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超声版电子期刊(腹部,普通会员版)
- 格式:pdf
- 大小:606.97 KB
- 文档页数:17
指南与标准关于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建议Sherif F. Nagueh, MD, Chair,† Christopher P. Appleton, MD,† Thierry C. Gillebert, MD,*Paolo N. Marino, MD,* Jae K. Oh, MD,† Otto A. Smiseth, MD, PhD,*Alan D. Waggoner, MHS,† Frank A. Flachskampf, MD, Co-Chair,*Patricia A. Pellik ka, MD,† and Arturo Evangelista, MD,* Houston, Texas; Phoenix, Arizona;Ghent, Belgium; Novara, Italy; Rochester, Minnesota; Oslo, Norway; St. Louis, Missouri; Erlangen, Germany;Barcelona, Spain中文版翻译:中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李治安中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邓又斌中文版校对:中国重庆医科大学王志刚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谢峰关键词:舒张超声心动图多普勒心力衰竭起草单位:Methodist DeBakey Heart and V ascular Center, Houston, TX (S.F.N.; Mayo Clinic Arizona, Phoenix, AZ (C.P.A.; the University of Ghent, Ghent,Belgium (T.C.G.; Eastern Piedmont University, Novara, Italy (P.N.M.; MayoClinic, Rochester, MN (J.K.O., P.A.P.; the University of Oslo, Oslo, Norway (O.A.S.;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t Louis, MO (A.D.W.; the University of Erlangen, Erlangen, Germany (F.A.F.; and Hospital Vall d’Hebron,Barcelona, Spain (A.E..索要单行本邮寄地址: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 2100 Gateway Centre. Boulevard, Suite 310, Morrisville, NC 27560 (E-mail: ase@.*Writing Committe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Echocardiography.† Writing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 diography.0894-7317/$36.00ASE 产权所有。
超声报告模板之腹部篇正常腹部报告模版: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右叶最大斜径cm),被膜光滑连续,实质回声均匀,肝内管状结构走行清晰自然,门脉主干内径cm。
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壁薄光滑,透声性好,囊腔内未见异常回声,胆总管内径cm,肝内外胆管无扩张。
脾脏:形态正常,厚径cm,长径cm,实质回声均匀。
胰腺:形态大小正常,轮廓规整,实质回声均匀,主胰管无扩张。
肾脏:双肾形态大小正常,轮廓光滑规整,皮髓质界限清晰,实质回声分布均匀,集合系统未见分离。
膀胱:充盈尚好,壁光滑连续,腔内未见异常回声。
前列腺:形态规则,大小为cm×cm×cm,包膜连续,实质回声均匀,内外腺比例正常。
