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248.00 KB
- 文档页数:5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北赛区预赛命题及规则(第二轮)2014-5-61.本届竞赛主题:本届竞赛主题为低成本、环境友好型机械的设计与制造。
采用规定命题方式规定命题要求经过一定的前期准备后,配合比赛现场加工调试,完成一套符合本命题要求的可运行装置,并进行现场竞争性运行考核。
每个参赛作品要提交相关的设计、工艺、成本分析、工程管理或程序设计4项报告。
2.竞赛命题:2.1 单摆-球滚道“永动器”命题编号(HBGX2015-1)2.1.1 功能要求以单摆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驱动小球沿轨道运动,小球沿轨道滚到最高点回落再将单摆打到最高点,摆与球不断转换能量,理论上应该永动(图1),但由于各种阻力,摆与球的运动次数是有限的。
要求经过一定的前期设计后,结合现场制作,完成一套符合本命题要求的摆-球“永动器”装置,并进行现场竞争性比赛。
每个作品要提交相关的设计、工艺、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4项报告。
作品应留出Φ50的显著位置粘贴由比赛承办方提供的编号不干胶。
图1 摆球“永动器”装置示意图要求总尺寸(包括运动部分)长不大于200mm(平行地平面),宽不大于40mm(平行地平面),高不大于180mm(垂直地平面)。
材料主要选择铝合金和钢。
除标准件外,所有零件应该自己设计制造,期中摆杆直径为5mm的实心刚性杆件,摆锤和滚球必须为等质实心体,摆锤应能拆装以便称重,否则不予参加比赛。
轴承可以设计为滚动、滑动、顶针、电磁和气浮等形式,轨道可以设计为圆形、椭圆形、摆线形、直线与曲线组合形等多种形式。
外壳上至少有反映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的文字,以及学校校徽的图案。
图1只是一个概念图,学生可以在上述要求下自行设计装配图和零件。
以摆和球碰撞后相互交换能量的次数和来回摆动的时间长短评定竞技比赛成绩。
每一个项目还需要提交关于作品的设计说明书和工程管理方案、成本分析报告及底座与滑道的加工工艺方案。
每个学校只能推荐2个队,且两队的作品结构应不一样,每队2-3名学生、1-2指导教师。
大学生工程综合能力竞赛内容及方式竞赛内容1、竞赛命题竞赛主题为“无碳小车越障竞赛”。
竞赛命题为“以重力势能驱动的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小车”。
设计一种小车,驱动其行走及转向的能量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而得到的。
该给定重力势能由竞赛时统一使用质量为1Kg的标准砝码(φ50×65 mm,碳钢制作)来获得,要求砝码的可下降高度为400±2mm。
标准砝码始终由小车承载,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
图1为小车示意图。
图1 无碳小车示意图要求小车在行走过程中完成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给定重力势能转换而得,不可以使用任何其他来源的能量。
要求小车具有转向控制机构,且此转向控制机构具有可调节功能,以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的竞赛场地。
要求小车为三轮结构。
具体设计、材料选用及加工制作均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
2、竞赛项目完成一台符合本命题要求的可运行的机械装置,进行现场竞争性运行考核。
竞赛分为“S”型赛道场地赛和“8”字型赛道场地赛。
竞赛时经现场公开抽签,在700~1300mm范围内产生一个“S”型赛道障碍物间距值,在300~500mm范围内产生一个“8”字型赛道障碍物间距值。
(1)“S”型赛道场地赛竞赛小车在前行时能够自动交错绕过赛道上设置的障碍物。
障碍物为直径20mm、高200mm的多个圆棒,沿直线等距离摆放。
以小车前行的距离和成功绕障数量来综合评定成绩。
见图2。
图2 无碳小车在重力势能作用下自动行走示意图赛道宽度为2米,出发端线距第一个障碍及障碍与障碍之间的间距均相同,具体数值由开始时的抽签产生。
小车有效的绕障方法为:小车从赛道一侧越过一个障碍后,整体越过赛道中线且障碍物不被撞倒或推出障碍物定位圆;连续运行,直至小车停止。
小车有效的运行距离为:停止时小车最远端与出发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2)“8”字型赛道场地赛小车在半张标准乒乓球台(长1525mm、宽1370mm)上,绕两个障碍物按“8”字型轨迹运行。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设计原则与要求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活动的目标应与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保持一致,以竞赛活动为平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潜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实践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体现“竞赛为人才培养服务,竞赛为教育质量助力,竞赛为创业就业引路”的办赛宗旨。
一、命题基本原则竞赛命题应具有鲜明工程背景,应体现综合性工程训练的特点,突出综合性、实践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为根本,推动学生了解工程环境、建立工程意识,逐步掌握现代工业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
