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大地造假事件始末及会计上的反思

绿大地造假事件始末及会计上的反思

绿大地造假事件始末及会计上的反思

绿大地1996年成立,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20 07年12月21日,绿大地在中小板挂牌上市。今年3月17日,绿大地公司发布公告称, 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机关逮捕。4天后,中国证监会在其官网上表示, 证监会在2010年3月就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稽查,发现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记者调查发现,在此之前,绿大地就因为种种不合常理的行为屡受质疑。一是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且更换时间多在年报公布之前。2008年10月,绿大地中断了与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多年合作关系,改聘中和正信会计师事务所;2009 年11月,绿大地再次改聘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中审所随后给绿大地出具了带"保留意见"的2009年年报审计报告;2011年1月,绿大地2010年审计机构再次更换为中准会计师事务所。二是业绩预告、快报半年内五次变脸。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10月30日,绿大地发布2009年三季报,预计当年净利润增幅20%至50%之间,可达1.04亿元; 2010年1月30日,公司将2009年净利润增幅修正为下降30%以内;2月27日, 公司第三次发布2009年度业绩快报称,年度净利润变为6212万元;4月28日公司第四次将净利润修正为亏损12796万元;4月30日,公司2009年年报披露200 9年净利润为亏损15123万元。对此,深交所在当天就发布公告,对绿大地"董、监、高"及保荐人都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三是公司高管频繁更换、辞职,原始股东忙于套�1�7�1�7�1�7。2009年9月,绿大地董事黎钢、董事赵国权因股权变动辞职。2010年5月,绿大地董事钟佳富因个人原因辞职,总经理也换由原昆明市商务局局长王光中担任。2010年6月,公司监事会召集人刘玉红因"个人原因"辞职。此外,绿大地财务总监一职也屡屡换人。2009年5月,财务总监蒋凯西免职;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王跃光兼任财务总监;2010年王跃光辞职,改由李鹏兼任。据统计,绿大地上市前招股说明书上所列的9名"董事会成员"目前仅剩下2人。令绿大地被查的导火线,是该公司2010 年3 月的一季报。这是一份令人叹为观止的季度报告:2010 年4 月28 日预告基本每股收益0.27 元,4 月30 日正式出台的一季报每股收益竟然只有0.1 元。两天之差,营业总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暴跌"。由于绿大地近年来在季报、年报上多次出现�1�7�1�7抽筋"症状,证券监管部门自其2010 年3 月的一季报披露后介入调查,结果令人"大开眼界",财务报告竟可如此随意。绿大地2010 年6 月17 日发布的《关于2010 年一季度报表更正差异的专项说明》显示,其原一季报的营业收入少计10 万元,营业利润多计67.57 万元,净利润多计52.57 万元。其2010 年一季度的固定资产多计5983.67 万元,应付款多计6295.75 万元。绿大地对此的解释是,固定资产的差异原因在于"因工作失误",将北京分公司的固定资产已包含在本部报表中,又将其列入合并报表(即计算2 次),造成该项目虚增。但上述重大失误、错误似乎还不够,现金流量表则错得离谱(详见表格)。其2010 年一季报中仅合并现金流量项目,就有多达27 项差错,其中有8 项差错为几千万元,几亿元的差错多达12 项。另一个疑点是,绿大地在2010 �1�7�1�7�1�7一季度的销售额仅为5989.35 万元,为何缴纳的税费高达3.02 亿元现金流中的另一类重大差异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下: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1.57 亿元、1.57 亿元、6.14 亿元, 更正后均为空白。绿大地到底借到1.57亿元现金了没6.14亿元债务究竟还了还是没还为何会有巨额虚构数据原因不得而知。此外,该公司此间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差异6.08 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差异4.52 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差异7.05 亿元,这三项在被查后都修正为几千万元。疑虑重重绿大地从被查至今,一直使用"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这一说法来界定其近期在财务报告及年报上的表现。不过证监会及公安部门目前对其定性是,涉嫌刑事犯罪。目前的信息显示,该公司并不只有2010 年一季报出现类似问题。最近 3

年来,该公司的年度报告,也接连出现类似状况。深交所曾在2010 年7 月9 日的《关于对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给予处分的公告》中称,该公司的"2008 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对销售退回未进行账务处理"。绿大地没有把2008 年的退货计入年报。经查,该公司在2010 年4 月30 日披露的2009 年年报中对前期重大会计差错进行了如下更正:追溯调整减少2008 年度合并及母公司营业收入2348.52 万元,当然,该年度未分配利润也随之减少1038.40 万元。绿大地的财务手段,到2009 年时已经玩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创下中国证券市场年报变脸新纪录:2009 年10 月~2010 年4 月,绿大地披露的业绩预告和快报曾五度反复,由之前的预增过亿,变更为最后的巨亏1.5 亿元。2009 年10 �1�7�1�730 日,该公司发布2009 年三季报称,预计2009 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50%(其2008 年度净利润为8677 万元)。2010 年1 月30 日,该公司公告称, 将2009 年净利润增幅修正为较上年下降30%以内,来了个大转折。但该公司2010 年2 月27 日第三次发布2009 年度业绩快报时,净利润却又变为6212 万元。2010 年4 月28 日,绿大地又将净利润修正为亏损1.2796 亿元,再次大逆转一回。2010 年4 月30 日正式公布2009 年年度报告时,该公司2009 年净利润定格为其现金流中的另一类重大差异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下: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1.57 亿元、1.57 亿元、6.14 亿元,更正后均为空白。绿大地到底借到 1.57 亿元现金了没 6.14 亿元债务究竟还了还是没还为何会有巨额虚构数据原因不得而知。农业上市�1�7�1�7�1�7司为何频造假2000 年至2001 年,A 股市场里发生了数起欺诈案件,最著名的要数银广夏、康达尔和蓝田股份,而这3 个公司都属于农业类上市公司。巧合的是,绿大地同样是农业类上市公司。在笔者看来,这绝不是巧合那么简单,其中有着必然性按照行业划分,狭义的农业类公司专指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公司。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而土地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农业类公司的扩张必然面对土地资源的约束,无法像工业企业一样实现公司规模的高速扩张。但股市投资者希望公司能够高速扩张, 这是资本的天性,如果一个公司无法实现扩张,这个公司就不受市场欢迎,股价的估值必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是农业类公司进入股市的第一个障碍。为了突破这个局限,银广夏和蓝田的管理者分别想到了沙漠和湖面,银广夏的故事是想在广袤的沙漠里做文章,而蓝田的董�1�7�1�7长从广阔的洪湖水里得到启示,沙漠与湖面都可以突破传统的土地资源约束。事实表明,如此大胆的想象受到了投资者广泛的认同,银广夏和蓝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典范"、"龙头",银广夏的股价在出事前的5 年里涨了7 倍多,是2000 年前市场里最著名的牛股之一。其实,只需要有一点农业经济常识,就不会被这样的谎言所蒙骗。假如沙漠地能淘金的话, 为什么自古以来人们却远离沙漠?以色列的经验表明,沙漠里可以从事农业生产,但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沙漠里搞农业是不可能获得暴利的。同样,在湖面、海面从事水产养殖也不可能获得暴利,因为它需要很多资本的投入和人工的投入。第二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是,单位重量的农产品市场价值有限,一公顷土地或水面只能生产有限的农产品,而单位农产品的价格又很有限,一块芯片或一台机器的价值可�1�7�1�7是几千元、几万元甚至更多,但一公斤农产品可能只值几块钱。这决定了农业类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绝对量、增长速度等都是非常有限的。当然,名贵中药材的价格昂贵,海参、甲鱼等也价格不菲, 银广夏编造的故事就是生产中药材,而蓝田的故事是在洪湖里养殖甲鱼。名贵中药材之所以"贵",是因为稀少,它的生长需要特殊的自然条件,因此,能够大规模地种植或养殖的东西一定不会是昂贵的。以上两个天然的缺陷,决定了从事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公司无法满足资本市场的要求(业绩快速扩张),造假成为它们迎合投资者需要的唯一选择。当然,农业类公司造假还有独到的条件, 农产品的交易很多是零散的现金交易,这给做假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年在查处蓝田公司时,如何确认其财务数据造假,有关部门的确是费了一番周折的。自从有现代工业以来,农业的产业竞争地位�1�7�1�7逐渐走下坡路,在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种植业和

