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提取物激活凝血因子Ⅻ发挥止血活血功能
- 格式:pdf
- 大小:298.16 KB
- 文档页数:5
1.2002U2-22充血是指(c)A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B炎症时血管扩张c动脉输入血量增多D静脉输入血量增多E.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解析:充血一般指动脉性充血,是指器官或组织动脉输入血量增多(C对)。
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A错)即静脉输入血量增多(D错),是淤血(P45)(又称静脉性充血)的表现。
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炎症时血管扩张(B错)属于病理性充血。
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E错)是充血和淤血的共同表现。
2.2005U2-26左心衰竭首先引起的病变是(E)A.槟榔肝B.腹壁静脉曲张C脾淤血、肿大D.脑淤血、水肿E肺淤血、水肿解析:左心衰竭时,左心室的射血功能障碍,血液滞留于左心室,导致室内压增高,进而使左心房内压也升高,阻碍肺静脉的回流,首先引起肺淤血、水肿(E对)。
槟榔肝(P46)(A错)常见于慢性肝淤血,是指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条纹,状似槟榔切面。
腹壁静脉曲张(B错)和脾淤血、肿大(C错)均可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202)中。
脑淤血,水肿(D错)常见于高血压的脑病变(P142)中。
3.20114-122出现心衰细胞的是(B)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B高血压心脏病伴左心功能不全c扩张性心肌病D.风湿性心脏病E病毒性心肌炎解析:心衰细胞是指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所见的含有含铁血黄色的巨噬细胞,而慢性肺淤血通常由心脏病变(如高血压心脏病)伴左心功能不全(B对)引起,是由于左心功能不全导致左心腔内压力升高,阻碍了肺静脉的回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P177)(A错)的主要表现为肺小动脉的变化,特别是肺腺泡内小血管构型的重建。
扩张性心肌病(P149)(C错)的镜下表现主要为心肌细胞不均匀性肥大、伸长,肥大和萎缩的心肌细胞交错排列。
风湿性心脏病(P144)(D错)的典型表现为风湿小体(Aschoff小体)的形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艾叶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导语:马上就要到一年度的端午节了了,相信大家一说起端午节首先想到的就是艾叶吧,其实艾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说是非常广泛的,艾叶具有
马上就要到一年度的端午节了了,相信大家一说起端午节首先想到的就是艾叶吧,其实艾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说是非常广泛的,艾叶具有温经,止血,安肥的作作,同时还可以驱蛴的作用,而对于一些女性来说艾叶还有调理月经不调,治疗白带异常的作用了。
艾叶同时还是针灸里最常见的一种材料了,那么艾叶都有哪些养生功效呢?日常艾叶都在哪些方面得到广泛的利用呢?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艾叶的几个养生功效吧。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艾草又名香艾、蕲艾、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
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
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
现正是艾草上市的时候,艾草可做艾糍点心,加工成各种菜式和药膳。
抗菌作用:艾条烟熏尚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
豚鼠结核经艾灸治疗后,疾病进展较慢,病变较轻,尤以病程后期更明显;此外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但所增强的程度不如动物获得免疫性时那样显著;豚鼠网状内皮系细胞的吞噬机能与内脏的结核病变是一致的,当肝、脾受到疾病的损害时,吞噬机能即下降。
另外,还具有抗真菌作用、平喘作用、利胆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止血作用、对胃肠道及子宫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抗过敏作用等。
艾叶提取物的作用和临床应用李平前言艾叶为菊科植物艾( Art emisia ar gyi Livl. et vant ) 的干燥叶, 其性味辛、苦、温, 归肝、脾、肾经。
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除湿止痒、通经活络等功效【1】。
临床上用以治疗少腹冷痛, 经寒不调, 宫冷不孕, 吐血, 衄血, 崩漏经多, 妊娠下血、消化道肿瘤、肺癌、甲状腺肿瘤、胰腺癌、外治皮肤瘙痒。
该药用植物虽然在民间习用已有几千年历史, 但对艾蒿的药用成份进行科学分析和利用, 则始于近代。
艾叶的药用功能来源于其中所含化学物质, 经研究艾蒿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黄酮、桉叶烷、三萜类及微量化学元素等。
