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长期待摊费用
- 格式:pdf
- 大小:211.37 KB
- 文档页数:4
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是企业实际发生的支出,但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包括)各项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属于资产类科目,在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资产下体现,但是长期待摊费用的最终归属是利润表中的各项费用,根据摊销期限,分期摊销到损益。
长期待摊费用包括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1)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除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以外,应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期的损益。
(2)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在租赁期限与预计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
(3)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采取待摊方法的,实际发生的大修理支出应当在大修理间隔期内平均摊销。
(4)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减去发行股票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相关费用,从发行股票的溢价中不够抵销的,或者无溢价的,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超过2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管理费用。
(5)其他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
什么是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的计量方法有哪些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在购买某项长期资产或进行某项长期工程时,需要将费用分摊到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而不是一次性地在当期计入成本或费用。
在财务会计中,长期待摊费用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也是反映企业在一段时间内预期的经济利益流入的一种方式。
长期待摊费用可以使用以下几种计量方法:1. 直线摊销法:直线摊销法是最常见的一种计量方法,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按照该方法,企业将待摊费用平均分配到预期的使用期限内,每个期间摊销的费用保持不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直观,容易理解和操作,缺点是无法真实反映资产的使用价值随时间的变化。
2. 余额递减法:余额递减法也被称为双倍余额递减法或递减余额法。
按照该方法,企业在每个期间摊销的费用是根据剩余未摊销费用与剩余使用期限的比例来计算的。
初始摊销费用较高,逐渐减少,直到用完剩余未摊销费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初期摊销费用较高,可以反映出资产初期价值的大部分消耗,缺点是计算较为复杂,对于使用寿命后期价值减少较慢的资产不适用。
3. 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余额递减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方法。
按照该方法,企业在每个期间摊销的费用是前一个期间摊销费用的两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早期摊销的费用相对较高,可以更好地反映资产初期价值的消耗,缺点是计算较为繁琐复杂。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需要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和资产的特性。
不同计量方法在反映资产价值消耗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效果,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方法,并进行连续的摊销核算,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长期待摊费用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长期待摊费用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准则。
【准则原文】第四十三条小企业的长期待摊费用包括: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和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等。
前款所称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一)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二)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延长2年以上。
【解读】本条是关于长期待摊费用构成的规定。
【相关链接】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一)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三)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四)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一)项和第(二)项所称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是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用年限等发生的支出。
”为了简化核算,便于小企业实务操作,减轻纳税调整负担,满足汇算清缴的需要,本条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构成和界定标准与企业所得税法相一致。
与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主要差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关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原则,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有确凿证据表明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部分,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也就是说,执行《企业会汁准则》的企业,不得将大修理支出作待摊处理,并且大修理支出的认定标准也不同。
一、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的内涵(一)对于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来说,其账面价值仅剩下预计净残值。
也就是说,该项固定资产除预计净残值外的价值已全部转移至生产成本或各期损益,这时候在这些资产上发生的改建支出,不能计入原固定资产的成本,由于此时固定资产的价值形式已经消失,这些支出也已失去了可以附着的载体。
长期待摊费用包括哪些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在企业的一段时间内产生的费用,但
是不能立刻全部计入当期成本和支出,需要通过摊销的方式分摊到未来的一段时间内。
长期待摊费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长期待摊费用中的一大类是无形资产摊销费用。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非物质性资产,如专利、商标、版权等。
这些资产具有长期使用价值,但是不能在一段时间内立即消耗完毕。
为了平均分摊这些无形资产的成本,企业会将其费用分摊到其使用寿命内,形成长期待摊费用。
其次,长期待摊费用还包括长期债务摊销费用。
企业在
筹集资金时可能会发行债务,债务的利息支出会在一段时间内按照摊销原则分摊到未来的几个时期。
这样,企业在未来的各个期间内都要支付一定数量的债务利息,从而形成长期待摊费用。
另外,长期待摊费用还包括长期预付费用摊销费用。
企
业在一段时间内提前支付的费用,如租金预付、保险费预付等,在未来的几个时期内会按照摊销原则逐渐分摊。
这样,企业可以将这些费用平均分摊到未来的几个时期内,减轻当期的负担,形成长期待摊费用。
最后,长期待摊费用还包括长期资产摊销费用。
企业在
购买长期资产时,如房屋、机械设备等,这些资产的使用寿命一般都比较长,无法在一段时间内全部消耗完毕。
因此,企业会将其费用按照摊销原则分摊到未来的几个时期,形成长期待摊费用。
综上所述,长期待摊费用包括无形资产摊销费用、长期债务摊销费用、长期预付费用摊销费用和长期资产摊销费用等几个方面。
企业通常通过摊销的方式将这些费用分摊到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以平均分摊成本,减轻当期的负担。
小企业会计准则待摊费用怎么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待摊费用怎么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原来归属于待摊费用下的支出应该如何处理?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待摊费用的处理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企业会计准则待摊费用怎么处理篇1该科目在新会计准则中已经被废除,对原来归属于待摊费用下的支出按具体情况在新会计准则下分别处理,具体如下:1.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2.固定资产修理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方式,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预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超过一年以上摊销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用,应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核算。