养殖业一般都依靠国家的财政补贴才能维持其再生产的运行,从事农业生产的公司绝不可能存在暴利。我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力度也越来越大,如果因此而将农业类上市公司视作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板块就大错特错了,除了出事的绿大地外,股票市场还有类似银广夏的传奇故事在流传,投资者需要高度警惕。从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看,让会计师、律师、投资银行家参与股票发行的目的,是希望这些专业人士能够通过其专业知识甄别公司的好坏,将真正优秀的公司输送到市场中来。一家公司的上市需要准备数月乃至数年,中介机构的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将公司的家底搞清楚,但事实却是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串通起来蒙骗监管者及投资者。问题出在犯罪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称: 与上市公司串通可以获得很多好处(不仅有中介费用的提成,而且可能获得巨额贿赂),有些中介机构的人员在公司上市后干脆进入公司做高管,而万一东窗事发,处罚却十分有限。显然, 犯罪的成本小而受益大。如果说会计师和律师还需要对其错误的行为负责的话,那么还有一类中介机构却可以对其错误行为不负任何责任--证券公司的研究机构。无论是之前的银广夏,还是现在的绿大地,在出事之前都曾经被很多证券公司的行业分析师出报告推荐,著名的大公司的研究人员几乎都涉足其中,投资者只需到网上一查便知。之前笔者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特点的分析都属于常识性的问题,一般投资者难以判断上市公司发布的信息的真伪,但作为专业的研究人员是很容易鉴别上市公司的欺诈行为的,如果明知上市公司造假却还写推荐报告的话,分析师的行为应该受到惩罚,但现行的法律还缺乏相应的处罚措施。解决中介机构的诚信问题,除了需要加大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之外,还要在监管体制上做重大改革。我国现行的上市公司监管主要是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上市公司发展迅速, 而监管部门的人员数量受到很多限制,这样的监管体制效率会越来越低。应该创造条件使投资者成为监督上市公司的主要力量,要让中小投资者有足够的手段和渠道去维护自己的权利, 现在散户投资者维权的成本太高,要吸收国外资本市场的监管经验,引进集体诉讼制度,让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不敢违规。

绿大地造假事件始末及会计上的反思

绿大地造假事件始末及会计上的反思 绿大地1996年成立,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20 07年12月21日,绿大地在中小板挂牌上市。今年3月17日,绿大地公司发布公告称, 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机关逮捕。4天后,中国证监会在其官网上表示, 证监会在2010年3月就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稽查,发现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记者调查发现,在此之前,绿大地就因为种种不合常理的行为屡受质疑。一是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且更换时间多在年报公布之前。2008年10月,绿大地中断了与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多年合作关系,改聘中和正信会计师事务所;2009 年11月,绿大地再次改聘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中审所随后给绿大地出具了带"保留意见"的2009年年报审计报告;2011年1月,绿大地2010年审计机构再次更换为中准会计师事务所。二是业绩预告、快报半年内五次变脸。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10月30日,绿大地发布2009年三季报,预计当年净利润增幅20%至50%之间,可达1.04亿元; 2010年1月30日,公司将2009年净利润增幅修正为下降30%以内;2月27日, 公司第三次发布2009年度业绩快报称,年度净利润变为6212万元;4月28日公司第四次将净利润修正为亏损12796万元;4月30日,公司2009年年报披露200 9年净利润为亏损15123万元。对此,深交所在当天就发布公告,对绿大地"董、监、高"及保荐人都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三是公司高管频繁更换、辞职,原始股东忙于套?1?7?1?7?1?7。2009年9月,绿大地董事黎钢、董事赵国权因股权变动辞职。2010年5月,绿大地董事钟佳富因个人原因辞职,总经理也换由原昆明市商务局局长王光中担任。2010年6月,公司监事会召集人刘玉红因"个人原因"辞职。此外,绿大地财务总监一职也屡屡换人。2009年5月,财务总监蒋凯西免职;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王跃光兼任财务总监;2010年王跃光辞职,改由李鹏兼任。据统计,绿大地上市前招股说明书上所列的9名"董事会成员"目前仅剩下2人。令绿大地被查的导火线,是该公司2010 年3 月的一季报。这是一份令人叹为观止的季度报告:2010 年4 月28 日预告基本每股收益0.27 元,4 月30 日正式出台的一季报每股收益竟然只有0.1 元。两天之差,营业总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暴跌"。由于绿大地近年来在季报、年报上多次出现?1?7?1?7抽筋"症状,证券监管部门自其2010 年3 月的一季报披露后介入调查,结果令人"大开眼界",财务报告竟可如此随意。绿大地2010 年6 月17 日发布的《关于2010 年一季度报表更正差异的专项说明》显示,其原一季报的营业收入少计10 万元,营业利润多计67.57 万元,净利润多计52.57 万元。其2010 年一季度的固定资产多计5983.67 万元,应付款多计6295.75 万元。绿大地对此的解释是,固定资产的差异原因在于"因工作失误",将北京分公司的固定资产已包含在本部报表中,又将其列入合并报表(即计算2 次),造成该项目虚增。但上述重大失误、错误似乎还不够,现金流量表则错得离谱(详见表格)。其2010 年一季报中仅合并现金流量项目,就有多达27 项差错,其中有8 项差错为几千万元,几亿元的差错多达12 项。另一个疑点是,绿大地在2010 ?1?7?1?7?1?7一季度的销售额仅为5989.35 万元,为何缴纳的税费高达3.02 亿元现金流中的另一类重大差异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下: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1.57 亿元、1.57 亿元、6.14 亿元, 更正后均为空白。绿大地到底借到1.57亿元现金了没6.14亿元债务究竟还了还是没还为何会有巨额虚构数据原因不得而知。此外,该公司此间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差异6.08 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差异4.52 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差异7.05 亿元,这三项在被查后都修正为几千万元。疑虑重重绿大地从被查至今,一直使用"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这一说法来界定其近期在财务报告及年报上的表现。不过证监会及公安部门目前对其定性是,涉嫌刑事犯罪。目前的信息显示,该公司并不只有2010 年一季报出现类似问题。最近 3

