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2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3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6分A.养生..衣帛矣..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十者可以C.夫颛臾,昔者以为..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东蒙主 D.王无罪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6分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3.下列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6分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4.与“忌不自信”句式特点相同的一句是()6分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5.文中“之”字出现多次,下列对“之”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6分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填然鼓之.③树之.以桑④寡人之.于国也⑤未之.有也⑥申之.以孝悌之义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A.①⑦/②③/④⑥/⑤ B.①②/④/③⑤/⑥⑦C.①⑦/②③/④/⑤⑥ D.①④/②③/⑤⑥/⑦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6~9题。
24分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6.与“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中的“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 B.可以乘虚直.抵其城C.系向牛头充炭直. D.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7.与“寡人之于国也”的“于”义项相同的一项是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8.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谨庠序之教D.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组是()A.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谷不可胜.食也胜:尽。
B.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
直.不百步耳直:简直。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衣服。
鸡豚狗彘之畜.畜:畜养。
D.王无罪.岁罪:过错。
斯.天下之民至焉斯:那么。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树之.以桑B. 请以.战喻填然鼓之.斧斤以.时入山林C. 寡人之于.国也D.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或百步而.后止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D.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5.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谨.庠序之教D.然而不王.者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非我也,兵也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是亦走也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译文:(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8.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
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树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9.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捡”,捡拾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归罪【解析】选C。
检:同“敛”,收敛,积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选A。
A.既,均为“已经”。
B.则,连词,就;连词,表转折,却。
C.焉,语气词;代词,哪里,怎么。
D.而,连词表承接;表转折,却。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②③⑤相同C.①⑤相同D.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解析】选D。
①为“对于”,②为“到”,③为“比”,④为“在”,⑤为“跟”。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牲畜)D.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解析】选C。
畜:畜养。
5.下列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捡”,捡拾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归罪【解析】选C。
检:同“敛”,收敛,积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选A。
A.既,均为“已经”。
B.则,连词,就;连词,表转折,却。
C.焉,语气词;代词,哪里,怎么。
D.而,连词表承接;表转折,却。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②③⑤相同C.①⑤相同D.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解析】选D。
①为“对于”,②为“到”,③为“比”,④为“在”,⑤为“跟”。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牲畜)D.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解析】选C。
畜:畜养。
5.下列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测试)选择题1、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3、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衣帛矣..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一战..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5、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7、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8、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9、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③树之以桑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A.①②⑤/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 D.①②⑤/ ③④10、与“树之以桑”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非我也,岁也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1、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1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13、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 B.弃甲曳兵而走.(跑)C.养生..不王者(这样却)..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14、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15、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16、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17、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寡人之于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③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王道之始也⑥填然鼓之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⑨察邻国之政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①④⑥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⑤⑨⑩18、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19、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20、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备课精选)2015年高中语文 专题一 寡人之于国也第2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分值:7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沧海一粟.(sù) 洿.池(wū) 鸡豚.(tún) 孝悌.(dì) B .不可胜.食(shēnɡ) 庠.序(xiánɡ) 数罟..(cù ɡǔ) 饿莩.(piǎo) C .养生丧.死(sànɡ) 颁.白(bān) 鱼鳖.(biē) 黎.民(lí) D .弃甲曳.兵(yè) 畜.牧(chù) 遗憾.(hàn) 发.动(fā) 2.找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①例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A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B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C .凶.相毕露 D .凶.多吉少 ②例句:谷不可胜.食也( ) A .驴不胜.怒,蹄之 B .此时无声胜.有声 C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D .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弃甲曳.兵烛光摇曳.B.⎩⎪⎨⎪⎧ 察.邻国之政虽不能察.,必以情C.⎩⎪⎨⎪⎧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D.⎩⎪⎨⎪⎧数.罟不入洿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至今未变的一项是(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C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5.名句默写。
