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圣手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走近“国医圣手”——记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闫俊国1996年的仲夏五月。
座落在北京市前门大街的西京宾馆里,热闹非常。
10日上午。
三楼会议大厅,坐满了来自全国的中医精英们。
中华儿女传统医学大奖赛评委会、中国名中医学术研究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第三届“华佗杯”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大奖赛。
只见主席台上就座的有:共和国开国元勋李老上将、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原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原中医管理局局长吕炳奎等革命老前辈……崔月犁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后,会议便进入论文宣读和答辩议程。
看见那些走上主席台宣读论文、进行答辩的选手,一个个伶牙俐齿、博学雄辩的风采,使排名第15位的小个子,心里不免有些许紧张。
他在心里告诫自己,这是一次极好的高层学习机会,面对医学权威正是检验自己多年来研究的医学成果的时候,千万不能怯场。
想到这儿,他鼓起勇气、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主席台。
“我参赛的《梧桐消白丸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研究》论文,会上已发给了大家;在我宣读过程中,诸位可以边看边提疑问,我立即解答。
”这时,台下的与会人员便纷纷翻看起他的论文来。
小个子刚宣读完论文,突然发现坐在主席台上的李老将军,左胳膊肘部患有皮炎,就侧脸对他说:“李老,你胳膊上患的是神经性皮炎,至少有七年了吧?你身上底椎部还有一块比这块还要大!”李老扭头问坐在一边的崔月犁:“老崔,我身上的皮炎有六七年了吧?”“是的,有六七年了。
”崔部长肯定地说。
突然,李老高兴地举着小个子的手,对着会场大声说道:“国医圣手,国医圣手!这才是真正的国医圣手啊!”与会人员的目光,“唰”一下集中在小个子的身上,整个会场沸腾了起来。
李老让小个子为他开了外用药方,眸子里闪动着慈父般的目光。
李老的鼓励,使小个子充满了信心,完全没有了怯场的感觉,说话也流利了起来。
这时,小个子发现台下坐着一位50来岁的中年妇女,脸部、手面均患有白癜风,就指着她说:“这位专家,你患的白癜风,我用两分钟可以让它变成正常肤色。
东方神医,国医圣手——单文盛单文盛大夫曾任职于中国国家体委训练总局医务处30余年,现为五行山齐天圣水九易兑现中医——太阳能导体易筋经养生基地创建人。
从79年至88年期间曾为多位国家领导人保健治疗。
早期在贺老总指示下拜师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骨伤科的杜自明老中医(曾被周总理称为“国宝”),掌握了骨伤科古老的点穴线路按摩方法,在北京中医学院进修一年期间得到印会和、赵少琴两位教授的亲自指导。
单文盛大夫经典治疗案例回顾案例一:英国乒乓球冠军,也是欧洲冠军——汉姆斯里,左大腿受伤,疼痛症状严重,不能正常活动,英国医生认为不能再继续参加比赛,但是英乒协不甘心医生的结论,就请神父祈祷,仍未达到预想的效果。
后来,求助于中国医生单文盛为其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在短期内消除了所有的疼痛症状,恢复了正常运动功能,并继续参加比赛,以3:0淘汰了对手。
因此,他们立刻举行了电视记者招待会,称单大夫为“东方神医”。
案例二:79年,中国足球队访问意大利期间,单大夫为瓦尼伊、阿度拜里等多位足球名将治愈膝关节综合症、踝关节综合症,趾骨炎等西方医学界认为的疑难杂症,被意大利媒体称为有一双比金子还值钱的金手。
案例三:90年代初,单大夫被邀请到日本名古屋教授、交流“整体”医疗技术,曾为日本“国宝”大乃国治疗腰伤,为知名演员三菱京子治疗腰伤,因疗效奇特,被电视台、报纸称为“魔法魔手”。
案例四:75年,随大陆足球队访问香港期间,为香港多位足球明星治疗,使当时被认为不能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生龙活虎地出现在赛场上,被香港的各大报纸称为是“华佗再世”、“神仙一把抓”的医生。
案例五:80年代奥运会“中国——古巴”女篮热身赛期间,中国队长宋小波右踝撕脱骨折,整个传媒都认为队长无法继续参加比赛。
但宋小波同志以国家荣誉为重,愿意带伤参赛,经过单大夫用中国古老传统的方法处理31个小时后,打满九场半比赛,使中国女篮圆满地完成任务,取得了进入洛杉矶的入场券。
