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8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植物1、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2、(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3、(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
比较小的东西,用肉眼很难看清楚时,我们借用(放大镜);很远的东西,用肉眼无法看到时,我们借用(望远镜);很渺小的东西,用肉眼根本看不见时,我们借用(显微镜);要了解表皮里面的东西,我们可以借用(X光)。
4、种植了凤仙花,我们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记录树皮可以用(图画)、(拓印)的方法。
6、一棵大树是由(树根)、(树干)和(树冠)组成的。
7、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8、树(即植物)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9、我能用各种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高矮)、(形状)和(粗细)。
10、观察大树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同时还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11、大树的茎叫(木质茎),小草的茎叫(草质茎)。
12、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14、小草和大树一样,都是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常见的小草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
15、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6、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睡莲)等。
17、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观察)是学习科学的有效的手段,观察要有目的的做好(记录)。
(好奇心)让我没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的寻找问题的答案。
2.我们要进行科学研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3. 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
4. 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创作的。
5. 纸鹦鹉之所以能站在手指上是因为:(保持平衡的原因)。
走钢丝的演员手里拿着长长的杆子就是为了(保持平衡)。
6.(居里夫人)发现了(镭)、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李时珍写出了《本草纲目》、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
牛会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医学研究)、(航天探索)。
7. 牛会生一种类似天花的病,这就是牛痘,英国人(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8. 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里有什么)等。
第二单元1.校园里(花草、树木、小鸟、蝴蝶、蚂蚁)都是有生命的。
3.有生命的物体共同特征是:(能长大、会死亡、需要营养、能繁殖后代、要呼吸、对刺激有反应)等。
4.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要注意:(随时记录、注意安全、不伤害小动物、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等。
5.(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所以人们把它们统称为(生物)。
动物中包括我们人类。
6.树叶的生长形式有:(对生)(互生)(轮生)。
7.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8.蜗牛的身体分为:(外壳)、(头)、(腹足)、尾巴,头上有(两对触角),(腹足)可以运动。
9.金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10.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三年级科学上册必须掌握的内容第一单元植物1、植物的相同特点:它们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有根、茎、叶,都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和空间,都会经历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过程。
2、陆生植物有樟树、桂花、狗尾草、蒲公英等;水生植物有水葫芦、浮萍、金鱼藻等。
3、植物的叶分成叶柄和叶片两部分,叶片上有叶脉。
4、写观察记录要先写某某的观察记录,在写时间、地点、观察人,写维恩图时要标明名称。
5、描写、画画、拓印、拍照片等都是记录观察对象的方法。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二单元动物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在不同的动物,动物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2、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分成头、口、眼、触角、腹、壳,是软体动物,用腹足爬行,吃嫩叶。
3、蚯蚓生活在潮湿的泥土里,身体由许多环节组成,有刚毛,中间有突起的环节叫环带,离口近,离肛门远,是环节动物。
用身体收缩爬行,刚毛辅助爬行,吃腐殖质。
4、蚂蚁生活在干燥的环境,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有三队足,一对触角,是昆虫。
用足爬行,吃昆虫、面包屑等,用触角交流,爬过有信息素留下。
5、金鱼生活在水中,身体可以分为头、躯干和尾,身体有鳞片,用腮呼吸,用鳍游泳(有背鳍、尾鳍、胸鳍、腹鳍、臀鳍),吃面包屑、水里的小虫等。
6、动物在共同特点:1、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2、需要食物、空气和水,会排泄。
3、会运动。
4、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会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
7、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生物的共同特点是:1、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2、需要营养、空气和水。
3、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4、会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
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背书39页表格第三单元材料1、常见的材料有:金属、木材、塑料、纸、玻璃、纤维等。
