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
- 格式:docx
- 大小:21.14 KB
- 文档页数:4
⏹对外汉语教学法授课教师:沙宗元⏹一、对外汉语教学法概说⏹(一)几个基本概念⏹教学原则:指导语言教学的法则,它反映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用以指导和规约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
处理好6种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关系;理论讲解与言语操练的关系;目的语与媒介语的关系。
⏹教学路子:经过人工设计的为实现某种教学目的而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途径和方式。
例如,以字为基本单位还是以词为基本单位;综合教学、分技能教学、综合与分技能相结合。
教学路子由所教语言的特点和语言习得规律所决定。
教学路子不同于教学原则:(1)教学路子是相关教学原则的具体化;(2)教学原则全面反映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具有普遍意义。
教学路子要经过人工设计,要更加重视针对所教语言的特点。
⏹教学方法: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具体方法,其中包括组织教学内容的方法,讲解语言点的方法,训练听、说、读、写等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路子不同(1)教学路子指导教学内容的分类和组织,并通过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加以落实。
教学方法主要指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具体方法。
(2)教学路子对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的指导和规约具有统一性。
教学方法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和创造。
⏹教学技巧: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
虽受教学原则、教学路子、教学方法的制约,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例如,课堂教学中怎样引进新的语言点,怎样板书,怎样使用直观教具,怎样运用表情动作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样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怎样调节课堂气氛,怎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等,都属于教学技巧方面的问题。
没有好的教学技巧,再好的教材也不能吸引学生;教学技巧也不能背离教学原则。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认知派:强调自觉掌握经验派:强调习惯养成人本派:强调情感因素功能派:强调交际运用语法翻译法:以语法知识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二语读写能力。
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别称:又叫“传统法”、“古典法”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基础:德国官能心理学(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创立)主要特点: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智力为主,不重视口语和听力(重读写,轻听说)2、以系统语法知识为纲,采用演绎法,通过翻译练习巩固3、词汇是课文内容,用对译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与练习的基本单位4、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阅读文学名著优势与不足:1、语法翻译法是二语教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体现理性派教学法特点2、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精读课有较大影响3、忽视口语教学与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训练4、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5、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6、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7、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直接法:主张口语教学为基础,按照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依赖母语,不用翻译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别称:改革法、自然法代表人物:早期代表人物菲埃托《语言教学必须彻底改革》、德国教育学家贝力子、创造“系列法“的法国语言学家古安,典型教材:英国艾克斯利的《基础英语》语言学基础: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靠感觉和记忆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主要特点:1、目的语与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直观手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课堂教学采用扮演角色或演戏方式2、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的自动的习惯,在一定阶段做一个总结3、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认为口语第一性符合自然途径,重视语音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速的规范4、以句子为教学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运用,而不是从单音或者孤立的词开始5、以当代通用的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后来的贝力子教学法。
《教学法的主要流派探究》教学法作为教育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教学法流派有着各自独特的理念和方法,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教育背景下不断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学法的主要流派,分析其特点和应用,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行为主义教学法行为主义教学法强调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来塑造学生的行为。
其代表人物有斯金纳、华生等。
在教学中,行为主义注重对学生的外部行为进行强化和惩罚,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
1. 教学方法行为主义教学法常采用程序教学法和掌握学习法。
程序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成小的单元,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回答问题后会得到及时的反馈。
掌握学习法则要求学生在达到一定的掌握水平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2. 优点行为主义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效果明显。
3. 缺点然而,行为主义教学法过于强调外部行为的塑造,忽视了学生的内部心理过程。