30位当代泰斗级老中医成“国医大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评选出首届“国医大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他们将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jiǎ、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按姓氏笔画)。
这30位首届“国医大师”,是从全国中医(包括民族医药)临床工作者中遴选出来的,均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工作经历都在55年以上。
6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人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北京10人、上海3人、江苏3人,广东、浙江、天津、山东、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河南、四川、广西、内蒙、西藏各1人。
1. 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擅治多种疑难杂症。
方和谦之父方伯屏师从御医赵云卿,为当年京城“十大名医”2. 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1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15岁时从开药铺的父亲手中得到本《黄帝内经》,在江南奉贤出诊12年中几乎每天抚读,在江苏省中医学校进修破格留校,后调北京中医学院,创建内经教研室。
对五行、气血循环、运气学说提出独到见解。
3. 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2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尹清林——国医圣手一、尹清林简介尹清林(1917.10—1996.6),男,高中学历,副主任中医师,河南舞阳人。
世家出身,为尹氏中医内科第五代传人。
精书法,擅竹笛,天资聪慧,幼有才名。
1935年毕业于河南省立开封一中,师从父亲尹建芝修习国医。
曾创立“二林堂”联合诊所,1956年“公私合营”时收归国有,并入“九街卫生院”,自此成为国家公职人员。
1957年选派至“许昌地区中医进修班”第8期学习。
1958年因反对大月份孕妇参加重体力劳动而错划为“右派”,但在“劳动改造”之余,仍潜心医术、心系患者而诊治不辍。
1979年平反,恢复公职后至舞阳卫生职业中专(舞阳县中医院前身)教书坐诊。
因工作需要,延至1986年70高龄始退休。
又应舞阳县卫生局“发挥余热”之邀,1988年重回舞阳县城,创建“尹清林诊所”。
临证60余载,直至辞世当天,仍于病榻之上为病人诊治。
1996年7月,无疾而平静辞世,享年80岁。
先生德艺双馨,一生活人无数,颇受病患尊重。
因为善于以气郁论治内科疑难杂症,并喜欢施用复方重剂,且疗效卓著,在病患中有“气先生”、“野先生”的美誉。
二、醉心岐黄,仁术仁心1935年河南省立开封一中毕业以后,因不满国民党当局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政策,先生毅然谢绝开封警察局任职邀请而回乡。
“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爆发后,舞阳县在北京、开封等地求学的进步学生臧文德、陈麟堂、苗宝泰(1945年任舞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等于1936年初回乡,联络舞阳县外地求学进步学生,拟成立“留外学生假期联合会”(为“舞阳县青年救国会”的前身,亦是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先生慨然受约,积极准备参加县城北大街天主教堂的筹备会议。
可惜会议前一日身染重病,昏迷月余始愈。
愈后得知,因有人告密,为躲避国民党舞阳当局缉捕,参加会议诸同学已散去各革命根据地。
自此坚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念,与胞弟尹合群一起,师从其时已医名远播的父亲尹建芝,潜心研习国医。
国医圣手谢海洲经验良方赏析
谢海洲始于三国,是汉族传统医学“谢风宗派”的四大创始人之一,拥有“中国医
圣”“抗病神手”之美誉。
他学谢风,师“施洗洒百草”,对着“心一脉的药养”理念有
着深入的研究。
谢海洲以肉苁滞治疗前列腺炎和膀胱炎著称,曾有医者尝胆囊炎,谢海洲立即施洒,
疗效非同凡响。
此外,他把葛根素混合于中药中,经常用于治湿热、痈肿、阴痿失精等病症。
谢海洲是一位豁达医护的大师,他推崇“早予有馀效,迟予亦有损”的原则,深知病
人的生理变化、生理现象和病因,要在及时而合理的药疗手段之中,充分向病人传授抗病
的原理。
谢海洲也是《难经》的主要贡献者,该书介绍了他的注释,包括阴阳学解释、精血脉
膜原理及脉诊诸学等。
《难经》在汉族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谢海洲对生命力学全面
