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环境工程学充气与增氧5
- 格式:ppt
- 大小:9.37 MB
- 文档页数:3
水产养殖增氧机的使用与维修作者:李烈柳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04期水产养殖的鱼塘离不开增氧机,因为增氧机可以增加水溶氧量和改善水质,促进鱼类生长,防止鱼塘因缺氧引发鱼浮头、死亡。
下面介绍水产养殖增氧机的使用与维修技术,供养鱼农友参考。
一、增氧机的选购1. 根据养鱼塘的水深度来选购机型。
目前水产市场上增氧机供应的机型有:叶轮式、喷水式、水车式、射流式和充气式5种。
前三种增氧机机型适用于浅水鱼塘;后两种增氧机机型适用于深水鱼塘。
1.5~2米水深的浅水鱼塘一般宜选择叶轮式(如下图所示)和喷水式增氧机。
2. 根据增氧机负荷水面来选购机型。
养鱼专业户可根据自己的养鱼塘面积大小来选择所需要的增氧机型,下面介绍部分增氧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详见下表所示),供用户选购适用机型参考。
二、增氧机的正确使用1. 使用前,减速箱内的油面应保持在1/3齿轮的高度,若不足应加入10号机油;电源接线柱要加弹簧垫圈,接线要牢固;需接好地线,接线盒进线要加橡皮圈,严防进水;需检查叶轮、电动机等机件,确认正常完好后方可以下水。
2. 下水时,整体应保持水平或接近水平状态,以免减速箱中润滑油从通气孔中溢出;应严禁电动机与水接触,以免因进水而烧坏电动机。
要将增氧机用绳索牢固地安装在鱼塘中央,防止运转时自行回转或倾翻,缠绕电线,造成漏电停机事故。
增氧机浮力有限,严禁人员攀登上机,严禁用力拖拉电线。
3. 启动时,应注意观察增氧机的运转情况,若出现反转、异响、振动不稳等现象,应立即停机检修,待故障排除后方可重新开机。
4. 工作时,应使叶轮上的“水线”记号与水面平齐,若无记号,则将其上端面与水面摆放平齐,以防入水过深,使得电机过载而被烧坏。
运行中,人、畜不得靠近增氧机叶轮,以防叶轮受伤;要随时清除叶轮上的附着物,使叶轮保持最佳工作状态。
5. 最佳开机时间。
晴天中午开机,阴天清晨开机,连绵阴雨天半夜开机;傍晚不开机,封冻0℃以下不开机。
6. 掌握好开机时间长短。
纯氧增氧系统,纯氧水产养殖增氧纯氧增氧系统PSA制氧机与JMR高效溶氧器高密度养殖鱼池处靠植物在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来增加水的溶氧量,或靠来自空气中的氧气溶解于水体是无法满足鱼池中对氧的需求。
空气增氧,空气中氧的含量只有21%,氧气又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因此,常温常压下,空气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8-10mg/L,空气增氧操作可使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度最高达80%-90%,即水中溶解氧浓度最高为8-9mg,尤其是当鱼池中鱼的密度较大时,采用空气泵增氧,溶氧量一般只能达到4-6mg/L左右,这对于溶氧量要求较高的高密度养殖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空气增氧法能耗大,效率低。
纯氧中氧的含量几乎是空气中的5倍,使用纯度达93%以上的氧代替空气的纯氧增氧法,能使水中氧气的溶解度高达50mg/L。
这与空气增氧相比,提高很多,它使好氧微生物的浓度和活性提高,使微生物充分发挥作用,生物反应器水处理效果会更好好。
纯氧增氧法还易于通过调节氧气流量与压力控制水中溶解氧的浓度,使之适合各种水质处理的要求。
纯氧增氧;所需设备构造简单,运行操作方便,容易实现自动控制,可以有效的为用户节约投资成本、降低养殖人员数量、减少占地面积。
纯氧增氧溶解速度高,无噪音,如果鱼池溶氧量能稳定的保持在10.Omg/L ,鱼的产量将会大大增加,生长周期会大大缩短,饵料消耗会大大降低,经济效益会大大提高。
用纯氧增氧所需的投资费用,完全可以由电费的减小和良好的养殖效益中得到补偿。
纯氧增氧是一种高效增氧方法。
纯氧增氧技术相比普通空气增氧在技术及经济上有优越性,同时随着纯氧增氧技术的成熟及制氧成本的下降,纯氧增氧将会在高密度水产养殖中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
在美国和欧洲,纯氧技术已成功用于高密度水产养殖污水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纯氧增氧不宜采用采用瓶装氧气进行供氧,成本较高,只适合于临时养殖。
因此最好采用采用变压吸附装置(简称PSA装置)对养殖池进行供氧,纯氧增氧系统不宜采用分散式增氧,分散供氧方式制作比较简单,适合比较小的养殖厂,有投资少,见效快,分散供氧鱼池布管过于密集,清洗鱼池时不是很方便,氧浪费比较多,运行成本高。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溶解氧调控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对于水产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溶解氧是水中生物生存所需的主要气体之一,它对鱼类、虾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以及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一些养殖场或养殖水域中,溶解氧含量可能不足,因而需要采取措施来调控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养殖水体溶解氧调控技术。
一、增氧设备的应用增氧设备是调控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空气或纯氧引入水体,增氧设备能够有效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常见的增氧设备有曝气器、增氧泵和增氧管等。
曝气器通过将气泡注入水体,增加气体与水体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溶解氧的吸收。
