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永远属于孩子-文档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春天是个属于孩子的天春天,无疑是个有活力、有朝气和充满青春味道的季节。
春天是属于孩子们的。
学业的压力不属于他们;懒散的态度不属于他们;发霉的思想不属于他们;畸变的生活不属于他们;虚假的面具更不属于他们!他们是活泼的、纯净的。
在这段时间,他们不需要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在微弱的灯光下,向着崎岖的未来努力。
他们期待和需要的,只是左手拉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在这春意盎然的时光里,在那绿油油的草地上肆意打滚儿,无拘无束。
天上多了几只风筝,借着柔和的春风缓缓移动,可一愣神儿工夫,风筝线便被粗壮的树枝束缚住了手脚。
孩子顿时泪光闪闪,可不一会儿,他们望见冰激凌的小脸上又出现了阳光。
他们单纯天真得就像稚嫩的春天,不知什么是愁、什么是忧。
春天是属于孩子们的。
这个季节充满了未知,充满了神奇。
春雨过后,地上出现了许多凹凸不平的小泥潭,这可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不会像青少年那样整天沉迷于手机和电脑,肉嘟嘟的小手在泥潭里挖来挖去,有时轻轻丢进去一粒小石子,溅起的泥水立即变成一个小小的土黄色漩涡,让他们惊讶又兴奋,于是来回翻搅直到彻底浑浊,搅搅停停、反反复复……孩子们在这里无比欢愉。
春天是属于孩子们的。
他们无忧无虑,在阳光下肆意奔跑乱叫。
春天与孩子有着太多的相同:他们同样稚嫩,就像刚破土的嫩芽,坚强又需要呵护;同样鲜活,不像飘在空中的灰色尘埃,毫无气息;同样活泼,如人们对心爱之物热情似火,总是兴致盎然。
春天,是个属于孩子的天。
正如朱自清先生说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是个出游天刘睿春,一个色彩纷呈、万物生长的季节。
这样的好日子,不去踏青干吗呢?去吧,去吧,放下手中的笔,迎着春风,到田野里去!看哪,它用最奔放的色彩热情地向你招手:黄黄的油菜花成片成片开放,远远的就可感知它们的温度,暖暖的,好不舒服!春风拂过,大片大片的黄便舞起来,仿佛这种能量可以传递似的,我体内的血液也跟着舞起来,美妙极了!如果黄黄的油菜花是人间热情的姑娘,那么粉嫩嫩的桃花必然是天上的仙女了。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开头景物描写作用春天来了,大地苏醒,生机盎然。
万物复苏,花朵盛开,河水奔流,鸟儿歌唱。
而在这蓬勃的季节里,孩子们就像春天的使者一样,带来了无限的惊喜和欢笑。
孩子们的笑声绽放在每一个角落,仿佛点亮了整个城市。
他们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如同春天的花朵,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他们的眼睛明亮而灵动,透着聪明和天真,总是充满好奇和求知的眼神。
他们的小手小脚永远忙碌不停,不知疲倦地寻找新鲜事物,不停地探索未知世界。
孩子们活泼而好动,他们欢快地奔跑在绿色的小草地上,踩出了一片片灵动的足迹。
他们随着风儿摆动的童真笑脸在阳光下跳跃着,欢乐的歌声不绝于耳。
他们追逐着彼此,嬉戏着发自内心的欢乐,如同春天里嬉戏的蝴蝶。
孩子们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他们带给人们希望和梦想,让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
他们的快乐和无忧无虑的天性,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孩子们是春天的小画家,他们用五颜六色的笔,画出了一幅幅生动而梦幻的画作。
他们拿起油画笔,描绘着大自然的美景,描绘着家乡的村庄,描绘着自己的梦想和愿望。
他们的画作色彩鲜明,富有想象力,仿佛带着世界的美好和希望。
他们的画作诉说着他们内心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更是展示了他们天赋和创造力。
孩子们是春天的小作家,他们用纸笔,写下了他们的想法和梦想。
他们写下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写下了对父母和朋友的爱意,写下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他们的文字简单而纯真,充满了童真的想象力和天真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了纯净和朴实的美好。
孩子们是春天的小歌手,他们用天籁般的声音,歌唱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憧憬。
他们的歌声清脆而动听,充满了童真和快乐,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了春天的愉悦和欢快。
他们的歌声传递着对父母的爱,对友谊的珍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传递着对和平和快乐的渴望。
孩子们是春天的小诗人,他们用银铃般的童声,唱出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美好的追求。
他们的诗句简约而有力,充满了童真和深情,让人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
珍视孩子的教育春天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的确,在这个万象更新的季节里,每个人都会为自己新的一年设想一些美好的计划,期待着它能够顺利地开花、结果。
也许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得到一种有所期待的幸福。
然而,真正的生活,往往是在意料之外的。
计划,常常因为赶不上变化,而化为一种略显哀伤的、美丽的幻影。
于是,我们只好重新制定新的计划,又一次开始那种幸福的期待。
对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的教育计划,又何尝不是如此。
如今,我已身为人母,我的孩子就是一个春天的开始。
孩子还不到2周岁,虽然还不能发清每个音,但在电话那头传来的依依呀呀的声音,背出来只有我听得懂的唐诗,让我憧憬着光明的未来。
而当一个学生走进我的课堂,作为教师的我,也开始着手为他制定一个美好的计划。
