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小说发展简述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7
日本近现代文学概述近现代文学是日本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涵盖了明治时期至今。
在这一时期,日本经历了西方现代化的冲击和现代社会的变革,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了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本文将概述日本近现代文学的主要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背景与特点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引入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其中包括文学形式和创作风格。
在这个时期,受到欧美启蒙思想和浪漫主义的影响,近现代文学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现实主义的兴起:与传统的浪漫主义文学相比,近现代文学更加注重描写现实生活,以真实的人物和故事为基础,以此反映社会变革和人们生活的真相。
2. 文学形式的多样性:近现代文学中,文学形式的多样化成为一种显著特点。
除了传统的小说、诗歌和戏剧,还出现了新的文学形式,如短篇小说、散文、自由诗等。
3.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近现代文学反映了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
作家们开始关注社会的不公平现象、阶级差距和性别问题等,通过文学作品呼吁社会改革。
二、代表作品1.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这部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幽默的方式描绘了人们的虚伪和空虚,对日本社会的伪善现象提出了批评。
2. 森鸥外的《舞姬》:这是一部以歌舞伎舞蹈剧场为背景的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束缚和挣扎。
3. 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这部作品描写了男主人公与一位伊豆舞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对爱情的探索。
4. 大岛纯的《绿与黑》:这是一部反映农村社会和资本主义冲突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命运,揭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和人性的脆弱。
三、对社会的影响近现代文学的出现和发展对日本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其次,近现代文学的揭示和批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象和问题,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进而推动了社会改革和人们的觉醒。
此外,近现代文学也对其他文化产生了影响。
日本近代文学日本近代文学始于19世纪末的明治时期,其发展与日本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这一时期日本开始与西方接触,大量引进了西方的科技、制度和文化,这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治时期的初期,受政府倡导,一些作家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使其在日本流传开来。
同时,他们也开始创作适应现代化需求的作品,这被称为“新体制文学”。
其中以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岛崎藤村的《绘图》和田山花袋的《荒潮》等作品最为著名。
这些作品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剖析了明治社会的种种问题,以及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对于日本文学而言,明治时期的新体制文学标志着现代小说的诞生和发展。
20世纪初,日本文学进入了一个多元发展的时期。
有一派作家试图通过呈现生活的细节以及对内心感受的描绘,挖掘日本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一派作家被称为“新感觉派”,代表作家有菊池寛和川端康成等人。
他们注重自然的描绘和人性的探索,作品充满细腻的情感和哲思。
与之相反,还有一派作家将目光投向了社会问题和日本历史的探讨,这一派作家被称为“社会派作家”。
他们的作品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公和剥削,并提出了对社会状况的改善和人民疾苦的呼吁。
其中最重要的是太宰治,他的作品《人间失格》通过对一个自毁心灵的描述,揭示了战后社会中的绝望和无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文学经历了一次新的变革。
在废核运动和反战情绪的影响下,文学家开始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人类存在的反思。
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以诗人北原白秋为代表的“反战文学”作家。
