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38.12 KB
- 文档页数:12
九年级下期末历史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历史1. 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统治者祭祀活动中的"问卜"和"占卜"形式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 西周时期,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封建领主与中央政权共同维持封建制度的稳定。
- 春秋时期是战国时期的前奏,公元前771年后期周王室国家逐渐衰弱,周边诸侯国力量崛起。
2.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变革时期,七雄争霸形成。
-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强大崛起,改革内容包括轻徭薄赋、废除封建制度等。
- 孟子、荀子等众多思想家的思想为后世各种思想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严密的封建帝国,实行县制和郡县制,修建了万里长城,始终坚持法家思想统治。
- 随着秦朝的灭亡,刘邦建立的西汉开始执政。
西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 在东汉时期,王莽的新莽政权上台,而后由光武帝刘秀恢复汉朝,建立了东汉。
4.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割据、战乱不断的时期,魏、蜀、吴三方割据分立。
- 曹操集权统治,蜀汉刘备携手孙权合作,使得后来的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5. 隋唐时期:-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国,简化文字,推行"科举"制度。
-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6.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唐末宋初的时间段,中国政权割据、战争不断。
7. 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科技、文化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如李时中的制度改革、苏轼等文化名人的活动,宋朝的内外政策等。
8. 南宋时期:- 南宋时期,中国面临金国的侵略,英勇抵抗的义勇军官则是宋朝历史上的英雄。
9. 元朝时期:-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牧民建立的第一个外族王朝,实行民族分割和统治,而后推行五司制度,产生了许多较为重要的历史事件。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独立运动。
3、“解放者”:玻利瓦尔、圣马丁。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印度人民反抗的国家:英国。
2、起义的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改革时间:18世纪初;2、向西方学习;改革的内容:①强化中央集权;②建立新式常备军;③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农奴;⑤发展教育;⑥倡导西方生活方式。
改革的影响: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一跃而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位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简化版:改革让俄国成为强国,让俄国开始近代化,但也强化了农奴制。
)二、废除农奴制1、时间:1861年2、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3、改革的内容:①农奴可以获得人身自由;②农奴解放以后可以获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4、改革的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改革也保留了残余。
第3课,美国内战1、美国内战的背景:①美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②在是否废除奴隶制的问题上,南北双方针锋相对。
2、内战爆发的导火索:林肯当选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3、内战爆发的时间:1861年(与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奴隶制同年);4、1862年,《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扭转了战场被动局面。
5、如何评价美国内战:①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②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夏、商、周:这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三个主要时期,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是中国古代的第二个朝代,周是商朝被周文王推翻后建立的朝代。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各国割据,矛盾激化,最终演变为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频繁的时期,也是孟子、墨子等思想家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
3.秦汉三国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三国时期是汉朝灭亡后,三国魏、蜀、吴分裂的时期,著名的三国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
4.隋唐五代: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王朝,五代时期是唐朝灭亡后,五个割据的朝代相继出现的时期。
5.宋元明清: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北方的辽金国家继承而来的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一个王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中唯一一个由人民农民起义建立的朝代,清朝是满洲人建立的一个王朝。
二、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远古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从猿到人的演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是人类进入农耕经济的时期。
2.古代文明:古代文明主要分布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华及黄河流域、希腊及罗马地区。
3.古典时代:古希腊是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国家的发源地,古罗马是古希腊文化的继承者,并建立起罗马帝国。
4.中世纪:中世纪是指西方欧洲文化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主要包括罗马帝国灭亡后的黑暗时期、封建社会时期以及十字军东征历史。
5.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5世纪至16世纪欧洲一系列思想和文化上的运动,它重新发现了古典文化,并推动了欧洲文化的繁荣。
6.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是欧洲国家进行航海探险的时期,尤其是以葡萄牙、西班牙为主的国家在这一时期探险开辟新殖民地。
三、现代史知识点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等国家发生的一系列工业化和机械化的革命,这使得人类社会从传统农耕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
历史九年级下册全部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国家观念。
下面是历史九年级下册的全部知识点:1. 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格局1.1 商代的政治格局1.2 西周的政治格局1.3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1.4 秦汉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2. 第二章西方世界的变革与争霸2.1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2.2 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2.3 殖民地争夺与两次世界大战2.4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格局3. 第三章中国的近代化与民主革命3.1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2 太平天国运动与戊戌变法3.3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3.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土地革命4. 第四章二战与中国解放战争4.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4.2 中国的抗日战争4.3 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4.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5. 第五章当代世界格局与中国发展 5.1 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5.2 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5.3 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5.4 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作用6. 第六章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6.1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治理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3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6.4 当代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道路通过学习上述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把握历史观念和文化传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世界,为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是人类进步的镜子,我们应该珍视历史,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这里呈现的午如是通过提及历史九年级下册的全部知识点,简要概括了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阅读本文,读者可以获取对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的整体了解。
