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支架预压试验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5
第7节、支架预压施工方案规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194-2009《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浇筑与市政工程中搭设钢管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支架基础与支架预压。
2.0.1 支架基础预压:为检验支架搭设范围内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状况,对支架基础进行的加载预压。
2.0.2 支架预压:为检验支架的安全性,收集施工沉降数据,对支架进行的加载预压。
3.0.1 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钢管满堂支架的预压应包括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
3.0.2 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支架基础类型、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预压组织设计。
4.1.3 支架基础应设置排水、隔水设施,不得被混凝土养护用水和雨水轻浸泡。
4.1.4 支架基础预压前,应布置支架基础的沉降监测点;支架基础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基础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4.1.5 对支架基础代表性区域的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最初72h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时,应判断同类支架基础的其余部分预压合格。
5 支架预压5.1.1 支架预压应在支架基础预压合格后进行。
5.1.3 支架预压加载范围不应小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物的实际投影面。
5.1.4 支架预压前,应布置支架的沉降监测点;支架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预压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5.1.5 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判断支架预压合格:1、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2、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5.1.7 支架预压后应编写支架预压报告,支架预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项目名称;2、支架分类以及支架代表性区域的选择;3、支架沉降监测;4、支架预压的合格判定。
5.2.1 支架预压荷载不应小于支架承受的混凝土结构恒载与模板重量之和的1.1倍。
满堂支架预压方案满堂支架预压是在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它可以保证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满堂支架预压方案的使用、优点以及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一、满堂支架预压的使用满堂支架预压方案是指在建筑结构尚未完全成型之前,通过施加预压力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主要使用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以确保在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可以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结构中。
在满堂支架预压方案中,支架被设置在建筑结构的上部,用以支撑混凝土和其他施工材料。
通过在施工过程中施加恰当的压力,可以确保混凝土与支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得到合理的分配,从而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满堂支架预压的优点1. 提高结构的强度:满堂支架预压方案可以通过施加预压力来提高结构的强度。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预先施加压力,可以使混凝土中的气孔和缝隙得到填充,从而增加结构材料的密实性和强度。
