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2
2013 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语文Ⅰ卷、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 .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 .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 .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 .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 _________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_____________ ,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 个字。
(4 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有研究者对200 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 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
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
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D.坐标博取辨证法大相径庭3、写作 70分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4、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
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人民;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
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1.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A.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B.坚定不移自强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C.坚贞不屈生生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D.坚定不移生生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2.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A.比喻排比 B.对偶比喻C.排比夸张 D.夸张对偶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考点】本题考查识记常见的形声字和形近字的字音的能力,对应《高分揭秘》P5高频考点2现代汉语常见字中形近字的字音和P6高频考点3现代汉语常见字中形声字的字音。
【解析】A项kàng/háng/kàng/hàng;B项láng/láng/làng/láng;C项hái/hài/hái/gāi;D项全读kuì。
【答案】D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 ,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和成语的能力,对应《高分揭秘》P23高频考点8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和P31高频考点9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熟语)。
【解析】南辕北辙:本想往南,而车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
买椟还珠:买下匣子,而把匣子里的珍珠归还卖主。
比喻没有眼光不识货,取舍不当。
句中表达的是取舍不当这一意思,只能用“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曲调虽然不同,但演得同样精彩。
比喻不同人的辞章具有同样高的造诣。
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有同样的效果。
2013年普通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详析 第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B项“”、“锒”、“琅”读(láng)“阆”读(),C项“”、“骸” 读()()“赅”读()。
正确使用第一空根据应填“”,“” 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第二空根据“”一,所以选填“”最为恰当”指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第三空,填“”, “如履薄冰”指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本题成语的考查数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在答此题的时候要注意由到面的思维5.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6.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讲的是时的事,还未为官;是说。
7.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项中“”不合原文。
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发现问题所在8.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关键点:“”。
关键点:“”“外”“内”。
关键点:“”“补”。
在必修和选修文言文教材中学过,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本题考查鉴赏形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鉴赏文学作品达技巧“门掩世味”、“ 拈笔忘筌”以及“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所以应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中心,理思路,找标志。
看是否存在提纲挈领、统摄全文、承上启下、前后呼应、回扣中心等作用。
12.13.欣赏作品的形象14.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节,再整理概括。
16. 【答案】不矛盾,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表述。
前者是指真正的名声依赖其内在价值。
后者是指因缺失条件而未获得名声的人,其内在价值同样不朽。
2013 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语文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 高亢. 引吭.高歌 伉.俪 沆瀣.一气B . 稂.莠 锒.铛入狱 阆.苑 书声琅.琅C . 孩.提 骇.人听闻 尸骸. 言简意赅.D . 馈.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聩. 【答案】 D解析】 A 项 k àng/ h áng/k àng/h àng ;B 项 l áng/l áng/l àng/l áng ;C 项 h ái/h ài/h ái/g āi D 项全读 ku ì。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 上近于 。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B .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D .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答案】 B【解析】南辕北辙: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 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 弃主求次的人。
第⑴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实 质,选择“买椟还珠”最为恰当。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 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二者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 意思,但“异曲同工”偏重于效果极好,“殊途同归”偏于中性,并且二者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异曲 同工”针对的是不同的对象——“异曲”,“殊途同归”针对的是采取不同方法、途径——“殊途”。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语文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D)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答案】D【解析】A项kàng/hang/kàng/hàng;B项láng/láng/làng/láng;C项hái/hài/hái/gāi D项全读kuì。
【评价】从整体上讲,江苏试题年年都在求新,落实在各个考点上,语音题也在稳中求变,因变而新。
2009年、2010年高考都是多音字,2012年高考糅杂同音字、同声旁字(以下简称“同声字”),今年却专考同声字,形式虽新,却也是老题,沿袭了新课标卷、全国卷试题样式。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____。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答案】B【解析】南辕北辙: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第⑴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实质,选择“买椟还珠”最为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