这些知识点囊括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格局、西方世界的变革与争霸、中国的近代化与民主革命、二战与中国解放战争、当代世界格局与中国发展以及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不仅涵盖了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国家观念和综合能力。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重点第一章:中国古代的货币和经济发展1. 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式,如贝、布、铜钱等,并讲述货币的历史演变过程。
2. 经济制度的发展:探讨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包括夏商周三代的经济特点,以及秦汉时期的封建经济和土地制度。
3. 秦朝的货币制度革新:讲述秦始皇统一货币制度的过程和影响,以及秦朝货币制度改革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第二章:世界古代文明的对话1. 文明起源与发展:介绍世界各个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
2. 文明交流与互鉴:探究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如丝绸之路的建立和发展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互鉴的影响。
3. 文明的衰落与传承:讨论古代文明的衰落原因,如罗马帝国的衰亡和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兴起,以及古代文明的传承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大航海时代的开启1.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介绍欧洲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包括地理大发现、科技进步和商业发展等因素。
2. 葡萄牙的航海事业:讲述葡萄牙作为欧洲第一个展开大规模航海事业的国家,其航海家的贡献和著名航海活动。
3. 其他欧洲国家的航海活动:探讨其他欧洲国家如西班牙、英国、荷兰等的航海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第四章: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1. 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革:讲述鸦片战争及其导致的中国社会变革,包括对传统社会的冲击和近代化进程的开启。
2. 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介绍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以及这两次改革运动的失败原因。
3.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探究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过程,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国内外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第五章:二战与世界格局的重构1. 二战的原因与爆发:解析二战爆发的原因,包括德国的扩张政策、日本的侵略行为以及国际政治上的紧张局势等。
2. 各国的参战与战争进程:介绍主要参战国家的地位和角色,以及战争的进程和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中国古代社会的演进1. 夏商周的兴衰•介绍夏、商、周三代的建立、兴盛和衰落。
•分析三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特点。
2. 诸子百家与战国时期•讲解战国时期各个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如儒、道、墨、法等。
•分析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变迁以及思想的发展。
3. 秦汉帝国的建立与繁荣•描述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介绍汉朝的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对外交往。
二、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思想1. 诗经与楚辞•分析《诗经》和《楚辞》的特点、意义及影响。
•解读其中的典故和隐喻,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2. 孟子与荀子•研究孟子以人性本善为核心思想的主张。
•讨论荀子以人性本恶为核心思想的主张。
3. 道教与佛教的兴起与传播•介绍道教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教义。
•研究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接受与融合。
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机构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讲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土地制度以及世袭制度。
•探讨封建社会的政治权力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2. 科举制度与儒学的传播•描述科举制度的起源、演变和作用。
•介绍儒学的流行、内容和对社会的影响。
3. 社会结构与女性地位的变迁•分析古代社会的三纲五常思想和男尊女卑观念。
•研究女性地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
四、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1. 农耕与农业发展•讲解农耕文化的兴起及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分析农业技术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2. 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介绍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探讨商业经济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3. 玉器制作与丝织技术•描述玉器制作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解析丝织技术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1. 中原与南方的对接•介绍中原与南方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探讨南方对中原政权的影响。
2.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描述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和作用。
•探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和商品交换。
3. 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宋朝时期的海上贸易和对外文化交流。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历史。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课上的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1. 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初期的氏族联盟:介绍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华夏族和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关系。
2. 周朝的兴衰与春秋战国时期:介绍了周朝的封建制度和分封制度,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霸。
3. 秦汉时期的统一和疆域的拓展:介绍了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治国政策以及汉朝的疆域拓展。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文化繁荣和佛教的传入。
5. 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介绍了唐宋时期的科技成就、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经济繁荣的原因。
6. 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介绍了元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海外贸易和清朝的封建制度。
二、世界近现代历史1.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介绍了资本主义的起源、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西方国家的崛起。
2.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介绍了殖民主义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殖民地独立。
3. 冷战与国际关系:介绍了冷战的起因、冷战时期的两个阵营以及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
