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红富士苹果被曝套农药袋长大
- 格式:docx
- 大小:80.28 KB
- 文档页数:7
农业研究农家参谋-45-NONG JIA CAN MOU套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分析田燕莉(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农业服务中心,河南三门峡,472100)【摘 要】红富士苹果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使用的主要水果之一,其外观红润,口感极佳,深得人们的喜爱,经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人们发现,将红富士苹果进行套袋栽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红富士苹果的单个果重,但却进一步的提高了红富士苹果的外观以及果实品质,套袋的红富士苹果口感更佳,而且商品价值也更高。
【关键词】红富士苹果;套袋;果实品质;价值红富士苹果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苹果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为适应市场需求,在红富士苹果的栽培过程中,套袋技术成为了时下最流行的栽培技术之一,这一技术的运用,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无公害红富士苹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青睐。
研究表明,将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可以将果实处于遮光、保湿的环境下,同时还可以很好的保温,是果树栽培技术上的一个重大创新。
这一创新可以很好的提高红富士苹果的果品质量,不仅外观红润耐看,而且极大地减少了农药的污染和虫害的侵袭,使其内在品质得到很好的保证。
本文将会对红富士苹果套袋这一技术进行分析讲述,希望通过讲述为这一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做出贡献。
1 套袋的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的选择首先在果园内选择两棵长势旺盛的红富士苹果树,然后进行套袋试验,一棵树套袋,作为实验组,一棵树不套袋,作为实验对照组;果袋采用双层纸袋,外带内黑白灰,内袋为红色的蜡纸。
1.2 实验设计在灌溉条件良好的果园中进行实验,实验树大约高2-3米,枝干数量适当,一般为12-17个,树龄大概为7年上下,树冠整体层次分明、稀疏,采光和通风性良好,果园的管理水平普通即可。
套袋时间选择为6月中旬,将实验树上的果实全部做套袋处理,在整个生长周期内,两棵果树保持相同的水分以及肥料,10月中旬进行果实采摘,采摘时不用全部摘下,每棵树随机选择10公斤样果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测定。
46DOI:10.16815/ki.11-5436/s.2021.11.027果树营养不均衡,不仅减少果树开花量,还易发生各种病害。
4、水分条件果树生长中,水分不可或缺。
水分不足或过多都可能造成红富士果树出现养分不均衡问题,导致产量下降。
水分过多,果树秋梢会徒长,树冠出现郁闭,从而影响日照,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应根据气候和降水等情况科学浇灌,为果实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提升产量和品质。
5、肥料管理和其他品种相比,红富士苹果在成长中所需的氮肥较少,而磷钾肥所需较多,尤其在果实膨大期,需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防止氮肥使用过量。
同时,要科学使用钙、硼、锰、锌、钼等微肥,防止果树由于微量元素不足而降低果实品质。
二、红富士苹果的主要病害及防治1、生理性病害(1)缺钙引起的病害缺少钙元素时,果树会发生苦痘病等病害。
感染苦痘病的植株,在果实表面会产生暗色圆形斑点,稍凹陷,发病部位出现部分果肉坏死,皱缩褐变,味苦,呈蜂窝状。
果树缺少钙或氮、钙比例不均衡是苦痘病等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缺钙会造成果实毛孔破裂,从而引发病原菌感染。
防治措施。
改良栽培土壤,提高有机肥用量,科学使用微肥,增强果树活力。
开花后是首次需钙高峰期,此时可以在地表施用钙肥“超钙硼”。
果实摘袋前1个月是第2次需钙高峰期,可地面喷洒钙肥“螯合钙”。
开花之后至果实套袋之前,可适当使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果实套袋后可以在果树上喷洒2次钙肥“寡糖钙”,果实摘袋以后再使用1次。
(2)果锈病晚春气温下降,花期前后会结霜,导致出现冻锈。
质量不佳的果袋缺少耐水性,水分浸入袋内会在果实表面产生水锈。
果实套袋前如果使用了乳油、铜制剂类等具有刺激性的农药,有可能造成药锈。
幼果期如果没有及时杀灭害虫,其排泄物会污染果实产生虫锈。
开花以后30天内使用尿素,套袋前使用质量不佳的叶面肥,会刺激果实表面产生肥锈。
防治措施。
初春冻害产生之前和之后喷洒3000倍、1000倍花脸康、500倍欧田甲等含有芸苔素内酯和寡糖、腐植酸的药物,能有效起到预防冻害的作用,并能修复果树冻害组织,防止产生冻锈。
套袋富士苹果红点病的防治和治疗技术汇报人:日期:•套袋富士苹果红点病概述•套袋富士苹果红点病的预防措施目录•套袋富士苹果红点病的治疗方法•套袋富士苹果红点病的防治策略•套袋富士苹果红点病的防治案例分析•套袋富士苹果红点病的防治前景展望目录01套袋富士苹果红点病概述定义和症状套袋富士苹果红点病是一种常见的苹果病害,主要发生在套袋富士苹果上,表现为苹果表面出现红色或紫色的斑点。