(1)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B.弃甲曳兵而走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
(1) A.王好战,请以战喻(喜欢)B.谨庠序之教(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C.或百步而后止(或者)D.王道之始也(开端)(2) A.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子一类的工具)B.数罟不入洿池(洼地积水)C.申之以孝悌之义(敬爱兄长)D.尽心焉耳矣(在那里)3.选出下列加点的词释义正确的一项。
(1)非我也,岁也A.年岁B.时光C.年成D.星宿名称(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A.强取;季节B.丧失;时机C争夺;时代 D.削除;时间答案:1.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B.弃甲曳兵而走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
(1) A.王好战,请以战喻(喜欢)B.谨庠序之教(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C.或百步而后止(或者)D.王道之始也(开端)答案:(2) A.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子一类的工具)B.数罟不入氵夸池(洼地积水)C.申之以孝悌之义(敬爱兄长)D.尽心焉耳矣(在那里)答案:3.选出下列加点的词释义正确的一项。
(1)非我也,岁也A.年岁B.时光C.年成D.星宿名称答案:(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A.强取;季节B.丧失;时机C争夺;时代 D.削除;时间答案:4.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三项是()1.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B.弃甲曳兵而走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
(1) A.王好战,请以战喻(喜欢)B.谨庠序之教(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C.或百步而后止(或者)D.王道之始也(开端)答案:(2) A.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子一类的工具)B.数罟不入氵夸池(洼地积水)C.申之以孝悌之义(敬爱兄长)D.尽心焉耳矣(在那里)答案:3.选出下列加点的词释义正确的一项。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
《孟子》是记载时期思想家言行的书,共篇,每篇分上下,由编成,是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2.孟子设喻,指出梁惠王的移民移粟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孟子的这段话中含有的两个成语是和。
前者的含义是,后者的含义是。
3.翻译句子。
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⑵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⑷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⑸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⑹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⑻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昔者以为..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东蒙主 D.王无罪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3.下列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4.与“忌不自信”句式特点相同的一句是()。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5.文中“之”字出现多次,下列对“之”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填然鼓之③树之以桑④寡人之于国也⑤未之有也⑥申之以孝悌之义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A.①⑦/②③/④⑥/⑤ B.①②/④/③⑤/⑥⑦C.①⑦/②③/④/⑤⑥ D.①④/②③/⑤⑥/⑦(二)精段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6~9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1课内巩固1.给加点字注音。
移其粟.()弃甲曳.兵()数罟..()()鸡豚.狗彘.之畜.()()()庠.序()孝悌.()饿莩.()洿.池()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4.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衣帛矣..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一战..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6.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7.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课外提升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yòu天子诸候养禽兽的地方)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圃方七十里,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往焉,雉兔者(这里指猎人)往焉。
寡人之于国也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走:逃跑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捡”,拾起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错过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可!直不百步耳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下列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修文德以来之申之以孝悌之义B.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斯天下之民至焉C.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下列各句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非我也,岁也D.树之以桑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七十者可以食肉矣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B.庠序:古代地方办的学校。
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C.孝悌:孝.敬爱兄长;悌.孝顺父母。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D.六畜:指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种家畜.又称“六牲”;也泛指各种家畜。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展开之初,梁惠王的疑问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实行“王道”或“仁政”的措施中,表现渔业方面的措施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实行“仁政”的措施中,表现林业方面的措施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 B.弃甲曳兵而走.C.五十者可以..不王者,未之有也..衣帛矣 D.然而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1)(2) .(1)A.王好.战,请以战喻(喜欢) B.谨.庠序之教(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C.或.百步而后止(或者)D.王道之始.也(开端)(2)A.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子一类的工具) B.数罟不入洿.池(洼地积水)C.申之以孝悌.之义(敬爱兄长)D.尽心焉.耳矣(在那里)3.选出下列加线的词释义正确的一项。
(1) (2) .(1)非我也,岁.也A.年岁B.时光C.年成D.星宿名称(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A.强取;季节B.丧失;时机C争夺;时代 D.削除;时间4.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三项是()①谨庠序之教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⑦D.②④⑤5.下面“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察邻国之政②填然鼓之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未之有也⑥是仅异于刺人而杀之⑦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矣⑧申之以孝悌之义A.①⑦/②/④⑧/③/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⑧/⑦C.①③/②/④⑥⑧/⑤/⑦D.①③/②⑥⑧/④/⑤/⑦6.解释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请以战喻③以五十步笑百步④斧斤以时入山林二、课文阅读训练“不违农时,……未之有也”。
1.这部分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______ _(几)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
另外,请用~~在文中划出孟子主张“教民”的具体内容。
