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的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及利弊中国“入世”的原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47年,中国签署了联合国贸易与就业大会的最后文件,成为关贸总协定的最初23个创始国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受到西方国家的封锁,关贸总协定的席位一度由台湾当局占据。
1986年,中国提出要求恢复自己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席位,从此走上了艰难的“复关”之路。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取代关贸总协定,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中国申请以初创国的身份加入未果,转入了争取“入世”的努力阶段。
世贸组织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果,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将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果: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和服务贸易纳入它的管理框架。
因此,世贸组织不仅在国际贸易领域,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要享受一定的权利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方面,进入世贸组织可以消除外国对我国的歧视性待遇,将在134个成员国中享受多边的、永久性的最惠国待遇,出口产品面临的关税将会大幅度降低,从而大大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同时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我国还可以享受特殊的优惠政策。
另一方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按要求减让关税,削减非关税壁垒,取消进口配额和进口许可证制度。
放弃对一些产品如农产品的出口补贴权利,在服务贸易领域逐步开放金融、电讯、法律、会计等部门,并增加有关政策的透明性。
经过多年的努力,1999年中国与美国已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发表了联合声明,签署了双边协定,这为中国“入世”谈判扫除了最大障碍。
此后,中国又与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达成协议,中国将在21世纪初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贸易协调机构,世贸组织缺少中国这样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是不合理也是不明智的,同时中国应该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平等的,这样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哪一年加入世贸组织wtoTradeOrganization简称WTO),中文简称是世贸组织,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世贸组织成立后,中国的复关谈判转为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1995年7月11日,中国正式提出加入世贸组织的申请,自此从复关转为入世。
同年11月,应中国政府的要求,“中国复关谈判工作组”更名为“中国入世工作组”。
中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多次重申了入世的基本立场,概括起来为以下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承担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义务;第二,以乌拉圭回合多边协议为基础,与有关世贸组织成员方进行双边和多边谈判,公正合理地确定入世条件。
第三,作为一个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入世,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待遇。
1996年3月,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一次正式会议在日内瓦召开,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同时,为加快经济建设及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速度,1996年4月1日和1997年10月1日,我国政府两次大幅度降低关税税率,逐步取消了各种名目繁多的非关税壁垒,在1998年4月中国工作组第七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向世贸组织秘书处提交了一份近6000个税号的关税减让表。
但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工作组会议与双边磋商进展缓慢。
1999年后,中国入世进程明显加快。
1999年4月,朱鎔基总理访美,与美国在市场准入谈判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签署了中美双边协议中最重要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并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发表联合声明。
然而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入世谈判被迫终止。
1999年9月11日,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在新西兰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举行会晤,同意两国恢复谈判。
中国入世的过程
世贸组织成立后,中国的复关谈判转为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1995年7月11日,中国正式提出加入世贸组织的申请,自此从复关转为入世。
同年11月,应中国政府的要求,“中国复关谈判工作组”更名为“中国入世工作组”。
中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多次重申了入世的基本立场,概括起来为以下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承担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义务;第二,以乌拉圭回合多边协议为基础,与有关世贸组织成员方进行双边和多边谈判,公正合理地确定入世条件。
第三,作为一个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入世,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待遇。
1996年3月,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一次正式会议在日内瓦召开,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同时,为加快经济建设及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速度,1996年4月1日和1997年10月1日,我国政府两次大幅度降低关税税率,逐步取消了各种名目繁多的非关税壁垒,在1998年4月中国工作组第七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向世贸组织秘书处提交了一份近6 000个税号的关税减让表。
但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工作组会议与双边磋商进展缓慢。
1999年后,中国入世进程明显加快。
1999年4月,朱鎔基总理访美,与美国在市场准入谈判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签署了中美双边协议中最重要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并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发表联合声明。
然而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入世谈判被迫终止。
1999年9月11日,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在新西兰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举行会晤,同意两国恢复谈判。
1999年11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团访华,与中国就中国入世问题进行双边谈判,最终在11月15
日双方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与美国就此正式结束双边谈判,也为中国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谈判奠定了基础。
2000年5月19日,中国与欧盟达成双边协议。
2001年9月13日中国与墨西哥签署双边协议,至此中国与要求与中国进行双边谈判的37个世贸组织成员方全部结束了谈判。
2001年9月17日,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18次会议举行正式会议,通过了中国入世的所有法律文件,其中包括中国工作组报告书、入世议定书以及货物贸易减让表和服务贸易减让表等附件,同时也结束了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的全部工作。
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并批准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随即递交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的通知书。
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一个月后,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