症状发病初期,苹果表面出现针状的小红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红点逐渐扩大,形成直径约1-3毫米的圆形或椭圆形红褐色病斑,病斑表面有黑色小粒点。
发生原因套袋富士苹果红点病的发生与品种、气候、土壤和栽培管理等因素有关。
其中,品种的抗病性较差、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土壤瘠薄、肥料不足、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都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
机制套袋富士苹果红点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
该真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繁殖,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从苹果的表皮气孔侵入,导致苹果发病。
发生原因和机制套袋富士苹果红点病的发生会导致苹果表面粗糙、色泽不均,影响苹果的外观品质和市场价值。
品质下降生长受阻经济效益下降病害的发生会导致苹果生长受阻,树势减弱,影响苹果的产量和质量。
由于套袋富士苹果红点病的发生会导致苹果产量下降、品质变差,果农的经济效益会受到影响。
030201对苹果生长的影响02套袋富士苹果红点病的预防措施0102选用抗病品种在种植时,避免种植过密,适当稀植,保证树冠通风透光,减少病原菌滋生。
选用对红点病抗性较强的品种,如富士冠军、富士水晶等。
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通过合理施肥、浇水、修剪等措施,保证树体营养均衡、水分充足。
及时清除落叶、病果、枯枝等,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注意果园排水,避免积水导致树体衰弱,易受病菌侵染。
加强果园管理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在使用农药时,要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进行,避免过量使用或错过最佳用药时间。
苹果上为什么套个塑料袋随着苹果价格的不断上涨,市面上也出现了各种果袋的销售,对于果农来说,除了人工采摘之外的一些水果就是用塑料袋套在苹果上了。
那么,用塑料袋套在苹果上是否安全呢?会不会对人体有害呢?答案是肯定的。
据了解,套纸箱和塑料包装水果的果袋主要是为了防止果实表面水分蒸发,避免在贮藏期间发生霉变病菌和虫卵在果实中造成腐烂。
因此建议果农采用“生石灰+过磷酸钙+果胶囊剂”等生物农药为树体进行套袋栽培防治病虫害。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农药使用,而且能够有效防止病虫在果树上交叉感染。
这是为什么呢?果园为了保证树体的正常生长和果实采收之后的品质与价格挂钩,但目前市场上有些果农使用的塑料袋质量不过关,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选择超薄塑料袋来进行套袋操作。
那么,这个塑料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它究竟有什么作用啊!)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袋子起到保护作用苹果套袋后,由于外面温度高,苹果果实就会因昼夜温差的原因而产生轻微果皮收缩。
如果在套袋前没有做好这一步,这部分果皮收缩就会与冷空气接触而受到冻害。
这样套过袋的果实不仅容易发生日灼病虫、还容易被冻坏,尤其是成熟的苹果因采收过早或过晚,都会使果皮发生脱水损伤或腐烂。
因此在整个苹果生长期,每隔10~15天套一次袋体以保持苹果的品质。
套袋时间一般在6月中下旬或8月上旬前完成。
但目前市场上有个别果农在进行套袋操作时,为了加快套袋速度而使用一些质量不佳的塑料袋来进行套袋操作。
由于袋子比较薄就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种袋子与普通的购物袋比起来更结实耐用。
所以套好一个塑料袋之后再去套其他的袋子也不会发生“果皮脱落”、果实掉落伤到果面、严重影响果品质量等问题。
2、防止病虫害侵染套袋栽培对预防病害和虫害有显著效果。
套袋前,要彻底清除病果和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
并用生石灰兑水涂抹病斑;果树开花后(套袋前)每隔7~10天用生石灰水涂抹2次,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喷3~4次,共喷3次,以杀灭卵、幼虫、病菌、虫蛹及害虫幼虫;套袋前5天~6周喷一次波尔多液或敌百虫;套袋时每7天~10天喷一次80%敌百虫1500倍液,也可用70%敌百虫15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杀灭越冬害虫和病菌及虫卵;为增强树体抗病力和抗逆性,促进果树健壮生长,提高花芽分化质量。
叶面喷施亚硫酸氢钠对套袋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外观质量的影响陈屏昭;蒋彬;武卫华;刘忠荣;蔡兆翔;张桦【摘要】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odium bisulfite solutions were sprayed on the leaves of 7 -year - old Red Fuji apple trees during full fruit period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odium bisulfite on fruit yield and appearance quality of bagged app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liage spraying sodium bisulfite had somewhat increased the weight of single fruit,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content in leaves, fruit yield, fruit shape index, red area percent and hardness of fruits, compared to the CK. The treatment with 10 mmol/L sodium bi-sulfate had the best effects on the fruit appearance quality.