的理解及抗病神手的手法,充分显示而出,具有重大影响。
谢海洲的经验药方也十分丰富,他以谢风的理论形式运用各种常见的中药,用于抗病、清液、行气、收毒及其他防治病害的疗效非常显著。
其中以紫花藿、麝香红花油、熟地黄
挤除疟毒、白芷圆黛汤活血通络,鹿茸麦冬草汤温补肾阳,橘皮金银花汤抗病毒,大根桂
枝汤散风湿,鸡血藤汤驱邪痹等药方具有独到精良特色,享有极高的声誉。
谢海洲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中国医学家,他的医学理论及治病经验都受到了历代先贤研
学者的褒奖,他的经典良方仍然受到广泛应用和赞誉,将永久存在于这个文匽史。
谢海洲,涓滴长流,滋养千古,书写中华民族健康的传承。
国医圣手胡希恕经验良方赏析国医圣手胡希恕,这名字可不是白叫的。
他在中医界的地位,简直就像是神一样的存在,走到哪里都是受人敬仰。
说到胡希恕,大家肯定都知道他那些独特的经验良方。
老话说得好:“医者父母心”,这位老先生可真是将这句话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不光是看病,更像是给人送温暖,暖心的同时又传递着健康。
胡希恕有个特别之处,就是他对病人的态度。
别的不说,他总能把病人的痛苦说得轻松些,仿佛这病就是一场小打小闹。
很多人看病的时候总是心里七上八下,医生的严肃脸更是让人紧张。
可是,胡老的幽默感可是顶呱呱的!他总能用几句风趣的话,把病人的心情调动起来。
“哎呀,别紧张,就像过年吃饺子,来点调料,病就好啦!”这样的话,不仅让人忍俊不禁,还让患者觉得亲切,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一下子就落了地。
说到他的经验良方,哇,那真是博大精深,简直是个宝藏。
胡希恕可不是那种死板板的学者,他的方子不仅有理论基础,还结合了自己多年的实践。
他常常说:“治病要从根本入手,得抓住症结所在。
”这就像是钓鱼,得找对水域,才能钓到大鱼。
很多时候,病症的表现和根本原因可是南辕北辙,胡老用他独特的眼光,总能洞察到其中的奥妙。
我们再来说说他的“调理”方法。
说真的,胡希恕在调理上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他总是告诉大家,光靠吃药可不行,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甚至心理状态都得好好调理。
就像种花,光浇水不施肥,花也开不好。
他常常开玩笑:“你们要是天天吃泡面,等着我来救你,那我可没办法!”这番话让人忍不住笑,然而背后的道理却深刻无比。
有一次,胡老接诊了一位常年失眠的患者。
那位患者愁眉苦脸,简直就像是背负了整个地球。
胡希恕听完后,笑着说:“你这是脑袋太聪明,睡不着觉。
晚上别想那么多,想想明天要吃什么,没准就能睡着了!”这话让患者忍不住哈哈大笑,结果,睡得还真香。
在胡希恕的门诊,有一个规律,病人一来,幽默话语必不可少。
开个玩笑,调侃一下,不仅让大家放松了心情,还能增加信任感。
病人有信任,医生的药方才能发挥作用。
走近“国医圣手”——记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闫俊国1996年的仲夏五月。
座落在北京市前门大街的西京宾馆里,热闹非常。
10日上午。
三楼会议大厅,坐满了来自全国的中医精英们。
中华儿女传统医学大奖赛评委会、中国名中医学术研究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第三届“华佗杯”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大奖赛。
只见主席台上就座的有:共和国开国元勋李老上将、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原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原中医管理局局长吕炳奎等革命老前辈……崔月犁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后,会议便进入论文宣读和答辩议程。
看见那些走上主席台宣读论文、进行答辩的选手,一个个伶牙俐齿、博学雄辩的风采,使排名第15位的小个子,心里不免有些许紧张。
他在心里告诫自己,这是一次极好的高层学习机会,面对医学权威正是检验自己多年来研究的医学成果的时候,千万不能怯场。
想到这儿,他鼓起勇气、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主席台。
“我参赛的《梧桐消白丸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研究》论文,会上已发给了大家;在我宣读过程中,诸位可以边看边提疑问,我立即解答。
”这时,台下的与会人员便纷纷翻看起他的论文来。
小个子刚宣读完论文,突然发现坐在主席台上的李老将军,左胳膊肘部患有皮炎,就侧脸对他说:“李老,你胳膊上患的是神经性皮炎,至少有七年了吧?你身上底椎部还有一块比这块还要大!”李老扭头问坐在一边的崔月犁:“老崔,我身上的皮炎有六七年了吧?”“是的,有六七年了。
