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表格word版本
- 格式:doc
- 大小:29.45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意义: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沉重地打击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列宁领导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作出的重要探索。
2、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僵化,严重弊端)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对欧亚非的安排巴黎和会:1919年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会议,会议英、法、美主宰,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瓜分。
相关链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此开始。
2、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安排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日美两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内容:九国代表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列强经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是资本主义世界短期相对稳定的统治秩序,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
四、经济大危机1、经济危机(1929—1933)从美国纽约开始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劳动人民深受其害。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2.罗斯福新政(美国)①、1933年,为对付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九年级历史表格知识点归纳历史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通过研究过去的事件和人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九年级历史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包括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为了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将其整理成表格形式,便于查阅和回顾。
一、古代文明发展的表格知识点1. 汉字的发明与发展发明者:神农氏、仓颉形态与演变:甲骨文、金文、隶书等现代汉字的形式:繁体字、简体字2. 汉代的发展成就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科技: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文化:经典著作《论语》、《道德经》等3. 罗马帝国的兴衰帝国建立者:凯撒大帝、奥古斯都兴盛时期:统一货币、道路、浴场、斗兽场等灭亡原因:部落入侵、内部腐败等4. 印度文明的特点宗教:印度教、佛教政治:种姓制度文化:民族舞蹈如印度舞、吠陀经等二、世界历史里程碑的表格知识点1.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战争征服地区:希腊、埃及、波斯、印度等影响:东西方文化交流、希腊化东方、亚历山大城市建设等2.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蛮族入侵:日耳曼人、匈奴人等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3. 大航海时代探险者:哥伦布、麦哲伦等发现内容:美洲大陆、土耳其等影响:世界地图的画法改变、殖民地的建立等4. 法国大革命导火索:贵族的奢侈浪费、三级制度的不公平重要事件:人权宣言、恐怖统治等影响:民主思潮的传播、世界上首部人权宣言的发表等三、中国近现代史的表格知识点1. 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年-1842年战争原因: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抵制行动结果: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2. 辛亥革命发生时间:1911年革命原因:对清朝的不满、外国的压迫影响: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3. 文化大革命发生时间:1966年-1976年革命目标:消除旧的思想和文化,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影响:国内外的政治混乱、经济停滞、社会动荡等4. 改革开放发生时间:1978年目标:推动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影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将历史知识点整理成表格形式,我们可以清晰而系统地了解历史的起伏和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的地理位置、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
2. 古代文明的传播:通过战争、贸易、宗教等途径,文明如何在不同地区间传播与交流。
3. 古代科技与文化:包括农业、建筑、文字、法律等方面的成就。
二、封建社会的发展1. 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封建等级制度、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2. 亚洲封建社会的特点:以中国为例,介绍科举制度、官僚体系等。
3. 宗教在封建社会中的作用: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三、资本主义的兴起1. 文艺复兴:起源、代表人物(如达芬奇、莎士比亚)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地理大发现:探索新航路的动机、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95条论纲、宗教改革的影响。
4.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兴起、商业革命、价格革命。
四、工业革命与现代社会的形成1.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特点:英国的纺织业、蒸汽机的发明等。
2. 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
3.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工人阶级的形成、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五、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1.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殖民地的争夺、殖民地的经济剥削与文化影响。
2. 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印度的非暴力抵抗、非洲的独立运动。
3.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斗争:如中国的义和团运动、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
六、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1.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爆发、主要战役、联合国的成立。
3.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美苏两极格局、核武器竞赛、冷战的结束。
七、现代科技革命与全球化1. 信息技术革命: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生物技术的进步: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
3. 全球化的趋势与挑战: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环境问题等。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单元一: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挑战第一章近代中国的背景•19世纪,中国面临了严峻的内外挑战,而惨痛的历史教训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滞后与科技的沉寂,才是导致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的根源。
•1840年,鸦片战争的发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开始了其漫长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章外来列强入侵和中国反抗•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外资的大量注入,导致了中国社会政经的极度动荡,形成了中国内地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下苟且生存的局面。
•在外族的侵略面前,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的反抗,其中最为著名的东方虎创立的洪门组织促进了中国反抗外族的形成。
第三章清廷内部改革和民间变革的探索•清廷内部改革总体上被视为无效,而民间变革的探索却逐渐展现出其实效。
民间会馆的兴起奠定了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的基础;而思想的启蒙、女性的解放、新农村运动等民间倡导,逐渐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
第四章新帝国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20世纪,新帝国主义列强从东大西洋向太平洋进行扩张,中国成为他们扩张的必经之路。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加剧社会的分裂。
•西方列强与日本在中国开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和压迫。
同时,反对帝国主义的声音也日益响亮。
单元二:民族危机与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第一章计时百年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期,清政府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下分蛋糕、肆意掠夺,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民族危机愈加突显。