【2】本文仅就艾叶提取物在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主体1化学成分研究1.1 挥发油艾叶含挥发油(0.45-1.00) % ,从中鉴定出2 - 甲基丁醇、2- 己烯醛、三环萜、α-侧柏烯等60 种成分。
从山东崂山产野生艾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34 种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α- 侧柏酮、α- 水芹烯和香茅醇等。
又从全株的挥发油中分得水合樟烯、1 ,4 - 桉叶素、蒿属酮、辣薄荷酮和羽毛柏烯等32 个成分。
1.2黄酮类成分 5 ,7 - 二羟基- 6 ,3′,4′- 三甲氧基黄酮、5 - 羟基- 6 ,7 ,3′4′- 四甲氧基黄酮、槲皮素和柚皮素等。
1.3 桉叶烷类成分柳杉二醇,魁蒿内酯,1 - 氧- 4β- 乙酰氧基桉叶- 2 ,11 (13) - 二烯- 12 ,8β内酯、1氧- 4α- 乙酰氧基桉叶- 2 ,11 (13) - 二烯- 12 ,8β- 内酯1.4 三萜类成分α - 及β - 香树脂醇、无羁萜、α- 及β- 香树脂醇的乙酸酯、羽扇烯酮、粘霉烯酮、羊齿烯酮、24 -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酮、西米杜鹃醇和3β- 甲氧基- 9β,19 - 环羊毛甾- 23 ( E) 烯—25 ,26 -二醇。
吃艾叶的功效与作用吃艾叶的功效与作用艾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独特的药理作用。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艾叶被认为具有温经止血、活血化瘀、祛寒散寒等功效,并且对多种疾病和症状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吃艾叶的功效与作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一宝贵的中药资源。
一、艾叶的药理成分艾叶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甾醇化合物、苦味成分、黄酮类物质等多种有效成分。
其中,挥发油是艾叶的主要成分之一,包含了萜烯类、酚类等多种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消炎等作用。
此外,艾叶中的甾醇化合物还具有调节激素水平、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而苦味成分和黄酮类物质则具有消炎、镇痛等作用。
二、艾叶的功效与作用1. 温经止血艾叶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妇科疾病中的寒凝经络、血瘀症状,例如痛经、月经不调、经闭、产后出血等。
其中,艾叶熏蒸袋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2. 祛寒散寒艾叶具有较强的散寒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感冒、寒性胃痛等症状。
熏香艾叶能够温暖腹部,促进气血循环,改善寒性胃痛和消化不良,对于寒凝、寒痛、寒湿等问题有一定的解决作用。
3. 活血化瘀艾叶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伤、跌打损伤、瘀血淤滞等症状。
艾叶可以刺激血液循环,加速淤血的吸收和病理性物质的代谢,促进伤口愈合,缓解疼痛,减轻肿胀。
4. 驱虫杀虫艾叶具有较强的驱虫杀虫作用,特别对寄生在肠道和皮肤上的虫类,例如蛔虫、钩虫、泡肚虫、寄生虫等有一定的效果。
艾叶可以通过口服、外用、熏香等方式使用,对于身体寄生虫的清除和虫卵的杀灭都有一定的作用。
5. 抗菌抗病毒艾叶中的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能够对多种病原菌和病毒产生一定的影响,抑制其生长繁殖。
内服艾叶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外用艾叶能够改善皮肤症状,促进伤口的愈合。
6. 缓解疼痛艾叶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可以用于缓解各种疼痛症状,例如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酸痛等。
中药艾草的功效与作用中药艾草的功效与作用艾草,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也被称为中国蒿、艾叶、艾蒿等,因其药性温度适中、功能多样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艾草有很多种类,包括艾叶、艾梗、艾穗、艾绒等,它们在中药学中的应用十分丰富。
艾草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功效与作用也备受认可,下面将详细介绍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一、温阳散寒艾草的主要功效之一是温阳散寒,它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等作用,对于体寒或寒邪困扰的人群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理论认为,身体寒冷容易导致气血凝滞,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而艾草可以温经散寒,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寒冷症状。
因此,艾草常常被用于治疗寒性痛经、寒性腹痛、风寒感冒等疾病。
二、理气和胃艾草还具有理气和胃的功效,中医认为,气滞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引起腹胀、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