16534-浅谈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舞弊-以绿大地公司财务造假为例

附]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舞弊-以绿大地公司财务造假为例 学生姓名 学号 院部 年级 专业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附2 福建江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 明书 本人郑重声明: 兹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浅谈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舞弊-以绿大地公司财务造假为例》,是本人在指导老师 的指导下独立研究、撰写的成果;论文(设计)未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未篡改研究数据,论文(设计)中所引用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中,本人恪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校有关规定,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设计)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浅谈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舞弊-以绿大地公司财务造假为例 XX (XXXXXXXXXXXXXXX) 摘要:在资本市场中,远至相对较为成熟的美国,近至近二十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的中国,会计造假案例屡现。由于受到利益诱导等多方因素影响,会计造假日

益泛滥,进而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也挫伤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本文旨在从 20]] 年爆发的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欺诈发行的案例中,浅谈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原因,并探讨如何建立诚信机制,防范会计造假。 关键词:财务舞弊;会计造假;绿大地 Talkin9 about financial fraud under the new accountin9 standards - to the 9reen earth as an examPle the comPany's financial fraud XX (XXXXXXXXXXXXXXX) Abstract:In the caPital market ,as far as the U,S,is relatively mature ,almost to the last two decades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accountin9 fraud cases rePeated now ,Due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interest -induced effects of the increasin9 sPread of accountin9 fraud ,which would seriously disruPt the orderly caPital market ,also damPened investor enthusiasm for investment ,This PaPer aims case from 20]] outbreak of Yunnan 9reen Land Biolo9ical Technolo9y Co,,fraud issue ,the Public ComPany

上市公司绿大地造假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绿大地造假案例分析 [摘要]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大地”)是一家国内绿化苗木行业首家上市公司。然而,上市不到三年,绿大地就因信息披露严重违规等问题被证监会调查发现其存在严重财务欺诈。本文试通过分析其财务造假手段及对其财务舞弊的迹象与原因分析,对上市公司预防舞弊和监管部门监管有一定积极意义。 [关键词]绿大地;财务欺诈;公司治理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200)(简称“绿大地”)前身是云南河口绿大地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6月,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2001年3月以整体变更方式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0年3月,绿大地因信息披露严重违规等问题被证监会调查。2010年12月,董事长何学葵持有的4325.8万股云南绿大地股票被冻结,引起连锁反应,四个交易日内公司市值蒸发12.2亿元,超过80%的投资人损失惨重。2011年4月,财务总监李鹏因信息披露违规被公安机关控制。2011年12月,云南省官渡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云南绿大地公司因犯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判处罚金人民币400万元。 1造假手段 1.1虚增资产 在上市之前,绿大地公司通过一系列造假手段来谋求上市。2004年2月,绿大地购买马龙县旧县村委会土地960亩,金额为955.20万元,虚增土地成本900.20万元。2005年4月,绿大地购买马龙县马鸣土地四宗,共计3500亩,金额为3360.00万元,虚增土地成本3190.00万元。2007年1—3月,绿大地对马鸣乡基地土壤改良价值虚增2124.00万元。在上市之后,绿大地公司仍然没有停止造假粉饰业绩的脚步。2008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的购买马龙县月望乡9000 亩土地使用权价值8370.00万元,经司法机关鉴定,马龙县月望乡9000亩土地使用权价值虚增8370.00万元,购建月望基地灌溉系统4270.00万元,经鉴定虚增购建月望基地灌溉系统3438.02万元。2009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的购置广南林地使用权11011.05万元,经鉴定虚增林地使用权价值10407.06万元。 1.2虚构收入 在上市前的2004—2007年6月,绿大地使用虚假的合同、财务资料,虚假苗木交易销售,编造虚假会计资料或通过其实际控制的公司将销售款转回等内部交易手段,营业收入虚增达到2.96亿元。公司上市后陆续注销了这期间对其营业收入增长作出重要贡献的前几名客户,企图以此掩人耳目;上市之后,绿大地公司因为业绩上的压力,不思悔改,如法炮制,又虚构收入2.5亿元,绿大地企业用此方法如同吹泡泡一样,泡沫越来越大,但越来越难以支撑,最终免不了破

绿大地财务造假论文(优秀2篇)

