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出入境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57.00 KB
- 文档页数:10
最高检发布6起依法惩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22.07.07•【分类】其他正文最高检发布6起依法惩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典型案例案例一陈某甲组织他人偷越国境、陈某乙等人偷越国境案——拉拢引诱多人跨境偷渡应予以严惩【关键词】组织拉拢羁押必要性审查追捕漏犯【要旨】为了躲避国内打击,犯罪分子在境外建立窝点并召集国内人员前往当地实施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
有的行为人在境外人员的领导指挥下,拉拢引诱多人共同偷渡,有的行为人在高薪诱惑下,逃避边防检查偷越出入国境,给我国国(边)境管理秩序以及国内人民财产安全带来风险隐患。
检察机关坚持全链条打击,依法能动履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基本案情】被告人陈某甲,男,1989年3月29日出生,户籍地为四川省古蔺县。
被告人陈某乙,男,1995年1月29日出生,户籍地为广东省雷州市。
被告人文某某,男,1998年7月16日出生,户籍地为广东省潮州市。
被告人谢某某,男,1995年12月10日出生,户籍地为广东省饶平县。
被告人周某某,男,1998年9月4日出生,户籍地为广东省雷州市。
2021年3月初,被告人陈某甲在其位于四川省古蔺县的家中,通过刷单、股票聊天群认识了发布招聘广告昵称为“菠萝”的微信网友。
“菠萝”提出让陈某甲到“金三角”地区做销售,待遇保底八千加提成,并答应为其支付路途中的一切费用,同时承诺陈某甲另外带人到国外后有提成。
陈某甲明知到“金三角”地区是从事赌博或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但经不起高薪诱惑,表示同意。
陈某甲随后又以在国外可领取高薪为由拉拢、引诱被告人陈某乙一同到国外工作,后陈某乙又联系被告人周某某、文某某、谢某某一同前往。
后陈某甲按照“菠萝”的安排,与陈某乙、文某某、谢某某、周某某及其他三名偷渡人员张某某(另案处理)、王某某(另案处理)、彭某某(另案处理)在云南昆明碰面,分段乘车准备偷渡到缅甸。
违反出入境管理法案例违反出入境管理法案例:使用伪造护照进入国境事件时间:2008年5月15日事件细节:2008年5月15日,在某国际机场的出入境检查口岸,发生了一起违反出入境管理法的案例。
案件涉及一名名为李华的中国公民,他试图使用伪造的护照进入该国境内。
以下是该案的详细经过:1.李华于8:30抵达机场,并向出境口检查人员出示了一本中国护照。
2.出境口检查人员对护照进行仔细检查和核实。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该护照使用了一个已过期的刷印章,并且护照封面的印刷质量明显较差。
3.出境口检查人员嫌疑,并要求李华进入一个单独的检查室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4.在检查室中,李华的身份再次被核实。
出境口检查人员要求李华提供其他身份证明文件,以进一步核实他的身份。
5.李华向出境口检查人员提供了一张中国身份证,但是出境口检查人员发现此身份证与所提供的护照上的个人信息不符。
6.基于对李华所提供的身份证明材料的质疑,出境口检查人员决定进一步对李华进行细致的身份调查。
7.在调查的过程中,出境口检查人员发现李华的指纹信息与系统中存储的指纹信息不匹配。
8.最终,出境口检查人员对李华做出逮捕并移交给当地警方处理。
律师点评:针对这起案件,我们需要了解出境口检查人员在执行日常职责时发现并阻止了一起涉嫌违反出入境管理法的犯罪行为。
根据出入境管理法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出借、出租、盗窃、抢夺、毁坏护照等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在这一案例中,出境口检查人员通过对李华提供的护照和其他身份证明材料的仔细审查,及时发现了李华所持护照的伪造情况,并逮捕了他。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出境口检查人员严格执行职责,有效防止了违反出入境管理法的犯罪行为。
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和辨别护照的真伪,调查李华所提供身份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并与系统中的指纹信息进行比对,成功地揭示了李华的欺诈行为。
这起案例中的检查人员充分发挥了其在维护边境安全和预防犯罪方面的重要作用。
他们的敏锐观察力、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专业的技能在捕捉到李华的违法行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地处我国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
然而,由于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他人求职心切的心理,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诱骗他人非法出境,给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案例即是一起典型的非法出境案件。
二、案件概述2019年6月,某市警方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一伙不法分子涉嫌组织他人非法出境。
经过调查,警方发现,以李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利用虚假招聘信息,诱骗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前往境外务工。
在出境过程中,该团伙对受害者进行殴打、威胁,并要求其支付高额“手续费”。
受害者到达境外后,才发现自己被骗,被迫从事非法劳动。
三、案件分析1. 犯罪行为分析(1)李某等人涉嫌组织他人非法出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该法第四十九条,组织他人非法出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李某等人对受害者进行殴打、威胁,涉嫌故意伤害罪和非法拘禁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3)李某等人要求受害者支付高额“手续费”,涉嫌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受害者心理分析(1)求职心切:受害者多为外来务工人员,生活不易,渴望通过打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因此对招聘信息缺乏辨别能力。