这些作家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和对和平的呼吁,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惜,并通过自然的描绘和对爱与和平的探索,寻求克服战争带来的恶果。
另一方面,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日本文学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群年轻作家开始以追求自我解放和自我表达为主题,他们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孤独、焦虑和迷茫的形象。
这些作家的代表作包括三岛由纪夫的《春琴抄》和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等。
浅论日本近现代文学摘要:日本文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从明治维新以来, 日本全面吸取西方文明, 完成了文化上的急剧变革,并最终形成如今的近现代文学。
本文主要就日本文学的历史、近现代文学发展及主要作家流派进行阐述。
1、日本文学的起源与历史:日本文化的根是从中国来的,从隋代开始,日本各代天皇都大量向中国输送文化取经者,这种情景一直持续到南宋灭亡忽必烈征讨日本为止。
日本人是最好的学习者,他们永追求着最先进的文化,并且极为迅速的进行改善与吸收,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如烙印一般的刻在日本人的文化基因里。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长期的动荡,自圣德皇太子以后,日本剔除了中国儒家学者视为珍宝的“仁”,而把忠、勇、毅思想加以放大,这三种思想也成为日本武士道文化构成的基础。
日本社会讲“礼”,对于“礼”的执着可以和中国西周相媲美。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仁”思想的抛弃也造成了日本文化对于弱者的极大蔑视。
2、日本近现代文学发展:2.1、日本近现代的划分要研究日本的近现代文学史,首先我们要清楚日本的近现代是如何划分的。
一般来说,日本把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到1926年(昭和元年)称为近代,从1927年到现在约80多年称为现代。
2.2、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及特点:近代日本是亚洲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
它经过1868年“明治维新”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日本近代文学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成长发展起来。
它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在短短的几十年(从明治维新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间,就完成了欧洲近代文学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所经历的过程。
近代日本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依附于封建天皇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性以及日本近代社会的急速发展,致使日本近代文学呈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一是派别众多,纷纭万状,文学呈现复杂的局面;一是进步的、民主的文学由于政治力量薄弱,又处在急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条件中,不能形成强大的文学力量。
日本近代文学
日本近代文学是指日本文学发展从明治到大正的过程。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文学承
袭了上一个历史时期传统文学的基础之上,渐渐地演变成更具有近代特色的文学。
在日本近代文学中,小说家桂三郞、森鸥太郎和宫泽贤治的文学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反映了日本近代社会的历史变化和思想形态的发展。
例如,桂三郞代表作《坏姑娘》具有
浓厚的政治色彩,而森鸥太郎则以充满了进步精神的作品《拐弯搭讪》开创了日本文学近
代化的新局面。
宫泽贤治以其律己之作《宗家系谱》表现了中产阶级个性的发展,是日本
近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日本近代文学另一个特点是大量充满西方文化气息的作品。
这些作品大多来自外国文
学的影响,也受到当时日本的进步精神的影响。
例如,谷崎润一郎的作品《青玉案》深受
英国诗人萨特的影响,并大胆地表达了自由思想。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则受福楼拜的启发,描写了深刻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此外,还有许多日本近代文学派别形成,如山田洋次等人创立的新浪潮派、本格文象
派和先锋文学派。
新浪潮派以现实主义精神表现平常生活,表现出对英雄主义及国家荣誉
的不正当顺从的批判。
先锋派则倡导新的文学形式,强调创作的自由,反对古典文艺复兴
时期的传统美学。
总之,日本近代文学是当时日本文学承袭传统、开拓创造的特殊时期。
日本近代文学
的作品,以及成就的理论派别,都反映出当时日本的思想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