绿大地财务造假论文(优秀2篇) 由“绿大地”事件思如何防止会计事务所财务造假 【摘要】随着近几年爆出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造假事件不断增多,历时两年多的“绿大地”事件于今年二月做出了二审判决。处罚力度的加大表现出我国整顿造假事 件的决心,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承担相应的责任成为有效防止财务数据造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绿大地会计事务所造假 一、绿大地事件概述 (一)绿大地事件简介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绿大地)建于1996 年,2023年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至今,绿大地多次出现违规行为,2004年至2023年 间绿大地通过使用虚假合同、伪造银行票证、转回销售款等方式虚增资产、收入、利润,共计虚增营业收入2.96亿元。 (二)两次不同的判罚结果 2023年12月2日,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对绿大地案件一审的《刑事判决书》 的结果是,公司因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判处罚金400万元,董事长何学葵因欺诈发 行股票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蒋凯西犯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处有期徒 刑3年,缓刑4年;庞明星、赵海丽、赵海艳犯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处有期徒刑 2年,缓刑3年。 对于造假数据庞大,情节恶劣的案件只处以400万元的罚款,这是对道德底线的 挑战还是对法律的无视?如此量刑给了造假者继续造假的希望。这样的判决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2023年2月8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了绿大地事件, 并做出如下判决。 法院认定,绿大地公司犯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处罚金1000万元;犯伪造金融票证罪,判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犯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判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决定执行罚金人民币1040万元。 第二次的判罚结果明显重于第一次。这样的判罚结果或许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对现在混乱的证券交易市场以威慑,同时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但是司法机关并没有在一审判决时做出合适的判罚,而是在社会舆论的发酵中,在证券市场频频爆出造假丑闻时,中级人民法院又做出如此判决。司法机关的办案效率和公正判决还是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法律环境来实施。 如此重罚只是涉及到绿大地公司本身,参与财务造假的深圳鹏程会计师事务却并没有为此一并受到重罚,只是对签字的注册会计师取消职业资格并进行了罚款。鹏程

审计论文绿大地欺诈发行股票案

绿大地欺诈发行股票案——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剖析

【摘要】近几年来,从2001年8月银广夏财务丑闻被媒体曝光起,随着一系列重大财务造假案件的不断发生,注册会计师一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人们将上市公司的欺诈行为归责于会计行业的运作机制及会计业查处力度的不足。而绿大地欺诈发行股票案件则是近期影响最大的相关案件,本文以此为例,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责任进行客观剖析,并着重讨论注册会计师行业频繁遭受法律诉讼的原因。 【关键词】绿大地注册会计师造假责任诉讼爆炸 一、绿大地事件线索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6年,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12月21日,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一举成为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云南省第一家民营上市企业。公司在北京、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设有分子公司,是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承担企业、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及林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集辉煌与荣耀于一身的公司,再一次步了蓝田股份、麦科特和银广夏等“先躯”的后尘,陷入了欺诈发行股票、重大财务造假的指控中。从2010年12月20号董事长即控股股东何学葵所持有的绿大地限售股股份被公安司法机关冻结开始,股价连续跌停,市值急速缩水,短短六个月的时间,迅速走向了落败之路。 图1-1 绿大地事件之“辉煌篇”

图1-2 绿大地事件之“败落篇” 图1-3 绿大地2011年第一二季度股票价格指数 二、招股说明书及年报造假 根据绿大地招股说明书,2007年下半年,绿大地上市的审计机构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对绿大地造假之后的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的财务报表出具了“深鹏所股审字[2007]104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一)招股说明书的问题 1、未披露存货减值风险 2006年绿大地第一次冲击中小板未能成功,有传闻称是因为“税收优惠折股”,而

云南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云南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作者:张宣洪战雪梅鹿麓 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7年第24期 一、案例背景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大地”)成立于2001年3月,前身为云南河口绿大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主营业务是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绿化工程 设计及施工,是云南省绿化苗木种植龙头企业。2006年11月,绿大地第一次闯关深圳证券交 易所中小企业板以失败告终。2007年12月绿大地终于通过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核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然而,好景不长,2010年3月17日,绿大地就因涉嫌信 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0年12月23日,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表 公告称控股股东、董事长何学葵持有的4 325.8万股(占总股本28.63%)绿大地股票于12月20 日被公安机关依法冻结。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再次发表公告称其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 诈发行股票罪被逮捕。绿大地财务舞弊案逐渐浮出水面。二、案例分析(一)财务舞弊手法透 析1.伪造会计凭证,虚增资产2004年至2007年间,绿大地公司在不具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 上市条件的情况下,为达到上市目的,使用虚假合同、财务资料,虚增云南省马龙县旧县村委 会960亩荒山使用权、马龙县马鸣乡3500亩荒山使用权以及马鸣基地围墙、灌溉系统、土壤改良工程等项目的资产共计人民币7011.4万元。其中,“马鸣”基地的围墙作为固定资产的价值为686.9万元,而该基地4块地总共3500亩,如果围墙只围地块的周长,则其每米的造价高达1268.86元。另外,该基地的三口深水井也以每口72.27万元的价值计入固定资产,而其在招 股说明书中记载的位于“金殿”基地的另一口深水井的价值却只有8.13万元,相差近十倍。正是这些被堂而皇之的写进了上市招股书中的虚增资产,帮助绿大地顺利通过上市审核。 2.关联方交易,虚增收入和利润绿大地公司通过登记注册一批由其实际控制或者掌握银行 账户的关联企业,并利用关联方银行账户操控资金流转,采用伪造销售合同、发票和工商登记 资料等手段,虚构交易,虚增收入和利润。2004年到2007年绿大地上市前为绿大地经营业绩 做出巨大贡献的几家采购大户陆续在世间神秘蒸发,使得绿大地通过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的嫌 疑陡增。比如有两家成都的“孪生”采购大户——成都贝叶园艺有限公司与成都万朵园艺有限 公司,之所以称其为“孪生”,是因为这两家公司是在2005年11月15日同一天注册成立,注册资金是相同的100万元,经营范围也是相同的“种植、销售、租赁、养护花卉苗木;花卉苗 木的技术咨询;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凭资质证经营)”,又同时于2008年6月5日进行了工商注销。另外,2007年上半年最大的采购客户鑫景园艺公司,当期向绿大地的采购金额 为755万元,占绿大地同期销售收入的5.69%,2010年2月3日,鑫景园艺的股东大会也同样 做出了解散公司的决议并进行了工商登记注销。同时令人生疑的是持有鑫景园艺的10%股份的 自然人股东晁晓林是绿大地另外一家采购大户——晓林园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同样神秘消失 的绿大地的大客户还有北京都丰培花卉,自由空间园艺,天绿园艺等公司。因此,不难推断出 绿大地公司很可能通过关联方交易来粉饰财务报表。 3.肆意更改业绩2009年绿大地业绩预告和快报由开始的业绩大幅预增到后来的巨额亏损,历经五次反复。2009年10月30日绿大地预计当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50%。之后绿大地的 业绩预告及快报披露的业绩信息每况愈下,最后竟然巨亏15 123万元(见表1)。绿大地的业 绩预告五度反复引起了监管者的注意,并对其进行立案调查,同时,其2009的财务报表被审计机构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受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谴责。然而,绿大地并没有吸取教训,在绿大地2010年第一季度披露的财务报表中,除营业收入少计10万元,营业利润多计 67.57万元,净利润多计52.57万元外,更是将一份错的离谱的现金流量表展现在世人面前, 其中居然有27项差错,千万级别的差错达8项,亿元级别的差错更是达12项之多。表1 绿大 地2009年预告经营业绩变化过程公告时间2009年10月30日2010年1月30日2010年2月 27日2010年4月28日2010年4月30日经营业绩(预告)预计2009年利润同比增长20%-50%预计2009年利润同比下降30%以内业绩快报预告2009年利润6 212万元业绩快报修正为亏损