二、命题考量内容竞赛应要求参赛学生既相对分工又密切合作,围绕命题进行相关的理论分析、功能和结构设计、工艺方案设计、管理对策分析,并完成命题实物作品的制作。
命题内容应体现对学生在“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工艺综合设计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工程管理综合应用能力”五个方面的要求。
命题考量中的综合分析能力方面,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述题目意图、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工作方案;创新设计能力方面,要求在完成指定功能部件或装置的规范设计的同时给予参赛学生以较大的创新、探索空间;工艺设计方面,以考核学生的工艺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要有一定的难度;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包含加工操作、装配与调整操作、检测及数据处理操作等;工程管理综合应用方面,要求学生就相应的工艺、成本、过程管理进行综合性设计、分析、处理和必要的模拟。
三、命题设计要求命题应满足分散和集中两个阶段进行的要求,即:在分散阶段参赛队完成部分实物和设计报告,集中阶段完成特定零部件的加工、装置或系统的装配、调试和性能展示、以及现场答辩等。
集中比赛的工作量以1天为宜,答辩以8-15分钟为宜。
2015年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方案2015年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由北京市教委主办, 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承办。
竞赛方案如下:一、竞赛目的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提升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展示北京市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科技创新实践成果, 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参赛资格(一)具备工程训练中心的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专科生可组队参赛, 年级不限。
鼓励参赛学生跨专业组队, 团队人数不超过6人, 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二)参赛学校自行组织校内比赛, 择优推荐优秀团队(2~4支)并通过本校工程训练中心统一组织报名参加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三、竞赛主题本届竞赛主题为“蓝牙小车搬运竞赛”。
要求经过一定的前期准备后, 在比赛现场完成一台符合本命题要求的可运行的机电装置, 并进行现场竞争性运行考核。
每个参赛作品需要提交相关的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4个文件及长度为3分钟的关于参赛作品设计及制作过程的汇报视频。
四、竞赛内容开展“安卓系统控制的具有搬运功能的蓝牙小车”为主题的创新思维活动, 设计制作一种蓝牙小车, 通过安装在Android 操作系统的App程序的手机(具备蓝牙功能)控制, 分别完成直行、上坡、下台阶、转弯、抓取及搬运货物并放置到指定地点等一系列动作。
货物由竞赛时统一使用质量为0.1Kg的货物, 要求货物由小车实现搬运至指定放置地点, 搬运过程中不允许货物从小车上掉落。
图1为赛道示意图。
图1 蓝牙小车搬运竞赛赛道示意图具体设计、材料选用及加工制作均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
允许为参赛小车命名, 并在参赛小车上制作标识。
参加蓝牙小车搬运竞赛的每个参赛队选派2名队员在规定的赛道用手机控制小车完成搬运任务, 根据完成任务的多少及时间计分。
同时, 安排现场加工制作的竞赛。
另外, 还要求提交小车结构设计报告, 工艺分析报告, 成本核算报告, 工程管理报告和制作视频等文字视频资料。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获奖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03.10•【字号】渝教高〔2015〕4号•【施行日期】2015.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获奖情况的通报渝教高〔2015〕4号各有关高校: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的比赛工作已圆满结束。
根据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章程的有关规定,经重庆赛区组委会专家组评审并公示,在14所高校25支代表队参加的s型项目常规赛中,评出重庆赛区特等奖4队、一等奖6队、二等奖10队、三等奖5队;在10所高校18支代表队参加的8字型项目的常规赛中,评出重庆赛区特等奖3队、一等奖5队、二等奖7队、三等奖3队。
13所参赛学校获得重庆赛区优秀组织奖,27名教师被评为重庆赛区优秀指导教师,15名同志被评为重庆赛区优秀组织工作者(获奖名单见附件)。
