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下册昼夜交替现象
- 格式:ppt
- 大小:5.24 MB
- 文档页数:12
《昼夜交替现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昼夜交替现象》。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本单元重点研究地球的运动,而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运动产生的最明显的现象之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昼夜交替现象,提出关于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可能假设,并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假设。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为后续学习地球自转、公转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昼夜交替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
他们可能知道昼夜会交替,但对于其产生的原因并不清楚。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具备了进行简单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有关。
2、科学探究目标(1)能提出关于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2)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归纳出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3、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敢于大胆猜想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尊重事实、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需要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2)意识到探究活动中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提出关于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假设,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归纳出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教案教学设计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文5篇]第一篇: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教案教学设计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教案教学设计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昼夜交替现象教学目的:1、对昼夜交替现象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2、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模拟实验,研究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3、和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做好模拟实验。
4、在实验过程中实事求是,严谨认真。
5、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教学准备:小皮球(乒乓球)、手电筒(蜡烛)、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谈话: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就这样,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2、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昼夜为什么交替出现?关于昼夜,你知道哪些?还有什么问题?二、提出问题:1、交流: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现象为什么交替出现?2、解释:哪些情况可能出现昼夜交替?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④地球自转。
3、讨论: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三、实验探究:1、演示实验:(1)如果让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呢?(黑夜)。
(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2、学生分组实验。
(1)对以上四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看这四种假设能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模拟实验。
3、交流汇报。
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4、讨论:这些解释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四、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很多情况都会使地球上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把你们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9昼夜交替苏教版昼夜交替是一个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我们学习到了关于昼夜交替的知识。
本文旨在详细阐述昼夜交替的原因和过程,并提供相应的教案和活动。
一、昼夜交替的原因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的。
地球以自转的方式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24小时,这使得我们感受到昼夜的变化。
当地球的一面暴露在太阳光线下时,我们经历白天;而当地球的另一面远离太阳光线时,我们则经历夜晚。
二、昼夜交替的过程1. 白天当地球的一面靠近太阳时,这一面将暴露在太阳光线下,我们所处的位置将经历白天。
在白天,阳光照射到地球的表面,使得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事物并感受到光热。
2. 夜晚当地球的一面远离太阳时,这一面将不再受到太阳光线的照射,我们所处的位置将经历夜晚。
在夜晚,我们能够看到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这是因为它们反射了太阳的光。
三、教案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和过程,以下提供一个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 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和过程;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昼夜变化。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昨天的天气情况,提问:白天和夜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昼夜的变化?2. 呈现(10分钟)使用图片或动画形式呈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向学生解释昼夜交替的原因。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3. 实验(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模拟实验。
每个小组拥有一个塑料地球模型和一个小灯泡。
一个学生模拟太阳,站在地球一侧,另一侧的学生扮演地球上的观察者。
观察者根据太阳的位置判断是白天还是黑夜,并记录下每个时刻的观察结果。
4. 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总结昼夜交替的原因和过程。
让他们思考:地球每天自转一圈需要多长时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昼夜的变化?5. 拓展(10分钟)通过分享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变化情况,让学生意识到昼夜交替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