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潮汕春节的习俗
- 格式:docx
- 大小:20.22 KB
- 文档页数:3
潮汕春节拜年送祝福事事顺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是一个富有独特文化风味的地方。
潮汕春节是当地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个时候沐浴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互相拜年祝福,祈求事事顺利。
本文将介绍潮汕春节的传统习俗以及拜年送祝福的方式和内容。
一、潮汕春节的传统习俗1. 除夕夜守岁:潮汕人民相信,“守岁进宝,守寿延年”。
因此,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守夜守岁,全家团圆,共度除夕。
人们常会准备年糕、果品和糕点等食品,燃放鞭炮,以驱走邪气和病疫,迎接新年的到来。
2. 贴春联:在潮汕地区,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
春联是用红纸写上吉祥的对联,挂在门楣上或者家中显眼的地方。
这些春联充满了祝福和吉祥的寓意,如“金鸡报喜、吉祥如意”等。
3. 挂灯笼:城市和乡村的街道上会悬挂各式各样的灯笼,照亮夜晚的街道。
灯笼上常常绘有吉祥图案,如花鸟、寿桃等。
这些灯笼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美好的氛围。
二、拜年送祝福的方式和内容除了以上的传统习俗,潮汕人还通过拜年和送祝福来表达他们的喜悦和祝福。
以下是一些潮汕春节拜年送祝福的常见方式和内容:1. 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互相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一般拜年时,长辈会给晚辈红包,作为祝福和鼓励。
2. 恭祝寿:对于年长的亲戚和长辈,人们也会恭祝寿。
他们会送上寿桃或者寿面,表达对对方长寿和健康的祝福。
3. 送福字:潮汕人还会送福字给亲友,福字通常是以红色为底色,上面有金色的福字。
这是一种向对方传递吉祥和幸福的方式。
4. 赏花灯:赏花灯是潮汕春节的一大特色,人们会一起到花灯展览场所欣赏花灯的美丽。
这也是一种送祝福的方式,希望对方能够享受到美好的时刻。
5. 送贺礼:在拜年过程中,人们也会互相送贺礼,如水果、糕点等。
这不仅是一种礼节,也是表达对方吉祥和幸福的一种方式。
总结:潮汕春节作为潮汕地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和拜年送祝福的方式。
人们通过守岁、贴春联、拜年等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并在互相祝福中传递着吉祥和幸福的心愿。
潮汕春节习俗盘点潮汕春节习俗盘点有人说,潮汕过年是在祭拜中开始,在祭拜中结束。
其实除了祭拜,仍有许多传统风俗保留在潮汕地区,和飞逝的岁月抵抗,在这流转中保留一份真实温馨的真切美好。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潮汕春节习俗盘点,希望有所帮助!潮汕春节习俗盘点1年前准备潮汕人在年三十前,会准备很多供品祭祀祖先。
这些供品主要有三大类:猪肉、鸡、鹅、鸭和鱼组合而成的三牲,红桃粿、发粿(酵粿)、菜头粿、鼠曲粿等组成的粿品和用香菇、木耳、针菜、豆干等组成的斋菜。
潮汕人将准备食物祭拜祖先看成是感恩,而将分享胙肉等祭品当成是纳福。
祭则受福,天经地义。
除夕——团圆饭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早上开始,家里的主妇就开始准备围炉的晚餐,全家团圆一起吃团圆饭(也叫年夜饭)。
团圆饭准备的第一要事是要有鱼,寓意大吉大利的“年年有鱼”;第二是年菜中要有大蒜,将它独自煎炒成二盘也可,或将蒜叶、蒜头混在鱼、虾、肉中蒸煮炒也可,其寓意是祈望来年“有钱可算”,即意味着特有大把大把的'银两或钞票可点算,可收入;其三是必须要有鸡或其它禽类,这其中讲究的意思是“金鸡报晓”或“金鸡报春”,是希望下一年有个好的开头。
拜年——新年柑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至少是早餐不吃荤。
早餐后到亲友家拜年,拜年的人一般会带上两个大桔(即潮州柑,谐音大吉)送给主人,主人也回赠互换两个大桔,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
出门装两个大桔去拜年,在各家各户拜年后,可能这对大桔又会通过别人的拜访,不断转换,又转送到你手上。
因此,有人戏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神落天正月初四“神落天”,家家户户要在家中祀拜,迎接诸神降临人间。
祭品有红桃粿,取“开门红”的好兆头;一盘红糖,暗含生活甜蜜;一盘大米,意谓五谷丰登。
潮汕地区春节的习俗文化潮汕地区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地方,拥有浓厚的乡土文化和独特的春节习俗。
春节,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潮汕人民最盛大、最隆重的庆典。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潮汕地区的人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仪式,表达对新年的热切期望和祝福。
本文将逐一介绍潮汕地区春节习俗的各个方面。
一、扫尘、贴春联潮汕地区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扫尘、贴春联的传统习俗。
扫尘是希望辞旧迎新,将一年的疲惫和不顺顺利利的事情扫除,迎来新的一年的好运。
而贴春联则寓意着新年的欢乐和祝福,春联上的吉祥话语更是让人倍感温馨。
二、烧香拜祭在潮汕地区,春节期间的烧香拜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人们会前往家庙或寺庙,点燃香火,向神灵祈求新年的平安和幸福。
同时,也会祭拜先祖,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祝福。
三、全家团圆饭春节的除夕晚,潮汕人会全家团聚,共享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这一顿饭,不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是家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凝聚。
