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支架预压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4.20 KB
- 文档页数:3
支架法施工的预压具体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 This document has been carefully written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支架法施工的预压具体工艺流程如下:①方案设计:依据桥梁设计荷载与现场条件,制定预压方案,包括预压范围、荷载计算及加载方法。
②支架搭设:按设计图纸搭建支架体系,完成底模铺设及支架校验调整,确保支架稳固可靠。
③监测布置:在关键受力点和控制截面布设位移、沉降观测点,安装监测仪器。
④加载准备:根据方案选择预压材料(如砂袋、水袋)并放置于指定位置,准备加载。
⑤分级加载:分阶段逐步增加荷载,每级加载后暂停观察并记录支架变形数据,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1.2倍最大荷载。
⑥持荷观测:在最大荷载下持续观测一段时间(通常3-7天),记录支架及地基的沉降稳定情况。
⑦卸载与复测:按序卸载后,再次测量支架回弹,记录弹性变形值,评估支架性能。
⑧数据分析:汇总预压期间的监测数据,分析支架与地基的非弹性变形及弹性恢复,计算施工预拱度。
⑨调整优化:根据预压结果调整支架,必要时加固支架或调整模板标高,确保后续混凝土浇筑质量。
⑩验收记录:完成上述步骤后,进行质量与安全验收,整理预压全过程记录,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支架预压技术规程一、引言支架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工程材料,在建筑、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支架的正确安装和使用是保证结构稳定和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从预压技术角度探讨支架的规范和要求。
二、支架预压技术的基本概念2.1 支架预压技术的定义支架预压技术是指在支架安装过程中,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支架在使用中能够保持稳定、坚固和可靠的技术方法。
2.2 支架预压技术的作用支架预压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支架的抗震能力,提高承载能力,减少振动,延长使用寿命,并且能够降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三、支架预压技术规范要求3.1 支架预压力的确定在进行支架预压时,首先需要确定合适的预压力。
预压力的确定应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工程要求和支架材料的特性来确定。
3.2 支架预压力的施加方式支架预压力的施加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手动施加力、液压压力机施加力、螺旋杆预压等。
施加力的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3.3 支架预压过程的监测与控制支架预压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确保预压力的稳定和准确。
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应变测试、位移测试等。
3.4 支架预压后的检验与验收支架预压完成后,应进行检验和验收。
检验内容包括预压力是否达到要求、支架是否变形或损坏等。
四、支架预压技术的优势和应用4.1 支架预压技术的优势支架预压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减少结构的振动和变形,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2 支架预压技术的应用领域支架预压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地铁、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大型结构的施工中,支架预压技术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艺。
五、支架预压技术的注意事项与解决方案5.1 支架预压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支架预压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支架预压力的确定、施加力的方式选择、预压过程的监测与控制以及预压后的检验与验收。
5.2 支架预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支架预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预压力不达标、支架变形等。
支架预压方案范文支架预压是指在安装支架前,对支架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或预应力加载。
预压的目的是在安装完成后恢复到设计应力状态,以保证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1.支架预压计算:首先,根据工程设计和现场施工条件,确定支架的预壓力。
预壓力的大小取决于支架材料的特性、设计要求和工程承载能力等因素。
可以根据支架制造商提供的资料或者通过实验等方式来确定预壓力。
2.预压装置设计:根据支架预压计算结果,设计预压装置。
预压装置应具备可调节的功能,方便根据需要进行预应力加载和释放。
预压装置应选用材料强度高、刚性好的产品,确保加载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或破坏。