•辛亥革命的爆发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道奇迹,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第二章民主革命与建立共和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次起义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由中华民国成立而结束的清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三章革命与建国•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是中国百年变革的两个里程碑,为中国解决了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难题。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共产党的诞生,共摇篮了 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
19 年中考九下历史资料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9 世纪初)1.背景: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根本原因);②土生白人对殖民统治的不满;③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拉丁美洲曾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
3.进程:(1)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2)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他领导南美的独立战争,直至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最终结束。
4.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1.背景:19 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导火线:涂油子弹事件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 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 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1.背景:①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②工商业发展缓慢;2.目标: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3.措施:(1)政治: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2)军事: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3)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4)文化习俗: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4.影响:(1)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消极: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1861 年废除农奴制1.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目的:维护贵族地主利益,挽救统治危机;4.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5.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知识点表格归纳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二、印度民族大起义联系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1851~1864年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比较它们的异同?相同点:都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都显示了人民勇于抗争的反抗精神;都以失败告终,都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等。
不同点: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第3课美国内战一、美国领土的扩张二、美国内战二、明治维新三、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之处:(了解)相同点:①都是在国家面临严重危机情况下进行的②都是由统治阶级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③都使两国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④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⑤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四、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②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独立战争③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逐步废除旧制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五、19世纪中期,美、日、俄等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又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一、科学家二、文学巨匠三、音乐美术大师四、欧美近代科技的发明创造为什么能够获得累累硕果?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前提,也是根本原因。
②人们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敢于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促进了科技进步。
③科学家的实践和探究,在推动科技进步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二、十月革命三、根据俄国革命的发展进程分析,“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分别指哪次革命?性质分别是什么?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月十俄国革彼得格勒武装月〕、彼得格勒日〔俄历101917 时间、地点年11月7命起义列宁领导人斯莫尔尼宫总指挥部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结果人民委员会。
十月革命的历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意义诞生。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主社会对的新经济政策〔列1921 年时间义道路探索宁〕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开展商品经济内容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开展作用重大成就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方案,由传统的农—19371928 业国变成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斯大林模式〞形成时间1936 年形成标志苏联新宪法的制定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弊端●优先开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方案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阔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经济开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 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凡尔赛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召开时间 1 月 1919 年黎和会操纵者美、英、法尔?凡赛领土法国收回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和约?内容政治军事德国成认奥地利的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万人; 10 不得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50 莱茵河东岸公里范围内为非武装区,德国不得设防;殖民地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移给日本;赔款另外设立赔款委员会,另行确定德国的赔款总数和方式。
华召开时年— 19221921盛间顿会议主导国美、英、日国九? 公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约? 内容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时机均等〞的原那么实质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确立了“凡尔赛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慕尼黑阴谋内容月,英法等国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年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课俄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一、中国近现代史1.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全民革命,并且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它于1911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共和国。
-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近代化进程,为中国现代政治形势奠定了基础。
2.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启蒙运动。
- 这个运动的目标是推翻封建礼教,倡导科学、民主和现代思想,提倡个人解放与自由。
3.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反对旧秩序、争取民主与进步的爱国革命运动。
- 这个运动起源于1919年的北京,反对外国列强的干涉,呼唤民主和科学,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出了批判。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 这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由旧中国向新中国的过渡,中国的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也得以奠定。
