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可视化施工管理系统
- 格式:pdf
- 大小:323.79 KB
- 文档页数:7
城市燃气管网建设可视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燃气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作为一种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燃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为了更好地管理城市的燃气供应,设计和实现一套可视化管理系统成为当务之急。
1. 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和实现一套城市燃气管网建设可视化管理系统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包括对系统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城市燃气管网建设的管理需求。
首先,系统需要能够实时监测和管理城市的燃气供应情况。
这包括监测燃气管道的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以及检测管道是否发生泄漏等安全问题。
同时,系统还应具备实时报警功能,能够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向相关人员发送警报信息。
其次,系统需要提供数据分析和统计功能,以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城市燃气管网的运行情况。
通过对各个区域、管道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善。
此外,系统还需要具备远程监控和操作功能,使得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管网的监测和管理。
比如,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通过系统远程切断燃气供应,以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
2. 系统架构设计为了满足上述需求,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城市燃气管网建设可视化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首先,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将各个城市的燃气管网数据集中存储在云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系统还部署了多个监控节点,与各个管道连接,实时接收管道的数据,并将其上传至云端进行处理和分析。
其次,系统采用了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
通过对各个管道的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能够得出管网的整体运行情况,并进行预测和预警。
同时,系统还能够将处理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给管理人员,使其能够清晰地了解管网的运行状况。
此外,系统还提供了可视化的用户界面,使管理人员能够直观地查看管网的各项指标。
通过地图、图表等形式展示数据,能够更方便地进行监测和管理。
Technology Exchange技 术 交 流王思1,2 倪琪昌1 王保林1,2 刘壮1,2 张皓清1,2(1.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 210046;2.中建安装集团西安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西安 710086)摘要:为实现公司“智能建造”“数字化交付”等关键技术攻关的战略目标,贴合相关文件导向,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同时契合石化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团队利用丰富的管道施工管理项目经验,依托信息化技术,建设了一套管道焊接数字化管理平台。
该平台创新性地提供了以三维管道模型为载体的数据展示形式,可更直观地掌握工程进展,预测并解决潜在问题。
更加快速地响应和调整项目施工情况,大大缩短了工程周期,提高了项目交付效率。
关键词:管道焊接 数字化管理平台 三维模型 全过程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607(2024)02-0083-05管道焊接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随着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指导文件,明确指出,到203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1]。
为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石化行业正在加紧推进智能建造技术与应用,开展智能建造已成为施工行业的普遍共识。
在石化装置中,工艺管道数量最多,安全性要求很高,而焊接工艺技术的选择和焊接过程控制对工艺管道安装质量进度有着决定性影响。
施工过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在工程建设中是一个难点,其中管道焊接管理是最重要、最繁杂的一环[2]。
原有平台的各个模块相互独立,无法将数据串联,例如管线特性表和焊接施工记录独立管理,无法查看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无法生成进度数据;关键技术信息不能生成,例如焊接施工记录对应的工艺卡需要手动选择,造成在项目应用端的录入工作量大、维护工作量大;项目多为应付检查或临时聘用录入员,且平台数据利用率不高,即在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方面效能发挥不足。