美食丰盛、团圆的氛围,让人们倍感温暖与幸福,也寓意了新年新希望、新家庭生活美满的愿望。
四、舞龙舞狮潮汕地区的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表演之一。
舞龙舞狮通常伴随着锣鼓声和鞭炮声,由舞狮和舞龙队伍带领,穿梭于大街小巷之间,给人们带来喜庆和祥和。
这个活动不仅能增加节日氛围,也被认为能驱邪避灾,保佑一年平安。
五、放鞭炮在潮汕地区,放鞭炮是传统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到除夕夜,人们会纷纷点燃鞭炮,炸响鞭炮声,以驱逐邪灵和霉运,迎接新年的到来。
同时,鞭炮声也象征着欢乐和热闹,给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气氛。
六、拜年祭祖在春节期间,拜年祭祖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前往祖坟,献上祭品,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幸福。
这是潮汕地区人们重视家族和传承的一种表达,也是对祖先的一种敬意和纪念。
七、年夜饭除夕夜的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盛大的一餐。
潮汕人以海鲜为主要食材,烹制出各种美味的菜肴,如蒸鱼、煮蟹、炖汤等。
这顿饭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味觉上的享受,更是表达对新年丰收和富足的期盼。
潮汕春节习俗在潮汕地区,春节这个节日不仅指正月初一,实际上是指从正月初一延续到初四这段日子,年初一至初三称为年假,初四称年假开,人们迎接上天众神回归(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围绕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如接神、敬天、放鞭炮、拜年、耍龙灯、舞狮、游大锣鼓等。
1.放鞭炮在潮汕地区,昔时大年初一一早,人们都要在自家门前或阳台祭拜南辰、北斗、天公,以及家中祀奉的神灵,祈求新年平安、行好运。
祭拜神灵之后,便要燃放鞭炮,街头巷尾,噼噼啪啪之声,此起彼落,一派喜庆气氛,此俗称为“开正”,也叫“开春”。
而今,潮汕地区一些城市已禁放鞭炮,仅在郊区、农村一带仍会燃放鞭炮。
放鞭炮2.拜年新年一到,登门拜年,至爱亲朋总要笑容满面地抱拳互贺新年。
在潮汕地区,拜年礼俗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家里人之间的拜年。
早晨祭祖以后晚辈向长辈拜年(有下跪行大礼的),祝长辈“新正(新春)如意”“健康长寿”,长辈则祝晚辈“学习进步”或“恭喜发财”。
二是亲朋好友的拜年,一般多在初一、初二。
潮汕人到亲友家拜年,带上的礼品中一定要有潮州柑,一般2~8只,成双成对,绝不能奇数。
潮州柑在当地俗称“大橘”,“橘”与“吉”同音,会意为“大吉”,新年吉祥如意。
如果是亲戚,还要带上自制粿品和肉食类物品,上方还要贴上一小张红纸(有剪成菱形或圆形的),以示吉利。
而主人家的茶几上,总要放着一盘红绿相间的大橘、槟榔(今用橄榄代替),加上糖果,迎客敬客,槟榔与宾郎同音,含有宾客的意思,故“槟榔大橘”谐音便成了“宾临大吉”,是互相致意,互祝吉祥的一种礼节。
宾主互致节日贺语后,主人招待客人喝功夫茶,吃糖果。
客人拜过年临走前,主人要回赠大桔,俗谓“转敬”或“换橘(吉)”。
拜年时若带有小孩,则互送小孩红包(利市)。
三是同事、同行之间的拜年,一般在初三以后,大多是礼节性行为。
大家见面,互致祝贺,多以“升官发财”“诸事合想”为贺语,并致以节日问候。
新年大橘(吉)3.掼春(挑礼盒)大年初一,娘家要给出嫁女儿送礼,俗称“掼(掼,潮音,即提的意思)春”,也叫“担春”,礼物装在一对大“春”中,由出嫁女的兄弟挑着送去。
潮州春节民俗
潮州春节有许多独特的民俗活动,让这个传统节日更加热闹有趣。
一、大庙会
在潮州春节期间,大庙会是不可错过的重要活动之一。
市区的各庙宇会布置成巨大的庙会,其中最有名的是锦江大庙会。
大庙会上,人们可以观赏到各种精彩的表演,包括戏曲、杂技、民乐等,还有各种小吃摊位,让人流连忘返。
二、花灯游行
花灯游行是潮州春节的一大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游行队伍中有各种各样的花灯,如龙、凤、鱼、虎等,色彩繁华,充满了喜庆气氛。
路边的居民会准备水果、糖果等小礼品,投掷给游行队伍,以示喜庆和祝福。
三、大拜年
潮州人注重亲情和家庭聚会,在春节期间,大家会提前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大拜年。
一家人聚在一起,互相拜年,带上礼物、红包,表示新年的祝福和吉祥。
尤其是长辈们对晚辈的关爱和问候更加浓厚。
四、揭新帖
在潮州的一些传统村落,人们会在春节期间进行揭新帖的活动。
揭新帖是指揭开一幅帖子,上面写有一些谚语或古诗词,以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幸福。
这是一种神秘、仪式感强烈的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摩。
五、夜游潮江
潮州位于潮汕地区的潮江河畔,夜晚的潮江风光十分迷人。
在春节期间,潮江上会点亮成千上万的彩灯,映衬着江边的古老建筑和桥梁,景色壮观,引人入胜。
很多当地居民会选择在这里散步、放烟花,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总之,潮州春节的民俗活动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气息。
通过大庙会、花灯游行、大拜年、揭新帖以及夜游潮江等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更加亲身体验潮州文化的机会。
潮汕春节习俗
春节是潮汕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里会举行各种仪式和庆祝活动。
以下是潮汕地区的一些春节习俗:
1. 年夜饭:春节的第一天,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这顿饭通常由多道菜组成,代表着家人的团圆和新年的吉祥。
2. 迎财神:在春节的前一天,人们会在家门口摆放一个小桌子,摆上各种水果、糕点和红包,以迎接财神的到来,带来新的财富和幸运。
3. 红包:潮汕地区的春节,人们会将一定金额的钱装在红色的信封中,然后送给孩子、长辈和亲朋好友。
这个传统象征着祝福和吉祥。
4. 舞狮:春节期间,人们会表演舞狮来祈求好运和驱邪。
舞狮表演通常在街头巷尾、商店和庙宇等地进行,吸引了很多人观看。
5.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和家庭幸福。
