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726.20 KB
- 文档页数:9
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乳腺核磁共振(MRI)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乳腺核磁共振检查主要用于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对于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尤为重要。
下面将针对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乳腺核磁共振检查主要包括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两种方式。
T1加权成像可以清晰显示乳腺组织的解剖结构,对于乳腺肿块的形态、大小、位置等特征有很好的显示。
而T2加权成像则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和组织学特征,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在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中,我们需要关注的主要是肿瘤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度、强化方式等方面。
对于乳腺恶性肿瘤来说,通常表现为不规则形状、毛刺状边界、低信号或混合信号等特征。
在增强扫描中,恶性肿瘤往往表现为快速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而且强化后的持续时间较长。
这些特征对于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此外,在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中,我们还需要注意肿瘤的大小、位置、侵袭范围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对于乳腺恶性肿瘤来说,通常表现为较大的肿块,甚至伴随有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因此,对于这些信息的准确记录和描述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是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详细描述和分析,其中包括肿瘤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大小、位置、侵袭范围等多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进行乳腺核磁共振检查时,医生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同时,患者在接受乳腺核磁共振检查后,也需要及时向临床医生提供详细的报告信息,以便医生能够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影像研究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6月 第3卷第12期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革新,核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
通过检索相关权威学术论文,乳腺恶性肿瘤的MRI征象提示病灶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有所差异,基于此,本文采用meta分析法分析乳腺核磁共振成像恶性肿瘤征象的各个提示,以期为诊断乳腺癌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诊断参考依据,全文研究过程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排除标准:排除非英文文献、排除中文文献;排除已确诊为乳腺癌,但没有征象统计数据的文献资料;排除综述、评论性文献;排除男性乳腺肿瘤类文献。
纳入标准: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下属的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Embase生物医学数据库;考克兰图书馆数据库;CBM、CNKID等医学数据库。
检索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乳腺癌、灵敏度、特异度等。
文章选择:纳入的文章由5位资深医生独立完成,避免漏选权威文献资料。
1.2 数据信息提取由我院5名资深医生采用同样的纳入标准在数据库中下载文献。
主要提取:发表年限、国家、样本数量、MRI 征象(包括:毛刺状形态、边缘模糊不清、环状强化、washout曲线、ADC值低于阈值、MRI评估等数据)。
提取MRI征象的敏感性、特异性、AUC值和Q值,没有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可以进行计算获得。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Meta-Disc1.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做好MRI征象数据统计,计算出MRI征象敏度、特异度。
由于本文纳入的文献来自世界各国,纳入的患者病例数、病因都有所差异,因此在本次meta分析中进行异质性检验,并绘制SROC曲线。
2 结果2.1 文献数量结果我院5位医生初选出190篇文献,经过两轮筛选,最终16篇文献被纳入本次meta分析。
2.2 设定编号病灶形状编号:1、2、10~15、17~22。
病灶边缘评价编号:1、2、4~6、10、12、14、15、17~19、22、24、25。
病灶环状强化评价编号:5、24~26。
乳腺癌的MRI诊断正文:一、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MRI(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评估肿瘤的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的MRI诊断方法及其应用。
二、乳腺癌的MRI技术2.1 MRI扫描参数的设置2.2 MRI脂肪抑制技术的应用2.3 MRI增强技术的应用2.4 MRI序列的选择和解译三、乳腺癌的MRI表现3.1 乳腺癌的信号强度3.2 乳腺癌的形态特征3.3 乳腺癌的动态增强特征3.4 乳腺癌的病灶扩散情况四、乳腺癌的MRI分型4.1 MRI分型的意义和作用4.2 MRI分型的分类方法4.3 MRI分型的临床应用五、乳腺癌的MRI评估5.1 乳腺癌的大小和分期评估5.2 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评估5.3 乳腺癌的血管侵犯评估5.4 乳腺癌的复发评估六、乳腺癌的MRI与其他影像学方法的比较6.1 与乳腺X线摄影的比较6.2 与乳腺超声检查的比较6.3 与乳腺核磁共振的比较七、乳腺癌的MRI诊断的局限性7.1 乳腺癌的MRI虚假阳性率7.2 乳腺癌的MRI虚假阴性率7.3 乳腺癌的MRI检查的时间和费用成本八、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乳腺癌的MRI扫描图像九、法律名词及注释9.1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的简称,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进行断层成像的技术。
9.2 乳腺癌(Breast Cancer):乳腺组织恶性肿瘤的统称。
9.3 脂肪抑制技术(Fat Suppression Technique):通过运用化学抑制或频率选择抑制等方法,抑制脂肪信号以增强目标组织的显示。
9.4 动态增强特征(Dynamic Enhancement Features):指乳腺癌在不同时间段内对比剂的吸收和分布情况。
9.5 乳腺癌的分型(Classification of Breast Cancer):基于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类型。
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乳腺核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伤、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乳腺组织中存在多发结节,其中部分结节呈现不规则形状,边界模糊,信号强度不均,部分结节周围可见明显的强化。
这些表现提示可能存在乳腺癌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和诊断。
除了核磁共振成像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也需要引起重视。
