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 格式:ppt
- 大小:4.38 MB
- 文档页数:26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步骤和要点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测绘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提供精确的空间数据和地理信息,帮助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科学决策和规划。
下面将介绍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步骤和要点。
第一步:遥感影像获取遥感影像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基础数据,可以提供详细的地表信息。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卫星、航空摄影或无人机等平台获取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对于大范围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可以选择卫星遥感影像;对于特定区域的监测,可以使用航空摄影或无人机获取的高分辨率影像。
遥感影像的获取需要考虑影像的清晰度和时间分辨率等因素,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步:图像预处理在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之前,需要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和图像融合等步骤。
辐射校正是将原始遥感影像的辐射能量转化为数字值;大气校正是去除大气因素对遥感影像的影响;几何校正是将遥感影像投影到地理坐标系下,实现空间位置的精确定位;图像融合是将多个遥感影像融合成一幅影像,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信息提取能力。
第三步: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分类是将遥感影像中的不同地物类型进行划分和分类。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可以采用监督分类和无监督分类等方法。
监督分类是基于已知类别的样本进行分类,需要先获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数据,并对样本进行训练和分类;无监督分类是通过统计分析遥感影像中像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自动实现分类。
通过土地利用分类,可以得到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图,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信息。
第四步: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核心是检测土地利用的变化。
根据前期和后期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利用变化检测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和提取。
常用的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有像元级变化检测和对象级变化检测。
像元级变化检测是比较两期遥感影像中相应像素的灰度值或光谱反射率的差异,来判断土地利用的变化;对象级变化检测是通过识别和比较不同时期的地物对象的特征,来判断土地利用的变化。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及其技术应用现状研究青海省地理空间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1摘要:土地利用动态调查指对不同时段的土地使用信息进行对比研究,在其数量与规模上研究其动态变化性质和未来变化趋势。
遥感技术在信息收集上具备全方位、多时的、全天候的特征,在应用上则具备多源数据处理、多领域整合研究、多维动态监控及多用途的特征。
利用遥感技术能够获得较大范围的土地资源数据信息,在资源动态监控上也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应用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内涵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通过对比不同时相(至少2个时相)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土地在空间、时间和数量上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是利用同一区域、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之间的光谱特征差异分析和识别土地利用状态或变化,其本质是量化时序遥感图像的时域效果,即通过量化多源、多时相遥感图像的空间域、时间域、光谱域等耦合特征,识别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位置及数量。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需要监测区域内的全部土地资源,分析和掌握各种土地利用种类的动态信息,包括空间分布、数量、质量等。
当前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主要通过定期监测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情况、耕地和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年度用地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客观、直接、及时的检查。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目的是核查每年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的汇总成果,对违法或涉嫌违法的地区及其他特定目标进行快速监测,为违法用地查处及突发事件处理提供佐证和依据,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监测内容国土利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控即通过监视全国范围内的所有用地资料,以掌握其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品质、空间分布情况等的动态信息。
土地利用通过遥感技术动态监控,重点是对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变动情况,实施准确、直接、客观的定期监控,及时监测我国土地利用总规划情况和年度用地规划落实情况,并重点核实我国年度用地变动情况调查汇总数据,为我国的宏观决策提供更为真实、精确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违法及疑似违法用地的区域范围及其他特定目标等变化状况实施更快速的日常监控,为违法用地查办和突发事件管控提供依据。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方法和工具介绍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和结果,涉及土地的各种功能和用途。
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是指对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过程进行观测和分析,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变化趋势。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增长的加速,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
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方法主要有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或航空器上的感应器获取地面反射、辐射和散射能量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地表特征的信息,从而实现对土地利用的监测和分析。
GIS技术则是一种集成了数据库管理和地理空间分析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以用于土地利用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在遥感技术中,常用的影像处理方法有单期影像解译、多期影像对比和遥感影像分类等。
单期影像解译是指通过对一期卫星影像进行解译,将影像上的不同地物类型进行分类,并生成对应的土地利用图。
通过对多期影像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掌握土地利用的演变趋势。
遥感影像分类是将卫星影像的像素按照地表特征进行分类,得到不同地物类型的空间分布图。
这些方法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在GIS技术中,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主要通过空间分析功能实现。
首先,需要收集多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并将其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中。
然后,通过对多期土地利用数据的叠加分析和综合评价,可以得到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空间分布与趋势。
另外,GIS技术还可以结合其他数据,如人口数据、经济数据等,进行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从而更准确地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和影响机制。
除了遥感技术和GIS技术,还有其他一些辅助工具和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
