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化与操作化
- 格式:ppt
- 大小:881.0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三章测量测量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
具体地说,测量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字或符号分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即研究变量)之上,从而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测量中的一个数字当作一种物体或事件特征的代表符号,这些符号本身不具有意义,仅在我们赋予意义时,它们才会有意义。
而法则是告诉我们做些什么的一种指引或方法。
好的法则可以得到好的测量。
对社会现象的测量是从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开始的。
概念的具体化在社会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如何测量贫困将决定人们是否会从各种社会计划中得到援助,它将影响到千百万人的生活。
有人认为只有人们无法维持健康所需食品时才是贫困的,另一些人则认为如果人们的收入只有中等收入的一半就是贫困的。
还有人认为如果收入在最低标准以下的就是贫困。
1一、概念、变量及指标1、概念:是对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的概括性表述,概念所代表的是该类事物的一种或数种共同属性。
例如,“生物”是一个概念,它所指的并不是单一的有生命的物体,而是代表各种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
“重量”也是一个概念,它所指的并不是单一物体的某种特点,而是观察过很多物体后所抽离出来的一种属性。
22、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
它是通过对概念的具体化而转换来的。
变量具体指概念内涵的各种类型或各种状态,它们对应于于各种实际存在的事物,因此变量是可以观察和量度的。
比如性别就是一个变量,它表示男性和女性两种不同的状态;顽固行为也是一个变量,它表示很顽固、不顽固等不同的程度。
3、指标:表示一个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称为这一概念或变量的一组指标。
指标是概念内涵的指示标志,它们直接表示经验层次的现象。
例如迅速地辨识各类地图是“智力”的一个指标,耐心回答行人的问路是“同情心”的一个指标。
4、变量与指标的关系:如果从层次来说,变量是从概念或命题引申出来的1【美】劳伦斯·纽曼:社会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8.2杨国枢等: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12。
概念的概念化定义和操作化
概念的概念化定义指的是将一些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抽象成一个个概念,并加以定义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研究和应用。
操作化则是将这些概念具体化,转化为可被测量和实施的指标和方法。
概念的定义通常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概念的内涵,即概念所代表的意义和特征;另一个是概念的外延,即概念所包含的具体事物范围。
例如,人类的概念内涵包括有思想和自我意识等特征,外延则涵盖全体人类。
对于同一概念,不同领域、不同学者可能会给出不同的定义。
因此,在进行概念化时,需要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确立概念的范围和特征。
例如,对于“教育”这一概念,可以考虑教育的内涵、目标、方法、实施者等多个方面,以获得更准确的定义。
在概念化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操作化,即将概念转化为可以实际应用的方法和指标。
这需要将概念的内涵提取出来,并将其转化为可度量和实施的指标。
例如,在教育领域,可以将教育的内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绩等具体指标,并通过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来度量。
概念的操作化对于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术研究中,概念的操作化可以使概念更加具体和可测量,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和精确。
在实践应用中,概念的操作化可以使概念具有更实际的指导意义,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在进行概念化和操作化时,需要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将其转化为可度量和实施的指标和方法。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研究和应用概念,从而推动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发展。
操作化和概念化的异同操作化和概念化是两个在思维模式中常用的概念。
它们有很多共同点和区别,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首先,操作化和概念化在思维模式中的角色不同。
操作化通常是指将抽象的概念或思想变为具体的行动和实践的过程,通过行动来实现目标。
而概念化则是指将具体的实践和行动抽象为一种概念或思想的过程,通过思考和归纳总结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操作化和概念化在思维过程中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操作化的起点通常是具体的事物或问题,而操作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或达到某个目标。
操作化的终点是将实践经验总结归纳为具体的方法和指南,以便将来的实践中可以有章可循。
概念化则相反,它的起点是具体的实践和经验,通过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过程来提炼出概念和原则,这些概念和原则可以指导未来的实践。
此外,操作化和概念化的方法和技巧也不同。
操作化通常通过实践和模仿来达到目的,注重于具体的行动和操作。
而概念化则更强调思考和理解,注重于抽象的概念和原则。
操作化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而概念化更加注重理论和知识的构建。
此外,操作化和概念化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也有所区别。
操作化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而概念化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最后,操作化和概念化在实践中的应用也有不同的场景。
操作化更加适用于具体的实践场景,例如学习一门技能或解决具体的问题。
而概念化更加适用于抽象的思考和理论推演,例如学习一门学科或构建理论模型。
综上所述,操作化和概念化是思维模式中常用的概念,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区别。
操作化强调实践和行动,概念化强调思考和理解。
操作化更加关注具体的实践和问题解决,概念化更加关注抽象的概念和原则。
两者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也有所侧重,操作化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概念化注重理论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同的场景和目标需要不同的思维模式,操作化和概念化可以相互补充,并在不同的情境中发挥作用。
操作化和概念化的比较操作化和概念化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操作化侧重于实际操作和解决具体问题,注重实际经验和技能的运用;而概念化则更注重抽象思维和理论构建,强调概念的形成和理论的建立。
下面将分别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操作化是一种实践性的思维方式。
操作化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它关注问题的具体操作和技能的应用。
比如,针对一个具体的技术问题,操作化的思维方式会首先考虑如何直接解决这个问题以及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操作化的优势在于能够迅速解决实际问题,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
但是,操作化过于注重实践,容易陷入局限思维,缺乏对问题本质的深入思考。
概念化则更注重抽象思维和理论构建。
概念化强调问题背后的原理和理论,通过对问题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理论,从而解决类似问题。
概念化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提供更广泛的应用。