长辈通常会给晚辈派发红包,以示祝福和关爱。
6. 贴春联:人们会在春节期间在门上贴春联,春联上写有吉祥的寓意和祝福的话语,希望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和顺利。
7. 走亲访友:春节期间,人们会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表示关心和问候。
在拜访过程中,互相交流祝福,分享喜悦和祥和。
这些潮汕的春节习俗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吉祥幸福的追求,也传承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无论是团聚、拜神还是享用美食,都展现了人们对新年的热切期待和喜悦心情。
潮汕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潮汕,春节这个节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是特指正月初一,故府县志也谓之为元旦、元日;广义是指从正月初一延续到初四这段时间。
潮人所说的春节通常指的是广义的春节。
潮汕地区便有着很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民俗活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潮汕除夕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潮汕习俗祭祖解放前,潮汕祭祖有族祭和家祭两种。
族祭是祭远祖,在祠堂公厅,家祭在本屋。
族祭多请纸影班、戏班演出,较为隆重。
春节祭拜祖宗的用品“全是斋品:便当的香腐、木耳、瓜碧、腐枝、甜料、柿饼等物,以及除夕自制的各样斋菜。
”到初二还要再次祭祖,这一次才用荤菜,如鱼、猪肉、鹅、鸡、鸭等。
送桔潮汕有句俗谚曰:“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讲的是拜年越早越好,越见有诚意。
潮人到亲友家拜年,总要带上潮州柑作为礼物。
多少不限,但一定要偶数,不能奇数。
而主人家的茶几也总要放着一盘红绿相间的潮州柑,另加糖果,迎宾敬客。
因潮州柑比桔大,故取名大桔,而桔与吉同音,用谐音会意法,就成了“大吉”。
吃粿粿,米食也。
早先,潮汕先民从中原南迁到潮汕,按祖籍的习惯,祭祖要用面食当果品。
南方不产麦子,只能用大米来做果品。
这就是“粿”的来历。
这简单的米食,在潮汕人手里,成了主食米饭之外五花八门的东西。
如甜粿、鼠曲粿、朴籽粿、红桃粿等等。
“粿品”制作较为麻烦,以前只是在祭祖时才吃,不过现在平常也很容易吃到了。
舞狮潮汕狮舞有两种:一种是“文狮”,一种是“武狮”。
“文狮”由两个人分别戴上面具扮成笑容可掬的“土地公”、“土地婆”,手执葵扇,引大狮边舞边走路,狮子也不断抖鬃、打滚。
每遇有人在门前燃放鞭炮,舞狮队就得停止行进,向主人拜年。
“武狮”拜年对象是当地有名望的人家和大商行。
当狮队一到,主人便点燃鞭炮,此时锣鼓齐鸣,狮队表演翻滚、腾转、跌扑等动作。
最精采的要算主人给狮子赏红包。
英歌舞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
潮汕地区春节的传统习俗潮汕地区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传统文化名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孕育了一系列与其他地方不同的传统习俗。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潮汕地区也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
本文将为您介绍潮汕地区春节的传统习俗。
一、春联与门神在春节来临之际,潮汕地区的家家户户都会张贴春联和门神。
春联通常是由对联和横批组成的,对联上常常写着吉祥的寓意和祝福的话语。
门神则被贴在门口,用来驱邪辟邪,保佑家人平安幸福。
这两种传统习俗在潮汕地区被视为迎接新年的重要准备工作,也是家庭团圆和祈福的象征。
二、舞龙舞狮潮汕地区的春节期间,人们经常能看到热闹非凡的舞龙和舞狮表演。
这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旨在驱邪祈福和展示民族精神。
舞龙代表着吉祥和繁荣,舞狮则寓意勇气和力量。
舞龙舞狮表演通常伴随着锣鼓喧天和鞭炮声,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三、庙会与美食庙会是潮汕地区春节期间的一大特色。
各个庙宇及其周边地区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前来观看和参与。
庙会上常常有各种传统表演,如杂技、魔术和传统音乐演奏,还有各种小吃和手工艺品摊位。
潮汕地区以丰富多样的美食而闻名,庙会上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美食,如潮汕粉果、煎堆、客家牛肉丸等,让人垂涎欲滴。
四、拜年与亲友聚会春节期间,拜年是潮汕地区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穿着盛装,到亲朋好友的家中拜年。
拜年时,长辈会给晚辈红包,表示过去一年的辛勤努力和祝福。
亲友间也会互相交换寒暄和祝福,共享团圆和喜庆。
此外,一些潮汕地区还有特殊的拜年方式,如送鱼、送糕等,传达着吉祥和团圆的寓意。
五、开年戏与武术表演潮汕地区的春节期间,还会举办一系列传统戏剧和武术表演活动。
艺人们会穿着传统戏装,上台演出一些古老的戏剧作品,如潮剧、木偶戏等。
这些表演旨在展示和传承潮汕地区独特的文化艺术。
同时,一些武术团队也会在春节期间表演传统武术,如潮拳、潮剑等,向观众展示武术的魅力和精湛技巧。
潮汕春节的独特习俗传统中国农历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潮汕地区以其独特的文化习俗而闻名。
潮汕春节以其特殊的庆祝方式、丰富多样的食物和悠久的历史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潮汕春节的独特习俗,并揭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
一、迎神贺岁潮汕春节的庆祝活动通常从农历腊月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在这个期间,人们会烧香拜祖先,拜神祭祭神像,并祈求平安、幸福和好运。
这个传统的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敬。
二、舞龙狮潮汕春节期间,人们也会举行盛大的舞龙狮活动。