2. 均匀分布荷载:通过满堂支架预压方案,可以使混凝土和支架之间的压力能够均匀地分布到结构的各个部分。
这样可以避免结构的局部过载和应力不均匀的问题,确保结构的整体性能。
3. 简化施工程序:相较于传统的施工方法,满堂支架预压方案能够将一部分施工工序提前进行,从而简化了施工过程。
通过在施工前期施加预压力,可以减少后期的施工量,提高施工效率。
三、满堂支架预压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满堂支架预压方案在建筑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在大型桥梁和高层建筑的施工中。
这些结构往往需要承受巨大的荷载,而满堂支架预压方案可以有效地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此外,满堂支架预压方案也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地铁隧道和工业设施等工程中。
通过使用满堂支架预压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有效控制结构的变形和裂缝,并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总之,满堂支架预压方案是一种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施工方法,通过提前施加压力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它在大型桥梁、高层建筑以及水利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某铁路跨线桥现浇段满堂支架预压方案为检验支架的弹性变量及检验地基础的承载力,消除因支架竖向非弹性变形对标高的影响,应在底模铺装后,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材料采用砂土。
具体方案如下:一、预压概括1、整个箱梁共分20段预压,每一孔为一节段。
2、施工方法:支架支好,上完底板木方调至设计底标高。
按设计要求采用等荷载预压。
预压采用吨袋。
预压高度见下面计算。
二、箱梁荷载(1)以普通段为例箱梁荷载分别计算如下:以第一施工阶段梁段(43.94米),混凝土592.3m3每平米荷载592.3×2.5/43.94×13.5=2.5 t(2)以连续刚构主梁7#墩单侧19米范围为例箱梁荷载分别计算如下:A. 以连续刚构主梁7#墩两侧16#~21#段(10米),混凝土139.5m3每平米荷载139.5×2.5/10×13.5=2.6 tB. 以连续刚构主梁7#墩两侧22#~30#段(9米),混凝土193.24m3每平米荷载193.24×2.5/9×13.5=4 t二、预压配载取砂土场定为公路北侧砂土堆,其容重按照每立1450kg,每袋按2.5吨计。
分别为如下(1)以普通段为例箱梁荷载为2.5T,装砂土吨袋高度为:1袋(2)以连续刚构主梁7#墩单侧19米范围为例箱梁荷载A. 以连续刚构主梁7#墩两侧16#~21#段(10米),箱梁荷载为2.6T,装砂土吨袋高度为:1袋B. 以连续刚构主梁7#墩两侧22#~30#段(9米),箱梁荷载为4T,装砂土吨袋高度为:2袋四、主要工程数量共需240袋(2.5吨袋),装土415m3。
五、预压时间每一节段沉降观测2天,以连续两天沉降不大于2㎜为准。
六、劳力及机械配备装土工10人,堆码吊装袋工5人,共计15人,机械,装载机1台,吊车1台24小时作业。
七、沉降观测加载后对各标记随时进行观察,观察频率根据沉降量的减小,由每小时一次延长至半天一次做好记录,做出“T—S”图,当连续两天沉降趋于不大于2mm时,即达到预压目的。
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物中钢管满堂支架的预压施工。
1.施工前准备
(1)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布点,确定支架位置和数量。
(2)计算每个支架所需预压力值。
(3)清理支架底座和满堂钢管,确保支撑面平整、干净。
(4)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包括液压工具、测力表、升降机等。
2.预压施工过程
(1)安装支架:将预制的支架底座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根据位置要求安装立柱和横梁。
支架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场施工图,安装牢固、水平。
(2)安装满堂钢管:按设计要求将钢管依次安装在支架上,注意管道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同时进行固定和连接。