4.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采用一次转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
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周转材料(在用)”,贷记“周转材料(在库)”;摊销时应按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
除上述几项业务外,还有一些需要在“待摊费用”科目中核算的业务。
小企业会计准则待摊费用怎么处理篇2财政部于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第十四条规定: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
但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强化资产负债观,淡化收入费用观,没有设置待摊费用科目,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也相应取消了这个项目。
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与处理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为获得某项长期收益而支付的费用,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逐渐摊销,并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核算与处理。
本文将围绕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和处理进行详细探讨。
一、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长期待摊费用项目:企业需要明确哪些费用可以归类为长期待摊费用项目,例如广告费用、研发费用、培训费用等。
2. 确定摊销期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通常根据收益的预计实现期限来确定。
3. 确定摊销方法:确定适用的摊销方法,常见的方法包括直线摊销法和加速摊销法。
直线摊销法是将费用平均分摊到摊销期限内的每个期间,加速摊销法则是将更多的费用摊销到较早的期间。
4. 记账处理:根据摊销方法,将长期待摊费用按照摊销期限逐期核算并记入相应的费用科目中。
5. 审核与纠错:定期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审核,确保核算准确无误。
如发现错误,及时进行纠正。
二、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费用摊销:按照预定的摊销方法和周期,将长期待摊费用进行逐期摊销。
在每个摊销期间结束时,将其计入成本或费用科目。
2. 减值测试:定期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其是否已经超过预期收益。
如果发现费用已超出预期,需要进行减值计提。
3. 提前摊销或延后摊销:如果发生了相关的变化,如项目被提前终止或延迟,需要相应地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提前摊销或延后摊销。
4. 会计报表披露: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需要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充分的披露,如列明该项费用对应的期限、摊销方法和金额等。
5. 税务处理:根据所在国家/地区的税收法规,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合理规划和处理,以达到节省税费的目的。
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与处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核算与处理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有助于合理利用资金和资源,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总之,企业应当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认真进行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和处理。
小企业长期待摊费用的会计核算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和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等。
长期待摊费用可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一)长期待摊费用的计提小企业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
(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1.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从定义可以看出,改扩建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延长资产使用寿命的。
对于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而言,小企业准则规定是不能对折旧年限进行调整的,所以只能通过长期待摊费用核算,并在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内分期摊销。
2.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
承租方只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拥有对该资产的使用权,因而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建支出,不能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只能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在协议约定的租赁期内平均分摊。
对于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核算原理和方法均一致。
3.符合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三)项所称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① 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② 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符合以上两项条件的大修理支出,在发生时,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等科目;该支出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借记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课后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新会计准则下的长期待摊费用2014-5-18 20:10:22来源:会计知识网作者:【大中小】新准则保留设置“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
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企业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借记“长期待摊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
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租金支出及改良支出。
一般情况下,其租期及发生的改良支出受益期超过一年,此时,应设置“长期待摊费用”账户进行核算。
预付租金时,借记“长期待摊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分期摊销时,借记相关成本费用,贷记“长期待摊费用”。
发生的改良支出,先通过“在建工程”归集,借记“在建工程”,贷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待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交付使用时,转入“长期待摊费用”,借记“长期待摊费用”,贷记“在建工程”;根据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进行合理摊销,借记相关成本费用,贷记“长期待摊费用”。
待摊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2014-3-26 12:47:27来源:会计知识网作者:【大中小】一、待摊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一)按新准则规定,“待摊费用”科目中一些内容已不在该科目中核算。
1.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2.固定资产修理费。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方式,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长期待摊费用免费编辑添加义项名B添加义项?所属类别:其他企业相关"长期待摊费用"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下,企业应按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按照费用项目披露其摊余价值,摊销期限、摊销方式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长期待摊费用∙∙外文名称Long-term Prepaid Expenses∙∙类别非流动资产∙∙含义企业已经支出的各项费用∙好处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等∙∙借方费用增加∙∙贷方折叠编辑本段账户设置"长期待摊费用"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下,企业应按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按照费用项目披露其摊余价值,摊销期限、摊销方式等。
折叠编辑本段核算原则旧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1)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除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以外,应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期的损益。
