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供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4
篇一: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供参考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
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
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
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
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
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
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
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
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
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
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
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
真密度ρ计算式为:式中:m0——比重瓶的质重,g; ms——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msl——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ρl——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3;ρ——粉体的真密度,g/cm3;三.实验器材: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
实验原料:金刚砂。
四.实验过程1. 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 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 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 取300ml的浸液(实际实验中为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
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内容格式范文5篇实验报告的分析讨论,主要分析实验结果和数值是否匹配,如果有误差,分析具体原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验报告格式范文,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实验报告格式内容范文【篇1】准备材料:一个玻璃杯、一枚硬币、小半杯水(最好是有颜色的)、蜡烛和一个平底的容器。
实验内容:在一个盘子里倒半杯水,放入一枚硬币。
手既不许接触到水,又不能把水倒出来,怎样才能把硬币取出来呢?实验过程:第1次:我们首先在平底的容器中倒入小半杯水,淹没硬币。
然后点燃一节蜡烛放在盘子里,罩上玻璃杯,蜡烛会因为缺氧停止燃烧,这时,外面的水便源源不断地涌进玻璃杯。
(可惜吸水不够多,所以没有把硬币取出来)结果:失败。
第2次:和第一次一样,失败。
第3次:我们换了一根大一点的蜡烛,这次流进去的水很多,成功。
第4次:我们用了两根蜡烛,不过因为杯子扣的太紧,杯口被盘子吸住,水没能流进玻璃杯,失败。
第5次:我把杯子扣下去的速度慢了一点点,导致蜡烛提前熄灭,失败。
第6次:同样是放了两根蜡烛,这次很正常,成功。
实验总结:我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气体冷却后,能让压力下降,于是外面正常的大气压把盘子中的水挤进了杯中。
另外,在实验中,我观察到,用玻璃杯盖住蜡烛的时候,火焰不是马上熄灭,是继续燃烧一会儿才熄灭,说明玻璃杯的空气也是含有一定量的氧气的。
而做这个实验应注意:1、杯子不要扣的太慢,否则会让火焰提前熄灭导致实验失败。
2、水最好是有颜色的水,我选择在水中滴蓝墨水,效果不错,这样方便观看。
3、可以用燃烧的纸片代替蜡烛,但是水一定要放少一点,放多了难吸光。
4、要保持距离,让火焰离自己远一点。
实验报告格式内容范文【篇2】电路实验课已经结束,请按题目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要仔细检查一遍,以免退回,具体要求如下:一、绘制电路图要工整、选取适宜比例,元件参数标注要准确、完整。
二、计算题要有计算步骤、解题过程,要代具体数据进行计算,不能只写得数。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氢气的制备及其气体组成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氢气是最轻的元素,其密度低于空气,具有强的还原性和易燃性。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锌和稀酸反应制备氢气:Zn + 2HCl → ZnCl2 + H2↑其中,锌是还原剂,酸起催化剂的作用。
制氢反应的化学平衡方程式为:Zn(s) + 2H+(aq) → Zn2+(aq) + H2(g)根据达尔顿分压定律,在一个混合气体中,各气体分子的压强与它们在该混合气体的分压相等。
利用这个定律,可以在气体组成已知的情况下,测定混合气体中某一气体的分压,从而求出该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的摩尔分数。
为测定被测气体分压,可以采用玻璃封管法。
三、实验步骤1.制氢:取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硫酸溶液中,观察气体的产生;2.调节气体流量:调节洗气瓶的开口,使氢气进入U形玻璃管中;3.混合气体的制备:将U形玻璃管两端的橡皮塞取出,用吸管分别向两端通入待测气体和氢气,恢复橡皮塞密封;4.混合气体的压力调整:拆下混合气体流量调节阀和进口管,通入大气压强的空气,使混合气体的总体积调整到一个固定值;5.测定氢气的体积:将U形玻璃管倒置,立即打开紫色橡皮塞,放出混合气体。
测定氢气的体积,记录氢气的温度和压强;6.由测得氢气的体积计算出混合气体中的被测气体的摩尔分数。
四、实验结果1.制氢:在实验中,通过锌和稀酸反应制备氢气,反应过程如下:Zn + 2HCl → ZnCl2 + H2↑2.混合气体的制备:将待测气体和氢气混合,制备出混合气体。
3.测定氢气的体积:通过拆下混合气体流量调节阀和进口管的方式,将空气通入混合气体中,调整混合气体的总体积。
将U形玻璃管倒置,打开紫色橡皮塞,将混合气体放出,通过读出氢气的体积,计算出混合气体中的被测气体的摩尔分数。
实验数据如下:被测气体的名称氢气体积 / mL 温度/℃ 压强 / kPa摩尔分数氧气 25.0 22.0 101.3 0.21氮气 25.0 22.0 101.3 0.78五、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测定的结果可知,制备出的氢气体积均为25.0mL,温度为22.0℃,压强为101.3kPa。
一、实验名称实验名称:XX物质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二、实验目的1. 研究XX物质的合成方法;2. 探讨XX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3. 分析XX物质在不同应用领域的潜在价值。