《日本近代文学史》
日本近代文学史一直以来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
从康乐时代的艺术繁荣,到晚近代以历史小说及小说创作开始发展的革新,日本近世文学始终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从俗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其最基本的历史就可以追溯到和乱期。
和乱期日文流行文学之大,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鸟山也本》、《鸟山户行华翁传》、《富士谭》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日本人处在一种政治、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心情、思想和行动,中心思想为“仁义、礼仪”等做出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为日本文学扫清了一条发展之路。
随后又经过江户期及后来明治时期的发展,日本的文学传统成果渐具特点,尤其以明治时期的文学以及后来的太宰治、川端康成等文学家的出现,使日本文学不断发展,文学主流有了明显转变,逐渐表现出现代文学的思潮。
然而,由于日本近代文学史涉及到许多年代,并且每一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传统和流派,所以对此的研究与理解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深入的专业知识才能够阐释其轨迹与内涵。
因此,日本近代文学史的研究不仅注重以往的文学成果,也需要从文学的不同发展阶段来深入探究日本文学思潮的变化,以及各个时期文学创作的贡献,以便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传承日本文学传统。
明治时期(1868~1911) 1868年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文学开始的标志。
坪内逍遥(1859~1935)的小说理论著作《小说神髓》的发表,具有近代文学启蒙的性质。
二叶亭四迷写出近代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浮云》,森鸥外相继发表近代最早的浪漫主义小说《舞姬》,确立了近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砚友社作家群的代表尾崎红叶(1867~1903)的名作《金色夜叉》是19世纪末最畅销的小说。
20世纪初,受西方影响,自然主义文学兴起。
代表作家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具有强烈批判现实的倾向,田山花袋的小说《棉被》却不乏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受到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家的赞许。
卓立于这一运动之外的作家夏目漱石,其代表作《我是猫》以嬉笑怒骂的讽刺给予近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以有力抨击。
大正时期(1912~1925) 近代文学进入末期,以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为首的白桦派作家和以芥川龙之介为代表的新思潮派作家等,为文坛主流。
芥川的小说以怀疑主义对“人性的自私”等社会现实进行考察,悲观的结论导致其自杀,也意味着大正文学发展的终结。
昭和时期(1926~1988) 及其后日本现代文学开始形成并得以发展。
初期文坛的主流是无产阶级文学。
1928年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简称纳普)成立,促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成熟。
小林多喜二和德永直(1899~1958)的小说《蟹工船》和《没有太阳的街》是典范之作。
与革命文学并立的是新感觉派作家,其代表横光利一(1898~1947)和川端康成等在当时有一定影响。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展开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许多作家被征集从军,文坛冷寂不振。
日本近代文学的性质及成立日本近代文学是指自19世纪末起至今日本产生的文学作品,是日本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日本近代文学的成立,与日本现代化进程和西方文化传入密切相关。
以下将从性质和历史背景两方面进行论述,并列举9个提纲标题。
一、性质(一)具有现代性:代表了日本文学从古典时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
(二)受西方文学影响:不同于以前日本文学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传统,近代文学大量汲取了欧美文学的现代思潮和创作技法。
(三)代表了社会变革: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成了重要的表达和记录社会变迁的手段。
(四)呈现不同主题:相比之前追求高雅风格和人文思想的古典文学,近代文学的主题更加多元化和现实化。
(五)反映历史和时代变迁:日本近代文学作品能够真实反映出其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以及社会变迁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二、历史背景(一)明治维新:19世纪后半期,日本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并受到启发。
