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8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谦逊(qiān xùn)沉着(chén zhí)悲怆(bēi chuàng)B. 漠视(mò shì)狂妄(kuáng wàng)振奋(zhèn fèn)C. 豁达(huò dá)蕴含(yùn hán)拮据(jié jū)D. 奋进(fèn jìn)炽热(chì rè)纤巧(xiān qiǎ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
B.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获得了第一名,还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C. 这座城市的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市民的幸福感得到了极大提升。
D.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增加作业量、延长上课时间等。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星星闪烁,如同眼睛在眨动。
B. 那条小河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
C. 他的声音如雷鸣般响亮。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让人百读不厌。
4. 下列词语中,与“坚守”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坚持B. 坚定C. 坚守D. 坚毅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小明热爱学习,成绩优异。
变换后:小明成绩优异,因为热爱学习。
B. 原句:这次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
变换后:广大师生积极响应这次活动。
C. 原句:我国科学家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变换后:在科技领域,我国科学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D. 原句:那座山势险峻,令人望而生畏。
变换后:令人望而生畏的是那座山势险峻。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偶然发现的,书中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2023高一上册期中考试语文水平检测试卷(附答案)2023高一上册期中考试语文水平检测试卷(附答案)高一上册期中考试的语文试卷是怎么样的?大家是怎么编写的呢?不如一起见识一下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高一上册期中考试语文水平检测试卷,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一上册期中考试最新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由《人民文学》发起的“人民大地·行动者”非虚构写作的倡导,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响应,有一批作家积极参与其中,陆续推出了自己的非虚构作品。
非虚构写作的兴盛,对报告文学造成了强大的冲击,消解着报告文学的主体地位。
首先是报告文学的受众接受度远不及非虚构写作。
黄灯的《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在网上首发阅读量就超过了10万,这种高阅读量就报告文学单部作品来说完全没有可能达到,二者受众接受度的差距一目了然。
其次是在社会关注度上有冷热之分。
非虚构写作总是在不断地制造出各种社会热点话题,引起全民的关注,并且延伸成为研究的课题,成为当下学术研究的聚焦点。
再次是非虚构写作对现实的介入性在广度上超越了报告文学。
非虚构写作将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都收入旗下,体现出一种开放性和亲历性。
在非虚构写作潮流中,“野生的写手”遍地开花,体现了大众的参与性。
由于是切身的经历与感受,情感和文字表达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这种普泛的介入性和可触的现实感是专业化写作的报告文学很难做到的,而这种切近生命感同身受的体验也更具有“带入性”,容易引发受众的共鸣。
除外部因素的影响外,报告文学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自身。
与非虚构作品越来越理直气壮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报告文学近年来显得有些失了底气,因为不论是报告文学作家,还是报告文学的研究者,正在失去对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充分自信,而文体自信的丧失正掣肘着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存续发展。
(摘编自蔚蓝《报告文学与非虚构写作的维度差异》)材料二:在“非虚构”并未流行之时,评论家们便已预言报告文学的消亡。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单集时长不超过10分钟的网络微短剧,是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态,当前正处在从粗放式发展的高产量阶段迈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因内容新颖、节奏快、成本低等特点,.视频平台纷纷入局,不断为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加码。
研究报告显示,重点网络微短剧2021年上线量为58部,2022年则增长至172部。