子宫(女):宫体前位,大小cm×cm×cm,边界清晰,轮廓规整,子宫肌壁回声均匀,宫腔线居中,内膜厚cm,宫腔内未见异常回声。
附件(女):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回声。
正常腹部模版(彩色多普勒):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被膜光滑连续,实质回声均匀,肝内管状结构走行清晰自然,门脉主干内径()cm,门静脉右支血流速度()cm/s。
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壁薄光滑,透声性好,囊腔内未见异常回声,胆总管内径cm,肝内外胆管不扩张。
脾脏:形态正常,厚径()cm,长径()cm,实质回声均匀,脾门处脾静脉内经未见增宽,CDFI显示血流信号正常。
胰腺:形态大小正常,轮廓光滑规整,实质回声均匀,主胰管无扩张,胰周动静脉走行正常,血流信号未见异常。
肾脏: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平整,活动度良好,皮髓质界限清晰,集合系统内未见异常回声,CDFI示双肾血管树分布正常,频谱形态、血流速度均在正常范围。
膀胱:充盈尚好,壁光滑连续,腔内未见异常回声。
前列腺:形态规则,大小()cm ×()cm ×()cm,包膜连续,实质回声均匀,内外腺比例正常,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诊断意见:肝胆脾胰双肾膀胱前列腺未见明显异常。
正常前列腺(经直肠):2D:经直肠前列腺探查,前列腺切面大小为()×()×()cm,形态规则,实质回声均匀,内外腺比例正常。
腹部疾病超声模板肝、胆、胰、脾未见异常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
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壁不厚,胆囊腔内透声好。
胰腺大小、形态、实质回声未见异常,主胰管无扩张。
脾脏厚cm,回声均匀。
脂肪肝(轻中重度)肝脏形态正常,体积较大,包膜光滑,边缘钝,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光点细密,分布均匀,血管影欠清晰,门静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胆囊壁光滑,胆囊腔内透声好。
胰腺、脾脏及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及内部结构显示正常,集合系统未见分离。
膀胱充盈良好。
壁光滑,内部透声好,子宫大小、形态正常,肌层回声均匀,内膜线居中,双侧附件区探查未见异常。
前列腺体积增大(正常),大小约cmX cmX cm,被摸光滑(毛糙),实质回声均质。
非均匀性脂肪肝肝脏形态正常,体积较大,包膜光滑,边缘钝,肝实质回声增强,光点细密,分布不均匀,血管影欠清晰,肝左右叶见cmX cmX cm低回声,边界尚清晰,周边无声晕,无占位效应,门静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胆囊壁光滑,胆囊腔内透声好。
胰腺、脾脏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正常。
肝囊肿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左右叶可见cmX cmX cm无回声区,壁薄,边缘光滑,后壁回声增强,见侧方声影,CDFI:内部及壁上均未见血流信号。
其余肝实质回声分布均匀。
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壁不厚,胆囊腔内透声好。
胰腺大小、形态、实质回声未见异常。
脾脏厚cm,回声均匀。
肝血管瘤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左右叶见cmX cmX cm大小的圆形中强回声,其内部回声欠均匀,呈网格状,边界清楚,探及强回声边缘,无声晕,后方回声无明显变化,CDFI:病灶内部及周边未见血流信号。
其余肝实质回声均匀。
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壁不厚,胆囊腔内透声好。
