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音乐史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音乐近代史“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特征:1、戏曲不断走向职业化的发展。
2、中国新音乐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建设和发展。
3、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始终以各类声乐题材发展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4、群众进步音乐运动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
京韵大鼓的形成和发展:流行与河北河间地区的木板大鼓与平津一带的清音子弟书合流而形成了所谓的“怯大鼓”,开始流传到平津一带,后来又结合北京方言的特点,并吸收了京剧等戏曲艺术在唱腔和表演方面的经验,增加了三弦、四胡等乐器作为伴奏,逐渐形成了京韵大鼓,白云鹏和刘宝全做出的贡献最为突出。
谭鑫培:他号称“文武俱精,昆乱不挡”,善得采众长,改革创新,其所创的老生新腔悠扬婉转,韵味清醇,世称“谭派”,曾风云全国,当时有“无腔不学谭”之势,对后世的京剧各老生唱腔流派具有深远的影响。
西洋音乐文化传入的途径:1、基督教音乐的加入基督传教士编印赞美诗集,如富善的《颂主歌》2新式军乐的建立与发展。
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特点:1、学堂乐歌继承了中国文艺的现实主义传统、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其内涵为反封建和反殖民的。
2、学堂乐歌在音乐上采用了“拿来主义”的手法,直接引用了西洋和东洋的音乐曲调,并以单声部的齐唱形式出现。
3、学堂乐歌延续了中国传统艺术“依曲填词”的方式来进行创作。
4、同样其作品也体现了当时学堂乐歌的作者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韵味。
内容:1、通过不同的角度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包括向青年学生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和“辛亥革命”后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新生等。
2、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
3、还有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教育的。
形式:基本上是以西方和日本通用的简谱或五线谱记谱,供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
产生的历史意义:1、学堂乐歌是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有力冲击。
2、学堂乐歌全方位的为中国引入了西方近代音乐文化。
3、学堂乐歌奠定了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包括体制、人才、教材)的基础。
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历程与流派演变近现代音乐是指自20世纪初至今的中国音乐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迅猛的变革和不断的发展。
本文将从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主要流派的演变以及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与流派演变。
一、起源与发展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这也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碰撞与融合,成为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基础。
在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出现了一批杰出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谭盾、冼星海、聂耳等。
他们通过学习西方音乐理论和技巧,将其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创作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要流派的演变在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个音乐流派。
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的流派及其演变:1. 中国交响乐: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中国交响乐作品多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但随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格。
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就是中国交响乐中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之一。
2. 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近现代音乐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各个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呈现出多样丰富的民族风情。
著名的民族音乐家郭兰英就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3. 中国摇滚乐:中国摇滚乐的发展起步较晚,大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中国摇滚乐歌曲多讲述了年轻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
代表性乐队如罗大佑的“飞云乐团”和唐朝乐队,他们的音乐作品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
三、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不仅仅是音乐的变革,更是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的影响:1. 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使得中国音乐家与西方音乐家之间的交流变得频繁起来。
