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第3章旅游者的情绪与情感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28
浅谈旅游者的情绪情感[摘要]旅游就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精神和物质需要,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作短暂停留消费,并希望自己在消费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满足。
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消费也日趋成熟,现今旅游者更注重情感体验的满足,旅游者的情绪情感也对旅游的质量起着越来越重的影响。
运用情绪与情感原理对旅游者的情绪、情感及其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影响旅游者情绪、情感的因素,同时提出了激发与调控旅游者情绪与情感的策略。
[关键词] 情绪情感情感调控旅游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获得的旅游收获与旅游享受是一种无形的体验, 旅游体验是现代旅游者的终极目标。
大多数父母带着孩子去迪斯尼乐园时, 并不是为了这一事件本身, 而是为了全家共同体验这个特殊的经历。
虽然人们无法触摸这种经历, 但是, 人们依然珍视它的价值。
旅游者的情绪情感也不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旅游者的体验。
一、情绪情感概述(一)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类行为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一面。
(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情绪通常是指那种由肌体的天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它是由天然的,低级的,并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心理体验,带有情景性、冲动性和不稳定性。
情感是与人在历史发展中所产生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心理体验。
它是由后天的,高级的,并与心理需要相联系的心理体验,具有情景性、历史性、深刻性和稳定性。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绪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情感是一种深刻持久的情绪,它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状况,并对人的社会行为起着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用(三)情绪情感的二极性1.肯定的与否定的2.积极的与消极的3.紧张的与轻松的4.激动的与平静的5.强的与弱的两极性是相对的,没有爱就无所谓恨,没有快乐就无所谓悲伤,没有紧张就无所谓轻松。
所有情绪情感的两极性都是相互联系的,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四章旅游者的情绪和情感课m读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个体都离不开喜、怒、哀、乐的情绪,这些心理活动是伴随着人的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它们既可以反映人们的心理状态,又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及其行为。
旅游过程是一个情绪体验过程,在旅游六大要素〃食、宿、行、游、购、娱〃中,情绪无处不在,因此,探究旅游活动中的情绪和情感以及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1、熟悉情绪和情感的含义及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情绪和情感的构成及分类。
3、了解旅游者情绪和情感的特点4、掌握旅游者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因素及情绪和情感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必然接触到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对象和现象,也一定会遇到得失、荣辱、美丑、顺逆等各种情境,从而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观体验,也即情绪、情感。
如果没有情绪和情感,人的生活就会黯然失色。
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成功的喜悦,也没有失败的苦恼;没有悲伤和忧愁,没有友爱和幸福,生活多么的枯燥无味。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是外界事物所引起的爱、憎、愉快、不愉快、惧怕等的心理状态。
对情绪和情感,可以从以下角度理解。
(一)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任何情绪、情感都不是自发的,客观事物是产生情绪、情感的来源。
引起情绪、情感的客观事物既包括发生在个体身边的人和事物,也包括个体本身的生理状态等。
离开了客观事物,情绪、情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客观事物都能产生人的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和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
需要在人的情绪和情感产生过程是起着关键性作用的。
只有那些与人的需要相联系的客观事物才能引起人的情绪和情感。
当然,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会产生不同的情况。