4. 当代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介绍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主要特点以及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5. 当代中国: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70年来的发展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些是九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总结。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瑰宝,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希望大家能够对历史保持兴趣和热爱,不断学习和思考,成为具有历史远见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
总结完毕,以上就是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能够更好地理解九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内容。
九年级历史下册重点知识点在九年级历史下册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这些知识点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下面,我将为你总结九年级历史下册的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古代东方文明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及其地理环境- 波旁王朝及后来的北美酋长王朝- 金字塔的建造与神秘的法老文明2. 古印度河谷文明:- 印度次大陆的地理环境- “吠陀”文献和阿育王所创立的莎塔文明- 佛教的诞生与传播3. 古中国文明:- 黄河流域及其地理环境-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和思想文化的繁荣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文明1. 古希腊文明:- 希腊半岛的地理环境- 希腊城邦的兴起与争霸- 希腊神话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2. 古罗马文明:- 罗马城的建立与扩张-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演变- 古罗马法律与道路建设的影响第三章:中世纪的世界1. 西欧封建社会:- 封建主义与封建制度的形成- 封建领主与农奴的生活- 骑士精神与十字军东征2. 伊斯兰帝国:- 摩尔人的扩张与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伊斯兰教的教义与正统派之争- 伊斯兰科学与文化的发展第四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与航海时代1. 古代科技文化:-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 科举制度与四大发明的影响- 古代书院与文化教育的推动2. 世界航海时代:- 圣殿骑士团与奥斯曼帝国的冲突- 哥伦布的航海与新大陆的发现- 西方列强的海上探险与殖民扩张第五章:现代化国家的形成与变革1. 近代欧洲国家的兴起:- 英国的资本主义革命与民主制度的发展 -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的统一战争- 工业革命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2.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兴起以上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和历史的演变。
希望你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九年级下册历史全集知识点一、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黄河流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2. 亚欧非大陆的其他古代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等;3. 交流与互鉴:古代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二、中古世纪的变与不变1. 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天主教会、十字军东征;2. 东方文明: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扩张、伊斯兰文明的发展;3. 远东文明:大风堂文化、忍者文化、朝鲜半岛文明等;三、近代世纪的变与不变1. 大航海时代:哥伦布、麦哲伦等的航海探险;2. 外来侵略与东方国家的反抗:中国鸦片战争、印度的反殖民斗争;3. 近代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突破。
四、近现代世纪的变与不变1.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发起、战争对世界的影响;2.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侵略、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3. 冷战与国际格局:苏联与美国的对峙、东西方阵营的形成;4. 各国独立运动:亚非拉国家独立运动、民族解放战争的兴起;5. 当代世界的挑战与合作:全球化、环境问题等。
五、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不平等条约、近代中国的危机;2. 辛亥革命及后续: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斗争;3.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共合作、北伐成功、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4. 中国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八年抗战的胜利;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改革的进行;6.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科技进步与国家发展。
六、世界史与中国古代史1. 古代东西方交流:丝绸之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对话;2. 西方现代文明对中国的影响:科学技术、政治制度等;3. 中世纪欧洲与中国:罗马帝国、封建社会等;4.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等;5. 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儒家文化、宗教信仰等;6. 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东亚文明、互鉴与交流。
七、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1. 中国近现代史的国际背景:列强侵略、亚洲的变革;2.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抗日战争、国家独立运动;3. 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制度改革、科技进步。
2018最新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3、1921年,___提出新经济政策,即“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和外国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经营,同时国家还保留了对大型企业和关键行业的控制权。
4、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是,新经济政策也引起了党内的争论和分歧。
5、___在世界革命和国内建设之间寻找平衡,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方针,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三课苏联的建立1、1917年12月,俄国召开了第一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了《苏维埃权力宣言》,宣布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2、1918年3月,___通过了《苏维埃宪法》,规定苏维埃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国家的一切权力由苏维埃行使。
3、苏联建国后,面临着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为了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联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红军、实行战时共产主义、进行土地改革等。
4、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高加索、中亚五个苏维埃共和国签订了《联合条约》,正式成立了苏联。
5、苏联的成立标志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这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课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1、苏联建国初期,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和社会混乱。
为了推动社会主义建设,___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如实行战时共产主义、进行土地改革、发展重工业等。
2、1928年,___提出了“三年计划”,旨在通过发展重工业,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3、三年计划的实施,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