全面认知和科学把握其内在的创作特点,是推动网络微短剧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
网络微短剧结合了网络短视频与网络剧的典型属性,既需要满足观众对于小体量叙事的要求,也需要呈现出富有吸引力的剧情。
好的网络微短剧需要挖掘出网络用户观剧时的心理需求,兼具审美与情感的满足。
短视频的发展依托于受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催化出全新的媒介技术手段。
网络微短剧的发展是短视频向高阶的递进,既符合大众填补碎片化时间的需求,也借助影视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解决部分短视频内容低俗化、节奏拖沓等问题,满足网络用户的视听新需求。
同时,网络用户期望从网络微短剧中获得一种“替代性满足”。
网络微短剧经常呈现出戏剧冲突集中、情感输出直接等鲜明特点,大多情节起伏落差大、振幅强,同时情节间隙小、反转多,动作连接紧密。
网络用户从传统影视剧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中走出,在快速的开局、单刀直入的情节、不断迭起的高潮、直白的台词中迅速获得情感上的认同。
网络微短剧的高情节强度决定其快节奏的叙事方式,从而产生与之相匹配的叙事视角。
在故事开篇就将观众带入一个全知视角,让观众更快地进入故事,并沉浸在剧中人物的视角之中,在不同角色的反复切换中增强自身代入感,在多变的情节和高频的反转中感受剧情行进的紧张感。
好的网络微短剧更加考验摄影师与剪辑师的专业能力,拍摄视角的逼真度、全面性,以及对交叉、对比、闪回蒙太奇的合理运用,都是提升网络微短剧叙事能力的关键。
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摭(zhé)拾不啻(chì)饿殍(fú)恪(kè)尽职守B.戕(qiāng)害什刹(shà)海搭讪(shàn)四肢百骸(hé)C.侘(chà)傺打夯(hāng)瞠(chēng)目自怨自艾(yì)D.怪癖(pì)思忖(cǔn)翘(qiáo)首铩(shà)羽而归【答案解析】CA摭zhí殍piǎoB刹chà骸háiD癖pǐ铩shā2选出词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A.发轫闲瑕恣意其乐融融B.箕踞脉膊斑斓感恩带德C.商确枕籍濡染挺而走险D.沉缅掂念诳语汗流浃背【答案解析】C确—榷、籍--藉、挺—铤A瑕—暇B膊—搏、带—戴D缅-湎、掂—惦3选出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称,大约五年后,电动车将可望与传统汽油动力车分庭抗礼。
B.他最初创业时经济拮据,几乎是手无寸铁,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为这个小镇最著名的民营企业家。
C.新产品的实验研究到了关键时期,大家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
D.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坦言自己很害怕剧中的爆破戏,为此她不得不向曾经当过红军的爷爷不耻下问。
【答案解析】A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互行礼。
现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B手无寸铁:形容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C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
D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小悦悦事件”表明,当今社会在人际互助、彼此信任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在全社会倡导“拒绝冷漠,唤醒真爱”十分有必要。
B.一台精彩的节目,把全场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人们不约而同地加入了朗诵的队伍,都深深地被这动人的诗朗诵感染了。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稀释(shì)碧螺春(luó)芬芳(fēn)B. 暴殄(tiǎn)落英缤纷(bīn)翠竹(zhú)C. 奔腾(téng)演绎(yì)碧血染红了(hóng)D. 沉湎(miǎn)翠微(wēi)雕梁画栋(tóng)2.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è)破釜沉舟(fǔ)翠竹婆娑(suō)B. 憾事(hàn)雕梁画栋(liáng)翠微山色(wēi)C. 欣喜若狂(ruò)赏心悦目(shǎng)翠竹婆娑(suō)D. 惊愕(è)破釜沉舟(fǔ)翠竹婆娑(suō)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位作家笔下的英雄人物,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B. 他的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富有哲理,让人读后深受启发。
C.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D. 这部电影不仅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而且也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达准确的一项是()A.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瞩目。
B. 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必须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C.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充满了激情,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D. 这座城市的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市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在春风拂面的季节里,我来到了泰州古城,走进了泰兴的柳园。
