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硕士导师名单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4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法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师资介绍傅荣四川外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学学士,巴黎第三大学外国语言文化教学法硕士、博士,法国图卢兹第一大学欧盟法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法兰西棕榈叶教育勋章”获得者(2008);北京市优秀教师(2013)。
研究领域:外国语言文化教学法;欧洲政治主要学术兼职: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分委会委员,人事部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法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法国《应用语言学》(ELA)杂志外籍编委,日本法语教学研究会《法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特约编委,韩国东亚人文社科法语学术年刊《东西方交流》(Croisements)特约编委,外交学院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教学与研究背景:在专业外语高校长期从事法语语言文化教学工作,主要教授高级法语、法语翻译、外语教学法、欧盟研究等专业课程。
发表相关辞书和专著译著9部,学术论文30余篇。
作为第二主持人,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外语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欧盟部分);主持完成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法语报刊导读教程”并于2013年10月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个人兴趣爱好:读书,乒乓球王助加拿大拉瓦尔大学语言学硕士;北外法语系教授、法语系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法语系法语语言文学研究生教研室主任;现教授本科课程“高级法语精读:法国语言与文化”和研究生课程“法语词法研究”、“法语句法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法语语言学和法语国家研究(偏重加拿大研究和魁北克研究);同时还担任:(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法语学习》杂志主编、(教育部)全国高校法语专业教学测试专家组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个人特点:工作勤奋,为人低调,追求完美,不近时尚。
谈佳1996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学习,2000年保送本系研究生,2003年留校工作,担任低年级法语精读教学工作。
2004年开始在巴黎十大进行心理语言学的学习,2011年12月在法国完成关于法语语言习得的论文答辩,获得博士文凭。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口译专业导师介绍(二)十五、王立弟个人简介:王立弟,院长,教授,博导,BA,MA,M Phil,Ph.D研究领域:语言学、翻译学教授课程:当代翻译理论十六、徐亚男个人简介:徐亚男,客座教授,联合国事务和会议管理部文件司中文处处长十七、李正仁个人简介:李正仁,客座教授,联合国驻日内瓦口译处处长、十八、Prof.Dr.Martin forstner个人简介:Prof.Dr.Martin forstner,客座教授,德国梅因茨大学教授,跨文化研究生中心主任,哲学博士,CUITI秘书长。
十九、Prof.Dr.Hannelone Lee-Jahnke个人简介:Prof.Dr.Hannelone Lee-Jahnke,客座教授,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CUITI荣誉主席二十、Juan Jose Alarcon Riubanys个人简介:Juan Jose Alarcon Riubanys,西班牙语兼职讲师,BA,MA研究领域:汉西口译教授课程:西汉口译二十一、钟震宇个人简介:钟震宇,法语兼职教师,BA,MA研究领域:汉法口译教授课程:法汉口译二十二、李丽秋个人简介:李丽秋,韩语兼职讲师,BA,MA,Ph.D研究领域:韩国古典文学、中韩比较文学、韩中翻译教授课程:韩汉口笔译二十三、管雪青个人简介:管雪青,俄语兼职讲师,BA,MA研究领域:汉俄口译教授课程:俄汉口译二十四、Johannis Bayer个人简介:Johannis Bayer,兼职讲师,BA,MA,M Phil 研究领域:汉英口译教授课程:汉英笔译二十五、朱玉犇个人简介:朱玉犇,讲师,BA,MA研究领域:汉英口译教授课程:视译二十六、周正个人简介:周正,讲师,BA,MA研究领域:汉英口译教授课程:英汉同传二十七、尹珺个人简介:尹珺,讲师研究领域:汉英口译教授课程:汉英交传二十八、屈强个人简介:曲强,讲师,BA,MA,Ph.D Candidate研究领域:汉英口译教授课程:视译二十九、陈可个人简介:陈可,讲师,BA,MA研究领域:汉英口译教授课程:汉英同传三十、张婕个人简介:张婕,讲师,BA,MA,Ph.D Candidate研究领域:汉英口译教授课程:汉英交传三十一、霍斯量个人简介:霍斯量,讲师,BA,MA研究领域:汉英口译教授课程:汉英交传(转载自考研网)。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法语系导师介绍1.黄晓亮黄晓亮,2004年本科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法语系,2007年赴法国留学,2009年以最佳评语获得巴黎第七大学语言学硕士学位。
2009年至2014年在巴黎第七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其间曾获得法国教育部颁发的科研奖学金,并在巴黎七大语言学系和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承担多项教学和行政任务。
2014年10月以最佳评语获得描述及理论语言学博士学位,2015年开始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任教。
主要研究方向:形式句法与生成语法框架内的类型学比较2.傅绍梅傅绍梅,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副教授,曾就读洛桑大学和巴黎三大,研修法国语言文学。
曾教授1-3年级精读,现承担法译汉、汉译法、法国思想史导读、语音实践等课程。
曾连续多年获北外基础阶段教学陈梅洁奖,95年获北京市青年优秀教师称号。
研究领域为翻译、中西文化比较和语音。
翻译《法国文化史》(卷二)(合译)、程乃珊《穷街》(合译)及学术论文等,发表文学和语音教学论文。
参与编写《当代外国文学纪事丛书:1980-2000》(法国卷)、《法语国家与地区概况》和《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
参与录制中央电视台法语教学节目,编写并录制法语语音网络课程。
3.刘安蓓gnès Pernet-Liu刘安蓓(女),法国人学历:法国勃艮第大学语言科学博士学位、法国圣艾蒂安大学对外法语教育硕士学位、法国巴黎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硕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中国大学学生写论文的学术写作方法职务:外教;职称:Maître de conférences(法国)课程:法语写作、简明法国历史、新闻法语导读、研究方法论、高级法语研究领域:对外法语教育、写作、跨文化教育4.陈玮陈玮:法语系副教授。