(2)法律意识淡薄:受害者对非法出境的法律后果认识不足,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出入境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出入境管理不仅关系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还涉及到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和公民权益。
为了确保国家安全与秩序,维护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出入境管理规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执行出入境管理规定进行探讨。
二、出入境管理的意义1.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出入境管理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体现。
通过严格审查和管理,可以有效防止非法出入境,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2. 保障国家安全严格出入境管理有助于防范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确保国家政治稳定。
3. 促进经济发展合理利用国际资源,推动对外经济合作,吸引外资,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 维护公民权益依法保护公民出入境权益,确保公民在海外安全、顺利地开展工作和生活。
三、出入境管理的主要内容1. 出入境证件管理(1)护照、签证、通行证等出入境证件的申领、发放、回收、注销等。
(2)证件信息的采集、核实、更新、撤销等。
2. 出入境检查(1)对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货物等进行安全检查。
(2)对违反出入境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3. 出入境边防检查(1)对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进行边防检查,防止非法出入境。
(2)对边防检查站内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
4. 国际旅行管理(1)制定国际旅行计划,确保国际旅行安全、有序。
(2)开展国际旅行安全教育,提高公民安全意识。
四、执行出入境管理规定的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1)完善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2)加大对违反出入境管理规定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提高执法水平(1)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2)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确保执法公正、公平。
3. 强化科技手段(1)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出入境管理效率。
(2)加强信息共享,提高反恐、反偷渡等安全防范能力。
4. 宣传教育(1)加强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案例16:非法入境的婴儿一位名叫罗泽玛丽的阿根廷妇女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途经巴西前往纽约与丈夫团聚。
不巧,她的儿子就降生在巴西巴拉那州贝伦机场。
直到我撰写本文时,婴儿仍被扣留在官僚主义的尿布中。
这一事件导致英国领事馆出面干预,巴西外交部和阿根廷大使馆分别发表声明。
我甚至确信,要使海关当局释放这个婴儿,必须召开一次联合国安理会的紧急会议。
故事得从头说起。
罗泽玛丽女士在飞行中感到阵阵腹痛,她不忍将孩子生在飞机上,而想在陆地上分娩。
然而谁能料到这一选择竟招来比分娩更大的痛苦。
DC-1O客机在贝伦机场紧急着陆,一个新的生命就诞生在机场大楼内。
罗女士在医院度过了两个昼夜,出院后等着她的却是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老妖魔一一官僚主义。
罗女士带着同行的其他两个孩子来到机场,准备继续旅行,但一位海关工作人员却扣留了她。
这位官员查对了三份护照,经过无数次反复核实,发现初生的婴儿竟没有任何证件。
他便带着官僚主义者特有的那种腔调问道:“他是怎样入境的?”说着用手指了指婴儿。
“从我肚里。
”罗女士的回答简明扼要,但这个官僚主义者却不能明白这最简单的道理,仍然不慌不忙地重复着他那已背熟了的术语:“那么,请问女士是否在行李申请单上填写了腹部携带孩子一个?”“我没有申报,但大家都看得见的。
”“这种理由是不充分的”,他接着说,“我只能表示遗憾。
但既然如此,孩子怎样入境就怎样出境吧!”“我的先生,请你原谅我……”他好像现在才明白过来,他终于发现自己言行的荒诞不经。
但是,为了表明他的思维敏捷,他马上建议说:“好吧,女士,我们就这么办吧!为了不给彼此带来任何麻烦,请你把婴儿装在一个皮箱内出境,我就装作没有看见。
”罗女士听罢,呆若木鸡。
官僚主义者看对方不说话,又接着说:“如果您不愿这样办,我只好宣布你是走私犯。
因为没有任何证件能证明这婴儿就是你的孩子,谁知道你是不是在做婴儿走私的勾当呢?这个问题是严重的,我的女士,看来我只能把你扣留在此。
”“那我的儿子呢?”“至于你的儿子,和其他走私品同等对待,送到那边去拍卖。
【刑法学案例分析】妨害国(边)境管理罪案例一:王某、张某、李某、周某等人组织成立某A公司,其中,王某、张某负责注册A公司、招揽偷渡人员,李某、周某负责为偷渡人员办理护照、签证等,负责编造出境事由,提供公司、偷渡者有关资料,以便办理签证时包装偷渡者身份。
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四人伙同朴某等韩国人,单独或结伙作案。
先后以传教、旅游为名,通过办理商务、旅游签证,组织4次15人偷渡韩国务工,并向每名偷渡人员收取人民币2万元至3万元费用。
在偷渡过程中,王某强奸了一名偷渡人员。