这里有一棵古老的柳树,据说已有千年历史。
柳树旁是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柳园”两个大字,显得古朴而庄重。
我漫步在柳园中,只见一片绿意盎然。
春风拂过,柳条随风舞动,宛如一群少女的长发,轻盈飘逸。
这里还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嬉戏。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2016.11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百舸.沉疴.苛.捐杂税一气呵.成B.遏.止揭.晓残碑断碣.竭.泽而渔C.寒暄.渲.染煊.赫一时喧.宾夺主D.憔悴.淬.火出类拔萃.心力交瘁.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难道我不该与土地息息相通....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B.即使是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最最忧悒的人也能在大自然中找到最甜蜜、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
C.狼的嗥叫使那些在夜里听到声音,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
D.我们的团支部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总是不甘落后,首当..其冲..,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在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
B.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经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这样去做。
C.若遇到风和日丽的午后,不但你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奇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D.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读者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4.在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桥真是奇妙的东西。
于是你超然世外,不为物拘,简直是以桥为鞍,骑在一匹河的背上。
河乃时间之隐喻,不舍昼夜,又为逝者之别名。
然而逝去的是水,不是河。
①但是人上了桥,却不急于赶赴对岸,反而耽赏风景起来②让重吨的魁梧把你凌空托在波上,背后的岸追不到你,前面的岸也捉你不着③不但可以仰天俯水,纵览两岸,还可以看看停停,从容漫步④它架在两岸,原为过渡而设⑤原来是道路,却变成了看台⑥爱桥的人没有一个不恨其短的,最好是永远走不到头A、④①⑤③⑥②B、⑤④⑥②③①C、⑤③①④②⑥D、④①⑥②③⑤5.将下面的五句诗删去一句,再将余下的排序组成七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绿阴冉冉遍天涯②青草池塘独听蛙③秋庭暮雨类轻埃④林莺啼到无声处⑤门外无人问落花A、③②④⑤B、⑤①④②C、①②⑤④D、⑤③②①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9题。
2024-2025学年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监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潦水(liáo)浸渍(zì)窈窕(yáo)逸兴遄飞(chuán)B. 猗郁(yī)訾詈(zǐ)涸辙(hé)瓮牖绳枢(yǒu)C. 遒劲(qiú)逋慢(bū)踬仆(zhì)咫尺天涯(zhǐ)D. 侘傺(chì)惘然(wǎng)骖騑(fēi)落木萧萧(luò)答案:B解析:A项“窈窕”的“窈”应读“yǎo”;C项“逋慢”的“逋”应读“bū”,但选项中的“bū”与正确读音相符,可能是题目设计时的疏忽,故排除;D项“落木萧萧”的“落”应读“luò”,但此选项读音正确,但不符合“全都正确”的要求。
B 项全部正确。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在辩论会上总是默不作声,但据理力争的态度却令人印象深刻。
B. 听到父亲离世的消息,他如丧考妣,悲痛欲绝。
C. 这位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旧精神矍铄,每天还坚持读书看报。
D.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众志成城,共同抵御,最终战胜了困难。
答案:A解析:A项“据理力争”指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与“默不作声”相矛盾;B项“如丧考妣”意为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用于此处形容听到父亲离世的消息后的悲痛心情,恰当;C项“精神矍铄”形容老人有精神,老当益壮,与语境相符;D项“众志成城”意为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符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耗电量也越来越高,这让消费者不得不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使用。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伏招摇过市殚精竭虑B. 跋涉琢磨美轮美奂C. 毛遂自荐惊愕不已贪得无厌D. 融会贯通恣意妄为雕虫小技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B. 他的演讲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深受大家的喜爱。