2012年12月第6期城市勘测Urba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SurveyingDec.2012No.6文章编号:1672-8262(2012)06-117-04中图分类号:P209文献标识码:A顶管施工动态测量实时控制可视化系统的研究开发郭志丹*,李奇*收稿日期:2012—02—28作者简介:郭志丹(1984—),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测绘、地籍调查以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等工作。
(河南省中纬测绘规划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焦作454000)摘要:以非开挖管道工程施工测量控制为例,介绍了全站仪、便携式电脑、数据处理及可视化软件的结合而组成的施工测量控制系统。
主要阐述了动态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可视化系统开发的过程及方法。
关键词:全站仪;实时;动态测量;可视化;系统开发1概述随着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发展,城区内需要敷设的各种大口径管道越来越多。
而其中的主要困难是敷设管道需经过人口稠密区或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及支流小河等。
所以非开挖敷设管道技术———顶管法施工在近年得到广泛的应用。
顶管施工技术的优势:①不开挖地面,能穿越公路、铁路、河流,甚至可以在建筑物底下穿过,是一种安全有效地进行环境保护的施工方法;②顶管施工管道的上部土层未经扰动,管道的管节端不易产生段差变形,管材寿命大于开挖埋管施工的管材;③采用房下顶管施工方法能节约大笔征地拆迁费用,减少动迁用房,缩短了管线长度。
顶管施工使用较多的是刃口推进技术,刃口推进技术又称手掘式顶管施工技术,管径一般在800mm 3000mm 。
该技术设备投入少,工艺简单,工期短,小型施工企业即可完成。
如北京清河污水干线;西安咸阳机场,广州、杭州、福州、武汉等地都有顶管施工的实例。
顶管工程的测量精度的高低决定了管道方向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
为确保非开挖式管道工程施工的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结合顶管刃口推进法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我们研究开发了基于独立坐标系下的“顶管施工动态测量实时控制可视化系统”。
地下管线三维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者:陈新华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6期摘要:地下管网是城市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为了更好的为城市建设规划服务,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要,本文以徐州市三维地下管网系统构建过程为例,讨论了三维地下管网系统构建过程中的数据组织、管线模型制作等关键技术,介绍了徐州市地下管线三维可视化系统总体设计和系统功能实现情况,并总结了三维地下管网系统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以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三维GIS;地下管网;城市管理 Abstract: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 is the lifeline of city living, in order to better for the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services,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cit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3D underground pipe network construction of Xuzhou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key technology to build data orga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3D underground pipe system pipeline model of production,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 Xuzhou City, the overall design and function realization of 3D visualization system,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3D underground pipeline system may encounter problems and future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表示码:A1 引言城市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与杰出代表,也是人类自身创造出来的巨大财富。
新型可视化管线综合施工工法新型可视化管线综合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管线施工的需求和挑战也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期、保证质量,新型可视化管线综合施工工法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新型可视化管线综合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该工法采用可视化技术,通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摄像设备、无损检测设备等,实时监测管线施工情况,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其次,该工法具有模块化施工特点,将整个施工过程分解为若干独立的模块,并通过精细的计划和协调,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无缝衔接。
再次,该工法注重虚拟化和数字化,通过建立管线施工模型和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和信息化,提高施工质量和监控能力。