3.支架预压操作:在进行支架预压操作前,应对支架进行清洁和表面处理。
安装预压装置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载,并记录预压力的变化以及支架的变形情况。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多次加载和卸载,以达到设计要求。
4.预压检验和调整:在完成预压操作后,应进行预压的检验和调整。
检验预压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支架是否出现异常变形等情况。
如有需要,可以调整预压力或进行其他的修正措施。
5.支架安装:在预压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支架的安装。
注意安装过程中的支架位置、固定方式和连接件的选择等。
确保支架安装后符合设计要求,并能够承受工程的荷载。
6.支架预压的保护:支架预压完成后,应加强对支架的保护措施。
避免机械或者其他因素对支架的损害。
定期进行支架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一个一般的支架预压方案,具体的设计和操作要根据工程和支架的实际情况进行。
在进行支架预压操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支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支架预压1、预压材料:采用吨袋装沙土对支架进行预压。
2、预压方式:本桥预压方式采取半幅预压。
3、施工要点:采取堆码砂袋加载的方法进行预压试验。
预压在底模立完并调整标高后进行,加压荷载为混凝土的荷载重量、模板重量、人机荷载和振动荷载,加载系数为1.10。
加载模拟梁体荷载的作用进行预压,并且应在加载前、加载后、卸载后三个阶段进行变形观测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预压结果指导标高的调整。
砂袋堆码应整齐、紧密。
4、加载、卸载(1)支架预压按预压单元分3级进行加载,加载依次为预压荷载值的60%、80%、110%。
(2)考虑装沙土重量的不确定性,每个吨袋重量现场称量,重量控制一致,称重完的沙袋覆盖防水布。
(3)加载采用汽车吊提升沙袋,纵向由跨中向两端对称加载、横向由横断面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加载。
(4)每级加载完成后停止下一级加载,覆盖防水布,进行沉降观测,进行下一级加载的条件为:支架每12h一次的沉降观测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
(5)卸载采用人工配合吊车一次性从两端向中间对称、同步进行。
5、预压监测(1)监测点布置纵向在1/2跨、1/4跨、跨中位置,横向每断面在底模上由中心向两端对称布置5个监测点,依次进行编号标记,监测点布置图如下: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或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时,判定支架预压合格。
⑹卸载及监测支架预压合格后对支架进行卸载。
支架卸载采取一次性对称、均衡卸载。
卸载6h后,观测各监测点的标高,并计算支架各监测点的弹性变形量、非弹性变形量及支架基础沉降量。
⑺底模预拱度设置①预拱度设置应按设计要求考虑,其考虑的主要因素:δ1——卸架后上部结构自重及50%活载所生的竖向挠度;δ2——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δ3——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压缩;δ4——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沉陷;δ3、δ4两项是非弹性变形,通过预压之后即可消除。
支架预压方案及脚手架计算一、支架预压方案支架预压是指在建筑物或桥梁等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增加支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悬挑或高空作业等特殊情况下,采用预压的方法来提高支架的承载能力。
下面是一个支架预压方案的基本步骤:1.确定预压力大小:根据支架的类型、材质和结构等因素,计算出预压的力大小。
一般情况下,预压力应大于支架的最大承载力。
2.设置预压装置:根据预压力的大小和预压装置的类型,选择合适的预压装置,并根据支架的结构和形状,在支架的上、下部位设置预压装置。
3.进行预压施工:按照预定的预压力大小,通过预压装置施加力量,在支架上进行预压。
预压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力的大小和施加的位置,确保支架的平稳和安全。
4.检测预压效果:预压完成后,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非破坏性检测等方式,对支架的预压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估。
如果预压效果合格,则可以进行后续的施工工作。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支撑和搭建施工人员工作平台。
下面是一个脚手架计算的基本过程:1.确定脚手架高度: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需要搭建的工作平台高度,确定脚手架的总高度。
脚手架的总高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进行合理的分段。
2.计算立杆间距和立杆的数量:根据脚手架的高度和安全要求,计算出每个立杆的间距和需要的立杆数量。
一般情况下,立杆间距不应超过2米,立杆数量应根据脚手架的高度和长度进行合理的分配。
3.计算水平杆和纵向连接件数量:根据脚手架的宽度和长度,计算出需要的水平杆和纵向连接件的数量。
水平杆和纵向连接件的数量应根据脚手架的结构和安全要求进行合理的分配。
4.计算脚手架的承载能力:根据脚手架的结构和使用条件,计算脚手架的承载能力。