%为探讨NaHSO3对套袋红富士苹果果实产量和外观质量的影响,以7年生盛果期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进行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NaHSO3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NaHSO3的各处理单果重、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果实产量、果形指数、着色面积和硬度均有所增加.其中,喷施10 mmol/L NaHSO3对于改善套袋红富士苹果的外观质量、提高果实产量最为有效.【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4)009【总页数】3页(P48-50)【关键词】套袋红富士苹果;亚硫酸氢钠;果实产量;外观质量【作者】陈屏昭;蒋彬;武卫华;刘忠荣;蔡兆翔;张桦【作者单位】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昭通657000;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昭通657000;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昭通657000;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昭通657000;昭通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昭通657000;昭通市农业局,云南昭通6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1.106+.2生产高档、优质苹果的技术措施很多,如通过对红富士苹果树追施多元素矿物肥料或树形改造可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增加着色面积,改善风味和口感[1~3]。
记者应如何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础。
然而,由于部分媒体记者片面追求发稿量和轰动效应,造成一些捕风捉影、夸大歪曲甚至编造事实的报道时常出现。
去年某媒体关于“烟台苹果事件”的报道,凸显了报道失实导致当地经济、品牌形象等蒙受损失的不良后果。
2012年6月11日,某媒体一篇《红富士苹果裹农药袋长成》的文章将烟台苹果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让消费者对烟台苹果的质量安全问题产生了强烈质疑,烟台苹果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受到极大影响。
随后,2012年7月7日,央视在《东方时空·真相调查》中就此事展开了调查,并针对某媒体的报道逐项进行了驳斥,得出结论:烟台苹果整体上是安全的,不存在使用违禁药物的情况,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一对比这两篇报道,不难看出某媒体记者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犯了以下错误:1.歪曲事实,片面夸大某媒体在报道中称“这种药袋仍在大量生产和使用,‘并不断呈扩大之势’”,而根据央视的调查,“当地政府立即作出反应,对全市果园进行了全面排查,检查发现,有710多亩果园使用了药物果袋,占全市苹果种植面积的万分之三”。
显然,某媒体的报道将个别现象当成了普遍现象,造成了报道失实。
2.以偏概全,得出错误结论某媒体报道中称调查地点是“作为烟台红富士主产区的栖霞和招远”,事实上烟台市共辖16个县市区,烟台苹果产地以所辖的栖霞、龙口、招远、海阳、牟平、福山为主,即使栖霞和招远普遍存在套药袋的情况,得出“烟台红富士套药袋长大”这样的结论也是不准确、不负责任的。
3.混淆概念,误导受众某媒体在报道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药袋内的退菌特和福美胂是违禁农药,但是引用多名被采访者的话说明其是禁止使用的,如“当地果农和农业合作社人员坦言,‘人人都知道是退菌特和福美胂,是禁止使用的’”。
并举例说明多地禁止使用这两种农药,很容易误导读者认为这两种农药是违禁农药。
事实上,根据央视的报道,专家证实这两种只是普通的杀菌剂,并不是农业部禁止使用的农药,只是在无公害产品中是禁止使用的。
央视再调查烟台“药袋苹果”发布日期:2012-07-09 来源:CCTV浏览次数:182核心提示:前段时间,一篇名为《烟台红富士套药袋长大》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文章被转载到微博后,网友们对烟台苹果是否有毒展开了争论。
红富士幼果包裹在药袋里,直接接触药末直至成熟。
(图)果农大量使用药袋套苹果(资料图)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前段时间,一篇名为《烟台红富士套药袋长大》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文章被转载到微博后,网友们对烟台苹果是否有毒展开了争论。
一部分网友力挺烟台苹果,认为报道不客观;而另一部分网友则对烟台苹果的质量提出质疑,并表示不再购买烟台苹果。