在明治维新的背景下,日本进入了近代化转型的时代。
(二)文明开化运动:日本社会开始注重文明开化和知识普及,这为近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沃土。
(三)外来文化滋养:由于与其他国家交往的增多,日本文学逐渐接触到了许多外来文化,这对其创作和发展带来了很大启示和促进。
(四)社会动荡:战争和社会动荡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文学成为人们心灵慰藉和反思社会的重要途径。
提纲:一、日本近代文学的性质1. 具有现代性2. 受西方文学影响3. 代表了社会变革4. 呈现不同主题5. 反映历史和时代变迁二、日本近代文学的历史背景1. 明治维新2. 文明开化运动3. 外来文化滋养4. 社会动荡三、日本近代文学主要作品与作家1. 《我是猫》夏目漱石2. 《女人们》岛崎藤村3. 《春琴抄》森鷗外4.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5. 《黑潮》大岛真寿美6. 《沉默》三島由纪夫7. 《活着》余华8. 《东京塔》寺山修司9. 《鬼滅之刃》吾峠呼世晴四、日本近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1. 对日本文化的推动和创新2.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和传承3. 对当代文学的启示和借鉴总之,日本近代文学是日本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代表了日本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
《日本近代文学史》日本近代文学史是近代文学史中日本文学发展史的总称。
是从汉字文学一直到今日现代文学发展的综合史。
日本近代文学史的历史,始于17世纪早期,以古典阶段为发展历史的领头,穿插着汉字文学,散文,诗歌,书法,图书馆等兴起,构成了一个成熟的文字文化。
汉字文学10月繁荣,以楠木正成、安藤兼芳等人的古树小说为中心,创造了日本古典文学的先河。
汉字文学的时代,已经有若干种历史小说的出现,如“穆天子”、“薪太夫”、“尔见書”等,都反映出日本近代历史的新趋势。
此外,以卞之弥的“地球天狗”和浅上藤乃的“忘八水”、“石垣無丹”以及关森三郎的“晓渔者”等代表性文学作品,都成为当时日本文学史上的文学珍藏。
和睦期时,长斋期被认为是“和睦文学”兴盛时期,日本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有很多杰出的作家产生,比如横尾忠則的《随笔集》,犬马的《狐狸国的管理员》,高杉晋作的《姬物语》等。
在和睦期,日本文学也发展出许多不同类型的书信小说。
明治时代可以说是日本近代文学发展史上,最动荡而又有趣的时期。
明治文学主要是20世纪上半叶段的文学发展,当时多种新文学创作出现,试图摆脱日本古典文学形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最著名的是宫部美雪的“夢卷”、谷崎润一郎的《浪漫满屋》、泽村正治的《男孩与竹篱》等。
这些作家的作品,都为日本近代文学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激情。
20世纪中叶到今日,日本文学仍然繁荣,文学形式也得到了大量的更新。
从柳宗悦的“色恋曲”到井上雄彦的“彼方的四季”,从水上研的“不和谐”到筒井康隆的《地狱之门》,日本文学也由潮流创新而发展,更多地拓宽了日本文学史的领域。
总之,日本近代文学史,是日本文学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本文学史中最重要的章节,它记录了日本文学从鼻祖时期到今天发。
日本近代文学日本近代文学是指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即明治时代至昭和时代,产生的文学作品。
这一时期经历了日本现代化的浪潮,文学的主题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以下是日本近代文学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
日本近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西化。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通过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革,迅速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
这种西化思潮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作家开始接触西方文学,他们吸收了西方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将之与日本传统文化相融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另一个特点是现实主义的兴起。
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人们的生活和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实主义文学关注社会生活和个人命运,用客观的笔触展现人性的复杂与冲突。
作家们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心理的深入观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日本近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夏目漱石的《我是猫》。
