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营养物质分类
- 格式:docx
- 大小:11.16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节营养学概论1.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2.必需营养素: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非必需营养素:可以在体内合成,不一定由食物中获得;3.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矿物质、维生素;4.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①平均需要量(EAR):能满足该群体中50%的成员的需要,不能满足另外50%的个体对营养素的需要;②推荐摄入量(RNI):在EAR基础上得到,能满足98%的人对营养素的需要,也称“安全摄入量”③适宜摄入量(AI):是通过观察或实获得的健康人群来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AI和RNI异同同:能满足目标人群几乎所有个体的需求;异:AI准确性不如RNI,可能性高于RNI,因此AI要比RNI使用更小心。
④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
对大多数营养素而言,健康个体摄入量超过RNI或AI水平不会有太多益处。
第二节能量及宏量营养素能量1.能量单位:1 kcal=4.184KJ1 KJ=0.239 kcal1000 kcal=4.184 MJ1 MJ=239 kcal2.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大产能营养素)。
酒精也可产能。
3.食物的卡价: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也称“能量系数、食物的能量卡价、食物的热价”。
1g 碳水化合物= 4 kcal(16.74KJ)1g 蛋白质=4 kcal(16.74KJ)1g 脂肪=9 kcal(37.66KJ)1g 酒精=7 kcal(29.29KJ)4.供能比例:成人碳水化合物以占总能量供给的55~65%,脂肪占20~30%,蛋白质10~15%为宜。
5.能量消耗:①基础代谢:即在清晨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
影响因素:体表面积;年龄;性别;激素;季节与劳动强度;(婴儿期是代谢最活跃的的阶段;男>女;寒季>暑季;与体型无关)②体力活动③食物热效应(TEF):又称“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混合膳食约增加基础代谢的10%;④生长发育期儿童及孕妇、乳母6.能量推荐量: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者(标准人)推荐摄入量为2400kcal/天(10.03MJ/天)蛋白质1.蛋白质是人体氮的唯一来源;2.大多数蛋白质的含氮量接近,平均约为16%,起着算系数为6.25;3.①必需氨基酸:是指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速度不够快,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人体营养分类一、植物性营养植物性营养是指人体通过摄入植物来源的食物来获取所需营养物质。
植物性食物包括各类蔬菜、水果、谷物、豆类和坚果等。
这些食物富含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营养物质,对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性食物富含的纤维有助于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A、铁、钙等。
此外,坚果和豆类中的蛋白质、健康脂肪和抗氧化剂也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二、动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是指人体通过摄入动物来源的食物来获取所需营养物质。
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类、鱼类、蛋类和乳制品等。
这些食物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12、铁、锌等营养物质,对维持身体机能和促进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动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质是人体建造和修复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对心脏健康和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蛋类和乳制品中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此外,动物性食物中的维生素B12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三、均衡营养均衡营养是指摄入各种食物来源的食物来获取全面的营养物质。
均衡饮食应包括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以及适量的水、谷物、蛋白质等。
均衡饮食的好处在于它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并帮助维持身体健康。
均衡饮食的基本原则是多样性和适量性。
多样性意味着摄入各种不同类型的食物,以确保获得全面的营养物质。
适量性是指摄入适量的食物,避免过量或不足。
此外,均衡饮食还需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活动水平进行调整。
人体营养可以分为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均衡营养三类。
不同类型的食物来源提供了不同种类的营养物质,我们需要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来获得全面的营养。
均衡饮食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促进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摄入全面均衡的营养。
