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的遗传也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3
普通生物学(遗传与变异)-试卷2(总分:7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39,分数:78.00)1.(四川大学,2003)简要回答现代生物工程的形成和发展。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现代生物工程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从传统生物技术发展而来。
现代生物技术是用“细胞与分子”层次的微观手法来进行操作,不同于传统生物技术以“整体”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饲养、交配或筛选方式。
1944年Avery阐明了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7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DNA重组技术是生命发展中的又一重大突破,诞生了基因工程,它大大推动了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的飞速发展。
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带动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的发展,在医药工业中、农业生产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解析:2.(四川大学,2003)简要回答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由来和发展。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价值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这一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
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孟德尔遗传学原理随着现代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于遗传学原理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而最早发现遗传学规律的人便是孟德尔,他的遗传学原理被视为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孟德尔的遗传学原理,又称孟德尔定律,总结了他在豌豆植物的杂种实验中发现的三个遗传定律。
这三个定律为基因组成和遗传方式提供了基本框架。
以下是对孟德尔三大遗传定律的介绍。
一、基因分离定律基因分离定律是孟德尔第一个发现的遗传规律。
他发现,如果将纯合子(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双亲杂交,得到的杂合子(基因型不同)子代会表现出两个亲代的性状。
而这两个亲代的遗传信息,对于每个后代而言,只有一个能够表现出来。
孟德尔将这个过程称为“基因分离”。
基因分离定律说明,每个父代个体的两个基因会以等概率分配给它们的子代,这两条基因线路独立地存在。
二、掩盖定律掩盖定律是孟德尔发现的第二个遗传规律。
他发现,一个等位基因(同一位置上不同的基因)可以掩盖另一个等位基因的表现,即掩盖基因为“显性”,被掩盖基因为“隐性”。
掩盖定律说明,如果一个个体中同时拥有表现型相同的两个不同基因,其中一个显性(表现),而另一个隐性(不表现),那么只有显性基因会罢先显露在外。
三、基因独立定律基因独立定律指出,每个基因的性状(表现形式)对于其他基因的表现没有影响。
孟德尔通过实验发现,每个基因都相互独立并且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
例如,豌豆植物的花色(黄色或绿色) 和豆荚的形状(充盈或收缩),这两个性状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或者依赖关系。
结论综上所述,孟德尔遗传学原理成功地解释了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并引领遗传学的发展方向,对现代遗传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遗传基本规律,人们可以更好地预测下一代的性状表现,进而更好地进行遗传改良和基因工程研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和利益。
-----------------------------------Docin Choose -----------------------------------豆 丁 推 荐↓精 品 文 档The Best Literature----------------------------------The Best LiteratureABO 血型异常遗传的肯定亲子案例分析汤美云盛小奇黄健瞿志雄(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芙蓉司法鉴定中心湖南长沙410007)摘要目的:对ABO 血型遗传异常而DNA 多态性检测又肯定亲生血缘关系案例进行分析,探究特殊案例的原因,与同行共享。
方法:收集近几年芙蓉司法鉴定中心违反ABO 血型遗传规律的三个案例,通过PCR 复合扩增和ABI3130遗传分析仪对3个亲子鉴定案例8份血样本进行检测。
双亲进行了15个常染色体STR 基因位点,单亲进行了22个常染色体STR 基因位点分析。
结果:三个案例均极强力支持父母(父亲)与孩子之间存在亲生血缘关系。
结论:凭违反ABO 血型遗传规律排除亲生血缘关系显然是不行的,必须以DNA 多态性检测为判断标准。