通过与西方音乐家的合作,中国音乐家学习了西方音乐的先进技术与理论,拓宽了音乐的发展视野。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第一章: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特点1.1 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1.2 近现代音乐史的特点1.3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人物和作品第二章:近现代音乐形式的起源与发展2.1 近现代音乐形式的起源2.2 音乐形式的发展与演变2.3 代表性音乐形式举例第三章: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事件与运动3.1 学堂乐歌运动的兴起与发展3.2 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改革3.3 音乐团体与音乐节的兴起第四章:中国近现代音乐家的贡献与影响4.1 近现代音乐家的生平与创作4.2 音乐家的贡献与影响4.3 代表性音乐家的作品分析第五章: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5.1 近现代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5.2 代表性作品的欣赏与分析5.3 音乐作品的传承与创新第六章:近现代音乐与社会文化的互动6.1 音乐与社会文化的关系6.2 近现代音乐作品的与社会文化的关联6.3 社会文化变迁对音乐发展的影响第七章:地域性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发展7.1 地域性音乐风格的形成7.2 各地域音乐风格的特色7.3 地域性音乐风格的交融与影响第八章: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8.1 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的发展历程8.2 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的作用与意义8.3 知名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介绍第九章: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9.1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事件与人物9.2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与内容9.3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影响与意义第十章:中国近现代音乐未来的展望10.1 近现代音乐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0.2 近现代音乐发展的趋势与方向10.3 近现代音乐未来的发展策略与展望这是剩下的五个章节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的地方,请随时告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特点2. 近现代音乐形式的起源与发展3.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事件与运动4. 中国近现代音乐家的贡献与影响5. 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6. 近现代音乐与社会文化的互动7. 地域性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发展8.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9.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0. 中国近现代音乐未来的展望详细补充和说明:1. 在讲述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特点时,需要重点关注近现代音乐史的社会背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中国近代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1、学堂乐歌:是1898年—1919年约20年间,中国新式学校音乐课中所教唱的歌曲。
它引进外来曲调,填以反映新思想的歌词,构成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之通俗、典雅的新型歌曲。
“学堂乐歌”本应称“乐歌”,因它产生在学堂,故都称“学堂乐歌”。
虽其后冲出学堂走向社会,但称谓仍未改变。
2、江南丝竹:流行于江浙一带,是以丝弦和竹管乐器相结合的演奏形式,与明清时的“十番锣鼓”有着紧密联系。
“江南丝竹”所使用的乐器有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等。
在农村多演奏大套乐曲,常加多面锣鼓气氛热烈,风格简练朴实;在城市以文人演奏居多,演奏手法即兴、协调讲究韵味,旋律多加花,故风格优雅华丽。
现在泛指的“江南丝竹”即属此类。
3、广东音乐: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由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发展成独立演奏的器乐曲。
早期乐曲音符较疏、节奏也少变化。
后经过演奏家们的改编创作,使旋律流畅、轻快,出现多种装饰音型,富有较强的娱乐性。
曲调来源除粤曲外,还吸收古代词曲及其他乐曲。
前期伴奏乐器以二弦为主,后期以高胡为主。
4、秧歌剧:是在旧秧歌中的“小场子戏”基础上,综合吸收当地民歌、地方戏曲、民间歌舞以及话剧、舞蹈等音乐与表演形式而创作。
秧歌剧以过场音乐、齐唱、对口唱及合唱等形式来表现剧情,其语言和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乐队以民族乐器为主,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西洋乐器。
5、毛主席诗词歌曲:是50、60年代前后艺术歌曲的典型代表作品,他是1958年毛泽东诗词公开发表后,作曲家们纷纷为其谱曲而产生的。
毛泽东诗词容量大、内涵深,作曲家们以极其认真严肃的态度,以真挚热烈的情感,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表现,所以这些歌曲品位较高。
因创作的时间集中,数量多,且又多数歌曲较有影响,它同“文革”时期创作的同类歌曲已初步形成一个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问答题:一、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答:1、宣传资产阶级新思想。
2、传播西方音乐,对新音乐的形式、普及、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点第一章、鸦片战争一来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一、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P4——P12答:1、新民歌的发展;2、说唱音乐的发展;3、戏曲音乐的发展4、民族器乐的发展二、简述京剧的发展脉络。
P15答:1、道光年间,以“皮黄腔”为主的京剧已初步形成。