而艾草可以理气和胃,促进消化液分泌,消除胃腹胀滞。
此外,艾草对于消化不良、胃痛、脘腹胀痛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三、散寒止痛艾草是一种很好的“热敷药物”,它可以通过热能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从而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
临床常见的寒痛症状如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酸痛等均可得到缓解。
此外,对于寒冷引起的疼痛,如头痛、腰痛、胃痛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四、温经活血艾草可以温经活血,对于瘀血引起的痛经、月经不调、经闭、乳房胀痛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经期使用艾草艾灸,可以疏通经络,提升子宫收缩功能,达到温经活血、通经止痛的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艾草还被广泛应用于产后恢复、妇科疾病的治疗。
五、清热解毒艾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湿热、火热、热毒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在传统医学中,艾草常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共同治疗热毒病症。
艾草熏蒸还可以用于防治传染病,熏驱蚊虫、蛇虫毒等,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六、祛湿止痒艾草还具有祛湿止痒的功效,特别适用于湿疹、瘙痒等皮肤病的治疗。
艾草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减轻瘙痒感。
艾叶提取物的作用和临床应用李平前言艾叶为菊科植物艾 ( Art emisia ar gyi Livl. et vant 的干燥叶 , 其性味辛、苦、温 , 归肝、脾、肾经。
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除湿止痒、通经活络等功效【 1】。
临床上用以治疗少腹冷痛 , 经寒不调 , 宫冷不孕 , 吐血 , 衄血 , 崩漏经多 , 妊娠下血、消化道肿瘤、肺癌、甲状腺肿瘤、胰腺癌、外治皮肤瘙痒。
该药用植物虽然在民间习用已有几千年历史 , 但对艾蒿的药用成份进行科学分析和利用 , 则始于近代。
艾叶的药用功能来源于其中所含化学物质 , 经研究艾蒿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黄酮、桉叶烷、三萜类及微量化学元素等。
【 2】本文仅就艾叶提取物在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主体1化学成分研究1.1 挥发油艾叶含挥发油 (0.45-1.00 % ,从中鉴定出 2 - 甲基丁醇、 2- 己烯醛、三环萜、α-侧柏烯等 60 种成分。
从山东崂山产野生艾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 34 种成分 , 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α- 侧柏酮、α- 水芹烯和香茅醇等。
又从全株的挥发油中分得水合樟烯、 1 ,4 - 桉叶素、蒿属酮、辣薄荷酮和羽毛柏烯等 32 个成分。
1.2黄酮类成分 5 ,7 - 二羟基 - 6 ,3′ ,4′ - 三甲氧基黄酮、 5 - 羟基 - 6 ,7 ,3′ 4′ - 四甲氧基黄酮、槲皮素和柚皮素等。
1.3 桉叶烷类成分柳杉二醇 , 魁蒿内酯 ,1 - 氧 - 4β- 乙酰氧基桉叶 - 2 ,11 (13 - 二烯 - 12 ,8β内酯、 1氧 - 4α- 乙酰氧基桉叶 - 2 ,11 (13 - 二烯 - 12 ,8β- 内酯1.4 三萜类成分α - 及β - 香树脂醇、无羁萜、α- 及β- 香树脂醇的乙酸酯、羽扇烯酮、粘霉烯酮、羊齿烯酮、 24 -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酮、西米杜鹃醇和3β- 甲氧基 - 9β,19 - 环羊毛甾 - 23 ( E 烯— 25 ,26 -二醇。
艾叶不同炮制品对实验性炎症及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摘要:本文通过不同炮制方法对艾叶进行炮制,测定其对实验性炎症及出血、凝血时间。
关键词:艾叶炮制影响艾叶来源于菊科植物艾Artemis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
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等功效。
艾叶在《名医别录》和《本草汇言》都有记载。
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安胎、理气血、温经血、杀虫止痒等作用。
艾叶油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现在药理发现艾叶具有抗真菌、抗菌、平喘、利胆、抑制血小板聚集、止血、抗过敏等作用。
艾叶的炮制方法不同,质量也有差异,我们进行了艾叶不同炮制品对实验性炎症及凝血、出血时间影响的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动物:小鼠,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
艾叶:购于世一堂饮片厂。
2、炮制方法(1)醋艾叶;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喷醋,炒干,取出,晾干。
每艾叶100kg,用醋15kg(《药典90》)。