关键词:ABO 血型;亲子关系;CisAB 型;STR 基因座中图分类号:Q75,R39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273(2009)15-2866-03Analysis of Parent-offspring Relationship of Abnormal ABO BloodGroup HeredityTANG Mei-yun,SHENG Xiao-qi,HUANG Jian,QU Zhi-Xiong(Judicial Testimony Center of Hunan.Furong,Changsha 41007,Hunan,China )ABA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case of positive parent-offspring relationship of abnormal ABO blood group heredity,and discuss the reasons of special cases.Methods:Three cases were collected of Abnormal ABO Blood Group Heredity in our department in recent years.Three cases were experimented by using multiplexing PCR and 3130Genetic Analyzer,and 15STRs of parentage testing case,22STRs of motherless parentage testing case were tested.Results:There exist parent-offspr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or father)and children of three cases.Conclusion:It is not correct to exclude parent-offspring relationship according to abnormal ABO blood group heredity.Key words:ABO blood group;Parent-offspring relationship;CisAB blood group;STR genome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Q75,R394.3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673-6273(2009)15-2866-03作者简介:汤美云(1974-),女,法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从事法医物证鉴定电话:*************,E-mail:************************.cn (收稿日期:2009-05-12接受日期:2009-06-06)人们对亲生血缘关系探求的欲望自古已有,“滴血认亲”从三国时开始应用,到近代西方医学的传入,一直被奉为圭臬,无人质疑。
血型的遗传规律
血型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特征。
人类共有四种血型,即A型、B 型、AB型和O型,其遗传规律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每个人的基因有两个,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
在决定血型的基因中,有A、B、O三种,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血型。
A和B是等位基因,都是显性基因,而O是隐性基因。
父母的血型决定了子女的血型。
如果一方为A型血而一方为B型血,子女可能是A型、B型、AB型或O型。
如果一方是O型血,另一方是AB型血,则子女只可能是A型、B型或AB型。
如果两个人的血型都是O型,则子女只可能是O型。
在人类群体中,各种血型的分布是不一样的。
在我国,O型血是最普遍的一种,占总人口的近60%;其次是A型血,占30%左右;B型血和AB型血比较少,分别占9%和1%左右。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本质和应⽤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本质和应⽤遗传之⽗孟德尔⽤了长达⼋年的时间,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般,层层深⼊地进⾏了⽣物遗传现象的探索研究,极具天才的发明了⽣物遗传的分离定律和⾃由组合定律(以下简称“两⼤定律”),从⽽揭⽰了⼈类⽣命丰富多彩的奥秘,为⽣物的遗传和变异、植物的杂交育种、现代⽣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两⼤定律”是⾼中⽣物学科的核⼼内容,深⼊理解和把握“两⼤定律”的本质,对学习和应⽤⽣物遗传规律、提⾼⽣物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 相关概念的理解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对事物现象和本质的概括。
⽣物学科中的推理和判断离不开概念,只有透彻理解概念,才能为准确理解⽣物学科的定律和规律奠定基础。
为更好把握“两⼤定律”的本质,必须准确理解以下⼏组概念,这些概念也是⽣物遗传的核⼼概念。
1.同源染⾊体。
指在⼆倍体⽣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对染⾊体(如图1)。
这对染⾊体的特点是:是在有丝分裂中期长度和着丝点位置相同,或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并且在减数第⼀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彼此联会,最后分开到不同的⽣殖细胞(即精⼦、卵细胞)。
⼆是配对的染⾊体⼀个来⾃⽗本,⼀个来⾃母本。
三是由于每种⽣物染⾊体的数⽬⼀定,则它们的同源染⾊体的对数也⼀定。
例如豌⾖有14条染⾊体,7对同源染⾊体。
2.⾮同源染⾊体。
形态结构不同的两对染⾊体互称为⾮同源染⾊体(如图1)。
⾮同源染⾊体是⼀个相对概念,相对同源染⾊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进⾏配对,它们形状、结构、⼤⼩⼀般不同。
细胞中的⼀组⾮同源染⾊体,叫⼀个染⾊体组。
因此,在⼀个染⾊体组中,所有染⾊互为⾮同源染⾊体,⽆同源染⾊体存在;所有染⾊体的形态、⼤⼩各不相同;⼀个染⾊体组携带⼀种⽣物⽣长、变异和遗传的全部遗传信息。
(⼆)等位基因与⾮等位基因1.等位基因。
指位于⼀对同源染⾊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对基因(如图1)。
等位基因的涵义主要体现在,⼀是等位基因不是只有两个基因,⽽是染⾊体某特定座位上的两个或多个基因中的⼀个,每个基因决定相对性状的不同表现。
孟德尔遗传方式
孟德尔遗传方式,也被称为单基因遗传或蕾丝基因遗传,是指只受单基因作用控制的遗传方式。
这个遗传现象是由奥地利籍的孟德尔发现的,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他得出了以下的结论:每个性状都由两个基因决定,一个来自父母亲母亲,一个来自父亲,这两个基因可能具有相同或不同的表现形式,即现在我们所说的基因型。
在孟德尔的实验中,每个基因对性状的表现都有一定的控制力,一个基因几乎完全控制着相应性状的表现,这也就是常说的显性基因;另一个基因则控制着这个性状的表现的较小部分,即隐性基因。