那么烟台苹果是否真的有问题呢?事件发生后,农业部派出专家组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又是什么呢?对此,央视真相调查记者进行了跟踪采访。
今年6月,某媒体一篇名为《烟台红富士套药袋长大》的文章称,该媒体记者在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对栖霞至招远304省道沿线的多个果园进行了调查,发现苹果树使用药袋的现象很普遍。
而药袋中使用的农药,是国家禁止使用的福美胂和退菌特。
因为果袋要和苹果的幼果接触100多天的时间,文章中提出,如此生长出来的苹果农药残留可能会超标。
该报道一出,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关注,甚至有人认为,套药袋长大的苹果都是"毒苹果".全市种植面积万分之三使用药袋烟台市政府将药袋集中销毁针对此报道,当地政府立即做出反应,对全市果园进行了排查,发现有710多亩果园使用了药袋,占全市苹果种植总面积的万分之三。
由于目前没有农药取得在果袋上的使用登记,所以烟台在2011年就已下发文件禁止药袋的生产经营和使用。
对于已经使用了药袋的果农,烟台市地方政府用合格的果袋将药袋替换,并将药袋集中销毁。
烟台几百吨苹果严重滞销每斤下滑5毛在此新闻刊载的第二天下午,山东省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
烟台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表示,从监测情况看,烟台市苹果质量总体是安全的和有保障的,烟台苹果在农业部2010年和2011年两次的质量例行监测和风险评估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均达到100%.但是这次新闻发布会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之后烟台苹果开始在国内部分城市的超市下架。
提高套袋红富士苹果成果率的技术套袋是当前生产优质高档苹果的重要措施,然而一些潜在病虫害们随着套袋而加重发生,导致套袋红富士苹果成果率普遍较低,1994、95两年,我镇红富士苹果的套袋成果率平均为64.9%。
针对影响套袋成果率的主要因素,结合近几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提出了“三选、一紧、三推迟”的措施。
1996年全镇红富士苹果套袋成果率普遍提高,有的园片成果率高达95%以上。
一、影响套袋成果率的主要因素1.侵染性病害:轮纹病、炭疽病、霉心病等病害由于减少了侵染机会,而发病较轻,但必须抓紧果实暴露期的防治。
2.生理缺素症:由于果实整个套袋期不着药肥,套袋又影响了果实对钙、朋等元素的吸收,而加重了套袋果苦痘病、痘斑病、缩果病、水心病等生理缺素症的发生。
这要求强化暴露期的防治。
3.日灼:由于套袋改变了果实与周围环境的小气候关系,特别是温度、光照等发生变化较大,再加上套袋、摘袋时间不当,操作技术不规范,日灼成为套袋苹果的主要危害之一。
4.其它生理病害:果实套袋改变了果实的湿度和通气环境,再加上当前树体枝量普遍过大,通透性较差,而使煤污病、蝇粪病、黑点病发生加重。
但这类病害单层果袋和一些质量较差的双层袋发生较为严重,这要求在合理修剪的基础上,选择优质双层果袋。
5.虫害:康氏粉蚧、蚜虫等微体害虫可从果袋通气孔、袋口空隙钻到果袋内为害果实。
入袋后由于农药喷不到果实上,无法将其杀死,造成康氏粉蚧等微体害虫在袋内大量繁殖为害,套袋年限越长的果园,套袋果受害越重。
二、提高套袋成果率的技术要点针对以上影响套袋苹果成果率的主要因素,我们总结出了“三选、一紧、三推迟”的管理技术。
1.“三选”即选树、选果、选袋选树,即在合理修剪的基础上选择树势健壮、树体结构合理、枝量不大、树势不过弱的树。
选果,在认真疏花、严格疏果的前提下,选择果台副梢壮旺、单轴延伸、下垂果枝上的中心花结的个大、形正、高桩果进行套袋。
选袋,果实袋直接影响套袋的成果率,但又必须考虑果实袋的成本。
苹果套袋的回顾反思和展望作者:刘志坚杨聚德来源:《中国农资》2013年第01期摘要:苹果套袋栽培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生产低残毒苹果,打开国际市场,促进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
为追求市场效益,苹果早采的经营、生产理念,失去原有的品种特性。
在市场上的农药可以满足生产国际标准果的条件下,无袋栽培是可行的。
从果树生产基地入手,选择应用世界先进的组合农药,是推行无袋栽培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苹果;套袋;无袋栽培经调查研究,与一些专家同仁座谈,认为早采套袋果、使用习惯农药问题,孕育着潜在的危机,事关全国苹果生产大局。
现将调查座谈的情况,简述如下,愿意与业内同行探讨,并提供有关部门参考。
1.瞻前反思,生产正宗红富士苹果苹果套袋是在无化学农药的年代,为了防止卷叶虫、食心虫蛀果,防治烂果病。
20世纪60年代,化学农药开始大量使用后,套袋果起到减少果实农药残留的作用,70-80年代,只有环渤海湾周边苹果主产区的部分苹果园套报纸袋。
直至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日本“小林”纸袋进入烟台,为生产出口苹果,才开始由点到面,有选择的给部分果套纸袋。
1988、1991年笔者赴日、美、朝、俄等国考察苹果生产,认识到,我国的农业(果业)最大问题是长期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就禁止使用六六六、DDT等剧毒、高残毒农药,比我国早了13年。
20世纪末,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无公害水果(苹果)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当时红富士苹果价高,好销,人们对生产、食用无公害果品的理念淡薄,生产者、消费者根本不考虑残毒问题。
生产上广泛使用1605、福美砷、有机磷类等高残毒农药。