这种活动是用一条长长的彩色龙和一个威武的雄狮来表演,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
舞龙狮被认为能带来好运和财富,也被视为一种驱邪和庆祝的象征。
三、火把游行在潮汕地区的一些城镇,人们会在除夕夜举行火把游行。
火把游行是指参与者手持火把,穿着传统服装,沿着特定的路线游行。
这个传统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还代表了对新年到来的热情和祝福。
四、年夜饭潮汕春节的年夜饭是一顿家庭聚餐,家人会坐在一起,共同享用各种美食。
潮汕的年夜饭以海鲜为主,如鲍鱼、海参、鱼翅等。
这些美食代表着丰富和吉祥的象征,也反映了潮汕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海洋资源的丰富。
五、拜年与送红包在潮汕地区,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传统之一。
人们会互相拜年,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关爱。
除此之外,长辈也会给晚辈送红包,里面装有压岁钱。
这是一种传统的习俗,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祝福。
六、民间艺术表演潮汕春节期间,各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会随处可见,如木偶戏、布袋戏、龙舞等。
这些表演形式既有娱乐性,又寓意着祈福和团圆。
人们通过观看这些表演,抒发情感、庆祝节日,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总之,潮汕春节以其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迎神贺岁、舞龙狮、火把游行,还是年夜饭、拜年与送红包,都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喜悦、对神佛的崇敬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这些习俗不仅彰显着潮汕地区的独特风情,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潮汕春节风俗有贴门神春联、吃团年饭、送压岁钱等。
具体如下:
1、贴门神春联:在潮汕,每当大年三十日(或者是廿九),每家每户都会上街购买春联,并把春联张贴在大门两侧和上方,对联中常包含“春”字,寓意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2、吃团年饭:除夕这天,在潮汕,每家每户都会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在晚上的时候一家人快乐的吃饭。
而且还要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表现潮汕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3、送压岁钱: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
正月初一的时候,潮汕人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一般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压岁钱,同时说一些祝福的话。
潮汕春节传统习俗与文化庆典潮汕春节是潮汕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国闻名的一大特色庆典。
这里融入了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和独特的文化庆典,让人们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体验到独特的潮汕风情。
本文将介绍潮汕春节的传统习俗以及一些备受瞩目的文化庆典。
一、潮汕春节传统习俗1. 家庭团聚潮汕春节期间,人们会努力回到家园与家人团聚。
无论身在何处,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传统。
家人会共同准备一顿丰盛的团圆饭,象征着祖辈的祝福和爱意。
此外,孩子们会拜年给长辈,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祝福。
2. 送红包在潮汕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未婚的年轻人和孩子们赠送红包。
红包里面通常装有现金,寓意着福气和财富的传递。
这个传统习俗既可以表达长辈对年轻一代的关心和关爱,也能够带来喜悦和惊喜。
3. 祭祀祖先潮汕地区重视家族和祖先的崇拜,因此春节期间祭祀祖先是非常重要的传统。
人们会清理祖坟,并准备食品和物品供祖先享用。
这是一种表达对祖先尊敬和感恩之情的方式。
4. 舞狮舞龙舞狮舞龙是潮汕春节期间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之一。
人们穿着五彩斑斓的龙、狮子服饰,进行舞蹈表演。
这些表演寓意着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繁荣。
人们会在街头巷尾展示他们的舞技,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观看。
5. 赛龙舟潮汕地区的赛龙舟活动也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组成龙舟队进行划龙舟比赛,场面极为热闹。
不仅体现了勇气和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对古老传统的一种延续和弘扬。
二、潮汕春节文化庆典1. 潮剧演出潮剧是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形式,被誉为“南音之母”。
潮汕春节期间,会有大量的潮剧演出活动。
表演者会穿上华丽的戏服,带领观众领略潮汕戏曲的魅力和独特美感。
2. 龙舟节除了传统的赛龙舟比赛,潮汕地区还会举办盛大的龙舟节活动。
这个节日汇集了来自不同地方的龙舟队伍,展示他们的划龙舟技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众。
龙舟节期间还有其它各类娱乐活动,如龙舟灯展和文艺表演等。
3. 庙会潮汕春节期间的庙会也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文化庆典。
潮汕地区春节传统热闹非凡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各地区都有自己的独特庆祝方式。
