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好玩的锁》
- 格式:doc
- 大小:380.47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好玩的锁》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动手能力。
2. 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3.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简单的机械原理,锻炼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一把常见的锁、一把厚壳核桃。
2. 一些常见的工具如钳子、锤子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出示一把锁,让幼儿观察并谈谈自己对锁的认识和了解。
Step 2: 讨论1. 引导幼儿思考:锁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我们要用钥匙打开锁?2. 对幼儿的回答进行逐一引导和引发思考,做必要的解释和补充。
Step 3: 实验1. 教师出示一把常见的锁,让幼儿观察和摸索,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尝试打开锁。
2. 让幼儿联系平时的经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来打开锁,例如用钳子,用锤子,用力推拉等。
3.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用钥匙可以打开锁?是什么原理使得锁可以被打开?4. 教师示范使用正确的钥匙打开锁,解释锁的机械原理。
Step 4: 进一步探究1. 教师出示一颗厚壳核桃,告诉幼儿这也像个“锁”,你能尝试打开它吗?2. 引导幼儿观察核桃并思考如何打开它,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来打开核桃。
3. 引导幼儿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发现,比较核桃和锁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Step 5: 小结教师总结讨论的结果,强调锁和核桃都需要正确的方法和工具才能打开,引导幼儿认识到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Step 6: 拓展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让幼儿尝试使用其他物品和方法来“打开”一些简单的机制玩具,如旋转扣子、揭开盖子等,培养幼儿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方式:教师观察幼儿的参与情况和表现,在讨论和实验过程中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综合活动《好玩的锁》-幼儿园综合教案一、活动背景《好玩的锁》是一项综合活动,旨在通过幼儿园的锁具制作和玩耍,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理解锁具的基本知识。
2.培养幼儿的手指灵活度和手眼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4.促进幼儿与同伴的合作和交流。
三、活动准备1.锁具:提前准备一些符合幼儿园安全标准的锁具,如挂锁、密码锁等。
2.材料:纸板、彩纸、剪刀、胶水。
3.活动空间:安排一个宽敞的玩耍区域,以便幼儿进行锁具制作和玩耍。
四、活动流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幼儿讨论锁具的使用场景和作用,如房门锁、自行车锁等。
•向幼儿展示不同种类的锁具,让他们观察和探索锁具的外形和工作原理。
2.制作锁具(30分钟)•分发锁具制作材料给幼儿,包括纸板、彩纸、剪刀和胶水。
•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锁具,可以是模仿已有锁具的样式,也可以是他们自己创造的锁具形象。
•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制作过程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帮助。
3.活动时间(40分钟)•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制作的锁具,并鼓励他们使用自己的锁具进行玩耍。
•设计一些锁具解锁的小游戏,如解开密码锁、找到钥匙打开挂锁等,让幼儿在玩耍中巩固锁具的使用技巧。
•为了增加乐趣,可以设置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让幼儿通过协作解决问题。
4.总结(10分钟)•提醒幼儿锁具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教育他们要保护自己和周围的财物安全。
•鼓励幼儿回顾制作锁具和玩耍的经验,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受。
•感谢幼儿的参与,并鼓励他们持续发挥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五、活动评估1.观察幼儿在制作锁具过程中的专注程度和创造力表现。
2.观察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的合作和交流情况。
3.观察幼儿在玩耍锁具的小游戏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记录幼儿对锁具和活动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六、注意事项1.确保锁具的安全性和适用性,避免幼儿误伤。
2.确保活动场所的安全性,防止幼儿发生意外。
3.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示范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教学设计:《好玩的锁》一、教学内容及目标1.1 教学内容《好玩的锁》是为中班幼儿设计的综合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锁类游戏,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培养锁头认识和操作的能力,开发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手指锁认知:通过观察和比较手指锁的形状、尺寸、外观和用途等,培养幼儿的分类和比较能力,同时开发他们的视觉和触觉感受能力。
•手指锁操作:引导幼儿自由操作手指锁,结合实物及图片给予示范演示,提高眼手协调能力和操作技能。
•拼搭锁组成:将多种手指锁进行拼搭组合,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口令锁的认知:通过观察和操作口令锁的解锁方式,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记忆能力。
•口令锁操作:引导幼儿进行口令锁的解锁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应该能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的锁头的形状、尺寸、外观和用途等;•熟练并自如地操作手指锁,增强眼手协调能力和操作技能;•创造并设计属于自己的手指锁组合,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熟悉并掌握口令锁的解锁方式,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记忆能力;•能够独立解锁口令锁,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锁类和使用场景,引导幼儿了解一些普及的锁类,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教学(40分钟)本环节是本次教学重点环节,主要包括:2.1、观察和比较手指锁利用图片及实物让幼儿逐一观察、比较、分类手指锁的形状、尺寸、外观、用途等,注重锁头的锁眼、开锁方式等。
2.2、手指锁操作让幼儿手动进行手指锁的操作,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手指锁的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项,同时注重手指锁的重复训练,帮助幼儿掌握操作技能。
2.3、拼搭锁组成将多种手指锁进行拼搭组合,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和创造,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并提高眼手协调能力。
中班综合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好玩的锁》一、教学内容1. 了解锁的基本结构,知道锁的作用。
2. 学习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了解锁的种类及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锁的结构和作用,知道不同种类的锁。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锁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锁的结构和作用,知道不同种类的锁。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类型的锁(钥匙锁、密码锁、指纹锁等)、锁具操作卡片、教学PPT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类型的锁,引发幼儿兴趣,导入活动。