最后,该工法强调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引入先进的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快速、精确和安全的作业。
三、适应范围新型可视化管线综合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城市管线的施工,包括供水管线、排水管线、燃气管线、通信管线等。
同时,该工法也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和地形复杂的区域,能够高效地处理地下交叉、弯曲、复杂地质等问题。
四、工艺原理4.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新型可视化管线综合施工工法是基于管线施工的实际需求和工程实践而发展起来的。
通过充分了解管线施工的要求和难点,并结合可视化技术、模块化工艺、虚拟化和数字化技术以及智能化和自动化设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法体系。
4.2 采取的技术措施新型可视化管线综合施工工法采取多项技术手段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首先,通过建立管线施工模型和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和信息化,提高了施工质量和监控能力。
其次,引入先进的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实现了快速、精确和安全的作业。
此外,还采取了模块化施工的方式,将整个施工过程分解为若干独立的模块,并通过精细的计划和协调,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无缝衔接。
可视化智慧管道整体建设方案V2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管道行业也开始逐步应用可视化
技术,这样一来,可视化智慧管道整体建设方案V2也应运而生。
这方
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管道的全面监测和管理,从而达到保障城市运营运转的目的。
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经过下面几个步骤:
1.数据获取。
在管道系统中,许多数据需要进行采集,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信息。
通过各种传感器,这些数据可以被自动采集,然后
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数据处理平台。
这样,相关数据便可以形成全面
的管道数据图,以便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
2.智能分析。
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平台后,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
析和加工。
这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对
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预测和预警,以及解决管道出
现的问题。
3.数据展示。
将智慧管道数据整理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展示。
通过各
种可视化技术,数据可以呈现在运营人员面前,以便进行更有效的监
控和管理。
这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呈现,如数字、图表、模型等。
4.安全保障。
在进行管道数据可视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数据的
安全保障。
这需要加强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安全性,以避免数据的泄露
和滥用。
综合以上几个步骤,可视化智慧管道整体建设方案V2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需要充分的技术支持和团队配合,来确保管道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个方案应该会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从而更好地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营。
管道完整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管道完整性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的功能模块总体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管道完整性数据库管理,负责对管道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生产运营阶段数据进行导入、存储、检索、关联查询,对管道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进行管理与维护;另一部分是管道风险信息管理,功能包括管道风险等级管理、管道风险因素管理、管道风险评价方法等。
1.1.1管道完整性数据库管理建立的管道基础数据库应可以导入、存储、检索、关联查询管线全生命周期的重要数据。
所涉及的数据按照类型可以分为文档、图纸和表格数据,根据数据类型,对管道完整性数据库建立的过程软件进行了设计,其软件的工作流程如下软件基于工作流平台,能满足录入、审核、批准发布、查询浏览等协同工作需求。
系统与文档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接口,在完整性要求和符合总体文档编码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的集中存储、统一质量规范。
模块总体上采用B/S结构,用户不用安装专门的客户端,只要有网络浏览器即可,既减轻了系统部署的工作量,也降低了系统维护的费用。
根据管理的内容,将管道完整性数据库管理划分为设计资料管理模块、施工数据采集管理模块、设备数据管理模块、竣工资料管理模块和运营期完整性数据管理模块。
