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恐龙世界》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恐龙世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恐龙世界》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
恐龙,是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真实动物,它们繁衍生息了亿万年之久,却又不幸在距今6500万年前从地球上消亡了。
2亿多年前的地球上,很多动物还未出现,人类远未诞生,恐龙则由较低等的原始爬行类动物进化演变而成。
今天,随着恐龙化石的不断发现和对它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对恐龙的来龙去脉非常感兴趣,有关恐龙的影视、图书更是备受少年儿童的酷爱,使我们感到繁荣的恐龙时代仿佛就在昨天。
在教材编写上,《恐龙世界》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情景再现。
其二,想像表现。
情景再现选取画家的绘画作品为依据,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场景——恐龙时代是什么样子。
想像表现以学生作业为主,加上提示,为画好恐龙及生活环境提供了不同样式。
目的在于让学生大胆想像,也能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恐龙世界。
二、教学目标:1、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及其生活环境。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3、在学习中引导相互交流,增强其合作、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恐龙观察、分析,了解恐龙的特点,学习如何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
难点:以不同的绘画方式,进行恐龙的有趣造型表现。
四、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相关恐龙的资料,画纸、铅笔、油画棒等五、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教师语言:请同学们看一看影片中出现了什么动物,你们了解它们么?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恐龙世界》(二)讲授新课1、恐龙的概况与发现教师语言:恐龙出现在距今2.3亿年前的三叠纪,在侏罗纪时期发展壮大,但是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恐龙却神秘的突然消失了……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们是怎么去了解这些远古生物的吗?教师总结:考古学家挖掘出恐龙的化石,古生物学家再通过这些化石以及科学的推测,将恐龙的骨架进行复原。
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恐龙的世界》教案人美版(全汇总版)《恐龙世界》一、教材设计思路:《恐龙世界》是四年级“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一个内容。
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话题,他们从小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动漫。
因此,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及其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像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学会表现不同种恐龙的特点及情节。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下面几个教学环节:1、出示一个绿色卡通恐龙模型,学生立刻就被可爱的小恐龙吸引了,让学生认识恐龙,然后引出卡通课题——恐龙世界。
2、课前已经布置了让学生搜集关于恐龙的资料,本环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些恐龙的名字以及有关恐龙的知识,既可以让同学们增加对恐龙的了解认识,也能激发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
3、小学生的感性认识比较强,直观具体的情景更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恐龙世界的影像资料,这段视频里出现了恐龙生活的优美环境和各种各样的恐龙,其中既有很紧张的画面,也穿插了很活泼有趣的小故事,加上恰当的音乐,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引导学生边欣赏边向学生描述有特点的恐龙,让学生总体上对恐龙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4、观察恐龙,教师把课前制作好的各种恐龙贴到黑板的风景画中。
并且告诉大家请了一些有特点的恐龙来到了教室里,请同桌之间讨论自己喜欢的恐龙有什么特点,可以从外形、花纹、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
本环节是让学生对恐龙进行细致的观察、体会,抓住不同恐龙各自的特点。
5、欣赏恐龙相册,拓宽学生作画思路。
向学生展示小朋友笔下的恐龙,让他们在吸取别人作品优点的基础上更好地创作。
6、老师进行范画,先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让后强调加入大胆想象,画不一样的有特点的恐龙,然后是:(1)画稿(2)添花纹(3)涂色,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清晰的创作思路。
1《恐龙世界》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编写本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发现恐龙的特征,进而发挥想象力,运用绘画的表现方法,在创作中自由表达个性与创意。
本课教学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因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探究空间就显得格外重要。
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实物模型、欣赏大量图片、观看模拟视频等,为丰富学生的创作提供多种视觉和触觉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养成探究生命奥秘的意识,学会掌握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恐龙,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二.教学目标:1.认识恐龙,了解恐龙的种类及生活环境,分析恐龙的外形特点,能够用绘画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恐龙。
2.学生在观察、触摸、分析、体验的过程中,了解恐龙的外形特点及生活环境。
采用组合作探究分析恐龙的造型特点。
结合图片、视频创设情境,利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恐龙。
3.学生在愉快的实践过程中,感受美术的趣味性和表现方法的丰富性。
培养探究恐龙世界奥秘的兴趣,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同时树立正确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恐龙。
教学难点:恐龙的动态造型及合理地组织画面。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出示恐龙图片,介绍一下自己了解的恐龙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恐龙世界》。
(二)探究新知:1、播放恐龙视频片段,领略恐龙世界的风采。
2、观看恐龙小资料,了解恐龙的历史。
3、出示恐龙蛋化石、骨骼化石图片。
提问:(1)你认识它们吗?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什么?(学生看图回答)师小结:所有的恐龙形象都是考古学家通过挖掘出来的恐龙化石演变出来的,目前,科学家发现了3300多种恐龙。
恐龙是个庞大的家族,种类很多,形态多样,有天上飞的,有地上爬的,还有水力游的。