增氧泵则能够将含氧气体直接注入水体,提高溶解氧的浓度。
增氧管则通过将气体注入水中,形成气体泡团,增强氧气与水体之间的接触,从而增加溶解氧含量。
采用这些增氧设备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水平。
二、水体循环和通气水体循环和通气也是调控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设置水泵和通气设备,使得养殖水体中的水能够循环流动,并与空气充分接触。
水体循环可以加速水中的氧气重新溶解,同时也能够带走水体中的废气,保持水体的清洁。
通气设备则能够将新鲜的空气引入水体,增加溶解氧的含量。
通过水体循环和通气,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水平。
三、控制养殖密度和投喂量控制养殖密度和投喂量也是调控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关键因素。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养殖过密,可以减少水体中生物的新陈代谢,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氧气消耗量。
同时,合理控制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可以减少水体中废物的生成,减轻水体的负荷,从而保持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通过控制养殖密度和投喂量,可以有效调控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水平。
四、水体曝气和水质调节水体曝气和水质调节也是调控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水体暴露在空气中,促使水体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增加溶解氧的含量。
同时,定期检测水体的pH值、温度和盐度等指标,并适时进行调节,保持水质的稳定,有助于提高溶解氧的含量。
水产养殖池塘的增氧机要怎么用?目前在水产中使用的增氧机械大致有:叶轮式,水车式,充气式,射流式,喷泉式,涌浪式,射水式,纯氧式,复合式等等。
但常用并流行的有叶轮式,水车式,充气式,涌浪式和射流式,都各有优缺点。
一、叶轮式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通过搅拌水体和曝气原理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增氧效果好、动力效率高,按电机功率大小有多种型号。
使用时整机浮在池塘中央,并用绳索系牢于池边。
工作时叶轮旋转,搅拌水体,产生提水和推动水体混合的作用,使水层上下产生对流,整个水体的溶氧趋向均衡。
叶轮式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曝气等作用,适用于水深至少1.5米以上的大面积池塘增氧,一般要求池水深1.5-2米。
3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适用于1.4~2.0米水深。
5.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适用于2.1~2.4米水深。
7.7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适用于2.5米以上。
叶轮式优点:单位用电增氧大,强加水体增氧,氧化底质,普及率高,价格适中。
这种机器在搅动水体,增氧能力上都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均衡的一个结果。
叶轮式缺点:不利育藻,可能会打死脱壳虾或鱼儿等,易坏,改底作用不强甚至没有改底作用。
如果在1.3米以下水深中使用叶轮式增氧机常常会使池底污泥泛起,导致生化耗氧增多,反而降低了池塘的溶氧。
二、水车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工作时,桨叶高速击水,把空气搅入水中,达到增氧的目的。
这种增氧机适用于水浅的池塘,它不会搅动底泥,能保持池水清爽,高位池排污常用。
水车式增氧机优点:可以使水体流动,在塘里形成仿河流的水潮流向,使鱼虾回到自然环境中,同时交换水质促进藻类生长和把其产生氧气带到底下。
水车式增氧机缺点:耗电大,机械增氧少,作用水深只有0.8~1米。
三、曝气式增氧机(底部微空充气式增氧机)充气式增氧机,也称微孔增氧机,它的主机是空气压缩机或鼓风机。
当空气加压后通过水底安装的沙滤芯或微孔塑料管时,排出微小气泡,在气泡上升的过程中形成水体运动,一部分氧气溶入水中从而达到增氧的目的。
技术交流1012019年第4期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专栏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基本原理(五)池塘集约化养殖技术和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IPA/IPRS)是一项现代化的水产养殖技术,最早在美国兴起。
在渔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池塘集约化养殖技术和IPRS逐渐得到国内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重视,近年来,浙江、安徽、江苏等地修建了多条IPRS系统,并取得了显著效益。
为增进读者对IPRS的了解,本刊将对IPRS的建造和技术管理进行连续介绍,供学习参考。
增氧推水设备(WWU)—水体交换和池塘水体流动IPRS技术的核心是要让整个养殖池塘的水体保持更有效和不停的充气与混合,并且让这些经充分充气的池水不断地流经每条流水槽。
要使大量水体流动,传统方法通常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
