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愉快教育的重要性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教学是一门愉快的艺术教学是一门愉快的艺术,这句话可能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教学往往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老师们总是在课堂上讲述和灌输知识,学生们则是被动接受。
如果我们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变成一场愉快的艺术表演,那么教学过程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要让教学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老师们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把握教学的艺术性。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一个优秀的老师应当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出色的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引用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生物学的时候,老师可以邀请学生一起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观察和探究生物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也能够使学习变得更加愉快。
教学是一门愉快的艺术,需要老师具备细心体贴的爱心和耐心。
在课堂上,老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鼓励。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个人原因,学习动力不足,这时老师需要运用一些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选取与学生兴趣相关的话题,或者引导学生参与一些小组合作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学习更愉快。
有时候,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耐心和细心的指导。
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这样的课堂教学将会充满互动和温馨,学生们会更加乐于学习,教学过程也会更加愉悦。
教学是一门愉快的艺术,也需要老师们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学习内容和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愉快教育”作者:雷维英来源:《教育界·中旬》2013年第08期【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更要注重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教育方式下发展智力。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并就此提出了“愉快教育”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愉快教育语文教学由于小学生独特的性格特点,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感,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
目前,“愉快教育”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正处于起步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有效地实施“愉快教育”,就应该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如何将“愉快教育”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理念的落后影响了教学中“愉快教育”的实施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的落后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仍然是教师只是作为灌输知识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认真的听讲、做笔记,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就回答的单一形式。
这种单一而又落后的教学观念使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兴趣,感觉语文学习枯燥无味,不会积极的思考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仅没有帮助,反而制约了有效性的提高,影响了教学中“愉快教育”的实施。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教师总是设计更多的教学内容,总是想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学生,他们课堂设计的内容多而繁杂,没有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这种教学方式反而让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愉快教学”的实施也起到了阻碍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呆板,缺乏灵活性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喜欢的课堂是充满童趣和激情的课堂,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他们才能保持极高的兴趣愉快的去学习。
浅谈“在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浅谈“在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阐明了“愉快教学”的优越性。
现代教育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的理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
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思维和实践的能力。
因此要实施“愉快教育”本人谈一下个人见解:一:微笑着进入课堂“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
教师微笑的面容,情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的鸿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这样,学生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情绪带入教室,否则本节课效果极差。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忘掉不愉快的。
比如:课间十分钟与同学们聊聊天,谈谈心,谈到高兴事情时教师也与之一起开怀大笑,教师应该融入学生的队伍中去。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教师把教学内容设法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去品味学习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
也可以使学生在“玩”中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在“玩”中体会乐趣并增强其学习兴趣。
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比较大小”中,可以让同桌来合作数小棒,运用游戏中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给出一定的时间,看谁赢得的小棒多也可以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这样一来就能分清楚大小了,再由同学们自己来讲一讲,自己有多少根小棒比他(她)多还是少。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游戏能提高他(她)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教师运用恰当的风趣和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如:在教学一年级“0的认识”中,用一个盘子装着2个苹果,让一位同学扮演猴子上去吃苹果,能吃多少吃多少。