二、世界两次大战及中国的抗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
- 这场战争导致了数百万人员的伤亡,以及对各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
2.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年至1945年,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 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同时也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
3. 中国的抗战- 中国抗战是指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
- 这场战争从193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日本在1945年投降为止。
中国人民以巨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1.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是指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对社会经济基础进行根本性变革的过程。
- 这个过程从1949年开始,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并解放了生产力。
2.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是中国领导下进行的又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课俄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第1课⼈类的形成⼀、⼈类的出现1、现代⼈类从⾮洲南⽅古猿进化⽽来(属“正在形成中的⼈”)。
2、会不会制造⼯具,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是⼈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步。
4、“完全形成的⼈”阶段的代表:①早期猿⼈: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能⼈”;②晚期猿⼈:中国元谋⼈和北京⼈、(印度⽖哇⼈);③早期智⼈:中国丁村⼈、(德国尼安德特⼈);④晚期智⼈:中国⼭顶洞⼈、(法国克罗马农⼈)。
5、晚期智⼈出现的同时,现代⼈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种(即黄种、⽩种、⿊种⼈)出现的原因:⼈种的差异,是不同⾃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族社会1、⽒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族?⽗系⽒族母系⽒族:妇⼥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系⽒族:随着社会⽣产⼒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男⼦逐渐取代妇⼥成为主要劳动⼒,开始⽀配社会,⽗系⽒族逐渐取代母系⽒族。
2、国家的产⽣:⽗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
第2课⼤河流域——⼈类⽂明的摇篮⼀、⾦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1、国家的出现、统⼀及灭亡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个奴⾪制⼩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的古代埃及国家建⽴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字塔(古代埃及法⽼的陵墓)⾦字塔是埃及国王权⼒的象征。
⼆、新⽉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伦1、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在两河流域南部建⽴起很多奴⾪制⼩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伦王国国王汉谟拉⽐统⼀了两河流域,建⽴了中央集权的奴⾪制国家。
3、汉谟拉⽐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步⽐较完备的成⽂法典。
三、古代印度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些⼩国。
后来,雅利安⼈⼊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起奴⾪制国家。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大全新人教版单元一:近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东方红高级职业中学- 和中的成立-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单元二: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方针-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两个文明一体化”战略- 亚欧大陆桥- 奥运会的举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单元三:世纪之交的世界- 九一一事件- 反恐战争- 东南亚海啸- 全球气候变暖- 经济全球化- 印度的快速崛起-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一带一路倡议单元四:地球与地图- 世界地理的基本内容-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现象- 世界主要的地理区划- 世界知名的地理景观单元五:中非关系- 中非友好合作的历史-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人文交流- 中国援助非洲的主要形式- 坦桑尼亚和中国的友好关系单元六:东亚文明史- 东亚文明的起源-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东亚文明的传播和交流单元七:共和国时期的外交与民族团结-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外交斗争与中国的独立自主- 民族团结与中国的统一大业-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成立- 政府和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 中国的和平外交和生存环境-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辉前景单元八:奥林匹克-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要项目- 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宣言- 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成绩单元九:生活与工作- 生活与行为规范- 健康与安全知识- 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现代职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单元十:漫画与动画- 漫画的起源和发展- 动画的起源和发展- 漫画与动画对社会的影响- 中国漫画与动画的发展现状单元十一: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存-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作用- 生物多样性的分类和保护-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人类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单元十二:中国历史上的哥伦布- 中国航海史概述-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组成和七次航行- 郑和下西洋对世界的影响单元十三:世界的珍宝- 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 世界各大洲的历史文化- 世界各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 世界各大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单元十四:地球村与一家亲- 地球村的概念和内涵- 世界各国的民族和文化多样性- 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世界大家庭的和平共处单元十五:自然与人类共生- 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人类如何与自然环境共生单元十六:阅读与写作技巧- 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途径单元十七:电脑与互联网- 电脑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革命- 互联网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单元十八:中华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中华民俗文化的传统与现代- 中华民俗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中华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单元十九:舞台与表演艺术- 舞台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戏剧的基本要素和分类- 戏曲艺术与舞台表演艺术- 舞台表演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单元二十:科技与未来生活- 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科技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 未来的科技与生活的发展趋势单元二十一:食品与健康- 饮食健康的基本要求和流行病学- 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 饮食与健康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建立良好的饮食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单元二十二:人类的奋斗与成功- 人类追求幸福和成功的原因- 社会进步与个人成就的关系- 人类在各个领域的奋斗和成功事例- 奋斗和成功的内涵和价值单元二十三:诚信与道德- 诚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诚信与道德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诚信和道德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单元二十四:绿色生活与低碳发展- 绿色生活的基本理念和实践- 低碳发展的意义和措施- 低碳生活的方法和效益-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文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