(3)预压:将液压工具连接到支架顶部,施加预定的压力值,记录压力值和变形量。
预压时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超压和失稳。
(4)调整:根据测力表的读数,及时调整预压力,保持支架的水平,计算、记录预压力和变形量,确保满堂钢管的在预定范围内。
(5)加力:在完成预压和调整之后,根据需要加力,使支架保持稳定。
3.验收和记录
(1)预压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和记录。
(2)验收应包括测量每个支架的变形量和预压力,并记录在支架预压施工记录表中。
(3)超过设计要求的变形量和预压力,应及时进行处理,修正原有的计划和方案,并重新进行预压和调整。
(4)记录应包括支架编号、预压工艺过程、预压结果以及加固措施等内容,以备日后检查和维护。
本规程的实施能够保证钢管满堂支架的预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同时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在实际施工中,应加强现场管理和监控,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玉皇村中桥箱梁预压施工方案一、预压试验目的1、对满堂支架加载预压是箱梁施工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投入砼箱梁浇筑之前,对支架的承载能力:强度、刚度、稳定性、构件连接、模板结构及质量一次全面检验。
2、通过预压消除结构非弹性变形,得出荷载-挠度曲线,并检验设计计算结果,调整预拱度,以求得砼箱梁施工的准确参数。
3、提前发现机体支架搭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前调整和整修,防患于未然。
二、施工进度安排计划预压开始日期:2021年4月5日;计划预压完成日期:2021年4月9日。
三、预压试验方案1、荷载分析(1)由于箱梁砼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至腹板与翼板交接处,第二次浇筑顶板,故预压时除腹板外均按均布荷载考虑。
按照玉皇村中桥纵断面图、底板平面图及横断面图,经过计算得出箱梁纵向荷载布置(见《玉皇村中桥箱梁预压纵向荷载分析图》)。
(2)考虑模板、人群机具荷载及混凝土入模时冲击,故此次预压荷载值取全部混凝土重的120%。
2、预压荷载设置(1)满堂支架搭设完毕,底模铺设完毕后,即可做预压试验。
(2)试验采用砼块堆载的方法逐级加载,直至加至与混凝土等载(超载20%)。
堆载时根据箱梁腹板与顶底板处荷载不同,尽量保证支架的受力与实际浇注混凝土时一致。
具体荷载布置见《玉皇村中桥箱梁预压荷载布置图》。
(3)持荷48~72小时(以变形稳定为准)。
(4)观测底模的挠度变形值,并做好观测记录,至加至与混凝土等载(超载20%)后,观测最终挠度变形值。
(5)加载试验完毕后,现场可根据实际测量值决定第一孔的预拱度调整值。
3、预压检测项目及观测点设置见《玉皇村中桥箱梁预压观测点位布置图》四、荷载分析计算1、各断面面积(不包含翼缘板)A Ⅰ-Ⅰ =16.3×1.9-(4.6×4)=30.97-18.4=12.57m 2A Ⅱ-Ⅱ =16.3×1.9-(4.6×4)=30.97-18.4=12.57m 2A Ⅲ-Ⅲ =18.2×1.9-(3.1×4)=30.97-12.4=22.18m 2A IV-IV =18.2×1.9=34.58m 22、纵断面荷置(按砼重120%)Ⅰ-Ⅰ断面处:P1= 12.57×25×120%=377.1KN/mⅡ-Ⅱ断面处:P2= 12.57×25×120%=377.1KN/mⅢ-Ⅲ断面处:P3=22.18×25×120%=665.4KN/mIV-IV 断面处:P3= 34.58×25×120%=1037.4KN/m(除横梁外,断面与断面间荷载均按线性变化考虑)由以上分析得出箱梁纵向荷载布置。
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方案1. 背景介绍钢管满堂支架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的施工。
在实际施工中,钢管满堂支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至关重要。
预压是钢管满堂支架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序,通过对满堂的支撑结构进行预压,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钢管满堂支架预压的方案和工艺流程,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和施工要求。