例如,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型,从而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状况。
此外,土地利用评估方法可以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和效果进行评估,以评估土地利用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环境效益。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技术与方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是为了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和格局的变化趋势以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目前常用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技术与方法,并探讨其优缺点。
一、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搭载于航天器、无人机或飞艇上的传感器获取不同波段的图像数据,进而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与处理,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如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等。
在遥感技术中,常用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方法有景观指数法和分类与变化检测法。
景观指数法通过计算特定指数(如彩色指数、植被指数和建筑指数)来反映土地利用的变化。
分类与变化检测法则通过利用多时相的图像数据进行分类,以便观察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
遥感技术具有获取数据快、成本低和信息更新快的优点,可以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土地利用信息。
然而,由于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于一些山区、森林和湿地等复杂地形和地貌类型,遥感技术的应用存在挑战。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另一种常用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技术。
GIS将空间和属性数据进行整合,以实现对土地利用情况的分析和管理。
通过GIS,可以绘制土地利用图,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化趋势。
在GIS中,常用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方法有基于规则和模型的方法和基于统计和机器学习的方法。
基于规则和模型的方法通过制定规则和建立模型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基于统计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则利用历史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以预测土地利用的未来变化。
GIS技术具有数据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的优势,可以直观地展示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和空间格局。
然而,GIS技术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分析,且对于数据的处理和解释需要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限制了其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中的广泛应用。
关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及利用遥感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实践探讨学生:赵莲莲学号:2604100217班级:测绘二班指导老师:杨志强老师一.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一)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含义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指运用遥感、土地调查等技术手段和计算机、监测仪等科学设备,以土地详查的数据和图件作为本底资料,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地反映和分析的科学方法。
(二)监测内容有哪些1.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信息包括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位置和数量等信息,特别是耕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变化以及闲置土地等。
我国已经建立对全国重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展和耕地变化情况的监测体系,分析全国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和全国年度土地利用平衡面积估计,有重点地核查地方上报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真是程度。
2.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情况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宏伟目标,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
为保证这些土地管理措施的正确实施及经费的合理利用,必须准确地掌握区域以及全国耕地变化的情况。
3.农业用地内部结构调整情况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反映土地利用用途的变化,及时掌握这些信息可为土地利用用途关管制及农用地的管理服务。
4.基本农田保护区状况基本农田保护区是国家为保证粮食安全而划定的一定数量的优质耕地,规定长期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包括征地占用管理、地力补偿、占一补一等。
(三)对监测内容进行分析1.地类变更分析主要对土地总面积变化的分析,耕地、园地等各类土地面积变动的分析。
具体的指标为,各地类在变更中,变更涉及的增减面积,实际增减面积(及减去同地类之间变化的面积),净增减面积,变化量占同地类总面积的比重等。
2.权属变更分析该分析也具体落实到地类的变化,但其前提是权属性质的变化。
包括国有土地、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变化,土地纠纷调解情况。
3.耕地变化动态分析耕地动态变化分析不仅要较详细地反映耕地减少的原因和耕地增加的来源,而且要分析减少原因的合理性和增加耕地的力度。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指运用遥感、土地调查等技术手段和计算机、监测仪等科学设备,以土地详查的数据和图件作为本底资料,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地反映和分析的科学方法。
遥感动态监测随着近代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大面积、大规模、实时、动态的土地等地球资源信息的采集成为可能。
遥感信息是地表各种地物要素的真实反映,能清晰的显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与分布;同时,遥感图像的多时相特性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包含监测区域内的全部土地资源,获取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等动态信息。
目前,我国的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主要是对耕地和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直接、客观的定期监测,检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重点核查每年土地变更调查汇总数据,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违法或涉嫌违法用地的地区及其他特定目标等情况进行快速的日常监测,为违法用地查处及实发事件处理提供依据。
遥感动态监测主要涉及图像预处理和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两部分,其方法也就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方法和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方法。
遥感图像预处理是为了更好的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处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精度。
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方法图像差值法5 即将一个时相的某一波段光谱灰度值减去另一时相的对应像元的光谱灰度值图像比值法’ 是对于两个时相多谱段数据中同名像元的光谱灰度值施以除法运算。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是土地调查的基础, 一切土地调查成果都是建立在既定的土地利用分类之上, 如果土地利用分类变更, 则土地调查成果也相应变更。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本身是服务于土地利用管理工作,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阶段, 国家管理和利用土地的侧重点也不同,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更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不完善也将直接导致土调查成果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某些方面失效。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方法一、引言土地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其管理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方法的科学应用,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方法的相关内容。
