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专篇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3
工业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工业建筑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其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环境。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节能已经成为工业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工业建筑的节能性能,设计师们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关于工业建筑工程设计的节能专篇。
一、建筑外加保温材料在工业建筑的设计中,建筑外加保温材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节能措施。
通过在建筑结构外部增加保温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热传导系数,减少能量的损失。
目前,常见的建筑外加保温材料有聚苯板、岩棉板、泡沫玻璃等,这些材料都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和耐久性,能够有效提高工业建筑的节能性能。
二、采光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是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降低照明系统的使用频率,减少电力消耗。
设计师们通常会设计大面积的采光窗户和天窗,通过优化窗户的位置和朝向,使室内能够获得充足的自然光线,降低用电成本。
采用智能化的光控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照明系统,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
三、节能建筑材料选择节能建筑材料也是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
采用低导热系数的材料来做墙体和屋顶隔热层,采用高隔热玻璃来做窗户等,都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
还可以采用可再生资源或回收材料来制作建筑构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绿色建筑。
四、智能化控制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是工业建筑节能的利器。
通过对建筑内部设备和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控制,可以优化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
采用智能化温控系统和新风净化系统,可根据室内外温度和空气质量自动调整供暖和通风设备的运行状态,避免能源的浪费。
五、绿色屋顶和太阳能发电在工业建筑的设计中,绿色屋顶和太阳能发电系统也是常见的节能技术措施。
绿色屋顶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表面温度,减少空调系统的负荷,提高室内舒适度。
太阳能发电系统可以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将阳光能转换为电能,实现自给自足,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耗。
全国民用建筑技术措施电气节能专篇1. 提高照明系统的能效,选择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并合理使用自动调光、感应控制等技术。
2. 采用高效节能的变频调速设备,降低电动机的能耗。
3. 优化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用电负荷和需求,避免过度设计。
4. 合理设置电气负荷管理系统,监测和控制用电负荷,实现电力需求的动态调整。
5. 使用高效的功率因数校正装置,提高电气系统的功率因数,减少无效功率的损耗。
6. 采用智能电能计量系统,实时监测用电情况,提供数据分析和管理决策依据。
7. 选择低功耗的电力电子设备,如变频器、UPS等,降低设备的待机功耗。
8. 优化照明设计,合理布置光源和灯具,减少光污染,提高照明效果。
9. 使用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选择能耗低、制冷效果好的设备,并进行有效的温控管理。
10. 配备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实现对电气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1. 设置自动断电装置,合理控制用电时间,避免无人时段的电能浪费。
12. 配备节能型电力线路设备,减少导线电阻损耗和谐波损耗。
13. 采用高效节能的电源适配器和充电器,减少待机功耗。
14. 合理设置电力分配装置,减少输电线路的损耗。
15. 使用低能耗的电动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提高用电效率。
16. 提供电力能耗监测和用电建议,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和节能措施。
17. 选用低功耗的电子开关和插座,减少待机功耗。
18. 采用能量回收技术,如余热回收、制冷热泵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9. 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电能损耗和维修成本。
20. 安装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及时发现和解决电气设备的问题。
21. 优化电缆敷设方式,减少电缆线路的电阻和磁性耗损。
22. 使用浮动式照明系统,根据使用需求调节照明亮度,提高能耗控制精度。
23. 选择具有良好能耗特性的电动机,如高效异步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等。
24. 配备电力调度系统,合理分配用电负荷,避免电力瞬时过载和峰谷差异过大。
建筑工程节能设计专篇
在建筑工程领域,节能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减少建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工程节能设计方法和实施步骤。
1. 热量传递控制:建筑的外墙、屋顶和地板应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减少热能的传递。
此外,采用双层窗户、隔热门窗以及有效利用窗帘等措施,可以进一步减少热能的损失。
2. 照明系统优化: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如LED灯和感
应开关,并结合自然采光,合理安排室内布局,减少能源的使用。
另外,也可以安装光敏感应器,根据室内环境的亮度调整照明的亮度和开关。
3.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合理设计暖通空调系统,包括通风、供暖和制冷等。
利用自然通风、地源热泵或太阳能热水系统等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排放。
同时,合理设计管道和设备布局,减少能源的损失。