2. 预压方案2.1 预压目的钢管满堂支架预压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支撑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以确保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稳定性。
通过预压能够预防支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失稳和变形,进而保证施工效果和施工安全。
2.2 预压方法预压主要通过调整满堂支撑结构上的紧固件来实现。
具体的预压方法包括以下几步:1.将满堂支撑结构的所有支杆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
支杆的安装应按照要求进行调整,保证每一根支杆的长度和位置都符合设计要求。
2.在支杆的两端安装调节螺母,并将螺母旋紧,但不要过度拧紧。
3.通过逐渐旋紧调节螺母,使支撑结构逐渐承受预压力。
在进行预压时,应均匀施加力量,避免过度集中力量在某个支撑点上。
4.持续观察支撑结构的变形情况,当达到设计要求的预压力后,停止旋紧调节螺母。
此时支柱应处于稳定状态,没有明显的变形。
2.3 预压控制标准钢管满堂支架预压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控制。
一般来说,预压控制应满足以下标准:1.预压力要符合设计要求。
根据设计和施工方案,确定每根支杆所承受的预压力大小,并确保预压力的均匀分布。
2.预压过程中的变形要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观察支撑结构的变形情况,确保变形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情况。
3.调节螺母的力量要适度。
在预压过程中,逐渐调节螺母的力量,力量过大可能导致支撑结构的损坏,力量过小则无法达到预期的预压效果。
3. 注意事项在进行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预压前应仔细检查满堂支撑结构的安装情况,确保所有的支杆和紧固件都符合设计要求。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满堂支架是一种用于建筑物结构中的重要构件,其作用是通过支撑和固定的方式将荷载传递到混凝土或钢结构上。
预压是满堂支架安装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预压可以增加满堂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1.预压概述预压是在满堂支架安装完成之后,通过施加外力将其压紧到设计位置,使其稳定并对结构产生压应力的过程。
预压包括两个阶段,初始化预压和增量预压。
初始化预压是在满堂支架安装完成后立即进行,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将满堂支架压紧到设计位置。
增量预压是在满堂支架安装一段时间后进行,通过逐步增加压力使满堂支架达到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
2.预压方案的制定制定预压方案需要考虑满堂支架的设计要求、材料性能、施工条件等因素。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满堂支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包括荷载大小、满堂支架的净高度、固定方式等。
其次,根据满堂支架的材料特性,计算出其弹性模量和屈服应力等参数。
最后考虑施工条件,确定施压设备和相关工艺。
3.预压方案的执行执行预压方案需要进行施加外力、监测变形和应力等步骤。
施加外力可以采用油压机、液压缸等设备,通过控制施压方式和施压速度来实现预压的目标。
在施压过程中需要监测满堂支架的变形和应力情况,可以采用应力计、变形计等设备来进行测量。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及时调整施压力度和方向,确保满堂支架达到设计要求。
4.预压方案的注意事项在制定和执行预压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预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压力度不能过大或过小,以免造成满堂支架的破坏或承载能力不足。
其次,应注意满堂支架的变形和应力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再次,预压应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步骤进行,不能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最后,预压的时间和工艺应符合满堂支架的特点和施工条件,以保证其质量和安全。
5.预压的效果与检验预压完成后,需要进行满堂支架的效果和安全检验。