同时,重庆赛区组委会将根据全国组委会竞赛规则按获奖排名顺序推荐代表队,由全国组委会确定重庆市参加全国竞赛代表队名单。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教育部和财政部开展的“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资助的竞赛之一,是一项群众性的科技活动,对促进我市高校工程训练类课程建设,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与智慧,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参赛学校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
未参赛的学校创造条件,主动参与,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附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获奖名单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5年3月10日附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获奖名单一、s型常规赛获奖名单(按成绩排序)二、8字型常规赛获奖名单(按成绩排序)三、优秀指导教师(27名)重庆大学(3名):任红、崔军、龙建西南大学(3名):蒋猛、张春、郑应彬重庆工商大学(4名):王旭东、李平、张天禄、夏洪均重庆理工大学(4名):彭东、李燕、闫忠琳、蒋海燕长江师范学院(2名):蒋英钰、秦榜明重庆科技学院(8名):左时伦、谭逢友、苏卫东、陈渝、何高法、姜占平、羊健、李亮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3名):徐漫琳、葛宏翔、李立成四、优秀组织工作者(15名)重庆大学(1名):任亨斌西南大学(1名):张建军重庆邮电大学(1名):郑太雄重庆交通大学(1名):钟厉重庆工商大学(1名):谭伟重庆理工大学(1名):王国超重庆三峡学院(1名):赵英杰重庆文理学院(1名):田永酉长江师范学院(1名):彭程重庆科技学院(2名):周雄何高法重庆人文科技学院(1名):强华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1名):陈龙灿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1名):潘银松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1名):葛敏五、优秀组织奖(13校)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第 1 页 常规赛获奖名单分项 学校 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厦门理工学院 东南大学 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海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南京航空航 大学 京理工大学 中原工学院 华 电力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原工业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东 石油大学 重庆大学 四 大学 绍 文理学院 长春工程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队号 76 11 47 29 28 58 39 67 5 24 33 34 7 69 66 26 31 71 36 2 63 59 23 获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S" 项 目 一 等 奖 共 23 支 参 赛 队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第 2 页 常规赛获奖名单分项 学校 重庆工商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河 东 "S" 项 目 二 等 奖 共 23 支 参 赛 队 工业大学 林业大学 津工业大学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京 工大学 华侨大学 百色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 原科技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山东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湖南大学 河 农业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黑龙江科技大学 贵阳学院 队号 17 45 46 41 54 48 32 56 44 3 61 52 40 10 55 13 14 16 57 64 74 30 1 获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常规赛获奖名单分项第 3 页杭"S" 项 目 等 奖 共 30 支 参 赛 队学校 队号 获奖 河南理工大学 38 "S"项目 等奖 沈阳建筑大学 60 "S"项目 等奖 南昌大学 75 "S"项目 等奖 海工程技术大学 49 "S"项目 等奖 贵 大学 73 "S"项目 等奖 沈阳航空航 大学 43 "S"项目 等奖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37 "S"项目 等奖 峡大学 65 "S"项目 等奖 西安科技大学 6 "S"项目 等奖 江苏大学 9 "S"项目 等奖 中 大学 51 "S"项目 等奖 韶 学院 50 "S"项目 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 62 "S"项目 等奖 海交通大学 12 "S"项目 等奖 武汉科技大学 8 "S"项目 等奖 巢湖学院 20 "S"项目 等奖 沈阳工学院 