C. 由于他的勤奋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沉思(chén)沉重(zhòng)B. 奔跑(bēn)奔腾(bēn)奔流(bēn)C. 跃然纸上(yuè)悠然自得(yōu)跃马扬鞭(yuè)D. 领略(lǐng)领导(lǐng)领会(lǐng)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学无术,但凭借着出色的口才,在职场中混得风生水起。
B. 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如愿以偿,成功地考取了心仪的大学。
C. 面对困难,他总是勇往直前,从不退缩。
D. 他的作品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誉为当代文学界的佳作。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文笔流畅,能够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
B. 她的演技非常精湛,把角色的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
C.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着过人的实力,脱颖而出,获得了冠军。
D.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誉为我国化学界的泰斗。
二、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医药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多种方法,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果。
(1)请简要概括中医药学的主要特点。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2014.11 考试时间:分钟 总分:分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每题3分,共21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A.摇曳(yè) 栖息(qī) 绚烂(xùn) 刹那(chà) 锲而舍之(qiè) B.慰藉(jiè) 悲怆(chuāng) 桑梓(zǐ) 烙印(luò) 安土重迁(chóng) C.颠簸(bō) 蛰居(zhé) 惬意(xiè) 枕藉(jiè) 按捺不住(nà) D.安谧(mì) 游弋(yì) 嗥叫(háo) 饿殍(piǎo) 毛骨悚然(sǒng)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用兵致胜的 ▲ 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
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 ▲ ,不攻自下。
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 ▲ ,错误正与此相同。
A.要诀 望风披靡 要害B.秘诀 望风披靡 时弊C.要诀 所向无敌 时弊D.秘诀 所向无敌 要害 3.下列各项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绝江河(横渡) 用心一也(因为) B.正襟危坐(危险) 举酒属客(劝酒) C.梦亦同趣(往、赴) 箕踞而遨(像簸箕一样) D.君子不齿(不屑一提) 不耻相师(以……为耻) 4.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惑而不从师。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 A.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C.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D.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1.选出下列各项中各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3分)(▲)A.贮藏/伫立红晕/晕车缄默/笺札......B.渲染/寒暄纤手/纤毫老媪/懊丧......C.惊诧/叱咤稽考/稽首瞻望/粘贴......D.殒命/陨落创痕/重创蓓蕾/累赘......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3分)(▲)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精髓,凝聚了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
国学著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
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惟有,才能慢慢领悟。
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收益无穷。
A.卷帙浩繁良莠不一融会贯通B.汗牛充栋参差不齐融会贯通 C.卷帙浩繁参差不齐细嚼慢咽D.汗牛充栋良莠不一细嚼慢咽(▲)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
B.由于规划周密、准备充分,2021年在韩国仁川举办的第17届亚洲运动会成为亚运会中历届参赛国最多、开幕式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