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学士,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硕士。
曾任《法语学习》编辑和北外瑞士研究中心负责人。
赴洛桑大学和蒙特利尔大学研究学习。
主持瑞士当代文学研讨会和中瑞建交50周年文化科技教育成果研讨会。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晓琪[个人简历]李晓琪,女,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毕业。
1984年起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曾先后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美国明德暑期学校、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国巴黎十大任教。
现任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会长、《汉语教学学刊》主编、“商务汉语考试”研发办公室负责人、北京大学汉语口语自动化考试项目负责人。
[学术研究]一、研究领域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
二、主编和专著1、2000年,《北大海外教育》第三集(主编之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2002年,《母语为英语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主编之一),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2002年,《英语日语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研究》(第一作者),北京:大百科出版社。
4、2005年,《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2005年,《现代汉语虚词讲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2006年,《汉语教学学刊》第2辑(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7、2006年,《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主编),《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北京:商务印书馆。
8、2006年,《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主编),《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北京:商务印书馆。
9、2006年,《对外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主编),《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北京:商务印书馆。
10、2006年,《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主编),《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北京:商务印书馆。
11、2006年,《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主编),《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北京:商务印书馆。
12、2007年,《汉语教学学刊》第3辑(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3、2008年,《汉语教学学刊》第4辑(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4、2009年,《汉语教学学刊》第5辑(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导师介绍:丁启阵、何一薇个人简介—丁启阵丁启阵,男,1963年10月生,浙江临海人。
1980年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学习,1984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硕士学位。
1987年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任教,1990年被聘为讲师,1995年被聘为副教授。
1996年至1997年受学校委派去澳门理工学院任客座教授一年,1998年至2000年在韩国汉城诚信女子大学任交换教授两年,2004至2005年日本东京大东文化大学任教一年。
前后三度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现改名为国际交流学院)中文部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音韵学和中国古代文学。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言研究》、《文学遗产》、《文史哲》、《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汉语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四十余篇。
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有《秦汉方言》(1991年)、《论古无复辅音声母》(2000年)、《恍如昨日--汉代以前士大夫群体的人文状况》(2004年)、《诗歌与人生》(2005年)、《唇舌集--音韵方言新论》(论文集,2006年)。
主编大学教材《大学现代汉语》(1995年)。
另外,出版散文随笔集两种,《惑年心影》(2003年)、《北京东京随笔》(2005年)。
个人简历—何一薇何一薇,女,1968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9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在浙江丽水学院中文系教授现代汉语课程,历时4年。
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专业是现代汉语语法。
1996年至今,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1998年获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
2001年3月至2002年1月赴韩国江原大学中文系担任客座教授,开设综合汉语、听力、口语、写作、文学作品欣赏、时事新闻汉语等多门课程。
2007年8月受国家汉办委派赴智利和阿根廷对当地的汉语教师进行师资培训。
2007年9月赴丹麦南丹麦大学汉语经济学系从事汉语教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导师介绍:吴丽君
吴丽君,女,1962年5月出生,辽宁省沈阳市人,博士学位。
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北京市语言学会常任理事,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会理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及应用、汉语语用学、世界汉语教育史。
1992年4月至1993年4月由学校派往日本进修。
1999年4月至2000年4月赴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从事汉语教学工作。
