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6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慷慨、匮乏、能源危机、望洋兴叹”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领悟过渡段的表达作用。
3.在了解海洋与人类密切关系的同时,体会文中拟人句的精妙,学习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的特点。
4.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以及网络资料的搜集,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愫。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品读课文弄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学习按照一定顺序来介绍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的表达方法。
难点:在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密切关系的同时,体会文中拟人句的精妙,学习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对海洋有哪些了解?2.学生交流。
3.海洋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不少诗人这样称赞它。
出示:海洋,蓝色的煤海,天然的鱼仓,能量的源泉,盐类的故乡,旅游的胜地。
4.是呀,千百年来,海洋被人们传诵,因为它与人类有着不解的情缘。
著名科普作家金涛先生认为,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板书课题)5.齐读课题。
6.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交流。
(预设:海洋和人类的关系怎样?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的希望?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呢?)7.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是如何向我们说明的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练读课文,要求要读准字音,要把句子读得正确、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慷慨敬畏干旱机蕴藏回眸锰钢蔚蓝色硫磺威胁匮乏望洋兴叹低廉索取能源危喜怒无常大显神威无穷无尽3.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字的读音变化,字形的区分。
4.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5.字形指导:慨---概,“胁”中“办”不要写成“为”。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二教时)[教材简析]: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
课文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的。
第一,写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第二,从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和建设海底城市以开拓生存空间几个方面来说明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第三,写开发海洋,首先要保护海洋。
在写作上课文的第4自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具体说明某个方面的开发时,总是先交代目前人类在陆地上的困境,受到的挑战,再写如何去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内容要点。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
3、发挥想象,结合课文内容,收集相关资料,写一篇短文。
[教学准备]:有关海洋资源的图片、资料教学目标: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这个广袤无垠的地球上,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
以至于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回眸我们的地球时,发现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我们在座的同学有的也许亲眼见过海洋,有的也许在电视影片中见过海洋,有的也许读过有关海洋的书籍,那么,海洋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2、是呀!大海在我们的眼中,有时是那么安详,有时是那么凶猛。
它有时候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欢乐,有时候却是无限的痛苦。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海洋有关的课文。
一起把课题读一下。
读了课题之后,我们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读了课文之后,我们就能解开这个疑问。
二、初读课文1、通过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把生字读正确了。
2、这是本课中出现的一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理解词语。
[敬畏威胁匮乏能源危机望洋兴叹慷慨蕴含价格无穷无尽大显神威][幻灯片:“慷慨”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二是指很大方,不吝啬。
13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联系生活,感知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通过阅读领悟“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中的作用,弄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课文弄清“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2、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学生知识面,同时也突出了说明文的写作训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感知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宇航员在月球上仰望太空,最令他们百看不厌的是——(地球)因为它能发出——(蓝色和白色的光芒),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2、这蓝色的就是——(水)面对这颗美丽的蓝色水球,你会想些什么3、板书课题:《海洋——21世纪的希望》,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理解生词2、学习生词:低廉威胁索取敬畏大显神威望洋兴叹喜怒无常无穷无尽匮乏干旱回眸蔚蓝色(1)读准字音(2)识记生字(3)理解词义:回眸:眸:指眼睛。
是回过头来看的意思。
敬畏:又敬重又害怕。
匮乏:缺乏、贫乏的意思。
慷慨:本课指很大方,不吝惜的意思。
低廉:(价钱)低,便宜。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望洋兴叹:本课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4、指导分段:全文可分几部分?哪部分写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1)生读文分段(2)交流分段及段意三、学习第一段1、海洋是人类的摇篮,它曾经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
海洋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它曾经哺育了地球上的生灵。
它与人类的关系是那样地密切。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关于海的说明文,课文从人们热爱海洋、敬畏海洋、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三个方面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正迎着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将成为人类21世纪的希望。
文章采取“总—分”的方式,条理清晰。
先从总体上说明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具体说明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最后号召人们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学生心中对神秘莫测绚丽多姿的海洋充满了好奇。
课外能搜集大量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学生对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会很容易理解,一些读过有关海洋书籍的学生更是对海洋遐想连翩,有探索的欲望,但本课中有些句子学生不易理解,例如:“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要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一课题。
但是,我在上这节课的刚开始,布置预习的时候没有让学生回家查找大量的关于海的资料,导致上课的时候说到“你了解海洋吗?”和中国四大海域的时候,学生反馈的信息很少。
其实,由于课文提供的信息相对较少,课前如能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海洋的图片和资料,让他们了解最近汽油价格升高、在南海发现储量最大的天然气等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资料,学生不仅能更好地领悟课文内容,而且能把语文跟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东张村小学郭银环。
13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慷”“蕴”“锰”“硫”“胁”,理解“回眸”“敬畏“匮乏”“慷慨”“低廉”“望洋兴叹”“威胁”等词语意思。
3.初读课文,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理清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激发兴趣1.教师介绍海洋: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人类当前已经探索的海洋只有5%,95%的海洋还是未知的。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在地球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海洋将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未来的能源基地,那海洋究竟与人类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13课,板书课题,读题。
2.释题:题目中有个破折号,知道它表示的意思吗?这样类型的题目我们还学过什么?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读通课文,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2.学生初读课文。