1992年起,山东省烟台果科所承担了山东省农业厅下达的“五万亩无公害苹果基地开发”课题。
1994年烟台市科委立项,进行“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规程研究”,并与农业部质量标准司、中国农科院生防所、质检中心联手,在烟台市、高密市、日照市、辽宁金州区和河南省济源市设点,综合进行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规程研究,在全国进行无公害农药筛选。
药袋苹果被曝光您还敢吃苹果吗山东烟台的栖霞和招远是红富士主产区,号称“苹果之都”,年产苹果十几亿公斤。
然而,一种多为小作坊生产、无任何标示的药袋却被当地果农大量使用,这种药袋包裹幼果直到成熟,白色药沫直接与苹果接触。
那么,苹果是否都成了要小心进食的“毒苹果”呢?1、“每日一苹果医生远离你”依然有效“药袋苹果”的曝光,并非说明苹果成了毒果子不能再吃,揭露这种黑幕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关注农药滥用的问题,从而争取向科学用药更接近一步。
而普通消费者更无需因为“药袋苹果”而恐惧吃苹果,“每日一苹果,医生远离你”的英文古老谚语依然有效。
而且,不要因此迷信外国苹果,因为这种需保鲜的果蔬,运输距离越长,就越存在使用防腐剂等化学剂的可能性。
:2、苹果皮营养价值高苹果皮中含有很多生物活性物质,酚类、黄酮类以及二十八烷醇等,可以抑制引起血压升高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有助于预防及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如心血管疾病、冠心病。
研究表明,苹果皮较果肉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性,苹果皮的抗氧化作用较其它水果蔬菜都高,相当于800毫克维生素C的抗氧化能力。
果皮中还含有4倍于果肉的锌元素、铬元素等,经过动物实验,证实可以降低内脏、骨骼和血液中的重金属。
因此,正常情况下,吃苹果皮的好处可能仍然大于害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当然,新闻中报道的那些直接接触有害药物的“药袋”苹果除外,非秋季成熟季节的新鲜苹果,最好削皮。
3、农残可能不止存在于果皮农药无孔不入,大部分农药并不是从果品直接接触。
首先,土壤里会被撒除草剂和杀菌剂,化学元素可以从根系进入果树。
有些果树的树皮也会被灌入农药防虫,它们可能由树干中的导管和筛管流遍树体,包括果实。
因此,即便削皮,果实中农药也无法避免。
实际上,报道包括“药袋苹果”在内的农残蔬果,并非恐吓人们不要再吃蔬果,而是提醒政府和大众关注农残问题,最终达到科学使用农药的目的。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倡导不用农药,如果不用农药我国肯定会出现饥荒,绝对不能成为控制农药使用、降低农残不力的借口。
落叶果树㊀2020ꎬ52(6):70-71DeciduousFruits㊀㊀生产服务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DOI:㊀10.13855/j.cnki.lygs.2020.06.022㊀㊀红富士苹果果锈的成因及综合预防对策季兴禄1ꎬ周慧1ꎬ王平2ꎬ马明德2ꎬ徐月华1(1.蓬莱市果树工作总站ꎬ山东蓬莱265600ꎻ2.山东烟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收稿日期:2020-05-07作者简介:季兴禄(1970-)ꎬ男ꎬ山东蓬莱人ꎬ高级农艺师ꎬ从事果树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ꎮE-mail:plsgszz@yt.shandong.cn㊀㊀中国苹果以红富士品种为主ꎬ面积㊁产量均占全国苹果的60%以上ꎮ随着苹果良种良砧良法配套技术的集成与应用ꎬ苹果生产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㊁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㊁由好看向好看好吃方向转型ꎬ果品质量进一步提升ꎬ优质优价凸显ꎮ但是ꎬ由于不可抗逆的自然灾害以及不科学的果园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ꎬ富士苹果的果锈问题年年发生ꎬ直接影响果农收益ꎮ1㊀果锈发生的原因果锈是果实表皮细胞受到损伤而造成果面粗糙的褐色伤斑层ꎮ果锈包括冻锈㊁水锈㊁药锈㊁虫锈㊁肥锈㊁霜锈等ꎬ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ꎮ果皮的结构对果锈的产生有密切关系ꎬ表皮间隙多ꎬ壁薄而细胞大ꎬ果面的角质薄ꎬ排列疏松ꎬ下皮细胞排列松散的品种果锈发生重ꎮ红富士苹果受不利因素的影响ꎬ果锈发生情况较重ꎮ1.1㊀冻锈苹果果实由花托发育而成ꎬ花托发育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果实的表光ꎮ若春季花托发育期受到低温冻害ꎬ破坏了表皮细胞ꎬ导致皮目拉伤细胞受损ꎬ套袋之前在果梗处轻微发绿ꎬ套袋后随果实生长逐渐变为梗锈ꎻ若幼果期受冻害ꎬ果实围绕胴部形成一圈褐色环(俗称霜环)ꎬ果肉果皮木栓化ꎬ便失去生长及膨大功能ꎮ弱树ꎬ平泊地㊁低洼地上树发生较严重(图1)ꎮ1.2㊀水锈水锈多发生于果柄周围的梗洼部分ꎬ呈浅褐至深褐色ꎮ水锈的形成原因:①套袋口封的不严ꎬ雨水㊁药水进入袋内ꎬ梗洼积水ꎬ药水在果面未能及时蒸发ꎬ停留时间过长形成流水状锈斑ꎮ②纸袋吸收降雨后不能及时蒸发ꎬ纸袋通气孔排水不畅ꎬ纸袋一直贴于果面上造成水锈ꎮ③果实生长前期连续干旱或缺水ꎬ生长缓慢ꎬ遇降雨或大水漫灌ꎬ果实大量吸水膨胀ꎬ果皮出现大量细小裂纹ꎬ形成水绣(图2)ꎮ图1㊀红富士苹果发生的冻锈图2㊀红富士苹果的水锈㊀㊀果袋柔韧性差ꎬ透气性差ꎬ漏进雨水或药水ꎬ袋内湿度大ꎬ均会加重果锈ꎮ另外ꎬ套袋时有雾㊁露水未干㊁药水未干或套袋时间过晚ꎬ同样加重果锈ꎮ1.3㊀药锈药锈呈不规则条状或片状ꎮ引起药锈的原因:①07第6期季兴禄等:红富士苹果果锈的成因及综合预防对策套袋前喷洒了含有刺激成分的药剂ꎬ如乳油㊁铜制剂㊁含硫复配药剂等ꎮ②农药混配种类多ꎬ浓