1996年、2000年两度获得北外基础阶段外语教学优秀奖--陈梅洁奖。
1998年获得国家汉办首届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学三等奖。
2001年—2013年,共指导硕士研究生30余名,先后有6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获得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1名获得院级优秀毕业论文奖。
主要学术成果为:专著《对外汉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日本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专著《汉语常用句式的语用研究》(北京出版社,2010);主编论文集《日本汉语教育史研究——江户时代唐话五种》(外研社,2009),参编教材《世界汉语教育史》(商务印书馆,2009),主编对外汉语教材《新编汉语报刊阅读教材》初级本、中级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对外汉语工具书《汉语水平考试备考词汇手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此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有关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学术论文30余篇。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考博参考书目导师笔记重点一、专业的设置及考试科目二、导师简介王建勤,男,籍贯山西,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副主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已发表的代表论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主编);论文《“不”和“没”否定结构的习得过程》、《表差异比较的否定结构的习得过程》、《历史回眸: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理论争议》、《零起点欧美留学生汉字部件认知效应实验研究》等。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欧美留学生汉字习得研究》,校级项目《留学生汉语基本句式习得顺序研究》。
论文《“不”和“没”否定结构的习得过程》1997年获北京语言大学科研论文一等奖。
江新女,博士,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认知加工和第二语言习得。
1989年、199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6年入选“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项目”。
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外国留学生汉语阅读学习过程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学科、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指导教师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706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王建勤①1011英语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③3041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江新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③3042第二语言习得与认知势下汉语教师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国家汉办项目等各级项目6项,出版专著《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合作主编论文集《汉字的认知与教学》,在核心期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第二届语言文字应用青年优秀论文奖(合作)、北京语言大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爱考机构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崔华山
[个人简历]1996-200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2000-2003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对外汉语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3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任教,讲师。
在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主要教授精读课和商务汉语课。
[学术研究]论文:
《汉语阅读中的伴随性学习再探》,《对外汉语阅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BCT听力测试任务特征分析》,《汉语教学学刊》第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教材:
《中级速成商务汉语I》,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中级速成商务汉语II》,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BCT听力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教学情况]在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主要教授精读课和商务汉语课。
[联系方式]huashan@。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师资队伍介绍
一、博士生导师:(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炳钧(文学)、殷桐生(外交、经济)、贾文键(跨文化经济交流)、钱敏汝(语言学、跨文化)、韩瑞祥(文学)、谢莹莹(文学)
二、教授(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建斌、刘立群、任卫东、陈杭柱、苑建华、张崇智、姚晓舟
三、副教授(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丽萍、吴江、姚燕、顾牧、徐丽华、缪雨露、李文红、赵倩
四、讲师、助教(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君君、于芳、王静、王彦会、王钟欣、史笑艳、关海霞、冷惠、李婧、张凯、张宁、张世胜、张晓玲、张为、周海霞、倪军、徐莉丽、徐四季、詹霞、潘颖
德语文学专业:谢莹莹、韩瑞祥、王炳钧、任卫东
语言学专业:钱敏汝、缪雨露、张为、詹霞
翻译学专业:王建斌、张崇智、顾牧、张宁
德国外交专业:殷桐生、刘立群、陈杭柱、吴江
德国经济专业:殷桐生、苑建华、姚晓舟、李文红
跨文化(经济)交流专业:钱敏汝、贾文键、苑建华、姚燕、王钟欣、张为德语教研室:徐丽华、缪雨露、王丽萍、李文红、姚燕、顾牧、王钟欣、张凯、倪军、冷惠、赵倩、潘颖、史笑艳、徐莉丽、王静、周海霞、关海霞、詹霞、张晓玲、丁君君、张世胜、王彦会、于芳、徐四季、李婧、张为
五瑞典语专业
讲师:赵清、徐昕、阿日娜