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记忆和模仿,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创造力。
二、认知主义教学法认知主义教学法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
其代表人物有布鲁纳、奥苏贝尔等。
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1. 教学方法认知主义教学法强调启发式教学和发现学习。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发现学习则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探索和研究来发现知识。
2. 优点认知主义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3. 缺点但是,认知主义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同时,这种教学法可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传授效率可能不高。
三、建构主义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法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法一、填空·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
·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功能派(或交际派)3、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三个阶段,就是_听觉加工、译码加工、思维加工。
4、认知风格有三对,即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沉思型冲动型、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5、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卷的客观化程度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6、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7、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按照教学目标来分,可以分成两大系统,分别是听说实践和分析理解。
·8、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9、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课堂与课外、知识与应用结合·10、话语产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计划、构建、执行。
·11、影响听力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听力材料、声音条件、人物特征。
·12、语言教学法的三大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4、我们常用的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15、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有贝力子等。
·16、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
·17、课堂教学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分析、实施、反馈。
·18、教师提问的方法主要有: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四个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等。
·19、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方法上,有:提问、回忆、复述、讲述、对比、游戏、练习(七个中选择三个即正确)等。
·20、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一、考试性质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相关的中外文化、教育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知识、基本素养及书面语表达能力.二、评价目标1.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教学基础知识。
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华文化基础一、简论1. 文化的含义2。
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3。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4。
中国文化的未来二、地理概况1。
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2. 中国历代疆域3.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4。
现行省、市、自治区名称的由来三、历史发展1. 中国文化的源头2. 三皇五帝3. 夏代文明4. 商周社会5. 春秋战国6。
秦汉帝国7. 魏晋南北朝8. 隋唐时代9. 宋元明清10. 近代历史四、姓氏与名、字、号1。
姓氏的产生与发展2。
姓氏的主要来源3。
古代的望族和大姓4. 姓氏混杂与谱牒5。
全国姓氏数量6. 中国人的名、字与号五、汉字1。
汉字的产生2. 现存最早的汉字3. 石鼓文4。
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5. 汉字的改革与汉字现代化六、学术思想1. 孔孟之道2。
老庄思想3. 墨家学说4. 法家学说5. 汉代经学6。
魏晋玄学7。
宋明理学8。
清代朴学七、宗教信仰1. 多神信仰和三大崇拜2。
佛教3。
道教4。
伊斯兰教5。
基督教八、古代教育1. 古代的学校教育2. 明清时代的国子监3。
书院的兴起与衰落4。
古代的家庭教育5. 清代的学塾教育九、科举制度1. 科举制以前的选士制度2. 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3. 明清时代的三级考试4。
教学法项目时间国别人物定义理论基础特点教学应用评价人本派团体语言学习法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美国心理学家柯伦这是一种采用小组集体讨论的形式、教师和学生处于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并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咨询过程的第二语言学习方法,也称为咨询法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的六个基本要素:安全感;注意力和进取心;记忆力和思考;辨别。
最大特色是完全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充分发挥学生和主题作用,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和学习心理特点,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
首先学生用母语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
学生坐成一个圆圈,教师在圈外。
学生可以是零起点的外语学生。
如果一个学生想对小组或某个学生说几句话,他就用母语说,顾问就把他的话翻译成外语,然后让学生重复这句外语。
接着,别的学生就用母语回答,顾问再翻译,学生重复。
这样,会话就会继续下去。
如有可能,可以把会话录下来,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些有关新语言的信息。
如果学生愿意,顾问可以给更多的指导,解释一些语言规则。
优点:1.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创造轻松、安全的学习氛围。
3.创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缺点:1。