效果检验包括满堂支架的变形和应力检测,对比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安全检验包括满堂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检测,通过施加额外荷载或进行模拟试验评估其安全性。
范文典范学习指导复核:武汉市江汉市政建设有限责任企业解放大道下延线道路6标桥梁局部〔三〕工程工程部2021年6月word整理版范文典范学习指导目录一、堂支架的目的⋯⋯⋯⋯⋯⋯⋯⋯⋯⋯⋯⋯⋯⋯⋯⋯..1二、支架的方法⋯⋯⋯⋯⋯⋯⋯⋯⋯⋯⋯⋯⋯⋯⋯⋯⋯⋯..1三、施工保举措⋯⋯⋯⋯⋯⋯⋯⋯⋯⋯⋯⋯⋯⋯⋯⋯⋯⋯⋯..61、保举措⋯⋯⋯⋯⋯⋯⋯⋯⋯⋯⋯⋯⋯⋯⋯⋯⋯⋯⋯..62、量保举措⋯⋯⋯⋯⋯⋯⋯⋯⋯⋯⋯⋯⋯⋯⋯⋯⋯⋯⋯..73、安全保举措⋯⋯⋯⋯⋯⋯⋯⋯⋯⋯⋯⋯⋯⋯⋯⋯⋯⋯⋯..74、急案⋯⋯⋯⋯⋯⋯⋯⋯⋯⋯⋯⋯⋯⋯⋯⋯⋯⋯⋯⋯⋯..9四、跨荷算⋯⋯⋯⋯⋯⋯⋯⋯⋯⋯⋯⋯⋯⋯⋯⋯⋯..12word整理版满堂支架预压方案为保证施工安全、提升现浇梁质量,在箱梁支架搭设完成,箱梁底模衬板铺好后,对支架进行超载预压。
预压一是除去支架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二是获得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照。
编制依照:1、专家论证的本标段?支架模板专项施工方案?2、?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21)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130-2021〕4、?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166-2021〕5、?水平仪检定规程?〔JJG425〕6、?工程丈量标准?〔GB50026-2021〕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标准?〔JTG/TF50-2021〕一、满堂支架预压目的1、检查支架的安全性,保证施工安全。
2、除去地基、支架自己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益于桥面线形控制。
3、丈量预压时支架产生的弹性变形,依据其丈量结果对满堂架进行预拱度调整。
二、支架预压方法1、底模安装前先安装好暂时支座,底模、侧模安装后开始支架预压,但预压前采纳胶合板和彩条布铺在模板上,保护模板不被受损和污染。
支架搭设时预压前,顶部预留抛高要计算地基相对沉降量,支架弹性和非弹性值等。
地基相对沉降量以地基办理时试验检测后计算确定。
一、预压的目的:1、检验支架及地基的强度及稳定性,消除砼施工前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消除整个地基的沉降变形及支架各接触部位的变形)。
2、检验支架的受力情况和弹性变形情况,测量出支架的弹性变形。
在支架及底模铺设完毕后,进行支架预压。
支架拼立好后采用等载预压工艺。
二、预压方法:采用砂袋按各段设计荷载进行预压。
以每孔为单位,逐孔预压,一孔卸载后,砂袋移至相邻孔。
一联结束后,具备作业条件的,砂袋移至下一联,不具备作业条件的吊至地面,运输堆放到合适位置以备下次使用。
1、预压方法预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支架各节是否连接牢固可靠,同时做好观测记录,预压时各点压重要均匀对称,防止出现反常情况。
由于砼一次性浇筑,预压的荷载为全部重量。
故在支架搭设完工后,应以全部重量,采用堆载的方法均布的压于支架上,并设观测点进行观测。
支架及底模完工后,采用汽车吊吊重,按照箱梁混凝土重量分配预压荷载。
预压时要求荷载位置与箱梁自重荷载分布一致,并按箱梁自重等荷载进行一次预压。
2、沉降观测在跨中选取若干点作为观测沉降的标准点。
测量时选用足够的预测点,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预压前在每跨台墩之间的支架上及相应支架底部布设5组观测点,每组5个点,距墩或台2m处布设一组,1/4跨径及1/2跨径布设一组。
预压时逐日对其进行沉降观测,做好记录,预压时首日每隔4h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直至最后的平均沉降值<3mm并满足24小时以上时方可卸载。
荷载的持荷时间应不少于1昼夜,如此一方面收集支架、地基的变形数据,观察地基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另一方面可减少或消除支架的构造变形,以保证浇出的梁身不发生过大的挠度变形和开裂。
预压时主要观测的数据有:支架底座沉降—地基沉降;顶板沉降—支架沉降;卸载后顶板可恢复量以及支架的测位移量和垂直度。
沉降稳定卸载后算出地面沉降、支架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数值。
根据各点对应的弹性变形数值及设计预拱度调整模板的高程。