1、以上涉案人员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是,具体构成什么罪?根据《刑法》318条的规定,王某、张某、李某、周某等人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行为,构成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其中,李某、周某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编造出境事由、身份信息等,弄虚作假,骗取护照、签证等出境证件,还构成骗取出境证件罪。
王某对一名偷渡人员实施了强奸行为,还构成强奸罪。
2、对以上涉案人员应如何处罚?王某、张某、李某、周某等人都触犯了刑法,构成犯罪,应当予以刑事处罚,且多次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10人以上人数众多,符合法定刑升格,应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另,由于王某实施了两个行为,触犯了两个法益,构成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和强奸罪,应数罪并罚。
李某、周某实施了一个行为触犯两个罪名,应择一重罪定罪处罚,按法条规定,应以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定罪处罚。
案例二:潘某、张某准备以劳务输出为由,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
经过3个月的筹划,为甲、乙、丙三人伪造了护照、签证等。
2015年6月8号,在偷越国(边)境过程中,被公安机关发现并要求检查,潘某、张某为抗拒检查对公安人员实施了暴力,并试图逃跑,后被公安人员抓获。
1、潘某、张某是否构成犯罪?具体的犯罪形态是什么?潘某、张某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行为,构成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违反入境与出境管理法案例案例名称:违反入境与出境管理法案例及律师点评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入境与出境管理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制定的针对出入境管理的法规。
该法明确规定了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出入境的条件、程序和要求,并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本文将以一个真实案例为基础,详细介绍一起违反入境与出境管理法的事件,并分析律师对此案的点评。
案例详情:时间:2008年5月15日地点: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事件经过:在2008年5月15日上午11点左右,一名名叫张明的中国公民准备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境前往日本。
根据入境与出境管理法的规定,中国公民需要持有有效的护照和签证才能出境。
然而,当张明到达机场大厅进行验票和安检时,安检人员发现他的护照已经过期,无法出境。
张明试图向安检人员解释,他才刚刚意识到护照已经过期并没有及时进行换发手续。
然而,根据法规,即便是出境行程也需要遵守护照的有效期规定。
在安检人员的指导下,张明被带到边防检查站进行进一步处理。
边防检查站工作人员对张明进行了身份和护照的核实,并告知他违反了入境与出境管理法的规定。
根据法规,张明的行为属于“未经批准,违规出境”的行为,将面临相应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未经批准、违规出国的,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训诫;2.收缴其用于出境的旅行证件;3.罚款5000元至10000元。
鉴于张明是首次违规出境,边防检查站工作人员对他进行了训诫,并收缴了他的护照作为行政处罚。
同时,工作人员要求张明前往公安机关接受进一步处理,并处以罚款7000元的处罚。
律师点评:根据本案的事实,张明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属于未经批准、违规出境的行为。
根据该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公安机关有权对其采取训诫、收缴旅行证件以及罚款等处罚措施。
对于张明而言,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应当在出境前仔细了解法规并确保自己的护照和签证等旅行证件的有效期,以免因疏忽大意而遭受法律的制裁。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出入境人员数量逐年攀升。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我国出入境法律法规的漏洞,从事非法出入境活动,严重扰乱了我国出入境秩序。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非法出入境案例,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旨在提高人们对出入境法律法规的认识,增强法治观念。
二、案例描述某年,我国某地公安机关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一非法出入境团伙在本地活动。
经调查,该团伙成员多为我国公民,他们利用他人身份信息,伪造护照、签证等证件,非法组织他人出入境。
该团伙在短时间内非法组织了数百人出入境,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1)非法组织他人出入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组织他人出入境。
”该团伙的行为违反了该条规定,构成非法组织他人出入境罪。
(2)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转让出境入境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转让出境入境证件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该团伙成员伪造、变造护照、签证等证件,涉嫌伪造、变造证件罪。
2. 案件处理公安机关在接到举报后,立即展开调查。
经调查取证,掌握了该团伙非法组织他人出入境的证据。
随后,公安机关对该团伙成员进行抓捕,并对涉案人员进行审判。