会计财务分析资料绿大地财务造假启示

2022 年 3 月 15 日,因昆明市检察院抗诉,被称为“银广夏第二”的绿大地造假案将被重新审理。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分有限公司(代码 002200,简称绿大地) ,号称“云南省最大的绿化苗木种植企业”。 3 个多月前,昆明市官渡区法院以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处绿大地罚金 400 万元(约为其上市募集资金的 1%) ,判处前董事长何学葵、财务总监蒋凯西、庞明星等五人有期徒刑一到三年,缓期执行,所有案犯当庭释放。 这意味着这家欺诈上市的公司从投资者手中圈走 3.46 亿元之后,无人获得实刑。消息一出,市场哗然,包括新华社在内的舆论界质疑判决过轻。十天之后,负责此案前期调查的中国证监会,罕见召开“媒体通气会”,披露了法院判决中未认可的更多涉嫌犯罪内容。 越来越多的质疑之声,最终推动了此案抗诉程序的启动。 绿大地造假案,浓缩了中国证券市场过去十年的积弊。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强调,对这一案,不应仅仅停留在“抓坏蛋”的简单思维里,而应更加深入剖析“坏蛋是怎样炼成的”。南方周末记者在昆明、深圳等地进行了详尽调查,立体还原绿大地变“黑”的秘密。 这原本是一个卖花女变身女企业家的励志故事 2022 年 9 月 6 日的法庭庭审,是绿大地前董事长何学葵最后一次浮现在公众面前。一年多阶下囚的生涯,何学葵变化很大。一位与她有着多年联系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何的头发在案发后很快就白了,“四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像六十多的老太太。” 20 年前, 23 岁的何学葵抛却了成为公务员的机会“下海”创业时,给人的印象却是“年轻有为,事业心极强”。 1992 年从一家小花店开始,到 1996 年创办绿大地公司期间,何学葵以自己的勤奋赢得了尊重。直至今日,在当年共同创业的员工口中,她还有着“卖花女”的绰号。 绿大地现任总经理王光中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在十多年前认识何学葵时,就眼看着她“自己下田、自己跑市场,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因此在出事后,他出于对何的恭敬与朋友义气,硬着头皮接下烫手的“总经理”头衔。 1999 年是何学葵的跨越之年:当年在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绿大地公司抓住商机赢得多个项目,一跃成为云南园艺和绿化行业的领头羊。

云南绿大地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云南绿大地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摘要】近年来,公司财务会计造假案例屡见不鲜,本文以云南绿大地公司会计造假案为例,介绍了其事件发生的背景、具体的造假手段以及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由会计造假引发相关思考。 【关键词】绿大地;会计造假;上市 一、背景简介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6年11月申请深交所上市失败。时隔一年,公司股票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主要从事云南独有珍稀花卉苗木培植,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业务。2004年至2009年间,绿大地在不具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情况下,未达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目的,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登记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实际控制或者掌握银行账户的关联公司,并利用相关银行账户操控资金流转,采用伪造合同、发票、工商登记资料等手段,少付多列,将款项支付给其控制的公司组成人员,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虚增收入。 二、会计造假手段简析 (一)虚增资产 2004年2月,绿大地购买马龙县旧县村委会土地960亩,金额为955.20万元,虚增土地成本900.20万元。2005年4月,云南绿大地公司在马鸣乡购买土地3500亩,支付了3360万元的土地款,此宗土地交易,虚增交