但是,新型的增氧推水设备采用低压力、大风量的鼓风机为一组安装在水下限定区域的曝气管输气,其运行效率非常高。
因为空气被导入曝气管,它们能把小气泡释放在水体中,并与水体充分接触。
这个理念实际上就是用了一种大规模的气提式增氧方法。
这一举措产生的混合气水被限制在底部的导流罩中,从而使上升的气水团在其作用下形成很强的定向水流。
这种水的运动很大,从而产生了大的水流和惯性,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能使整个池塘的水在池塘内形成环流。
我们充分利用这种增氧推水设备的功能来不断地将水体流经每条养殖流水槽和在池塘内大循环。
这个作用越大,其驱动的水循环和水的混合速率就越大。
定向的水流运动也提供了一种收集大量固体废弃物的好方法,能把由鱼类产生的粪便等集中于流水槽下游的集污区(也称滞留区QZ)。
集污区在最下游部分形成(一般在流水槽下游的3m~5m处),此处作为废弃物沉淀收集区域。
鼓风机对推水设备和曝气混合的参数需求:(1)鼓风机必须经久耐用;(2)最小指标是170m3/h气体输出;(3)鼓风机的输出功率因型号大小和曝气管在水下的深度而变化;(4)一个IPRS系统需要至少3个~4个鼓风机。
推水设备的关键部分——曝气管:(1)建议采用带有Aero-tube商标和蓝彩条的曝气管;(2)该曝气管的效率为2.25m3/m/h;(3)该操作要求适用于特定的曝气管水下深度,最好是1m~1.25m。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气体调控技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保持养殖水体的良好品质是确保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水体气体的调控技术在养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有效控制水体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促进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气体调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一、氧气调控技术氧气是水生生物生存和生长所必需的气体之一。
在养殖水体中,氧气的含量直接影响着水生生物的健康状况和养殖效果。
因此,氧气调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重要意义。
1.增氧技术增氧技术是常见的氧气调控方式。
通过将空气中的氧气输送到养殖水体中,提高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以满足水生生物的需求。
常见的增氧设备包括氧气泵、增氧机等。
这些设备可根据养殖规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数量,以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2.保水技术保持水质的稳定性和水体的充氧状态也是调控氧气的有效手段。
通过合理管理水质、维持水体的循环流动和搅拌,能够提高水体的充氧效果。
此外,在养殖过程中保持适当的饵料投喂和底泥清理,也能减少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提高氧气的溶解度。
二、二氧化碳调控技术二氧化碳是水体中常见的气体之一,它的含量过高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合理调控二氧化碳的含量对于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通风换气通过水产养殖场的通风系统以及养殖水体的循环流动,能够有效减少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定期进行通风换气操作,将水体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排出,有助于维持水体中气体的平衡。
2.增气技术增气技术不仅可用于增加氧气含量,同样也可以起到调控二氧化碳的作用。
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气体泡沫或气体流动,促使二氧化碳的释放,达到调控水体气体平衡的目的。
三、其他养殖水体气体调控技术除氧气和二氧化碳外,还有一些其他气体在水产养殖中也需要进行调控,例如氨气、硫化氢等。
这些有害气体的过高含量会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养殖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氨气的调控,可以通过加入合适的材料,如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等,吸附和减少水体中的氨气含量。
《水产养殖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共60学时。
理论教学40学时,包括基础篇和应用篇二大部分内容,讲述养殖场地形测量三要素的基本测量方法及地形图测绘原理及方法、基本制图标准、常用建筑材料基本性质及使用方法、养殖场选址及规划设计、供排水工程、精养池塘工程、人工繁殖设施、开放式工厂化养殖系统、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天然水域增养殖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实验教学20学时,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高程、距离、角度的测量方法;控制测量方法与地形图测绘方法等。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第一选课组专业课,是水产与土木工程相结合的学科。
它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水质、底质的改善,控制水流和抵抗自然灾害。