C.香港政府强调,“占中”只会影响社会秩序,破坏市民的生活甚至生计。
民主不只是制度,还是态度,不应让个人诉求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
D.埃博拉病毒疫情自2021年2月在几内亚爆发以来,已扩散至部分西非国家,如果不采取具体措施,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4.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说明:1.满分160分,150分钟。
2.所有选择题的答案,请按照相应序号填涂到答题卡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________、缠绵悱恻的唱腔。
(2)如今的书坛画坛________,且到处是圈起来的围墙篱笆。
若去看看那些展览,你悲哀的并不是这些艺术家,而要浩叹这个时代的荒芜来了。
(3)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
隔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
我________。
A.不瘟不火鱼目混珠无能为力B.不温不火鱼龙混杂爱莫能助C.不温不火鱼目混珠爱莫能助D.不瘟不火鱼龙混杂无能为力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美国索尼公司制作了一部广泛引发关注的《刺杀金正恩》影片,制作虽粗糙,剧情狗血,但至少就影片的制作到公映而言,美国始终在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这一封闭的国家。
B.身为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的王蒙有时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文学作品是像小笼包一样新出锅时滋味好,还是像醇酒一样经年发酵滋味好?C.劳动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九成行业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众多劳动者的权利正在侵蚀。
D.今年,我国正式将9月3号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以全国放假和盛大阅兵的形式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意义重大。
3.下面的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3分)()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日子总是那些一心一意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日子,哪怕是为了一个卑微的目标而奋斗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_______________。
金字塔是由每一块石头累积而成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很简单的,而金字塔却是永恒的;共和国的大厦也是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一步一个脚印铸成的,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更是永恒的。
A.因为无数卑微的目标累积起来可能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就B.因为无数卑微的目标累积起来可能就会形成一个大目标C.因为只有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奋斗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D.因为只有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奋斗才能创出令人感动的业绩5.对这幅漫画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幅漫画告诉我们虽然网购方便,但要谨防假冒。
B.这幅漫画告诉我们虚拟空间也要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网购也得打假。
C.这幅漫画告诉我们电商以次充好,网购要当心陷阱。
D.这幅漫画告诉我们阿迪达斯这个品牌有问题。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学而大遗.遗:丢弃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C.日与其徒.上高山徒:随从D.圣心备.焉备:准备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读之.不知之:宾语前置的标志B.其.皆出于此乎?其:代词,这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兼词,从这里D.生乎.吾前乎:介词,在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杨素蕴,字筠湄,陕西宜君人。
顺治九年进士,授直隶东明知县。
东明当河,决后,官舍城垣悉败,民居殆尽,遗民依丘阜,但数十家。
素蕴至,为缮城郭,招集流亡,三年户增至万余。
山东群盗任风亭等剽掠旁郡,扰及东明。
素蕴设计降其渠.,散其胁从。
十七年,举卓异,授四川道御史。
疏言:“臣言官也,宜以.言为事。
然今下所患,正在议论多而.成功少。
国家建官分职,各有所事,则平天下无余事。
更原皇上推诚御物,俾人人得展其才,尤端本澄源之要也。
”十八年,圣祖即位,辅臣柄.政,出素蕴为川北道。
三桂见素蕴前奏,恶.之,具疏辨,并摘“防微杜渐”语,谓意含隐射,语伏危机。
诏责素蕴回奏,素蕴言:“防微杜渐,古今通义。
臣但期藩臣每事尽善,为圣世纯臣,非有他也。
”下部议,坐素蕴巧饰,当降调,罢归。