假如所有的这些计划,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我想,作为一个母亲,我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
不过,正如春风也会吹落枝头的花朵,春雨也会冻伤梢头的嫩芽,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计划难以完全实现,有的甚至还可能会完全落空;真正能够实现的,常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在人的一生中,可以出现很多次春天,错过了这一年的春天,您还可以寄希望于下一年的春天;但是,在孩子的成长教育里,我却没有那么多的春天可以错过。
一旦孩子的教育春天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出现。
断断续续地看完曹保印老师的《千万别教坏孩子》,其实我已经错过了自己的又一个教育的春天,因为我没有第一时间读完这本书,现在想来实在惭愧。
翻开曹老师的《千万别教坏孩子》,86个真实的新闻案例发人深思。
自杀、虐待、歧视、冷酷、无知、狂妄、愚昧、权欲、造假、欺骗、虚伪、谎言、纵欲、迷信、流氓、暴力、滥权、贫穷、空虚、迷惘……此类灰色调甚至黑色调的完全可以继续开列下去的词语,本来就令人触目惊心了;可一旦与我们的教育、与青少年群体“亲密接触”起来,而且频频见诸媒体,就不能不令人震惊和反思了: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可看看今天的教育,我们没有对生命的尊重,没有对同类的宽容,没有对自我的负责,没有对权利的珍惜,没有对规则的守护,没有对法治的信仰,没有对自由的向往,没有对人性的呼唤,没有对尊严的渴望,没有对常识的还原……谁还能对未来有信心?我们能把对未来的信心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吗?“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不是痴人说梦、自欺欺人的呓语,还能是什么呢?曹老师通过对86个真实教育新闻案例的理性分析,向我们真实展现了当代中国家长和教师面临的教育困境,以及内心的苦恼。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阅读理解《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一、引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孩子们的阅读理解水平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学业成绩,更关乎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未来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这一主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来剖析这个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命题。
二、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这句话给人一种美好、清新、充满希望的感觉。
它是在表达孩子的天性与春天的气息相通相融。
孩子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朝气蓬勃,他们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纯真的心灵。
要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就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关爱,让他们在温暖的春风中茁壮成长。
三、阅读理解的重要性阅读理解是指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它不仅包括对文字表面含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文字背后的意思和内涵的理解。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理解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具备了较高水平的阅读理解能力,孩子们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并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1. 培养兴趣要想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给予奖励、创设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阅读兴趣。
2. 多层次阅读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要引导他们进行多层次的阅读。
不仅要理解文章表面的文字含义,更要思考作者的用意和文章的隐含信息,逐步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3. 经典文学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提高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提升自己的语感和修养,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这个比喻非常贴切。
孩子们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他们的成长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和引导。
阅读理解能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注重培养和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自如,发现更多的世界,拥有更广阔的未来。
春天一直都在我身边作文700字春天是四季之首,它象征着生机、希望与活力。
它温暖了大地,唤醒了冬眠的万物。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春天一直都在我身边,给予我无尽的激励和力量。