1.1.1.1设计资料管理模块设计资料管理模块用于存储工程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多种结果资料,通过将各种资料的分类管理,统一为工程建设期的项目管理及日后的运营管理服务。
设计资料数据内容设计资料管理模块管理的内容包括:1)设计文档:包括立项论证报告、可研报告、设计任务书、设计委托合同、设计说明书、选线踏勘报告、设计方案修改文件、设计规范及标准;2)设计图纸:包括管线线路走向图,穿跨越点平面图、穿跨越点立面图、站场平面布置图等;3)设计数据:包括管线总里程、管道规格、管材钢号、管材化学成分、管材机械性能、制管厂家名称、设计输压、设计数量、管道设计埋深、腐蚀裕量、管线外防腐等级、防腐材料技术指标、阴极保护方案、阴极保护站间距离、设计保护电位、沿线土壤理化性质等。
数字管道在长输管道建设中的应用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测量技术在管道建设中越来越深入的应用,数字化管道就应用而生。
本文就榆林-济南输气管道工程项目予以分析,证明了数字化系统的在以后的管道建设中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主题词:数字化管道;数据采集;可视化展示1、数字管道的建设目标数字管道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和传统管道建设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数字管道必须要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要有一个专用的系统和门户网站。
这个数字管道系统的目标分建设阶段的系统效益和长期的系统效益,长期的系统效益就是便于管道的运行管理、维护。
在建设阶段的系统效益分三个大的方面:1、能够合理有效的编制计划、控制进度和保障安全,发现和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辅助项目部实现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
2、及时准确地提供项目管理所需要的计划、投资、进度、安全等相关信息,辅助项目管理层进行决策;3、记录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信息,为今后的项目建设积累经验,逐步建设项目部项目部管理和工程资料的信息管理库,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4、使用网络和数据库协同各参建单位的工作管理,提高项目沟通效率、提高成本。
2、数字化道建设阶段的整体规划管道建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参加的单位和部门比较多,协调难度大。
特别是象榆济输气管道工程,全长1045km。
参建单位和部门有100多家,分设计、管理、施工,协调的难度更大,需要采用一个高效的沟通方式,过去管道建设中靠会议、电话、传真、纸质的材料进行沟通,现在在榆济线上采用数字管道系统,这样各相关管理部门就可以按照工作的流程实现网上沟通和交流,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数字化管道建设开始之前,管道建设单位要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规划,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字化系统,将各部门、单位根据管理的流程和特点设置在数字化系统的特定位置上。
这样一个整体的规划能够反映出整个工程的管理流程,项目部各部门直接可以按照这样一个管理流程在数字化系统中完成所有的管理细节,包括获取到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
97Intergraph Smart 3D在设计施工管道专业中的应用■ 中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常乐面对石油化工建设行业面临的新常态、新形势和新任务,为加速推进标准化、模块化和数字化进程,数字化工厂交付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同时,随着项目的全球化、大型化,工程公司(EPCC)要高效、成功地管理及实施项目,就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协同完成项目,以满足项目进度及费用要求。
以项目数据的复用提高生产效率,成为工程公司追求的目标。
智能三维工程设计系统Intergraph Smart 3D 是面向数据和规则驱动的软件,可以有效地提高设计效率,提升设计质量。
某项目采用Smart 3D 进行多专业协同设计,所涉及专业包括总图、土建(结构)、设备、管道、电气、仪表、暖通、给排水和安全等,模型数据较为全面和细致。
同时,通过模型的有效数据可以应用在项目管理、进度控制、费用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和信息管理中,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
本文结合项目进行分析,简述Smart 3D 在项目全周期的设计和施工两个重要阶段管道专业通过对模型数据的应用,以期为项目管理提供助力。
1. 设计阶段1.1 Smart 3D 设计提升(1) Smart 3D 的数据集成和管理,提高设计精度和效率Smart 3D 是土建(结构)、管道、电气、仪表等多专业协同工作的实时模型,模型中包括各专业数据、图纸和报表,可以实现工程数据集成,数据同源共享,全专业设计效果可视化,提高设计质量,节省设计费用。
(2) Smart 3D 图纸定制较为方便,提高出图效率对项目成品图纸的深度定制如单管图、管道平面布置图等,直接用Smart 3D 出图,能够大幅减少人工时,并且十分准确。
例如,传统布置图的图纸若采用CAD 出图,需要修改图框、线性和标注,通过深度定制管道平面布置图电脑直接生成的图纸就可以发布,提高出图质量和效率,项目前期深度定制图纸非常有必要(图1)。
地下管线三维模型的构建与可视化技术研究地下管线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燃气管线、给水管线、排水管线、通讯管线等。
这些管线往往深埋于地下,且网络复杂,使得在施工、维护和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采用三维模型的构建与可视化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地下管线三维模型的构建地下管线三维模型的构建是通过对现场管线进行精确测量和数据采集,将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管线的三维模型构建。