4. 建筑材料选择:选择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如绿色建筑材料、低辐射玻璃等,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 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节建筑物的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结合人员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习惯,合理控制建筑物的能源使用,实现节能减
排的目标。
总之,建筑工程节能设计是建筑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合理选材、高效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能耗,降低环境的负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节能将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方向,为我们创造更加舒适、健康和环保的生活空间。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结构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建筑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之一,因此,实施节能措施对于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建筑使用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结构设计也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下面将介绍一些可行的节能技术措施。
第一,合理选择结构体系。
不同的结构体系对于建筑的能源消耗影响巨大。
例如,使用轻钢结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轻量化结构可以降低建筑物整体质量,减小了地基荷载,减少了施工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施工速度。
此外,适当采用大跨度结构和空间网壳结构也有助于减少建筑的能耗。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场地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结构体系。
第二,提高结构的保温性能。
结构的保温性能对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加强结构的隔热,可减少建筑物在冷热季节内因传热引起的能耗。
例如,在结构中加入保温材料,如外墙外保温板、屋面保温材料等,可以有效减少热传递,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此外,适当使用保温窗、隔热门等也是提高建筑保温性能的有效手段。
第三,优化结构的通风设计。
通风是建筑能量消耗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室外新鲜空气,减少对空调的依赖。
例如,在结构设计中,可增加自然通风设备,如风口、空调附属设施等。
此外,建筑结构中加入通风井、通风塔等也有助于提高建筑的通风效果。
对于高层建筑,可以采用屋顶风力发电、立面曲线设计等手段,利用风能进行通风。
第四,减少结构材料的使用。
结构材料的使用量直接影响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设计中,应尽量减少结构材料的使用,同时提高材料的效果。
例如,适当采用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如钢材、轻质砖等,以减少结构材料的用量。
此外,可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以提高结构材料的使用效果。
第五,合理利用结构的太阳能和地热能。
太阳能和地热能是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
在结构设计中,可以合理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以减少建筑的能耗。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1. 节能概述在当今社会,节能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门话题,也成为各个行业追求的目标。
在建筑行业中,节能更是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意义。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标准,对于建筑节能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现行的节能技术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中,对于现行的节能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设计的理念、建筑设备的使用等多个方面。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节能专篇—建筑》对于建筑外墙、屋面、窗户、保温材料等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在建筑设计的理念方面,强调了被动式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种节能设计方案;在建筑设备的使用方面,针对采暖、通风、空调等设备提出了一系列的节能措施。
3. 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节能领域将会继续发展壮大,建筑节能也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核心。
《节能专篇—建筑》预见了未来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建筑节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清洁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等都是未来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方向。
4. 我的观点和理解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标准,《节能专篇—建筑》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和深入。
我个人认为,建筑节能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改进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研究创新、推广应用节能技术,才能够真正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建筑节能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更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配合。