三、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XX物质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其合成方法、性能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XX原料:纯度≥99%- 反应剂:纯度≥99%- 催化剂:纯度≥99%- 其他辅助材料:溶剂、干燥剂等2. 实验仪器:- 高压反应釜- 真空干燥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X射线衍射仪(XRD)- 液相色谱仪(HPLC)- 电子显微镜(SEM)- 扫描电镜(SEM)五、实验方法1. XX物质的合成:- 将XX原料与反应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反应;- 反应结束后,将产物进行冷却、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得到XX物质。
2. XX物质的性能测试:- 红外光谱分析(FTIR):用于确定产物的官能团;-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AS):用于测定产物中的金属元素含量;- X射线衍射分析(XRD):用于研究产物的晶体结构;- 液相色谱分析(HPLC):用于测定产物中杂质的含量;- 电子显微镜(SEM):用于观察产物的微观形貌;- 扫描电镜(SEM):用于观察产物的表面形貌。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XX物质的合成:- 通过实验确定了XX物质的合成方法,并得到了较高纯度的产物;- 合成过程中,反应条件对产物质量影响较大,需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
2. XX物质的性能分析:- FTIR分析表明,产物中存在特征官能团,与理论结构相符;- AAS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中金属元素含量符合要求;- XRD分析表明,产物为晶体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晶度;- HPLC分析表明,产物中杂质含量较低;- SEM和SEM分析表明,产物具有较好的微观形貌和表面形貌。
实验报告单格式实验报告单格式篇一: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供参考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
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
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
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
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
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
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
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
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
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
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
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
真密度ρ计算式为:式中: m0——比重瓶的质重,g; ms——(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msl——(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ρl——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 m3;ρ——粉体的真密度,g/c m3;三.实验器材: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
实验报告(供参考)实验报告(供参考)实验题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日期目班级组别姓名类型【实验目的】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原理】【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管、水、温度计、秒表、海波、蜡等。
【实验步骤】(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3)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4)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做一次上述实验.【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结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才开始熔化。
熔化过程中,虽然经过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直到熔化完毕,温度才继续上升;石蜡的熔化过程则不同,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蜡由硬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实验报告(供参考)实验题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日期目班级组别姓名类型【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知道液体的沸点及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2.经历用图像法探究物理量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50ml),温度计,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实验步骤】1.按图组装器材。
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当水沸腾时,每0。
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结论】沸腾过程中,酒精灯仍在继续加热,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实验报告(供参考)实验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日期目班级组别姓名类型【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步骤】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光具座的中央,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2篇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一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1.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及原理2. 实验步骤三、实验内容四、实验结果及分析五、实验结论六、实验心得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二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学习实验中常用的物理量和单位,并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