4、1932年,苏联提出了“五年计划”,旨在进一步加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5、五年计划的实施,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苏联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五课大清洗的背景和实施1、大清洗是指苏联在1930年代对内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政治镇压和清洗运动。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导学案(战争引发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一、新时代的曙光:(一)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二月革命的性质:__________(二)俄国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___年____月____日(俄历10月25日),彼得格勒领导人:______ 主力:____和_____(8)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选为主席,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三)巩固苏维埃政权外交:__________;二、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内)3.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国际)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 -------毛泽东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抄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四、试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有何启示?(抄写)革命道路(方式):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俄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启示:1.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了胜利。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是哪次运动中?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是谁?(抄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六、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的归纳为“社会主义有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
”对应的历史史实是:(1)社会主义有空想到科学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理论到实践标志:__________(3)由理想到现实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国首次宣传社会主义的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七、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济上(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新经济政策:时间:____________实施者:列宁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上(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1922年底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的四个加盟国,后扩大为15个。
斯大林的探索:经济上: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1928年-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快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联系:中国的人民公社化和一五计划。
政治上:苏联1936年新宪法1936年新宪法宣布苏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新宪法的的制定,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
也标志着苏联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抄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如促进两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但弊端严重,阻碍苏联____________________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俄国名称的变化:沙俄(1917年前)苏俄(1917年—1922年)苏联(1922年—1991年)俄罗斯(1991年—至今)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即:一战后的世界格局)一、巴黎和会1.时间:2.目的:3.操纵国:4.(抄)巴黎和会的实质:5.结果:1919年6月,协约国同战败国德国签订《》(《对德和约》)6.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内容是。
7.《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继承,(从而引发了中国的爆发,揭开了中国革命的开端)。
8.凡尔赛体系的影响:《凡尔赛和约》加上对奥和约、对土和约、对匈和约、对保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的统治秩序9.1920年建立,由英、法两国操纵,是战后帝国主义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二、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安排)1.目的:协调列强在地区利益(尤其是国和国矛盾)2.时间:1921-1922年地点:美国华盛顿3.参加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4.操纵国:5、结果: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1922年《九国公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及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6.华盛顿会议的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地区统治秩序。
7.《九国公约》的影响:对中国:对日本:对美国: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1.实质:体系。
3.第4课经济大危机1、经济危机开始的标志: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应对经济危机,1933年,美国实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行新政直接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罗斯福新政“新”(创新点、新的含义)在何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罗斯福新政的性质(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罗斯福改革的措施中,其中心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助于民生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答:对美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罗斯福新政对我们现在经济建设有何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列举不改变社会性质而成功的改革?答: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1、_________年,_________上台,标志着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也标志着世界大战的___________的形成。
2、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标志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3、________年,日本______建立法西斯政权,标志着世界大战的___________的形成。
4、20世纪30年代,______、______、_____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称之为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经济危机,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一、慕尼黑阴谋(1)时间: 1938 年9月(2)地点:德国慕尼黑(3)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慕尼黑会议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1)全面爆发的标志: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也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也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开始瓦解。
(抄写)(1940年四五月,德军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_______________)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 英国也遭到轰炸(不列颠空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抄写))。
在此期间, 意大利也加入德国一方参战。
)(3)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_______________,苏德战争爆发(______________)。
_______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抄写)(4)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7日,_____________,太平洋战争爆发。
________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同时也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的瓦解。
(抄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揭开亚洲战场的序幕是:______________(抄写)四、最能证明绥靖政策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
时间:_________________地点:华盛顿主要参加国家:美、英、苏、等26个国家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