我记得,小时候的春天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每当春天来临,我就会和邻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我们会在草地上追逐嬉戏,放风筝,种花种菜,享受春天的阳光和微风。
春天的到来,让我们尽情释放自己的活力和童真,感受生命的盎然。
随着年龄的增长,春天对我的意义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高中时代,春天意味着即将到来的学业压力和高考的挑战。
正是春天给予我力量,让我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拼搏。
当我在春天的阳光下辛勤学习时,我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春天的魔力使我在逆境中坚持,追逐我的梦想。
进入大学后,春天在我身边的影响更显重要。
大学生活充满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春天鼓励我追求自己的热爱和兴趣。
每当春天来临,我就会踏上远行,探索未知的世界。
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花朵的绽放,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春天使我意识到,只有积极主动的追寻和努力,我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除了在自然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我还发现春天在人群中的闪亮光辉。
春天是人际关系融洽和友谊增进的季节。
在春天的温暖中,我结识了许多重要的朋友和伙伴。
我们一起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快乐和困扰。
春天的来临激励着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春天让我意识到,友谊和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幸福与成长的基石。
春天一直都在我身边,陪伴着我成长。
从童年的欢乐玩耍,到青春的努力拼搏,再到大学生活的探索和成长,春天给予我无尽的激励和力量。
它让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追逐自己的梦想。
春天也让我明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友谊的维系是关键的。
春天的美丽景色和温暖阳光,让我的生命充满了希望和动力。
春天绽放的花朵,是我心中永不凋零的梦想。
春天温暖的阳光,是我坚定走向成功的动力。
无论将来发生什么,春天一直在我身边,为我笼罩着祝福和希望。
让我们珍惜春天的力量,放飞我们的梦想,无论走向何方,春天都会在我身边。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作者:王连明来源:《初中生(二年级)》2007年第12期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走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
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学生在写作业,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
突然看见,一个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小心地扎着。
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
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
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的第一抹春色。
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在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致呀!也许只有灵秀的孩子们才能感觉得到。
当孩子们采集到它时,一定十分快活,乃至大声地欢呼过。
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
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这以后,稍一留心,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了。
桌缝里,有一两截刚刚泛青或萌出芽苞的小树枝;有三五朵小野花,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
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彩尘吧,细心的孩子发现了,用小手指将它们拈起来,染在他们的课桌上。
终于有一天,我看见学生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是繁密的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眼的阳光。
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
打碗花、紫地丁、黄地丁、映山红,葛条……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着春天的进程。
有些野花,我根本叫不出名字。
一到春天,山里野花真是太多了,山坡上、田埂上、河边、路旁,到处都是。
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在手里。
这些山里的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无忧无虑地吹着柳笛,摇着手里的野花,沿着弯弯的小路跑着,跳着,到了学校,便把那些花插在课桌上。
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花枝绑在铅笔上,看上去,他像是捏着花枝在写作业。
2019年二年级语文下:春天永远属于孩子
1、《春天永远属于孩子》