预拱度计算公式为f=f1+f2+f3,其中f1:地基弹性变形,f2:支架弹性变形,f3:梁体挠度(设计提供,f3=0)。
湖北省宜昌至巴东(鄂渝界)高速公路一期土建工程第22合同段张家湾拱桥主拱圈满堂支架预压方案编制:复核:审核:2011年09月目录一、预压目的 (1)二、预压荷载及范围 (1)三、预压材料及加载总重 (1)四、加载程序及预留变形量 (6)五、预压程序 (6)六、卸载程序 (6)七、沉降观测 (7)八、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9)张家湾拱桥主拱圈满堂支架预压方案一、预压目的1、根据预压情况测得支架的刚度及变形情况,在立模过程中考虑支架弹性变形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支架及基础变形对拱圈线形的影响。
2、通过荷载试验检验支架设计和地基基础的安全性,确保拱圈施工的安全。
二、预压荷载及范围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分别对张家湾拱桥左、右线桥拱圈满堂支架进行预压,预压荷载按拱箱钢筋混凝土自重的1.2倍取值。
三、预压材料及加载总重采用沙袋对支架进行预压,并在脚手架上设置栏杆进行防护,加载总重:1019.8m3×2.6t/m3×1.2=3182t。
拱脚段采用I14工字钢作为劲性骨架,纵向每2.5m设置一道,工字钢横向间距均为0.75m,竖向工字钢高度1.5m,预压宽度设置为10.2m。
沙子采用沙袋(吨袋)进行装载,每个沙袋可载1.0t,左线桥预压须3200个沙袋。
沙子比重按 1.5 t计算,堆载高度拱脚:2.9÷1.5=1.9m,拱顶:2.3÷1.5=1.5m。
其它部分详见下表。
左线拱圈预压重量计算左线主拱圈预压重量计算注: 1、预压时对砂袋进行称重,根据砂袋重量确定堆载高度。
2、柱间横隔板按一跨平均分配,立柱横隔板按0.8m纵向水平长度计算。
45四、加载程序及预留变形量拱箱底模铺设前,模拟混凝土浇筑顺序进行预压,即先拱脚段、再拱腰段最后拱顶段,纵桥向由两端向中间的顺序对称加载,横桥向由中间向两侧进行加载。
左线桥主拱圈跨中设计预拱度为12.0cm,考虑非弹性形变及施工期间的基础沉降量为4.6cm,合计预拱度16.6cm。
满堂支架预压施工方案批准:审核:校核:编制:2022年2月目录目录 (1)1概述 (1)1.1编制依据 (1)1.2工程概况 (1)1.3水文地质情况 (1)2满堂支架预压目的 (2)3预压部位选择 (2)4、支架预压方法 (2)5荷载计算 (2)6、测点布置 (3)7、吊装设备选用 (3)8、卸载及变形监测 (3)9、支架调整 (4)10预拱度设置 (4)11资源投入 (4)12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5)12.1质量技术保证 (5)12.2质量过程控制 (5)13施工安全措施 (6)13.1安全管理措施 (6)13.2现场安全控制措施 (7)14文明施工措施 (9)14.1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9)14.2文明施工现场措施 (9)15支架稳定性计算 (10)15.1板底立杆稳定性计算 (10)15.1.1板底立杆支撑稳定性计算 (10)15.1.2梁底支撑立杆稳定性计算 (11)15.2地基承载力计算 (12)15.2.1板底地基承载力计算 (12)15.2.2梁底地基承载力计算 (13)1概述1.1编制依据⑴《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⑵《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⑶《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⑷《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⑸×××号线工程×××站设计图纸;⑹审批的《×××站南端主体结构施工方案》;⑺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1.2工程概况×××站为带有折返线的地下三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起点里程为DK22+595.778,车站终点里程为DK22+770.578,长为174.8m,×××站南端顶板标准段宽度为30.1m,基础面垫层厚度为0.15m,顶板砼施工采用满堂脚手架,脚手架板底净高为2.2m,在下反梁部位梁底净高为1.5m,板部位采用纵、横向间距为0.6m 的立杆,梁底部位纵、横向间距为0.3m的立杆,步距都为为0.8m,板模均采用18mm 厚胶合板,100×100木方格栅,Ф48×3.5钢管脚手架作支撑体系,面板满铺,格栅间距300mm。
满堂支架预压规程完整第7节支架预压施工方案规范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194-2009《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本规程适用于搭设钢管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支架基础与支架预压。