关于实验三大营养物质鉴定蒋林燕生物组织中的三大营养物质既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这个生物是高二生物中的第一个实验,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首先必须选择良好的实验材料,如还原糖的选择必须要选择含还原糖丰富的生物组织,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个生物组织必须是颜色白色或者接近白色,所以我们一般会选择梨、苹果等,而象西瓜等就不能选择了。
而脂肪则是选择象花生种子,蛋白质则选择的是含蛋白质丰富的生物组织,比如说豆浆,还有就是蛋白稀释液,在获得蛋白稀释液时,必须要注意的是,不能打碎蛋黄,稀释倍数应该大一点,如果稀释的倍数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不彻底并且试管也不容易刷洗干净。
学生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几点:就是怎么样用徒手切片法制作玻片标本,切片时右手持刀片,刀身放平,刀口向切片者,并将刀柄向后,与刀刃成一钝角,拇指压紧曲折处的上方,食指和中指压紧曲折处的下方。
也可以将刀放在食指上面,用拇指压紧刀身。
现将材料上端不整齐的一段,然后再正式切。
切时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由左前外方向右内方迅速拉切,动作慢了反易厚薄不匀。
如此连续动作,切下许多薄片后,再将这些薄片轻轻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备用。
选择好的切片,保持一定量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做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蒋林燕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分别是在还原糖和蛋白质鉴定实验中用到的试剂,他们都主要有NaOH和CuSO4两种成分配制而成,常用于某些物质的定性鉴定。
然而他们又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
原理不同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的原理:还原糖中的醛基能被氧化成羧基,新制的C u(OH)2具有弱氧化性,能使醛氧化成能够相应的羧酸,此反应需加热至沸腾。
此反应中蓝色絮状的Cu(OH)2沉淀被还原称砖红色的Cu2O沉淀,化学上利用此反应原理来鉴定醛类。
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能与铜离子结合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三大营养素的互相转化(2012-07-26 10:00:59)转载▼分类:营养与健康标签:杂谈营养是供给人类用于修补旧组织、增生新组织、产生能量和维持生理活动所需要的合理食物。
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前三者在体内代谢后产生能量,故又称产能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产能系数分别为4,9,4,也就是说,1克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代谢后可分别产生4千卡,9千卡,4千卡的能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吃含脂肪,油多的食物更容易发胖了)。
在体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不论从外观上还是味道上来看都有着天壤之别,很难想象它们三者之间除了都能产能外还会有什么“瓜葛”,这么想就错了。
人的机体是一个庞大并且复杂的生化工厂,在酶家族的催化作用下,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生成彼此。
说得再精确一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必须被消化成它们的单元结构——氨基酸,甘油三酯,葡萄糖后才能后完成相互转化。
神奇吧。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们是怎么转化的。
先说蛋白质,蛋白质的单元结构式氨基酸。
蛋白质被消化系统消化后生成氨基酸,氨基酸通过小肠粘膜上皮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就是何计国老师上课讲的需要载体和能量,逆浓度梯度的那种转运方式)被吸收进入肠静脉,肠静脉内富含营养物质的血液被输送到肝脏,被肝脏“清除”有害物质后,“新鲜”的氨基酸就进入细胞,开始了它们的使命。
我们知道人体氨基酸一共有22种类,在这22种类氨基酸中,被列入生糖氨基酸(也就是经过反应后能生成葡萄糖和糖原的氨基酸)的有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半胱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组氨酸、甲硫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他们可代谢转变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或草酰乙酸,再通过这些羧酸变成葡萄糖和糖原。
氨基酸除了能生糖外,还有一部分还可以生酮,也就是产生酮体,在饥饿以及葡萄糖浓度过低时,体内的生酮反应就会增多,这时可以利用生酮氨基酸经三羧酸循环供能。
植物所需三大营养物质
现在公认的植物必需元素有17种,即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镁(mg)、钙(ca)、硫(s)、氯(cl)、铁(fe)、锰(mn)、硼(b)、锌(zn)、铜(cu)、
钼(mo)、镍(ni)。
对碳、氢、氧、氮、磷、钾,这6种元素,植物所需的量比较大,称为大量元素。
对氯、硼、铁、锰、锌、铜、钼、镍,这8种元素,植物须要的量很微,称作微量
元素。
对镁、钙、硫这三种元素,植物所需的量不是很大,称为中量元素。
促进作用
(1)必需元素参与生命物质的构成,调节酶的活性和细胞的渗透势和水势。
(2)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虽然不大,但微量元素有著关键的生理功能。
