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情感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2.15 KB
- 文档页数:1
情感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1.心情感动。
2.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如喜、怒、悲、恐、爱、憎等。
心理学的定义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但实际上,这一结论一方面将大家公认的幸福、美感、喜爱等等,较具有个人化而缺少社会性的感受排斥在情感之外;而另一方面又显然忽视了情绪感受上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和社会性情感感受上的爱情、友谊、爱国主义情感在行为过程中具有的交叉现象,例如一个人在追求爱情这一社会性的情感过程中随着行为过程的变化同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而爱情感受的稳定性和情绪感受的不稳定性又显然表明了爱情和相关情绪是有区别的。
基于这两点,将情感和情绪以基本需要、社会需求相区别,或者是将情感和情绪这两者混为一谈都显然不合适的。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
第九章情绪和情感情感和情绪主要内容定义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组成。
个体和环境间关系的维持和改变。
具有适应、动机、组织和信号功能情绪指感情的过程(个体需要和情境的相互作用),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的特点。
情绪指稳定、深刻、持久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感情。
两极性维度(两极性)动力性:增加和减少激动性:激动和平静强度和紧张度:强和弱维度理论三维:Wundt(愉快,激动和紧张)等四维:Izard(愉快、紧张、激动和确信)情绪分类分类基本情绪(人和动物都有)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Izard认为基本情绪有11种,复合情绪有三类基本情绪的混合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基本情绪和认知的结合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强烈、爆发、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人对某种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情感神经科学情感的分类◆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第二节情绪和脑脑中枢机制◆情感神经科学◆两种基本的情绪系统➢趋近系统:左前额皮层(PFC)➢退缩系统:右前额皮层(PFC)◆杏仁核:知觉和产生消极感情有关◆海马和前部扣带回:情绪调节◆网状结构:情绪激活◆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化与情绪外周神经机制◆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和副交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血管系统活动加快,呼吸加快,消化系统减慢。
◆情绪与分泌系统: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引起不同的激素分泌。
◆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面部、姿态和声调表情反应。
唤醒机制◆两种观点:➢每种情绪都有独特的自主活动模式,艾克曼研究。
➢每种情绪都有相同的生理唤醒:利文森的研究。
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面部表情通过眼部、颜面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语调表情◆体语:面部、状态和语音和语调◆体语在人际交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11章情绪和情感11.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情绪和情感1.情绪的定义(1)心理现象的三个组成部分传统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划分为3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或事件本身属性的加工过程,它们反映着事物、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感性的或理性的特性。
意志过程是认识活动的能动方面或自觉的调节方面,是认识活动的延伸。
因此,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都是以客观事件本身的特性对人起作用的。
(2)情绪的概念情绪与认识不同,情绪是以主体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
主要指主体的愿望、需要、渴求的欲望、追求的目标等倾向。
情绪是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映。
(3)情绪的特性客观事件或情境对人的意义可有积极的性质或消极的性质,从而导致情绪与认识不同的第二个特点,即情绪有正性的与负性的或积极的与消极的之分。
凡对人有积极意义的事件引起肯定性情绪,而具有消极作用的事件则引起否定性情绪。
情绪亦可看作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维持或改变(J.Campos,1990)。
(4)情绪的复杂性情绪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复杂性。
情绪在构成上有外显行为、内在体验和生理唤醒等多种成分;在品种上有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以及具有强烈或淡漠、激烈或恬静、短暂或持久等多种存在形式。
情绪的发生唤醒神经系统各水平和意识各水平的活动。
情绪是一种多成分、多维量、多种类、多水平整合的复合心理过程。
情绪的每一次发生,都兼容生理和心理、本能和习得、自然和社会诸因素的交叠。
2.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区分(1)感情感情(affection)是区别于认识活动、并同人的特定需要相联系的感情性反映的统称。
一般包含情绪和情感的综合过程。
因此,无论情绪或情感,指的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
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情绪或情感,指的是同一过程、同一现象所侧重的不同方面。
(2)情绪情绪(emotion)代表着感情性反映的过程。
无论在动物或人类,感情性反映的发生都是脑的活动过程,或个体需要的特定反映模式的发生过程。
; 1.道德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崇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见义勇为和互帮互助等,当人们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体验。
在青年期,随着世界观的初步形成和人生理想的确立,人的情感也更为独立和稳定,对人的行为有一种持久而强大的推动力。
当他的行为符合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追求时,就会感到自尊、自重,有一种自豪感;而当他的所作所为同自己坚持的理想和价值标准相违背时,就会感到痛苦、懊悔,甚至丧失自尊心。
显然,这种情感体验具有明显的自觉性,能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调控和监督作用。
2.理智感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人们在探索未知事物时表现出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研究中面临新问题时的惊讶、怀疑、困惑和对真理的确信,问题得以解决并有新的发现时的喜悦感和幸福感,这些都是人们在探索活动和求知过程中产生的理智感。
人们越积极地参与智力活动,就越能体验到更强烈的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们从事学习活动和探索活动的动力。
当一个人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感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以及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幸福感时,他就会不计名利得失,以一种忘我的奉献精神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居里夫妇在提炼镭的艰辛历程中,以及发现镭的那一刻,所体验到的理智感可能不是一般人所能有的。
3.美感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在客观世界中,凡是符合我们的审美标准的事物都能引起美的体验。
一方面,美感可以由客观景物引起,如桂林山水的秀丽、内蒙古草原的苍茫、故宫的绚丽辉煌、长城的蜿蜒壮美,可以使人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和人的创造之美;另一方面,人的容貌举止和道德修养也常能引发美感,甚至一个人身上善良、纯朴的性格,率直、坚强的品性,比身材和外貌更能体现人性之美。
人在感受美的时候通常会产生一种愉快的体验,而且表现出对美的客体的强烈的倾向性。
所以,美感体验有时也能成为人的行为的推动力,沉醉其中,乐此不疲。
在生活中,由于人的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的多样化,对美的见解也多有不同,如有的人喜欢花好月圆的美,有的人却以丑木、怪石为美;有的人喜欢绚丽和精致的美,有的人却喜欢悲壮和苍凉之美。
美感受社会生活条件的限制。
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们对美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对美的体验也自然不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开放,人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异域风俗和文化。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在坚持本民族文化传统中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同时,去鉴别和吸收别国文化中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