2、京剧唱腔是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合套成为一个声腔系统,因成为皮黄腔。
在徽调和汉调的基础上,京剧艺术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吸取其他剧种的营养,音乐表现即通俗又精美。
因而深受各个阶层观众的喜爱,并日益显示出自身的艺术优势。
3、仅同治年间,京城内职业戏班多达50多家,涌现出大批著名的演员,并拥有从平民百姓至王侯将相的众多观众。
在自外地流布的过程中,京剧的影响日益扩大,逐渐遍及全国的各大城市,遂跃居为称尊剧坛的全国性大剧种。
★第二章、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三、学堂乐歌的基本内容P32答: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
2、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
3、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的各种各样的所谓“军歌"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
5、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除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
四、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P59答: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期中国音乐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出现迫使当时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从主流地位上走下来。
学堂乐歌的音乐大部分来自外国的现成曲调。
学堂乐歌运动有如下意义:、1、通过学堂乐歌的创编、教育运动,使得20世纪中国的新型新型学校普及音乐教育体系全面建立.2、第一次大规模引进西方音乐.3、学堂乐歌所开创的新音乐传统以及这个传统产生的新音乐成果形成了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更进一步的新传统。
4、通过学堂乐歌的教唱运动,使得现代文化观念得到广泛传播,较为全面的实现了寓教于乐。
5、中国音乐创作群体的主题意识开始萌动。
A。
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旧曲填新词B.代表人物代表作:《中国男儿》、沈心工《革命军》、《体操——兵操》李叔同《送别》{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五、本世纪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主要包括?P61答:1、城市民歌(小调歌曲)的发展。
中国近代音乐史1中国近代音乐史,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进口的音乐开始在中国传播,这使得中国音乐发展出了新的方向。
本文将从清朝末期开始,梳理一下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发展历程。
清末音乐清末音乐是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开端,这一时期的音乐有明显的民间特色,常被用于庆祝节日或家庭宴会。
清末音乐以琵琶、二胡、板胡等民间乐器为主,这些乐器弹奏起来沉重、华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民族特色。
同时,西方音乐也逐渐进入了中国,但是由于语言、宗教和文化差异的限制,这些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新文化运动在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音乐开始步入了现代化的轨道。
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是自由、民主和科学主义,这些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音乐。
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主张将西方音乐引入中国,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这对于中国音乐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蔡元培不仅致力于中西音乐的融合,还积极推广管弦乐队的演出,开创了中国音乐现代化的先河。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对中国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四运动期间,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积极推广西方音乐,试图摆脱传统音乐的束缚。
他们认为西方音乐可以更好地体现人类情感和思想,是中国音乐应该借鉴的对象。
五四运动时期出现了一批新的音乐人才,他们接受过西方音乐的训练,创作出了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音乐作品。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音乐,与战争的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家们开始撰写反抗侵略的音乐作品,呼吁国人振奋精神,抵抗外敌侵略。
同时,一些爱国歌曲和军事歌曲也迅速流传,成为人们在战争中的共同支撑。
这一时期,中国音乐的风格开始变得严肃、庄重,曲调和歌词中传递着战争的呼声和悲壮。
总结中国近代音乐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表现。
在中国音乐发展的历程中,我们看到了音乐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 ·121中国近代音乐史所讲述的是哪一个阶段的音乐历史? 这段音乐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2 ·122中国传统音乐在近代是如何发展的?3 ·123近代的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和民族器乐音乐是怎样发展的? 有哪些突的代表人物?4 ·124在近代京剧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哪几位重要的戏曲艺术家? 他们对当时的戏曲发展产生过什么影响?5 ·125在近代说唱音乐发展中,苏州弹词为什么能发展得那样迅速?6 ·126广东音乐是怎样产生发展的?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有哪几位民间艺术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7 ·127“新音乐”一词的含义都有哪些?本书所说的“新音乐”指的是什么?其发展脉络如何?