1.测量和数据采集对于地下管线的测量和数据采集,需要采用高精度的仪器,例如全站仪、激光扫描仪和雷达测距仪等。
通过测量得到地下管线的坐标、深度和管径等信息,同时还需要采集与管线相关的地形、地貌、建筑物等信息,以建立地下管线的完整三维模型。
2.数据处理和分析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生成可用于三维模型构建的数据。
数据处理和分析主要包括数据的清理、地形地貌的重建、管线的连通性分析等,以及通过数据挖掘等方法,发现和分析一些管线潜在的安全问题。
3.三维模型构建三维模型构建是将通过测量和数据采集得到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的管线的三维几何表示。
常用的三维模型构建方法有手工建模、有机形建模和参数化建模等。
二、地下管线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地下管线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是将建立好的地下管线三维模型,根据实际需求制作成可交互的三维模型,以方便施工、维护和管理工作的进行。
1.场景构建场景构建是将三维模型融入到实际场景中,使其更加真实可信。
场景构建包括建立地形地貌、建筑物、环境等。
常见的场景构建软件有3ds max、Maya等。
2.光照调节光照调节是为了增强场景的真实感,可以设置日光、环境光、衰减光等,以使得三维模型呈现出更加真实的效果。
3.材质制作材质制作是为了实现三维模型表面的质感,增强模型的真实感,例如管道、阀门等不同的部位可以设置不同的材质。
4.交互设计交互设计是为了实现用户与三维模型之间的交互功能,包括视角调整、缩放、旋转等,以方便用户对地下管线进行查看和管理。
基于GIS的管道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其中,管道行业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通过GIS技术可以实现管道的三维可视化,为管道管理提供更加精确和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对基于GIS的管道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管道是重要的能源和物资输送通道,如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
管道行业对管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非常重要,需要及时掌握管道的布局、状态和问题,提前预防和处理各种故障。
传统的管理方式使用二维地图显示管道信息和位置,这种方式存在信息表达能力、空间关系理解能力和操作性的局限性。
而基于GIS的管道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将管道系统以三维的方式呈现,同时结合地理、地形和地下信息,提供更加全面、直观和精确的管道数据和空间分析。
其次,基于GIS的管道三维可视化可以实现管道的实时监测和状态管理。
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可以对管道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传输到GIS系统中。
管道系统的实时数据可以以三维的形式呈现,包括管道的流量、压力、温度和振动等。
这样可以实时了解管道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管道的故障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还可以对管道的维护和修复进行规划和管理,提高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基于GIS的管道三维可视化可以进行管道冲突分析和空间冲突预测。
例如,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规划中,需要考虑到管道系统的布局和位置,以避免与管道发生冲突。
通过GIS系统,可以将管道系统的三维数据与其他地理信息进行融合,并进行冲突分析和预测。
这样可以在规划过程中及时发现管道与其他建筑物、道路和地下设施的冲突,为规划者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方案。
总结起来,基于GIS的管道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直观和精确的管道数据和空间分析。
它不仅可以改善传统的二维地图显示方式的局限性,还可以实现管道的实时监测和状态管理,以及进行管道冲突分析和空间冲突预测。
因此,基于GIS的管道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管道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管道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地下管网的可视化管理技术研究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主要包括水管网、燃气管网、电力管网和通信管网等。
这些管网的建设和运营涉及到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但是由于地下管网大多数时候被覆盖在地下,管理难度大,缺乏透明度,所以对于管网的管理和维护存在诸多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地下管网的可视化管理技术应运而生。
一、可视化管理技术的概念及作用可视化管理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现实技术产生的一系列可视化工具,用于管理和展示许多数据 (包括注释,图片和音频)。
在城市地下管网方面,可视化工具能够帮助城市管理者实时掌握管网的情况,了解管网的运维状况,透彻地了解网络数据,从而提高技术决策和管理能力,保障管网的安全运营。
因此,城市地下管网的可视化管理技术是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可视化管理技术的实现方法城市地下管网的管理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在实现管网可视化管理技术方面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
