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yt验评范围划分表fn
- 格式:doc
- 大小:162.50 KB
- 文档页数:4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一般检查一、胸部检查胸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胸部的触诊、听诊和观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呼吸系统状况。
评分标准如下:1. 观察胸廓形态:正常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协调得分为2分,轻度不对称或不协调得分为1分,明显不对称或不协调得分为0分。
2. 触诊胸廓:正常胸廓无明显凸起、凹陷得分为2分,轻度凸起或凹陷得分为1分,明显凸起或凹陷得分为0分。
3. 听诊呼吸音:双侧呼吸音清晰、均匀得分为2分,双侧呼吸音不均匀得分为1分,单侧或双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得分为0分。
二、心脏检查心脏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心脏的触诊、听诊和观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状况。
评分标准如下:1. 观察心前区:无明显隆起或凹陷得分为2分,轻度隆起或凹陷得分为1分,明显隆起或凹陷得分为0分。
2. 触诊心尖搏动:搏动正常得分为2分,轻度减弱得分为1分,明显减弱或消失得分为0分。
3. 听诊心音:心音清晰、有力得分为2分,心音减弱得分为1分,心音消失得分为0分。
三、腹部检查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腹部的触诊、听诊和观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消化系统状况。
评分标准如下:1. 观察腹部形态:正常腹部平坦得分为2分,轻度隆起或凹陷得分为1分,明显隆起或凹陷得分为0分。
2. 触诊腹部:无明显压痛得分为2分,轻度压痛得分为1分,明显压痛得分为0分。
3. 听诊肠鸣音:肠鸣音正常得分为2分,肠鸣音减弱得分为1分,肠鸣音消失得分为0分。
四、四肢检查四肢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四肢的触诊、活动度和力量的评估,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运动系统状况。
评分标准如下:1. 观察四肢外形:四肢对称、无畸形得分为2分,轻度畸形得分为1分,明显畸形得分为0分。
2. 触诊四肢:无明显压痛得分为2分,轻度压痛得分为1分,明显压痛得分为0分。
3. 活动度评估:正常活动度得分为2分,轻度受限得分为1分,明显受限或无法活动得分为0分。
医学检验质量评价标准表格
医学检验质量评价通常基于国际上公认的指标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学检验质量评价指标:
1. 精确度:包括准确度和重复性。
2. 灵敏度:检验方法的探测限、线性动态范围和可检测下限。
3. 特异度:针对假阳性的控制。
4. 稳定性:方法和设备的稳定性和长期可靠性。
5. 精度:包括仪器和检验方法的精度。
6. 参考范围:正常参考值的确定和使用。
7. 再现性:重复性和操作员的变异性。
8. 免疫反应性:对干扰物质的反应性和交叉反应性的评估。
9. 质检资质:实验室的认证和质检标准等。
因为医学检验的范围很广,具体的评价标准会因实验室的特点和所开展的检验项目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这些指标是用来评价检验的质量、准确性和稳定性,并需要根据国际上通行的评估标准来进行。
在具体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验室的特点和所开展的检测内容以及当地的法律规定进行具体的评价。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普通检查一、任务背景体格检查是评估个体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预防疾病、诊断疾病以及监测疾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体格检查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一套评分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的普通检查部份。
二、评分标准普通检查是体格检查的第一步,旨在了解个体的基本情况,包括身高、体重、体温、血压等指标。
以下是普通检查的评分标准:1. 身高测量:- 优秀:身高在标准范围的上限以上。
- 良好:身高在标准范围内。
- 普通:身高在标准范围的下限以下。
2. 体重测量:- 优秀:体重在标准范围的上限以上。
- 良好:体重在标准范围内。
- 普通:体重在标准范围的下限以下。
3. 体温测量:- 优秀: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 良好:体温略高于正常范围,但没有发热症状。
- 普通:体温明显高于正常范围,有发热症状。
4. 血压测量:- 优秀: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在正常范围内。
- 良好:收缩压或者舒张压略高于正常范围,但没有高血压症状。
- 普通:收缩压或者舒张压明显高于正常范围,有高血压症状。
5. 心率测量:- 优秀:心率在正常范围内。
- 良好:心率略高于正常范围,但没有心律不齐等异常。
- 普通:心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有心律不齐等异常。
6. 呼吸频率测量:- 优秀:呼吸频率在正常范围内。
- 良好:呼吸频率略高于正常范围,但没有呼吸难点等异常。
- 普通:呼吸频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有呼吸难点等异常。
7. 皮肤检查:- 优秀:皮肤光滑、弹性好、无明显损伤。
- 良好:皮肤稍干燥或者有轻微损伤。
- 普通:皮肤干燥、粗糙或者有明显损伤。
8. 眼睛检查:- 优秀:眼睛璀璨、无红血丝、瞳孔正常。
- 良好:眼睛稍有红血丝或者瞳孔略有异常。
- 普通:眼睛红血丝明显或者瞳孔异常。