六系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刘玉华
七系办公室:包葛耿
八系资料室:钟立平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官网)。
中国语言资源中心专家团队(对外汉语牛人)2009-01-15 12:57李宇明教授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信司司长、博士生导师崔希亮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马箭飞教授国家汉办副主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陆俭明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国际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赵金铭教授国际汉语教育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刘珣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总编审王建勤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白乐桑教授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刘乐宁教授哥伦比亚大学中文部主任冯胜利教授哈佛大学中文部主任简小滨教授哥伦比亚大学中文旗舰项目中国中心主任张和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晓琪教授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大明教授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郭熙教授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周小兵教授中山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汉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惠元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速成汉语教学研究所所长杨寄洲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刘广徽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邢红兵教授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办公室副主任1.郑定欧博士相关研究简介2009-03-31 12:57CVResProfile/郑定欧研究简历/词典学/Updated to Dec.07郑定欧。
生于香港。
1979-1983年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师从Maurice Gross,专攻“词汇-语法”(Lexicon-Grammar)。
1983年即获语言学博士学位。
由于“词汇-语法”属哈里斯形式句法学而特别适用于与语言信息词典化相关的研究,所以一直关注词典学,尤其是学习词典学。
─背景研究包括:(1) 《词汇-语法理论与汉语句法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年─此书曾在“汉语学习”(延吉)2000年第3期、2002年第3期以及2003年第6期获得好评。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德联[个人简历]刘德联,男,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留系任教,1985年转入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后先后更名为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和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任教至今。
其间曾先后被派至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任教或讲学。
现为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法及教材编写。
[学术研究]一、研究领域从事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以来,在以下方面做过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1)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研究;(2)对外汉语教学教法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评估研究;(4)对外汉语预科教育研究;(5)中日汉字比较研究;(6)对外汉语测试研究。
二、编著:1.1996年,《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与戴桂芙共同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三、发表论文:1.1994年,“浅谈高级口语教材的编写”,《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成立十周年纪念专刊),93-98。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1994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大事记”,(与戴桂芙、刘超英合作,本人为第二作者),《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成立十周年纪念专刊),113-12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1996年,“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48-5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4.1996年,“论汉语口语教师的基本素质”,《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84-93。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5.1996年,“汉语中级口语教材评述及编写尝试”,《北大海外教育》第1辑,236-24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1998年,“必要的提示——语言教学的一种手段”,《对外汉语教学探讨集—北京地区首届对外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集》,180-18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7.1998年,“努力探求中级口语教材练习编写的新路”(与刘晓雨合作,本人为第二作者),《北大海外教育》第2辑,193-208。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海燕[个人简历]李海燕,女,副教授。
1971年6月出生于安徽省。
199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原汉语中心)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同年进入汉语学院工作至今。
1997年9月赴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亚非学院任教一年。