而潮汕地区的春节庆祝活动更是热闹非凡,各种传统仪式和活动让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本文将为您介绍潮汕地区春节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
一、贴春联、挂灯笼在潮汕地区,人们在春节前后会贴春联和挂灯笼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联是一种对联,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内容吉祥如意,寓意着美好的祝福和希望。
而灯笼则是用彩纸制成,上面绘有各种吉祥图案,灯笼下面点燃蜡烛,夜晚时会映衬出璀璨的光芒,给人们带来温馨的氛围。
二、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潮汕地区春节期间独具特色的庆祝活动。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象征,舞龙的目的是祈求丰收和健康。
舞龙队伍由众多人员组成,他们穿着色彩鲜艳的龙服,手持龙头,通过协作的舞动,呈现出一条生动活泼的巨龙。
而舞狮则是由几个舞者分别扮演狮头和狮身,在音乐的伴奏下,表演狮子翻滚、踢球等动作,寓意着驱邪辟邪。
三、游行巡街春节期间,潮汕地区还会举行盛大的游行巡街活动。
游行队伍由各个社区组成,穿着华丽的服饰,载歌载舞地沿街巡游。
队伍中的人们手持各种表演道具,如鼓、锣等,形成一派欢快的场景。
游行巡街不仅能欣赏到精彩的表演,还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快乐。
四、祭拜祖先潮汕地区的人们非常注重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会进行隆重的祭祖仪式。
人们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如水果、饭菜等,摆放在祖先牌位前,然后燃香拜祭。
祭祀的同时,人们还会诵读祭文,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敬意。
祭祀祖先是潮汕地区春节传统的重要一环,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五、赏花灯在潮汕地区的春节期间,会举办各种花灯展览活动。
各式各样的彩灯在夜晚亮起,形成美丽的灯海,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
花灯的形式各异,有动物的造型、人物的形象等,灯光闪烁,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赏花灯是潮汕地区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也是展示传统工艺的重要方式。
综上所述,潮汕地区春节传统热闹非凡,各种庆祝活动让人们充分享受到节日的喜庆和欢乐。
潮汕春节的传统民俗活动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家庭团聚、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
而在中国南方的潮汕地区,春节有着独特的传统民俗活动。
本文将为您介绍潮汕地区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
一、守岁活动潮汕地区的春节守岁活动被称为“守夜”。
在大年三十晚上,家人们会一起围坐在一起,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守夜期间,人们会按照传统习俗祭祀祖先,点燃香烛,敬拜神灵,祈福家人平安、健康、幸福。
同时,家人们还会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品尝美食,共度温馨的时光。
二、舞狮表演在潮汕地区,舞狮表演被视为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之一。
舞狮表演通常由两人扮演舞狮,一人扮演狮头,另一人扮演狮身。
他们通过相互配合,以舞动的方式模仿狮子的动作,传达祈愿新一年吉祥、繁荣和幸福的祝福。
舞狮表演所需的技艺和配乐非常复杂,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三、拜年传统在潮汕地区,每到春节期间,人们都会进行亲朋好友的互相拜年。
拜年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常见的方式包括相互致以新年的祝福,赠送红包以及送上糕点和水果等。
而在拜年时,人们还会穿着盛装,传递着对彼此的祝福和问候,增进了彼此的情谊和友谊。
四、花车游行潮汕地区的春节期间,花车游行也是一项热门的传统民俗活动。
花车游行是一种以花车装饰为主的巡游活动,展示了潮汕地区的独特风情和传统文化。
花车通常装饰着各种鲜花和彩带,上面摆放着各种寓意吉祥的元素,如灯笼、狮子等。
游行队伍沿街而行,引来了众多观众的欢呼和喝彩,营造了热闹喜庆的春节氛围。
五、龙船竞渡龙船竞渡是潮汕地区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项活动通常于正月初二或初三举行。
人们在河里划龙船,以纪念古代的屈原,并祈愿丰收和平安。
龙船上的人们配合划桨,伴随着醒目的鼓声,快速划行,营造出一派喜庆蓬勃的景象。
此外,观众们也会聚集在河岸边观看比赛,给予选手们呐喊和鼓励。
综上所述,潮汕地区春节的传统民俗活动丰富多样,每一项活动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和特色。
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潮汕民俗繁多,而且,这也是潮汕人一直骄傲的地方。
除了传统的节日外,他们还保留着盂兰节,中秋烧塔,新年烧龙等等中原已消失的习俗。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希望有所帮助!潮汕人过年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
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烫发整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
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
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
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