二、土地资源调查方法1. 影像解译法影像解译法是一种常用于土地资源调查的方法。
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和航空影像的解译,可以快速获得土地利用类型、耕地面积和土地覆盖状况等信息。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精确提取出有关土地资源的各项数据。
2. 野外调查法野外调查法是直接对目标区域进行田野调查、样地调查和土壤采样等操作的方法。
通过野外调查可以获取土地质量、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等数据。
此外,还可以收集土地利用历史数据和农业管理情况,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三、土地资源监测方法1. 遥感监测遥感监测是指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定期获取遥感图像,可以实时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覆盖状况以及土地退化情况等。
遥感监测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得管理者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指通过连续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的方法。
通过设置监测点,采用GPS定位和巡视调查等手段,实时记录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以评估区域土地利用效益,指导土地利用调整和规划。
四、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意义1.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可以准确获得土地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利用情况等数据,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合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2. 掌握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可以帮助掌握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包括城市扩张、农林业用地变化、自然保护区的拓展等。
这些信息对于土地利用调整、规划和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3. 保护生态环境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土地的生态状况,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监测土地的退化和污染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土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及其技术应用现状研究摘要:土地利用动态调查指对不同时段的土地使用信息进行对比研究,在其数量与规模上研究其动态变化性质和未来变化趋势。
遥感技术在信息收集上具备全方位、多时的、全天候的特征,在应用上则具备多源数据处理、多领域整合研究、多维动态监控及多用途的特征。
利用遥感技术能够获得较大范围的土地资源数据信息,在资源动态监控上也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应用1动态遥感监测概论动态遥感监测可以划分为内业和内业,其中内业是对众多的序列性影像进行处理,从而获取相应的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然后使用外业对其进行调查核实。
因此,对该地区的土地使用进行了综合的研究。
其中,以数据定标,几何精细校正,图像融合为核心的技术;变化信息提取、外业调查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数据预订是为了对土地利用变化,尤其是一些建设用地和耕地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在多种数据源的支持下,然后是庄稼丰收时的地形特征,这种方法可以方便辨认和阅读不同的图像。
几何精细修正是通过多种图像处理软件在每个景区中选取控制点,然后对其中的各种图像进行科学、合理的几何修正,通过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严格修正,从而对真实的水深点进行严格修正;首先要对各个图像的坐标系统进行细致的修正,以便与海图的坐标系统一致,然后才能进行修正工作。
图像融合技术可以保证各个变化信息可以被及时地获取,这种方法是对不同的图像进行了合理的拼接,并对其进行了增强,然后将相应的效果进行了融合;这样就可以得到图像中的各种不同的纹理,并从中抽取出相应的变异信息。
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融合效果,采用相应的方法来抽取其中的变化信息。
在外业调查工作中,要对每一张改变的图斑类型进行严密的检查,并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为以后的统计分析工作提供精确的数据。
2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意义今天,特别是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卫星遥感技术已日益成为不可替代和不可逾越的技术之一。
随着技术的发展,遥感动态监测技术也已成为许多领域应用的主要技术。
如何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监测与评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监测与评价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为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监测与评价,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其利用方式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也日益加剧,对土地资源的监测与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监测手段与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土地利用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卫星遥感图像的获取和解译,可以准确地获取土地利用状况。
例如,可以利用遥感图像提取出农田、城市建设用地、水域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技术可以将遥感图像的信息与其他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结合,从而实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监测与分析。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准确地掌握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并评估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三、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评价指标1. 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是评估土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
它通常通过计算单位面积的产值、收益或者利润来衡量。
土地利用强度高的地区意味着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也更大。
2. 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土地利用的多样性是评价土地利用结构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不同类型土地利用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
例如,农田、森林、湿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按照一定比例的分布,可以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性。
3. 土地利用与环境的关系土地利用与环境的关系是评价土地利用质量的重要指标。
例如,城市扩张过程中大量消耗农田资源,会导致粮食生产能力下降;工业园区的建设可能会导致水资源的污染。
因此,评价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时,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与环境的关系。
四、监测与评价的意义与挑战1. 意义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监测与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土地利用问题,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政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