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都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5. 总结回顾通过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我们不仅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的节能技术,不断地推广应用这些技术,让建筑节能成为现实,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
通过深入研究,《节能专篇—建筑》对于建筑节能工作提出了全面的技术要求,对于未来的建筑节能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建筑节能专篇建筑节能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多年来,人们对建筑节能问题的重视度逐渐提高。
本文将探讨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节能技术,并提出一些建筑节能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一、建筑节能的重要性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建筑节能变得尤为重要。
建筑行业是全球能源消耗的最大部分之一,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通过采用建筑节能措施,可以降低对能源的需求,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常见的建筑节能技术1. 外墙保温技术合理选用保温材料,通过外墙保温可有效防止能量的热传递。
常见的保温材料有聚氨酯,岩棉等。
此外,对于老旧建筑,可以采用外墙保温板进行升级改造,提升节能效果。
2. 采光与通风设计合理的采光与通风设计可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需求。
通过布置窗户和天窗等,充分利用自然光源。
同时,引入自然通风系统,降低空调系统的使用频率和能耗。
3. 高效能源设备选用高效能源设备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措施之一。
例如,使用能源效率高的照明设备,LED灯具等。
此外,采用节能空调系统和智能控制装置,如恒温器等,可以降低能耗。
4. 太阳能利用太阳能是一种环保、可再生的能源,其利用在建筑节能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在建筑顶部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可以实现对建筑电能的自主供应,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建筑节能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1. 新材料的研发新材料的研发是建筑节能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开发高效隔热、保温、防水等性能优良的建筑材料,可以进一步提升建筑的节能性能。
2. 智能化建筑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建筑成为未来的趋势。
通过应用智能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建筑内外环境的监测和调控,实现节能效果的最大化。
3. 多能互补利用建筑节能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多能互补利用。
通过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多种能源进行集成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的浪费。
然而,建筑节能面临着一些挑战。
工业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节能是工业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方面,旨在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以下是一些节能技术措施,可在工业建筑设计中采用。
1. 优化建筑外立面设计:通过选择适当的外墙材料和隔热层,可以减少能量的传输和散失。
采用双层玻璃窗、中空玻璃等技术,可以降低热量的散失。
2. 高效的空调系统设计:采用能够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的空调系统,避免能源的浪费。
同时,合理布置通风口和排风口,以提高空气流通效果,减少空调的使用。
3. 合理利用自然光: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合理设置窗户和采光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的需求。
此外,使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如LED灯,也是节能的一种方法。
4. 采用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安装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建筑内各种设备的能耗。
例如,根据人员的使用情况自动调节照明和空调系统,避免能源的浪费。
5. 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和风力发电设备,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力供应,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6. 合理利用热能:在工业建筑中,可以通过热能回收系统,将废热利用起来。
例如,利用废热加热水或加热空气,减少对其他能源的使用。
7. 优化设备选型:在工业建筑设计中,选择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机械设备,如高效燃气锅炉、节能型输送机等,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废气排放。
8. 建筑节能监管:建立完善的节能管理系统,对工业建筑的能源消耗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持续的监管和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
工业建筑工程设计中的节能技术措施有很多,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择高效节能的设备,可以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在今后的工业建筑设计中,应更加重视节能问题,积极应用上述技术措施,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说明专篇
一、设计依据
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
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4.《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T 7106-2019
5.《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 GB/T 31433-2015
6.建筑幕墙 GB/T21086-2007
7.国家、省市其他现行有关节能标准、规范和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二、采用的计算软件
XXXX节能设计软件
三、建筑概况
四、建筑节能设计
1、外窗最不利窗墙比与热工性能