(3)必需营养元素缺乏时出现的症状称为缺素症,是营养元素不足引起的代谢紊乱
现象;任何必需元素的缺乏都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并明显地影响生长。
患缺素症的植
物虚弱、矮小,叶片小而变形,而且往往缺绿。
根据缺素症的症状和在植株上发生的部位,可以鉴定所缺营养元素的种类。
植物矿质营养的规律就是浇水的理论基础。
晓得植物所须要的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
量,推论哪些必需元素就是管制因子,就可以存有针对性地浇水,以减少产量。
施用大量化学肥料,尤其是氮肥,以获得农产品的高额产量,是“绿色革命”的一
部分内容。
但施用过多,会增加成本,浪费能源和资源,并污染环境。
根据营养生理
知识,提出生理指标,可用于选择和培育吸收、利用营养元素效率高的品种,最大限度地
利用土壤里的可给性营养元素,有利于经济利用肥料,避免污染。
植物需要的三大营养物质为了使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它们需要光照、水分和适当的营养物质。
大多数植物从土壤中获取营养,而且从这里植物获得的三大营养物质是氮、磷和钾。
首先,氮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最重要的元素。
它充当能量的载体,负责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而且,氮还可以促进氮循环过程,并参与酶活性,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其次是磷,它是植物根系分化、枝条细胞壁分化和转录因子活性调节等重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磷可以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缓解水分及温度的影响,促进光合作用。
最后是钾,钾对植物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根源元素,它能提高植物对氮、磷、铵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植物体内细胞细胞器的活性,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钾还可以增强植物的耐旱能力,促进植物的抗病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氮、磷和钾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它们的缺乏将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阻、枝条稀疏、叶片发黄、根系发育不良等问题,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因此,在种植植物时应该注意补充这三种营养物质,以确保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要补充植物营养物质,首先要做的是改良土壤,让土壤疏松、肥沃,易于吸收和释放这三种营养物质。
其次,要向土壤中添加有机肥料,比如动物粪便、绿肥、和有机废物,这些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氮、磷、钾等元素,能有效增加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当然,还可以使用化学肥料,比如亚磷酸钙、硫肥、磷酸硼钾等,它们可以提供植物在短时间内所需要的大量营养物质,能够有效地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总而言之,要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就必须保证向植物提供氮、磷和钾三大营养物质。
有效地补充这三种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让植物长得更健康,也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环境。
热能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从事劳动不可缺少的动力,人体对热能的依赖就像汽车不可没有汽油一样。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有十几种,但是能提供热能的营养素只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在所有的营养素当中,这三种摄入量最多的营养素就像三根支柱,支撑着我们的身体,因此被称为三大营养素。
这三大营养素可以称成为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源泉。
生命的标志——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的主要组成物质之一,占人体体重的16%~19%,是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蛋白质在人体参与组成各种组织和器官,比如皮肤、肌肉、骨骼、血液、内脏器官、毛发和指甲等。
因此,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
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
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Amino acid)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
蛋白质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旧称“朊(ruǎn)”。
氨基酸结构通式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连成肽链。
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多条多肽链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每一条多肽链有二十至数百个氨基酸残基(-R)不等;各种氨基酸残基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对应基因所编码。