(2)艾叶碳;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晾干(《药典90》)。
(3)艾绒;取净艾叶捣成绒,筛去粉末,拣去叶脉粗梗(《规范》)。
(4)酒制艾叶;取艾叶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焦黄色,用黄酒喷匀,取出,放凉。
每艾叶500g,用黄酒90g(传统)。
(5)蜜制艾叶;先将蜜熔化,沸腾过率,再加热至起泡呈老黄色,将艾叶倒入,炒至徽黄不粘手为度。
每艾叶1kg,用蜜0.4kg(传统)。
(6)分别取艾绒、醋艾叶、艾叶碳、酒制艾叶、蜜制艾叶各1kg分别水提2次,第一次加八倍水提取1.5小时,第二次加六倍水提取1小时,过滤浓缩至2升,备用。
3、实验方法与结果(1)对凝血时间的影响:取小鼠110只,雌雄兼用,体重二十二到十八克之间,随机分成11组,分别灌胃给以生理盐水和艾叶不同炮制品的水提液(用生理盐水将药液稀释到适当浓度,分别相当小鼠体重每克给药2mg、0.4mg药材),每日两次,连续给药三天,最后一次给药后1小时,从小鼠眼眶静脉丛取血,于载玻片两端各滴1滴血,血底直径约5ram,随即用秒表记时,每隔30秒用洁净大头针自血滴边缘向中央轻轻挑动一次,并观察有无血丝挑起,至有血丝时止,记录凝血时间,可以看出,艾绒、醋艾叶、艾叶碳、蜜制艾均可使之缩短,醋艾叶效果最明显,但与对照组相比,各炮制品均无显著性差异。
中药“温经止血药”——艾叶本品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主产于山东、安徽、湖北、河北,传统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称“蕲艾”。
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本品气清香,味苦。
以叶片大,叶背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或炒炭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辛、苦,温;有小毒。
归肝、脾、肾经。
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外用祛湿止痒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3~9克。
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其余生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艾叶温平,温经散寒,漏血安胎,心痛即安。
三、临床应用1.虚寒性吐血,血,崩漏,月经过多本品气香味辛,温可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证,尤于崩漏。
治疗下元虚冷,冲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血,可单用本品,水煎服,或与阿胶、芍药、干地黄等同用,如胶艾汤(《金匮要略》)。
若配伍生地黄、生荷叶、生柏叶等清热凉血止血药,用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艾叶既可加强止血作用,又可防大队寒凉药物而致凉遏留瘀之弊,如四生丸(《妇人良方》)。
2.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脘腹冷痛本品专入三阴温经脉暖胞宫,散寒止痛,尤善调经,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约寒,月不调,经行腹痛,宫冷不孕,带下清稀等症,每与香附、吴、当归等用,如又附暖官(《仁斋直指方》)。
用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可以单味艾叶煎服,或以之炒热熨敷脐腹,透配伍温中散寒之品。
3.胎动不安,胎漏下血本品为妇科安胎之要药。
如《肘后方》以叶,酒煎服,治疗妊娠卒胎动不安。
临床每多与阿胶、桑寄生等同用,治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4.皮肤瘙痒本品辛香苦燥,局部煎汤外洗有祛湿止痒之功,可用治湿疹、阴痒、疥癣等皮肤瘙痒。
此外,将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为温灸的主要原料。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挥发油:桉油精、香叶烯、a及β-蒎烯芳樟醇、樟脑、异龙脑、柠檬烯等;三萜类成分:奎诺酸、羊齿烯醇;黄酮类成分:异泽兰黄素等。
艾叶的科学原理艾叶(Artemisia argyi)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还具有一定的美容保健作用。
艾叶的科学原理主要涉及到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艾叶中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木质素、萜类化合物等多种化学成分。
其中,挥发油是艾叶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主要包括茵陈蒿醚、茵陈蒿酮和茵陈蒿酮醚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解热、止痒、镇静等药理作用,是艾叶药效的重要基础。
艾叶具有抗菌作用。
研究表明,艾叶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其中茵陈蒿酮醚等挥发油成分可以直接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此外,艾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也可以通过抑制细菌和真菌的酶活性,阻断它们的代谢途径,从而达到抗菌作用。