通过繁殖,这些基因会被随机组成,并且孟德尔发现了一个重要结论,就是显性基因在杂种中能够完全表现,但在纯合子中不会表现。
继孟德尔以后,人们开始对单基因遗传方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发现了更多的性状和基因,如血型、色盲、臭味感等。
这些实验不仅扩展了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也为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
虽然孟德尔遗传方式只是众多遗传方式之一,但它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对于现代遗传学来说,单基因遗传方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指导理论,为高级生物体内的复合遗传行为提供了一些启示。
在医学诊断中,单基因遗传疾病的发现和诊断依赖于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如囊性纤维化、苯丙酮尿症等。
在遗传改良和基因
工程领域,也必须先了解基于孟德尔遗传方式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机制。
总之,孟德尔的遗传理论虽然已有数百年历史,但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它深刻地揭示了基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现代遗传学的理论基础,也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表型和基因的传递。
通过遗传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形态特征以及物种的多样性。
本文将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显性与隐性基因、等位基因和杂合等概念。
1.孟德尔的遗传定律19世纪的奥地利僧侣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进行大量的实验观察,总结出了遗传的基本定律。
这些定律包括:1.1 第一定律:孟德尔的第一定律是关于基因的分离和独立遗传的。
他观察到在有性生殖中,父母的基因会分别传递给子代,在子代的配子形成过程中,基因会分离,并且每个配子只能携带一个基因。
1.2 第二定律:孟德尔的第二定律是关于基因的随机组合和分离的。
他观察到不同基因的组合和分离是随机的,不同基因之间的遗传是独立进行的。
1.3 第三定律:孟德尔的第三定律是关于基因的优势和显性的。
他发现一些基因在表型上表现出来,而另一些基因则被掩藏起来,这种现象被称为显性与隐性。
2.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基因型是指生物体内部基因组成的基因型型谱,表型则是指基因组成的生物体外部组织结构和功能。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2.1 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指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表现完全相同,例如AA或aa;杂合子则是两个基因不同的个体,例如Aa。
纯合子之间的杂交后代属于杂合子。
2.2 显性与隐性:显性基因指在表型上表达出来的基因,隐性基因则被掩藏起来。
当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显性基因会在表型上显示出来。
3.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在同一个基因位点上,不同的基因可能存在多个形式。
这些不同的形式可以决定物种的遗传特征和多样性。
3.1 常染色体等位基因:在非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上,不同的基因形式可以决定个体的遗传特征,如眼睛的颜色、血型等。
这些基因可以是多态的,即存在多个等位基因形式。
3.2 性染色体等位基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上也存在不同的基因形式,例如决定人类性别的X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常见问题答疑1 自交、杂交、测交、正交、反交?自交:同一植物体有性交配(包括自花传粉和同株的异花传粉)。
杂交:不同个体的有性交配测交:F1或其他生物体与隐形个体交配,可用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或遗传方式。
正交和反交:正交和反交自由定义。
若甲为母本,乙为父本间的交配方式称为正交,则以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交配方式称为反交。
可用正交和反交确定某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2 为什么说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办法为正交和反交?因为细胞质遗传基因全部来自母本,正反交的基因型不一样,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不一样。
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不一样的是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时来自父母的基因各一半, 对于纯合亲本而言(教材默认的是纯合体),正反交的基因型相同 ,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相同。
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相同的是细胞核遗传。
3 纯合子所有基因都含有相同遗传信息,这句话错在哪?纯合子:所考察的一对或多对基因纯合,而生物体内的其他基因不考虑(可能杂合,也可能纯合)例:AABBDDEe考察AABBDD基因控制的性状时候,纯合;考察Ee的时候,杂合4 准确描述一下等位基因,纯合子中有没有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Aa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称为相同基因。
AA5 什么实验需要人工去雄?是否当单独培养时,就不需要人工去雄了?人工去雄可以避免试验不需要的授粉,排除非试验亲本的花粉授粉引起实验结果偏差。