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都争着当小猴子。
一个同学上去了,他边走边做猴子的动作,教室里顿时就有同学大笑,小猴子先拿了一个他左右看了看一下子放进兜里,再看了看又拿了一个大摇大摆走回了座位。
浅谈愉快教育作者:江继真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3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0-01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育已经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思维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这里,愉快教育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在教育教学中,怎样理解和实施愉快教育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1.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追求学生个性积极主动地和谐发展愉快教育绝不是贪玩图乐,也不是单纯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不能以降低教育质量为代价。
愉快教育所培养的应该是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和能力,又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有健全体魄、有积极的审美情趣、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富于探求精神的朝气蓬勃的新一代。
因此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旨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应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众所周知,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我们大致经历了由"知识型"向"智能型",又由"智能型"向"个性和谐发展型"的转变。
愉快教育正是适应这种转变,有意识地将教育发展的着眼点放到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上,并自觉地将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目标的核心追求,愉快教育强调的个性发展是一种整体发展观。
它首先是指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不仅包括智力、体力的发展,而且应包括情感、意志、品德、性格和个性品质等因素的发展。
其次是指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形成。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世界,其个性中往往蕴含着巨大的尚未释放的潜能,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适时启发,决不能认为学生是没有个性的人而忽视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差异,采取"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人为地把学生个性磨光。
浅谈音乐课中的愉快教学[摘要] 在音乐教学中,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
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音乐课愉快教学学习兴趣音乐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
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了如下的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像上楼梯,越上音越高。
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
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
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
让教学课堂充满快乐教育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教学课堂更是教育工作的核心。
如何让教学课堂充满快乐教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快乐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造愉快的氛围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针对如何让教学课堂充满快乐教育展开讨论。
快乐教育需要创造愉快的教学氛围。
氛围是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愉快的教学氛围下,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更容易产生学习的乐趣。
创造愉快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情商和情感管理能力,懂得灵活运用幽默,鼓励学生,以及呵护学生,懂得化解冲突与矛盾,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
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通过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使得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愉快地学习。
快乐教育需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需要教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通过游戏、音乐、美术等方式来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互动式学习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灵活运用示范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教学中快乐地学习。
快乐教育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育工作者要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并且更容易获得快乐。
教师还可以通过批评和表扬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加积极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快乐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教育工作者需要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
浅谈课堂教学艺术之——愉快教育以下是关于浅谈课堂教学艺术之——愉快教育,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浅谈课堂教学艺术之——愉快教育“愉快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将兴趣、创造、审美、理解、尊重和信赖贯穿于教育过程中,使师生获得教与学的愉快体验,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
它的本质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回忆。
一、创造师生间最佳的心理影响上课,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师生的一种交流,这不仅仅是信息的交流——以知识的传递为主要表现,而且是感情的交流——以心灵之间的微妙碰撞为主要特征;而信息的交流是在感情交流的“氛围”中进行的,知识的传递是心理间的相互影响为背景的。