艾叶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人体对抵御外界刺激和修复受损组织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艾叶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发现,艾叶提取物能够显著减轻大鼠的实验性炎症反应,并且能够降低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的生成,发挥抗炎作用。
艾叶具有止血作用。
艾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刺激血管收缩,并且促进血小板凝集,从而起到止血作用。
此外,艾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抑制纤溶酶的活性,增加凝血过程中的纤维蛋白生成,加强血小板与纤维蛋白的结合,从而促进止血。
艾叶具有驱虫作用。
艾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对多种寄生虫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
研究发现,艾叶提取物对线虫(如秀丽线虫)和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的发育和生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甚至可以致死。
这主要是因为艾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干扰线虫和寄生虫的神经和代谢系统,发挥驱虫作用。
此外,艾叶还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其中,艾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发挥抗氧化作用。
艾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艾叶提取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于某些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神奇的艾草(艾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摘要:本文介绍了中药艾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植物资源。
艾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黄酮、桉叶烷和三萜类成分。
生物活性有抗菌、增强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平喘、抗过敏性休克、镇咳祛痰、心血管活性、利胆、兴奋子宫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资源植物有蒙古蒿、魁蒿、野艾蒿、红足蒿和北艾等。
艾叶 (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是中医常用之一 ,为菊科植物艾 Artemisia argyi Levl. etVant. 的干燥叶 ,药用历史悠久 ,始载见于《名医别录》。
有散寒止痛 ,温经止血的功效 ,用于少腹冷痛 ,经寒不调 ,宫冷不孕 ,吐血 ,衄血 ,崩漏经多 ,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
醋艾碳温经止血 ,用于虚寒性出血症。
1 化学成分111 挥发油艾叶含挥发油(0145~1100) % ,从中鉴定出 2 - 甲基丁醇(2 - methylbutanol) 、 2- 己烯醛(2 - hexenal) 、三环萜(tricyclene) 、α-侧柏烯( α- thujene) 等 60 种成分[1]。
从山东崂山产野生艾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 34 种成分 ,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limonene) 、α- 侧柏酮( α- thujone) 、α- 水芹烯( α- phellandrene) 和香茅醇(citronellol)等[2]。
又从全株的挥发油中分得水合樟烯 (camphenehydrate) 、 1 ,4 - 桉叶素(1 ,4 - cineole) 、蒿属酮 (artemisia ketone) 、辣薄荷酮(piperitone) 和羽毛柏烯(widdrene) 等 32 个成分。
112 黄酮类成分 5 ,7 - 二羟基 - 6 ,3′ ,4′ - 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 、 5 - 羟基 -6 ,7 ,3′ 4′ - 四甲氧基黄酮 (5 - hydroxy - 6 ,7 ,3′ ,4′ -tetram2ethoxyflavone) 、槲皮素 ( quercetin) 和柚皮素(naringenin)等[3]。
利胆作用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
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分。
“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作为“灸”使用。
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民间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风湿病时,以艾草作为燃料效果更佳。
取艾叶油胶囊,用2%叶温配成混悬液(每1ml含艾叶油75μl)。
大鼠0.8ml/100g和0.3ml/100g 十二指肠注射给药,分别为艾叶油一组和二组。
阳性对照组用去氢胆酸(DHC),每片0.25g,配成20%混悬液,0.3ml/100g,十二脂肠给药。