3.交流概括初读感受。
简单说说,这篇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资源开发、提供食物、海洋发电、拓展生存空间)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出示生字,指明读,正音,交流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
4.指读课文,理清脉络指读课文,读准确、流利,组织学生说说各小节写了什么。
5.简介课文,培养水平概括地说说课文的内容,成为“海洋研究专家”。
小组内概括交流。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有完整的理解,在有效试读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试读体会,说出感受,使学生对文本形成粗略的整体印象,协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同时在教学中渗透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指导。
】三、精读第一部分1.一到三节,介绍了海洋和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读一读,找一找,哪些地方表现了关系密切?是一种怎样的关系?2.学生自读后,组织交流,围绕二、三节的内容展开,联系学生经验,加深理解。
小学六年级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篇1目标预设1、阅读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激发学生探究海洋的兴趣。
2、讨论发现“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感受文本内容的纲目与条理。
3、品味体会文本说明方法与语言特色,模仿文本语言进行表达。
重点、难点感受文本的说明方法与语言特色,理解海洋真正是21世纪的希望。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抓住知识要点,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等。
虽然这篇说明文文体简洁、通俗易懂,但同样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感悟形象、晓悟情趣,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教学过程一、生字词引文本,感对比说明1、课文预习了吗?出示三个生字:“慷”“蕴”“胁”,指名读读,选择你认为难写的字写一写,注意提醒学生“慷”下面不是“水”。
2、这三个字课文中是怎么组词的? (威胁慷慨地给予蕴藏 )3、预习了课文,你能联系文本内容,用其中的一个词说说话吗?适机指导学生读读相关段落。
预设一:人们受到生态环境恶化、食物的匮乏的威胁,海洋慷慨地给予我们高蛋白食品。
适机理解“匮乏”预设二:世界受到能源危机的威胁,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预设三:人类受到电力缺乏的威胁,海洋蕴藏着海浪、潮汐等的无穷无尽的能量,预设四:海洋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水资源,可以慷慨地给予人类以空间。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文原文导读:你知道吗?当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回眸我们的地球时,他们发现,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
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科学家发现,海洋是个聚宝盆,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
目前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由于长期开采,已越来越少,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类便把目光转向海洋,致力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
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正面临食物匮乏的威胁。
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
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如今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已经不是梦想。
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此外,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也都逐步由幻想变成现实。
不过,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学科和年级: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六年级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关于海洋的说明文。
为什么“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是本文理解的重点。
课文在阐明了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之后,首先提出了人类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接着从矿产资源、高蛋白食品、水力发电、淡化海水、建海底城市等方面一一说明了人类利用海洋的现状及设想,条缕清楚、纲目分明,给人以清晰印象。
教学时,教师不必过多讲解,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理解,发散思维,自主学习,再借助直观资料,引导朗读感悟,从而深刻体会到:海洋确实是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海洋的神秘莫测、绚丽多姿,定会使学生们遐想联翩,激发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师不要仅局限在教材知识上,建议课后带领学生查阅、搜集有关开发、利用、保护海洋的资料,写读后感或制作摘记小卡片,激发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愫。
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在此基础上,领悟“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生词,会用“由于”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自学课文(5-9)自然段,初步思考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体会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设计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是强化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鼓励阅读、激发想象、启迪情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领悟文本的熏陶和教育意义。
二是树立大语文观念,以文本为依托,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和拓展,以拓宽语文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
三是拓宽语文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使学生在自由充分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生成智慧、提高素质。
设计思路:根据本课特点,我设计以下思路:1. 课前自我探索,搜集海洋资料;2. 检查课前预习,初步感知内容;3. 品读具体文字,了解海与人的关系;4. 课内自主探究,深入了解海洋;5、课堂自我小结,分层作业反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六课时口语交际上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学生要掌握口语交际中的重点词语的用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用口语交际中的重点词语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掌握口语交际中的重点词语,信息能准确的判断。
难点:所学过的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能口语交际。
处理方式:给学生多听,多说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录音文本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判断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
④讲解口语交际中的重点词语的用法。
⑤让学生判断,纠正错误。
⑥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用口语交际中的重点词语的造句。
口语交际一,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2.A.40元B.120元()3.A跟旅游团出游B.徒步()2.听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1.A1949年B1950年C1952年D1954年()2.A.粮食总产量B棉花亩产量C棉花总产量D玉米产量()3.A膜下滴灌技术B浇灌技术C节水工程D饮水工程()作业: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第七课时阅读理解上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内容。
能力目标:能复述阅读理解的大意。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多看书。
重点:熟读课文,掌握课文。
难点:阅读理解中的新词,句型的掌握。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查词典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练习法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④让学生朗读阅读理解,纠正错误。
让学生讨论问题。
⑤讲解阅读理解。
⑥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朗读阅读理解,学生讨论问题。
③复述阅读理解内容。
教学内容一,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
1.短文中( 1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A艰苦B困难C辛苦 D痛苦2.短文中( 2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A只 B条 C个 D位3.短文中( 3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A侵略 B袭击 C伏击 D偷袭4.短文中( 4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A耸立 B根 C块 D副5.短文中( 5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A激励 B激动 C奖励 D鼓励作业:熟读课文,预习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