度大ꎮ③喷片更换不及时ꎬ喷眼粗ꎬ药水在果面呈点状分布ꎬ局部药液浓度变大ꎻ喷雾压力过大或太靠近果面刺激皮孔ꎬ伤害了幼嫩的果皮细胞ꎬ造成皮目伤害ꎬ引起锈斑(图3)ꎮ图3㊀红富士苹果的药锈1.4㊀虫锈蚜虫㊁绵蚜㊁康氏粉蚧等刺吸性害虫刺伤果面并排泄污染物于果上ꎬ形成果锈(图4)ꎮ图4㊀红富士苹果的虫锈1.5㊀干旱造成果锈经调查发现ꎬ受连续多年干旱胁迫ꎬ树势弱ꎬ花量大ꎬ营养消耗多ꎬ树体抵抗力弱ꎬ也易产生果锈ꎮ1.6㊀机械损伤造成果锈大风使叶片磨损幼果或果袋摩擦果实ꎻ人工疏果等管理操作时损伤幼果表皮ꎬ加重果锈发生ꎮ1.7㊀栽培管理因素造成果锈①果园郁闭ꎬ枝梢交接10%以上ꎬ通风透光条件差ꎬ果锈发生重ꎮ②树势衰弱或环剥较重ꎬ导致果树生理失调ꎬ果锈发生严重ꎮ③氮肥使用量大ꎬ有机肥使用量少ꎬ果皮薄ꎬ降低苹果的抵抗力ꎮ④土壤板结㊁酸化ꎬ果树毛细根生长不良ꎬ抑制了树体养分的吸收ꎬ会造成锈斑加重ꎮ2㊀果锈的综合预防措施2.1㊀加强栽培管理ꎬ提高树体抗逆性能力①土壤改良ꎬ增施有机肥ꎮ加大有机肥和中微肥的施用ꎬ减少化肥用量ꎬ调整土壤酸碱度ꎬ保证树体健壮生长ꎮ②果园行间自然生草或人工种草ꎮ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ꎬ调节果园小气候ꎬ减少土壤中有机养分的流失ꎬ保墒抗旱ꎬ保护根系正常生长和营养的吸收㊁输送ꎬ增加树体的抗逆性ꎬ减少果锈的发生ꎮ③合理负载ꎬ减少环剥对树体造成的伤害ꎮ郁闭果园采取植株间伐方法ꎬ隔一去一或隔行去行ꎬ保证果园通风透光ꎮ④水肥一体化ꎬ避免干㊁湿不均ꎬ同时注意果园排水ꎬ保持相对稳定的土壤湿度ꎮ2.2㊀选择适宜药剂ꎬ提高喷药质量套袋前ꎬ选择药剂以不刺激果面的低毒㊁高效㊁内吸性的可湿性粉剂或水剂为宜ꎬ避免使用铜制剂㊁有机磷类㊁乳油类㊁含硫复配药剂等易刺激果面的药剂ꎬ最好选择兼治型的药剂ꎮ喷药前检查喷片ꎬ保证良好ꎬ确保雾化效果良好ꎮ喷药要喷头朝上ꎬ均匀细致ꎬ不漏喷㊁不重喷㊁不涝喷ꎮ要喷药距离适中ꎬ喷雾压力适中ꎬ以减轻药液对幼果果面的刺激ꎮ2.3㊀选择优质纸袋ꎬ规范套袋操作果袋要求透气㊁疏水㊁遮光ꎬ抗风㊁抗日晒㊁抗雨水冲刷ꎮ选择优质双层纸袋ꎬ一般外袋表面灰褐(黄)色ꎬ里面黑色ꎻ内袋为红色蜡纸ꎮ谢花30天后套袋最佳ꎬ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ꎬ避开早晨露水㊁药剂未干时段ꎬ以上午8~11时ꎬ下午3~5时为宜ꎬ避免中午果面被高温㊁强光刺激ꎮ套袋时必须撑开纸袋ꎬ使纸袋充分膨胀ꎬ角底通风口张开ꎬ让果实悬于纸袋中央ꎬ扎紧袋口ꎮ套袋的顺序为先树冠上部后下部ꎬ先内膛后外围ꎮ避免果面被磨伤㊁划伤㊁碰伤ꎮ2.4㊀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对症用药ꎬ套袋前ꎬ重点防治好绵蚜等蚜虫㊁康氏粉蚧ꎬ把病虫危害造成的果锈降低到最小程度ꎮ17。
“大黑疤”烂果病是果农对2023年烟台套袋红富士苹果多发的烂果病的形象叫法,其特征比较明显——腐烂部位病斑较大,同时腐烂部位的颜色是黑色的,烂果的部位在果面上没有固定的位置。
往年这种病害并不多,但是2023年烟台红富士果园“大黑疤”烂果却是发生比较普遍,部分果园里这种情况发生比较严重,造成惨痛损失。
笔者结合实地走访果园,给出分析如下。
1发生特征与分布规律笔者通过走访烟台地区多处果园实地查看病果发生情况,发现有如下规律:水浇条件差、在持续干旱期未能及时浇水缓解旱情的后期水裂纹重的果园“大黑疤”烂果病发生重;同一片果园中树势差、根系差的树“大黑疤”烂果病重。
通风透光的果园发生很轻,果园密闭,通风见光条件差的发生重。
树上未套袋的红富士苹果极少发生。
“大黑疤”烂果病在大果上发生重,在小果上基本不发生。
“大黑疤”烂果病的果实腐烂部分与健康部分容易分离,腐烂部位并不深。
在果实阳面发生重,在果实的阴面发生轻。
这些病果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腐烂部位都存在裂口,并且调查的果园在8月20日前摘袋观察都未发现“大黑疤”烂果。
笔者推测“大黑疤”烂果是发生在8月20日之后(图1、图2)。
笔者结合“大黑疤”烂果的发生时间和发生特征判断,这是链格孢烂果病(暂定)。
链格孢烂果病的发生就是先出现伤口之后腐生感染。
链格孢属真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适应性强,繁殖产孢量巨大,对果树危害严重。
引起枣、梨、苹果果实黑斑病的病原真菌主要是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Keissler][1]。
只有造成伤口,并且在保湿的情况下,24作者简介:孙晓东(1987年—),男,汉族,本科学历,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果树和蔬菜栽培技术与植保工作。
2023年烟台套袋红富士苹果“大黑疤”烂果多发原因分析与预防建议孙晓东(山东省烟台市供销业达园艺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0)摘要:2023年烟台红富士苹果摘袋后果农发现“大黑疤”烂果病较往年明显增多。
山东农业厅回应“苹果药袋”真相调查昨日,山东省农业厅果茶技术指导站表示,就栖霞、招远有果农利用药袋套苹果一事,山东省农业厅已派出调查组,对药袋利用区域进行调查。
本报报导,山东省烟台市栖霞、招远的部份地域,一些果农利用布满白色粉末的苹果药袋,药物直接与果实接触。
记者调查,这些没有任何标志的药袋多产自小作坊,“凭感觉放”药量。
调查组将取药袋检测昨日,山东省农业厅果茶技术指导站苏姓站长称,得知此事后山东省农业厅超级重视,当即派出调查组赴栖霞、招远,对利用药袋的区域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组赴栖霞、招远,会搜集现场药袋样本进行检测。
昨日,招远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本地有关部门正在踊跃和谐研究处置。
去年农业厅就曾抽查山东省农业厅果茶技术指导站表示,去年9月底,山东省农业厅就得知栖霞等地有果园利用药袋套果实的消息,那时就引发了重视,农业厅曾专门前去本地对成熟果实进行抽检。
“由于并非清楚抽检苹果在套袋期是不是利用了药袋,山东省农业厅农药检定部门抽检的结果最终没弄清楚药袋上利用的究竟是何种药物。
”苏站长说。
