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强环境学导论课件-第6章
- 格式:ppt
- 大小:8.74 MB
- 文档页数:8
第1章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环境及其组成1.人类的环境(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图1-1 人类环境的结构图1-2 自然环境的构成(2)人工环境人工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它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人类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称上层建筑。
图1-3 人工环境的组成2.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1)环境要素①环境要素的定义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且环境要素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因素。
②环境要素的特点表1-1 环境要素的特点(2)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3.环境的分类通常的分类原则是环境范围的大小、环境的主体、环境的要素、人类对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的功能。
(1)聚落环境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与活动的中心,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市环境。
①院落环境是由一些功能不同的构筑物和与它联系在一起的场院组成的基本环境单元;②村落环境是农业人口聚居的地方;③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工业、商业、交通汇集的地方。
(2)地理环境①定义地理环境位于地球的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km,它是能量的交锋带。
②特点a.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能和主要来自太阳的外部能量,并在此相互作用;b.它具有构成人类活动舞台和基地的三大条件,即常温常压的物理条件、适当的化学条件和繁茂的生物条件;c.这一环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人类的饮食、呼吸、衣着和住行。
环境学考研天津科大何强《环境学导论》考研复习笔记一、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环境及其组成★★★1人类的环境(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图1-1 人类环境的结构图1-2 自然环境的构成(2)人工环境人工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它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人类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称上层建筑。
图1-3 人工环境的组成2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1)环境要素①环境要素的定义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且环境要素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因素。
②环境要素的特点表1-1 环境要素的特点(2)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3环境的分类通常的分类原则是环境范围的大小、环境的主体、环境的要素、人类对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的功能。
(1)聚落环境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与活动的中心,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市环境。
①院落环境是由一些功能不同的构筑物和与它联系在一起的场院组成的基本环境单元;②村落环境是农业人口聚居的地方;③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工业、商业、交通汇集的地方。
(2)地理环境①定义地理环境位于地球的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km,它是能量的交锋带。
②特点a.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能和主要来自太阳的外部能量,并在此相互作用;b.它具有构成人类活动舞台和基地的三大条件,即常温常压的物理条件、适当的化学条件和繁茂的生物条件;c.这一环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人类的饮食、呼吸、衣着和住行。
目 录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 生态学基础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 城市生态系统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 人口的增长与控制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 粮食问题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 能源与环境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 未来的能源供应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 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 海洋污染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 大气的污染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4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5章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6章 噪声公害与微波污染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7章 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的污染及控制对策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8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9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变化的趋势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0章 环境经济学概论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环境及其组成1.人类的环境(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目 录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三、简答题四、论述题五、综合分析题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第2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第3章 生态学基础第4章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第5章 城市生态系统第6章 人口的增长与控制第7章 粮食问题第8章 能源与环境第9章 未来的能源供应第10章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第11章 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第12章 海洋污染第13章 大气的污染第14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第15章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第16章 噪声公害与微波污染第17章 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的污染及控制对策第18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9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变化的趋势第20章 环境经济学概论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环境[温州大学2016年研]答: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它们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
其中,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人工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它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人类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称上层建筑。
2环境自净能力[中山大学2014年研]答:环境自净能力是指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作用下,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随着时间的变化降低的能力。
降低的速度和数量因环境结构和状态的不同而不同,是环境基本特征的表现。
环境的自净作用或自净能力的大小是估计该环境容量的重要前提。
3环境质量[中山大学2013年研;温州大学2015年研]答: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人们通常规定一些具有可比性的内容来作为衡量环境质量的指标。
4环境容量[中山大学2016、2015年研;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研]答: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章节题库第11章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一、名词解释1.水体自净作用答:水体自净作用是指受污染的水体由于自身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经一段时间后恢复和达到受污染前的状态,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
水体自净过程包括稀释、混合、沉淀、氧化还原、化合分解、吸附凝聚等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
2.生化需氧量答: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需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
BOD是反应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通常采用20℃培养5天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氧的量为指标,记为BOD5,单位为mg/L。
二、简答题1.什么是水资源,地球上水资源是怎么样分布的?答:(1)水资源是指现在或将来一切可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源。
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资源的分布①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为13.6亿km3,其中海水占97.3%,淡水占2.7%。
淡水资源中冰山、冰冠水占77.2%,地下水占22.4%,湖泊、沼泽水占0.35%,河水占0.1%,大气中水占0.04%。
便于取用的淡水只是河水、淡水湖水和浅层地下水,估算约300万km3,仅为地球总水量的0.2%左右。
②水在自然界中呈现循环状态。
地球上循环的水量,每年大体为42万km3,其中降落到陆地上的约为10万km3,而后通过江河流入海洋的水量约4~4.5km3。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又是地球上自然资源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质,因此,应特别加以保护。
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什么?答:我国水资源特点如下:(1)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
人均水量为2600m3,只有世界人均的1/4,亩均水量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我国水资源按人口平均并不富裕。
(2)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东南沿海湿润多雨,西北内陆干燥少雨;长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国的38%,径流量占全国的82%;黄淮海三大流域,耕地占全国的40%,而径流量只占全国的6.6%。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第2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第3章 生态学基础第4章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第5章 城市生态系统第6章 人口的增长与控制第7章 粮食问题第8章 能源与环境第9章 未来的能源供应第10章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第11章 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第12章 海洋污染第13章 大气的污染第14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第15章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第16章 噪声公害与微波污染第17章 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的污染及控制对策第18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9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变化的趋势第20章 环境经济学概论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第2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第3章 生态学基础第4章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第5章 城市生态系统第6章 人口的增长与控制第7章 粮食问题第8章 能源与环境第9章 未来的能源供应第10章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第11章 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第12章 海洋污染第13章 大气的污染第14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第15章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第16章 噪声公害与微波污染第17章 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的污染及控制对策第18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9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变化的趋势第20章 环境经济学概论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自净能力(中山大学2014年研)答:环境自净能力是指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作用下,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随着时间的变化降低的能力。
降低的速度和数量因环境结构和状态的不同而不同,是环境基本特征的表现。
环境的自净作用或自净能力的大小是估计该环境容量的重要前提。
2.环境质量(中山大学2013年研;温州大学2015年研)答: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