常见的物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
2、金属的特点: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会导电、易传热。
金属的回收利用就是利用了延展性;铁锅是利用了易传热的特性。
三年级科学上册(新教科版)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水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2.水在达到100℃时沸腾。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
4.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7.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8.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9.水能溶解食盐、小苏打、白糖、红糖、味精、碱等,但不能溶解沙子、石头、木头等。
10.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11.通过加热、碾碎和搅拌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一些物质的状态、大小、数量、位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构成物质本身的成分却没有改变。
如水的三态变化、撕纸、折纸等。
13.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4.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湿的衣服干了、湿的黑板干了等。
15.杯子装水后,加盖子得蒸发慢,不加盖子得蒸发快。
说明水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快。
16.“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17.水蒸气存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水每时每刻都在蒸发着,从没停过。
18.我们看到热水上面冒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9.我们可以用加热、通风、增大表面积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20.水和水蒸气相同点:水和空气都是透明、无色、无味、会流动、有质量。
不同点:水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水蒸气看不见、摸不到,是气体。
21.水沸腾的时一定会蒸发,但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会沸腾。
22.温度计测量水温:(1)手拿温度计上端;(2)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3)温度计不能碰杯底和杯内壁;(4)读数时眼睛平视液柱,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水面。
23.酒精灯的使用:(1)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相互点火;(2)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二次盖灭。
24.在试管外面的碎冰里加盐是为了得到更低的温度。
25.用吸管给冰块吹热气,可以加快冰的融化。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植物》1.(看)、(听)、(摸)、(闻)、(量)、(画简图)、(拓印树皮图案)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书P6关注拓片方法)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图案)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书P9, 会区分木质茎和草质茎, 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 都生长在(土壤)中, 都有(根、茎、叶)的结构, 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都会(繁殖和死亡)。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也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同样需要(水分), (阳光)和(空气)。
7、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 (金鱼藻), (水花生), (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 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和死亡);都是(草本植物)。
9、树叶是(多种多样)的, 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判断是否是同一种树叶主要看形状、气味、叶脉的纹路是否一致。
10、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两部分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11.树叶是有(生命)的, 叶从(叶芽)开始生长, 再到(嫩叶、老叶、枯叶), 直到最后衰老(死亡), 完成了一生。
12.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3.用(测量)叶片长和宽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 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4.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 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 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 (阳光), (空气)和(适宜的温度);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1 物体的形状- 定义常见形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 描述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形状等。
1.2 物体的比较- 比较物体的重量、体积、高度等。
- 排序物体:按照重量、大小、高度等。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2.1 食物与营养- 认识常见食物:蔬菜、水果、肉类、粮食等。
- 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2.2 生活中的能量- 理解能量的概念:动能、势能、热能等。
- 探索能量的转化:摩擦生热、水力发电等。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3.1 天气与季节- 认识天气现象:晴、雨、风、雪等。
- 了解季节变化:春、夏、秋、冬的特点。
3.2 保护环境- 了解环境问题:污染、资源浪费等。
- 研究环保知识: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第四单元:科学探索4.1 观察与实验- 研究观察方法:仔细观察、记录数据等。