胰腺大小、形态及内回声未见异常。
肝脏大小属正常范围,表面光滑,肝左/右叶见xcm液性区,边界清,内呈无回声。
肝内静脉显示清晰,门静脉及其分支未见异常。
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壁厚<0.2cm。
胰腺轮廓显示清晰,大小形态正常,腺体回声均匀,主胰管未见扩张,胰区未见占位性病变。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脾门静脉内径正常。
肝左/右叶囊肿肝脏大小属正常范围,肝缘锐利,肝实质回声均匀,肝区未见占位性病变。
肝内静脉显示清晰,门静脉及其分支未见异常。
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胆囊大小约xcm,壁厚<0.2cm,囊内胆汁淤积呈密集细小光点反射。
胰腺轮廓显示清晰,大小形态正常,腺体回声均匀,主胰管未见扩张,胰区未见占位性病变。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脾门区可见xcm结节,边界清,回声与脾脏相似。
副脾肝脏大小属正常范围,肝缘锐利,肝实质回声均匀,肝区未见占位性病变。
肝内静脉显示清晰,门静脉及其分支未见异常。
肝内胆管普遍轻度扩张,胆总管扩张,直径约cm,其末端可见xcm低回声团,轮廓模糊,形态不规整,CDFI示其内未/可引出血流信号。
胆囊大小约xcm,壁厚<0.2cm,囊内胆汁淤积呈小光点反射。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脾门静脉内径正常。
壶腹部Ca肝脏大小尚属正常范围,边缘锐利,实质回声均匀,肝内未见占位性病变。
门静脉主干直径约cm。
肝内胆管普遍轻度扩张,胆总管扩张,直径约cm,其末端可见xcm低回声团,形态不规整,轮廓模糊。
胆囊大小约xcm,壁厚<0.2cm,囊内胆汁淤积呈小光点反射。
胰腺轮廓显示清晰,大小形态正常,腺体回声均匀,主胰管未见扩张,胰区未见占位性病变。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脾门静脉内径正常。
考虑壶腹部Ca肝脏大小尚属正常范围,肝实质回声普遍略粗糙,肝区未见占位性病变。
肝内静脉显示清晰,门静脉及其分支未见异常。
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壁厚<0.2cm。
胰腺轮廓显示清晰,大小形态正常,腺体回声均匀,主胰管未见扩张,胰区未见占位性病变。
肝脏:形态规整,右叶最大斜径cm,实质回声均匀,肝内管道管道结构显示清晰。
门静脉内径1.2cm。
胆囊:大小×cm,囊壁光滑,囊内透声好,总胆管内径0.6cm。
胰脏:大小形态正常,回声均匀,主胰管未见明显扩张。
脾脏:脾厚cm,肋下未探及。
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肝、胆、胰、脾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肝脏:形态规整,肝上界第6肋间,右肋下0cm,右叶最大斜径cm,实质回声均匀,肝内管道结构显示清晰。
门静脉内径1.2cm。
胆囊:已切除,总胆管内径0.6cm。
胰脏:大小形态正常,回声均匀,主胰管未见明显扩张。
脾脏:脾厚cm,肋下未探及。
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胆囊切除术后肝脏:形态规整,右叶最大斜径cm,实质回声均匀,肝内管道结构显示清晰。
门静脉内径1.2cm。
CDFI:门脉左支矢状部平均血流速度为cm/s。
胆囊:大小×cm,囊壁光滑,囊内透声好,总胆管内径0.6cm。
胰脏:大小形态正常,回声均匀,主胰管未见明显扩张。
脾脏:脾厚cm,肋下未探及。
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肝、胆、胰、脾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肝脏:形态规整,肝上界第6肋间,右肋下0cm,右叶最大斜径cm,实质回声均匀,肝内管道结构显示清晰。
门静脉内径1.2cm。
胆囊:已切除,总胆管内径0.6cm。
胰脏:大小形态正常,回声均匀,主胰管未见明显扩张。
脾脏:脾厚cm,肋下未探及。
肝脏:形态规整,右叶最大斜径cm,实质回声均匀,肝内管道结构显示清晰。