2. 基本知识学习:a. 教师讲解锁的结构和作用,让幼儿了解锁的基本功能。
b.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锁,让幼儿观察、比较,了解它们的特点。
3. 实践操作:b. 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学会使用不同类型的锁。
a.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b.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财物不受侵犯?5. 教学延伸:a.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使用锁的情况,提出建议。
b.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中设置“锁的世界”主题区域,让幼儿自主探索。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如何?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4.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5.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中班综合活动《好玩的锁》2. 活动时间:10分钟3. 活动地点:活动室4. 活动过程:a. 教师出示各种类型的锁,引发幼儿兴趣。
b. 教师讲解锁的结构和作用,让幼儿了解锁的基本功能。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锁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知道锁的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锁的结构:锁身、锁芯、钥匙等。
2. 锁的种类:家用锁、密码锁、汽车锁等。
3. 锁的作用:保护财产、人身安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锁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难点:让幼儿学会使用不同种类的锁。
四、教学准备:1. 实物锁具:家用锁、密码锁、汽车锁等。
2. 钥匙:配对的钥匙。
3. 教学图片:锁的图片。
4. 教学视频:锁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实物锁具,引导幼儿说出锁的名称。
2. 讲解:向幼儿介绍锁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讲解锁的作用。
3. 演示:播放教学视频,让幼儿了解锁的工作原理。
4. 实践:让幼儿分组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锁,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 总结:引导幼儿说出今天学习的内容,巩固幼儿对锁的认识。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与家长一起找出家中的锁,了解其使用方法。
7.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达成。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邀请警察叔叔来园讲解锁的作用和安全知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2. 组织幼儿参观锁具制作厂,了解锁的制作过程。
3. 开展“小小锁匠”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锁具模型。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锁的认知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锁的掌握程度。
3. 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讲解其他安全设备,如报警器、摄像头等。
2. 组织幼儿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幼儿的安全知识水平。
3. 开展家庭安全教育,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学习安全知识。
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锁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好玩的锁》一、教学目标1.了解锁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知道锁的开启方法。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锁具的兴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锁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学习锁的开启方法。
三、教学难点1.锁的内部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不同类型锁的开启技巧。
四、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类型的锁(如挂锁、密码锁、指纹锁等)、钥匙、开锁工具。
2.学具:每组一套锁具和开启工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锁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锁的了解和经验。
(二)基本概念1.教师简要介绍锁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三)动手实践1.教师分发锁具和开启工具,指导学生尝试开锁。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3.学生分享开锁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类型锁的特点和开启方法。
2.学生分组研究,尝试解开各种锁具。
3.学生展示研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五)团队合作1.教师提出一个挑战性问题,如:“如何用现有的工具打开一个锁住的箱子?”2.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解决方案。
3.各组展示解决方案,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探索。
六、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而不是单向灌输知识。
2.在实践环节,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3.在团队合作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节奏,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开。
6.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类型的锁具,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补充:(二)基本概念教师展示锁的模型,并边演示边讲解:“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这个是锁芯,它是锁的核心部分,钥匙插入的地方。
《好玩的锁》一、教学目标:1. 了解锁的基本结构,知道锁的作用。
2. 学习用观察、比较、操作的方法探索开锁的方法。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激发幼儿热爱科学、乐于动脑动手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锁的结构,学会开锁的方法。
难点:能独立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开锁。
三、教学准备:物质准备:各种类型的锁(钥匙锁、密码锁、挂锁等)、钥匙、笔记本、画笔等。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各种锁,引导幼儿说出锁的名称,讨论锁的作用。
2. 基本知识学习:讲解锁的结构,包括锁芯、锁体、钥匙等部分,让幼儿了解锁的工作原理。
3. 实践活动:让幼儿分组尝试开锁,观察并记录不同锁的开锁方法。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幼儿能熟练地介绍锁的结构,了解锁的作用,大部分幼儿能独立完成开锁任务。
2. 教学改进:在实践活动环节,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如引入更复杂的锁具,让幼儿挑战。
3. 教学反馈:从幼儿的参与程度和操作能力来看,他们对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但在分享环节,部分幼儿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锁,了解不同锁的特点和开锁方法。
