hyaluronic acid—bacteria spreadStreptokinase: lyse fibrin, prevent plasma clotting—bacteria spread Streptodornase(链道酶): resolve DNA—bacteria spread3)toxin-exotoxinStreptolysin(hemolysin)链球菌溶血素: destroy blood cellsPyrogenic exotoxin致热外毒素:superantigen, cause scarlet fever猩红热Disease:Pyogenic infection(化脓性感染)Toxin disease: scarlet feverNon-pyogenic infection(1) rheumatic fever(2)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10.Pass what is plasmid? It’s features.plasmid is the extrachromosomal genetic elements which is small circular double-stranded DNA molecules. They are capable of self-replication and contain genes that determine many properties.Features:1)extra-chromosomal genetic material circle2)ds DNA3)dispensible(非必需的)4)replicated independently5)carry genetic information6)control a wide range of function to bacteriafactor F—control sex pilifactor R—control drug resistance7)transferred between bacteria11.Pass what is latent infection. Take HSV as example.Latent infection: virus is usually not detectable but patient may have periodic out-breaks of disease. In this infection, the acute disease is followed by an asymptomatic period during which the virus remains in a latent state.12.Pass distributions and functions of normal flora1)distributions: skin, oral cavity, intestinal tract, vagina2)functions:①antagonism: biological barrier②nutrient synthesize: VB, VK③immune: enhance and develop the maturation of immune system④anti-caducity(抗衰老)⑤anti-tumor13.Pass 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途径和致病因子:1)route: by respiratory tract, digestive tract or damaged skin.2)pathogenic substances:①lipid:A.cord factor: associated with virulence; inhibit migration of leukocyte to form chronic granuloma; bind to mitochondrial membranes, influence the cell respirationB. Phosphatide磷脂: stimulate monocytes proliferation-form tubercleC. Wax D: act as an adjuvant, cause DTHD. Sulfatides硫酸脑苷脂: inhibit the fusion of phagosome and lysosome②proteintuberculin结核菌素Tuberculin+waxD-DTHAg-Ab(no protection)③polysaccharide :combine with waxD- cell filtration④mycobactin(分枝菌生长素)致病机制加上这句话:No endotoxin, exotoxin, no capsule, and no invasiveness enzyme致病机制:No endotoxin, exotoxin, no capsule, and no invasiveness enzyme.加上上面的致病物质Primary tuberculosis: organism-respiratory tract-pulmonary alveoli-lesion-lymph nodes-swelling-fibrosis-natural curePost primary tuberculosis: organism-infection again-inflammation-necrosis坏死-tubercle结节-fibrosis纤维化14.Pass HBV基因组及其编码的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