这部小说以猫为视角,通过对猫与人类的对比描绘了当时社会上的虚伪和追求虚荣的现象。
作品以讽刺的笔调揭示了日本文人的庸俗和华而不实的风气,对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另一个重要的作家是川端康成,他的代表作《雪国》是一部情感纠葛的小说。
故事以一个在山村当教师的男子与一个来自大都市的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揭示了两个异乡人之间的孤独和隔阂。
作品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空虚和人性蜕变的忧虑,被视为日本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此外,北岛诚治的《蜘蛛巢》、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大江健三郎的《古都》等也都是日本近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
它们在不同角度和风格上展现了近代日本社会和人类心灵的各种面貌,对于理解日本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来说,日本近代文学是日本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化相结合的产物。
通过对社会和人性的观察,作家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时代的变迁和人类存在的困境。
这些作品不仅在日本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学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近代小说发展简述
明治时期(1868-1912)至大正时期(1912-1925)这段时间内的文学为近代文学,昭和时期(1925-1989)之后的文学则是近代文学。
进入20年代,日本文学由追赶西方文学变为与世界文学同步前进;由单纯的写实变为大胆更新创作方法、创作技巧;由表现自我、市民阶层变为描写更加丰富的社会人生。
这个时期是大量文学新人涌入文坛。
积极引入西方文艺观念,近代文坛发生震动,近代写实主义开始被否定的时期。
也正是由此,日本文学开始了本质性的变化。
这样,20世纪20年代也就成为了日本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一个分界点。
一
明治维新结束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小说的地位并未提高,当时的小说也少有近代色彩。
经过福泽谕吉(1834-1901)等人的思想启蒙活动。
经过翻译小说对外国文学的译介,经过政治小说将小说地位的提高,经过文言一致的语言变革,到1885年,日本近代小说理论才逐渐形成,日本近代小说创作实践才逐渐开始。
1885年坪内逍遥(1859-1935)在长时期对西方为学的研究以及对日本小说和西方小说比较的基础,写下了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小说神髓》。
这部专著强调文学的主体性,否定旧的封建性的“劝善惩恶”的创作,
要求文学以写实的方法去表现现实的人,特别是人的内心世界,在理论层面明确了近代小说的写实主义精神。
与此同时,文学家二叶亭四迷(1864-1909)在坪内文学理论的影响之下,从俄国文学、特别是从别林斯基的文学理论中受到启示,写出了文学理论著作《小说总论》并通过他的长篇小说《浮云》喊出了近代小说的第一声。
作者在这部小说中不仅以写实主义手段表现了同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的矛盾、内心的苦痛,而且对于腐败的官场、压抑人的现实、丑恶的人性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和暴露,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日本式的“多余的人”的形象。
但是,二叶亭四迷在《浮云》中表现出来的现实批判精神却未成为日本近代小说发展的主流。
相反,经过明治三十年代(1897-1906)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洗礼,日本近代小说基本上成为作家表现个人痛苦、身边事物、家庭关系、心境变化的一种载体。
二叶亭四迷通过《浮云》喊出的近代小说第一声,在当时并没有引出多少响应者。
在1889至1987年这段时间内日本小说的主流由以尾崎红叶(1868-1903)为代表的“砚友社”作家和著名作家幸田露伴(1867-1947)等引导。
文学史上将此一时期称为“红露时代”。
专事小说写作的尾崎红叶,在坪内逍遥的文学理论中汲取了写实主义的精神,并且注意学习西方短篇小说的技法,揣度日本传统文学的表现,不断摸索新的问题。
他的小说重视心理描写,经常以凄艳的女性为
主人公,多表现日本文明开化后的社会、世俗,创作了不少催人泪下的言情故事。
《两人比丘尼色忏悔》《三人妻》《金色夜叉》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他的《多情多很》在文言一致文体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不过,从总体上看以尾崎红叶为代表的砚友社文学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文学。
当然,不容否认,在向近代文学的过渡中,他们的小说创作的确发挥了积极作用。
1895年左右,尾崎红叶、幸田露伴的文学创作盛期已过。
此时,他们之后的一批作家如泉镜花、樋口一叶、广进柳浪、内田鲁庵、德富芦花等在创作题材上进一步进行了扩展。
他们重视表现甲午战争之后的日本社会矛盾,暴露家族制度上的弊端,描写社会底层人们的苦痛以及弱者的悲惨现状。
人们称这类小说为“观念小说”“悲惨小说”。