乳腺癌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乳头溢液等,结合核磁共振成像的结果,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乳腺癌。
针对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显示的结果,临床医生需要进一步制定诊疗方案。
首先,需要进行乳腺穿刺活检,以确定乳腺组织中是否存在恶性肿瘤。
其次,根据活检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最后,对患者进行术后的随访和监测,以及必要的康复护理。
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是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依据,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核磁共振成像结果和患者的临床症状,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同时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
希望本文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观察徐晓杰【期刊名称】《牡丹江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5)001【摘要】目的:对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分析.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乳腺叶状肿瘤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平扫信号强度、形态学、增强病变内部强化特征的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ADC表现扩散系数值及DWI信号值.对正常乳腺组织ADC与乳腺叶状肿瘤PTs进行配对设计资料t的检验比较.结果:术后病理诊断12例乳腺叶状肿瘤PTs,其中良性7例,交界性4例,恶性1例.MRI上5例为椭圆形,7例为分叶状;4例欠清,8例边界清晰;12例乳腺叶状肿瘤PTs,MRI 平扫TIWI过后,呈现低信号;STIR或T2WI脂肪抑制呈现高信号,其中3例肿瘤内见囊性极高不规则信号影,3例见低信号分隔;乳腺叶状肿瘤PTs在初期呈动态快速增强状态,初始期后TIC9例呈II型,3例呈I型;DWI检查11例,其表现均为高信号,正常乳腺组织ADC值与患者平均ADC值相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叶状肿瘤PTs的MRI表现特点无明显特征,因此为非特征性,需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总页数】3页(P5-7)【作者】徐晓杰【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分析 [J], 张嫣;余浩杰;王颀;郭庆禄;王霞;沈敏;张江宇2.乳腺叶状肿瘤MRI形态及功能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J], 谢东;李强;康巍;唐琪;刘丽东;朱旭娜;赵欣;陈军;张卫3.乳腺叶状肿瘤的乳腺X射线摄影及MRI表现 [J], 段艳廷; 李辉; 何毛伟; 付丽媛; 钟群; 肖慧; 许尚文; 陈自谦4.乳腺叶状肿瘤的数字化X线摄影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 [J], 沈烨;殷国玮;朱春;王洁;周英姿5.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学分析 [J], 潘志远;张春红;姚晓军;元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MRI特征性强化与病理分级对照王凡; 陈家祥; 赵伟志【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45-48)【关键词】乳腺; 导管原位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检查【作者】王凡; 陈家祥; 赵伟志【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心医院影像中心安徽马鞍山 2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一种肿瘤性导管内病变,具有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的趋势,早期检测尤为重要。
DCIS的MRI特征表现主要为非肿块样强化78%[1],2003年美国放射学会推出了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2],非肿块样强化是特别列出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病灶不成肿块样强化,在常规扫描中不易显示,目前还存在对病灶形态特征认识上的不足与不统一。
本研究主要探讨DCIS的MRI非肿块样强化表现特征,并分析其与病理亚型间的相关性,提高乳腺DCIS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1.1 病例资料搜集我院2007年10月至2013年8月,术前行MR检查,术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纯DCIS,行MR动态增强检查呈非肿块样强化病例58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8~72岁,平均52岁,其中无明显临床症状37例,临床扪及乳腺可疑肿块或局部软组织增厚9例,乳头溢液5例,局部胀痛7例。
1.2 MRI设备与检查方法MRI检查选择月经后1~3周,采用Siemens Espree 1.5T超导型MR设备。
受检者常规俯卧位,双侧乳房自然悬垂于乳腺相控阵线圈中,适当加压固定乳房,乳头位于最低点。
常规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定位扫描后:常规扫描包括:横断位STIR的FSET2WI序列(TR/TE,5060/91ms,矩阵320×320,层厚4mm,翻转角160o),横断位3D FLASH non-FS T1WI序列(TR/TE,14/4.7ms,矩阵448×448,层厚1.0mm,翻转角25o)及矢状位STIR 的FSET1WI序列(TR/TE,4650/113ms,矩阵320×320,层厚4mm,翻转角180o)。
乳腺癌MRI征象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周伟;王建良;朱玉春【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的MRI征象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乳腺癌168例共180个病灶,分析MRI图像与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化程度关系,同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浸润性导管癌MRI表现为边缘有毛刺、边界模糊及内部有坏死的比例分别为57.69%、84.62%和55.13%,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乳腺癌的16.67%、8.33%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Ⅰ级病灶MRI表现为边缘无毛刺、边界清楚及内部无坏死的比例分别为76.47%、70.59%和94.12%,明显高于组织学Ⅱ级和Ⅲ级病灶的41.94%和36.36%、1.61%和27.27%、40.32%和36.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ADC值为(1.082±0.033)×10-3mm2/s,明显低于其他类型乳腺癌(1.204±0.027)×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Ⅲ级病灶ADC值为(1.012±0.030)×10-3 mm2/s,明显低于组织学Ⅰ级和Ⅱ级病灶[(1.153±0.061)×10-3 mm2/s、(1.147±0.041)×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MRI形态学特征以及ADC值为乳腺癌术前病理分型评估可能有参考价值.%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features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168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ith 180 lesions, who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RI and pathologi-cal type and hist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values were mea-sured.