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曾任口语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2003年10月赴英国牛津大学汉语教学中心任教半年。
2009年起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学术研究]一、研究领域对外汉语教学口语、词汇及测试二、发表论文1)李海燕:谈初级汉语课文教学中的"听读"训练,《北大海外教育》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2 2)李海燕:由留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错误问题谈对外文言教学,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亚非学系系刊,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出版社,1998.12;《北大海外教育》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李海燕:"一下子"与表示短时间的几个副词,《华文教学与研究》(广州华苑学术版),2000年第3期4)李海燕:从教学法看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的语料编写,《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4期5)李海燕、赵昀晖:留学生看图说话中的词汇量调查,第七届全国汉语教学讨论会,2001年7月,四川成都。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6)李海燕、蔡云凌、刘颂浩:口语分班测试题型研究,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2002年8月,上海。
《世界汉语教学》2003第4期7)刘德联、李海燕:对外汉语教学评估偏差分析及纠偏对策,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2003.10,人民大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8)李海燕:"是……的"的语用分析,《汉语教学学刊》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9)李海燕:概化理论在BCT口语测试中的应用研究,《汉语教学学刊》第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10)鹿士义、李海燕:BCT与HSK对比研究报告,《汉语教学学刊》第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11)李海燕,“商务汉语选修课学生进步情况考察分析——兼谈商务汉语课的教学模式”,《汉语教学学刊》第六辑,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2)李海燕、刘晓雨、刘立新,“研究生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课堂的组织与实施探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第1期三、承担科研项目1)2000年-2002年参加国家汉办项目(共3人:杨德峰、任雪梅、李海燕):"中越合编基础汉语教材及教师手册"。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杨德峰[个人简历]杨德峰,河南罗山人,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并留校任教;1993年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获得硕士学位;2003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
现为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和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
[学术研究]一、研究领域现代汉语语法、汉语习得等二、专著和译著1.《汉语与文化交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汉语的结构和句子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3.《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副词定量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4.《日本人学汉语常见语法错误释疑》,商务印书馆,2008年。
5.《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句法研究》(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6.《对外汉语教学核心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7.《汉语与文化交际》(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2年。
三、发表论文(一)语法及习得研究1.《趋向述补短语的自由和粘着问题》,《语文研究》,1988年4期,收入《语言文字学》1988年第8期。
2.《重音与语义》,《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年。
3.《动词+趋向动词(双音节)的宾语初探》,《语文建设通讯》(香港),1991年33期。
4.《表示概数的“多”和“来”的全方位考察》,《汉语学习》,1993年3期。
5.《量词前数词“一”的隐现问题》,《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
6.《试论“把”字句中状语的位置》,《冈山大学文学部纪要》(日本),1996年26号。
并收入1998年日本国《中国关系论说资料》第38号第二分册《文学·语学》。
7.《汉语表达重点的突出方式》,《冈山大学文学部纪要》(日本),1997年28号。
8.《说“呢”》,《对外汉语教学探讨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专业师资力量介绍戴冬梅戴冬梅,女,副教授,现任系总支书记兼副主任。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硕士)、巴黎政治学院、巴黎一大(国际关系硕士)与巴黎三大(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历史学博士)。
曾教授的课程有法语一年级精读、二年级泛读、三四年级国际政治和翻译硕士(MTI)法译汉。
主要研究方向为法语教学、中国法语传播史和法国语言政策。
曾发表《法国外语教育政策与教学体系考察》、《法语的对外推广》等学术论文十几篇,是《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主要中译者之一。
李洪峰李洪峰,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巴黎第三大学合作培养博士,北外法语系魁北克研究中心负责人。
2001年起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承担主要课程有:二年级精读、MTI汉译法和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法国外交、法语国家与地区国情、和平安全问题研究等。
曾赴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大学讲学,赴巴黎第三大学访学。
先后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基础阶段教学陈梅洁奖、卡西欧优秀论文奖和园丁奖。