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
2.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对用语言规则来指导言语交际活动、促进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4.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5.适用于口语。
6.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大纲。
人本派默教法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美国教育家加特诺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说话,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言语活动,从而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
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教育思想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比教师的教更为重要,教服从于学。
2.教师的沉默是默教法的最大特点。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使用彩色棒、彩色挂图、指示棒以及实物、动作、手势等手段,以代替教师的口头讲解。
4.教师一般不改正学生的错误,作为一个中立的观察者对学生的成功失败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绪,而是让学生自己改正错误。
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第一篇: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60-70年代迅速发展的心理学流派,由于其观点同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均不同,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罗杰斯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心理学必须关心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心理学家应该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等。
与此相应,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
所以,基本的学习观点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真正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中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一个基本假设:每个正常的人犹如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
每个人在其内部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
而学习就是这种天生的自我实现欲的表现,也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当中的生成。
基于这种观念,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重点,便是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使学习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感知世界,如何发展个人对世界意义的形成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来,真正的学习关系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材料。
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
因此,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健全人格的过程。
可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只重视环境刺激、外显行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只重视认知发展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不同的是,它关注人的整体发展,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注重研究健康的、完整的人。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流派总结——代表人物语言学一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基人——拉斯克(丹麦)格里姆(德)葆朴(德)1谱系树——施莱赫尔(德)2新语法学派3普通语言学——洪堡特(德)二结构主义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美)1布拉格功能语言学派2哥本哈根语符学派3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创始人——鲍阿斯(美)萨丕尔(美)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4伦敦功能结构语言学5莫斯科控制结构语言学派三转换生成语法——乔姆斯基(美)四功能主义语言学系统语法——韩礼德(英)马丁内(法)心理学1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英)代表人物——铁欣纳(英)2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士(美)代表人物——杜威3格式塔心理学(德)创始人——威特海默考夫卡柯勒4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美)代表人——斯金纳5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奥地利)6认知心理学创始人——奈赛尔(美)7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代表人物——罗杰斯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斯金纳2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第一语言习得理论1刺激—反应论代表人物——斯金纳中介说:奥斯古德(美)2先天论代表人物——乔姆斯基3认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瑞士)4语言功能论代表人物——韩礼德(英)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对比分析假说2中介语假说提出人——塞林克(美)3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提出人——科德4输入假说提出人——克拉申5普遍语法假说提出人——乔姆斯基6文化适应假说提出——舒曼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1对比分析2偏误分析3运用分析4话语分析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一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1语法翻译法代表人物——奥伦多夫(德)雅科托2直接法代表人物——菲埃托(德)贝力子(德)系列法——古安(法)3情景法代表人物——霍恩比(英)英国应用语言学之父——帕默4阅读法代表人物——韦斯特(英)5自觉对比法(前苏联)6听说法(美)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弗里斯拉多7试听法(法)代表人物——古布里纳古根汉8自觉实践法(前苏联)代表人物——别利亚耶夫9认知法代表人物——卡鲁尔(美)二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1团体语言学习法代表人物——柯伦(美)2默教法代表人物——加特诺(美)3全身答应法代表人物——阿舍尔(美)4暗示法罗扎诺夫(保加利亚)5自然法代表人物——特雷尔(美)克拉申6交际法代表人物——威尔金斯(英)亚历山大威多森范埃克(荷兰)。
