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公开课)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6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品味鲜活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
2、把握情感,理解文中“浮生假设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拟“一觞一咏〞与“世俗浪游者〞宴饮之乐的不同之处,并引申至《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作比拟,领悟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教学重点: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难点:通过比拟同类文章,领悟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一边出示幻灯片一边讲解〕这是一幅月光下的桃源胜景,是一位画家根据白的一篇散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想象创作的。
画中一千多年前的白正在开满桃花的庭院宴宾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进这篇千古传颂的美文,感受一下白的“夜宴〞诗情。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首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10页,带着你们对画中美景的向往初读课文,感受白笔下的这场盛宴,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两点: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为个别字正音,点评,并做诵读指导。
明确:本文以骈偶句式为主,整句散句穿插其间,注重对偶、音律和谐。
要读出错落有致,潇洒流动的音韵美。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出错落有致的音律美。
教师点评:这一次就比上一次有感情多了,读出了一些趣味了。
3、要想把文章真正地读好,还必须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容。
下面就请同学们参照注释,同桌合作,在字词义不明确的地方做上记号,跟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有疑问,我们就共同探讨。
〔分组讨论——质疑释疑——提问解答〕三、解读与探究〔一〕赏析课文1.解题:文章字词释疑先暂告一段,下面我们来具体欣赏诗文。
首先来看标题,题目给我们交代了哪几点容?题目信息:①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白和从弟〕、事件〔聚宴〕②文体:序。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根本容: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宴游诗序。
这篇文章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从单元主题来看,本单元的主题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古代文人的山水游记,感受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与单元主题紧密契合。
从文本特点来看,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
文章以“春夜宴”为背景,描绘了桃花园中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欢乐易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高一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但是,对于李白作品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高二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体会李白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翻译和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习本文以景衬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李白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大意。
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体会李白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李白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领悟本文以景衬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之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一、教案基本信息《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篇文章。
2. 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文章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2.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文章中的一些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对文章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背诵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读文章,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文章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4. 学生跟读,模仿发音和语调。
5. 学生背诵文章。
第二课时:1. 学生复述文章内容,检查记忆。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 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教师总结并讲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5. 学生背诵文章。
四、作业布置1. 背诵文章。
2. 做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看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如果有问题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背诵、复述、讨论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还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态度,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作者李白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容。
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大纲。
2.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原文。
3. 相关的练习题和答案。
4. 李白的其他作品介绍。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鲁鲜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品味鲜活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
2、把握情感,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诗意生活的雅情逸兴。
3、正确看待古人“及时行乐”的观点。
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和雅致。
教学重点: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诗意生活的雅情逸兴。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无限意蕴,正确看待古人“及时行乐”的观点。
一、导入在中国文坛上,有一位谜一样的传奇人物,一把剑、一壶酒、一支笔就可以让他行走天涯、浪迹江湖、诗酒逍遥。
这个人是谁?1、说一说,你们所了解的李白,用简介的一句话描述下对李白的认识豪放飘逸、自负狂傲、不可一世、才高八斗等。
总结:李白这个人,沧海一声笑,天地任逍遥。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到镜湖月”一场梦就和天姥山的神仙见了一面。
一生求仙访道,有仙风道骨。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才气何止横溢,已经逼人了。
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随身佩带一把龙泉剑,甚至说自己“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侠客行》)杀人肯定是自我吹嘘,只是为了表示自己有侠客的快意恩仇罢了,到扬州一年就散尽三十万,仗义疏财,有侠气。
他醉卧长安街头,九重宫阙,天子降辇,御手调羹,贵妃捧墨,力士脱靴。
真是性情中人不懂政治啊!他为啥就这么传奇,走进他的诗从思想源头上感受一下!(ppt)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总结:他的身上有儒家的积极,渴望安邦定国;也有道家的淡泊,希望超尘脱俗。
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他曾在诗文中流露出“功成、名遂、身退”的人生理想。
(思想丰富的人情感也丰富。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优秀教案(夏长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作者夏长欢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桃花园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
2. 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韵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夏长欢及其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韵味。
(2)让学生谈谈对桃花园美景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 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写一段描写自然景色的片段。
3. 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知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作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理解文中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李白散文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李白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理解诗人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李白散文豪放洒脱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
在这样美好的夜晚,与亲朋好友相聚,共享欢乐时光,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看看他在春夜与堂弟们相聚时有着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感情抒发一气呵成,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2、背景介绍这篇文章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 年)前后,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于桃花园。
当时李白在安陆,处于人生的上升期,心情较为舒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强调文中的生字词和通假字。
(四)精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分组合作,逐句翻译课文,遇到疑难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给予指导和帮助。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翻译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重点字词和句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逆旅,客舍;过客,过往的客人。
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过客,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感慨。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品味鲜活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
2、把握情感,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一觞一咏”与“世俗浪游者”宴饮之乐的不同之处,并引申至《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作比较,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一边出示幻灯片一边解说)这是一幅月光下的桃源胜景,是一位画家根据李白的一篇散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想象创作的。
画中一千多年前的李白正在开满桃花的庭院中大宴宾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进这篇千古传颂的美文,感受一下李白的“夜宴”诗情。
)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首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10页,带着你们对画中美景的向往初读课文,感受李白笔下的这场盛宴,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两点: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为个别字正音,点评,并做诵读指导。
明确:本文以骈偶句式为主,整句散句穿插其间,注重对偶、音律和谐。
要读出错落有致,潇洒流动的音韵美。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出错落有致的音律美。
老师点评:这一次就比上一次有感情多了,读出了一些趣味了。
3、要想把文章真正地读好,还必须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
下面就请同学们参照注释,同桌合作,在字词义不明确的地方做上记号,跟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有疑问,我们就共同探讨。
(分组讨论——质疑释疑——提问解答)
三、解读与探究
(一)赏析课文
1. 解题:文章字词释疑先暂告一段,下面我们来具体欣赏诗文。
首先来看标题,题目给我们交代了哪几点内容?