2.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设置“锁与钥匙”主题,提供各种锁具和钥匙,供幼儿自由探索。
3. 主题活动:开展“小小锁匠”主题活动,邀请幼儿设计自己的锁具,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幼儿的开锁成果展示,评价幼儿对锁的结构和开锁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
3. 幼儿自评互评:鼓励幼儿相互评价,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安全,避免尖锐物品造成伤害。
2. 对不同能力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好玩的锁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 前言自然科学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接触自然科学的关键阶段。
因此,在中班阶段进行科学教育尤其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种好玩的科学教学设计,其中包括了学习锁和解锁的过程,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又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和探究精神。
我们将分享这一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和教学反思。
2. 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通过锁业活动的引导,帮助幼儿了解锁芯片的相关知识,开发团队合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能够观察不同类型的锁•能够描述“开启”和“关闭”锁的方式•能够通过学习锁芯片破解锁的方法•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完成任务•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2.2 教学材料教学材料如下:•一台加密锁•一个普通锁•一张锁芯片•一个问题引导卡牌•纸、笔、胶水2.3 教学步骤第一步:了解不同类型的锁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锁,让幼儿们观察和感知不同类型的锁,并让他们通过观察、提问和探究来了解不同锁的机制。
第二步:破解锁的方法在这一步中,我们会用到锁芯片。
首先我们给一个普通的锁加一个芯片,然后演示如何通过芯片破解锁。
我们鼓励幼儿参与破解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能打开锁?”“锁里面有什么设备?”第三步: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在第三步,我们通过任务让幼儿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解锁谜题的方式,让幼儿分成小组,在团队中协调合作,完成困难的任务。
2.4 教学反思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采用了直观性的欣赏锁、破解锁和团队合作三个阶段,让幼儿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知的转化过程中,树立了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直观性的欣赏锁,我们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愿望。
通过破解锁,我们帮助孩子们了解了锁的机理,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我们促进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值得说明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课堂氛围和管理。
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锁》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锁,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操作的能力,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打开和关闭锁。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锁,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难点:让幼儿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打开和关闭锁。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类型的锁(如钥匙锁、密码锁、指纹锁等),锁具操作演示道具,钥匙、密码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明亮、宽敞的教室,每个幼儿一个座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类型的锁,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些锁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们分别是怎样打开的吗?”2. 基本概念:教师讲解和演示各种锁的特点和用途,帮助幼儿建立基本概念。
3. 操作实践:(1)教师分发锁和钥匙,引导幼儿尝试打开各种锁,并记录成功与否。
(2)教师出示密码锁,引导幼儿尝试输入正确的密码,打开锁。
(3)教师引导幼儿相互合作,用指纹锁进行互动游戏。
4. 总结与反思: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体验,引导幼儿总结打开各种锁的方法和技巧。
五、作业与拓展: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或身边的锁,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打开它们。
2. 拓展:教师可组织幼儿参观锁具博物馆或邀请锁具专家来进行讲座,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锁的历史和原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操作实践环节中的表现,记录他们打开各种锁的成功与否,以及所需的时间和尝试次数。
2. 收集幼儿在总结与反思环节中的分享内容,了解他们对锁的认识和操作体验。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尝试打开锁的情况,以及他们对锁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教学反思:1. 分析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认识锁、操作锁方面的掌握程度。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好玩的锁》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活动《好玩的锁》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和特殊的锁及锁的作用。
2、知道一把钥匙配一把锁以及相同齿纹的钥匙可以开同一把锁。
3、主动大胆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发展创造力。
活动准备:
常见的锁,如:自行车锁、挂锁、摩托车锁等。
锁的标志(大、中、小)
活动过程:
1.游戏:《金锁、银锁开开》。
让幼儿自由配对玩金锁、银锁的游戏,吸引幼儿对锁产生兴趣。
2.将挂锁展示在长桌上,让幼儿分组自由操作开锁。
桌上有5把锁,5把钥匙,由5 个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方法一:选择一把钥匙,依次试开每一把锁,一定会有一把锁被打开。
方法二:选择一把锁,依次用钥匙试开,一定会有一把钥匙打开这把锁。
3.老师以不会玩挂锁,让幼儿来教老师的方法学习开关挂锁。
(1):开锁:找到钥匙孔――把钥匙正插――插到底----旋转
(2):关锁:挂锁对准小孔――往下按。
4.共同探索“一把钥匙开同一把锁”。
教师出示4把钥匙,一把锁,摆在桌上,提问:这4把钥匙是不是都能开这把锁?请个别幼儿上来试开,提醒幼儿试过一把钥匙把它放回原位,再拿另一把。
提问:我们一起想一想,一把钥匙可以开几把锁?
小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5.同齿纹的钥匙开同一把锁。
教师:这儿有两把钥匙,看能不能把这把锁打开,谁愿意来试一试?
幼儿成功地开锁。
利用实物投影仪,比较两把钥匙,得出“相同齿纹的钥匙可以开同一把锁”。
小结:生活中,人们为了使用方便,防止钥匙丢失,常常一把锁配几把相同齿纹的钥匙。
6.锁的作用。
(1):小朋友们想一想,什么地方需要用锁?
(2):为什么这些地方需要锁呢?
教师小结,锁的作用是防盗、安全。
7.介绍特殊锁类
:如感应锁、密码锁、电控门锁等。
8.配对游戏:比一比谁最快
出示汉字“大中小”,让幼儿根据锁,钥匙的大中小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