(三)情绪和情感是对事物态度的体验,不是态度本身。
旅游者情绪和情感第三章旅游者情绪和情感一、情绪与情感的定义:都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1、区别:(1)情绪是一种初级的、原始的情感,与生理需要联系;情感是一种高级的、社会的情感,与社会需要联系. (2)情绪具有外观性、情景性、冲动性、不稳定性;情感具有内涵性、社会性、控制性、稳定性(3)情绪人和动物皆有;情感是人类特有的2、联系:情绪的本质内容是情感,情感的表现形式是情绪;情绪源自情感,情感隐于情绪三、情绪的类型1、四大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悲哀2、三大类型(依据其强度)(1)心境(心情)A定义: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B特点:微弱性、弥散性C类型:主导性心境、暂时性心境D运用:自己每天保持一个好的心情;要密切关注旅游者的心境,对心境不好者要给予关心和帮助(2)激情A定义: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B特点:强烈性、短暂性、伴有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C类型:高兴性激情、愤怒性激情D运用:学会自我的情绪控制,保持平稳的心态(激情会对身体产生一定影响);对旅游者的激情要理智对待和处理(3)应激A 定义: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B特点:强烈性;会有两种不同的行为表现C运用:尽量避免应激状态的出现;要有“临危不惧”的心理状态,学会理智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四、情感的类型(1)道德感A定义:根据一定的社会政治道德标准,评价人们的言行、思想、意图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情感。
B 特点:历史性、社会性C运用:自己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2)理智感A定义: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B类型:求知感、惊讶感、怀疑感、坚信感、成就感C运用:要密切关注旅游者的理智感,要给予必要的满足3)美感A定义:它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们对美的要求而产生的情感,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一种美的体验B特点: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直觉性、愉悦性C运用:自己应具有正确的审美倾向;尽量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要五、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因素1、客观事物本身的特性:2、认知主体本身的特性:身体是否健康;个性等六、情绪对个体行为的影响1、对动机的影响:积极的情绪有利于激发、强化人的动机2、对认知的影响: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认知活动的顺利进行3、对活动效率的影响:积极的情绪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4、对人际关系和心理气氛的影响:一、旅游者的情绪特征1、兴奋性2、紧张感:环境的变化(变化越大,紧张感越强烈)3、感染性: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影响他人,引起情绪上的共鸣4、易变性:积极——懒散——平静——疲倦二、影响旅游者的情绪因素1、客观条件是否优越:包括旅游资源、接待设施、社会环境因素2、旅游者需要是否满足:包括审美怡情的需要、避常求变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3、旅游活动是否顺利:旅游活动安排是否合理;其它旅游消费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食、住、行、购、娱五环节)4、旅游者身体是否良好:三、旅游者情绪的调节方法1、控制法(1)转化控制:即转移大脑的兴奋点,通常说就是“转移视线”(2)冷化控制:不要头脑发热,要冷静(3)激化控制:可以分为自我激化和他人激化,最终发挥作用的还是自我激化2、补偿法:从物质上或精神上给旅游者补偿,从而消除或弱化旅游者不满情绪(1)物质补偿法:(2)精神补偿法:3、分析法:指导游人员将造成旅游者消极情绪的原委向其讲清楚,并一分为二地分析事物的两面性及其与旅游者的得失关系的一种方法。
旅游者的情绪、情感引言旅游是一种休闲和探索的活动,它能够让人们远离日常生活的压力,并且借此机会体验新的文化和环境。
然而,旅游者的情绪和情感在旅行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绪和情感,以及它们对旅行体验的影响。
旅游者的情绪旅游者的情绪通常涵盖了喜悦、好奇、兴奋、紧张等感觉。
这些情绪往往是由于旅行所带来的新奇和刺激而产生的。
例如,当旅游者抵达一个美丽的海滩或者一个古老的城市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兴奋和好奇。
同样地,当他们进行一项冒险活动,如滑翔伞或攀岩时,他们可能会感到紧张但又刺激。
这些情绪通常会增强旅游者的旅行体验,使他们更加享受旅行。
然而,旅游者的情绪不仅仅局限于积极的感受。
有时,旅游者可能会感到焦虑、沮丧或孤独。
这种情绪可能与不熟悉的环境、语言障碍或者与家人和朋友的分离有关。
例如,当一个旅游者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迷路时,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沮丧。
同样地,当他们在旅行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无助和孤独。
这些负面的情绪可能会影响旅游者的旅行体验,并可能导致其对旅行的整体评价产生不满。
旅游者的情感旅游者的情感是与情绪紧密相连的。
情感是对旅行经历的评价和感受。
旅游者可以体验到积极、中性或负面的情感。
积极的情感通常与旅行中的愉快体验相关。