易成本3190余万元;2007年一季度,马鸣乡基地土壤改良又虚增价值2124万元;同年六月,绿大地在马龙县马鸣基地灌溉系统、灌溉管网等项目价值虚增797.20万元。2007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对马鸣乡基地实施的土壤改良,合计投入2529.13万元,经鉴定确认马鸣乡基地土壤改良价值虚增2124.00万元。2010年一季度,固定资产虚增5983.67万元。 (二)虚增收入 通过虚增上市的绿大地上市后通过伪造合同等方式虚增业绩。2007至2009年间,绿大地通过伪造合同和会计资料,虚增马龙县月望乡猫猫洞9000亩荒山土地使用权、月望基地土壤改良及灌溉系统工程、文山州广南县12380亩林业用地土地使用权资产共计2.88亿元。 云南绿大地公司2004年到2007年上半年累计营业收入为6.26亿元,公司虚增营业收入29610.29万元,公司前5名大客户对营业收入与利润增加贡献巨大,但公司上市后大客户却陆续注销。2007年绿大地公司营业收入2.57亿元,虚增营业收入0.97亿元;2008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的购买马龙县月望乡900亩土地使用权8370.00万元;2008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构建月望基地灌溉系统4270.00万元,经鉴定虚增构建月望基地灌溉系统3438.02万元。同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的月望基地土壤改良投入4527.30万元,经鉴定虚增价值4527.30万元。2009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购置广南林地使用权价值11011.05万元,虚增林地使用权价值10407.06万元。经认定,绿大地在2007年上市后,至2009年累计虚增收入2.51亿元。 (三)虚增数据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3000字审计学期末高分作业)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为了圈钱,不惜财务造假的事件发生屡见不鲜,而绿大地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机关逮捕。四天后,中国证监会在其官网上表示,证监会在2010年3月就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稽查,结果发现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规违法行为。由此,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正式浮出水面,并引起了社会的轩然大波。 绿大地全称为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始建于1996年,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12月21日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板块挂牌上市,募集资金3.46亿元,成为A股唯一的一个园林行业上市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注册资本15108.71万元人民币。拥有自主苗木生产基地2.9万余亩,是国内领先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就是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大企业,竟然被爆出严重的财务造假。起初为了实现绿大地公司的快速扩张,野心十足的何学葵已经把目光转向了资本市场,意图通过发行股票来获取巨额额资金,但是想要发行股票上市,就必须通过证监会设立的一道道门坎。2006年11月,绿大地首次IPO,虽然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但是此后不久绿大地却丧失成功,在其上市成功的背后,必然有着更多的机构推波助澜,保荐人和会计事务所显然都难辞其咎。 绿大地事件产生如此深远,影响并不是作案手段多抹高深,反而都是一些司空见惯的手段罢了。 一、虚增资产和收入 根据绿大地2007年上市时的招股书显示,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合计为4.5亿元人民币,其中流动资产的存货一项达到1.8亿元人民币。绿大地的主要货物为各类苗木,但根据绿大地的财务报表显示,苗木价格与市场价格完全不一致。某种苗木的市场报价为60元,但是到了绿大地就变成了300元。除了货物价格造价外,他们的地价也是假的。在昆明二环外偏远郊区的绿大地总部,他们自己的报价为100万元每亩,而实际价格为20万元每亩。根据媒体报道,绿大地上市前一共有一二十枚假公章用于伪造上市材料。根据绿大地2010年年报显示,全年收入总额为35905.95万元,而其中绿化工程占了34484.67万元,此项目中无疑是需要重点审计的项目。 二、玩弄现金流 尽在绿大地,2010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中,光是合并现金流量就有大小共计27项错误。在这27项错误中,差错千万元级别的就占八项,差错上亿元的更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方式、动因及治理研究——基于云南绿大地财务舞弊案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方式、动因及治理研究——基于云南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方式、动因及治理研究——基于云南绿大地财务舞弊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股票市场越来越成为投资者获取财富的新渠道。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成为一种公司的发展趋势。大量的企业涌入股票市场,但是这其中也出现了不少财务舞弊等诸多问题。 “财务舞弊”一般指企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通过虚构收入或资产,隐瞒负债或损失,从而达到虚高利润、暴力涨价等一系列欺骗行为。根据数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也不是个例,多年来这些事件络绎不绝。本文以云南绿大地的财务造假事件为例,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方式、动因及治理进行一定分析和探讨。 一、案例梳理 云南绿大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种植和销售水果、蔬菜和中草药的上市公司,成立于2002年。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其股票于2014年12月1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绿 大地上市后,业绩逐年攀升,2015年至2017年,归母净利润 分别为16.79亿元、23.72亿元和53.81亿元,取得了非常优异 的成绩。然而,这一切业绩增长都是建立在虚假信息基础之上的。

据深交所的数据披露,2017年3月15日,云南绿大地种业股 份有限公司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问询函”,要求公司就近期股价波动较大、涉及公司重大事项的公告所披露的状况、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与公告披露情况是否存在重大差异、相关事项是否属实、是否存在虚假陈述、不实描写等问题进行说明。在接到问询函后的第二天,公司董事长已经提前知道了问题的问题,并向一些重要股东建议,以“完成减持”为由将股份转让给另外一名股东。这引起了深圳证监局的高度关注,经过调查,发现了大量的财务造假,绿大地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全部虚构。随后,公司股票被停止交易,并被深圳证监局立案调查。 根据深圳证监局的披露,绿大地制造的财务造假涉及掩盖减值损失、虚增固定资产、采用“卖菜”形式虚增销售收入、虚假抵扣增值税、出租土地收入虚计等方式,金额之巨惊人,达到了530亿元人民币,实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惨烈一例。 二、财务舞弊的动因 1.经济利益动因 经济利益是企业轻易陷入财务舞弊的动因。这是由于失去了经济利益的企业是难以生存的,资本市场在逐利的原则下,如果企业盈利能力强,其股票的价格也能上涨,董事长将更容易获得更多的股份或者股东分红,得到更多的回报。此外,在云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对于市场发展抱有 great 憧憬,一心 想要占领市场。为了出现更多的需求,企业就会制造虚假销售收入或其他假账目。在绿大地的案例中,虚增固定资产、虚构

绿大地财务造假成因分析

绿大地财务造假成因分析 绿大地财务造假是指绿大地公司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虚报或掩盖真实的财务信息,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目的。造假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绿大地公司在财务造假事件中暴露出公司治理上的缺陷,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和风险控制机制,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权力过大,以至于可以对财务报表进行操纵和伪造。绿大地公司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也存在问题,导致内部监督不力。 公司经营压力和利益驱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业绩压力下,绿大地公司可能为了达到市场和投资者的预期,甚至是为了增加股价等目标,选择了人为干预财务报表。公司管理层为了提高业绩和自己的报酬,可能会选择虚报收入、减少费用、掩盖负债等方式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内部控制不健全。绿大地公司在财务造假事件中暴露出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不健全,包括会计核算政策的灵活性、风险管理机制的薄弱和内部审核制度的不完善等。这些都为财务造假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审计机制也是造成绿大地财务造假的原因之一。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不力,对绿大地的财务报表审核和监督不到位,没有发现或及时阻止财务造假行为。审计机构也未能全面审查和发现公司的财务操作和账目的异常。 公司文化和道德风险。公司的文化和道德风险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公司的文化倡导以结果为导向,强调业绩和利益最大化而忽视道德和诚信,那么企业可能更容易选择财务造假等不正当手段来实现短期利益。 绿大地财务造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公司治理不完善、经营压力和利益驱动、内部控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和审计机制以及公司文化和道德风险等。为了防止和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公司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改善公司治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提高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