根据它们牙齿还可以分为食植类和食肉类。
4、(课件)分析食植类和食肉类恐龙的特征。
【教案+PPT】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恐龙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恐龙的特点,认识它们的外形结构、色泽花纹、表情动态、习性环境,学习抓特征画恐龙想象画的方法。
2.能综合利用信息资源解决学习问题,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创造性的描绘表现恐龙世界。
3.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喜爱自然和动物、关注自然环境及生物生存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教学生认识恐龙的外形结构、表情动态、习性环境,独立完成一幅恐龙为主题的想象画。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抓特征与再造想象表现事物的方法,创造性地画出恐龙。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一次大冒险,穿越到远古的侏罗纪时期,走进恐龙的时代,看看当时的它们怎样生活?恐龙在2.2亿多年前曾经统治地球达1.6亿年之久,然而在大约6500万年前却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老师讲)这节课让我们发挥无穷的探究精神和想象力走进精彩的“恐龙世界。
”(板书课题)二、恐龙知识交流(分小组比一比)1、学生共同交流,说出恐龙的名字:剑龙,甲龙、霸王龙、戟龙、三角龙等。
2、你了解恐龙有多少种?你还知道恐龙的那些知识?从食物上分,恐龙有哪两种?(300种,最大的恐龙有六层楼那么高,三十米长,130吨重,走起路来地面会发出震动声。
小的恐龙只有小鸟那么大。
恐龙从所吃的食物来分,可分为肉食恐龙和植食恐龙)。
3、同学们正在讨论手中的恐龙是肉食还是植食的,分析霸王龙的特点:头巨大、牙齿锋利。
前肢短小,后肢强壮,尾巴粗而短。
用线条画外形。
马门溪龙的特点:头小,脖子长,四肢行走,尾巴长。
用线条表现植食恐龙。
学生说剑龙、甲龙的特点,教师强调表现其特点。
三、创作示范指导1、教师板示部分恐龙画法,加上一定环境,并强调恐龙生活世界植被的特点。
2、学生总结画一幅恐龙生活场景的画需要几步:1、画外形(头、颈、身体、四肢、尾巴)2、画细节3、画背景4、涂颜色四、创设情景、指导创作1、活动要求:想象画出一只有创意、生动形象的恐龙,并带有一定环境。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恐龙世界》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第1课恐龙世界》是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想象和表现恐龙世界的创意。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恐龙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对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有待提高,动手能力也有待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恐龙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恐龙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2.实践法: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欣赏法:教师学生欣赏优秀的恐龙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恐龙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恐龙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如“你们对恐龙有什么了解?”“恐龙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对恐龙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创作恐龙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建议,如“你可以画一只正在奔跑的恐龙吗?”“你可以想象一下恐龙生活的环境吗?”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教研课三年级下册《恐龙世界》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编写本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发现恐龙的特征,进而发挥想象力,运用绘画的表现方法,在创作中自由表达个性与创意。
本课教学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因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探究空间就显得格外重要。
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实物模型、欣赏大量图片、观看模拟视频等,为丰富学生的创作提供多种视觉和触觉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养成探究生命奥秘的意识,学会掌握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恐龙,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教学目标:1. 认识恐龙,了解恐龙的种类及生活环境,分析恐龙的外形特点,能够用绘画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恐龙。
2. 学生在观察、触摸、分析、体验的过程中,了解恐龙的外形特点及生活环境。
采用组合作探究分析恐龙的造型特点。
结合图片、视频创设情境,利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恐龙。
3. 学生在愉快的实践过程中,感受美术的趣味性和表现方法的丰富性。
培养探究恐龙世界奥秘的兴趣,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同时树立正确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恐龙。
教学难点:恐龙的动态造型及合理地组织画面。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要丰富一些,对于美术表现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恐龙不是学生生活中真实的动物,孩子们接触的比较少,表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兴趣入手,结合科学知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大量的可视形象促进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去欣赏体验,来启发他们的思维联想。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鼓励学生抓住恐龙的外形特点,大胆描绘,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准备:师:视频、课件、恐龙模型、范画;生:勾线笔、水彩笔或油画棒、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出示恐龙图片,介绍一下自己了解的恐龙相关知识。
《恐龙世界》教案设计课题:恐龙世界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恐龙世界》是属于人美版三年级下册中“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一课。
“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小就喜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动画,听关于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充分利用相关课件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恐龙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观察、分析、表现恐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训练他们的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恐龙的种类及,分析恐龙的外形特点,能够用绘画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恐龙。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欣赏、分析、体验的过程中,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环境。