”崔部长肯定地说。
突然,李老高兴地举着小个子的手,对着会场大声说道:“国医圣手,国医圣手!这才是真正的国医圣手啊!”与会人员的目光,“唰”一下集中在小个子的身上,整个会场沸腾了起来。
李老让小个子为他开了外用药方,眸子里闪动着慈父般的目光。
李老的鼓励,使小个子充满了信心,完全没有了怯场的感觉,说话也流利了起来。
这时,小个子发现台下坐着一位50来岁的中年妇女,脸部、手面均患有白癜风,就指着她说:“这位专家,你患的白癜风,我用两分钟可以让它变成正常肤色。
国医大师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
张茅1、何任,男,汉族,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
2、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著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程莘农,男,汉族,1921年8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5、贺普仁,男,汉族,1926年5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6、李辅仁,男,汉族,1919年6月出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1941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7、路志正,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8、郭子光,男,汉族,1932年12月出生,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龙源期刊网
国医圣手
作者:
来源:《祝您健康·养生堂》2018年第05期
与李老的会面是在节目录制结束次日的一个清晨,八旬的李老昨夜录制养生堂节目为大家推广养生知识,今天便要赶回安徽准备接下来的门诊。
“养生堂节目是一个很好的节目”,84岁高龄的李老不辞辛劳,携夫人、学生奔赴北京做客养生堂,为大家带来了许多养生功法与知识。
面对年轻人都觉得辛苦的奔波,李老却十分淡然:“都是想更好地帮助大家嘛。
”打开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李老硬朗而精神的身姿,虽显清瘦,但精神奕奕。
几句寒暄,便折服于李老洪亮的声音、清晰的思维、儒雅的谈吐。
与李老握手,方知56载推拿功力深厚,满是老茧的大手厚重有力,竟没有丝毫推拿医师常见的关节变形与增粗。
从医56载,李老诊治的患者已有数十万。
李老对待病人几十年如一日的真诚、友善,很多患者都与李老成为很好的朋友,保持着长期的联系。
采访过程中,李老的曾经的患者前来拜访李老,尽管坐着轮椅但仍一早就赶来酒店,专程感谢李老曾经的治疗、照顾,言语中无不恭敬感谢。
李老看到曾经的患者如今生活质量大大改善,甚是喜悦。
“当医生嘛,就是一个原则——救死扶伤,一视同仁,不问贫富贵贱。
医生就是要关心患者。
”解病人所患,忧病人所忧,悉心医治,尽心照顾,这便是李老56载行医路的真实写照。
李老从医尤重医德,李老告诉我们:“中医尤其重要的就是医德,就是要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去看待。
”时至今日,已然八旬的李老仍坚持奋战在临床一线,每周出诊四次。
外地患者慕名前来就诊,路途遥远多有不便,李老也会尽量安排加号,帮助外地患者。
“外地患者来一趟不容易”,李老總是尽可能地医治、帮助。
李老虽获“国医大师”称号,但其挂号费并不昂贵,就是为了方便更多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前来就诊。
李老崇高的医德、平易近人的态度、年至八旬仍然奋斗在临床一线的热情、坚守,都与其特殊的成长环境有关。
谁能想到,眼前这位仙风道骨的“国医圣手”,竟在18岁那年才第一次走进课堂。
1934年,李业甫出生在安徽省定远县一个贫寒的回族家庭,父亲是地主家的佃户。
4岁那年,当地大旱,庄稼歉收,食不果腹的小业甫随父母踏上逃荒之路。
一家人最终在肥东县广兴集勉强扎下脚跟。
“8岁在农村放牛,18岁才进校门学习‘1’”,新中国成立,村里有位张姓先生免费教穷孩子识字。
跟张先生念了一年私塾,李业甫才到正规小学就读。
此时,他已经19岁了。
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李业甫抓紧一切时间补课。
仅仅过了两年,他就读完小学,升入初中。
初中毕业,当时合肥医士学校对贫困生不收生活费,李业甫动心了,幼年时乡里乡亲缺医少药的情形更坚定了他学医的决心。
于是,他报考合肥医士学校,立志救死扶伤。
3年学成毕业,适逢安徽省卫生厅选调5人到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学习推拿。
李老在医士学校的学习以西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