会计财务分析资料新大地造假启示

认真对比万福生科和新大地造假后,我总结出这两家公司造假的共性。这两家公司的造假,精细程度几乎代表中国目前财务造假的最高水平。与此前的绿大地相比,造假水平高出两个台阶。云南绿大地主要靠伪造金融票据、虚开大额资产、虚拟大量的关联公司交易的低劣手段进行,极易被发现。 而万福生科和新大地的第一个共性在于,两者均发生在经济欠发达四线县城,一个在湖南常德桃源县,一个在广东梅州平远县。地方政府有着强烈的将公司推上市的政绩冲动,另外,一些地方官员也希望个人在其中捞取好处。同时,其客户多为个体户甚至是当地农民,对证券市场缺乏理解,未意识到造假后果的严重性,甚至在参与造假后毫不知情。 这个共性决定了,这两个农业公司造假颠覆了西方现代会计教科书的教条。在西方造假案例中,从未有涉及到现金流大规模结构性造假的案例。 以新大地为例。新大地虚增收入的手段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一是以真实销售客户的名义虚增收入。比如即将虚增收入分散到数量众多的客户,这种手法查起来非常费时费力,客户是真实的,而且每家客户虚

增金额并不大。证监会披露,新大地这种造假方式造假数额多则几十万,少则只有几千元,涉及数百客户。 此外,农业公司存在大量现金交易情况,这在美国几乎不可能发生。美国税务局为减少公民偷税情况,严格控制现金交易,交易一旦超过一定金额,必须通过银行进行。 第二种方式,是将自有资金通过虚构原材料采购或在建工程业务,转到“体外”,然后再以销售的名义“回流”到新大地,从而虚增收入; 第三种方式是,将个人向银行贷款、私下的股权转让协议、政府补贴款等获取的资金也“转化”成销售收入。新大地将这些资金转入新大地关联公司或其控制的银行账户,然后以销售的名义虚增收入。如新大地实际控制人凌梅兰曾向某私募基金和投资公司私下 转入新大地股份,所获资金大部分用于虚增收入。 这三种虚增收入做法,你最终看到的结果是现金流量表的最终结果不变,也就是最终银行存款结果没有造假,但现金流量表三大结构几乎异位: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流入(被虚增)、投资性活动产生的现

绿大地财务造假审计分析

云南绿大地财务造假 审计案例分析 一、云南绿大地的公司简介与性质分析: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6年,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12月21日,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A 股唯一一个园林行业的上市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注册资本15,万元人民币。拥有自主苗木生产基地万余亩,是国内领先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机关逮捕。4天后,中国证监会在其官网上表示,证监会在2010年3月就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稽查,发现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一)所有权结构 股东数量和持股情况:何学葵女士于2001年到2011年3月任公司董事长,持43,257,985股,占比%,是第一大股东,占有绝对优势。其既是管理层又是公司所有者,并于2008年10月到2009年9月兼任公司董事长。截止到2009 年12月31日,公司无其他持股10%以上的股东。董事会成员中,2009年除了董事长外,其余人不持股。虽然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业务、人员、资产做到一定程度相互分离,但是一度存在控股股东以公司的名义进行不当行为的情形。 由所有权结构可知:绿大地公司属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1.民营企业持续快速发展,但总体经济实力不强,企业生命周期较短; 2.产权不清; 3.经营者素质普遍不高。民营企业的资产始终没有从个人资产中剥离出来,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实现分离,管理权高度集中,导致最终所有者和他的层层经营者之间关系不清,权责不分的现象经常出现。 (二)治理结构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本应分别履行权力机构职能、决策职能、监督职能和执行董事会决策的经营职能,形成权责分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组织机构。但在现阶段,绿大地的治理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1、何学葵董事长曾长时间兼任总经理,在2009年9月16日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才聘任徐云葵女士为公司总经理,实现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分离。 2、公司组织架构尚不完善,组织机构设置仍需调整,管理团队及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需进一步完善提高。 3、2010年4月起,公司董事会秘书由董事长兼任,董秘一职长期缺位,影

从绿大地案看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治理与防范-精品文档

从绿大地案看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治理与防范 、案例:绿大地会计造假欺诈上市 会计造假,本文中主要是指通过人为有意干涉,使披露的会计信息和数据违背客观事实的违法违规行为。 纵观中外,会计造假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2011 年我国证 券市场最轰动的事件之一,莫过于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XX公司涉嫌欺诈发行一案。该公司主营绿化苗木种植销售及绿化工程设计施工等业务,于2007年12月21日登陆深市中小板。然而,2011 年伴随着公司董事长何学葵的被捕,绿大地涉嫌欺诈发行案也浮出水面。 调查发现,绿大地涉嫌欺诈发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伪造国家机关公文、有效证明文件和有关单据、凭证,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等多项违法犯罪行为。2004 年至2007 年,绿大地利用其控制的多家公司,采用阴阳合同等方式虚增资产;以虚构银行回款方式虚增收入;以虚增资产、虚假采购方式将资金流出,再通过其控制公司将资金转回方式虚增销售收入。调减后,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在招股说明书中,绿大地虚增2006 年末银行存款,虚增金额占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一半以上。上市后,绿大地继续采取上述做法影响公司利润。 二、会计造假成因分析 目前会计造假的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对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危害。要想从多方面遏制上述行为,就必须追根溯源,找到其成因。从上述绿大地一案中不难看出,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有着多重因素的驱动。 1、公司治理结构主体单一是“温床” 纵观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难看出大多数上市公司均存在着主体单一化的弊病。大多数股权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也使得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主体较为单一。诚然,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决策权的集中,但其也有不合理之处。一方面,代表不同群体的相关利益者无法直接有效参与监督管理,使得内部治理“一枝独大”,实际上无法做到管理公开和财务透明。另一方面,我国的股市有