- 进行简单实验:光的折射、水的沸腾等。
4.2 科学思维- 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 研究创新思维:提出新想法、尝试新方法等。
第五单元:我们与自然5.1 动植物的世界- 认识常见动植物:动物、植物的特点。
- 了解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
5.2 自然界的规律- 研究自然规律:地球自转、季节变化等。
- 探索自然现象:彩虹、地震等。
希望这份复提纲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掌握本学期的科学知识。
祝研究进步!。
1.科学在我们身边一、填空1、科学研究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2、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二、应用1.找一找书包里的科学,写下来。
我所用的书、本等纸张都是用木材造成的;我的小盒有磁铁,可以控制小盒的开合。
2.玩具里的科学一、填空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对观察过的事物能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二、判断(1)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2)树叶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3)汽车做成流线形主要是为了美观。
(√)(4)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将它拆开研究。
(×)三、应用1.万吨货轮为什么能在海上航行?说说其中的道理。
因为水有浮力,货轮可以借助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航行。
2.生活中有好多玩具是充气的,如果放了气或充气不足,还能玩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不能,因为充气玩具是依靠空气的特点来制造的。
如皮球,充入气体有弹性,如果没有空气了,就没有弹性,无法玩了。
3、我们周围的动植物一、填空1、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
”2、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二、应用说一说你了解的一种植物的特点柳树的叶子是长条形的,树皮开裂,树枝也很软。
4.怎样认识物体一、填空1、眼睛、耳朵、鼻子、舌头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分辨出物体的不同特征。
2、在所有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周围的世界获得的信息最多。
3.我们可以用眼睛看到物体的形状;用鼻子可以闻到物体的气味;用舌可以知道物体的味道;用手可以了解物体的软硬。
二、选择:你是用什么感觉器官观察到小溪水的下列特征的?(1)小溪水清澈见底。
( A )(2)水哗哗的响。
( B )(3)溪水真凉啊。
( E )(4)小溪水甜甜地。
( D )(5)小溪水没有什么特别的气味。
( C )A眼 B耳 C鼻 D舌 E手二、应用:有5杯液体,分别是糖水、盐水、酱油、白醋、可乐,怎样把它们辨别出来?用眼睛看,酱油的颜色深;用鼻子闻,白醋酸;用舌头尝,糖水甜,盐水咸。
三上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也能像固体和液体一样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改变。
P3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P33、向气球中吹气,气球会越来越大,这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P34、压缩空气的应用:充气城堡、足球、充气床垫、喷水壶、充气轮胎、射钉枪。
P45、杯底的纸巾不会被浸湿的原因是空气占据空间。
P26、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空气有质量,可以用电子秤称瘪皮球和充气以后皮球的质量来证明。
P67、最早证明空气有质量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P68、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P89、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10、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P911、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P1012、在海边,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1、土壤中有水和空气。
P132、证明土壤中有水的方法:用纸巾包住土,握一握,发现纸巾湿了。
P133、证明土壤中有空气的方法:把土壤放进水中,发现有气泡。
P134、把土壤放进水中有气泡,搅拌几下,气泡消失,静置一分钟,土壤和水出现分层。
P135、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P146、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
P147、保水性最差的是沙质土,渗水性最差的是黏质土,保水性、渗水性都较好的是壤土。
P168、比较沙质土和黏质土的方法有哪些?P14-15答:(1)用放大镜看:沙质土颗粒大,黏质土颗粒小。
(2)用手捻一捻:沙质土颗粒硬,黏质土细腻。
(3)和点水握一握:沙质土握不成团,黏质土能握成团。
(4)比较渗水性:沙质土渗水性最强,黏质土渗水性最弱。
9、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土壤越肥沃。
P1710、改良土壤贫瘠的方法:①种植绿肥②多施农家肥③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植物1、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树瘤、果实、小动物、鸟巢、小草、藤蔓。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观察一棵树的顺序和方法。
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方法有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叶的气味、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果实和树叶等。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树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3、我国常见的四种小草:狗尾草、三叶草(学名黄花酢浆草)、蒲公英、车前草。
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大树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高大,茎粗、很硬,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小草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矮小,茎细、较软,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相同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4、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和浮萍。