(共2页,本地下载在线阅读New!)
古今中外写春天的诗文,可谓成千上万,其中不乏名篇。
朱自清的《春》就是最有名的一篇,不过它只适合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阅读,如果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未免深了些,长了些。
四季春为首。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开始萌发、生长、发展、壮大。
春天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心愿和希望。
春天是属于孩子的,他们本来就是祖国的花朵,与春天是分不开的。
我曾写过一首儿歌:花儿花儿,春天的娃娃:娃娃娃娃,祖国的花朵。
花儿爱春天,娃娃爱祖国。
(《花朵》)总是孩子们最先发现春天,他们用天真透明的心灵去感受春天,跟春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我小时候在农村,每当早春二月,就开始到田野打柴、挖野菜,总想亲眼看看小草怎样从土里钻出小脑袋,桃花怎样绽开笑脸,在由黄泛青的草地上打个滚,在绿油油的麦田里翻个跟头,简直胜过皇帝的龙床。
现在回忆起来,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代。
1、《春天永远属于孩子》
(共2页,本地下载在线阅读New!)。
春天的孩子现代诗一、原文:《春天的孩子》春天的孩子,在风里奔跑打闹。
像刚破土的芽儿,带着一身的娇俏。
那笑声传得很远,唤醒了沉睡的小鸟。
手里捏着五彩的风筝线,似乎握住了整个春天的美妙。
头发被阳光金镀,小脸儿乐成一朵花。
想把所有的快乐,都种在这暖暖的春洼。
繁花是最好的伙伴,蝴蝶也来把舞跳。
在春天的怀抱里,孩子找到了自由的城堡。
二、衍生注释:1. “破土的芽儿”:春天到来,大地回暖,种子发芽,冲破泥土,就像孩子充满生机活力地成长,用这个比喻来形容孩子的新鲜劲和希望感。
2. “金镀”:这里是说阳光洒在孩子的头发上,就像是给头发镀上了一层金色,很形象地描绘了阳光照耀下孩子头发闪耀的样子。
3. “春洼”:其实就是春天的一片土地,这里的“洼”给人一种充满生机可以孕育东西的感觉,孩子想要把快乐种在这里,就是想让快乐像种子在春天里一样不断生长。
三、赏析:- 主题:这首诗主题围绕着春天与孩子。
通过描绘孩子在春天里的种种活动,展示了春天所蕴含的生机、希望和自由这些美好的元素与孩子童真天性的契合。
- 情感:诗中充满了积极欢快的情感。
诗人对孩子在春天这一特定环境下的纯真快乐表达了喜悦之情,也流露出对春天以及勃勃生机的喜爱。
- 表现手法: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如把孩子比作刚破土的芽儿,形象地写出孩子如同新芽般充满生命力。
另外还使用了拟人的手法,“笑声唤醒了沉睡的小鸟”,赋予笑声和小鸟人的行为和状态,让画面生动起来。
还有通感的表现手法,“手里捏着五彩的风筝线,似乎握住了整个春天的美妙”,将视觉上的风筝线和内心感受到的春天的美妙联系起来。
四、作者介绍:从这首诗充满童真且欢快的笔触来看,作者可能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好的人。
也许是一位大人回味着自己童年的春天,也或许是对孩子和自然都充满热爱的教育工作者或者家长。
作者通过这首诗来传达对春天和孩子的喜爱,善于发现简单事物中的快乐和美。
五、运用片段:1. 当老师正在上一节自然课,讲到春天这个主题的时候,老师可以这样说:“就像那首《春天的孩子》中所描述的一样,孩子们和春天是那么的合拍。
春天的孩子600字第一篇:《春天的孩子》春风轻拂过脸颊,带来一丝丝凉爽又夹杂着花香的气息。
记得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刚放学的我蹦跶着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边的小草好像一夜之间都长高了,嫩绿嫩绿的,好像轻轻一掐就能挤出水来。
一只小麻雀扑腾着翅膀落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歪着头好奇地看着我,我也停下脚步,轻轻地朝它招手,心里想着:嘿,小家伙,春天来了,咱们都是春姑娘的孩子呢!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个小朋友蹲在地上,他似乎在认真地做着什么。
好奇心驱使我走近了些,原来他正小心翼翼地给一颗刚冒出芽的小树苗浇水。
我蹲下来,看着那株小小的树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恍若在向我们致谢。
小朋友抬起头,冲我笑了笑,那笑容里充满了成就感,就像他自己也是这棵小树的一部分。
“你在帮它长大呀?”我问道。
“嗯!”他点点头,“妈妈说,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给它一点水,它就会努力长成大树。
”听着这话,我心里暖洋洋的,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春天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呵护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
第二篇:《春天的孩子》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恍若在宣告春天的到来。
我和几个小伙伴相约来到了公园,准备找一片草地放风筝。
刚走进公园,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原本光秃秃的树枝上挂满了粉嫩嫩的花骨朵儿,好像只要轻轻一碰就会绽放。
我们兴奋地找了个空旷的地方,拿出五颜六色的风筝,开始放飞心情。
正当我们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一阵风吹过,把我的风筝吹到了一棵大树的枝丫上。
看着挂在高处的风筝,我心里那个急啊,可是又够不着。
这时,一个穿着蓝色衣服的男孩跑了过来,他看了看树上的风筝,然后对我笑了笑:“别着急,我帮你拿下来。
”说完,他就找了根长棍子,踮起脚尖,努力地够着风筝。
终于,在他的帮助下,风筝顺利地回到了我的手中。
“谢谢你!”我感激地说。
“没事,春天嘛,就是要互相帮忙。
”他笑着回答。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像是春天的孩子,感受到了温暖与互助的力量。
春天的孩子
作者:
来源:《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2年第03期春天的孩子真多,春天非常喜欢他们。