70 "S"项目 等奖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5 "S"项目 等奖 华东交通大学 22 "S"项目 等奖 华大学 72 "S"项目 等奖 内蒙古民族大学 27 "S"项目 等奖 安徽科技学院 15 "S"项目 等奖 贵 师范大学 18 "S"项目 等奖 湖南工程学院 42 "S"项目 等奖 昆明学院 19 "S"项目 等奖 内蒙古工业大学 53 "S"项目 等奖 华南理工大学 4 "S"项目 等奖 中央民族大学 35 "S"项目 等奖 内蒙古农业大学 68 "S"项目 等奖 成都理工大学 21 "S"项目 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第 4 页 常规赛获奖名单分项 学校 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津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 峡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南大学 海工程技术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原工业学院 京理工大学 海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晋中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队号 110 114 130 103 131 122 94 93 112 97 117 126 98 83 150 142 92 144 140 141 116 125 104 获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8" 项 目 一 等 奖 共 23 支 参 赛 队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第 5 页 常规赛获奖名单分项 学校 昆明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福 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青岛大学 重庆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海交通大学 中原工学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 南京航空航 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 南昌大学 队号 101 86 108 132 102 118 146 133 127 147 115 137 107 120 135 113 84 88 81 134 149 143 145 获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8" 项 目 二 等 奖 共 23 支 参 赛 队常规赛获奖名单分项 学校 原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贵 理工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四 理工学院 京航空航 大学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沈阳航空航 大学 巢湖学院 韶 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河 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 井冈山大学 华 理工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汕头大学 江苏大学 湖南工程学院 东 电力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华航 工业学院 贵 大学 昆明学院 黑龙江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重庆科技学院 队号 89 121 123 77 138 82 151 99 96 139 105 90 119 91 78 87 109 85 106 124 80 100 148 136 79 129 95 111 128第 6 页"8" 项 目 等 奖 共 29 支 参 赛 队获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第四届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规则根据《第四届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为规范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各项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规范"的原则,特制订本规则。
一、参赛要求1。
赛前工作1)比赛报到后,参赛队以抽签形式获得竞赛序号,均按竞赛序号由小到大依次进行。
所有竞赛环节需用数据及安装工作台等都在竞赛开始前采用抽检产生,2)各参赛队在竞赛报到时,提交设计说明书 1 式 3 份,并同时提供电子版(存储设备不再退还),用档案袋装好;档案袋上均应注明参赛队编号,由工作人员与参赛队当面检查点清,并签字。
3)在比赛过程中,参赛学生有问题可举手向工作人员示意。
2.小车要求每个参赛队只能有一辆小车参赛。
小车要求符合第四届省赛命题说明及实施方案》的要求,采用三轮结构,具体结构设计及材料选用均由参赛队自主完成;小车行走能量只能来自给定的重力势能,具体结构自行设计;小车在行走过程中完成前行动作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给定重力势能所转换的能量外,不允许获得任何其他形式的能量。