及时整改对苹果无害关于目前套上药袋的苹果幼果,苏站长称,果园里的药袋套上时刻不长,若是能及时取下,换上不含药物的果袋,对苹果生长可不能产生危害。
据栖霞官方网站,今年4月,栖霞市鲁明义副市长,在“关于严禁生产、销售和利用药物果袋的电视发言”中提出,栖霞将严厉冲击、全面查处,坚决清除生产、销售药袋的非法行为,杜绝药袋的利用。
北京未现超标苹果 昨日,丰台工商分局有关人士表示,工商部门对包括栖霞、招远苹果在内的水果一直进行农残检测,此前没有发觉农残超标。
丰台工商分局有关人士介绍说,工商部门对水果一直进行农残检测,尤其是对新发地、岳各庄等批发市场,此前并无发觉农残超标的红富士苹果。
工商部门将高度关注,严格检测程序,严把市场准入关。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本报记者在栖霞至招远的S304省道沿线调查地址,抽查的13个区域近60个果园,均发觉利用了药袋。
山东烟台红富士苹果被曝套农药袋长大(图)2012-06-11 02:37:04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有1826人参与(4)招远、栖霞等地的作坊内,使用无标志农药调制药袋。
制药袋需将农药兑水,作坊主称药量浓度“全凭感觉”。
招远市S304省道边的一处苹果园,红富士幼果包裹在药袋里,直接接触药末直至成熟。
栖霞、招远等地苹果产地,果农大量使用药袋套苹果。
A08-A09版摄影/新京报记者大路山东烟台红富士苹果,以个大皮润、甘甜酥脆畅销全国各地。
仅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每年吞吐至少数十万吨。
作为烟台红富士的主产区的栖霞和招远,年产苹果十几亿公斤。
记者调查,一种小作坊生产,无任何标志的药袋被当地果农大量使用。
这种药袋将包裹幼果直到成熟,白色药末直接与苹果接触。
对于所用药物,药袋生产商和销售商都讳莫如深,当地果农和农业合作社人员坦言,“人人都知道是退菌特和福美胂,是禁止使用的”。
今年3月,当地政府部门曾查处药袋200多万只,要求禁止使用药袋。
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这种药袋仍在大量生产和使用,“并不断呈扩大之势”。
据悉,去年年底,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达成一致意见:鉴于福美胂等化学结构中含胂的产品存在安全风险,建议按有关程序撤销此类产品的登记。
脖子上挂着正方形布口袋,里面装着上百个纸袋。
60岁的果农刘国强,穿梭在密密匝匝的苹果树间。
他眯起眼睛,将纸袋套在幼果上,一捏封口,纸袋就挂在树上。
一些白色粉末从纸袋飘出,粘在刘国强手指上,散发出一股刺鼻气味。
“纸袋里有药,也叫药袋,是禁止使用的。
”刘国强有些腼腆地说,当地不少果农套袋时戴口罩和手套,有的甚至将头包裹严实,“像戴上防毒面具”。
初夏时节,红富士苹果已有杏般大小,满树青色幼果将被药袋包裹5个多月,直至成熟上市。
山东烟台招远市大秦家镇,刘国强的果地西侧,立着“苹果非疫区”的大牌子,下卧一尊石碑,上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绿色果品示范基地”。
“苹果套上药袋卖相好”刘国强手中的药袋,长宽约十五六厘米,外面是黄色的复合纸,里面的深色纸沾满白色药末,直接与幼果接触。
“这药袋有一点儿呛,年轻人、小媳妇套袋时,最好戴着手套和口罩。
”刘国强说,大秦家镇的果农几乎家家都在用这种药袋,长出来的苹果品相好,表面光滑不长黑点。
6月6日,栖霞市亭口镇,果农孙绍迁也忙着给苹果套药袋。
他家三亩苹果树,需要7万多个药袋,还雇了一名劳力帮忙。
不加药的果袋每个3分钱左右,加药的果袋价格要高出2分钱,一亩苹果地约套袋两万个。
“药袋5分钱一个,成本3000多元,一名劳力要用10天多,成本也在2000多元。
”种苹果20多年的孙绍迁说,收成好的时候,一年三亩地能赚4万多块钱。
孙绍迁回忆,套袋这道工序始于10多年前,当年县、乡技术员向果农推广,说是能够减少病虫害和农药残留。
这一技术很快被果农采纳,“那时的纸袋里没有任何药”。
近几年来,卖纸袋的经销商开始推销药袋,说苹果套药袋卖相好。
招远市一家农业合作社的技术员陈富宽称,苹果树每年喷洒十几次农药,苹果套上纸袋,可有效避免农药与果实直接接触,降低农药残留。
但近几年药袋开始流行,他拿出去年当地出产的红富士苹果,其中一个表皮布满大小不一的黑色斑点,并有白点凹陷,“这是没有用过药袋的,用药袋的苹果表皮比较光滑”。
孙绍迁和刘国强也认为,套药袋的苹果的确比纸袋苹果表光好一点,但价格没有因此提高,“收苹果的不会管你用的是药袋还是纸袋,人家只在乎质量好不好。
用药袋习惯了,担心不用药袋品相不好,卖不出好价钱”。
百公里果园都用药袋5月下旬至6月上旬,记者多次驱车沿S304省道调查,从栖霞市到招远市百余公里沿线,几乎绵连的各村苹果园都在大量使用药袋。
6月2日,栖霞市桃村镇,S304省道南侧大片苹果地里,黄色的纸袋挂满枝梢,远看像是一棵棵硕满枝头的梨树。
记者随机打开一个纸袋,里面黑色纸上顿时飘洒出白色粉末,有些已附着在果实上,散发出浓浓的药味。
公路北侧的果林里,苹果树同样挂满药袋。
记者沿果林向纵深处行驶一两公里,几乎各家果园都在使用药袋。
沿S304省道向西,记者驱车每行驶5分钟左右,就停车到果园内查找药袋。
途径栖霞市唐家泊镇后野村、上牛蹄夼村、尹家庄村等周边的苹果园内,也都使用药袋。
栖霞市寺口镇西南疃村附近,茂密的果林内,正为苹果套袋的果农时隐时现。
同一棵苹果树上,记者发现三种不同的药袋:一种药袋里面黑色纸上白色粉末呈点状密集;另一种药袋内白色粉末已将黑纸覆盖;还有一种药袋,少量药物隐藏在黑纸内侧。
一名套袋果农说,有一些药袋是去年剩下的,所以药量比较少,新套上去的药袋则药量足,“不同药袋厂的药袋,药量也不一样”。
记者在S304省道沿途的苹果园,收集数十个药袋,上面均无成分和厂家等任何信息。
药袋内的白色粉末究竟是何药物,孙绍迁和刘国强等果农透露,用了好多年了,“人人都知道是退菌特和福美胂。
”对此,农业合作社的技术员陈富宽也表示认同。
苹果之都小镇“谈药色变”栖霞市,享有“中国苹果之都“和“中国苹果第一市”之称。
S304省道横穿该市寺口镇,这个盛产红富士的小镇上,出售苹果纸袋的店铺沿街林立,数量远远超过镇上的餐馆。
5月13日下午,记者走进几家销售纸袋的店铺。
