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越中览古》
- 格式:ppt
- 大小:749.50 KB
- 文档页数:44
《越中览古》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史实,把握诗歌内容;2、诵读诗歌,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分析,把握诗人所抒发的感情;3、分析本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归纳咏史怀古诗常见手法。
学习重点: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学习难点:归纳咏史怀古诗常见手法预习准备:1、回忆所学过的咏史怀古诗,归纳咏史诗抒发的情感。
2、结合注释,解释《越中览古》语言层面的含义,整体感知诗作的内容。
教学过程—、导入预习检测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越中览古》一诗,从题目上可以确定它的题材是咏史怀古诗。
回顾所学咏史怀古诗,初步归纳总结其思想内容。
学生展示预习内容:咏史怀古诗词+思想内容教师点拨:咏史怀古诗主题:1、怀古伤今,发昔盛今衰、世事无常之叹2、怀人伤己,抒志士壮志难酬之思3、理性反思,借古讽今,独抒机杼二、明确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史实,把握诗歌内容;2、诵读诗歌,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分析,把握诗人所抒发的感情;3、分析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归纳咏史怀古诗常见手法。
三、诵读感知,把握内容1、学生自读,了解内容;2、学生齐读,读出节奏;3、学生再次齐读,读出感情。
四、研读文本,教师引导点拨。
鉴赏咏史怀古诗,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与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与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方法点拨:弄清史实;体悟感情;分析技巧。
1、弄清史实:作者写了什么历史事件?都有哪些场景?这些场景有什么特点?明确:勾践破吴凯旋。
场景一:义士还家尽锦衣战士凯旋,衣锦还乡。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神情烘托出来。
场景二:宫女如花满春殿越王回宫,花朵儿样的美人,在宫殿簇拥侍候。
锦衣战士、如花宫女,一派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景象!场景三:只今惟有鸥鸠飞眼前景,“鹘鸠飞”点出凄凉冷落之境。
教师设问:1、凄凉之景从何得出?为什么单写鹅鸠鸟而不写其它?点拨“鹏鸠”这一意象:一为离情,鹏鸠啼声如“行不得也,哥哥。
《越中览古/李白》教学设计(湖北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越中览古》。
理解诗歌中的历史典故和地理知识。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越王勾践的敬仰之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古迹的惋惜。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越中览古》的字词理解。
2. 诗歌中的历史典故和地理知识的掌握。
3. 诗歌的意象分析和表现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准确理解。
2. 对诗歌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
3.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越中览古》,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字词意思。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所提到的历史典故和地理知识。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和欣赏心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越中览古》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意象,为课后学习做准备。
五、课后作业:1. 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越中览古》。
2. 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3. 深入了解诗歌中所提到的历史典故和地理知识,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3. 诗歌鉴赏: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环节的表达能力和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越中览古》教案教学目的:1.熟悉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2.体会咏史怀古诗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
3.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盛衰无常,把握当下教学重点:1.学习咏史怀古诗的特点2.学习咏史怀古诗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2.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是?(ppt1)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ppt2)——咏史怀古诗回忆学过的咏史怀古诗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二、学习诗歌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诗风豪放飘逸,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又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汲取营养和素材,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权贵的蔑视。
(2)解题越中:古地名,古越州,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
览古:游览古迹。
古:这里指越宫遗址。
(3)朗读诗歌(诵读提示)1、首句叙述历史事件,“破吴”要重读。
2、二、三两句属于“承”须连读,中间停顿应短一些。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越中览古》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越中览古》教学目标:1、了解怀古诗的一般特点;2、学习诗歌通过意象表达情感的方法;3、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学情分析:学生为艺术生,文学修为有待提高。
高二学生对于诗词的学习一直视为畏途。
所以,选取课题时从简单的怀古诗入手。
重点难点:1、重点:怀古诗最重要的就是对比手法,学生通过对比手法的学习从而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2、难点:通过意象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越中览古放《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读《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并介绍这首词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以此引出怀古诗这一概念。
活动2【讲授】越中览古一、怀古诗的特点:元代方虚谷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愚而已。
一般选取的意象:历史人物、城池宫殿、寺庙陵墓等;一般表达的情感:1、寄托个人境遇;2、借古讽今、忧国伤时;3、感慨人事无常。
二、课文共读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一)教师范读课文(二)学生活动:学生朗读课文,说出诗歌大意。
(三)教师介绍有关诗歌的古人古事:吴越争霸、卧薪尝胆、勾践灭吴以及与勾践有关的一幅对联。
(四)鹧鸪意象介绍(五)学生赏析诗歌完成以下问题: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出了什么气氛?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六)朗读吟咏,读出情感。
教师可示范。
三、李白怀古诗拓展《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学生赏析:诗歌大意、诗歌意象、渲染的气氛以及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课堂练习以唐代刘禹锡的一首《乌衣巷》为例,进一步学习对比手法在怀古诗中的运用引导学生以前两首诗歌为例进行分析五、课堂小结活动3【作业】越中览古赏析下面这首怀古诗,体会其情感台城韦庄(唐)江雨菲菲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