有哪些特点?8 ·128“学堂乐歌”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内容和创作方法是怎样的?“学堂乐歌”的出现在中国音乐史上有何重大意义?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代表性的音乐家和乐歌作品产生?9 ·129“五四”运动前后在大城市中相继出现了哪些新型音乐社团及音乐教育机构?它们都开展了什么活动?10·130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创建于何时何地?谁为它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11·131在我国专业音乐建立之初,有哪几位音乐家各自在什么领域做出了贡献?各有哪些作品及著作?12·132二胡是怎样从一件普通的民间乐器走向舞台的?谁为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3·133著名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作者是谁?他还有些什么作品了他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14·13420年代北伐战争、工农运动和革命根据地都产生了哪些著名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的创作方式又是怎样的?——————————————————————————————————15·13530年代有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对当时的专业音乐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是谁?有哪些主要作品?其作品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做出了哪些功绩?16·13630年代,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师生都有哪些创作及论著,对当时音乐界有何影响?17·137左翼革命音乐组织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他们都开展了哪些革命音乐活动?18·13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原歌名是什么?它的曲作者是谁?他对我国革命音乐事业做出了什么突出的贡献?他还有什么作品流传于世?19·139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是怎样形成发展的?在这场运动中有哪些著名的抗战歌曲产生?20·140《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谁?这部作品在思想上、技术上有哪些特点?作曲家当时还创作了哪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作品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21·141著名小提琴曲《思乡曲》的作者是谁?他的小提琴音乐主要有哪些特色?他的小提琴创作在中国近代音乐发展中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22·14240年代,在国统区的专业音乐创作中有哪些优秀的作品出现?它们的作者是谁?23·143在中国近代音乐家中有一位著名的台湾籍作曲家,他是谁? 有哪些重要的作品?24·144解放区的音乐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有哪些突出的代表性作品产生?25·145什么是秧歌剧?缺歌运动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重要的作品?26·146歌剧《白毛女》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有哪些作曲家参加了创作?艺术创作上有哪些特点?它对我国新歌剧创作和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121中国近代音乐史所讲述的是哪一个阶段的音乐历史?这段音乐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中国近代音乐历史大致指本世纪初叶直至1949年这40多年的音乐历史发展状况。
中国近代音乐史第一章名词解释1.《中国男儿》:学堂乐歌。
石更作词,辛汉作曲。
符合当时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总的革命要求。
2. 沈心工:我国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一直从事音乐教育,作品大多是为儿童缩写,词意浅而不俗,意味深长。
3. 李叔同:我国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学绘画,旁攻音乐。
留日期间还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它的乐歌作品大部分都是咏物写景的抒情歌曲,词曲结合流畅自然。
4. 曾志 :我国音乐教育家,早年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并自学绘画及音乐。
留学日本后,就开始致力于普及音乐,编写乐歌和音乐著述。
简答1.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答:学堂乐歌产生于清末明初。
在戊戌变法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文人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教育作用。
留学日本的人士组织了音乐社团进行音乐演出。
2.举例说明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及其音乐特点?答:内容:为实现富国强兵,如沈心工的《黄河》,《中国男儿》等。
反封建宣传妇女解放,如《缠足苦》。
对少年儿童进行一般教育,如《体操--兵操》。
写景抒情,如《送别》。
特点: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旋律多采用欧美,特别是日本曲调,如《中国男儿》:也有中国曲调,如《祖国歌》:还有自己创作的歌曲,如沈心工的《黄河》。
3. 概述沈心工和李叔同在乐歌编写上的异同?答:相同点:沈心工和李叔同都是音乐教育家,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他们对乐歌的填写都有像但的水平,都留学日本均独创作多声部音乐。
不同点:以钢琴伴奏的沈心工的歌词浅显易懂,李叔通的歌词生动秀美。
第二章名词解释1. 梅兰芳:是京剧梅派的创始人,著名的京剧艺术家。
对旦角艺术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创立了“花衫”。
《天女散花》《抗金兵》等。
2. 周信芳:是京剧老生行当的艺术家。
发扬梅派精神,形成刚健铿锵的《宋教仁》《四进士》等。
3. 程砚秋:是京剧旦行当的艺术家。
创立了“程派”对唱腔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4. 郑觐文:幼年爱好音乐,擅长江南丝竹,后从师学习琵琶、古琴。
《中国近代音乐史》
一、填空:
