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监督
- 格式:ppt
- 大小:358.00 KB
- 文档页数:16
什么是行政监督?行政监督的主体有哪些?我国行政监督的主体分为执政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这五大类型。
其中社会监督也就是需要发挥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媒体的监督作用,与其他四种监督类型共同发生作用。
一、什么是行政监督1、行政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专设的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广义的行政监督泛指执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等多种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1)党、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是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
(2)被监督的对象,称为行政相对方,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3)其内容是相对方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执行决定、命令的情况。
(4)其目的是,监察和督导国家公共政策执行机关工作人员及国家公务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遵纪守法情况。
2、行政监督的内容。
行政监督的内容比较宽泛。
凡是监督对象的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都是监督的内容,都包括在监督的范围之内。
在行政监督中所发现的一切没有法律依据的行政行为都应依法予以撤销;对在行政监督中发现的一切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的行为要依法严惩。
随着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现在的行政监督已不仅仅局限于监督对象行为的合法性,同时也注重了对行政机关办事效率的监督。
因此,效能监督也同样重要,政府和政府官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
这是对行政监督提出的更为严格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二、行政监督的主体行政监督的主体。
在我国,行政监督的主体就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包括国家行政系统内部的上下级机关,如国务院、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和各级人民政府;还包括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各专门职能机关,如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等。
我国的行政法制监督体制是由行政组织内部的同体监督和行政组织外部的异体监督两部分构成。
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五种类型:(1)执政党的监督;(2)权力机关的监督;(3)行政机关的监督;(4)司法机关的监督;(5)社会监督。
名词解释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通过对行政行为和行政改革的监察、监察和监督的活动。
行政监督旨在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公共利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提升行政机关的透明度和效能。
行政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
内部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对自身行为的监督,旨在解决行政机关内部的不适当或违法行为。
内部监督主要依靠内部审计、内部检查、内部调查等机制进行,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建立监控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自身管理和约束。
外部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为进行监督,以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职权、违法行为或疏忽失职。
外部监督可以通过舆论监督、司法监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实现。
舆论监督通过媒体和公众的关注、批评和监督,促使行政机关遵守法律、规范行为、接受公众监督。
司法监督通过审理行政案件,判决违法行政行为的无效,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则是行政机关外部监督的法律程序,通过向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请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
行政监督的目的是制约行政机关的权力,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行政监督的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程序正义原则、公正公平原则等。
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监督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不得违反法律原则。
程序正义原则要求行政监督程序必须经过充分的听证、调查等程序,并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公正公平原则要求行政监督必须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
行政监督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防止和纠正行政机关的不当行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和法治,建设和谐社会。
行政监督内容及行政监督标准行政监督是指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和约束,以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正确履行职责。
行政监督内容和行政监督标准在维护政府公信力、促进行政效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监督内容行政监督应包括对行政机关决策、执行、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进行监督。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决策监督:对行政机关的决策程序和决策结果进行监督,确保其合法、合理和公正。
2. 执行监督:对行政机关的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确保其依法执行,不滥用职权,不失职渎职。
3. 管理监督:对行政机关的内部管理进行监督,包括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以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4. 服务监督:对行政机关的服务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优化行政服务水平。
行政监督标准行政监督应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以保证监督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1. 合法性:行政监督应基于法律授权,并符合法律程序和程序正义的要求。
2. 公正性:行政监督应公正、客观,不偏袒任何一方,维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3. 及时性:行政监督应及时进行,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问题扩大和恶化。
4. 有效性:行政监督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式,确保监督结果能够得到落实和执行。
5. 透明度:行政监督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和评议。
行政监督内容和行政监督标准对于保障行政机关的权力正当行使、维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各级行政机关应加强行政监督,完善监督机制,确保行政监督的有效性和公正性,推动政府行政能力的提升。
以上为行政监督内容及行政监督标准的简要介绍。
注意: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过程中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1】行政监督概念和类型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和讨论行政监督的行关内容。
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
它是以制度形式对行政权力实行制约。
通过监督权的有效运用,可以保证行政决策全面、准确的贯彻执行;也可以通过对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的惩戒、处置,约束和促使国家行政人员恪尽职守。
那什么是行政监督呢?有两种观点,我们专业上是指第二种观点。
行政监督就是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察、检查和督促活动。
加强对行政主体监督的必要性也源自公共权力自身的特性。
公共权力客观上都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同时公共权力还具有强烈的扩张性、排他性,以及明显的腐蚀性。
针对公共权力的这些特性,孟德斯鸠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即“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加强对行政主体监督的必要性,是由于人性天生具有“自利”等弱点。
关于人性存在弱点,所以需要防止或制约这些弱点,这是部分古今中外学者的共同观点。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洛克(John Locke)、孟德斯鸠等,中国古代韩非等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能祈求完美无缺的行政主体来治理国家,也不能期望仅仅靠培养、锻炼、教育就可以造就完善无缺的行政主体。
而应当借助有效的监督,健全监督体制和制度来弥补行政主体的缺陷,防止和纠正他们的错误和过失。
现代的公共选择理论则认为,政府官员同样是理性“经济人”,所以,不要期盼通过自我发展、修身养性来完全弥补这一缺陷,要加强对行政主体的管理,就是为了防止人性这些不易克服的弱点。
以行政监督主体是否是国家行政机关为标准,行政监督可以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1)内部监督,是指行政机关本身所进行的监督,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管理意义上的监督。