9. 口腔检查:- 优秀:口腔黏膜正常、牙齿整齐、无口臭。
- 良好:口腔黏膜稍有异常、牙齿稍不整齐、有轻微口臭。
- 普通:口腔黏膜异常、牙齿明显不整齐、有明显口臭。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及:医师用左手固定患者的颈部,右手指端压在甲状腺上,向两侧滑动。
触诊甲状腺质地、大小及有无结节等(4分)。
5)淋巴结:检查颈部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有无压痛等(4分)。
分值扣分其他操作者着装(4分)、语言表达(4分)、肢体语言(6分)及人文关怀(6分)。
总分20分100分评分标准:体格检查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本文介绍了生命征及一般情况检查和颈部及浅表淋巴结检查的小项目。
在进行体温检查时,要注意排除影响测量的因素,检查体温计的汞柱是否在36℃以下,并正确使用腋测法。
在呼吸和脉搏检查中,要注意呼吸类型、节律、频率和深度,以及脉搏频率、节律和左右对比情况。
在血压检查中,要注意病人的准备和器械的准备,正确使用缠气袖和听诊器,测量两次并记录结果。
在发育与营养状态检查中,要注意发育是否正常、体型属于何种类型和营养状态是否良好。
在皮肤检查中,要注意皮肤颜色、温度、弹性和有无出血点、蜘蛛痣、皮疹、皮下结节、瘢痕及水肿等。
在颈部及浅表淋巴结检查中,要注意颈部静脉和动脉的异常情况、气管是否居中、甲状腺的大小和结节情况,以及颈部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和有无压痛等。
同时,操作者要注意着装、语言表达、肢体语言和人文关怀等方面,以提高体格检查的质量。
鼻、口咽部检查内容分值扣分30分1)耳部检查:外耳道有无分泌物、炎症、肿胀等(5分);鼓膜颜色、透明度、有无穿孔、移动性(10分);听力检查方法正确(5分)。
2)鼻部检查:鼻腔有无分泌物、炎症、肿胀等(5分);鼻中隔有无偏曲或穿孔(5分);鼻息肉、息肉样变化(5分)。
3)口咽部检查:口腔有无炎症、溃疡、出血等(5分);咽部有无炎症、肿胀、分泌物、异物等(5分)。
其他操作者着装(4分)、语言表达(4分)、肢体语言(6分)及人文关怀(6分)。
20分总分100分瘢痕评估包括红肿和结节的存在与否,分值为3分。
外耳道检查包括红肿、疔疖、分泌物流出和流出痕迹的存在与否,分值为6分。
疾控绩效考核评估标准地方病部分1.7.1病媒生物监测完成率(1)计算方法①病媒生物监测完成率=病媒监测任务完成数/病媒监测计划完成总数×100%病媒生物:蚊、蝇、蟑、鼠等传播疾病的生物。
病媒监测计划完成总数:考核年度,根据国家、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或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下达的计划、方案规定完成的病媒生物(蚊、蝇、蟑、鼠)密度监测和季节消长分析等任务, 考核指标完成总数界定为各类监测布点数量。
省级按照国家级监测点完成情况填报。
市、县级考核按照省级监测方案要求填报,与国家级监测点重叠可用国家级监测点数据。
病媒监测任务完成数:按照计划要求实际完成密度监测、季节消长分析任务的总数,实际布点并有监测结果的各类监测数量之和。
②省级考核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完成率=完成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点数/当年计划完成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点数×100%。
参照操作手册1.7.4市级病媒抗药性监测要求。
③得分:省级=病媒生物监测完成率(达到100%为1)×50%指标分值+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完成率(达到100%为1)×50%指标分值市、县级=病媒生物监测完成率(达到100%为1)×指标分值①病媒类别:考核年度,根据国家、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或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下达的计划监测病媒生物种类为蚊、蝇、蟑、鼠类。
②计划要求:考核年度,根据国家、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或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下达的计划、方案规定的蚊、蝇、蟑、鼠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季节消长、抗药性测定任务的计划数量。
监测布点数:考核年度,依据监测方案和监测点省级5%及以上的县级为省级监测点,市级20%及以上的县级为市级监测点,县级25%及以上的乡镇(街道)为县级监测点;和不同虫媒监测点要求(如下)计划布点数。
✓鼠:每一监测点布夹不少于300有效夹夜。
✓蚊:诱蚊灯法。
每个省份按不同地理方位选3至5个市级为监测点。
每个市级城区选择居民区、公园(含街心公园)、医院各4处,农村选择民房和牲畜棚(牛棚和猪圈等)各4处,定时、定点、定方法进行成蚊密度监测。
评定结果:正常100分>/60分,生活基本自理41—59分,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21—40分,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20分,生活完全依赖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简体中文版)基本的评级标准:每个活动的评级可分5级(5分),不同的级别代表了不同程度的独立能力,最低的是1级,而最高是5级。
级数越高,代表独立能力越高。
1.完全依赖别人完成整项活动。
2.某种程度上能参与,但在整个活动过程需要别人提供协助才能完成。
注:“整个活动过程”是指有超过一半的活动过程。
3.能参与大部份的活动,但在某些过程中仍需要别人提供协助才能完成整项活动。
注:“某些过程”是指一半或以下的工作。
4 除了在准各或收拾时需要协助,病人可以独立完成整项活动;或进行活动时需要别人从旁监督或提示,以策安全。
注:“准备或收拾”是指一些可在测试前后去处理的非紧急活动过程。
5.可以独立完成整项活动而毋需别人在旁监督、提示或协助。
每一项活动的个别评分标准(1)进食进食的定义是用合适的餐具将食物由容器送到口中。
整个过程包括咀嚼及吞咽。
评级标准:0分:完全依赖别人帮助进食。
2分:某种程度上能运用餐具,通常是勺子或筷子。