除了遗传密码所编码的20种基本氨基酸,在蛋白质中,某些氨基酸残基还可以被翻译后修饰而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从而对蛋白质进行激活或调控。
多个蛋白质可以一起,往往是通过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蛋白质复合物,折叠或螺旋构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从而发挥某一特定功能。
合成多肽的细胞器是细胞质中糙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蛋白质的不同在于其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空间结构的不同。
食入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被水解成氨基酸被吸收后,重新合成人体所需蛋白质,同时新的蛋白质又在不断代谢与分解,时刻处于动态平衡中。
因此,食物蛋白质的质和量、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关系到人体蛋白质合成的量,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孕产妇的优生优育、老年人的健康长寿,都与膳食中蛋白质的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2012公共营养师教辅: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人类的活动需要持续不断的热量供应。
热量不足会导致器官无法正常运转,阻碍行为表现。
身体储存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热量,热量过剩,会导致机体能量过度消耗,而提早老化。
直接过多的热量摄取,不但消耗体内各种帮助能量运用的酵素,而且过多的热量会转换成脂肪储存,使机体产生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
能量与热量不同,这是需要许多营养学家好好重新认识的,汽油是能量,燃烧时,才释放热量。
热量释放的越多,能量就会越枯竭。
这是对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关键认识。
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照理不该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而实际上,恰恰因为新的生活饮食习惯,造成众多的相关疾病的产生。
人们普遍将能量和热量混淆,吃的食物,热量过高,而能量储存不足。
能量转化为热量,需要氧气的参与。
如果氧气不足,整个身体代谢和各种活动就会中断。
整个人体缺氧的时候,人就会死亡,而局部缺氧的时候,就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而产生疾病。
绝大多数人,因为缺乏正确的呼吸方式,很容易因为紧张而造成身体的缺氧,从而令身体被迫关闭身体的部分消耗氧气大的器官,而显示这些器官的功能减弱。
蛋白质是身体用于携带氧气的关键。
缺乏蛋白质的来源,身体储存氧气的量会大大减少,随着身体的衰老,将更加明显。
同时,这样的过程,也会导致在紧张状况下,身体将很快消耗氧气,而导致氧气枯竭,引起急性病症的发生。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是身体的能量来源,彼此间有着很特别的关系。
整个人体就是一个能量库,能量枯竭,人就死亡。
这就是油尽灯枯的意思。
自然届里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因为能量而生存,也因为能量的减少而消亡,人也绝不例外。
整个生命的过程,就是三个阶段:获取能量、运用能量、能量消失。
每个生命,每一天都在做获取能量的工作,然后将获取的能量运用,用于制造新的生命。
生命的质量,可以说是以能量的充足程度成对应的。
热量,是能量转化而来的,是能量的表现形式。
蛋白质要转变成为热量,需要先转变成为糖,才能够燃烧产生热量,脂肪的燃烧,也需要糖的参与才能够顺利完成。
回顾:1、三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师什么? 板书:消化生:糖类——葡萄糖;脂肪——甘油+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2、这些营养物质如何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生:血液和淋巴循环板书:运输过度问:这些营养物质到达组织细胞后如何被人体利用?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三类营养物质的利用板书:利用一、营养物质的利用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1、糖类的利用人体内的糖类主要来自于——食物的消化吸收经过小肠的消化吸收后糖类变成小分子葡萄糖后进入血液,形成——血糖,血糖实际上是血液中的葡萄糖问:组织细胞中的葡萄糖又是如何被利用的?生:氧化分解供能—产生—CO2+H2O+能量合成糖元有肝糖元(在肝脏中合成)和肌糖元(在骨骼肌细胞中合成),主要区别,肝糖元可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多个葡萄糖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多糖化合物)转变为脂肪贮存师:简单的我们可把利用途径归纳为三点: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变思考:提供能量的糖类除来自食物外,还可以从哪里来呢?生:肝糖元的分解脂肪、蛋白质的转化师:而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用途能够保持相对平衡,从而使血糖含量保持在90mg/100ml左右思考:北京鸭是如何在短期内育肥?(分析:育肥也即增加体内的脂肪)生:人工填饲富含糖类饲料的方法师:请同学们模拟人体内糖类的利用途径分析蛋白质和脂肪在组织细胞内的利用(生讨论)脂肪——甘油和脂肪酸——合成脂肪贮存——氧化分解供能(CO2、H2O、能量)——少量转变为糖类蛋白质——氨基酸——合成自身蛋白质——氧化分解供能(产物是CO2、水、含氮废物,如尿素等)——合成糖类和脂肪师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人体内三大类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板书)师:三大类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使人体获得能量,而这些营养主要来自于食物,人体往往又要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消耗能量,体内多余的能量会以脂肪、蛋白质糖元的形式储存。