门静脉内径1.2cm。
右前叶下段可见一cm的细小强回声点,边界清,后伴声影。
胆囊:大小×cm,囊壁光滑,囊内透声好,总胆管内径0.6cm。
胰脏:大小形态正常,回声均匀,主胰管未见明显扩张。
脾脏:脾厚cm,肋下未探及。
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肝脏:形态饱满,包膜光滑,肝上界为第6肋间,右肋下cm,剑突下cm,右叶最大斜径cm,实质回声均匀,肝左静脉内径cm,肝中静脉内径cm,肝右静脉内径cm,下腔静脉内径cm,门静脉内径1.2cm。
腹部超声报告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包膜完整,肝缘正常,实质回声光点细小,分布均匀,未见结石肿块声像;肝内血管走行正常,门静脉内径正常.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壁光滑,内透声好,胆总管无扩张.脾形态正常,包膜完整,内回声均匀,脾门静脉内径正常.胰腺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光点均匀,主胰管无扩张.双肾形态大小正常,包膜完整光滑,肾实质回声光点均匀,集合部未见强光团及分离暗区.双侧输尿管未扩张.膀胱充盈可,壁光滑,内透声可.前列腺形态大小正常,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均匀.肝上界第6肋间,肋下0mm(平静呼吸时),左叶长mm,厚mm,右叶最大斜径mm,轮廓尚清晰、包膜尚光整,实质光点增粗、分布欠均匀,未见明显光团结节;血管走向尚清晰,肝内胆管不扩张,门静脉内径约mm.胆囊xmm,壁厚mm,呈双边影,毛糙,囊壁光滑,内透声好,胆总管无扩张.脾厚约mm,长mm,肋下mm.包膜完整、光滑,内回声均匀,脾门静脉内径正常.腹腔内见游离液暗区,下腹部暗区前后径mm.慢性肝实质病变声像.胆囊、脾未见异常声像.肝平静呼吸时上界第肋间,肋下mm;左叶长mm,厚mm,右叶最大斜径mm,轮廓欠清晰,肝实质回声光点细密、近场增强,伴远场回声衰减,血管走向欠清,于肝左内外叶上下段,肝右前后叶上下段见范围约xmm稍低等强回声区,边界清晰,门静脉内径mm.脂肪肝. 非均匀性脂肪肝.肝左内外叶上下段右前后叶上下段稍低等强回声光团区:非均匀性脂肪灶.肝平静呼吸时上界第6肋,肋下mm;肝左叶长mm,厚mm,右叶斜径厚mm,轮廓欠清,包膜不光整,呈锯齿状,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欠均匀,未见明显光团结节;血管走行尚欠清,门静脉主干内径mm,内部透声尚可.门静脉内见实性回声,范围xmm,残余内径mm.胆囊长径mm,前后径mm,壁厚mm,呈双边影,胆汁透声可,胆总管内径mm.脾门厚mm,脾长约mm,肋下mm,脾静脉内径mm,脾实质回声均匀.胰腺形态大小正常,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光点均匀,主胰管不扩张.腹腔内见游离积液暗区,下腹部液性暗区最大前后径约mm.1.肝硬化声像.2.病理性胆囊.3.脾大.4.腹水.5.胰未见异常.肝平静呼吸时上界第6肋间,肋下0mm,左叶长mm,厚mm,右叶最大斜径mm,轮廓欠清晰,包膜欠光整,实质回声光点增粗,分布不欠均匀,可见网格状分隔高回声,呈地图样改变,未见明显光团结节;血管走行欠尚清,门静脉主干内径mm.慢性血吸虫性肝病声像.肝平静呼吸时上界第6肋间、肋下0mm,左叶长mm,厚mm,右叶最大斜径mm,轮廓欠尚清晰,包膜欠尚无光整,实质光点增粗、增强,分布欠均匀,未见明显光团结节,肝内胆管无扩张,血管显示欠清晰,门静脉内径mm.肝实质弥漫性病变——慢性肝病声像.肝平静呼吸时上界第6肋间,肋下0mm,左叶长mm,厚mm,右叶最大斜径mm,实质光点分布均匀,于肝左右前后上下段见大小约xmm稍低等强回声光团,肝左右叶见多个稍低等强回声光团,较大者约xmm,内部回声呈筛网状,边界清晰、锐利呈"浮雕征".血管显示清晰,肝内胆管不扩张,门静脉内径mm.1.肝左右叶实性结节:肝血管瘤可能.建议定期复查.肝平静呼吸时上界第6肋间、肋下0mm,左叶长mm,厚mm,右叶最大斜径mm,轮廓清晰,包膜光整,肝实质光点分布欠均匀,肝左右叶见大小约xmm囊性暗区,多个囊性暗区,壁薄,后方回声增强,较大者约xmm;血管走向清晰,门静脉内径mm.肝囊肿.肝多发性囊肿.肝脏平静呼吸时上界第6肋间、肋下0mm,左叶长mm,厚mm,右叶最大斜径mm,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欠均匀,血管走向清晰,于肝上/下段,见大小约xmm稍低/等/强/混合性回声光团,较大者约xmm,边界清晰模糊,壁厚mm,内透声差,呈蜂窝状,后方回声稍增强.余肝部分实质回声均匀,肝内血管走向清晰,门静脉主干内径mm.1肝混合性包块——考虑肝脓肿可能。