例如:1. GIS技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可将大量的管网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帮助管理者便捷地获取地下管线的位置和属性。
GIS技术可以将管网的信息进行可视化,以便于快速掌握和分析管线的运营情况。
2. 3D建模技术借助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将城市地下管网的各个设施通过计算机图形学形成真实的、可交互的三维场景。
3D建模技术可以实现对地下管网的立体化表示,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加入其他功能,例如管线的标注和查询,管线状态的监测等。
3. 激光扫描技术利用激光扫描仪进行管线数据的采集,可以实现对管道的准确测量和三维重建。
采集得到的地下管道信息可以生成图像文件,支持地下管道的可视化管理。
三、可视化管理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网管理中的应用可视化管理技术为城市管网的管理和运营提供了新的途径,使得城市管理者可以更好地把握管网的情况,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具体应用场景如下:1. 管线位置和状态的监测可视化管理技术能够帮助监管机构实现对市内各个管道的准确跟踪,根据管道运营数据分析出管道设施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修复异常情况,确保管线的正常运行。
【技术专栏】简单管理,可视化系统的功能与价值1.前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是做任何事之前的准备工作都十分重要,充分准备包括合理的方法、可行的设计方案、具体的实施措施,这三者具备并结合一款强大的可视化线路管理工具,传统链路、线路、资产、报表、变更、工单、审计、故障排查等网络设备及布线系统的管理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2.可视化线路管理系统功能2.1.可视化线路管理这款管理工具主要解决的线路、链路、设备及设备端口的可视化管理问题,并且通过2D的方式予以展示。
netTerrain管理工具替代了传统的Excel和Visio等管理工具,结合自身的可视化报表、DCIM资产功能,各类设备、链路、线路可尽收眼底,工单、变更、资产、查询、线路故障定位等操作快捷高效。
无论是在系统设计阶段,还是在实施阶段,乃至运维阶段都能够起到至关重要重要作用。
2.2.可视化网络拓扑netTerrain可视化管理系统对网络拓扑展现方式分为,逻辑拓扑展现、物理拓扑展现两种方式。
逻辑拓扑指的就是网络设备与链路、线路的逻辑连接关系,通过该拓扑图操作人员可以直观的了解网络设备的逻辑连接关系;物理拓扑指的就是在逻辑拓扑之上可以更加清晰的对设备机架、网络设备位置、板卡、设备端口、链路、线路之间的物理连接的位置关系进行展现,帮助运维人员更加直观的了解系统架构关系与设备的快速定位。
netTerrain系统通过对SNMP的集成能够实现自动发现设备及设备属性、接口属性及即可状态、ip地址及路由关系表、实时设备状态等信息,自动形成拓扑关系图。
被采集设备如果不支持SNMP协议,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模型库手工添加的方式实现搭建网络拓扑。
以下是物理拓扑、逻辑拓扑可视化图形:2.3.OSP室外光缆与设备资源管理室外光缆管理一直是困扰行业的管理难题,netTerrain可视化布线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结合GIS系统对室外管井的精确定位、管井内格栅管的栅格定位与跨接关系定位以及走向定位,再加上纤芯管理、标签定义管理、光缆资源管理,并配合可视化系统的强大管理功能,困扰行业的室外光缆管理难题将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
管道可视化施工管理系统
Sunny smile
管道可视化施工管理系统是数字管道的重要环节,通过该系统在施工环节采集管道的准确位置和施工过程信息,一方面保证施工结束后能够清楚记录地下管线的埋设情况,为今后的管道运行维护提供准确翔实的资料,另一方面通过施工管理系统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管道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一、施工管理系统建设理念:
1、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2、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可通过互联网实现施工数据的流转和集中建库。
3、业主可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多种方式随时获取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事件,以便全方位掌控项目。
4、所有施工信息可以更为直观的可视化展示。
5、采集施工阶段所有的数据(每个专业、每个工序),为今后系统运营提供数据支撑
6、准确的管道埋设位置和施工纪录是今后实现信息化运营维护的基础。
7、提供数据采集质量控制手段,保证管道设施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
8、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提供正确的决策支持。
二、施工信息要素:
1、材料及设备:
采办—调拨信息(如每根管道材料的基本信息及状态)
管道设备安装空间位置信息(如焊口坐标、管道埋深)
施工过程信息(如焊工代号、焊接工艺、检验数据、补口等)
2、施工进度:
施工工作量(分标段、机组的施工进度、统计数据)
与背景地图的位置关联信息
3、施工质量:
分项工程检测信息、质量信息报表
各级质量管理人员信息
HSE:工程中设计、施工及项目管理的HSE信息
文档:设计文档、变更设计文档、工程建设管理文档
综合信息:领导讲话、情况报道、通报等
标准规范、法律法规
三、施工管理系统内容:
1、HSE管理
分单位、分类型管理在线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进场时间等信息;HSE 事件的管理、跟踪、查询、统计。
2、采办及调拨管理
图表显示大宗材料及设备供货及调拨情况;
管理调拨中转站属性信息;
各单位可以各自查看相应的材料及设备调拨情况;
提供设备分类、编码、统计和台帐查询的功能,接收单位可联网查询、下载设备材料的相关信息;