内部监督主要有行政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等。
行政监督的名词解释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行政监督的目的是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的廉洁和效能。
行政监督是行政监察的核心内容,也是行政法治的基本要求。
首先,行政监督具有法律性。
行政监督是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进行的,行政机关的监督职责和权限都是在法律范围内限定的。
行政监督需要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需要保护行政机关依照法律履行职责的权益。
其次,行政监督具有独立性。
行政监督是由独立的监察机构或行政机关自身进行的,独立性确保了监督的客观公正性。
监察机构通常独立于被监督的行政机关,可以自主开展监督工作,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的干预和影响。
再次,行政监督具有全面性。
行政监督覆盖了行政机关的全过程,包括决策、执行和结果。
监督的主体对行政机关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确保行政机关在决策过程中具有合法性和科学性,执行过程中具有公正性和效能,结果符合法律和公众利益的要求。
此外,行政监督具有权力制衡的功能。
行政监督是对行政机关的权力运行进行制约和监控的过程,可以避免滥用职权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监察机构可以对行政机关的决策进行审核,对执行过程进行监察,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置,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公共利益。
最后,行政监督具有公众参与的特点。
行政监督是社会公众对行政机关的监督行为,公众可以通过投诉、申诉、举报等方式向监察机构提供线索和信息,参与监督的过程。
通过公众的参与,可以提高监督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防止监察机构的滥用权力和不当行为。
总的来说,行政监督是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具有法律性、独立性、全面性、权力制衡和公众参与的特点。
行政监督的目的是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保护公民的权益,促进行政机关的廉洁和效能,推动行政法治的发展。
行政监督概述行政监督是指国家对行政机关、行政职能部门和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的一种制度安排。
它是现代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行政公正、促进政府廉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行政监督的定义、形式、目的以及我国行政监督发展的现状进行概述。
一、行政监督的定义行政监督是指国家对行政机关、行政职能部门和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一种制度安排。
行政监督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其依据是法律法规。
通过行政监督,国家能够实现对行政行为的约束,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行政监督的范围涵盖了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执行等方面的行政行为。
行政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合法性、程序合法性和效果合法性的监督。
二、行政监督的形式行政监督的形式多样,包括内部监督、外部监督、上级监督、同级监督、下级监督、群众监督等。
内部监督主要由行政机关内设部门对其他部门或个人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
外部监督则由其他机关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
上级监督主要是指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确保下级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正确执行政策。
同级监督是指同一级别的行政机关对其他同级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以实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下级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对直接下级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保证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合法合规。
群众监督是行政监督的重要形式,通过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行政监督,对行政机关及公务员的行为进行监督执纪问责,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作风廉洁。
三、行政监督的目的行政监督的最终目的是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政府廉洁,促进政府公正、提高行政效能、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行政监督通过监督检查、审计监督、案件监督、巡视监督等手段,确保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严禁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等违法行为。
同时,行政监督还能发现和纠正行政工作中的失误和不公,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专题:行政监督一、行政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政所进行的监督。
它有如下基本特征:监督对象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监督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国家特设的行政机关、政党、社团组织和人民群众等;监督性质是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种法制监督;监督的目的在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提高行政效率,推进廉洁建设。
二、行政监督的意义和作用(必要性):1、行政监督有利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确保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法制行政)2、行政监督有助于激励行政工作人员成为人民勤务员,即社会公仆。
(高效行政)3、加强行政监督是发展民主政治,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民主行政)4、完善和执行行政监督是惩治贪污、克服官僚主义、推进廉洁建设的必要措施。
(廉洁行政)5、加强行政监督有助于支持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法定权力,保障宪法、法律、法规的实施。
三、我国行政监督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我国行政监督的指导思想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宪法为依据,强化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法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搞好廉政建设,防止和反对腐败,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我国行政监督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一般监督与专门监督相结合的原则;纵向监督与横向监督相结合的原则;经常性监督、定期监督和不定期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四、当代中国的行政监督体系:至今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较为全面地、完整的行政监督制约机制,它主要由主体体系和对象体系两方面构成,从主体体系的内在构成要素看,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由行政组织外部的遗体监督(国家权力、司法机关、中央作为执政党实施的行政监督)和行政组织内部的同体监督(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社会群众以及舆论监督)两部分组成。
行政监督的作用有哪些,行政监督的方式是什么行政监督的重要作用:(1)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监督机关的廉政建设。
(2)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
(3)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热门城市:青岛律师玉环县律师呼兰区律师滁州律师宁城县律师舟山律师海安县律师新抚区律师河间市律师行政监督是为了防止行政机关滥用权力设置的,有权利必然就会有监督,只有在监督下的权利才是阳光下的运行,才是真正的权利。
那么▲行政监督的作用有哪些呢?行政监督的方式是什么?▲一、行政监督的作用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进行监察和督促的活动,这是广义的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的特点:监督主体的多样性;监督对象的双重性;监督内容的双向性;监督主体的层次性;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行政监督的重要作用:(1)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监督机关的廉政建设。
通过对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对监督所揭露出来的问题的处理,促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坚持依法办事,提高行政效率。
(2)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得力妥当的措施,使其造成的损失得到弥补或减少到最小程度。
(3)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行政系统的监督(1)一般行政监督。
是基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各级政府对其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监督。
其特征:主体与对象之间具有领导服从关系,具有普遍性和较强的约束力;属于政府系统和组织内部的监督,具有内部监督的各种优点和不足;层级监督的内容最为广泛,包括了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
主要形式有:工作报告、检查、专案调查、审查、备案、批准、提出议案、改变和撤消、惩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