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应根据安全要求和使用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计算。
5.设计脚手架支撑和固定方案:根据脚手架的高度、长度和结构,设计合理的支撑和固定方案。
支撑和固定方案应根据脚手架的结构和安全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计算。
以上是支架预压方案及脚手架计算的基本步骤。
桥梁支架预压规范桥梁支架预压规范一、支架预压概述支架预压是指在桥梁建设中,利用支架对桥梁梁体进行紧固,以使其承载能力提高和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稳定性。
支架预压工作主要包括支架压紧和力值监测两个方面。
二、支架压紧规范1. 支架的选择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型号和数量,并且确保支架的质量可靠,能够承受预压力而不发生变形或破损。
2. 支架的布设支架的布设应符合桥梁的结构要求,并且布设密度要合理,确保支架能够均匀受力,避免出现局部变形或应力集中的情况。
3. 支架的压紧支架压紧应采用逐级递进的方法,先对每个支架进行初压,然后逐渐增加压力,直到达到设计要求的预压力值。
在压紧过程中应监测每个支架的压力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以备后期分析和评估。
4. 支架的保护支架的底部应设置合适的保护装置,避免因为工地环境原因引起的腐蚀或损坏。
压紧完成后,应及时对支架进行清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三、力值监测规范1. 监测设备的选择力值监测应使用适当的设备,如电子压力传感器、压力表等,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监测点的设置监测点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且数量要足够,能够全面反映桥梁支架的预压情况。
监测点应选择在支架的强度较高部位,避免出现过大应力或应力集中的情况。
3. 监测结果的记录和评估每次监测后,应及时记录监测结果,包括压力数值、监测时间等信息。
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判断是否满足设计预期,如果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监测数据的分析将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支架的预压情况,包括压力分布情况、变化趋势等,以便后续的设计和施工工作。
四、总结支架预压是桥梁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保证桥梁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支架预压时,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并且对预压过程进行密切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工程质量的达标。
桥梁支架预压方案1. 引言桥梁是连接两个地点的重要交通设施,它承载着车辆和行人的重量。
在桥梁的施工中,支架是承受桥梁荷载并传递给桥墩的重要组成部分。
支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直接影响整个桥梁的安全性能。
为了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预压技术在支架施工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桥梁支架预压方案,包括预压的原理和方法、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预压控制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
2. 预压的原理和方法预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施加预定的载荷,以改变结构的内力分布,提高其荷载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在桥梁支架中,预压的原理是通过施加预定的压力,使混凝土材料达到更大的内应力,以增加桥墩和桥面板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支架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桥梁支架的预压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2.1 预应力拉筋法预应力拉筋法是将预应力钢筋拉紧并锚固在桥墩和桥面板上。
通过施加预定的拉力,使钢筋内部形成预压应力,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内部应力。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桥墩和桥面板之间的工作性能,提高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2 预应力预制构件法预应力预制构件法是在混凝土构件制作过程中,将预应力筋或钢缆等预应力材料嵌入到构件内部。
通过释放预压应力,使构件在使用过程中呈现出更好的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减少现场预应力工作的量和施工时间。
2.3 预应力顶杆法预应力顶杆法是在桥梁支架施工中,通过顶杆将桥墩和桥面板连接起来,并施加预定的预应力。
通过顶杆的作用,增加桥梁支架的刚度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桥梁支架的建设和维修,能够有效地提高支架的抗震性能。