3.砝码要求砝码质量(1kg)由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在小车行走过程中,砝码不允许掉落.4。
赛道要求由竞赛组委会提供符合命题要求的赛道。
15.现场竞赛要求1)比赛前工作人员检查参赛小车是否符合命题要求,不允许小车存储任何其它形式的能量;2)比赛顺序按照各参赛队抽签的竞赛序号从小到大进行;3)参赛队进入赛道后,在裁判规定时间内开始比赛,超出时间为放弃;4)小车必须从出发线规定位置出发,出发后前轮至出发线记入成绩;5)各个环节竞赛需检查所用电池是否符合竞赛要求;6)小车只能在规定的赛道内行走,超出赛道边界线、撞倒障碍物和碰赛道边界挡板均结束比赛;7)每个参赛队的小车行走有二次机会,取二次成绩中最好的成绩作为此项最终成绩,由裁判员测量小车行走距离、上下坡和绕障碍物数量,跑完全程的小车需记录砝码剩余高度.8)有参赛队身份的任何标识(学校、姓名等)、没有按照规定提交材料都将会分.9)比赛期间允许一位队员跟着小车行驶,预防小车跌倒时扶住小车。
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方案一、竞赛背景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工程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我校决定开展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该竞赛旨在通过真实的工程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在工程项目实践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二、竞赛对象本次竞赛对象为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每队由3-5名学生组成,其中至少包含一个工科专业学生和一个管理专业学生。
三、竞赛形式1.预赛阶段预赛阶段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报名截止后,组委会会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各队参赛顺序和分组。
每个参赛队伍需提交一份工程项目提案,包括项目目标、方案设计、技术路线、预算、时间安排等。
预赛评选出20支队伍进入决赛。
2.决赛阶段决赛阶段将利用学校实验室和工程实训基地,进行一系列工程项目实践。
每个队伍将从提案中选定一项具体的工程项目,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的设计、建设和演示。
决赛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将由组委会提前确定并公布。
四、竞赛内容1.工程项目设计竞赛项目涉及的工程领域包括但不限于:(1)土木工程(2)机械工程(3)电气工程(4)信息工程(5)环境工程等2.参赛队伍需在竞赛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结构分析、材料选型、预算等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调整和优化。
3.工程项目建设参赛队伍需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际的工程建设,包括材料采购、施工作业、设备调试等过程。
4.工程项目演示每个队伍在建设完成后,需进行工程项目的演示。
演示内容包括项目背景介绍、设计思路、施工过程、成果展示等环节,同时要求参赛队伍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详细解释。
五、评分办法1.预赛阶段预赛阶段将采用专家评审和网上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分。
专家将根据项目提案的创新性、实施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分,网上投票结果将作为专家评审的重要参考。
2.决赛阶段决赛阶段将采用专家评审和现场表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分。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5篇范例]第一篇: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校内选拔赛命题根据《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原则》,命题与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内容相衔接,体现综合性工程能力。
命题内容体现“创新设计能力、制造工艺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四个方面的要求。
本届校内选拔赛命题提出设计任务的要求和规定的加工制作,各队需要携带本队在学校加工制作的作品并提交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包括命题要求的机械设计、工艺方案设计、经济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方案设计。
现场比赛的内容包括对指定零部件的现场加工制作、作品的装配调试、竞赛及答辩等。
命题中的工程管理能力项要求综合考虑材料、加工、制造成本等各方面因素,提出合理的工程规划。
设计能力项要求参赛学生对参赛作品的设计具有创新性和规范性。
命题中的制造工艺能力项以考核综合运用加工制造工艺知识的能力为主。
本届比赛命题主题:无碳小车。