旅游者可能会体验到了解新文化、体验美食、结识新朋友等积极的情感。
例如,当一个旅游者参加当地的节日庆典时,他们可能会体验到兴奋和快乐。
同样地,当他们尝试当地的特色菜肴时,他们可能会体验到满足和喜悦。
这些积极的情感能够增强旅游者对旅行的满意度,并且有助于他们对旅行的回忆。
然而,旅行中也可能出现中性或负面的情感。
中性情感可能与旅游者对一些旅行经历的中立评价有关,这些经历既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的喜悦,也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的负面情感。
例如,当一个旅游者在一个城市漫步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平静和放松。
负面的情感可能与旅行中的一些不愉快经历有关,如天气不好、食物不合口味等。
第3章旅游者的情绪与情感【本章概要】本章运用情绪与情感的原理对旅游者的情绪、情感及其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旅游者情绪、情感的因素,同时提出了激发与调控旅游者情绪与情感的策略。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情绪与情感的内涵,理解旅游者情绪与情感的种类、表现、特征、影响因素,熟悉旅游者情绪与情感体验及其对旅游行为的影响;掌握旅游者情绪与情感激发与调控的手法。
【关键性术语】情绪、情感、道德弱化、福乐体验。
【章首案例】取消的航班某日清晨,浓雾弥漫。
导游员小王一早就被告知: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今日飞往北京的航班被取消,下一航班将在3天后,原定搭乘此航班的旅游团必须改乘汽车至武汉转飞机。
此时,早起的不少旅游者听说航班取消,又吵又闹,不肯上车,有的客人还吵着要退钱。
旅游者是富有感情的人。
什么是感情?旅游者情绪与情感有何特点?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对旅游行为有何影响?如何调控、激发旅游者的感情?这是本章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3.1 旅游者的情绪什么是情绪?旅游者的情绪主要有哪些?又何表现和特征?旅游者的情绪体验又是怎样的?这是本节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3.1.1 旅游者情绪及其种类3.1.1.1 旅游者的情绪心理学中的情绪是指个体对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情绪总是由某种刺激引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人的自身都可能引发情绪反应,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现实本身。
情绪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行为表现、生理唤醒以及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组成。
首先,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既不同于认知,也不同于需要。
感知、记忆等认知活动反映事物或事物属性及其关系,而情绪是个体对反映内容一种带倾向性特殊态度;情绪与有机体的需要有密切联系,但并不是客观世界的所有事物都会引起个体的情绪,只有与人的需要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事物,才能使人产生情绪体验。
其次,情绪总是与一定的行为表现相联系。
我们欢乐时总是手舞足蹈、眉飞色舞,悲伤的时候眉眼低垂,愤怒的时候暴跳如雷、双目圆睁。
第3章旅游者的情绪与情感【本章概要】本章运用情绪与情感的原理对旅游者的情绪、情感及其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旅游者情绪、情感的因素,同时提出了激发与调控旅游者情绪与情感的策略。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情绪与情感的内涵,理解旅游者情绪与情感的种类、表现、特征、影响因素,熟悉旅游者情绪与情感体验及其对旅游行为的影响;掌握旅游者情绪与情感激发与调控的手法。
【关键性术语】情绪、情感、道德弱化、福乐体验。
【章首案例】取消的航班某日清晨,浓雾弥漫。
导游员小王一早就被告知: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今日飞往北京的航班被取消,下一航班将在3天后,原定搭乘此航班的旅游团必须改乘汽车至武汉转飞机。
此时,早起的不少旅游者听说航班取消,又吵又闹,不肯上车,有的客人还吵着要退钱。
旅游者是富有感情的人。
什么是感情?旅游者情绪与情感有何特点?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对旅游行为有何影响?如何调控、激发旅游者的感情?这是本章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3.1 旅游者的情绪什么是情绪?旅游者的情绪主要有哪些?又何表现和特征?旅游者的情绪体验又是怎样的?这是本节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3.1.1 旅游者情绪及其种类3.1.1.1 旅游者的情绪心理学中的情绪是指个体对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情绪总是由某种刺激引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人的自身都可能引发情绪反应,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现实本身。
情绪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行为表现、生理唤醒以及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组成。
首先,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既不同于认知,也不同于需要。