出版专著《穿越风雨的中法关系(1949-1980)》,译著《南北合作困局》等,发表“萨科奇时期的法国对非政策:难以实现的决裂”等CSSCI级别论文8篇,其他各类论文10余篇。
主持或参加多项省部级和校级科研项目。
李书红李书红,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留校从事法语教学工作至今。
法国企业管理硕士,法语语言文学博士,副教授。
现主要研究欧盟及其相关的国际问题,发表过有关论文数篇,著有《法国对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的贡献》,译有《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影响下的文学批评解析导论》和《反潮流发展》,并与人合作出版《商贸法语脱口说》、《法语(1)同步阅读手册》等书籍。
曾获陈梅洁优秀教师奖,现从事法语语言基础教学和欧盟研究课程的教学工作。
张敏张敏,法语语言文学博士,政治学硕士,自1996年起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法语教学、法国政体与政治、法国文化政策等。
北语硕士生导师名单硕士生导师名单: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学:赵金铭教授崔希亮教授张旺熹教授张赪教授陈前瑞副教授唐翠菊副教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吕文华、郑贵友、李立成、张宝林、施春宏、王静词汇学:张博教授文字学:张希峰教授语音学:曹文副教授第二语言习得:王建勤教授高立群教授江新副教授、刘徇、施家炜汉语测试:谢小庆教授张凯教授郭树军副教授陈宏副教授语言信息处理:郑艳群教授邢红兵副教授社会语言学:郭风岚、张维佳赵日新、高晓虹汉语言文字学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研室:程娟崔希亮石定果郑贵友刘雪春罗卫东施春宏程娟,女,1962年出生于山东省成武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分别于1984与1987年获山东大学中文系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现任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系主任,主要从事近现代汉语词汇研究。
专著为《词汇专题研究》,主要论文有《〈现代汉语词典〉词语功能义项计量考察》、《HSK单双音同义动词研究》(第一作者)、《新词新义对比研究》、《〈金瓶梅〉复音形容词结构特征初探》、《试论〈金瓶梅〉单音形容词的构词特征》、《〈金瓶梅〉动词研究》等。
2004年获北京市优教师称号。
崔希亮男,1960年出生,文学博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和汉语熟语。
已发表的论文有:并列式双音词的结构模式、语言交际能力与话语的会话含义、人称代词修饰名词时“的”的隐现问题考察、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把”字句和“将”字句、汉语熟语的界定及其分类、空间方位关系及其泛化形式的认知解释、汉语亲属称谓的嬗变及其动因、“在”与空间方位场景的句法表现及语义映射、人称代词及其称谓功能、话语的潜台词与交际策略、汉语四字格的平起仄收律-统计及分析、汉语“连”字句的语用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立场和方法透视、普通话字音的异读及正音对策、“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空间方位关系的类型学考察、汉语方位结构“在……里” 的认知考察、汉语空间方位场景的态与论元的凸显、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试论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的接口、日朝韩学生汉语介词结构的中介语分析等三十余篇,著作有《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语言理解与认知》等。
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石定果,女,1946年出生,汉语文字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史、文字学。
代表论文有:《略论日本语中的汉语词汇》、《汉语中古音系与日语吴音、汉语音系比较》、《计算机与中国古籍整理》、《会意汉字内部结构的复合程序》、《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现代书面汉语中的文言成分》、《从认知角度看汉字教学》等。
专著有《说文会意字研究》。
参与编写《汉语大字典》、《中华小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分卷》、《古代汉语词典》等。
郑贵友,男,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1963年10月生于内蒙古赤峰市。
1986年6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6月,在延边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研究所师从邢福义教授学习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获文学博士学位;1997年7月,入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工作,1998年10月晋升副教授,2003年12月晋升教授。
1998年至今,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室主任。
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学、现代汉语篇章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
自1988年以来,在各种专业杂志上发表《中国古代语法学发展缓慢原因之思考》(1993)、《汉语歇后语中的“谤佛”现象与中国佛教》(1995)、《新时期文学语言变异现象概观》(1996)、《现代汉语语用价值之考究》(1997)、《重复性是非问句群》(1997)、《“加线式”插说浅议》(1999)、《汉语句子实义切分的宏观原则与主位的确定》(2000)、《关联词“再说”的篇章功能》(2001)、《汉语对话语体中的“岔断”现象》(2002)、俨小句中枢说”与汉语的篇章分析》(2004)等学术论文20多篇;有专著《现代汉语状位形容词的“系”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韩国新星出版社,2001年5月)、《汉语篇章语言学》(外文出版社,2002年9月)。
目前主要专业兴趣在汉语篇章语言学、汉语语用学等方面。
施春宏,男,1967年生,安徽青阳人。
文学博士,副教授。
1993年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1996年到外文出版社工作;2000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位,2003年到北京语言大学任教。
讲授的主要课程有: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言学原理、语言应用理论与实践、现代句法理论和汉语句式分析。
主要研究兴趣在现代汉语语法、词汇语义和语言应用方面,目前正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句式构造和句式意义的互动关系研究"。
著有《语言在交际中规范》(2005),参与著作《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1999)、《语言哲学对话》(1999)等,并参加过几种工具书的编撰。