命题:以重力势能驱动的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小车1、功能设计要求给定一重力势能,根据能量转换原理,设计一种可将该重力势能转换为机械能并可用来驱动小车行走的装置。
该自行小车在前行时能够自动避开赛道上设置的障碍物(每间隔1米,放置一个直径20mm、高200mm的弹性障碍圆棒)。
以小车前行距离的远近、以及避开障碍的多少来综合评定成绩。
给定重力势能为5焦耳(取g=10m/s2),竞赛时统一用质量为1Kg的重块(¢50×65mm,普通碳钢)铅垂下降来获得,落差500±2mm,重块落下后,须被小车承载并同小车一起运动,不允许掉落。
要求小车前行过程中完成的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能量转换获得,不可使用任何其他的能量形式。
小车要求采用三轮结构(1个转向轮,2个驱动轮),具体结构造型以及材料选用均由参赛者自主设计完成。
要求满足:①小车上面要装载一件外形尺寸为¢60×20 mm的实心圆柱型钢制质量块作为载荷,其质量应不小于400克;在小车行走过程中,载荷不允许掉落。
第四届国赛-竞赛流程与评分规则时间:2015-05-11 15:54 访问量:149次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竞赛流程与评分规则赛字4届第7号[2015-5-11]2015年5月22-24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将在合肥工业大学举行,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竞赛原则,现公布竞赛流程与评分规则。
一、报到时间:5月22日 8:00-18:00地点: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体育馆南广场(如遇下雨,改在体育馆内)人员:所有参赛师生程序:8:00开始,在合肥(火车)站、合肥(火车)南站、机场及公交中途换乘处,将有合肥工业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为各位参赛师生提供问讯及指路服务,有需要帮助的参赛师生请留意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志愿者接站指示牌。
本届竞赛不安排接站车辆,请参赛师生自行到达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从北校门进入,步行至北校门左侧的体育馆南广场报到。
到达北校门的乘车路线:①从合肥火车站乘坐226路公交车在丹霞西路站下车;或从火车站乘坐出租车直接到北校门,车费约35元;②从合肥(火车)南站北广场乘坐57路公交车至习友路站换乘150路公交车到丹霞西路站下车;或从合肥南站乘坐出租车直接到北校门,车费约25元;③从机场乘出租车到北校门,车费约100元。
为减少报到等待时间,将在体育馆南广场上设4个报到处。
请参赛师生到达广场后,先查看指示牌,按照指示牌上的说明到指定的报到处报到。
报到时需要提交的材料已在竞赛网站上有详细说明,务请明确。
赛务组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报到后志愿者将引领参赛师生熟悉校园环境并到宾馆办理入住。
当日19;00在综合楼301-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位于餐厅对面),召开各参赛队领队会议,并进行队号抽签等事项,同时解答提出的疑问。
二、开幕式时间:5月23日 8:00-9:00地点: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东风广场(如遇下雨,改在体育馆举行)人员:全体参赛人员参加。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命题说明及赛项安排
1.竞赛主题
本届竞赛主题为“无碳小车越障竞赛”。
要求经过一定的前期准备后,在比赛现场完成一台符合本命题要求的可运行的机械装置,并进行现场竞争性运行考核。
每个参赛作品需要提交相关的设计、工艺、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4个文件及长度为3分钟的关于参赛作品设计及制作过程的汇报视频。
2.竞赛命题
本届竞赛命题为“以重力势能驱动的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小车”。
设计一种小车,驱动其行走及转向的能量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而得到的。
该给定重力势能由竞赛时统一使用质量为1Kg的标准砝码(¢50×65 mm,碳钢制作)来获得,要求砝码的可下降高度为400±2mm。
标准砝码始终由小车承载,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
图1为小车示意图。
图1 无碳小车示意图
要求小车在行走过程中完成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给定重力势能转换而得,不可以使用任何其他来源的能量。
要求小车具有转向控制机构,且此转向控制机构具有可调节功能,以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的竞赛场地。
要求小车为三轮结构。
具体设计、材料选用及加工制作均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
3.竞赛安排
每个参赛队由3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和1名指导教师及1名领队组成,参加校、
省及全国竞赛。
3.1 本校制作
参赛队按本竞赛命题的要求,在各自所在的学校内,自主设计,独立制作出一台参赛小车。
允许为参赛小车命名,并在参赛小车上制作标识。
3.2 集中参赛
1)携带在本校制作完成的小车作品参赛。
2)报到时提交参赛作品的结构设计方案、工程管理方案、加工工艺方案