采集施工单位自购设备材料信息。
3、设计变更管理
发布、下载规定的设计变更单空白表格;
设计单位经批准后填写、发布设计变更信息;
业主项目部发布设计变更联络单信息;
变更设计的图档资料建库。
4、图片管理
管理现有图片分类及属性信息;
按时间和地点组织图片;
图片的浏览;
图片的对比。
5、公文管理
业主工程管理来往文件电子版管理。
6、施工数据填报
离线或在线填报施工各项记录;
实现施工记录和管理表格的网上填报和流转审批;
与设备管理/物资调拨模块建立接口,导入钢管编号、防腐号设备编号信息以供统一调用,避免编号不一致和冲突的问题;
无损检测实现检测指令的网上下发,以实现统一编码,避免检测数据的混乱;
数据导出到GIS系统,通过可视化分析手段检验数据质量,发现的问题反馈给QA部门处理。
7、质量、进度管理及查询统计
计划进度管理;
监理进度与质量报表;
数据填报不符合项统计;
施工数据与设计数据查询对比;
各类统计报表的自动生成;
8、施工信息管理
辅助生成竣工资料:可以根据填报系统的数据自动生成焊口、冷弯、热煨等竣工资料Excel表格。
施工资料电子文档管理
可以对施工资料电子文档进行目录管理;
可以管理施工资料电子文档。
9、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展示施工数据
引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显示基础地理信息和管道专业数据、可以定制查询部分专业数据。
显示和查询各专业数据位置及属性信息;
局部专业数据显示打印出图。
10、系统管理维护
分部分项工程的组织:
数据表格和工程文件配置:
业务流程配置:
用户管理与权限配置:
数据传输接口:
数字字典管理:
五、案例:青海油田管道输油处推行可视化现场管理
蜿蜒于昆仑山麓的花格输油管道被誉为青海油田的“生命线”,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落差最大、原油凝固点最高、条件最艰苦的输油管道,由于其所处高寒、缺氧、恶劣的气候环境,以及点多、线长、社会依托差的地理位置,安全生产的难度较大。
再加上原油管输生产本身就
是一个高危行业,管道输油始终是高压力运行,而且全线有250多台(套)运行设备,设备上的每一个零部件,线路上的每一条焊缝、每一个腐蚀点,甚至任何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都有可能威胁着花格“生命线”的安全,因此为确保管线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就必须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和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来解决管道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
按照黄立功总经理、李建青书记在管道现场办公期间提出的现场管理再创一流的要求,青海油田管道输油处将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美观的富有人文精神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作为现场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处党委还认真贯彻7月份集团公司北戴河领导干部会议提出的“抓好安全环保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在现场、要害在岗位”的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现场管理的先进经验,在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一改传统观念,牢固树立“一切隐患都是可以避免的”思想,处主要领导及时提出了“让现场管理和安全工作可视化”的管理目标,积极在花格全线推行可视化现场管理模式。
管道输油处的可视化现场管理主要是通过视觉化、透视化、界限化明确告知应该做什么,做到早发现异常情况,使检查有效。
结合花格管道的实际,主要是对输油站场内管线、阀门、设备、电气、仪表、物品等运用定位、画线、挂标示牌等方法实现全面可视化与定置管理,增强视觉冲击效果,实现隐患管理更加直观化、显性化。
并重点对输油现场重要的巡检点、操作点进行醒目提示,从而使现场问题点和安全隐患无处藏身、容易暴露,以便于岗位值班人员能迅速发现现场问题、异常、安全隐患及浪费现象等,进而达到及时预防整改、减少误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绊人的桩不在高,违章的事不在小,结合油田公司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建设工作,考虑到花格管道的具体实际,管道输油处注重从细节入手,在输油现场安全隐患的查找、预防、整改、消除方面,借可视化现场管理模式全面推行的契机,该处的具体作法是:一是在泵站管线上增
加标识,明确管线内流体的方向与压力;二是在泵站内地面添加警戒线,指明行走范围,确保安全区域;三是在设备上添加标识,能够明确显示设备的工作状态,提高设备切换质量,预防安全事故,减少生产损失;四是通过站内电气控制箱和控制面板添加标识,明确了电器控制箱中按钮的作用,使操作人员了解控制箱开关的名称与功能,杜绝误操作;五是在容易混淆的电源插头、插座上安装标识,防止不同电源接错而造成设备损坏;六是在现场一级仪表上用红、蓝线标识出最高至最低的安全区域范围,以便岗位人员能一目了然地对照发现参数变化,甚至在可能松动的螺杆、螺母上画上标志对比线,方便值班人员能及时发现松动情况;七是在消防设备上添加标识,使员工都能熟悉消防器材使用方法,一旦应急便能迅速地正确使用;八是在输油生产现场、主干道路和入门侧面添加各种不同的警示颜色,提示员工安全逃生路线等。
推行可视化现场管理后的输油泵站现场,安全界限明显,危险部位有安全色提示,重点检测点、操作点有警告提示,泵站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健康、安全又多了一份保障,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可视化现场安全管理方法给输油职工安了一双安全的“慧眼”,让每一位操作工时刻警惕,以准确的形象视觉来杜绝误操作,让安全风险可见,隐患管理直观,事故应急可查,最终达到设备安全、人员安全、输油安全的可视化管理的目的,并从根本上提高了花格管道的本质安全水平。
目前花格管道输油泵站可视化现场管理正在不断地进行持续改进完善之中,相信必将会在管道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出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