支架基础预压支架基础预压旨在检验支架搭设范围内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状况,对支架基础进行加载预压。
支架预压支架预压旨在检验支架的安全性,收集施工沉降数据,对支架进行加载预压。
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钢管满堂支架的预压应包括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
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支架基础类型、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预压组织设计。
支架基础支架基础应设置排水、隔水设施,不得被混凝土养护用水和雨水轻浸泡。
支架基础预压前,应布置支架基础的沉降监测点;支架基础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基础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对支架基础代表性区域的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最初72小时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毫米时,应判断同类支架基础的其余部分预压合格。
支架预压支架预压应在支架基础预压合格后进行。
支架预压加载范围不应小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物的实际投影面。
支架预压前,应布置支架的沉降监测点;支架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预压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应判断支架预压合格:1、各监测点最初24小时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毫米;2、各监测点最初72小时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毫米。
支架预压后应编写支架预压报告,支架预压报告应包括工程项目名称、支架分类以及支架代表性区域的选择、支架沉降监测、支架预压的合格判定。
支架预压荷载不应小于支架承受的混凝土结构恒载与模板重量之和的1.1倍。
支架预压应按预压单元进行分级加载,且不应小于3级。
3级加载依次宜为单元内预压荷载值的60%、80%、100%。
当纵向加载时,宜从混凝土结构跨中开始向支点处进行对称加载;当横向加载时,应从混凝土结构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布载,以避免对支架造成不利影响。
满堂支架预压试验方案及成果
1 预压荷载试验总体方案
1.1 首跨满堂支架现浇梁荷载试验
首跨预压通过模拟梁体施工进行等荷载试验,测定实际沉降量,然后确定预拱度。
等荷载试验沉降量由模拟试验分为两部分沉降量的叠加:①地基沉降和模板方木变形量;②钢管支架沉降量。
地基沉降和模板方木变形量,过模拟试验确定。
选一个代表性的地基(面积2.1×1.5m),再按支架、模板设计布置试验支架,在试验支架上进行等荷载试验,测量变形和沉降量。
钢管支架变形沉降量通过计算确定。
首跨等荷载预压实测沉降量减去模拟试验的地基沉降和模板方木变形量,即为实测的钢管支架沉降量。
此值与钢管支架变形计算值比较,对计算值予以修正,作为后续施工计算钢管支架沉降量的依据。
1.2 后续满堂支架现浇梁沉降量的确定
后续满堂支架现浇梁沉降量,通过模拟试验和计算确定。
模拟试验确定地基沉降和模板方木变形量;钢管支架计算修公式计算钢管支架沉降量。
两者叠加即为准备现浇梁的沉降量。
2 试验荷载的确定
2.1首跨梁支架预压荷载
试验荷载主要考虑梁体自重的荷载、内模重量、施工荷载。
32m简支箱梁(线间距5.0m)各分项荷载按两部分考虑:端部(2×2m)和中间标准段(28.6m)。
端部荷载作用在墩顶支座上,不考虑沉降,因此只需确定中间标准段的荷载。
中间标准段(28.6m)各分项荷载估算详见附表1。
32m箱梁(线间距5.0m)中间标准段(28.6m)各分项荷载估算表附表1
中间标准段合计总重量为808.91t。
2.2模拟试验荷载
梁体底部支架联成整体,整体受力比较均匀,但为了比较真实体现支架的受力状况,将支架受力状况分为两为两部分考虑:梁体底板和腹板部位受力与翼缘板部位受力。
(1)底腹板部位荷载
腹底板部位施工恒重=内模重量+钢材重量+底板砼重量+腹板砼重量+顶板砼重量
=24.5+77.6+121.4+141.5+196.2=561.2(t)
腹底板受力面积(不考虑旁支架受力):28.6m(长)×6m(宽)=171.6㎡