第二章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第一节认知派与经验派一、语法翻译法教学过程:先教字母的发音和书写,再教语法课,系统的教语法,最后阅读原文。
教学步骤:1)先讲词法,后讲语法;2)用演绎法教授语法规则,即先解释语法规则,后举例句,并翻译成学习的母语。
3)练习。
用母语和目的语互译的方法巩固所学习的语法规则,语法形式的正确是非常重要的,而句子内容则无关紧要。
二、课文教学的步骤1)用学生的母语介绍课文;2)逐字逐句翻译3)朗读课文4)用母语和目的语狐疑的方法巩固课文第二节人本派与功能派教法1、以学生为中心,教为学服务——人本派1)团体语言学习法小组集体讨论。
(教师与学生、医生与病人)也称“咨询法”创立时间:60年代,美国;代表,美国心理学家,柯伦;典型特征,整体学习观,重视整体因素,集体合作2)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整体学习观,认知思维与情感相结合,相协调。
团体语言学习法---强调6要素:安全感、注意力、进取心、记忆力、思考、辨别。
优点——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了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重视主观性和学习的心理特征,教师和学生共同切磋。
缺点——教师指导作用发挥不足,学生决定内容,教师比较被动,这样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经验要求就很高,语言规则,指导言语交际活动,对于促进交际重视度不够。
2、默教法教师少说话,鼓励学生对参与言语活动,促进学生掌握第二语言。
代表:美国,教育家,加诺特创立时间:60年代初理论基础: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学习应该解决问题式和创造式、发现式的活动,反对重复。
特点——教师沉默是最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更重要,强调自己改错,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
口语领先,以句子为本位,先培养听说能力,随后培养读写能力,把词汇看作是语言学习的核心,将词按功能进行分类,依照一定的顺序学习,强调词汇的核选择,用少量的词创造大量的句子,利用直观教具使用彩色棒、挂图、手势、实物等手段以代替教师的口头禅。
功能派功能学派认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的社会现象,如社会制度、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还是具体的物质现象,如手杖、工具、器皿等,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
它们中的每一个与其他现象都互相关联、互相作用,都是整体中不可分的一部分。
拉德克利夫─布朗侧重“社会结构”的研究,因而后来人们习惯地把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理论称为“结构-功能论”。
功能学派对进化学派、历史学派和传播学派都持反对态度。
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为推行英国政府的殖民政策做了许多工作,因而受到官方的支持。
功能派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他们不欢迎曾为帝国主义殖民政策服务过的人类学家再去作实地调查。
因此,以实地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功能主义理论就不再象以前那样时兴了。
时代的变化,科学的发展,又使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类学家认识到功能主义理论的局限性,从而纷纷疏远了它。
5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兴起和英国功能学派内部的分化,也是功能学派影响缩小的原因。
系统功能学派的兴起,与整个语言学的功能主义思潮有关。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指的是当代语言学界与形式主义相对峙的一种学术思潮。
它旨在通过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应实现的功能来描写和解释各种语言的音系的、语法的和语义的语言学特征。
在这个学术思潮中,有几个主要的学派影响比较大,它们是布拉格学派伦敦学派。
布拉格学派一直是语言学界公认的一个功能主义学派,它所说的功能主要包括语言在交际行为中的功能、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语言在文学中的功能以及从功能观点看语言在不同层次方面的问题。
伦敦学派的兴起稍为晚一点,由英国语言学家弗思教授开创,后来由他的学生韩礼德(M.A.K.Halliday)教授继承和发展,形成现在人们称之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学派。
韩礼德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发表了很多著述,建立起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体系,成为语言学中一个独树一帜的的学派。
系统功能语法学派的语言学家门每年举行一次系统理论讨论会。
各语言教学法流派一览图一、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流派项目产生时间代表人物理论基础教学原则优点缺点语法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19世纪奥伦多夫【德】语言学:历史比较(所有语言都始于一种原始语)心理学:德国官能心理学(训练官能)1.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2.注重培养阅读、写作、智力,不重视口语和听力3.运用学习者母语进行课堂教学4.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文学名著1.奠定了科学的外语教学法基础2.强调对语法规则的掌握,能较好地培养阅读和翻译的能力,体现了理性教学法的主要特点;促使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发展自己的能力过分强调语法学习,依赖母语,过分注重书面翻译,忽略口语教学,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直接法(自然法、口语法)19世纪下半叶贝力子【德】帕默【英】语言学:语言是习惯;不同语言并不对等,反对翻译法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教学过程模仿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1.直接联系原则,排除母语,用直观手段,常用表演2.以口语为基础原则,先听说后读写3.以模仿为主原则,直接感知4.句本位原则,句子是基本教学单位5.归纳途径教语法原则6.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原则1.提倡“言语-语言-言语”的外语学习途径,为听说法、视听法等流派开了先河,促进了翻译法变革,首开经验派教学先河2.制定了一整套练习体系,编出了有成效并广泛推行的教材,在世界外语教学法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1.过分强调幼儿学语的规律,抑制了成年人认知能力的发挥2、偏重经验,重视感觉,忽视了对语法规则的掌握3、早期过分排斥母语,一点就透的也不用母语讲反而影响教学情景法20世纪20—30年代帕默霍恩比帕默的语言观:学习语言有两种能力,有意识的和天赋的,两种要同时运用;并且教学方法要取各家之长1、教学目的是掌握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掌握语言结构是前提 2、从口语开始3、课堂使用目的语4、新的语言点在情境中介绍并操练5、先掌握词汇语法之后再叫阅读和写作1、继承了直接法的特点,但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特别是对词汇和语法的控制方面以及强调运用情景方面,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