居十年,三桂反。
尚书郝惟讷言:“素蕴首劾三桂,云当防微杜渐。
在当日反状未形,似属杞忧。
由今观之,则素蕴先见甚明,且为国直陈,奋不自顾,其刚肠正气,实有大过人者!亟宜优录。
”乃.命发湖广军前,以原品用。
会丁父忧,服阕,乃赴军前。
康熙十七年,襄阳总兵杨来嘉、副将洪福等叛应三桂。
大军运饷,自襄至房、保路险狭,舟车不通,岁调襄阳、安陆、德安三郡丁夫担负,饷苦不继。
素蕴访知谷城有小溪可通舟,乃按行山谷开饷道,由是水运通利,省丁夫什九,军乃无乏。
二十六年,授安徽巡抚。
会岁饥,上疏请赈,即檄州县开仓赈给,全活甚众。
寻调湖广巡抚。
二十八年,大旱,疏请蠲免武昌等属三十二州县钱粮,上遣户部郎中舒淑等会督抚勘灾。
舒淑至武昌,素蕴适巷暑疫,寻.称病乞休,上疑其托疾,夺官。
命甫下而素蕴已卒。
先是,湖北郡县疾苦最甚者,如应城谷田科重,监利一年两赋,为民害数十年。
素蕴得其实,条为两疏。
来及上而病革,口授入遗疏,曰:“此疏行,吾目瞑矣!”(《清史稿·列传五十七》,有删节)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素蕴设计降其渠.渠:头目。
B.辅臣柄.政柄:执掌。
C.三桂见素蕴前奏,恶.之恶:讨厌。
D.寻.称病乞休寻:寻找。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宜以.言为事作《师说》以.贻之B.正在议论多而.成功少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C.尤端本澄源之.要也。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D.乃.命发湖广军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会岁饥,上疏请赈,即檄州县开仓赈给,全活甚众。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言文中杨素蕴为官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名著检测(12分)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名著填空。
(1)怅寥廓,,?(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4)清风徐来,。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6)曹操投宿家中。
其家人磨刀准备杀猪款待,曹操怀疑他们要杀自己,竟先后将其全家杀害,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愤怒地离开了曹操。
(7)“舌战群儒”情节中: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一个人主张联刘抗曹。
但他自知一个人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大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最后孙权终于下定决心跟刘备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曹操。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冯歪嘴子和他的两个孩子萧红磨坊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冯歪嘴子打着梆子,半夜半夜地打,一夜一夜地打。
冬天还稍微好一点,夏天就更打得厉害。
冯歪嘴子的女人是产后死的,传说这样的女人死了,大庙不收,小庙不留,是将要成为游魂的。
冯歪嘴子的女人一死,大家觉得这回冯歪嘴子算完了。
扔下了两个孩子,一个四五岁,一个刚生下来。
看吧,看他可怎样办!老厨子说:“看热闹吧,冯歪嘴子又该喝酒了,又该坐在磨盘上哭了。
”东家西舍的也都说冯歪嘴于这回可非完不可了。
那些好看热闹的人,都在准备着看冯歪嘴子的热闹。
可是冯歪嘴子自己,并不像旁观者眼中的那样地绝望,好像他活着还很有把握的样子似的,他不但没有感到绝望已经洞穿了他。
因为他看见了他的两个孩子,他反而镇定下来。
他觉得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
要长得牢牢的。
他不管他自己有这份能力没有,他看看别人也都是这样做的,他觉得他也应该这样做。
于是他照常地活在世界上,他照常地负着他那份责任。
于是他自己动手喂他那刚出生的孩子,他用筷子喂他,他不吃,他用调匙喂他。
喂着小的,带着大的,他该担水,担水,该拉磨,拉磨。
早晨一起来,一开门,看见邻人到井口去打水的时候,他总说一声:“去挑水吗!”若遇见了卖豆腐的,他也说一声:“豆腐这么早出锅啦!”他在这世界上他不知道人们都用绝望的眼光来看他,他不知道他已经处在了怎样的一种艰难的境地。
他不知道他自己已经完了。
他没有想过。
他虽然也有悲哀,他虽然也常常满满含着眼泪,但是他一看见他的大儿子会拉着小驴饮水了,他就立刻把那含着眼泪的眼睛笑了起来。
他说:“慢慢地就中用了。
”他的小儿子,一天一天的喂着,越喂眼睛越大,胳臂,腿,越来越瘦。
在别人的眼里,这孩子非死不可。
这孩子一直不死,大家都觉得惊奇。
到后来大家简直都莫名其妙了,对于冯歪嘴子的这孩子的不死,别人都起了恐惧的心理,觉得,这是可能的吗?这是世界上应该有的吗?但是冯歪嘴子,一休息下来就抱着他的孩子。
天太冷了,他就烘了一堆火给他烤着。
那孩子刚一咧嘴笑,那笑得才难看呢,因为又像笑,又像哭。
其实又不像笑,又不像哭,而是介乎两者之间的那么一咧嘴。
但是冯歪嘴子却欢得不得了了。
他说:“这小东西会哄人了。
”或是:“这小东西懂人事了。
”那孩子到了七八个月才会拍一拍掌,其实别人家的孩子到七八个月,都会爬了,会坐着了,要学着说话了。
冯歪嘴子的孩子都不会,只会拍一拍掌,别的都不会。
)冯歪嘴子一看见他的孩子拍掌,他就眉开眼笑的。
他说:“这孩子眼看着就大了。
”那孩子在别人的眼睛里看来,并没有大,似乎一天更比一天小似的。
因为越瘦那孩子的眼睛就越大,只见眼睛大,不见身子大,看起来好像那孩子始终也没有长似的。
那孩子好像是泥做的,而不是孩子了,两个月之后,和两个月之前,完全一样。
两个月之前看见过那孩子,两个月之后再看见,也绝不会使人惊讶,时间是快的,大人虽不见老,孩子却一天一天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