我知道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有: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科.学.复.习.题姓名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4、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三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一、填空题。
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珠峰测量、航天探索、医学研究。
2、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经历的四个阶段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我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
5、18世纪初,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6、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 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7、袁隆平是一位农业专家,他进行的是农业研究。
8、科学家李时珍编著了医学百科全书《本草纲目》,居里夫人发现了镭。
9、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
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10、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
二、判断题。
1、科学只和科学家有关系。
(×)2、科学是非常高深的问题,我们小学生不需要了解。
(×)3、观察蚂蚁也是科学研究。
(√)4、只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我们都称他们为科学家。
(×)5、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6、想办法保持平衡能让各种物品站在你的指尖上。
(√)7、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入手,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成为一名小科学家。
(√)三、简答题。
1、你过去做过哪些与科学家工作相似的活动?看影子、看小鸡出壳、观察电视机“肚子”里有什么等。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一、填空题。
1、校园里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
2、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3、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等。
4、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
5、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意:随时记录、注意安全、不惊动或伤害小生物、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
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依靠阳光独立生活,位置一般不移动。
7、观察一种植物,我们可以用语言、文字和图画来描述。
8、树叶的生长形式有对生、互生、轮生。
9、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10、蜗牛的身体分为壳、头、腹足、尾,头上有两对触角,腹足可以运动。
11、金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靠鳍运动。
12、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对刺激有反应等。
13、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有:(1)萝卜不能改变自身位置,兔子可以运动。
(2)萝卜依靠阳光独立生活,兔子所需营养由外部供给。
二、判断观察活动中的下列行为是不是正确。
1、注意安全。
(√)2、不惊吓小动物。
(√)3、可直接触摸、抓举动物。
(×)4、保持安静。
(√)5、外出观察要活成人(老师或家长)同意,或者有成人陪同。
(√)三、简答题。
1、把“动物、有生命的物体、人、植物”填到下面图中正确的位置。
3、写出向日葵与桃树的三个相同点。
(1)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都生长在土里;(3)都需要阳光、水等。
4、在家鸽、鸟、螳螂、斑马、乌龟、非洲象、大熊猫、娃娃鱼、蜻蜓、蛇、蛙中,你认为他们中的哪些是一类?为什么?例:家鸽、鸟、蜻蜓属于一类,都是天上飞的。
5、在观察小动物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至少说出3点)6、请你以蚂蚁或蜗牛为例,说说在观察小动物时,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至少说出三点)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一、填空题。
1、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2、我们可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称一称重量,就能知道它含有多少水。
3、人体65%是水,一个鸡蛋中含有76%的水,一条鱼85%是水,蔬菜中90%是水。
4、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多亏了水。
5、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6、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7、挖小草做实验时尽量不要伤到小草的根。
8、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9、认识物体,可以用眼看、鼻闻、舌尝、手摸等方法。
10、像水这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11、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孔隙越小,水爬得越高。
12、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13、水有压力。
水越深压力越大。
14、水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15、物体放入水中,如果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物体就会沉下去。
16、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却变甜了,像这样的现象叫溶解。
水能溶解许多物质。
17、水可以溶解的物质有:白糖、食盐、奶粉、洗衣粉等。
18、水不能溶解的物质有:面粉、沙土、塑料、石头等。
19、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切碎、加热。
20、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海洋、冰川和地下暗河等许多地方。