(2)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在租赁期限与预计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
(3)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采取待摊方法的,实际发生的大修理支出应当在大修理间隔期内平均摊销。
(4)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减去发行股票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相关费用,从发行股票的溢价中不够抵销的,或者无溢价的,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超过2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管理费用。
(5)其他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
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长期待摊费用的解释如下:1801 长期待摊费用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 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合集5篇)第一篇: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一、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长期待摊费用的解释如下:1801 长期待摊费用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 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等在实际发生时,借记“管理费用(开办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税法规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文件规定:九、关于开(筹)办费的处理新税法中开(筹)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
因此,按照税法规定,筹建期间的开办费,既可以计入“管理费用-开办费”科目,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也可以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规定:长期待摊费用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
两者选其一,一经确定,不得改变。
三、总结比较现行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我认为企业筹建期间的开办费,应当计入“管理费用-开办费”比较妥当。
这样处理不会形成在税务处理的时间性差异。
第二篇:长期待摊费用实行新会计准则以后长期待摊费用的内容实行新会计准则以后,按照新颁布的会计科目表及核算内容,长期待摊费用的内容有所变化,开办费的处理也与以前不同。
“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等,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资产负债表(2)⼩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资产负债表) 本准则在资产负债表的组成项⽬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了适当简化和调整,但是在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和汇总⾦额的要求上与企业会计准则相⼀致。
条⽂解读 本条的规定,可以从以下⼏个⽅⾯来理解: ⼀、资产负债表的定义 对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个⽅⾯: (⼀)资产负债表是⼀张反映某⼀特定时点的会计报表,⽽不是某⼀特定期间的会计报表。
从会计科⽬的⾓度来看,反映的是会计科⽬在某⼀时点的结余额。
(⼆)⼩企业在某⼀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通常是通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其相互的关系来反映的。
(三)按年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每年12⽉31⽇的财务状况。
(四)按⽉份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每个⽉⽉末最后⼀天的财务状况。
如果按季度编制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每个季度末最后⼀天的财务状况。
(五)资产负债表的作⽤主要体现在三个⽅⾯。
通过资产负债表,第⼀,可以提供某⼀⽇期资产的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其分布情况,有助于⼩企业财务报表的外部使⽤者可以⼀⽬了然地从资产负债表上了解⼩企业在某⼀特定⽇期所拥有的资产总量及其结构;第⼆,可以提供某⼀⽇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未来需要⽤多少资产或劳务来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的早晚;第三,可以反映⼩企业的所有者在⼩企业所拥有的权益,从⽽有助于⼩企业的所有者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其在⼩企业拥有的权益对⼩企业负债的保障程度。
⼆、资产负债表列报的总体要求 (⼀)分类别列报 资产负债表列报的最根本的⽬标就是应如实反映⼩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所拥有的资源、所承担的负债以及所有者所拥有的权益。
因此,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三⼤类别分类列报。
(⼆)资产和负债按流动性列报 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流动性分别分为流动资产和⾮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流动负债进⾏列⽰。
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1年以上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股票发行费用等。
应当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具体包括开办费、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不再包括开办费、固定资产修理支出)。
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和修理费均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其中开办费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修理费计入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即修理费一律费用化)。
其中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内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员工薪酬、办公费用、培训支出、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等。
开办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费用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都在本科目按规定进行摊销。
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额,反映的是企业各项尚未摊销完的长期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
(1)长期待摊费用属于长期资产;(2)长期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出的各项费用;(3)长期待摊费用应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
“长期待摊费用”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下,企业应按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按照费用项目披露其摊余价值,摊销期限、摊销方式等。
(1)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除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以外,应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期的损益。
(2)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在租赁期限与预计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
(3)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采取待摊方法的,实际发生的大修理支出应当在大修理间隔期内平均摊销。
长期待摊费⽤新准则和税法规定长期待摊费⽤账户⽤于核算企业已经⽀出,但摊销期限在⼀年以上的各项费⽤,包括固定资产修理⽀出、租⼊固定资产的改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
下⾯,店铺⼩编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华⼈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第⼗三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的下列⽀出作为长期待摊费⽤,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已⾜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出;(⼆)租⼊固定资产的改建⽀出;(三)固定资产的⼤修理⽀出;(四)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的⽀出。