1.1927年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规模较大、制度较健全的独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________________,1929年后更名为____________。
2.学堂乐歌《黄河》是著名音乐教育家____________根据诗人____________的名篇自己作曲的作品。
3.《春江花月夜》上世纪30年代由“____________(组织)”的柳尧章等人根据琵琶曲《____________》改编而成的著名民乐合奏曲。
4.____________是1927年刘天华等人在北京成立了一个以收集、整理、研究和创作民族音乐的社团组织,当时还编辑出版了刊物《____________》。
5.三十年代青主编写了两本美学性的音乐论著,是《________》和
《______》。
6.在赵元任的作品中,要求恋爱自由、要求个性解放是他创作的重要题材,其中以艺术歌曲《________________》和合唱曲《__________》在当时影响较大。
7.歌剧《白毛女》中主要人物的主导主题是根据民歌的音调创作的。
如喜儿的主题吸取了河北民歌《____________》的音调;杨白劳的主题吸取了山西民歌《____________》的音调。
8.20年代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有《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9.刘雪庵早年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期间曾师从作曲家,作有《红豆词》和等歌曲。
10.《旗正飘飘》和两首合唱作品,堪称黄自抗战歌曲的姊妹篇,其还作有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等作品。
11.在评剧发展的初期,农民剧作家________曾为评剧编写了近百个剧目,如当时在北方群众中轰动一时的《______________》。
12. 《大路歌》是作曲家创作的一首劳动歌曲,其还作有《铁蹄下的歌女》、等抒情歌曲。
13.在黄自的创作中,合唱和艺术歌曲的创作是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和成就的,如《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14.聂耳在电影《风云儿女》中创作了两首著名的电影插曲《________》和《________》。
15.民间艺人华彦钧在二胡、琵琶的演奏上都有相当高的造诣,他为我们留下了二胡曲《______________》和琵琶曲《____________》等六首独奏曲。
16.1927年刘天华等人在北京成立了一个以收集、整理、研究和创作民族音乐的社团组织叫“____ ____”,当时还编辑出版了刊物《_______》。
17.歌曲《渔光曲》的曲作者是______,《大刀进行曲》的曲作者是_______。
18.三十年代青主编写了两本美学性的音乐论著,是《________》和
《______》。
19.1927年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规模较大、制度较健全的独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________________,1929年后改名为___________。
20.《新诗歌集》是赵元任在1928年完成的第一本歌集,其中刊载了当时他的许多艺术歌曲,如广为流传的《________》和合唱曲《______》。
21.《黄河大合唱》是著名作曲家冼星海于_____年在______(地区)创作的。
22.小提琴曲《思乡曲》是______创作的《________》之中的第二乐章。
23.江文也的主要作品有《________》和《_________》。
24.贺绿汀的著名钢琴曲《________》是创作于______年的。
25.是我国学堂乐歌时期的代表人物,作有《铁匠》、等乐歌作品。
26.《梅娘曲》是作曲家于1935年为话剧《回春之曲》而写的一首插曲,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感情。
27.萧友梅是我国时期重要的代表音乐家,作有大提琴曲《秋思》和歌曲等作品。
28.《良宵》是国乐大师创作的一首曲。
29.年5月,毛泽东在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抗战及后来中国文艺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30.歌曲是人民音乐家于30年代为电影《夜半歌声》创作的一首插曲,当时曾广为传唱。
31.周璇是我国年代非常活跃的一位歌星、影星,其成名曲为电影《马路天使》插曲和《四季歌》。
32.《二泉映月》是民间音乐家于建国前创作的一首曲。
33.马可、张鲁、瞿维等作曲家于1945年4月在创作了新歌剧,它为我国歌剧创作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
34.《天涯歌女》是作曲家于1937年为电影《马路天使》而写的一首插曲,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感情。
35.《光明行》是国乐大师创作的一首曲。
36.李香兰是年代非常活跃的一位歌星、影星,其代表作为和《三年》等歌曲。
37.作曲家于1922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他还作有等儿童歌舞表演曲。
38. 学堂乐歌《春游》是著名音乐教育家自己作曲的一部体裁的作品。
39. 国乐改进社会是1927年等人在北京成立了一个以收集、整理、研究和创作民族音乐的社
团组织。
40. 歌剧《白毛女》创作完成于年,该剧揭示了一个“”的真理。
41. 贺绿汀早年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期间曾师从作曲家,作有《牧童短笛》和等歌曲。
42. 任光的成名作是同名电影主题歌《____________》,他还了一首经典的民乐合奏乐曲《____________》。
43. 青主的除了著有大量音乐美学方面的文献外,还有两首艺术歌曲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传唱甚广。
44. 三、四十年代被誉为“金嗓子”的歌星是,她曾演唱过《何日君再来》和等歌曲。
45. 歌曲《夜半歌声》是人民音乐家于30年代为电影创作的一首插曲,当时曾广为传唱。
46. 《抗敌歌》和两首合唱作品,堪称黄自抗战歌曲的姊妹篇,其还作有艺术歌曲《花非花》、等作品。
三、名词解释:
1. 李叔同:
2.《西藏音诗》
3. 《长恨歌》
4.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
5.《音乐教育》
6.曾志忞
7. 《茶馆小调》
8. 延安鲁艺
9.《音乐小杂志》
10.山歌社
11.《兄妹开荒》
12. 青主
13.聂耳:
14. 萧友梅
15. 沈心工
16.《可怜的秋香》:
17.国乐改进社:
简答题
1.简述学堂乐歌的产生、主要内容和形式及其历史意义。
2.概述黄自的历史贡献。
论述题:
1.试析《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色。
2.列举近现代音乐史上五部器乐作品,并给予历史评价。
3.列举五首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流行歌曲,并给与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