3. 要求实验过程中务必保证实验操作规范,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二、实验装置及仪器设备1. 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气压计、天平、台秤、热平衡装置、热敏电阻、数字电压表、导热仪、等温线圈等。
2. 仪器及设备原理:(1)气压计:利用大气压力对液体产生作用使液位升高或降低来测量气压。
(2)天平:用于称量物体的重量。
(3)台秤:用于称量重物的重量。
(4)热平衡装置: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温度的能力,使实验室环境的温度、湿度稳定的装置。
(5)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6)数字电压表:一种电压数字量测量仪器。
(7)导热仪:通过样品所传递热量,测定样品的导热系数。
(8)等温线圈:用于测量导体在电流流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热量。
三、实验步骤1. 仪器的组装:按照所需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组装各仪器在实验台上。
2. 电路的连接:将各仪器所需电线连接在电路板上,确保电路的通电安全。
3. 数据记录:根据实验要求和指导教师要求,对实验过程中各物理量和实验数据进行记录。
4. 实验结果处理:根据记录的数据,运用实验理论知识进行数据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 实验中所测各物理量数据:(1)气压计:0.2MPa;(2)天平:250g;(3)台秤:5kg;(4)热平衡装置:25℃;(5)热敏电阻:30Ω;(6)数字电压表:8V;(7)导热仪:100W/m·K。
2. 实验结果的分析:由上述数据可知,实验结果比较稳定,满足实验的要求和指导教师的要求。
五、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对实验要求和指导教师要求的不断探索和学习,我们学到了更多的实验操作技巧和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也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器材五、实验步骤1. 步骤一2. 步骤二3. 步骤三4. 步骤四5. 步骤五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数据记录a. 数据一b. 数据二c. 数据三d. 数据四e. 数据五2. 数据分析a. 数据一分析b. 数据二分析c. 数据三分析d. 数据四分析e. 数据五分析七、实验结果1. 结果描述a. 结果一b. 结果二c. 结果三d. 结果四e. 结果五2. 结果图表a. 图表一b. 图表二c. 图表三d. 图表四e. 图表五八、实验结论1. 结论一2. 结论二3. 结论三4. 结论四5. 结论五九、实验讨论1.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2.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讨论3. 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与思考4. 对实验改进的建议十、实验心得1. 对本次实验的收获2. 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感悟3. 对实验方法的改进与优化十一、参考文献[1] 作者. 文章名[J]. 期刊名, 出版年份, 卷号(期号): 起始页码-结束页码.[2] 作者. 文章名[M].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份.[3] 作者. 文章名[N]. 传媒名称, 出版日期(版次).[4] 作者. 文章名[EB/OL]. 网址, 发布日期[引用日期].[5] 作者. 文章名[C]//论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份: 起始页码-结束页码.[6] 作者. 文章名[D]. 学校名称, 年份.[7] 作者. 文章名[R]. 报告名称, 报告时间.[8] 作者. 文章名[S]. 专题名称, 举办时间, 地点.[9] 作者. 文章名[Z]. 专著名称,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份.[10] 作者. 文章名[DB/OL]. 网址, 发布日期[引用日期].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实验情况进行调整。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5篇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论、分析讨论。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实验报告格式模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篇1一周的C语言实训,虽然时间略显仓促,但却让我学到了很多实际运用的技能!首先,在实训中的第一步是编写功能较为单一的小程序,虽然是小程序,但所用的知识却都是我们本学期学习的重点知识。
在做题的过程中让我们把这些知识复习了一遍,强化了知识!其次,这次作中所碰到的题目,在实训中已经接触过,所我们都比较深知这些题目的要求和算法,因次在编写小程序时比较快,而且算法也是比较简化,运算准确。
鉴次我明白很多编程题要经过多次编写修改与调试,才会得到最简略的算法。
再次,平时我们学C语言视乎都是为了考试或者做一些比较常规的题目,而这次实训却给我们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人更有激情,这就是编写软件的在雏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编写软件程序的乐趣。
但是不仅仅是如此,更为重要的是在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记住这些知识,并能够广泛的运用!虽然我这次是编写一个菜单的程序,但是如果我么留心的话,我们身边有许多电子设备都是内置有程序的,我们也可以在此次专题实训过后,自行确定其他的专题进行编写程序,这样可以让我们的知识更加深化丰富!这次实训似乎是对我巨大的考验,程序在不慌不忙的进行着,按照我自身的进度,提前完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很多客观条件让我不得不在最后的时间里才上交的作业。
每当我把程序写完以后,却由于每一台电脑的识别格式不一样而导致我所写的文件一次次的被损坏,尽管这样,我仍然没有放弃,最后还赶在截止时间到来之前上交了我的作业!这一次编写大作业的程序又让我感受到学程序可以锻炼缜密的思维了。
因为平时练习的都是小程序,所以句段比较少,一些错误都很容易被检查出来,但是这次实训却是上百段的语句,难以检查,似乎也没有经验去怎么检查,那一刹那感觉到很急,但又不知如何是好,可是又不轻易的向老师询问,因为好像蛮简单,相信自己能够检查出来,所以我一般都是独立思考的完成的,只有少部分是在老师和与同学讨论下完成的。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1. 实验背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行为、资源配置、政策调控等经济现象越来越复杂。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经济实验作为一种模拟真实经济环境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市场交易过程,探讨价格机制、供需关系以及市场效率等问题。
2. 实验目的(1)验证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分析供需关系对市场价格和数量变动的影响。
(3)探讨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现象。