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
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
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
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以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或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
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
初二、初三日很多乡村圩镇组织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
潮汕地区春节传统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的东部沿海地带,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潮汕地区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潮汕地区春节的传统,包括春联、年夜饭、拜年等习俗,以及特色的庙会活动。
让我们一起了解潮汕地区春节的独特魅力。
一、春联:新年祝福的象征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就是贴春联。
春联是由对联组成的,对联通常由两句话组成,一句贴在门楣上,一句贴在门框下横梁上,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美好。
潮汕地区的春联通常使用红纸和金字,红色象征吉祥和喜庆,金色代表财富和幸福。
春联内容通常与新年祝福、好运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如“福禄双全”、“合家安康”等,寄托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二、年夜饭: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潮汕地区的年夜饭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
人们会花费数日时间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将各类美味佳肴摆满家中的餐桌。
潮汕地区的年夜饭的特色在于海鲜和粤菜的丰富和精美。
其中,炒烧鱼、盐焗蟹、红烧狮子头等是不可或缺的经典菜肴。
年夜饭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亲人们欢聚一堂,共享美食,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庭幸福和团结的向往。
三、拜年:传递祝福的方式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送祝福,这是潮汕地区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拜年通常包括给长辈、亲友和邻居敬茶行礼,且拜年需要按照一定的规矩进行。
例如,辈分晚辈需要先拜年,礼品通常是一些糕点、水果或红包。
拜年的过程中,人们会互相问候,祝愿对方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事业兴旺等。
这种传统的拜年方式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弘扬了传统文化,并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
四、庙会:欢乐热闹的节日活动潮汕地区的春节期间会举办各种盛大而欢乐的庙会活动。
庙会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购物和品尝各种美食的机会,还有丰富多样的表演节目、传统手工艺品展示等。
人们可以观看龙狮舞、舞狮表演、传统戏曲演出等,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此外,庙会还有各种游戏和娱乐设施,如年画展览、游乐设施、射箭等,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欢乐热闹的节日聚会场所。
潮汕地区春节的六个习俗潮汕地区春节习俗一、除夕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
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
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
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
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
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
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
潮汕地区春节习俗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
天方拂晓喜*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
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以迎。
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
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表演。
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
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潮汕地区的春节习俗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最重视的就是春节。
因此,潮汕地区便有着许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习俗活动。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
