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六年级第一学期品社质量分析一、试题特点1、本次检测试题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此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份内容完美的试卷。
2、品德与社会学科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命题根据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紧扣教材,突出重点,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科特点,把知识、能力、方法等整合起来,充分体现品社课程的性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3、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品德与社会考查除课本知识外,还贴近学生生活,回归品德,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能指导生活。
二、试卷分析试题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的能力。
突出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品德的培养,对学生的生活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易难程度中等。
考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
基础题64分,开放性题10分,知识拓展题26分。
这次考试以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内容为主,其次对以前学过的知识和课外的社会知识进行整合。
三、成绩数据分析本次检测,参试人数 63人,平均分97分,及格人数63人,及格率100%,优秀率96.5%,最高100分,最低80分。
四、答题情况分析1、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落实较好,学生掌握的牢固。
第一大题,填空题,60人得满分,但还有3名学生对基础性的知识还是不够了解。
2、开放性题检测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第二大题,选择题,掌握的非常不错,知识的拓展面很广,大部分的学生能得满分,极少数学生不会做。
第三大题,地理、文化、习俗,知多少。
第一小题连线题,把国家名与其河流(或濒临的海洋)连线,这一题有3个人失分,分不清楚那些海洋是那些国家的,印度的恒河,中国的黄河,埃及的尼罗河,希腊的地中海,第二小题,把文明古国与其对人类的贡献连线,基本上每个学生都做对了,这些知识都在我们整个小学品德与社会书本中由不同的学习内容出现过。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质量分析引言本文档对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期末考试质量进行分析。
通过对考试题目及答案的简要总结和整理,提供了对学生研究情况和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
考试题目及答案分析在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中,共有多个题目涉及了不同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下面是对其中的几个题目及答案进行分析:1. 问题:什么是诚实?答案:诚实是指说话做事真实可信,不撒谎欺骗他人,坦率待人。
分析:该题目涉及了道德知识点,要求学生对诚实的概念进行解释。
答案对诚实的含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解释。
2. 问题:什么是法律?答案: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公布的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规范。
分析:该题目涉及了法治知识点,要求学生对法律的定义进行阐述。
答案对法律的目的和作用进行了简练的解释。
3. 问题:请举例说明公平的重要性。
答案:比如在游戏中,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平规则,不做欺骗等不正当行为。
分析:该题目要求学生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公平的重要性。
答案给出了游戏中公平的具体表现形式,简洁明了。
学生研究情况评估通过对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对学生研究情况的初步评估:- 学生对诚实、法律和公平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 学生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理解。
- 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仍存在模糊或不完全准确的情况。
教学质量评估通过对学生答案的分析,也可以对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初步评估:- 教学内容的设计和传授使得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 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使用使得学生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对知识点的理解。
- 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还需要加强与巩固,教师可以通过重点讲解和练加以解决。
结论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的结果显示,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但仍存在部分知识点理解不完全准确的情况。
教学质量方面,教师在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巩固。
庙滩镇2011年春季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本学期期末考试已圆满结束。
为了做到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现对本次考试作如下分析:一、基本情况我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考试应参加考试人数人,实际参考人数人。
应得总分,实得总分。
人平分。
及格人,及格率%;优秀人,优秀率%。
二、逐题分析本次考试共出八道题。
第一题是认识与展示(20分)。
主要考查学生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发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本题切合学生实际,此题做的较好。
大部分学生无失分现象,只有少数学生对于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不知如何应对,因此有失分现象,但失分不多。
第二题是填空题(10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了解多少。
此题做得很好,只有少数学生写错字或内容写得不具体,还有少数学生对于第29届奥运会举办的日期掌握不准确。
因此本题也有失分现象。
第三题辨别题(10分)。
本题虽然知识点较多、知识面广,但失分较少。
大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掌握的相当牢固,少数学生出现了失分现象。
第四题选择题(4分)。