题目信息:①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从弟)、事件(聚宴)②文体:序。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一个春天的夜晚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2.那这时我就有一个疑问了:李白好饮酒,朋友自然多,宴饮的机会肯定也多,为什么唯独对此次“夜宴”如此动情?
那文章中从哪句话开始,具体描绘宴饮场景的?(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那这句话之前的文字在交代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品品。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
(2)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古人有先例。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春景的召唤,对自然的热爱。
人生短暂,须及时行乐
板书:夜宴原因:
秉烛夜游,古人有先例
春景召唤,热爱大自然
小结:
李白从天理、古人、美景的角度分别述说了夜宴的理由。
是啊,天地永恒,生命短暂;古人秉烛,今人夜游;阳春召唤,烟景招引。
自然如此多情,李白岂能无义?于是,绝佳的时间,绝妙的地点,绝色的环境,一群俊秀绝顶的文人举行了一场精妙绝伦的夜宴。
这将会是怎样的一场宴饮,同学们看文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这场宴会的气氛?(用何字最贴切?)
3.一起思考: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出的这场宴会的气氛?
“乐”
追问: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咏歌,高谈,观花,赏月,飞觞痛饮,作诗,罚酒。
A、李白和堂弟们相会在流光溢彩的桃花园中,阳春既召我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时此地,序天伦之乐,真是百倍的欢乐,这当然是“乐事”之一。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B、在宴席上大家不停地寻觅新颖、奇特的话题,纵情地高谈阔论,进而转变成了清言雅语,这是“乐事”之二。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C、他们高兴地观赏盛开的桃花,在月光下频传酒杯,这是“乐事”之三。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D、文章最后,写大家举杯痛饮,酒酣之后情绪达到高潮,于是就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冲动。
他们相约一同赋诗抒怀,并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这是“乐事”之四。
——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板书:
宴会盛况:
桃花芳园,共叙天伦之乐
群秀咏歌,高谈幽赏之乐
坐花醉月,狂欢宴饮之乐
抒吟雅怀,赋诗罚酒之乐
小结:这真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纯属一场文人墨客的集会,是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
(二)迁移探究
1.《古文观止》里有一个评语:“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
”(说末尾那几句话,写饮酒赋诗的快乐,跟世俗一般游玩的人有很大的差别)你们觉得有很大差别吗?
“世俗浪游者”有何乐?物质的,感官的,一时的,低俗的。
“一觞一咏”是什么乐?精神的,长久的,丰富的,高雅的。
李白的夜宴是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宴饮赋诗,有花有月,有诗有酒,多了许多高人雅趣。
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写过类似的“宴游”文章,我们学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滕王阁序》。
我们回顾一下,尝试比较:李白此文在写法上,与《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之间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哪?
《兰亭集序》开篇“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末段“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
《滕王阁序》前文是“胜友如云”“高朋满座”“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中间是“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后文是“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形成了一种套路。
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
全文充满着春天的生机,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高雅,格调明朗。
阳春,月下,美酒,共享天伦;咏歌,畅谈,赋诗,其乐融融。
过渡:这场夜宴其实就是李白一次个性与人生的诠释,美景催生宴饮,酒兴引发诗情,这才是李白喜欢的诗酒人生。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人的本质是诗意的生活”,而李白饮酒作乐并非是麻痹自己,而是用来抒发情怀,赞美自然,讴歌生命,追求人生的诗意生活。
而我们作为后人,从这篇文章中又得到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及时”是对抗岁月无情的法宝,正是因为浮生若梦,所以我们需要保持强烈的“及时意识”。
“及时”恰恰就是热爱生命、珍惜光阴的一种积极态度。
“行乐”是对抗人生痛苦的良药,行乐并非有罪,关键在于“行什么乐”,
如果你的快乐是高雅而健康的,及时行乐,难道不正是我们短暂人生应该作出的正确选择吗?“行乐”倡导就是热爱自然、享受生活的一种积极人生。
小结:在浩瀚的宇宙与无穷的光阴里,个人的生命是如此的渺小。
既然浮生若梦,生命易逝,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不断的拓展生命的宽度,所以屈原选择上下求索、曹操选择建功立业、陶渊明归隐田园、李白及时行乐,从本质上讲,都是充实生命的一种方式。
既然我们不能为生命增加时间,那就为时间赋予生命吧!就让我们带着李白给予我们的启示,过诗意的人生。
五.作业安排
•1、熟读并背诵课文,完成《创新方案》上的相关课内练习。
•2、阅读《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深入理解李白散文意境高雅、豪情纵横的特点。
•附《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
•东南之美者,有江夏黄公焉。
白切饮风流,尝接谈笑。
亦有抗节玉立,光辉炯然,气高时英,辩折天口。
道可济物,志栖无垠。
鄱阳张公,朝野荣望,爱客接士,即原、尝原作常、春、陵之亚焉。
每钦其辞华,悬榻见往。
而黄公因访古迹,便从贵游,乃侨装撰行,去国遐陟。
诸子衔酒惜别,脱巾赠分。
沉醉烟夕,惆怅凉月。
天南回以变夏,火西飞而献秋。
汀葭飒然,海草微落。
夫子行迈,我心若何!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湖水悠沔,勖哉是待。
共赋《武昌钓台篇》,以慰别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