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edge burr, boundary blur and internal necrosis in MRIfindings of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were respectively 57.69%, 84.62% and 55.13%,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16.67%, 8.33% and16.67%of other types of breast cancer (P<0.05). The proportion of no edge burr, clear boundary and no necrosis in MRI fea tures ofⅠgrade lesion of histology were respectively 76.47%, 70.59%and 94.12%,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41.94%, 1.61%and 40.32%of theⅡgrade lesion of histology and 36.36%, 27.27%and 36.63%ofⅢgrade lesion of histology (P<0.05). The ADC value of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was (1.082 ± 0.033) × 10-3 mm2/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204±0.027)×10-3 mm2/s of other types of breast cancer (P<0.05). The ADC value ofⅢgrade lesion of histology was (1.012±0.030)×10-3 mm2/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153±0.061)×10-3 mm2/s ofⅠgrade le-sion of histology and (1.147 ± 0.041) × 10-3 mm2/s ofⅡgrade lesion of histology (P<0.05). Conclusion The MRI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DC value of breast cancer can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eoperative path-ological types of breast cancer.【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7(028)015【总页数】3页(P2499-2501)【关键词】乳腺癌;MRI;表观扩散系数;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作者】周伟;王建良;朱玉春【作者单位】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昆山 215300;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昆山 215300;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昆山 21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临床上乳腺癌病灶早期诊断相对困难,虽然X线片或者超声等辅助检查可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但其诊断的灵敏度或者特异度均不足55%[1-2]。
乳腺恶性肿瘤磁共振征象分析
王莉;陆建平;王飞;刘崎;田建明
【期刊名称】《临床放射学杂志》
【年(卷),期】2001(20)11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肿瘤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
材料与方法 2 7例乳腺恶性肿瘤行MRI平扫 ,其中12例行动态增强扫描 ,结合手术病理结果 ,分析乳腺恶性肿瘤的形态、信号、强化特点以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
结果 2 7例患者中平扫 15例具有不规则形态、T2 WI不均匀高信号、周边有毛刺等典型恶性征象 ,余 12例需行动态增强扫描者 ,7例呈“快进快出”方式强化。
浸润性小叶癌T2 WI信号较低 ,强化不明显 ,呈不典型表现 ;粘液腺癌及叶状囊肉瘤肿块较大 ,周边毛刺不明显 ,强化呈“快进慢出”方式 ,表现亦不典型。
【总页数】4页(P839-842)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肿瘤分期
【作者】王莉;陆建平;王飞;刘崎;田建明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R730.44
【相关文献】
1.乳腺核磁共振成像恶性肿瘤征象的META分析 [J], 荆鹏;张强;李秀凤;刘照信;张辉
2.乳腺核磁共振成像恶性肿瘤征象的META分析 [J], 石宇文
3.乳腺核磁共振成像恶性肿瘤征象的META分析 [J], 荆鹏; 张强; 李秀凤; 刘照信; 张辉
4.乳腺核磁共振成像恶性肿瘤征象的META分析 [J], 杨新方
5.CT与磁共振成像在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及征象表现分析 [J], 程星遥;李晨嘉;黄欢欢;段晓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阴性乳腺癌MRI征象及其异质性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三阴性乳腺癌则是一种最具有侵袭性和预后不良的乳腺癌亚型。
MRI成像技术因其对乳腺组织细节的高清晰度和对微小病变的敏感性,已成为乳腺癌筛查和诊断中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旨在通过MRI对三阴性乳腺癌的异质性进行分析,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依据。
二、研究内容1.回顾性分析123例三阴性乳腺癌的MRI征象,包括病灶梗塞、分叶征、局灶性强化、周围水肿等,以及与其对应的病理类型;2.观察三阴性乳腺癌病变周围的形态结构,如其边缘的锐利程度、病变周围的紊乱程度等;3.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异质性。
比如,我们将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病灶内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以挖掘病灶的异质性特征;4.通过比较三阴性乳腺癌的MRI表现和临床病理表现之间的一致性,评估MRI在诊断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准确度以及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
三、研究意义1.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通过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病变的MRI表现和异质性,我们将更准确地了解其发生、发展的过程,精准预测其病情和治疗反应,并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2.丰富MRI对乳腺癌的评估价值:MRI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断中,本研究进一步拓展了MRI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3.提高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认识:该研究有可能挖掘出三阴性乳腺癌异质性中的分子机制,对相关疾病的预后评估、患者治疗选型等方面都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研究方法1.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乳腺外科为主要研究单位,参照本单位2009至2021年6月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病历数据库,收集MRI检查报告、病理记录进行三阴性乳腺癌MRI特征分析。
2.对生物样品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如RNA提取、构建文库、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等,以探究三阴性乳腺癌的异质性。
3.团队成员均需完成基本的科研论文阅读、思路交流和参与数据分析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