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要求,提供理想的环境条件,建设各种水池、池塘以及各种相应的水处理、供气、供热等配套设施与装备,以保证养殖生产达到稳产高产目的。
同时,对养殖场地进行勘测、规划、设计。
做到布局合理,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美观大方。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掌握养殖场地地形图测绘、基本制图标准、常用建筑材料与养殖场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地形图测绘方法和水产养殖繁育场及养成场各养殖设施设计的基本技能。
三、面向专业:水产养殖学专业第一选课组(水产增养殖方向)四、先修课程:鱼类增养殖学、虾蟹类增养殖学、海产贝类增养殖学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修读本课程必须有水产经济动物养殖学的基础,本课程与测量学、建筑制图、常用建筑材料、水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农田水利规划等课程关系密切。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绪论(1学时)第一节:水产养殖工程学的概念和内涵(A)。
第二节:水产养殖工程学的分类(C)第三节:水产养殖工程学的发展概况国内发展概况(C);国外发展概况(C)第四节:水产养殖工程学的教材建设概述国内水产养殖工程学教材建设简况(C);国外水产养殖工程学教材建设概况(C)第二章:高程测量(3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水准测量原理(B)第三节:水准仪及配套工具(C)第四节:水准测量的外业和内业水准测量的外业(B);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A)。
水产养殖增氧最好用什么方法秋冬天气凉冷,水温低,鱼类主要集中于池水底层。
由于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层水缺氧,使鱼儿窒息死亡、成活率降低。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几种水产养殖增氧最好用的方法,欢迎阅读。
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增氧方法之注水补氧法:鱼池内发生缺水和缺氧时,可直接引水入池。
如果水源中的含氧量比较低,可使水流经过一定的流程和落差,提高含氧量后再注入池内,以增强补氧效果。
注水补氧应注意的是,含铁质过多的水不能直接注入鱼池,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暴气、氧化和沉淀后,才能少量注入池内。
凡采取注水补氧的方法,一定要提早进行,以防止因缺水、缺氧而一次注水量过大或注水时间太长,导致池塘水温的急剧变化及鱼类的大量游动而损伤鱼体。
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增氧方法之循环增氧法:在外来水源困难的情况下,用水泵抽取原池水进行就地循环,使池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增加溶氧,释放有害气体。
当含氧达到6毫克/升时,就可停止循环,防止水温骤降。
“微孔增氧”技术就是池塘管道微孔增氧设备,也称纳米管增氧技术。
它采用底部充气增氧办法,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对流,将底部有害气体带出水面,加快对池底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低部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改善了池塘的水质条件,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同时增氧区域范围广,溶氧分布均匀,增加了底部溶氧,保证了池塘水质的相对稳定,提高了饲料利用率,促进了鱼虾类的生长,具有节能、低噪、安全等优点。
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增氧方法之生物造氧法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出的氧,是越冬鱼池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
因此,在池水冰封前要有意识地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作为引种之用,但注水量不要超过池水的1/5。
如果越冬鱼池水质清瘦,每亩水面也可各施0.5—1公斤尿素和过磷酸钙,以提高水的肥度。
但要注意,不能施用有机肥料,以免污染水质;施肥的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封冻前进行,以免藻类过早繁殖,降低后期水体的含氧量。
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增氧方法之充气加氧法鱼池表面封冻后,可在连接气泵的胶管顶端连一砂滤器,或直接在胶管上刺许多小孔,设置在冰下水中,利用风车或动物带动气泵,将空气压入胶管中,让其通过砂滤器或小孔呈很小的气泡扩散到水中,提高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体的溶氧量。
水产养殖中“氧”的重要性——增氧技术一、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氧水中氧气来源:一是空气中的氧的溶入,约占10%;二是水体中浮游植物和藻类光合作用释放的氧,约占90%。
水中氧气的消耗每分解1吨大粪要消耗3.4-3.8吨氧,相当于3.8吨鲤鱼在一个生长季节(约180天)的耗氧量。
每分解1吨牛粪要耗氧5吨,相当于4吨鲤鱼在180天中总的耗氧量。