及成本分析方案共4个文件(分别提交纸质版文件一式2份、电子版
文件1份),文件按本竞赛秘书处发布的统一格式编写。
3)提交1份3分钟的视频,(格式要求: MPEG文件,DVD-PAL 4:3,24
位,720 x576,25 fps,音频数据速率 448 kbps杜比数码音频 48KHz),
视频的内容是关于本队参赛作品赛前设计及制作过程的汇报及说明。
4)提交PPT文件 1份,内容是阐述小车的设计、制作方案说明及体会。
3.3 方案文件要求
1)结构设计方案文件
完整性要求:小车装配图1幅、要求标注所有小车零件(A3纸1页);
装配爆炸图1幅(所用三维软件自行选用, A3纸1页);
传动机构展开图1幅(A3纸1页);
设计说明书1-2页(A4)。
正确性要求:传动原理与机构设计计算正确,选材和工艺合理。
创新性要求:有独立见解及创新点。
规范性要求:图纸表达完整,标注规范;文字描述准确、清晰。
2)工艺设计方案文件
按照中批量(500台/年)的生产纲领,自选作品小车上一个较复杂的零件,完成并提交工艺设计方案报告(A4,2-3页)。
要求采用统一的
方案文件格式(网上下载)。
3)成本分析方案文件
分别按照单台小批量和中批量(500台/年)生产纲领对作品小车产品做成本分析。
内容应包含材料成本、加工制造成本两方面(A4,2-3
页)。
要求采用统一的方案文件格式(网上下载)。
4)工程管理方案文件
按照中批量(500台/年)对作品小车产品做生产工程管理方案设计(A4, 2-3页)。
要求目标明确,文件完整,计划合理,表达清楚。
采用统一的方案文件格式(网上下载)。
4.竞赛项目
经现场公开抽签,在700~1300mm范围内产生一个“S”型赛道障碍物间距值,在300~500mm范围内产生一个“8”字型赛道障碍物间距值。
4.1 参赛小车拆装调试
各队选派2名队员,对本队参赛小车上的所有零件进行拆卸,然后,根据公开抽签产生的障碍物间距调整并装配小车。
裁判人员根据爆炸图进行检查。
拆装工具自带,现场将提供钳工台。
如需使用机床加工,可提出申请,经裁判批准,可到车间进行普车、普铣、钻孔等常规加工作业,所需刀具和量具自备。
对违反规定的行为按减分法处理。
本项竞赛内容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时不能进入后续比赛。
4.2 3D打印设计及制作
在比赛现场以公开抽签的方式从题库(不提前发布)中抽取一个题目,各队的第三名队员根据此题目独立进行3D设计及打印制作。
本项内容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违规减分,逾时不能进入后续比赛。
4.3 “S”型赛道场地常规赛
竞赛小车在前行时能够自动绕过赛道上设置的障碍物,如图2。
障碍物为直径20mm、高200mm的圆棒,沿赛道中线等距离摆放。
以小车前行的距离和成功绕障数量来评定成绩。
参加“S”型赛道竞赛的参赛队,用在现场调整装配后的小车,加载由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的标准砝码,在指定的赛道上进行比赛。
赛道宽度为2米,出发端线距第一个障碍及障碍与障碍之间的间距均相同,具体数值由4.竞赛项目开始时的抽签产生。
小车出发位置自定,但不得超过出发端线和赛道边界线。
每队小车运行2次,取2次成绩中的最好成绩。
图2 无碳小车在重力势能作用下自动行走示意图
小车有效的绕障方法为:小车从赛道一侧越过一个障碍后,整体越过赛道中线且障碍物不被撞倒或推出障碍物定位圆;连续运行,直至小车停止。
小车有效的运行距离为:停止时小车最远端与出发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4.4 “8”字型赛道场地常规赛
小车在半张标准乒乓球台(长1525mm、宽1370mm)上,绕两个障碍物按“8”字型轨迹运行。
障碍物为直径20mm、长200mm的2个圆棒,相距一定距离放置在半张标准乒乓球台的中线上,该距离由 4.竞赛项目开始时的抽签产生,以小车完成8字绕行圈数的多少来评定成绩,见图3。
图3 “8”字型赛道竞赛所用乒乓球台及障碍设置图
参加“8”字型赛道竞赛的参赛队,使用在现场调整装配后的小车及组委会统一提供的标准砝码参赛。
出发点自定,每队小车运行2次,取2次成绩中最好成绩。
一个成功的“8”字绕障轨迹为:两个封闭图形轨迹和轨迹的两次变向交替出现,变向指的是:轨迹的曲率中心从轨迹的一侧变化到另一侧。
比赛中,小车需连续运行,直至停止。
小车没有绕过障碍、碰倒障碍、将障碍物推出定位圆区域、砝码脱离小车、小车停止或小车掉下球台均视为本次比赛结束。
4.5 场地挑战赛
本项比赛为最小障碍物间距挑战赛,分为“S”型赛道和“8”字型赛道两项进行。
“S”型赛道,要求完成连续10个障碍物成功绕行,“8”字型赛道,要求完成连续10个完整“8”字绕行。
每个参赛队可以报名参加一项挑战赛,挑战赛需提前报名,并提交挑战的最小障碍物间距和按报名最小障碍物间距成功运行的视频记录资料。
根据报名成绩排序,按“S”赛项和“8”赛项分别选出10个队进入挑战赛。
挑战赛可以使用与常规赛不同的小车,但所用小车应符合本命题要求。
完成10个障碍或10个完整“8”字绕行的参赛队,按障碍物最小间距的数值,计算成绩,数值相同时,按完成时间的长短,计算成绩。
间距越小,时间越短,成绩越高。
4.6 现场问辩
根据参赛队数量,经各队自愿申请或通过抽签产生参加答辩环节的参赛队。
答辩问题涉及本队参赛作品的设计、制造工艺、成本及管理等相关知识。
参与答辩的参赛队按答辩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得分高于答辩平均分的队将获得总分加分,得分低于答辩平均分的队将得到总分减分。
5.奖项分配
常规赛“S”型赛道组和“8”字型赛道组各设一、二、三等奖,一等奖30%,二等奖30%,其余为三等奖、优秀奖和无奖。
挑战赛“S”型赛道组和“8”字型赛道组各设第一、第二、第三名奖,其余挑战成功的队获颁挑战赛成功奖。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秘书处
2014年4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