在教育过程中,除了人的因素——教师和学生,物的因素——教科书和教学手段,还有一种“场”的因素。
这种“场”被巴基斯坦称做“道德心理气氛”,犹如物理学中的“电场”、“磁场”。
它是由师生之间的心理互相影响构成的,它对教学效果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不能小视课堂上师生的一怒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对它构成的价值,而应致力于创造一种有利于信息交流的最佳的这种“场”。
如何去创造,有·赖于教师本身的素质、艺术水平及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
课堂是师生双向活动的主要场所。
活跃的课堂气愤,总是给人一种跃跃欲试之感,使人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处于积极活动状态。
只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和教师同步。
可实际上,有的教师面部表情如同经过冷处理一般,这种状态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亲切、自然,教学内容娓娓道来。
但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为活跃而活跃,以滑稽的语调、夸张的动作取悦于学生,教师形同马戏团的小丑。
活跃的课堂气氛只能为教学内容服务,否则就会冲淡教学内容,而使你事倍功半。
二、让课堂变成快乐的场所要让课堂变成快乐的场所,教师就不应让自己的心境影响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学生的热情,肉法求知的欲望,激起创造的灵感;反之,如果心境郁郁寡欢,智力活动减弱,创造思维演义,对课堂教学的优化,效果甚差,失误也大。
浅谈初中体育课中“愉快教育”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力,要使学生产生体育的需要,就必须使学生有学习和从事体育的兴趣,因此,加强学生对学校体育的兴趣,也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就当前中学体育的现状来讲,增强学生对学校体育的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认真的组织教学,关注学生的兴趣。
通过全面系统的体育教学,使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具备参与和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和兴趣。
体育兴趣是认识和从事体育活动的一种倾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育产生了兴趣,表现出了一种求知欲,这对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因此,体育兴趣对学生学习体育具有积极作用。
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应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但体育兴趣与课的类型无关,体育课一般分为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和考核课四种类型。
新授课是学习的新教材,授课方式是以“练”为主,任何一项教材学生要掌握它都必须经过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过程。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以其组织教学,根据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课的类型只是体现了本节课的授课方式,并不能体现教材内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发生了兴趣,都能认真学习。
不管哪些学习内容,都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认真的学,认真的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体育课要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并且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运动会,更要激发学生们对它的兴趣,锻炼他们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和不畏艰难的道德品质。
二、激发体育需要,唤醒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兴趣最重要,但与课的类型无关,那么兴趣是怎样产生的?体育兴趣的产生来源于需要,包括直接和间接的需要。
直接的体育需要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而想学习或参与的体育活动的过程。
学生如果有了这种需要,就会对某项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而间接的体育需要是指通过让学生充分认识练习的意义,使学生对学习体育的效果感到需要。
浅谈愉快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陈正刚
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62期
摘要:愉快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巧妙地让学生记住知识。
关键词:愉快教育激活性巧妙性实效性
愉快教育就像含苞欲放的花朵,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积蓄着巨大的潜能,吸引着更多的读者。
正是这种愉快,才使无数双发光的眼睛紧盯着方方正正的墙壁,耳朵亦被陶醉,无数个小脑袋也积极地思索着无限的空间。
愉快,奇妙吗?
首先,愉快教育有着激活性。
它在课堂上,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比如,教师进入教室,面带微笑,学生自然就消除了紧张的气氛,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主动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老鼠放在笼子里,问学生好看吗?学生马上回答:“不好看。
”接着我又把几个黄色乒乓球和几个白色乒乓球放进笼子里,老鼠在里面玩着小球,样子可想而知,我又问学生:“现在怎么样?”学生高兴地回答:“真有趣”。
教室里顿时热血沸腾,可爱的小朋友们脸上无一不露出喜悦的笑容。
我抓住此刻这巅峰时机,马上进行讲授:“小朋友们,老鼠也有它可爱的一面。
那就请你们写一篇关于《老鼠》的作文。
第二天,当收起作文一看,大多数同学都写得那么生动形象、那么新颖逼真。
这令我震撼,使我吃惊,当然也得到了启迪。
我想,一节课不一定就要在那里长篇大论,学生才能吸收知识。
恰好相反,当你在那里长谈时,学生很可能会疲倦、会累,自然也就没兴趣学了。
因此,知识来源于自发的动力----愉快的激活。
其次,愉快教育有着巧妙性。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育的巧妙可以诱惑多双伶俐的小眼睛,令其在课堂里充满活力、充满朝气。
一节课要能取得成功,必须做到在备好课的情况下,要讲究一定的课堂技巧。
例如,教师走进教室,脸上堆满笑容,这样学生的激情也就逐步上升了,从而为教育教学服务。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课堂内的方式要多样化,从而锻炼出学生多方位学习的技能。
一位从不善言的学生,只要老师热情地帮助他,鼓励他,多与他交流,谈心,那么经过一段时间后,定能撬开他那可爱的小口。
如此看来,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掌握好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才能使学生心灵上的创伤得以良好的弥补。
因此,愉快教育讲究一定的巧妙性。
最后,愉快教育要具有实效性。
一节课不能只讲兴奋、有激情的语言,这样有可能忽略知识的探究。
因此,课堂无论有多活跃,有多高兴,如果学生连课堂所学知识都置之不顾,就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由此,课堂不但要活跃,更需要实效。
也就是说:愉快的课堂氛围是为了实现教学效果而服务的。
俗话说得好:“万变不离其中。
”也就是说无论外表多么华丽,但要把华丽的装饰紧扣中心进行突破。
只有中心突破了,才能算得上完成了一节课的任务,才能使学生明白一个新的内容。
所以,加强中心讲解与突破,是课堂的需要,是实效性的体现。
愉快教育犹如一粒进入沙漠地带的种子,缺水多日,它渴望得到一口水喝,施舍者就利用这一渴望的心理,把它从沙漠带到绿洲,从而获得了生存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