二、实验方法与过程1.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模拟市场交易的方法,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实验。
实验中,参与者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买家、卖家、市场管理者等,通过模拟交易过程来观察和分析经济现象。
2. 实验过程(1)实验准备:设置实验场景,包括市场类型、商品种类、初始价格、初始库存等参数。
(2)实验实施:参与者根据自身角色进行市场交易,包括报价、出价、议价、成交等环节。
(3)数据收集:记录每次交易的成交价格、成交量、市场剩余库存等数据。
(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平均价格、价格波动、供需弹性等指标。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交易次数的增加,市场价格逐渐趋于稳定,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
(2)供需关系对市场价格和数量变动有显著影响。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涨;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价格下降。
(3)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现象并存。
在竞争充分的市场中,价格能够及时反映市场供需变化,实现资源有效配置;而在垄断或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价格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市场真实情况,导致资源浪费或市场失灵。
2. 实验分析(1)价格机制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竞争市场中,价格能够及时反映市场供需变化,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这验证了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2)供需关系的影响:实验中,供需关系对市场价格和数量变动的影响与经济学理论相符,进一步证实了供需关系的基本原理。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
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
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
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
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
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
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
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
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
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
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
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
真密度ρ计算式为:
式中:m 0—— 比重瓶的质重,g ;
m s ——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
m sl ——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 ;
ρl —— 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 3;
ρ—— 粉体的真密度,g/cm 3;
三.实验器材:
l s sl l s m m m m m m ρρ)
()(00----=
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
;分析天平;烧杯。
实验原料:金刚砂。
四.实验过程
1. 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 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 0。
3. 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 取300ml 的浸液(实际实验中为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
浸液的密度可以查表得知。
5. 在已干燥的比重瓶(m 0),装入约为比重瓶容量1/3的粉体试样,精确称量比重瓶和试样的的质量m s 。
6. 将预先脱气的去离子水注入有试样的的比重瓶内,到容器容量的2/3处为止,放入真空干燥器内。
启动真空泵,抽气约20-30min 时暂停抽气。
7. 从真空干燥器中取出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并在电子天平上称其质量m sl 。
8. 洗净该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称其质量为m l 。
9. 重复操作5.6.7.8测下一组数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 数据记录
2. 数据处理: 根据公式
l
s sl l s m m m m m m ρρ)()(00----=
实验室室温为23.4℃,查表得此温度下水的密度是3/9969.0ml g ,因此
3
31/2511.3/9969.0*)
4501.283043.52()6697.209095.46(6687.204501.28ml g ml g =----=ρ
3
32/2030.3/9969.0*)
6522.245907.45()9602.186701.41(9602.186522.24ml g ml g =----=ρ
所以
322705g/.3ml =平均ρ
31939g/.3ml =真值ρ 绝对偏差:%037.1%100*1931.319393.-22705.3-===真值真值平均ρρρd
六.思考题
1. 测定真密度的意义是什么 ?
(1)在测定粉体的比表面积时需要粉体真密度的数据进行计算。
(2)许多无机非金属材料都采用粉末原料来制造,因此在科研或生产中经常需要测定粉体真密度。
(3)在水泥或陶瓷材料制造中,需要对粘土的颗粒分布球磨泥浆细度进行测定,都需要真密度的数据.
(4)尤其对于水泥材料,其最终产品就是粉体,测定水泥的真密度对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都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2. 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真密度的原理是什么?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七.实验心得(没有强制要求,可选写)
以往的实验都是比着实验书本操作,而本次实验实验方案则是自己自主完成的,毫无经验可谈,但是实验过程中享受到了独立自主的乐趣。
这种实验课堂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对实验的探索能力和对未知的好奇心。
继续下去,会有更大的收获。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
. 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