一听外地口音,商家们大多疑心重重,表示纸袋目前不卖给外地人。
记者问及是否有药袋售卖时,商家直接将记者拒之门外。
只有寺口镇中心一家化肥店,女店主表示可以帮助联系药袋加工厂,“药袋5分钱一只,5万只以上起售,明天给确切答复”。
当日下午,“一辆京牌照车来到镇上”的消息,迅速传遍镇上所有纸袋店铺。
记者再次联系女店主时,对方谨慎询问“那车是不是你们的”。
女店主说,“现在跟你们不熟,以后熟悉了再卖给你们”。
寺口镇多名商家透露,去年11月份,山东一家电视台曾在该镇暗访,曝光果农使用的药袋,里面含有的农药可能属于违禁农药。
随后,当地政府部门对药袋进行查处,“市工商局和果业局都不让用药袋了,所以不敢卖”。
据齐鲁网公开报道,栖霞工商局调查中发现,一些果袋厂生产一种药物袋,苹果套药袋后,幼果直接接触到高浓度的杀菌剂,果皮上的皮孔会受到伤害坏死,内层纸上的退菌特或多菌灵药剂遇到水溶解,且浓度很高,容易烧伤果皮发生药害,更大程度上对苹果产生影响。
报道中,栖霞市果业发展局副局长郝文强表示,苹果套药袋,增加了果实农残超标的风险。
从今年春天开始,栖霞市利用3月份生产资料使用的旺季,查处制售药物果袋案件3起,查处药物果袋200多万只,价值10万余元。
农合社理事长开药袋厂事实上,严查未能阻挡药袋的生产。
紧邻栖霞市寺口镇的招远市阜山镇,就有一家药袋加工作坊。
5月30日上午,一场大雨过后,记者以考察设备为由进入作坊。
一排平房院落,不到40平米的平房内,摆着三台制作果袋的机器。
五六米长的机器上,一端是黄、黑两种卷纸,传送带传递过程中,被胶水粘合在一起。
纸袋内侧的黑色纸面上,密布着一层白色粉末状物体,散发着农药的气味。
在另一端,成品纸袋已摞成几摞,工人看着电子显示器,当数字跳到100时,会抄起一摞纸袋扎上皮筋,装入尼龙袋中。
作坊主梁玉刚介绍,每台机器只需两三人操作,每天每台能产约15万个纸袋,“如果不加药,每个纸袋售价3分钱左右,如果加药,每只5分左右”。
记者调查,梁玉刚是当地一家农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负责销售农药、种子和化肥等物资。
5月31日,记者再次来到梁玉刚的作坊,提出购买药袋上的农药。
思索良久,他谨慎地说,“你要买也行,不能开发票和收据,也别说从我这儿买的药”。
仓库里,梁玉刚从一堆杂乱的纸卷中,翻出旅行箱大小的纸箱子。
除了“果袋专用”四个字外,纸箱子上没有任何标志。
他从箱内掏出一个银白色的塑料包,上面同样没有任何标志,“这就是药,苹果袋专用的药,30元一袋”。
回到车间内,梁玉刚指着机器传送带下沾有白色粉末的滚轴说,“药兑上水,多少凭感觉”,放在滚轴下,机器一转,药就抹在纸袋上了,“一袋药能产2万个药袋”。
药量放多少“自己把握”调查期间,记者暗访栖霞、招远的数家苹果药袋加工厂,大多隐匿在村落中,呈家庭作坊式经营,生产流程大致相同。
买上三台制袋机,“一年下来,轻松收入10万到20万元。
”多家药袋作坊的老板说,但对于所用药物究竟是什么,他们都讳莫如深。
此外,尽管一些纸袋厂老板声称不加工药袋,但车间往往储存该类药物。
栖霞市蛇窝泊镇一家纸袋作坊车间内,作坊主撕开一个封装好的尼龙袋,掏出银白色的药包,同样没有任何标志,只写着“果袋伴侣绿色环保”。
“这种药里面含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但肯定是不让用,药是从河北进来的。
”作坊主称,自从栖霞有果农使用药袋被曝光后,政府部门严查过,“严禁药袋上树”。
6月1日,招远市张星镇小刘家村,一家纸袋加工作坊内,三台制袋机高速运转,6名工人忙个不停。
这个位于村庄偏僻位置的作坊,围墙上贴着“化肥、农药、合作社”的广告。
轰鸣的车间内,一名工人提着铁壶,壶内装有灰白色的糊状物。
“这是调好的药,就是兑些水,比例自己把握,想让药袋上的药少,就多放水,药多少放水。
”他边说边将糊状物倒进传送带下方一个槽内。
机器转动,带动滚轴,滚轴将槽内的药卷起,粘贴在黑色纸上。
药袋厂门口,一辆中型卡车发动,作坊主刘先生正将几十个装满药袋的麻袋搬上卡车。
刘先生说,眼下正是果农套袋的旺季,药袋销量仍旧可观,“一麻袋装5000个药袋,送货的地方很远,说了你也不知道”。
招远市农业技术员陈富宽介绍,近年来,药袋开始在栖霞、招远等地流行,使用区域不断呈扩大之势,“整个烟台地区都很受欢迎”。
苹果药袋的风险和危害药袋里的白色药末究竟是什么?果农和技术员说是退菌特和福美胂,药袋销售商和生产商讳莫如深,当地政府部门禁止使用,但也未明确说明药物成分和危害。
记者把来自小作坊和苹果园的数十个药袋带回北京,试图联系检测机构,检测是否含有退菌特、福美胂。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北京市农药检定所、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京理化检测中心、普尼测试等多家检测机构,都表示难以检测。
北京市农药检定所负责人表示,北京的农药厂从不生产退菌特、福美胂两种药物,所以没有明确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即便能够检出具体成分,也不具备法律效力和认证资质。
农业专家表示,退菌特是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的复配制剂,主要用于防治果蔬病害。
成分中的福美双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喷药时注意防护,误服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福美锌与皮肤接触会引起皮炎。
福美甲胂则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
而福美胂,一种防治植物病害的含胂农药,对苹果腐烂病有特效。
2011年底,第八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达成一致意见:鉴于福美胂等化学结构中含胂的产品存在安全风险,根据2002年农业部第199号公告精神,建议按有关程序撤销此类产品的登记。
虽然目前尚无农业部正式的通知或公告,但业内普遍认为,福美胂和福美甲胂将被撤销登记成为禁止使用的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