已发表相关论文三十余篇,主要有:[1]语法方面:《歧义现象的演绎分析》(2000)、《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2001)、《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2002)、《汉语句式的标记度及基本语序问题》(2004)、《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过程及其相关问题》(2005)、《"把"字句的派生过程及其相关问题》(2006)、《动结式的配价层级及其歧价现象》(2006);[2]词汇语义方面:《语义叠架原因论析》(1998)、《试论语义关系对异体词显隐和使用的制约》(2001)、《说"界"和"坛"》(2002)、《词义的认知模式与词义的性质及构成》(2002)、《比喻义的生成基础及理解策略》(2003);[3]语言应用方面:《现代汉语规范评议失误研究》(1998)、《语言评议中的现实同一性问题》(1998)、《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规则本位和语用本位》(1999)、《关于辞书规范的理解及其相关问题》(1999)、《语言调节和语言变异》(1999)、《关于语言规范化原则的确立》(2000)、《语言批评的嬗变及存在的问题》(2001)、《略谈谐义》(2002)、《逆谐--一种时尚表达》(2003)。
罗卫东,女,出生于1967年11月,四川南充人。
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2年-1994年在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辞典编辑室工作。
1997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
1997年至今在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工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1、《春秋金文构形系统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2、《古汉语学习文库·词汇通论》(沈阳出版社,2003年)3、《汉字汉语基础》(参编)(科学出版社,1996)发表《春秋金文研究概况》、《〈金文编〉未收的春秋金文字形析论》、《〈子犯编钟〉补释》等十多篇学术论文。
曾参与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的研究,现正主持国家汉办十五规划项目"现代汉字构形分析与对外汉字教学"。
(文字学)刘珣,男,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后结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并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语言教学理论。
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聘任兼职教授;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委员。
历任北京语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等教师职务系列评审委员会对外汉语学科组组长;中国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学学术专家咨询小组成员;美国纽约州教育厅中文教学顾问。
曾任教于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并在新加坡、泰国、香港、澳门及内地城市讲学。
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中国本科生和中外研究生及中外进修教师的教学工作及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理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教材编写理论及师资培养理论。
主持或独立编写在国内及美国、日本出版《新实用汉语课本》、《实用汉语课本》、《儿童汉语》、《汉语初阶》等六套对外汉语教材;发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等专著及数十篇论文。
获北京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陈郁,女,副教授。
1986年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到北京语言大学参加工作。
2002年至2003年去韩国延世大学任教。
工作期间先后为中国学生开设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课程,并同时也为外国留学生开设对外汉语教学的精读、泛读、听力、口语、汉语写作、报刊阅读和中医汉语等许多课程。
著《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另还写了《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和研究》、《个性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利用感知觉规律来组织对外汉语教学》、《意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巧用心理学规律来学习汉语》、《志愿者培训的调查和思考》、《韩国延世大学韩国语学堂的特色和经验》等多篇文章。
1997年论文《教育心理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获校青年教师科研报告会三等奖张宁志副教授男,1954年11月出生于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会员。
现任人文学院教师进修部任主任,主持教师进修学院的日常工作。
工作经历:1982年-1993年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速成学院,为外国留学生讲授汉语。
1993年-1995年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为外国留学生讲授中国美术史、旅游专业汉语及旅游资源学。
1995年-1998年任教于韩国三星公司人力开发院,任汉语部主任,为公司职员讲授汉语。
1998年-今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进修学院)。
为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中外教师进修班讲授《第二语言教学概论》、《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汉语课堂教学概论》、《汉语教学录相点评》等课程。
其间曾多次赴香港中文大学、新疆教育学院、北京联合大学、韩国北京中国语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院校参与教师培训工作。
主要研究成果:论著:《中国文化的源流》(合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在《世界汉语教学》等刊物上发表有关汉语教学的论文十多篇。
教材:《中级汉语会话》韩国SISA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新汉语口语教程》(合作)韩国SISA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词典:《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合作)。
获奖情况:曾获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第三届科研报告会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