自花授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在实验中如果实验不需要自交就要去雄。
6 检验纯种的方法有几种?有两种测交或自交1.测交后代有性状分离,说明待测个体是杂合。
反之,是纯合此法多用于动物2.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说明待测个体是杂合。
反之,是纯合此法多用于自花传粉的植物,操作起来很简单。
孟德尔遗传定律同源染色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孟德尔(Gregor Mendel)是19世纪最重要的遗传学家之一,他的遗传定律为后世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而同源染色体则是在后来的遗传学研究中被发现的,它与孟德尔遗传定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介绍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是一位奥地利的修道士,他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发现了两个基本的遗传定律:一是显性-隐性定律,即某一性状的表现受到显性基因的影响;二是分离定律,即基因的分离传递给后代。
这两个定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是指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染色体对应关系。
人类有2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
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也影响了后代的遗传特征。
那么,孟德尔遗传定律与同源染色体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基于孟德尔对豌豆所做的实验而提出的,而豌豆的遗传特征正是由其染色体携带的基因决定的。
同源染色体在基因的传递和表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的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分离定律。
同源染色体的特性与孟德尔遗传定律密切相关。
同源染色体还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表达提供了重要的解释。
在同源染色体中,如果一个性状的显性基因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而隐性基因存在于另一个同源染色体上,那么这个性状就会表现为显性。
这也符合孟德尔的显性-隐性定律。
第二篇示例:孟德尔遗传定律同源染色体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遗传学的奠基石,开创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认为,生物的遗传信息是通过一对一对的基因来确定某些性状的表现。
而在细胞遗传学中,染色体则承载这些基因。
亲子鉴定原理篇一:亲子鉴定原理单纯由某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与环境条件等无关,称为单基因遗传特征。
靠这种遗传特征的检查,发现被检查者之间有与遗传规律矛盾时,便能断然否认其亲生关系。
这种遗传特征包括血型,DNA多态性、染色体多态性等。
根据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把单基因遗传方式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A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 recessive inheritance,AR)和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因此,把单基因遗传规律又称之为单基因孟德尔方式的遗传规律。
是由假设干多基因和环境等条件共同作用后形成的,称为复杂的遗传特征。
身材高矮、面貌肤色等特征均属这一类。
这些只能作为亲子鉴定的参考。
孟德尔(Mendel,1865年)在研究性状遗传时,用豌豆进行杂交试验,找出了遗传规律,称为孟德尔遗传定律,有两条重要规律,即别离律和自由组合律。
1.别离律染色体及基因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的,体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随着染色体彼此别离,各自进入一个配子中,每个配子只含亲代一对基因中的一个,即不同遗传性状独立传递,如ABO血型的杂合子AO、A及O基因各进入一个配子,独立遗传。
2.自由组合律不同位点上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形成子代的基因型,决定着子代的遗传性状,子代半数基因来自父亲,半数基因来自母亲。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一起遗传给后代,称为连锁。
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交换而引起基因的重组。
连锁交换律:连锁着的基因作为一个单倍体传递,但由于成对等位基因之间的交换,可发生基因重组,导致成对基因之间的互换或不完全连锁。
是指遗传基因、性状(包括遗传病)的传递主要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ominant gene)所控制,无论在等位基因相同的纯合子(Homozygote)上还是等位基因不同的杂合子(Heterozygoto)上,它所控制的基因或性状都能得以表现,并连续传递,男性与女性时机均等。
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基因是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决定着生物的性状和特征,而孟德尔遗传定律则是对基因传递规律的描述。
在孟德尔的实验中,他研究了绿色豌豆的7个形态特征,发现它们遵循着一定的遗传规律。
这些研究对基因遗传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遗传学的基础。
基因型和表型的区别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的基因组成,包括它的全部基因,包括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在内。