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
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
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
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
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
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在潮汕地区的春联中,经常还看到单扇门儿或谷簟、福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
“春”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层巧借“春”与潮音的“存”相谐,表示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
这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鱼,谐音“余”有异曲同工之妙。
传说潮汕地区的对联中最有名的是明朝潮州才子林大钦撰写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一联。
春节期间,潮汕的另一个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便是“掼春盛”(春盛,一种分成三四层的,有盖子的竹编礼篮,通常是成对使用,所以也叫“担春盛”)。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年,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
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
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
潮汕春节喜气洋洋的传统庆典潮汕春节是中国华南地区潮汕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充满喜气的庆典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有趣的传统活动和习俗,感受到丰富的文化氛围。
一、迎春乐曲潮汕春节的喜庆气氛从热闹的迎春乐曲开始。
在潮汕的街头巷尾,你可以听到悠扬动听的潮剧伴奏,酣畅淋漓的锣鼓声,以及婉转动听的笛子声。
这些独特的音乐将人们带入节日的欢乐氛围中,让人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
二、压岁钱与年夜饭潮汕春节习俗包括压岁钱和年夜饭,这两个传统活动是庆祝春节的重要仪式。
压岁钱是长辈给小孩子的红包,寓意着平安和好运。
每逢春节,孩子们会兴高采烈地收取压岁钱,同时也表达了对长辈的敬意和祝福。
年夜饭是潮汕人民家庭的重要活动。
在这个庆典的夜晚,家人们会团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传统菜肴,如鸳鸯蒸、炒花枝、烧腊等。
年夜饭是家庭团圆的象征,也寄托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
三、花车巡游在潮汕的春节庆典中,花车巡游是一项令人期待的活动。
花车装饰美丽而独特,常常由鲜花、灯饰和吉祥物组成。
花车上还有表演节目,如舞龙、舞狮、杂技等,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表演和欢乐的氛围。
四、龙船赛龙船赛是潮汕春节庆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项传统赛事起源于古代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体育竞技项目。
在潮汕地区,龙船赛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队伍激情四溢地划动船桨,参赛龙船在江河湖海上留下美丽的水花,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
这项活动不仅展现了人们的团队精神和技巧,同时也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五、庙会民俗潮汕春节期间,庙会是最受欢迎的传统庆典之一。
当地的庙会通常会持续数天,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居民前来参观。
庙会上,你可以领略到传统的舞狮表演、古代戏曲演出,品尝到各种潮汕特色小吃,购买到地道的传统手工艺品。
庙会的热闹气氛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人们带来了愉悦的体验,也让外地游客更好地了解了潮汕文化的深厚底蕴。
六、烟花鞭炮在潮汕春节的尾声,人们会放烟花鞭炮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潮汕人的春节习俗潮汕人过春节,有许多的春节习俗,农历正月初一的清早,各家各户备齐各种素菜、果品到祠堂祭拜祖先。
这一天早餐,全家要吃素,以示对祖先虔诚尊敬。
各个宗祠都要挂灯笼,写明姓氏,显示其先人的官职或贤哲家风。
如姓李的为“陇西旧家”,表示他与唐朝的李世民同宗支;姓黄的则写“江夏世家”,表示他们是孝子黄香的一脉等等。
正月初一至初三,小辈应向长辈拜年,亲朋则互相祝贺,名为拜年或拜正。
当小孩一清早捧槟椰(或以橄榄代槟椰) ,向长辈请安拜年时,长者则赏些钱给他买糖果,俗称为“赏面钱”。
这一天外出,遇见熟人,应互相道贺,共祝新正(正月,即年的开头)万事如意。
交情较深的,则互相登门拜正。
因此家家户户都备有大橘和橄榄,以备客人拜正答礼之用。
潮汕春节文娱活动最活跃。
有赛锣鼓班的,有舞龙、舞蜈蚣、舞狮、扣鹦歌等。
有些乡村还要通过舞狮队拜年,联络乡情友谊。
正月初一至初三,一连拜祭祖先三天。
祭拜时有鼓乐助祭的习俗,一些乐社和皮影戏班,便在这时组成小乐队,到各地宗祠巡回弹唱助祭,参贺新喜。
主人分别给乐手红包,小孩也奉送槟椰。
到了正月初四“弦架开”(即年假开)。
这一天,传说上天汇报的神明回到地面来了,过去迷信的拜神者,一早就上神庙烧香祝福,有些人还把全家的生辰年庚八字,写在红帖上,缚于神轿上,向神许愿,希望“上天言好事,落地保平安”。
各行各业在新开市中,都有点“诀术”。
教书的喜在笔筒上贴起“新春开笔砚,诸事皆遂意”的小红联。
做生意的则一早起来就扫地,自外朝里扫,表示要把财扫进来,墙壁则贴上“开门扫地财长聚,货如轮转大利市”等吉利红联。
农民则说这一天要吃蒜和猪肠,说吃猪肠、蒜,新年做起事来“长长又合算”。