四氯化碳中毒组:用四氯化碳1ml/kg灌胃1次,中毒24小时作利胆实验,用艾叶油0.3ml/100g十二指肠给药。
对照组用2%吐温0.3ml/100g十二指肠给药。
小白鼠分3组,艾叶油组,0.2ml/10g十二指肠给药。
去氢胆酸组,5%去氢胆酸0.2ml/10g十二指肠给药。
生理盐水组,0.2ml/10g十二指肠给药。
实验结果:艾叶油混悬液0.8ml/100g使正常大鼠胆汁流量增加91.5%,与给药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0.3ml/100g组使正常大鼠胆汁流最增加89%,与药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去氢胆酸组使大鼠胆汁流量增加83.2%;四氯化碳中毒组大鼠胆汁流量也有明显增加,与正常大鼠比,利胆作用减弱,维持时间短;2%吐温对胆汁流量无明显影响。
艾叶油对小鼠也有明显的利胆作用,使其胆汁流量增加26%.止血作用艾叶水浸液给兔灌胃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但亦有认为艾叶的止血作用未能证实。
艾叶为临床上常用止血药,温经止血常炒炭用,药理实验初步证明:艾叶制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张学兰等对其止血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由实验结果可见,烘品2-5及炒炭品100%水煎液均可明显缩短实验小鼠的凝血及出血时间,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以烘品2(180℃、10分钟)、烘品3(180℃、20分钟)和烘品4(200℃、10分钟)止血作用最为明显,与生品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艾叶的作用和功能主治艾叶的简介艾叶,又称艾草、艾绒,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片。
艾叶具有独特的香味,并富含多种有益成分,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和民间疗法中。
艾叶被认为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主治,下面将逐一介绍。
艾叶的作用1.祛湿散寒:艾叶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温暖身体,驱散体内的湿气和寒气。
因此,艾叶通常被用于治疗寒湿痹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2.活血祛瘀:艾叶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淤积的情况。
这使得艾叶在治疗跌打损伤、淤血瘀滞等问题时非常有效。
3.驱虫杀菌:艾叶还具有一定的驱虫杀菌作用。
艾叶可以用于外敷治疗一些寄生虫的感染,比如头虱、寄生虫性皮肤病等。
4.温经止血:艾叶被广泛用于妇科领域。
它可以温经止血,帮助调整月经不调、经痛等妇科问题。
艾叶的功能主治艾叶不仅拥有上述作用,还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艾叶常见的功能主治:1.艾叶可以用于治疗感冒。
将适量的艾叶煮水,喝下艾叶汤可以缓解感冒症状,比如咳嗽、鼻塞、咽痛等。
2.艾叶对痛经有一定的疗效。
可以将艾叶研成粉末,加入水中温水浸泡,用于热敷腹部,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
3.艾叶被广泛应用于针灸治疗中。
艾叶贴敷或艾灸可以调理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一些慢性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等。
4.艾叶还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骨科疾病。
使用艾叶熏制、热敷等方法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5.艾叶还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将适量的艾叶放置在枕头或床下可以帮助提高睡眠时的舒适感,有助于入眠和睡眠质量的提升。
使用艾叶的注意事项虽然艾叶具有多种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但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孕妇慎用:孕妇在使用艾叶时需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2.皮肤敏感者请避免外敷艾叶:如果您有敏感皮肤或过敏史,请避免艾叶的直接外敷。
可以先进行皮肤测试,如出现过敏反应请及时停止使用。
3.请保持艾叶的清洁和干燥:在使用艾叶前,请确保艾叶的干燥和清洁,以免造成细菌污染。
农村人把艾草当野菜吃,若多加此物还能治风湿艾草,是一种普遍的生长在我国南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植物,这种植物通常是在农村中比较常见的,城市中就很难看到它的存在了。
自古以来,就有使用艾草的记载了。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将艾草当成香料来使用,具有驱蚊,驱虫的作用,还有芳香的作用。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才开始了解到其实艾草的真实效用非常的多,不只是能当成芳香剂来使用。
据了解,新鲜的艾草有止血的作用。
所以要是受了外伤,血流不止的时候,就能将艾草捣碎后外敷,就有清凉止血,活血祛瘀的作用了,效果也非常的高。
而据农村的老农户们介绍说,其实艾草也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