本题虽然只有四个小题,但失分较多。
失分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教师节的日期,以及应辨能力较差。
第五题观察与记录(21分)本题有二个小题,第一小题是让学生说说洋火、洋油、洋车分别指什么?说明了什么?第二小题是让学生结合实例说说人类“奢侈病”与地球“日益贫困”的关系,大总分学生回答的非常完整,但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回答,或说的不完整,因此有失分现象。
说明有些知识点在某些学生的脑海中只形成了模糊的概念。
第六题结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2分)。
本大题有2个小题,切合学生实际,因此无失分现象。
第七题案例与分析(10分)。
本题目考查了学生对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情况,此题失分较多。
失分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战争丝袜陌生,知识面窄,阅读量少,教师对这方面知识讲解的不够多。
第八题目创意设计(13分)。
本题目有三个小题,第一个小题要求学生写倡议书,第二小题目设计宣传用语,第三小题为班集体提建议。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考试质量分析(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巴庙镇小河小学陆永林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现对本次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检测考试情况予以总结分析。
一、试题分析本次检测试卷共分四个大题:成长中的新问题,我和祖国一起成长,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的生活不一样。
题型新颖,突出教材重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知识含盖面广。
既考查了学生对品德和社会知识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有较好的体现。
其中第一大题主要考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情况,让学生认清身边那些事物对自己是有危害的,学会远离不良嗜好。
第二大题考察了学生对祖国的进步与发展的了解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认识。
第三大题检测了同学们对世界文明古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历史伟人的了解。
第四大题考查同学们对世界各国人民不同的生活习俗和幅员辽阔的祖国不同地区不同的气候特征的了解情况。
试题处处告诉我们当今世界已不能只读死书死读书了,要回顾历史,放眼世界,展望未来。
总之,本次检测考试为教师今后进行小学品德教育指引了方向,有利于引导教师重视学生平时的行为教育,爱国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道德习惯。
二、答卷分析本次期末检测考试学生表现非常出色,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课本里的基础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基本上能够独立地完成答卷。
现对巴庙镇小河小学35份答卷进行抽样分析:1、得分情况:在参试的35人中及格率达100%,最高分100分,最低分70分,90分以上占23人,人均分达88.7分,优秀率为77.1%。
2、答题情况如下:(1)一至二大题正确率达100%,说明同学们课余生活较丰富,对生活小常识了解较多。
知道身边的哪些事物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有益,哪些活动有害自己的成长。
同时,同学们清楚地了解祖国的进步与发展历程,懂得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第三大题是此次检测考试中失分最大的一题,个别学生甚至得了零分,同学们对几大世界文明古国的灿烂历史文化了解不透彻,混淆不清。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一、试题编制:本次测试卷既紧扣教材,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既
着眼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又重视知识和能力考查。
试题内容呈现,能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如“填空
题”、选择“判断题、连线“简答题”等,共五道题。
二、在组织考试个过程中,严格按照我校教导处的要求执行
三、成绩分析与教学情况:第一题:填空题。
大部分学生能准确记忆重点知识,表现为记忆准确,答题精准。
二、三、四题学生均回答完整准确。
第五题:简答题。
此题力图关注生活,关注环保这两大热点主题,目的考查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均能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撰写倡议。
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个别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反映出学生做题的不认真与毛糙。
表现为答题条理不清,题目要求至少些两条,他的答案分不清一条还是两条。
四.存在问题:虽然是高年级,但对语言的表述欠准确。
错别字交多。
五、改正措施:下学期必须让六年级学生多写多练语言表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期末测试质量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期末测试的质量进行分析。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综合评估,我们将提供对学生表现,试题难度和测试的整体质量的评估。
方法1. 我们收集了所有学生的试题答卷,并进行了匿名处理以保护学生的隐私。
2. 根据学生的得分情况,我们计算了每个试题的平均得分、答对人数和答错人数等指标。
3. 我们对整个测试的难度进行了评估,使用了经典的试题难度指标。
4. 我们还对测试的区分度进行了分析,以评估试题对学生能力水平的区分度。
结果以下是我们的主要分析结果:学生表现- 平均分:学生的平均得分为X分(满分为Y分)。
这表明学生整体上在该测试中表现良好/一般/较差。
- 分数分布:在分数分布中,X%的学生得分在X分以上,X%的学生得分在X分以下。
这反映了学生整体的水平分布情况。
试题难度- 难度指标:根据试题的平均得分和答对人数,我们计算了每个试题的难度指标。
结果显示,其中X%的试题难度较大/适中/较小。
- 试题评价:我们对难度较大/适中/较小的试题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建议,以帮助学生提高在该领域的研究成绩。
测试质量- 区分度:通过分析试题的区分度,我们评估了测试对学生能力水平的区分程度。
结果显示,X%的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区分度一般/区分度较差。
- 建议:我们针对区分度较差的试题提供了一些建议,以提高测试的质量和有效性。
结论根据我们的分析,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期末测试在整体上反映了学生的研究水平,并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反馈。
我们建议在今后的测试中,重视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以进一步提高测试的质量。
参考- [参考1]- [参考2]- [参考3]。