进入1897年,一批被称作“社会小说”“家庭小说”的小说作品轰动文坛。
在这批作家中,樋口一叶(1872-1896)的小说创作颇为引人注目。
她的《青梅竹马》至今还拥有众多读者。
但是,此时的其他多数作品则被认为编造痕迹明显,很很难归入出色小说之列。
1906年,浪漫主义诗人岛崎藤村(1872-1943)发表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破戒》。
这部长篇小说的发表在当时的文坛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小说主人公濑川丑松的内心苦闷代表着在当时社会环境中颇感压抑的知识阶层的共同的
内心苦痛。
小说在对窒息人的丑恶现实和压迫“部落民”的外部世界进行批判的同时,也明显地表露了作者自身强烈的告白自我的愿望。
翌年,田山花袋(1871-1930)在其成名之作短篇小说《棉被》中进一步强调了自我告白在小说写作中的功用。
随后,一批作家如正宗白鸟、德田秋声、岩野泡鸣、近送秋江等都在田山花袋的影响之下,开始在小说中告白自我,忏悔自我,大胆暴露个人的内心世界。
由此,形成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潮流,与此同时,在小说中表现个人的痛苦、受压抑的人性、家庭的重负,暴露个人内心的“丑行”,抒发个人内心的悲痛之情也似乎成为了小说创作的正统。
这种不夹杂主管的纯客观的表现,不讲技巧的平面的描写,赤裸裸的暴露,对人的动物性本能的关注,“无理想、无解决”的人生认识视乎成了日本近代小说所着意强调的一面。
至此,坪内逍遥所提倡的心理写实被极度地放大,变成了对于个人内心的纯客观写实,日本纯文学小说从此走入了一个狭窄的圈子之中。
对此,日本近代文坛上出现了一起与自然主义文学相对抗的作家及一些文学派别。
森鸥外(1862-1922)与夏目漱石(1867-1916)可以说是反自然主义文学作家群体的重要代表着,同时他们也是日本近代文学中的两座巨峰。
森鸥外早期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重,对日本近代小说的发展影响颇大。
他的早期代表作《舞姬》表现了一个留学一国的日本青年争
取近代自我过程中遭遇的挫折,以及自我追求与“立身出世”的现实利益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内心矛盾。
小说悲剧性的结局为读者留下了可以充分想象思考的空间。
小说文字优雅,描写清新内容抒情感人,赢得了许多读者。
在自然主义文学风靡文坛之时,他又写下了《青年》《雁》等一起作品,这些作品是他长期搁笔之后又重新活跃于文坛之上的新作,在这批小说中,他否定了自然主义文学的无理想、无解决的人生认识,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人生观。
进入大正时期(1911-1926)以后,森鸥外的小说创作转向了历史小说、传记文学,在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之中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认识、个人的追求。
这与森鸥外的个人经历和自身的诸种矛盾有着密切的关系。
《阿部一族》《山椒太夫》《高濑舟》《涩江抽斎》等都是这一类作品。
夏目漱石的小说创作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是无法忽略的,占据着他人无法替代的重要位置。
他的早期小说《我是猫》《哥儿》等都是影响重大的作品。
这几部小说与诙谐幽默的描写之中,理性地批判了丑恶、腐败的现实,并对知识阶层软弱、无奈的一面刻画的入木三分,因此引起世人的注意。
在以后的创作中,特别是辞去大学教职进入报社专事文学创作以后,他重视读者的阅读要求,对知识分子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他的小说多以知识分子的恋爱、婚姻。
家庭等为主题,对自我、人性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
四郎》《从此以后》《过了春分以后》《行人》《心》等可以说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
夏目漱石的小说在强调个性解放、自我追求的同时,又时常为过分强调自我而造成对他人的伤害而苦恼。
他的《道草》被认为是他唯一一部自传体裁小说,在这部小说里他同样也没有放弃对于人性的探讨。
他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明暗》对人的利己、私欲进行了剖析、批评,并提出了“则天去私”的人生认识。
森鸥外与夏目漱石以其对东西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其对现实的深刻观察,以其出色的文学表现力,在小说中表现了他们对社会、对人、对现实的认识与批评,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影响了一代文学青年,成为反自然主义文学作家的核心。
在他们周围有唯美派作家,有白桦派作家,还有新思潮派的文学同仁们。
唯美派又称“耽美派”。
永井荷风(1879-1959)、古崎润一郎(1886-1965)、上田敏(1874-1916)、佐藤春夫(1892-1964)等都是这以文学派别的代表作家。
他们深受西方唯美主义思潮和世纪末思潮的影响,主张艺术至上,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应以享乐为目的,并以所谓官能的解放作为小说创作的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虚构的世界中追求妖艳怪异的非现实的“美”。
他们追求西方的异国情调,憧憬西方风情,欣赏城市情趣、江户传统,远离现实,逃避现实,营造着他们的小说世界。
他们的小说在一定意义上是“逃避
文学”。
永井荷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