只不过煮熟后在味道上与香菜非常的相似罢了。
常吃艾草的话,有清肠通便的作用,帮助清除肠胃中的杂质,加速血液的循环,代谢等等,所以效用是非常高的。
也有预防高血脂的作用。
但是,农户们更喜欢的还是艾草能治风湿病的效用了。
长期以来,人们都是单纯的将艾草捣碎后外敷在自己风湿病的患处。
虽然说这样也同样能见效,不过效果就比较低了,也不能充分的将艾草的效用发挥出来。
现在人们更喜欢往艾草中加入一种东西。
这种东西就是我们常见的白酒了。
也就是在使用艾草治疗风湿病的时候,农户们都会加入适量的白酒,捣碎后静置上10分钟的时间再外敷的话,效果就会更好了。
甚至长期用艾草浸泡白酒来泡脚的话,也有治疗风湿病的作用了,效果还不低。
所以,从保健作用上来说的话,这种艾草的价值是非常高的,不仅有很好的食用,食疗的价值。
更有药用的价值,所以就深受人们的喜欢了。
只不过对于这种加入白酒治疗风湿的作用,很多城里的小伙伴们还是不清楚的。
以后有机会的话,不妨就尝试一下吧。
艾草中药的功能主治作用艾草的简介•艾草,又称艾叶、蒿叶,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草药。
•艾草属于菊科植物,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艾草有浓郁的香气,常用于制作艾灸。
艾草的功能主治1.温经止血:艾草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淤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经血不畅、月经不调等问题。
2.祛寒暖宫:艾草能够温暖子宫,调理女性生殖系统,常用于治疗寒凝、子宫寒冷等症状。
3.消肿止痛:艾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瘀血、肿痛等疾病。
4.驱寒除湿:艾草可以温暖阳气,驱除体内的湿寒,常用于治疗寒湿症状。
5.提神醒脑:艾草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可用于改善记忆力、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艾草的药用方法•艾灸:将艾草炒熟后制成艾绒,然后点燃艾绒,用于照灼身体穴位或特定部位,达到温经散寒、活血化淤的效果。
•泡脚:将艾草煮沸后,放入足浴盆中,用热水泡脚,可提神醒脑,驱寒除湿,促进血液循环。
•艾茶:将干燥的艾草泡水,可用于治疗经血不畅、月经不调等女性问题。
•艾草药膏:将艾草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中草药成分,制成药膏,外用于治疗瘀血、肿痛等疾病。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艾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妇慎用。
•白内障患者禁用:艾草的燃烧产生的烟雾对眼睛不利,白内障患者慎用艾草。
•注意艾灸方法:艾灸时,要注意火候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药物相互作用: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咨询医生是否可以同时使用艾草。
总结艾草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草药,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暖宫、消肿止痛、驱寒除湿、提神醒脑等功能主治作用。
在使用艾草药物时需要注意孕妇、白内障患者禁用的情况,并正确选择艾灸、泡脚、艾茶等药用方法。
同时,也需要注意艾草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注意事项,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网络出版时间:2020-7-2816:54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086.R.20200728.1508.098.html艾叶提取物对凝血因子Ⅻ的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研究王珊珊1,徐 昊1,陈 青2,谭开云2,凌 云3,葛金文1,3(湖南中医药大学1.中西医结合心脑疾病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208,2.第一附属医院医务科,湖南长沙 410008;3.中西医结合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doi:10.3969/j.issn.1001-1978.2020.08.0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0)08-1152-06中国图书分类号:R282 71;R284 1;R341;R743 31;R973 1;R973 2;R977 6摘要:目的 观察艾叶提取物对FⅫ的作用位点并检测其所含物质,阐明其抗凝、促凝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
方法 检测艾叶提取物干预下脑缺血病人血浆凝血4项、FⅫ活性;FⅫ、FⅫ 2含量;检测艾叶LODB1 6干预下血浆凝血3项、连续血浆凝固时间、FⅫ激活。
液质联用分析LODB5。
结果 艾叶提取物延长了血浆APTT、PT、TT,降低高岭土对FⅫ的激活作用;各剂量组降低了FⅫ含量,但只有中、高剂量组FⅫ2的含量降低。
相比于LODB1 3,LODB5、6可延长APTT,LODB5还使TT延长;LODB5高剂量组和LODB6各剂量组FⅫ含量降低。
液质联用分析LODB5,得到6种含量较高物质。
结论 艾叶提取物激活FⅫ产生促凝活性与EGF Like2结构域有关。
但艾叶提取物对脑缺血病人血浆整体表现出抗凝活性。
其药效物质基础可能是异戊酸冰片酯、紫花牡荆素、棕矢车菊素、伞形花内酯、5,6,4′ 三羟基 7,3′ 二甲氧基黄酮、丁香酚。