2、屋顶透光部分面积比与热工性能
3.建筑部分围护结构节能措施与热工性能
4、结论
以上围护结构各部位的建筑设计、构造做法、传热系数等不满足《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规范要求,需要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
五、权衡计算结果
或者
<以上围护结构各部位的建筑设计、构造做法、传热系数等满足《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规范要求,不需要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专篇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2. 建设地点:3. 建设单位4. 本工程位于夏热冬冷地区;5. 建筑面积:8069.82m ²(测绘面积 ; (其中商业面积:1316.75m ²、住宅面积:5872.73m ²、自行车库面积:880.34m ² ;6. 节能设计建筑表面积:1443.75m ², 节能设计建筑体积 4668.45m ³;7. 体形系数:0.31;8. 公共建筑节能类别:甲类建筑。
二、设计依据1. 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33/1036-2007;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4.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113-2009;5.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T7107-2002;6.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007;7. 浙江省建设厅建设发[2005]170号文;8. 绍市建管[2005]80号文;9. 绍市建管发[2005]126号文;10. 绍兴市建管局发的《绍兴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 11. 国家和地方政府其他相关节能设计、节能产品、节能材料的规定。
三、建筑朝向1. 单体朝向:南偏西 14.6度。
四、节能设计的构造做法:1. 非上人平屋面保温隔热做法(由上及下 :a. 50厚 C25防水细石砼 (防水抗渗能力大于 0.6MPa , 内配Φ6@150双向钢筋网,随捣随抹平;刚性层需设分舱缝,具体位置详见屋顶平面图,缝宽 20,内填防水密封油膏;b. 油毡隔离层;c. 105厚矿棉毡一层,用配套胶粘剂粘贴;d. 3厚 SBS 防水卷材;e. 3厚 SBS 防水卷材;f. 1.5厚 SPU 防水涂料g. 20厚 1:2.5水泥砂浆找平;h. 炉渣混凝土找坡(i=2%,最薄处为 30厚 ,待此层干燥后方可进行防水卷材施工;i. 现浇钢筋砼屋面板(防水抗渗能力大于 0.6MPa ,表面清扫干净; j. 15厚 1:1:3混合砂浆;k. 2厚玻璃纤维灰砂抹面 , 满批腻子砂光,白色环保内墙涂料二度。
建筑节能专篇一、设计依据(一)《福建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13-305-2019(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三)《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GB/T 31433-2015(四)《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19(五)《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六)《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13-62-2019(七)《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八)《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GB/T 31433-2015二、建筑专业(一)建筑主要朝向为南北布置,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以利于建筑通风。
合理设计遮阳措施,满足要求。
(二)屋顶:平屋顶采用倒置式屋面做法,设计挤塑苯板做保温隔热层,其传热系数K≤0.5W/(m2.k),符合节能要求。
(三)外墙:外墙使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及一定厚度岩棉板(毡),经热工计算可满足节能要求(k ≤0.8W/m2.k)(四)外窗:1、开窗面积已考虑节能要求,墙窗面积比符合规范要求2、外门窗安装中,其门窗框与与洞口之间均采用发泡填充塞,以避免形成冷桥。
3、外门窗的气密性已达到《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规范的要求,符合节能规定。
三、给排水专业(一)设置分区供水设备或减压阀,使各分区最低用水器具配水点的静水压力不小于0.45MPa,对供水水压超出0.2MPa的楼层采用减压阀限流措施。
(二)采用性能高的阀门、零泄漏阀门。
在冲洗排水阀、通气阀等阀前增设软密封闭阀。
(三)生活给水、热水、消防给水等管选用耐腐蚀、耐久性好的管材。
(四)各用水点均采用高灵敏度水表计量(水表安装率100%),公共建筑按卫生间、绿化用水、车库冲洗用水、空调补水等设水表计量。
(五)消防水池或水箱设溢流信号管和溢流报警装置。
(六)所有器具应满足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CJ/T164-2014的要求。
节能专篇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建筑地点:
3、建筑类型:
4、建筑面积:
5、结构体系:
二、地区气候参数:
温度:
湿度:
风向及风速:
(1)日照率:
三、建筑节能设计依据:
(一)建筑体形系数:
(二)窗墙面积比及外门窗性能设计:
1、
2、外门窗选型:
外门窗为断热铝合金框中空玻璃,气密性等级不低于《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及分级检测方法》GB/T7106规定的6级。
外墙构造做法为:
①12厚外墙内涂料
②190厚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
③按复合板尺寸在墙上用φ6钢膨胀螺
栓锚卡件(复合板横向布置时,每块板
两个卡件,复合板竖向布置时,板上下、
左右各一个卡件)
④8厚DP砂浆找平
⑤用DEA砂浆粘贴50厚复合板,条形
满粘,板缝塞憎水膨珠砂浆。
⑥5厚DBI砂浆内压入一层玻纤网格布
⑦6厚面砖DTA砂浆粘贴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0.54w/(m2·k)
(数据来源:华北标BJ系列图集10BJ2-11 第7页外墙F1-2M)
(四)屋面热工节能计算:
①抹20厚憎水膨珠砂浆,中间
压入一道玻纤网格布,双向第
3m中中分缝,缝宽6,缝填
密封膏
②50厚硬泡聚氨酯防水保温一
体化材料
③20厚DS砂浆找平层
④最薄40厚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垫层,找2%坡
⑤120厚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屋面传热系数:K=0.50 w/(m2·k)(数据来源:华北标BJ系列图集10BJ2-11 第
69页平屋10-PU 改)
该设计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外窗气密性和各部位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同时满
足标准规定,满足节能设计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