感知、记忆等认知活动反映事物或事物属性及其关系,而情绪是个体对反映内容一种带倾向性特殊态度;情绪与有机体的需要有密切联系,但并不是客观世界的所有事物都会引起个体的情绪,只有与人的需要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事物,才能使人产生情绪体验。
其次,情绪总是与一定的行为表现相联系。
我们欢乐时总是手舞足蹈、眉飞色舞,悲伤的时候眉眼低垂,愤怒的时候暴跳如雷、双目圆睁。
最后,一定的情绪状态总是伴有内脏器官、内分泌腺和神经系统的生理变化。
例如大多数人在紧张时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血压增高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3.1.1.2 旅游者情绪状态的种类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段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是指一种较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
心境首先具有缓和而微弱的特点,与激情的强烈而激动的情绪体验不同;其次心境还具有“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的弥漫性,即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体验,而是使一切体验都感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最后心境的持续时间从几小时、几天、到几周,几个月或更长时间。
由于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
因此,我们一方面必须注意调整和调控旅游者的心境,以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
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要善于把握和调节自己的心境,带着良好的心境去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激情是指个体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如暴怒、狂喜、绝望,等等。
首先,激情具有激动性和冲动性,例如在某些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旅游者可能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等情绪反应;另外激情的发作一般比较短促,冲动一过,立即减弱或消失;此外,激情一般由特定的对象引起,指向性较为明显。
最后,激情一般会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怒发冲冠、咬牙切齿、眉开眼笑、哭泣、晕倒等。
由于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在这样的激情状态下,个体的意识范围狭窄,生理的唤醒程度较高,自控能力减弱,因而很容易失去理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后果,甚至做出不顾一切的鲁莽行为。
所以当旅游者处于激情状态时,旅游服务人员要积极采取转移其注意力、降低爆发强度、延缓爆发时间等手段来加以调控。
同时,由于人的理智和意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
因此,当我们处于激情状态下的时候,要唤醒理智感和意志力,调控自己的情绪,以避免冲动性行为破坏旅游服务工作。
应激又称应激状态,是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险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是个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应激状态改变了机体的激活水平,生理系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肌肉紧张、心率加快、呼吸变快、血压升高、血糖增高等。
从而增加机体活动能量,以应付紧急情景。
它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人在应激时有一般有2种表现:一种是目瞪口呆,手足失措,头脑一片混乱;另一种是急中生智、头脑清醒、判断准确、行动迅速,及时摆脱困境。
当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时,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导致适应性疾病的发生。
3.1.2 旅游者的情绪表现与特征3.1.2.1旅游者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动作旅游者的各类情绪发生时,通常伴随着一些外部的表现,如面部的表情,身体的姿势、手势及言语器官的活动等,可以被直接观察到,这些统称为表情动作。
表情动作能使旅游服务中客我双方语言交流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和模棱两可的情况更加明确,成为旅游者的态度、感受的最好注解。
同时旅游者的一些不宜言传的思想或愿望,会通过表情或身体语言来传达。
由于受到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制约,旅游者情绪的外显行为也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和伪装性,旅游者的情绪感受被修饰或夸大后,旅游者的情绪体验和表情之间出现不一致性。
表情动作是我们是了解旅游者的情绪情感的客观指标之一,旅游者的表情动作可以从其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言语表情这3个方面来进行识别。
面部表情是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
主要是由眉、眼、鼻、嘴的不同组合而构成。
如眉开眼笑、怒目而视、愁眉苦脸、面红耳赤、泪流满面等。
由于面部表情具有跨文化性,同一种面部表情会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共同承认和使用,以表达相同的情绪体验。