出版说明爱爱医超声版第一期学术专刊在广大关心和支持爱爱医超声版发展的战友和朋友们的帮助下,得于顺利展开并于今日制作完成。
在此向给予本期电子期刊制作和提供优秀病例、图片的会员表示感谢!尤其对协助本期学术交流期刊进行资料搜集和文字整理的优秀会员cdk1234555(程子)表示诚挚的谢意!爱爱医()是一个大型公益性专业医学论坛性质网站,目前所开展的医学服务均为免费性质的服务。
其旨在加强医务工作者学习和交流。
提出的网络学习口号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目前所拥有的会员总数截至2007年4月有约35万。
由于网站性质的决定,学术期刊的交流在目前阶段,我们只能向超声版会员提供PDF 格式的期刊,还不能发行纸质期刊。
在此作一特别声明。
本期期刊作为创刊号,我们将在论坛全面发行。
对于下一期的发行,我们将原则上(重点)在优秀会员(提供优秀病例或协助论坛发展或积极参与讨论的会员)和参与编辑等制作的会员中进行发行,适当考虑开放给更多会员。
也充分体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网络服务理念。
因此,我们期待更多的会员参与制作中来,为我们超声版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本期期刊主要重点介绍相对少见疾病,目的是让更多会员对诊断此类疾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本期将按照分类进行提供。
鉴于第一次制作这样的电子期刊,我们承认有很多工作做得不够完善,希望大家能够批评并提出改善意见。
由于编辑水平有限,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腹部目录1:柏-查综合征―――――――――――――――――――――3 2:淤血肝――――――――――――――――――――――――5 3:药物性假性胆囊结石――――――――――――――――――6 4:慢性化脓性胆管炎―――――――――――――――――――9 5:门静脉海绵样变――――――――――――――――――――10 6:胆道蛔虫―――――――――――――――――――――――――――12布-加综合征布-加综合征是一种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以上段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一种门脉高压症。
布加氏综合症是由于下腔静脉受邻近病变侵犯、压迫或腔内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因之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征侯群。
1845年和1899年Budd和chiari分别描述了本病,故称Budd-chiari综合征。
一、病因①原发性:指原因不明或先天性的HV和(或)IVC狭窄、闭塞、膜狭窄或膜闭锁等。
IVC膜性梗阻(MOVC)在***和其他东方民族最常见,占80%以上,其中73%伴HV闭塞。
蹼膜结构与静脉瓣相似,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少量弹力纤维构成,表面覆以内皮细胞,与静脉内膜相连;呈僧帽状,直径1~4mm;中央有孔者为膜狭窄,无孔者为膜闭锁(占85%)。
蹼膜几乎均特定地位于膈肌水平或低于左HV 部位,即IVC右心房入口下3~5cm,相当于第9~11胸椎水平处。
一般认为,MOVC是IVC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畸形。
②继发性:BCS可继发于肝原性疾病,主要为肝后上部邻近HV主干或IVC的感染(肝脓肿、肝炎、肝周围炎、肝结核、肝包虫病、肝梅毒树胶样肿、HV曲霉菌病)、肿瘤、囊肿、外伤和血管瘤等,其中以感染和肿瘤最常见。