施工中底腹板支架平均压力=561.2÷171.6+0.25=3.52(t/㎡)
底腹板部位模拟试验荷载=3.52×2.1×1.5=11.09t
(2)翼缘板部位荷载
翼缘板部位施工恒重=钢材重量×24.86%+翼缘板砼重量
=77.6×24.86%+151.9=171.19(t)
翼缘板受力面积(不考虑旁支架受力):28.6m(长)×7.4m(宽)=211.64㎡
施工中翼缘支架平均压力=171.19÷211.64+0.25=1.06(t/㎡)
翼缘板部位模拟试验荷载=1.06×2.1×1.5=3.34t
3 模拟试验和计算确定变形量
3.1模拟试验测量模板方木和地基沉降量
试验时先按附图1布置试验支架,测量试验支架高程(h0),然后加荷载,加荷载至3.34t时(翼缘板部位模拟试验荷载),持续荷载8小时以上,测量支架高程h1,然后再加荷载至11.09t时(底腹板部位模拟试验荷载),持续荷载8小时以上,测量支架高程h2。
翼缘板部位模板方木和地基沉降:h=h1-h0
底腹板部位模板方木和地基沉降:H= h2-h0
3.2碗扣式脚手架的变形计算
①弹性变形:δ1=σH/E (σ压应力,H杆件长度,E弹性模量)
根据前面计算,腹底板底平均压力为3.36t/㎡,单杆件承力面积0.36㎡,所以单杆件受力为1210N,面积456.32㎜2,杆件长度H=6m,E=2.1×105N/㎜2。
δ1=1210÷456.32×6000÷(2.1×105)=0.076㎜,可以忽略不计。
②支架在每一个接缝处的非弹性变形:查阅有关的资料和实践经验,在一般情况
下,对接式扣件,每个接缝取1㎜。
根据实际的对接情况予以计算考虑。
3.3总变形量
将模拟试验变形量与支架的计算变形量进行叠加,即为支撑体系总变形量。
A
B
cm方木
cm方木
B
-
-
B
A--A
单位:cm
图4-3 试验支架图
附图1 试验支架图单位:㎝
4 首跨支架预压确定变形量
4.1测点布置
加载前,先准确确定各测点位置,用红漆做记号。
支架在预压过程中,设置8个观测断面,断面间距为4m,从标准段端点开始沿梁均匀布置。
每个断面设7个观测点,共56个观测点。
测点具体布置见附图2。
4.2荷载预压
荷载加载过程主要是模拟施工过程,尽量做到与施工过程相符。
施工过程为:搭架立外模→扎底板腹板钢筋→立内模→扎顶板、翼缘板钢筋→浇筑底板腹板砼→浇顶板翼缘板砼。
参照施工过程,确定满堂支架预压过程见附图3。
测点横向布置示意图
附图2 测点布置示意图
单位:
(1)堆载前,为避免模板划伤,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应在模板表面铺设彩条布一层。
袋装沙袋时应固定人员,每袋沙袋重量应基本相等,并从中抽检5%,取平均值作为沙袋的重量。
每次加载都应按照对称均匀的原则,不得乱堆乱放,防止模板失稳。
(2)第一次加载(内模及钢筋重量),重量为24.5+77.6=102.1t ,在底板上均匀加载,从梁两端开始,向中心均匀加载,并注意预留测点位置的孔洞,加载完成后,对各点高程进行测量。
(3)第二次加载(底板砼重量及施工荷载),重量为121.4t+0.25×28.6×6=164.3t ,沙袋均匀堆放在底板上,加载完成后,对支架所有的顶托进行检查加固,
附图3 满堂支架预压试验流程图
测量各测点的高程。
(4)第三次加载(腹板重量),重量为141.5t,该级荷载采用钢材加载,钢材吊装前,应使用彩条布包裹,以防杂物侵蚀钢材。
钢材平均放置在腹板位置,以满足集中荷载的要求。
加载完成,测量各点高程。
(5)第四次加载(顶板、翼缘板砼重量及施工荷载),重量为196.2t+151.9t+0.25×28.6×7.4=401.01t。
该级荷载分围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顶板的重量96.2t,均匀放置在顶板范围内,第二部分为翼缘板砼荷载及施工荷载,合计为204.81t,放置在翼缘板上。
加载完成后,持荷24小时,每小时对各点的高程观测一次。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地基沉降是否稳定,否则继续观测,直至地基沉降稳定为止。
(6)卸载与加载顺序相反,按加载反向程序依次卸载,防止出现偏压失稳现象。
卸载完成后,将模板清理干净,观测各点高程及位置。
5 荷载试验观测数据及整理
5.1 具体观测数据详见附表2:简支梁预压观测表。
5.2 观测数据分板详见附表3:观测成果分析表。
5.3 模拟试验数据修正分析详见附表4:模拟试验数据修正分析表。
6 模拟试验的改进措施
6.1 模拟试验的面积,需相应加大,改成 2.7×2.1m,这样便于加大受力范围,求得数据更为准确。
6.2 试验加载砂袋,改用方形预制块制作,这样加载重量精确,且便于加载和数据测量观测。
预制块尺寸:130×100×26.2㎝共4块;130×100×30.5㎝共8块。
内配一层Φ16的钢筋,对称位置设置能放倒的活动吊环。
6.3 模拟试验板上设置四个沉降观测点,力求减少测量误差。
6.4 第一孔梁张拉完成后,针对相应点,再进行测量,与设置值进行比较,待在下一孔设置预拱度时予以借鉴参考。
6.5 地基情况有差异的地方均需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