二、人体内的能量师:获得能量=消耗能量+贮存能量(板书)A、能量的获得> 能量的消耗人体有机物积累B、能量的获得< 能量的消耗人体有机物减少问:1、如果一个人过度节食,会带来什么后果?能量供给不足,会消耗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身体将消瘦,体质下降,严重的会引起生理功能紊乱,还会引起神经性厌食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2、根据儿童、成人、老人的主要特征,比较获得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的多少?儿童获得能量>消耗能量生长发育成人获得能量=消耗能量维持平衡老人获得能量<消耗能量变瘦、衰老过渡:人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时不仅产生能量还会产生一些废物问:人体细胞内有机物分解时会产生哪些废物呢?二氧化碳、水、尿素、尿酸以及一些多余的无机盐问:这些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否则将会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
三大营养物质氧热价排序三大营养物质氧热价排序营养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其中包括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这三种营养物质对于人体能量供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能量产生方式不同,因此也有不同的氧热价。
本文将详细介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氧热价排序。
一、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一种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食品中。
人体摄入后通过消化吸收转化为葡萄糖,为身体提供能量。
碳水化合物每克提供4千卡(kcal)或17焦耳(J)的能量,因此其氧热价为17kJ/g或4kcal/g。
在日常饮食中,建议摄入总能量的50%~60%来自于碳水化合物。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多摄入简单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应尽量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类食品、蔬菜和水果等。
二、蛋白质蛋白质是一种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有机物,主要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
人体摄入后通过消化吸收转化为氨基酸,为身体提供能量和构建细胞组织。
蛋白质每克提供4千卡(kcal)或17焦耳(J)的能量,因此其氧热价也为17kJ/g或4kcal/g。
在日常饮食中,建议摄入总能量的10%~15%来自于蛋白质。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多摄入动物性蛋白质会增加肾脏负担,应适当选择植物性蛋白质来源。
三、脂肪脂肪是一种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
人体摄入后通过消化吸收转化为甘油三酯,为身体提供能量和构建细胞壁等功能。
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相比,脂肪每克提供更多的能量,即9千卡(kcal)或38焦耳(J),因此其氧热价为38kJ/g 或9kcal/g。
在日常饮食中,建议摄入总能量的20%~30%来自于脂肪。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应适当选择不饱和脂肪酸来源。
四、总结综上所述,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是人体能量供给的三大营养物质。
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氧热价,分别为17kJ/g或4kcal/g、17kJ/g或4kcal/g和38kJ/g或9kcal/g。
三大营养物质分类
三大营养物质是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1.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身体主要的能量来源。
它们由碳、氢和氧元素组成,包括单糖(如葡萄糖)、双糖(如蔗糖)和多糖(如淀粉)。
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分解为葡萄糖,为身体提供能量。
2. 脂肪:脂肪是身体能量的储存形式,也是重要的营养物质。
它们由碳、氢和氧元素组成,包括饱和脂肪酸(如动物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如鱼油中的ω-3脂肪酸)。
脂肪提供能量,帮助维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并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
3.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基本单位,包括肌肉、骨骼、皮肤和内脏器官等。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是人体无法合成的,需要通过食物摄入。
蛋白质在人体内参与细胞修复、酶和激素的合成、免疫功能等重要生理过程。
以上是三大营养物质的分类。
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摄入这三类营养物质可以满足人体的能量和营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