但在进食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别人提供协助。
5分:能使用餐具,通常是勺子或筷子。
但在进食的某些过程仍需要别人提供协助。
8分:除了在准备或收拾时需要协助,病人可以自行进食;或进食过程中需有人从旁监督或提示,以策安全。
10分:可自行进食,而无需别人在场监督、提示或协助。
先决条件:病人有合适的座椅或有靠背支撑,食物准各好后放置于病人能伸手可及的桌子上。
进食方式:嘴进食或使用胃管进食。
准备或收拾活动:例如:戴上及取下进食辅助器具。
考虑因素:病人进食中如有吞咽困难、呛咳,则应被降级:不需考虑病人在进食时身体是否能保持平衡,但如安全受到影响,则应被降级:胃管进食的过程不需考虑插入及取出胃管。
(2)洗澡洗澡包括清洁、冲洗及擦干由颈至脚的部位。
一、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检查(100 分)(操作时间10 分钟)体检内容分值得分被检查者仰卧位(或坐位)( 1 分),正确暴露胸部,上至颈以下( 1 分),下至中上腹( 1 分),4两侧至腋中线( 1 分)心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其视线与胸部同水平开始视诊(2分),仔细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脏4异常搏动,然后正俯视整个前胸,观察心尖搏动位置与范围( 2 分)。
视能够正确指出被检查者心尖搏动在第几肋间( 2 分),在锁骨中线内侧还是外侧( 2分)。
(正诊常人心尖搏动在第 5 肋间,锁骨中线内侧 -1.0cm );能够正确描述被检查者心尖搏动范围及是10否正常( 4 分),具体搏动范围指划给考官看( 2 分)。
(正常人心尖搏动范围直径为-2.5cm )。
考生与被检查者位置正确:被检查者仰卧,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 2 分)。
2考生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 1 分),然后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食4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 3 分),也可用单一手指指腹触诊。
心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几肋间( 2 分),在锁骨中线内或外( 2分)。
(正常人心尖搏动于第 5 肋脏4间左锁骨中线内侧面-1cm)( 指点不正确不能得分 ) 。
触心脏震颤触诊( 5 分):考生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诊5细的震动感。
心包摩擦感触诊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 肋间触诊( 4 分),能说出使触诊满意的条件:被10检查者胸前倾位( 2 分)、收缩期( 2 分)、呼气末( 2 分)。
考生以左手中指的第一、二指节作为叩诊扳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击的部位,扳指与肋间平行 (3 分) ,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扳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击方向与叩12心诊部位的体表垂直 (3 分 ) ,叩击时应以腕关节与指关节的活动为主,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脏富有弹性。
叩击后右手中指立即抬起( 3 分),在同一部位叩诊可连续2-3下(3 分 ) 。
(整理)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参考值参考区间.附件10: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参考值(参考区间)(征求意见稿)⼀、概述参考值(参考区间)是体外诊断试剂的重要指标之⼀,也是临床使⽤中判断被检测样本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
参考值(参考区间)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
本指南基于国家⾷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要求,参考CLSI 有关标准,对参考值(参考区间)的有关定义、实验所需材料、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处理进⾏了原则性要求,包括建⽴参考区间的⽅法学和程序。
其⽬的是为⽣产企业对定量检测和确定健康相关的参考值(参考区间)进⾏评估及准备参考值(参考区间)评估资料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参考值(参考区间)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考。
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进⾏参考值(参考区间)的确定或转移。
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国家⾷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修订。
⼆、定义1.参考个体:根据设计标准筛选出进⾏实验的个体(确定⼀个⼈的健康状况通常是⾮常重要的)。
2.参考⼈群:由参考个体组成的群体。
(参考⼈群的数量通常是未知的,因此它是⼀个假定的实体。
参考⼈群也可以由⼀个⼈组成,例如为⾃⾝或其他⼈做参考。
主题特异性参考个体在本指导⽂件中不包含在内。
)3.参考样品组:选出适当数量的个体以代表参考⼈群。
4.参考值:经过对⼀定数量参考个体的测量和观查,所获得的检测结果。
(对参考个体的实验结果,参考值源于参考样品组)5.参考值分布:⼀组参考值的分布。
6.参考样本组的参考值分布:通过测定,并⽤适当的统计⽅法进⾏处理。
7.参考⼈群的参考值分布:评估参考样本组的参考值分布,并⽤统计⽅法进⾏处理。
8.参考限:源⾃参考值的分布,⽤于描述部分参考值的位置(⼩于或等于、⼤于或等于、下限/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