3.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桥梁支架预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可靠性。
3.1 设计方案确定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和具体情况,确定支架的预压方案。
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桥梁的跨度、荷载等因素,合理选择预压方法和应力水平。
3.2 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选择符合要求的预应力材料,如预应力钢筋、钢缆等,并保证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支架预压的目的 (2)三、预压准备工作 (2)四、预压方案 (2)4.1、支架基础预压 (2)4.2、支架预压 (4)五、预压荷载计算 (7)5.1、跨横四路跨线桥 (7)5.1.1、支架基础预压荷载计算 (7)5.1.2、支架预压荷载计算 (7)5.2、保税区调头匝道跨线桥 (12)5.2.1、支架基础预压荷载计算 (12)5.2.2、支架预压荷载计算 (12)5.3、保税区立交地道桥 (16)5.3.1、支架基础预压荷载计算 (16)5.3.2、支架预压荷载计算 (16)六、标高测量方法 (17)七、卸载 (18)八、组织保证措施 (18)九、质量保证措施 (19)十、安全保证措施 (19)十一、应急预案 (20)附1、支架基础沉降监测表 (22)附2、支架沉降监测记录表 (23)附3、钢管满堂支架预压验收表 (24)支架预压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贵安新区东纵线南二段道路工程2标段起点桩号K1+376,终点桩号K3+200,全长1824米。
结构工程有跨横四路跨线桥、保税区调头匝道跨线桥、人行地道及涵洞工程、保税区立交地道桥。
其中跨横四路跨线桥、保税区调头匝道跨线桥为箱梁结构,采用满堂支架现场浇筑施工。
保税区立交地道桥为框架结构,采用支架法现浇施工。
本方案是针对上述桥梁的支架预压方法进行阐述。
1.跨横四路跨线桥本桥为上跨横四路而设,交叉桩号为K1+404,桥梁按路线整幅设计,左右幅各自独立。
孔跨布置:40米现浇箱梁,交角100度;桥梁起点为K1+376、迄点为k1+432、中心桩号k1+404,桥梁全长56米;桥台均为桩柱式桥台、桩基础。
现浇箱梁梁高2.0m,桥面混凝土厚8cm,上社10cm厚沥青混凝土磨耗层。
箱梁截面为单箱六室截面,翼缘板宽2.0米;主梁肋厚0.5~0.8米,梁端设置端横梁,中支点处设置中横梁,以保证梁的整体性。
全部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
2.保税区调头匝道跨线桥全桥共设三联,桥型布置为:(22.3+22.3+22.3+20.3+22.3)+4x20+4x20m现浇混凝土连续箱梁,第一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第二、三联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
一、编制依据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2. 《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5. 设计文件规定及业主相关的要求;6. 公司历年来的施工经验;7. 现场施工情况。
二、工程概况1. 工程简介:本工程位于我国某地区,为一级公路桥梁工程,全长34米,全宽12米。
上部结构为3孔8米普通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下部结构为重力式墩台,扩大基础,荷载等级汽车一20级,挂车100。
主要工程内容为拆除重建上部结构及墩台帽。
2. 支架预压目的:为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现浇梁质量,在满堂支架搭设完毕,梁板底模衬板铺好后,对支架进行超载预压。
预压目的,一是消除支架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二是得到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
三、支架预压方法1. 预压材料:选用河砂料(或预制块),采用专用编织袋装砂,预压袋(预制块)堆码按设计梁体的结构自重和分布形式堆放,加载时对称等载预压布置。
防止支架偏压失稳,加载顺序按混凝土浇筑的顺序进行。
2. 预压荷载:预压荷载为梁体自重的120%。
3. 预压流程:(1)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2)消除地基、支架自身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桥面线形控制;(3)测量预压时支架产生的弹性变形,根据其测量结果对满堂架进行预拱度调整;(4)卸载时要分层卸,全部卸完。
四、支架预压时间支架预压时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水袋预压法为3-5天,满堂支架施工的桥梁预压周期为20天左右,直至检验出支架的承载能力。
五、安全技术措施1.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支架预压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2. 预压过程中,加强对支架的监测,确保支架稳定性;3. 预压材料堆放要整齐,避免影响施工;4. 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5. 遇到恶劣天气,暂停预压作业,确保施工安全。
桥梁结构模板支架箱梁底模板支撑架预压方案1支撑架预压目的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支架体系搭设完成后,应进行支架体系的堆载预压。