最终,该团伙成员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四、案例启示1. 提高法治观念。
非法出入境活动严重扰乱了我国出入境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
公民应当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出入境法律法规,不得参与非法出入境活动。
2.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政府部门应加大出入境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使广大公民充分了解出入境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法律规定。
3. 强化执法力度。
公安机关应加大对非法出入境活动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组织他人出入境、伪造、变造证件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出入境秩序。
对“以其他方式非法出境入境”案件的思考作者:陈艳红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2期摘要:边检机关担负着出入境检查和行政执法的职责,在近年来查获违反《出境入境管理法》案件中,其中对“以其他方式非法出境入境”案件进行客观分析。
关键词:非法出入境一、“以其他方式非法出境入境”典型案例(一)持用伪假行程单出境前往港澳的典型案例2015年12月9日,上海机场边检站办理HX237航班(浦东—香港)出境边检手续时,查获一名持用伪假行程单(香港—巴厘岛)的江苏籍人员。
经查,此人此次出境目的是前往香港购物,但因其户籍限制,无法办理G类(个人旅游)签注单独前往,于是当事人通过网络上所谓的攻略及网友介绍,利用持护照前往免签(落地签)国家,过境香港可免签逗留七天的相关政策,在淘宝网某网店购买,香港—巴厘岛—香港的伪假联程机票和行程单后,意图持有效个人护照和伪假行程单,以过境香港前往印尼为由出境时被查获,当事人事后承认,其实际目的地为香港。
(二)利用免签过境政策实施非法过境的典型案例2016年12月7日,上海机场边检站在办理KA897航班(浦东—香港)出境边检手续时,查获一名利用免签过境政策非法过境的美国籍人员。
经查,当事人于2016年12月6日乘坐AA289航班(芝加哥—浦东)从浦东机场口岸24小时免签过境中国,拟转机前往香港。
次日,当事人持用本人的美国普通护照同时办理了KA897航班(浦东—香港)和AA288航班(浦东—芝加哥)的登机牌,随即持美国普通护照和 KA89登机牌办理出境边检手续进入口岸限定区域,最后在AA288航班登机口持上述护照及AA288登机牌欲直接返回美国时被查获。
经查,当事人此举目的是在未办妥中国签证的情况下,利用免签过境政策入境中国处理个人事务。
二、“以其他方式非法出境入境”案件违法原因分析(一)持用伪假行程单出境前往港澳案件的原因分析从上述已查获的多起持用伪假行程单出境前往港澳的案件来看,造成此类案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一是当事人法律意识普遍比较淡薄,特别是对我国出境入境相关法律法规不关心、不了解,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二是目前大部分城市尚未开放港澳个人游,旅客办理L类签注后必须随团前往,而随团存在很多的限制,但通过网络获取伪假行程单仅需短短几分钟;三是部分持有效第三国签证的旅客为贪图方便,利用港澳地区实行过境旅客可免签逗留的政策,制造过境假象多次来往香港、澳门;四是根据公安部下发的《关于更新对持普通护照中国公民实施免签落地签政策国家(地区)名单的通知》,边检机关查验过程中遇到旅客持我国普通护照赴对我国公民实施免签、落地签证政策国家(地区)时,可凭有效护照和订妥座位的联程客票查验放行。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某,男,30岁,中国公民。
2018年,张某因工作原因前往澳大利亚。
根据其工作合同,张某应在澳大利亚工作两年。
然而,在合同到期后,张某未办理任何合法手续,擅自滞留在澳大利亚。
期间,张某试图通过非法途径获取澳大利亚永久居留权,并多次违反当地法律法规。
2019年,澳大利亚警方在一次突击检查中发现了张某的非法居留行为。
经调查,张某在澳大利亚期间,不仅未按规定办理居留手续,还违反了当地的劳动法、移民法等法律法规。
张某的行为给澳大利亚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带来了严重威胁。
二、案件审理澳大利亚法院受理了此案。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查明以下事实:1. 张某于2018年前往澳大利亚,工作合同期限为两年;2. 合同到期后,张某未办理任何合法手续,擅自滞留在澳大利亚;3. 张某在澳大利亚期间,多次试图通过非法途径获取永久居留权;4. 张某违反了当地的劳动法、移民法等法律法规,给澳大利亚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带来了严重威胁。
根据澳大利亚相关法律法规,非法居留者将面临以下处罚:1. 被遣返回中国;2. 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再次入境澳大利亚;3. 可能面临罚款。
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的行为已构成非法居留罪,依法应予以处罚。
据此,法院作出如下判决:1. 张某被遣返回中国;2. 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再次入境澳大利亚;3. 对张某处以罚款人民币10万元。
三、案例分析本案涉及非法居留罪,以下是本案的相关法律分析:1. 非法居留罪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条,非法居留罪是指未取得居留资格,未经批准擅自在中国境内居留的行为。
2. 非法居留罪的构成要件:非法居留罪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未取得居留资格、未经批准擅自在中国境内居留、情节严重。
3. 本案中张某的行为构成非法居留罪:张某未取得澳大利亚居留资格,未经批准擅自滞留在澳大利亚,且其行为给当地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带来了严重威胁,符合非法居留罪的构成要件。
4. 非法居留罪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条,非法居留罪的最高刑罚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