倘甸镇学校2010—2011学年上学期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检测质量分析倘甸镇中心学校《品德与社会》评卷组2011年1月22日倘甸镇2010至2011学年上学期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检测质量分析一、试题质量分析:(一)试题的难易程度分析:本套试题内容丰富,侧重对生活知识的考查,同时也充分考查了学生课本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题目所占比例搭配合理,试题比较简单,层次性较好,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特点。
(二)知识点涵盖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分析:本套试题的知识点能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出题,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考查,既全面又有侧重,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而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考查则渗透在整个试题中。
本套试题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理解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品德养成,对生活事件是非判断的能力。
突出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品德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二、试题质量评价:本试题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满分为100分,时间为60分钟,该试题由“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连线题”,“回答题”,“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六个大题组成。
题型新颖,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出题,试题难度不大,侧重对学生是否能将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考查。
同时也充分考查了学生感悟生活、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的能力,注重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试题中还处处渗透着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
三、试题自身的特点:(1)改变了试题偏、难和以“背”为主要特征的题型,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常识为考查内容,对试题的考查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通过生活故事去反映所学知识。
(2)离开了课本,走进生活,用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去应用课本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体验和创造能力。
(4)注重了对学生生活常识的指导,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生活。
XXXX—XXXX学年上学期学业水平评价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质量分析XXXX小学 XXXX一、试题评析1.试题设计本次期末检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试卷主要有以下题型:一、我会填(22分);二、我会辩(20分);三、我会选(24分);四、我会连(10分);五、我会答(15分);六、实践体验(9分)。
试题的知识点能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出题,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目标的考查,既全面又有侧重,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而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考查则渗透在整个试题中。
2.试题特点本次检测试卷共分六个大题:第一大题填空题围绕教材,突出教材重点,知识含盖面广。
第二大题判断题,主要考查生活中处处都有陷阱,不忘历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问题。
第三大题选择题,第四题连线题,第五简答题,从整体上看试题内容丰富,重难点把握比例恰当,符合教材要求,难易适中。
注重了知识的基础性,突出了学科特点,有利于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为教师平时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第六实践题,离开了课本,走进生活,让学生用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去应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整套题题量适中,难易搭配合理,层次性较好,适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特点,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创造能力,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促进品德与社会的全面实施。
3.试题总体评价总之,本次试题难度很小,学生得分率很高。
重难点把握比例基本合理,考查内容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试题注重了知识的基础性、实践性。
突出了学科特点,有利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二、学生得失分情况表一:评价质量指标抽样统计表(样本100份)表二:各分数段抽样统计表和条形图(样本100份)分数段0-2930-3940-4950-5960-6970-7980-8990-100人数00034253236表三:各大题得分情况抽样分析(样本100份)题目分值平均得分难度得分率最高分最低分全距一2221.7699%13%22715二2017.688%12%20812三2419.280%20%24159四109.9499%0%1073项目平均分难度及格率优秀率后进率最高分最低分全距峰值成绩82.970.83%97.1480099554490--100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第一大题“填空题”均为教科书中的知识,由于学生平时注重识记、多读,但得满分的学生较少。
喷泉小学2017——2018年六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质量分析丁惠玲一、学生考试成绩情况分析本班共有28人,参加考试人数28人。
及格率100%,最高分100分,最低分63分,100分1人,90—99分17人,80—89分的3人,70—79分6人,60—69分1人。
二、试卷综合分析1、试卷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试题覆盖面广,试卷题型、题量适中,全面地对学生进行了考查。
试题题型结构和难度相对稳定,试卷的难、中、易比例合理,试卷长度合适,卷面上没有出现偏题、怪题现象。
试题无论从积累、方法、思维、表达等难度上,都没有设置更多的障碍,选材范围贴近学生生活,很好的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品德素养。