2.这部分第一段共五句,可分几层?请回答,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答:3.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B.驴不胜怒,蹄之C.日出江花红胜火D.不胜枚举4.“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孝悌之义B.树之以桑C.百亩之田D.邻国之政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数罟不入氵夸池(数罟:密网)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死:丧失生命)C.谨庠序之教(庠序:学校)D.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彘:猪)6.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树之以桑B.申之以孝悌之义C.弃甲曳兵而走D.无乃尔是过与7.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A.使用比喻句式B.使用对偶句式C.使用排偶句式D.使用排比句式【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答案:D2.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答案:D3.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答案:C4.选出“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请以战喻B.以五十步笑百步C.斧斤以时入山林D.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C5.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③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王道之始也⑥填然鼓之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⑨察邻国之政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①④⑥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⑤⑨⑩答案:C6.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答案:D7.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答案:C8.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A.时不我待 B.兵不血刃 C.莫衷一是 D.自愧弗如答案:A9.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B.《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作业11.朗读课文,要正确安排节奏,注意句中停顿。
下列句子节奏安排欠妥的一项是()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A.使用比喻句式B.使用对偶句式C.使用排偶句式D.使用排比句式3. 下列“数”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B.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数目,数量)C. 数罟不入洿池(列举)D. 扶苏以数谏故(密、细密)4. 下列“发”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征发、派遣)B.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C. 主人忘归客不发(发出、发作)D. 百发百中(出发)5. 下列“兵”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 弃甲曳兵而走(军队)B. 非我也,兵也(兵器)C.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士兵)D. 草木皆兵(战争)6.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7. 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8. 对下列句中加粗字体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东凶亦然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C.养生丧死无憾憾:遗憾D.申之以孝悌之义申:申请9.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A.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 夫晋,何厌之有C. 树之以桑D. 申之以孝悌之义10. 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高二语文上册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题及答案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弃甲曳兵( ) 供养( ) 数罟不入�闯�( )( )( ) 孝悌( ) 庠序( ) 饿莩( ) 鸡豚狗彘之畜( )(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河内凶( ) (2)邻国之民不加少( ) (3)数罟不入�闯�( ) (4)谨庠序之教( ) (5)申之以孝悌之义( )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7)非我也,岁也( ) (8)斯天下之民至焉( ) 3.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与孔子并称为“__________”,称其为“________”。
《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______篇,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4.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之有也。
(4)________________,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1.yè�括�n�馈�cù�括场�wūtìxián�馈�piǎo tún zhìxù 2.(1)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更少(3)细网(4)学校(5)敬爱兄长(6)制止、约束(7)年成(8)则、那么 3.轲子舆战国孔孟亚圣7 儒 4.(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养生丧死无憾(2)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闯兀�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课时2 寡人之于国也(2)(30分钟100分)基础初步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达标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突破了解孟子散文特点之方法。
(一)理清文章结构。
(二)了解比喻说理。
(三)体味充沛气势。
题组一亲近文言(6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书》曰:‘洚水警余。
’洚水者,洪水也。
使禹治之。
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
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
坏宫室以为洿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
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洿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
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
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
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
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摘编自《孟子·滕文公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0分) ( )A.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中国:中原地区B.孔子惧.,作《春秋》惧:害怕C.闲.先圣之道闲:捍卫D.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承:继承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0分) ( )A.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B.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C.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D.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0分) ( )A.孟子认为自己好辩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他借论辩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宣扬儒家的“仁政”思想。
寡人之于国也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黑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2.下面的加黑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③树之以桑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 ③/ ④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D.①②⑤/ ③④
4.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5.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尽心焉耳矣——总算尽了心啦
B.请以战喻——请让我用打仗来作说明
C.直不百步耳——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
D.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头按时进入山林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
7.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民不加多B.谨庠序之教
C.是寡人之过也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参考答案:
1.D2.A3.A4.C5.D 6.C 7.D 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