21、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
22、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
只有一些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
23、如果地球上的水相当于一杯水,淡水只相当于一汤匙水,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滴水。
24、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25、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26、我们周围的一些活动会污染到水资源,如: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
27、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
28、要获得更多干净的淡水,人们想的办法有: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咸水变淡水。
29、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有:水龙头关不紧、马桶漏水、用流水洗漱、冲厕所等。
30、节约用水的方法:用完水关紧水龙头;刷牙、洗碗不用流水;洗衣、洗澡后的水用来冲厕所、洗车等。
31、第47界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呼唤地球的儿女珍惜每一滴水。
二、判断题。
1、水是白色透明的液体。
(×)2、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海对我们生活没有影响。
(×)3、固体、液体、气体都有可能溶解在水里。
(√)4、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用不完。
(×)5、不了解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闻或尝。
(√)三、简答题。
1、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最少写出3点)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1、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
2、直接来自大自然的为天然材料;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性质特点发生了改变的,为人造材料。
3、天然材料有:木材、石料、棉花、蚕丝、羊毛等。
4、人造材料有:纸、铁、玻璃、塑料、尼龙等。
5、造纸术由蔡伦发明,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6、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
7、同一张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不一样。
8、不同用途的纸,其吸水性和透明度不同。
9、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节约用纸。
10、纸的生产过程:剥去树皮——切成小片——煮烂成浆——搅拌纸浆——漂白纸浆——沥干水分——压成纸张。
11、常见的纺织材料有:棉、麻、丝、毛和人造纤维等。
12、看纺织品成分标志可以认识纺织材料的不同种类。
13、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它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14、我们采用砂纸磨、加热、敲打等方法,发现了金属的性质有表面有光泽、易传热、易变形等。
15、一般用铁做炒锅,因为便宜、坚硬、铁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16、用铝做易拉罐,因为便宜、轻、易加工。
17、首饰用金银做,因为昂贵、光泽度好、不易氧化。
18、塑料的优点:轻便可塑、牢固有弹性、透明隔热等。
19、塑料的最大缺点:不易分解,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极为有害。
20、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不好的影响有:占用土地、威胁海洋生物、影响市容。
21、科学家已研制出比较容易分解的塑料,如用木薯、玉米等原料生产出的可降解饭盒。
22、白色污染是人们大量使用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
二、排序题。
把用木材机械化造纸的流程编号按造纸的生产过程排列起来。
○1漂白纸浆○2剥去树皮○3沥干水分○4将木头切成小片○5将木片煮烂成浆○6烘干水分压成纸张○7搅拌纸浆顺序是:○2○4○5○7○1○3○6三、连线题。
结实较为结实棉线吸水性强吸水性弱燃烧时散发焦肉气味人工合成纤维燃烧时散发刺鼻气味燃烧灰烬成团,颜色发黑燃烧灰烬分散,颜色发白四、简答题。
1、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有哪些?(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3)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4)购物尽量用布袋或纸袋。
2、棉布与尼龙有哪些不同?棉布属于天然纤维:(1)比较结实(2)吸水性强(3)燃烧时散发焦肉气味,燃烧后灰烬分散,颜色发白。
尼龙属于人工合成纤维:(1)很结实(2)吸水性弱(3)燃烧时散发刺鼻气味,燃烧后灰烬成团,颜色发黑。
3、各种同颜色同大小的纸有哪些不同?牢固程度、毛边、吸水性、透明度。
4、尽可能多的写出纸的用途。
包装、印刷、装饰、书写、擦拭、盛装等。
第五单元提出问题一、填空题。
1、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2、亚里士多德认为:同样材料的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的重量决定。
3、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4、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二、简答题。
1、在我们选择研究的问题时,应多选择什么样的问题?(1)多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4)多提描述性问题。
2、科学问题的来源主要有哪三个方面?(1)在仔细观察的活动中。
(2)在进行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
(3)对一些已有的结论提出怀疑。
科学探究小实验★一、实验名称:动起来小人。
(P4)实验材料:白纸、铅笔、彩笔。
实验步骤:1、将白纸对折,对折后要大小相等,分别画上大小相等、神情不一的小人。
2、把上面的纸条紧紧卷在一支铅笔上。
3、左手按住纸条的底部,右手拿着铅笔,让上面的纸条随铅笔不断快速的伸展、卷曲。
实验现象:纸条随着铅笔伸展卷曲,上面的小人好像动起来了。
实验结论: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把小发现变成大科学。
★二、实验名称: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
(P6)实验材料:卡纸、回形针、铅笔、剪刀、彩笔、白纸。
实验步骤:1、在活动记录上描下或剪下鹦鹉图形。
2、将鹦鹉图形贴在卡纸上,沿轮廓剪下,鹦鹉就做好了。
3、不加回形针先试着让鹦鹉站在指尖上,看能不能站起来。
4、试着在纸鹦鹉不同部位加回形针,看能不能站在指尖上。
实验现象:1、当不加回形针时纸鹦鹉不会站在指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