也可继发于肝外疾患,如①血液凝固异常:由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贫血、白血病、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糖尿病、迁徙性血栓性静脉炎、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氮烯咪胺、妊娠或分娩后等,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致血栓形成;③血管损伤;④炎症:可见于膈下感染、慢性肠炎、胆管炎、胰腺炎、盆腔炎、狭窄性心包炎、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炎或腹膜后纤维织炎等波及HV和(或)IVC;⑤肿瘤:肾或肾上腺肿瘤、胃癌、胰腺癌、肺癌及睾丸肿瘤等,压迫或浸润HV和(或)IVC;⑥其他:心包、纵隔或膈肌等纤维粘连索带嵌压、肝尾状叶肥大压迫等。
二、病理生理本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因素是肝静脉回流受阻,肝静脉压力明显增高导致肝中央静脉和肝窦明显扩张、淤血、进而导致门静脉高压。
如果累及下腔静脉,则导致下腔静脉高压。
血流不断通过肝动脉和门静脉流入肝脏,而肝静脉血又难以回流人右心,必然引起门静脉压力不断升高,在肝静脉血无出路的情况下,血浆流人肝淋巴间隙,超负荷的肝淋巴液不仅在肝表面形成无数淋巴小泡,同时还通过肝纤维囊漏入腹腔,成为顽固的、难以消退的腹水。
由于肝脏充血,压力增高,导致肝和脾脏肿大,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
同时小肠静脉曲张,引起消化不良。
此时如肝静脉回流得以解决,病变尚可回逆。
若此种病理状态未予解决,日久纤维组织不断增生,最终可继发肝硬化,少数可形成肝癌。
下腔静脉阻塞大多引起明显的双下肢,会阴部肿胀和胸胁、腰背部静脉曲张。
尚可导致肾静脉回流受阻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
由于血液淤滞在下半部躯体,回心血量明显减少,心脏缩小。
因心输出量减少,病人可出现心悸,甚或心慌、气短等心功能不全症状。
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门静脉高压表现患者主要是有消化不良、顽固性腹水、脾亢等表现。
晚期可出现呕血及黑便。
(二)下腔静脉阻塞表现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可导致双下肢、会阴部肿胀和自下而上的胸腹壁、腰背部浅静脉曲张,可有心悸,甚至轻微活动即可引起心慌、气短等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由于肾静脉回流障碍,可引起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包括小便量减少,全身水肿等。
(三)伴随症状:女性性功能减退,月经紊乱不孕;男性性欲减退,阳瘘,会阴部或精索静脉曲张四、超声表现:(1)肝静脉近段狭窄或闭塞,内有膜性或实质性阻塞物,狭窄处血流变细,闭塞时血流消失,远段血流淤滞扩张,扩张的肝静脉血流方向异常或速度减慢。
(2)肝静脉间交通支形成、扩张,副肝静脉开放扩张。
(3)多普勒可见肝静脉狭窄处呈花彩血流,流速增加,频谱异常,三相波消失呈平直形。
(4)下腔静脉近心段(肝后段)狭窄或闭塞。
表现局部管腔变细、消失,管腔内有膜性、实质性梗阻物或腔外有肿瘤压迫。
(5)下腔静脉狭窄处近侧呈花彩血流,速度增快,(正常下腔静脉内血流速度一般为5~25cm/s;布加氏综合征时CDFI在狭窄的下腔静脉内可测得血流明显加速,呈五彩镶嵌色,可超过100cm/s)或管腔内无血流信号。
狭窄远侧管腔扩张,周围侧支循环丰富,血流方向异常流入侧支。
(6)下腔静脉波动消失,频谱平直。
布-加氏综合征按病变部位的声像图特点及分型(程荣等《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年 第6卷第2期)1.隔膜阻塞型声像图特点:表现为下腔静脉右房入口处见线状中、低回声隔、隔膜斜行,中间有小孔,根据隔膜上有无孔可分为膜狭窄型和膜闭塞型,肝后段下腔静脉扩张,肝静脉扩张,侧支循环形成。