而表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包括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
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表型的表达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因素、生理状态等。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基因遗传学的基础,它揭示了遗传学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基于绿色豌豆的实验研究,首次提出了三条遗传定律:隔代性、配对性和自由组合。
这些定律为基因遗传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对植物和动物的遗传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定律:隔代性原则隔代性原则,也称为Mendel第一定律,指基因对在孟德尔的实验中的表现。
对于某个特定的性状,两个亲代可能分别有两种形态,一种叫做纯合型(纯合基因),另一种叫做杂合型(杂合基因)。
孟德尔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某一代亲代的子代中,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比为3:1。
第二定律:配对性原则配对性原则,也称为孟德尔第二定律,指基因在重组过程中的自由组合。
按照这个原则,在亲本基因复合时,它们会在子代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组合。
这意味着,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隔代性原则可以出现例外,但是这种组合会在长期的基因复制和再组合过程中趋于稳定。
第三定律: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延伸了孟德尔第二定律的思想,它描述了不同基因在基因重组过程中的自由组合型。
这意味着,基因之间的联合性不同,也会影响它们在子代中的出现频率。
基因型和表型的遗传关系基因型和表型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表型的表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健康和疾病的状态、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都会对表型的表现产生影响。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的全部基因,包括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在内。
血型的遗传也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一、A型血与A型血:
1、I(A)I(A)×I(A)I(A)——I(A)I(A)
后代全为A型血
2、I(A)I(A)×I(A)i ——I(A)I(A)、I(A)i
基因型的比例为1:1,表现型全为A型血
3、I(A)i ×I(A)i ——I(A)IA、I(A)i、ii
基因型的比例为1:2:1,表现型为A型血和O型血,比例为3:1。
二、A型血与B型血:
1、I(A)I(A)×I(B)I(B)——I(A)I(B)
后代全为AB型。
2、I(A)I(A)×I(B)i——I(A)I(B)、I(A)i
基因型的比例为1:1,表现型有两种:AB型和A型,比例为1:1。
3、I(A)i×I(B)I(B)——I(A)I(B)、I(B)i
基因型比例为1:1,表现型有两种:AB型和B型,比例为1:1。
4、I(A)i×I(B)i——IAIB、IAi、IBi、ii
基因型比例为1:1:1:1,表现型有四种:AB型、A型、B型、O型,比例为1:1:1:1。
三、A型与AB型:
1、I(A)I(A)×I(A)I(B)——I(A)I(A)、I(A)I(B)
基因型的比例为1:1,表现型有两种:A型和AB型,比例为1:1。
2、I(A)I(i)×I(A)I(B)——I(A)I(A)、I(A)I(B)、I(A)i、I(B)i
基因型的比例为1:1:1:1,表现型有三种:A型、B型、AB型,比例为:2:1:1
四、A型与O型:
1、I(A)I(A)×ii——I(A)i
后代全为A型血
2、I(A)i×ii——I(A)i、ii
基因型比例为1:1,表现型有两种:A型和O型,比例为1:1。
五、B型与B型:
1、I(B)I(B)×I(B)I(B)——I(B)I(B)
后代全为B型血
2、I(B)I(B)×I(B)i——I(B)I(B)、I(B)i
基因型比例为1:1,表现型全为B型血
3、I(B)i×I(B)i——I(B)I(B)、I(B)i、ii
基因型比例为1:2:1,表现型有两种:B型和O型,比例为3:1。
六、B型与AB型:
1、I(B)I(B)×I(A)I(B)——I(A)I(B)、I(B)I(B)
基因型比例为1:1,表现型有两种:AB型和B型,比例为1:1。
2、I(B)i×I(A)I(B)——I(A)I(B)、I(B)I(B)、I(A)i、I(B)i
基因型比例为1:1:1:1,表现型有三种:AB型、A型、B型,比例为:1:1:2。
七、B型与O型:
1、I(B)I(B)×ii——I(B)i
后代全为B型血。
2、I(B)i×ii——I(B)i、ii
基因型比例为:1:1,表现型有两种:B型和O型,比例为1:1。
八、AB型与AB型:
I(A)I(B)×I(A)I(B)——I(A)I(A)、I(A)I(B)、I(B)I(B)
基因型比例为:1:2:1,表现型有三种:A型、AB型、B型,比例为1:2:1。
九、AB型与O型:
I(A)I(B)×ii——I(A)i、I(B)i
基因型比例为1:1,表现型有两种:A型和B型,比例为1:1。
十、O型与O型:
ii×ii——ii
后代全为O型血。
补充回答:遗传是一切生物共有的属性,人类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人体细胞核中有46条染色体,而生殖细胞内(精子或卵子)只有23条染色体,在每条染色体上又有很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基因,血型基因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每个人的血型都是由细胞核中染色体上的血型基因所控制着的。
如人体细胞核中第9条染色体上带有ABO血型系统的基因,第1条染色体上带有RH血型基因,第6条染色体上带有HLA 白细胞血型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