⼆、《中华⼈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上述“税法”有关问题分别规定明确:第六⼗⼋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项和第(⼆)项所称固定资产的改建⽀出,是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年限等发⽣的⽀出。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项规定的⽀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年限分期摊销;第(⼆)项规定的⽀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
改建的固定资产延长使⽤年限的,除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项和第(⼆)项规定外,应当适当延长折旧年限。
”上述第六⼗⼋条规定计⼊“长期待摊费⽤”的前提是针对“已⾜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和“租⼊固定资产”,规定的对象是“改建⽀出”;“改建⽀出”的内容范围是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年限等发⽣的⽀出”;税务处理的规定要求是“已⾜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出”应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年限分期摊销”。
“租⼊固定资产的改建⽀出”应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之所以在税务上作出上述规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释义(47)》的解释有:⼀、已⾜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年限分期摊销。
对于已⾜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来说,账⾯价值仅剩了净残值。
也就是说,该项固定资产的可利⽤价值已全部转移,这时候在这些资产上发⽣的改建⽀出,是不能将其计⼊固定资产成本的,因为此时固定资产的价值形式已经消失,后续⽀出也已失去了可以附着的载体。
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一、长期待摊费用概述(一)定义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
(二)核算范围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和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等注:小企业的开办费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不再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核算。
(三)与税法比较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1.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2.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3.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4.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表述完全一致。
二、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在其摊销期限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
根据其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管理费用,并冲减长期待摊费用。
(一)摊销期限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其他长期待摊费用,自支出发生月份的下月起分期摊销,摊销期不得低于3年。
(二)摊销方法直接冲减长期待摊费用,不必像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单独设置“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
(三)摊销时点长期待摊费用自支出发生月份的下月起开始进行摊销。
其计算方法是“算尾不算头”,与固定资产的折旧起始点相同。
三、长期待摊费用会计处理(一)小企业发生长期待摊费用借:长期待摊费用贷:银行存款、原材料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二)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贷:长期待摊费用。
中小企业长期待摊费用的特征【会计实务经验之谈】中小企业长期待摊费用的特征【会计实务经验之谈】1. 引言在中小企业会计实务中,长期待摊费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代表着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所产生的费用,但不能立即计入当期损益,而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逐渐摊销。
本文将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探讨长期待摊费用的特征,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实务上的经验。
2. 长期待摊费用的定义在《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待摊费用被定义为企业取得非流动资产、无形资产、未知用途资产或其他符合条件的资产,为其采购、建设或投资设置的支出,应当按期摊销的费用。
这些费用无法立即转化为收益或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准确计量。
3. 特征一:无法立即转化为收益长期待摊费用的特征之一就是无法立即转化为收益。
与一些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不同,长期待摊费用需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慢慢分摊,才能转化为实际的收益。
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预算和财务管理时要谨慎,合理安排好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周期。
4. 特征二:需在一段时间内逐渐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特征之二就是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逐渐摊销。
在实务操作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长期待摊费用的项目,如软件开发费、广告费用等。
这些项目可以通过确定合理的摊销周期,在每个会计期间内逐渐分摊施行。
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并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相匹配。
5. 特征三:无法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准确计量长期待摊费用的特征之三就是无法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准确计量。
与其他一些费用不同,长期待摊费用往往是在一段时间内产生的,而无法精确地确认其具体的数额。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合理的估计方法来确定这些费用的摊销金额,并在财务报告中进行适当的披露。
6. 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在处理长期待摊费用时,企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操作。
首先,企业应将相关的费用进行登记和确认,并按照合理的方法和周期进行摊销。
其次,企业还需要及时调整费用的摊销金额,以反映实际发生情况。
最后,企业应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适当的披露,以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读性。
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长期待摊费用
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准则。
【准则原文】第四十三条小企业的长期待摊费用包括: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和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等。
前款所称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
(一)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二)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延长2年以上。
【解读】本条是关于长期待摊费用构成的规定。
【相关链接】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一)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三)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四)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一)项和第(二)项所称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是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用年限等发生的支出。
为了简化核算,便于小企业实务操作,减轻纳税调整负担,满足汇算清缴的需要,本条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构成和界定标准与企业所得税法相一致。
与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主要差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关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原则,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有确凿证据表明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部分,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费用化,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