CDFI:右房入口局部呈喷射状彩色血流,下腔静脉远段局部膨大处呈缓慢旋涡血流,远段静脉可见红色返流信号;PW:右房入口局部可测及连续高速湍流频谱(图1),狭窄处最高流速156cm/s,肝静脉及远段下腔静脉流速减低,波动减弱至消失,门静脉流速减低。
2.下腔静脉节段阻塞型声像图右房入口处管壁节段性增厚,回声增强,管腔内探及中低回声团块附着于管壁上,向管腔内突出(图2),造成不同程度的节段性狭窄或闭塞,CDFI:狭窄局部见喷射状五彩高速血流,阻塞处见血流充盈缺损。
PW:狭窄处可测及连续高速连续湍流频谱,远段下腔静脉流速减低,波动减弱。
3.下腔静脉长段狭窄或阻塞型声像图特点:下腔静脉管腔内见长段性狭窄(图3),狭窄长度>3.0cm,,可见下腔静脉管壁增厚,内充满低回声。
CDFI:阻塞的下腔静脉内见彩色血流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血栓附着处见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狭窄局部见五彩高速血流;PW:狭窄处可测及连续高速连续湍流频谱,阻塞处血流频谱单相、低速、无波动,肝静脉三相波消失,门静脉流速减低。
4. 肿瘤压迫型声像图特点:下腔静脉周围肿瘤、囊肿、结石等压迫使下腔静脉受压、移位,血管壁上出现弧形压迹,管腔变狭窄(图4),导致下腔静脉、肝静脉回流受阻,超声检查可发现原发性病变。
CDFI:狭窄局部见喷射状五彩高速血流;PW:狭窄处可测及连续高速连续湍流频谱,远段下腔静脉流速减低,波动减弱。
5肝静脉闭塞型声像图特点肝静脉一支或数支阻塞,肝静脉完全闭塞时显示管壁回声增强与周围肝组织分界不清,闭塞远端肝静脉扩张,多有肝静脉交通支形成,右肝近膈顶部浅层静脉血管扩张,可伴脐静脉重新开放。
CDFI:肝静脉一支或数支闭塞,阻塞的肝静脉内未见彩色血流显示,未闭塞的肝静脉血流呈双相或单相血流,可见侧支分流静脉丛,脐静脉为出肝血流。
PW:阻塞的肝静脉内未见血流频谱显示,未阻塞肝静脉血流频谱呈双相或单相、低速血流频谱,波幅平坦,深呼气时见反向血流频谱。
五、诊断有门静脉高压表现并伴有胸、腹壁,特别是背部及腰部和双下肢静脉曲张者,应高度怀疑为布一加综合征。
结合B超和下腔静脉造影即可确诊。
也就是只要由肝静脉流出道障碍而引起肝后门静脉高压症者均可成立诊断。
六、典型病例:瘀血肝一、病因肺循环压力增大,肺循环血液不能有效进入体循环。
肝静脉回流压力增大。
二、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腹胀,双下肢浮肿,胸痛、胸闷,血压低,心率加快三、声像图特点:1、肝脏超声测值普遍增大。
2、肝静脉明显扩张,显示特别清晰,左、中、右三支肝静脉容易显示,内径均>2.5cm,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生理性搏动减弱或消失。
3、肝脏回声强度可无改变,长时间瘀血,可发生瘀血性肝硬化。
四、典型病例药物性假性胆囊结石的探讨药物引起胆囊结石最近有不少研究,医学媒体也曾报道过这样的病例,通过相关研究表明,现在临床用药中却是有某些药在用药过程中的确会产生胆囊结石,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头孢类药物。
现在我们就以头孢曲松钠为例谈谈药物性结石的产生机理。
一、药物引起结石的成因:头孢曲松钠引起胆囊结石的机理是:头孢曲松钠静脉应用后,在体内以原型排除体外。
其中40%经胆汁和肠道排泄。
在某些结石易发人群中,其胆酸池中胆固醇处于高饱和状态。
应用曲松钠后尤其是大剂量,胆汁中该药浓度增加并与胆酸结合,致胆酸池失去平衡,胆固醇即容易结晶形成胆固醇结石。
停用该药后,胆囊中的胆酸池又恢复平衡,重新溶解胆固醇结石,以至结石消失。
因而被称做“可逆性结石”。
有报道25%~45%的病人服用头孢曲松后发生可逆性的胆汁淤积症状,停药后恢复正常。
很显然它是分泌到胆汁中的头孢曲松的钙盐沉淀所引起。
通过化学分析表明,淤积物仅含少量胆固醇(1.7%)和胆色素(13. 9%),其主要成分是颗粒物质,薄层扫描和高压液相分析表明颗粒物质的96.4%是头孢曲松钙盐,其余3.6%由粘蛋白和其他蛋白组成。
二、药物引起的结石特征这种由药物引发的结石体积可以较大,但密度一般较低,在B超下略呈悬浮状,质地松散,B超下能显示整体状态,声影较淡,有时呈淤泥样。
这种结石也可以引起右上腹疼痛等类似原发性结石的临床症状,停药后部分结石可以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