支架预压己越来越被证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计算支架沉降量的计算公式均是近似的、精度有限,通过预压后可以消除非弹性变形,得出弹性变形的较准确的数值,为所施工的结构更接近于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保证了施工期间的结构安全。
预压期间测量人员按测设的观测点进行测量复核,待荷载卸下后,再对原测设的观测点进行复核,并将历次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出支架受压后的压缩变形,包括两部分的变形:永久变形和弹性变形。
对于永久变形经过预压试验后可消除,不致使箱梁浇筑后造成箱梁裂缝。
而对于弹性变形可根据测量结果在支设模板时适当抬高底模标高即可,保证在箱梁浇筑混凝土后,箱梁的底板标高能达到设计标高。
2支撑架预压布置为保证支撑架预压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BB东滩地质大致相同,新建桥梁箱梁变截面的设计特点。
同等跨度的桥梁选取一座具有代表性的进行预压。
底模铺设完成即可进行堆载预压,主要是检验支架地坪在承受荷载情况下的沉降情况及检验受荷情况下的支架体系稳定牢固及变形程度,作为后续模板调整预抛高值的依据。
因为采用的是扣件式整体支架,支架标高调整有一定的难度。
考虑到本工程的支架较矮,支架变形小。
地坪浇筑完毕后我们采取先根据1.2倍箱梁自重在支架地坪上进行预压消除地基永久沉降,然后在选取箱梁的跨中截面IOOm2进行预压测量支架的变形数据。
支架搭设时预压前,顶部预留抛高要计算地基相对沉降量,支架弹性和非弹性值等。
地基相对沉降量以地基处理时试验检测后计算确定。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支架施工沉留值在15~20mm左右,待预压沉降观测后调整。
3预压相关数据预压前应根据箱梁高度,按照支撑架立杆的顺桥向间距计算出箱梁底板、腹板、顶板的重量并附加施工荷载作为预压荷载,使堆载预压荷载不小于支架承受的混凝土结构恒载与箱梁内模重量之和的1.2倍,保证预压效果。
桥梁支架预压技术
1、荷载布置
箱梁施工前应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不小于箱梁的恒载+施工荷载。
压重材料以砂袋、水袋、或辅以钢筋配重,在预压宽度范围内按梁体断面形状堆高,不同的设计断面分区段设置压重荷载。
2、预压工作
主要是为检验支架的稳定性,取得支架变形量,以及地基沉降量。
下面是支架预压过程中失稳的实例。
3、预压在支架搭设完成,搁栅、模板布置好以后进行,压重搁置时间为24 h
以上。
4、观测点的设置
支架在预压过程中需观测9个断面共27个观测点,具体观测位置设在每跨的L/8、L/4、3L/8、L/2处及两端墩顶支座处,每组分左、中、右三个点。
在点位处固定观测杆,以便于沉降观测。
其观测点的设置如附图所示。
测点分别布设在靠近地面处以及顶部的支架上,为便于观测,顶部观测点可采用铅锤引至地面。
地基沉降观测点与支架观测点对应设置,每跨箱梁布置15个观测点。
5、加载顺序
6、操作步骤与目的。
第1步:初始状态的观测
在完成观测点的布设后进行各观测点初始读数的观测,并做好记录。
第2步:第一级加载
第一级加载模式加载至总重的50%,主要模拟完成底板、腹板钢筋、预应力筋、内模安装、顶板翼缘钢筋、预应力筋的安装等施工过程,其荷载按均布于底板上考虑。
加载过程的观测:由于第一级加载荷载相对较小,可以考虑完成加载后才进行各观测点观测。
第3步:第二级加载
第二级加载模式加载至总重的75%,是模拟底板砼、斜腹板砼、顶板、翼缘板砼已形成一定施工梯度的全断面浇筑,同时顶、底、翼缘板砼在跨中断面的最不利受力状态。
加载过程的观测:第二级加载是模拟施工过程比较不利受力状态,其加载过程共分为三步,第一步底板砼,第二步斜腹板砼,第三步顶板翼缘板砼。
每完成每一步加载均要对观测点进行观测、记录,同时测量观测贯穿于加载全过程,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加载,查找原因处理后在进行。
第4步:第三级加载
第三级加载模式加载至总重的100%,是模拟箱梁砼浇筑完成的状况。
加载过程观测:第三级加载分为三步加载,第一步为底板砼全部浇筑完成,第二步为完成腹板砼浇筑,第三步为完成顶板翼缘板砼施工。
测量观测必须全过程进行,测出以上每个过程的每个观测点标高变化情况,若发现变形量异常必须立即停止加载进行应急处理,查找原因处理后才能继续进行。
第5步:持荷观测
完成第三级加载后应持荷观测24小时,每小时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若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进行应急处理。
第6步:卸载观测
卸载观测是“加载预压”的重要一环,通过各级荷载的卸载观测可推算出满堂支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量与残余变形量,卸载观测过程与加载观测过程相反,其过程如下:
第三级加载状态→第二级加载状态→第一级加载状态→初始状态,卸载时每完成一级卸载均待观察完成、做好记录再卸下一级荷载。
第7步:预压过程的总结
编写的预压过程的总结中,应通过“预压-卸载”这一全过程对满堂支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评估,对各观测断面的观测点在各施工阶段的残余变形、弹性变形量的计算,对支撑点、跨中、隔梁段的抬高值的确定,对局部刚度不足的部位提出加固方案。
7、满堂支架预压注意事项
对预压荷载应认真称量、计算,由专人负责。
压重所有材料应提前准备至方便起吊运输的地方。
在加载过程中,要严格按加载程序详细记录加载时间、吨位、位置,测量要全过程跟踪观测。
未经观测不能加载下一级荷载。
每完成一级加载应暂停一段时间,进行测量,并对满堂支架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停止加载,及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观测过程要贯穿于支架预压全过程,在此过程要统一组织,统一指挥。
满堂支架变形观测应采用高精度水准仪,精确至mm,观测过程中前后置尺地方要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