总之,自除夕到正月初四年假开,人人都盼着争个好头彩。
潮汕春节在汉族传统的节日中,最热闹,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是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元旦,是一年岁月更新的开始。
每当年底临近,人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办年货了。
因为这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大节,故此,潮汕地区便有着许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
例如,贴对联,门神,放鞭炮,吃年夜饭,送压岁钱等等。
风俗特色:贴门神、春联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者是廿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在潮汕的春联中,经常还看到单扇门儿上或谷簟、福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
“春”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层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示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
这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鱼,谐音“余”有异曲同工之妙。
吃团年饭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
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
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祀祖宗)。
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
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入团团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
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菝草扫刷。
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
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
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
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
关于潮汕春节的习俗
关于潮汕春节的习俗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
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
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
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
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
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
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
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
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这习俗,潮汕人称为
“食日昼”。
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潮汕春节吃的食物传说,正月初七是始祖“人”的生日,女娲氏开天辟地,第一日作鸡,二日作狗,三日作猪,四日作羊,五日作牛,六日作马,七日作人,因而把初七称为“人日”。
潮汕俗语:“七样羹,七样羹,大人吃了变后生(年轻),奴仔(孩子)吃了脸红润,姿娘(小女孩)吃了像朵花。
”
所谓七样菜,其实不是一道菜,而是一道用七种蔬菜混合做成的青菜。
把白萝卜,厚合,葱,蒜,韭菜,芹菜,春菜,各采集一小撮,洗净,放于加油的热鼎爆炒而成,食之有各种味道,甜、涩、苦、香、辣,好像生活的各种滋味,开春先尝个遍,新的一年也就不会遭受磨难挫折,万事畅通如意,心想而成。
食七样菜,其实就是品尝生活,也是取个好兆头。
按潮汕话的谐音来说,白萝卜为“菜头”,取其“彩头”之意,韭菜(久菜)取其“长长久久”,春菜取其“万物回春”,葱也就是“聪,聪明”的意思,芹菜的谐音为“勤快”,厚合、大蒜取其“诸事合算”之意。
其实,现在许多年轻人并不知道初七食七样菜的真正意义,只是知道正月初七要吃七样菜,便买了七种菜回家炒了吃。
吃七样菜,也就是吃个好兆头好意义好心情,意图新一年吉祥如意、财丁兴旺、一帆风顺。
潮汕七样羹的寓意分别是:合家平安(厚瓣(潮汕音:合)菜)、大发财(大芥菜)、春来发芽(春菜)、勤劳致富(芹菜)、飞龙在天(飞龙菜/菠菜)、聪敏精算(葱蒜)、长长久久(韭菜)。
潮汕春节习俗禁忌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
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
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或呵斥,以免啼哭不休。
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
在正月初一这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
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饮食方面,正月初一这一天严禁吃药。
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正月初一早饭忌吃荤,一种说法是这一顿如果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说法是吃素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