太阳宝宝最受春天的喜爱。
春天耐心地告诉她,春天的时光很短暂,也很寶贵,要早早地升起,催农民伯伯到田里耕种。
太阳红着脸,记住了春天妈妈的话,每天都按时上岗。
春天也爱树宝宝。
她让小树们,听到春雷敲鼓声,就不能再睡大觉了,要锻炼身体,快快发芽,长出绿油油的叶子。
小树们可听话了,一个个挺直了腰杆在生长呢。
花儿是春天妈妈最爱美的孩子,他们争先恐后地开放,红的像火,白的似雪,黄的像金,还散发着清香。
我们常常蹲下身子,把小小的鼻子往花朵上凑,使劲地嗅一嗅花香。
我们也是春天妈妈最可爱的孩子。
我们甩掉厚厚的棉衣,在小路上跑着,想让个子长得更高一些,还想跟路边刚种下的小杨树比比谁长得快一些;在校园的假山下,我们捧起书大声地朗读着,在学习的道路上,可不能当小懒虫啊。
春天的孩子真多!我们在春天的怀抱里,幸福、愉快地成长着!。
春天永远属于孩子
古今中外写春天的诗文,可谓成千上万,其中不乏名篇。
朱自清的《春》就是最有名的一篇,不过它只适合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阅读,如果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未免深了些,长了些。
四季春为首。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开始萌发、生长、发展、壮大。
春天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心愿和希望。
春天是属于孩子的,他们本来就是祖国的花朵,与春天是分不开的。
我曾写过一首儿歌:“花儿花儿,春天的娃娃:娃娃娃娃,祖国的花朵。
花儿爱春天,娃娃爱祖国。
”(《花朵》)总是孩子们最先发现春天,他们用天真透明的心灵去感受春天,跟春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我小时候在农村,每当早春二月,就开始到田野打柴、挖野菜,总想亲眼看看小草怎样从土里钻出小脑袋,桃花怎样绽开笑脸,在由黄泛青的草地上打个滚,在绿油油的麦田里翻个跟头,简直胜过皇帝的龙床。
现在回忆起来,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代。
这篇课文的题目叫《找春天》,侧重在一个“找”字。
既然需要找,说明春天尚没有完全显露出来,还在朦胧或隐蔽之中,像捉迷藏似的。
说明本文写的是早春时候。
早春的景象与仲春、暮春有所不同,文中可以看到:“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树木吐出点点嫩
芽”,“解冻的小溪”,都在暗示春天才刚刚开始,还没到春光烂漫的时候。
唐代诗人齐己的《早梅》诗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之句,据说原来为“数枝开”,当时的大诗人郑谷指出:“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此文中的“野花一朵两朵”与此相比较,同样突出一个“早”字。
这篇课文的体裁,说它是幼儿散文,不如说它是幼儿散文诗。
这种体裁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其实他们已经在课文中学过散文诗,只不过不知是散文诗罢了。
它是散文和诗歌的结合,兼有二者的特点,但特别强调有诗的美,诗的意境。
一般不写人,不叙事,重在写景和抒情,句子的跳跃性较大,读起来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
本文是用第一人称,以孩子的眼光观察春天,想象春天,从不同的角度感知春天,也说明了春天是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有形体的,把抽象的变得形象了。
但这里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比如看到的是花草树木,怎么说是看到春天呢?听到的是鸟叫,怎么是听到春天呢?因为这些都是春天的象征呀!北朝陆凯有句诗“聊赠一枝春”,本来赠的是一枝梅花,为什么写成“一枝春”?因为梅花可以代表春天。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找到答案的同时也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其
作用使春天人格化、形象化,使语句有气势而又节奏明快。
应该指出,有些语句既是拟人,又是比喻,还是排比,教学时可让学生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句子,感受其作用。
另外,文中准确地运用了大量的表示动作的词,如
“探”“开”“吐”“解”“荡”“摇”“叫”“笑”等,这些动词好像使春天也动起来,活起来了。
学习这篇课文的前后,可在早春时带领学生到野外去观察,寻找春天,让他们说说有什么新的发现,对课文又有什么新的理解。
总之,要让学生动起来,用眼睛看,用心灵感受,才可能融会贯通,得到美的陶冶。
教材编者语
《找春天》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意在和课文中描写的“早春”吻合。
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形象感强、有儿童情趣。
春天,对孩子而言,虽然不乏物候的直观感受,例如,天气变暖了,小草长出来了,花儿开了,但毕竟不像一般物体那么具体。
那么,要让孩子感受到春天,就需要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这篇课文把春天比喻成一个小姑娘,一下就让孩子具体可感,因为他们自己或同学就是这样的小姑娘。
接着,作家把小草比喻成春天小姑娘的眉毛,把野花比喻成春天的眼睛,把嫩芽比喻成春天的音符,把小溪的声音比喻成春天的琴声。
这个春天的小姑娘,又顽皮又可爱。
“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在喜鹊、
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课文通过一系列具有动感的比喻,把春天的可触可感表达出来了。
正如作者所言,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具有内在的节奏。
所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节奏非常重要。
至于各种修辞手法,似不必在此讲给学生,但可以让学生模仿着写一写。
(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