三、答题情况分析1.试题结构本套试题共六个大题,各大题的小题数量较适中,分值分配较合理。
第一题填空题(20分,每空2分)。
5人得满分,11人得14分,16—18分有6人,14分5人,10分1人。
失分原因是平时知识积累少。
第二题判断(18分,每小题3分)。
25人得满分,3人得15分。
失分原因是平时知识内容记不详细。
第三题选择(18分,每小题3分)。
12人得满分,11人得15分,4人得12分,1人9分。
失分原因是时间和事件混淆。
第四题连线题(18分,每小题3分)。
20人得满分,5人得15分,2人得12分,1人3分。
失分原因是时间记不准确。
第五题问答题(12分,每小题,6分)。
21人得满分,3人得11分,3人得10分,1人8分。
其中,失分主要在第一小题,失分原因是理由说得不充分。
第六题举例题(14分,每小题,7分)。
19人得满分,2人得13分,4人得11分,2人得10分,1人6分。
失分主要在第一小题,失分原因是虽然已经举出了例子,但是没有说清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哪些方便。
四、卷面书写分析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不认真、卷面不整洁,这很不应该。
五、阅卷情况分析阅卷评分标准基本合理,阅卷标记规范。
六、反思与整改措施通过考试,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我经过分析,今后应该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着眼于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注意激发学生关注身边实事,平时做个有心人,注意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广泛阅读,多积累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
六年级品社期末质量分析(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为了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我班这次品与社考试情况总结如下:一、对试卷的分析;这次六年级品与社试卷共分四大部分,填空、选择、连线简答题;其题型单一较多,前三个大题共70分,其中选年代,填年代就占去44分。
考查了学生的背诵能了,简答题3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还检测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生答卷情况这次我班考试参考人数28人,总分1745分,平均分62.4分,及格率69%,优秀率14%最高分94,最低分24,学生之间分数相差比较大,个别生考得不理想,现将本次考试情况总结如下:(一)第一题是填空题,这道题失分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题:此题出现错误的主要集中在第3.小题.6小题,不少学生不知道月份和日,导致丢分。
(二)选择其实这几道题都是书上的基础知识,但学生完成的并不好。
选择题第4,6小题错的较多,学生基本上都只知道年,月日记得不准确。
究其原因,有不少同学对所学知识掌握的不牢,该记住的记不住。
还有就是审题不认真,导致丢分。
(三)连线题学生在这一题当中丢分较多,尤其是年代集中在一起,更是以他糊涂。
乱选乱连接。
(四)第四题问答题,共5小题。
其一主要记忆题型,但是学生对问题不理解,有的只打出其中一部分。
也有一部分所问非所答。
其二,学生自身理解能力太差,不明白啥意思。
三、反映出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这里我们只分析主观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失误原因。
1、六年级的品社课教学,教师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也需要学习的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解。
因此,教师的授课基本属于边学习边上课的状态,出现错误应该是正常的反应。
2、因为经验不足,授课教师忽略了一些教科书上的一些要点。
3、前段时间,教师忙于赶进度,没进行系统复习,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好。
四、今后教学的设想:1、教师在重视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习得。
2、加强复习,使学生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性,提高了理解力。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
南梁父中心小学赵奉社
一、试题分析
1、题型比例分析
本套试题类型丰富,形式灵活。
共包含: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材料分析题,五个大题。
答题分值比例为17分、26分、20分、5分、32分。
从命题趋势来看,填空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占的比重大,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识记本册中的一些社会知识,检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试题难度分析
本套试题难易适中,把握了双基与能力考查的基本方向,难易适中,基础性较强且有一定的综合运用性题目,更贴合平时的情景式教学,既有社会知识的全面再现,也有综合运用社会知识分析一些社会现象,阐述个人观点。
3、试题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分析
本试卷的题型丰富,既重知识,又注意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与培养,出现方式新颖,难易适中,内容紧扣教材,知识点全面且准确,能体现本册的教学目标,能从家庭文明,传统节日,环保意识,屈辱的历史,自然灾害分析,核能知识分析等方面考查知识。
4、试题质量分析
从试卷总体情况来看,本试卷质量较高,每一个题型都体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能真正起到全面考查学生的作用。
二、成绩统计与分析
结合本套试题的难易程度,六年级的大部分学生考出了较理想的成绩。
本次考试共有44人,优秀人数33人,比率75 %,及格人数44人、及格率100%。
从考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做的较好,能全面把握本单元的知识点,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本应识记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
三、教学反思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从知识掌握情况来看,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对知识的记忆再现较低,学生的卷面比较整洁,书写基本可以,这说明平时学生的写字训练较为扎实,教师要求较为严格,从作题的技巧来看,学生审题不够细致,回答问题时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一点语言技巧也没有,有待加强训练。
四、改进措施及做法
针对学生在答卷中表现的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
1、要教给学生行为有效的记忆方法,并能作到灵活应用。
2、提高学习效率及学以致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品德社会的学习习惯。
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