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最容易辨认的表情是快乐、痛苦,较难辨认的是恐惧、悲哀,最难辨认的是怀疑、怜悯。
一般来说,旅游者的情绪成分越复杂,其表情越难辨认。
心理学家的实验还证明:眼睛最善于表达忧郁愤恨、惊骇等情绪,口部对表达快乐与厌恶最为重要,前额往往反映出惊奇、好奇的情绪体验,而眼、嘴和前额对表达愤怒的情绪都很重要。
愤怒恐惧悲哀姿态表情是游客与旅游服务人员之间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另一重要手段。
不同的姿态表情,反映出旅游者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
如旅游者欢乐时手舞足蹈、拍手、跳跃;悔恨时顿足、击掌、手胸、拍额;惧怕时手足失措、抖动、僵直;紧张时坐立不安,等等。
姿态表情又包含手势和身体姿势两方面,手势是仅次于言语的表达形式,不具有跨文化性,并受不同文化的影响。
因此,同一手势在不同民族和国家中所代表的含义可能截然不同,如竖起大拇指在许多文化中是表示夸奖的意思,但在希腊却有侮辱他人的意思。
又如东方人在招呼别人靠近自己的时候一般采用手心向下的手势,手心向上招呼他人过来时一般带有挑衅的意味,但在多数西方文化中恰好相反,手心向下是招呼动物过来,而手心向上则是对人的招呼。
因此,我们在接待国际旅游者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不要误用手势,以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身体姿势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旅游者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一些常见的身体姿势和情绪状态的对应关系可以见下图。
(图片采自金盛华、杨志芳、赵凯编著的《沟通人生—心理交往学》山东教育出版社)言语表情是旅游者情绪发生时言语的音调、节奏方面的表现。
如旅游者喜悦时往往音调高昂、节奏轻快;愤怒时声音高而尖、伴有颤抖和嘶哑。
此外,旅游者的感叹、讥讽、同情等,都有特别的语音变化。
因此,旅游服务人员要学会“听话听音”,善于捕捉旅游者的言外之意,未尽之言。
总之,旅游者的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言语表情构成了旅游服务中客我交往中的非言语交往,它们经常相互配合,更加准确或复杂地表达出旅游者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是旅游者情绪表达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作为一名旅游服务人员,通过一定的训练之后能够快速识别旅游者的情绪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3.1.2.2 旅游者情绪的特征由于旅游活动的异地性明显,所以旅游者的情绪会表现出一些特别的特征。
具体而言,旅游者情绪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旅游者情绪具有兴奋性高,感染性强的特征,即旅游团队中一部分游客的情绪会在不经意间传染给其他游客。
由于旅游者处于全新的陌生环境中时,情绪体验一般比较强烈,如果个体被不良情绪体验所感染时,极易产生认识偏差,导致行为为情绪所控制的情绪化行为。
游客的情绪化行为就易造成不良后果。
因此,对于旅游团的整体情绪氛围的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泡汤了的“游湖赏月”按原定计划,小林的团队应该是19:00整在H市游湖赏月,但是,在赴H市的路上遇到了交通事故,等他们赶到H市的时候,已经是20:30了,原来计划要坐的那班游湖赏月船早就开走了。
小林和地陪先把客人带到餐厅去用餐,然后把情况通知了地接社。
正当小林一边吃饭,一边等着地接社的决定时,他团里的客人就在酒店的餐厅里议论开了。
“张先生,你听说了吗—今天我们不能去游湖赏月了?”“真的吗?这太可惜了!这么好的月光,这么凉爽的秋风……”“我们专门选择这个时候,好不容易才来到了这里,怎么说不去就不去啦?”“哎,刚才我听别的团的客人说,他们的船还没有坐满呢!”“鲁太太,你怎么不说话呀?我们的游湖赏月就要没有了!”“啊唷--,真是的,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导游小林觉得情况发生变化,客人有些议论是正常的,也就没有在意。
客人们吃完饭,陆续来到大厅,陆续来到大厅。
他们在一起不停地议论,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严肃。
小林刚走出餐厅,那位鲁太太就冲着他喊:“全陪,全陪,你过来一下。
我们有话要正式地对你说。
”小林走近客人,发现他们已经没有一丝笑容,只有一脸的愤愤不平,这时他感到有些“不对头”了。
鲁太太十分严肃地对小林说“你知道,今天是中秋节,我们是来赏月的,而且是游湖赏月。
月圆之夜,我们不在家呆着,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为的就是游湖赏月。
报名的时候,旅行社口口声声保证我们今晚一定能够游湖赏月。
知道吗?你今天必须给我们安排这个节目!你答不答应?”小林面有难色地说:“我们在路上堵车的时间太长了,原来安排的船早就开了。
现在已经很晚了,最后一班游船马上就要开了……”不等小林说完,一位高个子男性游客就打断他的话,说:“车是你们旅行社的车,走哪条路是你们旅行社定的,游船也是你们旅行社安排的,全都是你们旅行社的事,凭什么要我们来承担这个后果?”小林说:“堵那么长时间的车,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我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导游,在这个地方还是第一次……”这时,又有另一位游客打断小林的话,说:“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你们旅行社的事,我们报名的时候,说好了要游湖赏月的。
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事,你们旅行社是应该事先做好准备的,难道你们收了钱,就不管了吗?”小林耐心的对客人解释:“我理解各位的心情,现在地接社也正在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