概念化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系统性的思考方法和理论依据,帮助我们理清问题的思路,达到长远解决问题的目的。
但是,概念化也容易过于抽象和理论化,难以与实际问题结合,导致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
其次,操作化强调经验和技能的运用。
操作化的思维方式建立在个体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基础上,通过实践中的反复摸索和总结,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操作化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操作方式,应对复杂的环境和问题。
然而,操作化过于依赖经验和技能,容易局限于已有的模式,不容易突破思维的局限。
概念化则更注重知识和理论的积累。
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借助概念和理论的支持,通过学习和研究,提供不同层次的知识和理论积累。
概念化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问题,并通过理论的运用预测和解决问题。
然而,概念化过于注重知识和理论,容易忽视具体问题的特殊性,缺乏灵活性。
再次,操作化更侧重局部和具体问题的解决。
操作化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通过具体的操作和技能运用,快速解决问题。
操作化注重问题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细节,能够迅速定位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知识隐藏结构的操作化和概念化
概念化和操作化可以被视为详细说明变量及其属性的过程。
一旦定义了变量,我们就必须说明如何测量变量。
操作化,字面上的意义就是测量变量的动作。
操作化连接概念定义与一套特别的测量技术或程序,或者说是构想的操作定义(即通过研究者执行的特定操作行为产生的定义)。
概念化是这样一个过程:捕捉一个构想,并通过赋予它一个概念或理论定义的方式来提炼它。
概念定义是以拍象的理论术语所下的定义。
它涉及其他想法或构想。
没有任何神奇的手法可以把建构转变成精确的概念定义,这需要仔细的思考,直接的观察和与其他人交换意见、阅读其他人所思所言,以及尝试各种可能的定义。
(好的定义具有清楚、明晰和特定的意义,其中没有令人困惑或模糊不清之处。
) 操作化是将概念层次和经验层次联系起来的认识论过程。
我们看不到性别,却可以看到男人和女人。
我们看不到智商,却可以看到
1Q分数或学生回答问题的速度。
论文写作中的概念定义与操作化论文写作是学术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活动。
在进行论文写作时,概念定义和操作化是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
本文将就论文写作中概念定义和操作化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
一、概念定义概念定义是指在论文中对关键概念进行明确和准确的阐述和解释。
在论文写作中,概念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学术术语的定义学术研究中常常会使用一些特定的术语,这些术语具有特殊的含义和用法。
在进行论文写作时,需要对这些术语进行准确定义,以避免歧义和误解。
例如,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术语如“自尊”、“认知”等都需要进行明确的定义。
1.2 概念的范围和内涵概念的范围和内涵是指对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涵义进行明确和详细的界定。
在进行论文写作时,需要对所研究的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以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研究内容。
1.3 概念的关联及差异在论文写作中,概念之间常常存在关联和差异。
为了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理解研究的内容和观点,需要对概念之间的关联和差异进行明确的说明。
例如,在社会学研究中,概念如“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和差异,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和解释。
二、操作化操作化是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变量或指标。
在进行论文写作时,操作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操作化的相关内容:2.1 变量的测量在进行研究时,需要对所研究的变量进行测量。
测量是将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数值或指标的过程。
在进行论文写作时,需要明确变量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指标,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2.2 实证研究的操作化在进行实证研究时,需要将研究问题和假设转化为具体的可操纵的变量。
操作化是实证研究的关键环节,通过操作化,可以对研究的变量进行定量的测量和分析,从而得出客观的结论和推断。
2.3 操作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操作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进行论文写作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可靠性是指测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有效性是指测试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概念操作化例子集合第1篇: 概念操作化例子1、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命题进行操作化?2.知识点: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3.答题要点:操作化是指明确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的这一过程。
操作化的作用是便于人们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
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都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开始往往是模糊或含义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概念、子概念组合而成的。
一个概念越抽象,它所包含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难把握,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操作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需要对概念和命题的变量进行度量,这就要将抽象定义转化为操作定义。
所谓操作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所做得说明。
其做法是把抽象定义一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分解为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这些指标一般都是与概念和命题中的变量相对应的。
这一过程就是对概念和命题的操作化过程。
概念和命题的操作化的关键就是寻找一定的、能够明显区分的测量指标来说明概念的属性,其中每一项指标反映概念和命题的其中一方面或其中一变量。
寻找测量指标可以综合采用经验的办法和理性的办法。
经验的办法是研究者通过对概念的大致理解,提出若干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理性的办法是通过大量查阅文献,找出概念和命题的各种含义,根据其变量列出备选的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对于复杂的概念和命题,选出的测量指标往往很多。
为了明确其中变量的层级和变量间的关系,人们通常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指标。
至此,概念和命题的操作化即告完成。
4.注意的问题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类似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命题是关于事物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及其关系的表述。
5、实际操作根据本人的兴趣或条件的便利(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亦可),选择和确定一个社会调查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