关键词:凝血因子Ⅻ;艾叶提取物;EGF Like2结构域;脑缺血;血液凝固;抗凝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收稿日期:2020-02-26,修回日期:2020-05-09基金项目: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一流培育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经费;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No18C0357);湖南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X201910541050)作者简介:王珊珊(1990-),女,博士生,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脑血管病的研究,E mail:68761083@qq.com;葛金文(1965-),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脑血管病的研究,通讯作者,E mail:cmgjw@tom.com 血栓性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艾草在促进血液循环中的作用研究尽管艾草作为一种中草药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在近年来,它的研究和应用范围得到了广泛的扩展。
在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发现艾草在促进血液循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艾草在促进血液循环中的作用,并介绍一些相关研究结果。
首先,艾草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液的流动性。
研究表明,艾草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血管的舒张,从而增加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速度。
这对于改善血液循环非常重要,因为良好的血液循环可以保证身体各个部位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同时也有助于排除废物和毒素。
其次,艾草还具有抗凝血的作用。
凝血是人体在受伤后形成血块以止血的一种生理反应,但过度的凝血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影响血液的流动性。
研究发现,艾草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从而达到抗凝血的作用。
这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
此外,艾草还被发现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是构成血管壁的重要细胞类型,它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血管的弹性和通透性。
研究发现,艾草中的某些化合物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这有助于维持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促进血液在血管中的顺畅流动。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艾草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健康问题,它增加了心脏和血管的负担,进而影响血液循环。
研究表明,艾草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压,如促进尿液排出、舒张血管、抑制肾上腺素的释放等。
这些效应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并提高血液循环效率。
综上所述,艾草在促进血液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扩张血管、抗凝血、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调节血压等机制,艾草能够改善血液的流动性,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从而提高血液循环效率。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和完善这些发现,并确定最佳的艾草使用方式和剂量。
相信随着对艾草的深入了解,它将在促进血液循环和提升人体健康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艾草,不是万能药草
艾草芊芊,功效良多。
自古以来,便有食佩艾草保安康的习俗。
到了当下,艾草更成了人们口中“万能药草”。
据说,这小小的艾草,不仅能驱蚊除螨,还能止血抗癌?今天,梅梅就和你一起探索艾草“神效”的真相。
艾草会导致女性月经停止?
长期的药理试验表明,艾叶具有促凝血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艾叶水浸出液和艾草炮制品均有较为明显的止血作用,灌服艾叶水亦可促进血液凝固。
简言之,艾草确实算得上是“止血药”。
那么,女性生理期吃“止血”的艾叶,会不会导致月经停止呢?答案是不会。
人体本来就有永久的凝血机制,出血时,血小板会聚集至出血处,使伤口尽快止血。
在女性生理期时,血小板的凝血功能依旧存在,但月经却并不会因止血而停止。
借助血小板实现止血的艾叶,凝血功能远不如血小板,自然也不会导致月经停止,这样的担心是没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