学生分析出恐龙的造型特点。
结合图片、视频创设情景,利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恐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唤起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表达学生热爱生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恐龙的外形特点,运用绘画剪贴的方式表现恐龙使其生动、有趣。
教学难点:恐龙的动态造型以及在创作中自由表达个性与创意。
教具准备:教师:课件、恐龙视频、示范画学生:教科书、各种绘画工具,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一、视频欣赏,激趣导入1、观看恐龙视频2、师:他们是谁?(恐龙)都有哪些恐龙?生:副栉龙、翼龙、梁龙、恶魔角龙……师: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么多的恐龙简直就是一个恐龙世界啊!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恐龙世界,探究恐龙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恐龙世界》(出示教具和课件题目)二、讲授1、课件欣赏,了解恐龙(1)出示恐龙生活的图片。
师:看了恐龙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恐龙的小知识吧!(出示小知识),谁能来读一读!(2)师:既然大家对恐龙这么熟悉,那老师考考你们,我出示恐龙图片,看谁能又快又准的说出恐龙的名字。
2、分析恐龙的体貌特征(1)通过食性将恐龙进行分类板书:植食恐龙、肉食恐龙(2)出示霸王龙和马门溪龙的特点霸王龙:肉食恐龙、头大、牙齿锋利、前肢短小、后肢粗壮、尾巴长而短。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恐龙世界》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第1课恐龙世界》是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恐龙世界的繁荣与灭绝。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恐龙世界,激发他们对自然生命的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世界。
他们对恐龙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深入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恐龙世界的繁荣与灭绝还不够。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的运用,但还需进一步指导,以提高他们的表现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恐龙世界的繁荣与灭绝,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恐龙世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勇于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恐龙世界的繁荣与灭绝,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恐龙世界。
2.难点:如何生动地表现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恐龙世界的氛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恐龙世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绘画技巧,引导学生掌握表现恐龙的方法。
4.创作法: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恐龙图片、绘画材料等。
2.学生准备:绘画材料、课外阅读关于恐龙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恐龙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已知关于恐龙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恐龙世界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恐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恐龙世界的繁荣与灭绝,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恐龙。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恐龙,讲解绘画技巧。
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恐龙世界》省级名师
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新设计
本课选择已再现“恐龙化石”为主导,第一,是因为恐龙是自贡的特色,是自贡的名片,美术课程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是我们一直倡导的。
第二,以恐龙灭绝为警钟,呼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关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点,养成学生保护生态的意识,培养其责任感。
第三,传承与创新,让孩子们认识恐龙这一古老物种,并用新型材料去表现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其综合素养。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拓画的成像原理,表现手法,制作过程和方法,认识拓画的审美特征。
并感受超轻粘土制作浮雕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和深入分析,认识拓画的独特美感特征。
通过练习撕、拓的过程,掌握点、线、面、肌理等美术语言在拓画中形成的色彩关系的艺术效果。
了解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3、情感与价值观:认识恐龙作为自贡小三绝之一这一地方特色的特点,拓画与黏土浮雕——恐龙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让香港学生感受“龙之乡”的独特魅力,促进大陆与香港的文化交流,和谐发展。
3学情分析
这次学习的是由香港和本校的学生组成,分别是3——6年级的学生,孩子们活泼,年级跨越也阻止不了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设计了两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恐龙化石”。
1、版画是美术类别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他是一种间接型的绘画形式,通过制版与印刷来完成。
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设计孩子们掌握“原版擦色版画”,运用的撕贴纸板制版,擦色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凸版画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运用绘画语言进行创作,在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浮雕是雕塑艺术品的形式之一。
在中小学,利用黏土来表现是非常容易让学生掌握的,这和材质本身的特点:“软时易造型,干时硬造型。
初步体会浮雕这一艺术形式所独有的魅力,他不同于绘画,有凹凸感,呈现立体的视觉感受。
以恐龙化石为表现载体,突出自贡特色,是传承与创新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