浅析绿大地财务舞弊案

浅析绿大地财务舞弊案 作者:李志丹 来源:《财讯》2018年第28期 云南绿大地公司的财务舞弊案是比较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对该案例的分析有助于提醒从事会计和审计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时刻保持谨慎,并据此事件引以为戒。文章将从提出该事件,分析其舞弊方式和原因,然后提出防止舞弊应该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最后总结。 绿大地财务舞弊原因 事件背景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间是1996年的6月份,并于2007年12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绿大地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绿化苗木行业的上市公司,也是云南省第一家民营的上市企业。 案件主要人物是绿大地公司的董事长何学葵,在2011年3月17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何学葵被公安机关逮捕。2013年的2月7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就何学葵涉及的欺诈发行股票案件作出一审判决。法院判处云南绿大地公司罚金1040万元,并认定该公司犯了伪造金融票证罪、欺诈发行股票罪、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而涉及该案的原董事长何学葵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其他相关人员也获得了相应的处罚。 事件分析 (1)财务舞弊方式 1.虚构交易和经济业务。绿大地多次利用伪造合同以及会计相关资料的方式,虚增土地使用权。还编造出虚假的会计资料或者通过其控制公司产生虚假的苗木交易,以达到虚增收入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还利用员工信息登记注册公司,形成关联公司,并利用相关的银行账户来控制资金的流转,采用伪造合同、工商登记资料、发票等手段,少付多列,将产生的款项再支付给公司人员,虚构了交易业务、资产以及收入。 2.不断粉饰并隐藏自身债务。在资金链紧绷的情况之下,仍然不思悔改,并在2009年度发生了一场五度变脸的闹剧。由预增过亿元,最终报出了1.5亿元的巨亏。 3.罔顾会计政策。基于会计政策的谨慎性原则,绿大地应当在每期期末终了时对生物资产核实,并按照可收回金额计提存货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

绿大地造假事件回顾资料

绿大地造假事件回忆资料 大概资料已经有了,只是时间和事件上的细节太少了,凑不够字数,资料大概是这些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成立于1996 年,2001 年进行了股改,成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2007 年12 月21 日绿大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募集资金达亿元。2004年2月,绿大地购置马龙县旧县村委会土地960亩,金额为万元,虚增土地本钱?万元。2005年4月,绿大地购置马龙县马鸣土地四宗,共计3500 亩,金额为万元,虚增土地本钱 万元。 2007 年6月30 日,绿大地在马龙县马鸣基地灌溉系统、灌溉管网等工程上价值虚增?万元。 2007 年1至 3 月,绿大地对马鸣乡基地土壤改进价值虚增?万元。 2004 年至2007 年1-6 月绿大地招股说明书披露累计收入为万元,虚增收入万元。司法鉴定证实,绿大地自2007 年至2021 年累计虚增收入万元。绿大地2007 年度会计报告披露营业收入万元,其中虚增收入万元;2021 年度会计报告披露营业收入万元,其中虚增收入万元;2021 年度会计报告披露营业收入万元,其中虚增收入万元。 2008 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的购置马龙县月望乡9000 亩土地使用权价值万元。经司法机 关鉴定,确认购置马龙县月望乡9000 亩土地使用权价值虚增万元。 2008 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购建月望基地灌溉系统万元,经鉴定虚增购建月望基地灌 溉系统万元。 2008 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的月望基地土壤改进投入为万元,经鉴定虚增价值万元。 2009 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的购置广南林地使用权价值万元,经鉴定虚增林地使用权价值万元。 2009 年下半年,绿大地的资金链逐渐绷紧。公司制定增发方案以自救,根据绿大地在当年8 月份的增发方案,公司拟定向增发2500 万股,价格不低于元,融资亿元。为使这次增发成功,绿大地通过编造假账的手法,将花了600 多万元购置的广南林地使用权,虚增至 1 亿元。 2009 年8 月,由于当地证监局的巡检和离职财务人员的举报,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了绿大地的财务异常。当地证监局不但驳回了绿大地的增发申请,更提出了严厉的整改意见。 2021 年度绿大地公司业绩五度变脸,由预增过亿元,最终报出了亿元的巨亏。 2021 年三季报,预计2021 年度净利润比上年增长幅度在20%-50%之间; 2021年1月公告称,2021 年度净利润比上年下降幅度在30%以内; 2010 年 2 月27 日,绿大地发布2021 年年度业绩快报,称2021 年年度净利润6212 万元,同比下降%。 2010 年3月17 日,绿大地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证监会立案调查绿大地期间,为掩盖公司财务造假的事实,在被告人何学葵的指示下,被告人赵海丽将伪造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供的66 份会计凭证替换并销毁。 2021年4月28日,2021 年度净利润被修正为-12796 万元,同比减少%。 2021年4月30日,绿大地2021 年年报正式出炉,净利润再度被改,实际数值为-

绿大地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绿大地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一、引言 云南省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200.SZ,下称“绿大地”)被称为信誉度最差的A股上市公司,成立于1996年,上市前每股净资产4.43元,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16.49元,以绿化工程和苗木销售为主营业务,是云南省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它是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号称园林行业上市第一股,其复权后股价曾一路飙升到81.05元。2010年3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稽查。证监会发现该公司存 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创始人兼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捕,自此股 价一路下跌,半年多跌幅超过75%。由此逐步揭开了绿大地的财务“造假术”。 伴随着一个个“第一”进入公众视野的绿大地公司,是云南省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A股第一家园林上市公司、董事长是云南省女首富等,但就是 这么一家头顶众多“第一”光环的企业,为什么最近陷入了财务舞弊的泥潭? 二、基本案情——善变的“变脸王” 1、五度变更业绩 W or d文档

(3 (4 绿大地的财务手段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下了中国证券市场年报变脸新纪录,2009年10月到2010年4月,对于2009年的全年利润变动之快,之频繁, 令人咂舌:(1)2009年10月30日,绿大地发布2009年第三季季报称,预计2009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至50%;(2)2010年1月30日,绿大地将2009年净利润 增幅修正为较上年下降30%以内; )2010年2月27日,第三次发布2009年度业绩快报,净利润变为6212万元; )2010年4月28日,再次将净利润修正为-12796 万元;(5)2010年4月30日,最终发布2009年年度报告,披露公司2009年净利润为-15123万元。仅仅两天,数据又相差了两千多万。 绿大地披露的业绩经过五次反复,由之前的预增过亿,变更为最后的巨亏1.5亿元。正是它“恶搞”般的财务报告,引发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2、 高管频频变动 (1)董事会变动① 招股说明书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职务 职务 职务 职务 职务 何学 何学葵 董事长 何学葵 董事长 何学葵 董事长 董事长 2011年3月辞职 葵 副董事 副董事 赵国权 赵国权 2009年9月辞职 长 长 W or d 文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