二、水中氧气多少与鱼生长的关系溶氧度对饵料系数的影响以四大家鱼为例,四大家鱼在溶氧5毫克/L时正常生长,降低一毫克,摄食量就会下降13%,这便说明,一百斤饲料当中,有13斤是浪费掉了一个月下来将超过400斤饲料的浪费。
鱼类在溶氧3mg/L时的饵料系数,要比4mg/L时增大一倍;生长在5mg/L时比3mg/L吸收消化率提高20%;生长在溶氧7mg/L中的鱼生长速度比生长在溶氧4mg/L中的鱼快20%~30%,而饵料系数低30%~50%。
当水中溶氧量达到4.5mg /L以上时,鱼、虾的食欲增强极为明显;达到5mg/L以上时,饵料系数达到最佳值。
换句话说:如果4000元/吨的饲料,当鱼生活在5mg/L以上时,比生活在3mg/L时,每吨可以节约20%也就是800元,生长速度还快20-30%。
三、各种鱼类需要多少氧气?如果对此你还不以为然的话,您算一笔账,如若持续半年的低溶氧,将会浪费3200多斤饲料,按照2.0的饵料系数算,养殖老板间接损失了1600斤鱼,经济损失一万上下。
溶氧度低还会导致水质恶化以及疾病的发生几率增大,届时经济损失更严重。
四、增氧机的选择叶轮式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爆气等综合作用,其增氧能力、动力效率均优于其他机型,但是运转噪声较大,一般用于水深1.5-2米的大面积的池塘养殖。
水车式增氧机水车增氧机是随着叶轮的转动,桨叶击打水面激起水花和水跃,并把空气压入水中,同时产生一个与水面平行的作用力,形成一股定向水流,并造成表层水定向流动,在一定深度的水层内形成上下流动和交换。
水产养殖中的水体氧气供应技术水产养殖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产业,其对水体氧气供应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水体中的氧气含量直接关系到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因此,合理选择水体氧气供应技术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体氧气供应技术,并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一、曝气技术曝气技术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氧气供应方式之一。
通过将空气从底部通入水体,形成大量气泡,使氧气与水体充分接触,从而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
曝气技术成本低、灵活性大,适用于不同养殖场所和规模的水产养殖。
曝气技术的缺点在于氧气利用率低,大量的气泡在水中上浮时会带走部分溶解氧,造成能源浪费。
此外,曝气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噪音,对水生生物造成一定的干扰。
二、曝氧技术曝氧技术是一种将纯氧气注入水体中的供氧方式。
相比于曝气技术,曝氧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纯度的氧气,从而提高氧气利用率。
曝氧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氧气供应技术,适用于对氧气需求较高的水产养殖场所。
然而,曝氧技术的成本较高,需要购买专门的曝氧设备,并且对氧气的准确控制要求较高。
同时,使用纯氧气也需要加强安全措施,防止氧气泄漏引发危险。
三、溶氧技术溶氧技术是将氧气溶解在水中,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溶氧机、溶氧池等设备将氧气溶解在水中,将氧气直接供应给水生生物。
溶氧技术能够提供稳定的氧气供应,适用于对氧气需求较高、对氧气浓度精确控制要求较高的养殖场所。
溶氧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设备成本高、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维修和维护工作较繁琐。
此外,一些水产养殖场所的水质复杂,在溶解氧的提供上也可能存在困难。
四、水体充氧技术水体充氧技术是将氧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水中,使氧气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水体中,以提高水体中氧气的含量。
与其他技术相比,水体充氧技术能够更好地解决水体中氧气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氧气利用效率。
水体充氧技术的主要缺点在于设备投资较大,使用和维护成本也较高。
此外,一些养殖场所的水体太深或者太大,使用水体充氧技术会面临一定的难度。
水产养殖鱼塘底部增氧的作用它采用底部充气增氧方法,造成水流旋转和上下对流,将底部有害气体带出水面,加快对池底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底部有害物质的生成,改善池塘水质,减少病害的发生。
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促进了养殖品种的生长,不仅如此,它还具有高效节能、环保低碳、安全易操作等特点。
底部充气增氧的好处1、真正实现立体增氧,增氧效率更高,尤其是池塘底部的溶氧水平提高,整个池水的溶氧分布更加均匀2、通过池塘底部溶氧水平的提高,可以氧化底质及下层水体中的氨氮和硫化氢、有机质等,提高防病能力3、由于整个池塘水体的溶氧均匀分布,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立体养殖,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养殖设施利用率4、推动池塘养殖模式的进步(缺点是捕捞问题)(四)底部充气增氧设施的配备萝次鼓风机动力设备主通气管(镀锌管、钢管PVC管,直径75毫米左右,)微孔管(散气用,聚氯乙烯管或纳米复合橡胶管——直线管或盘管,直径10毫米左右),管壁气孔密度2000—4000个/米,孔径0.4—0.6毫米,气泡直径0.01—2毫米(孔径、分布密度、朝向致关重要,停机反冲水问题)阀门定时开关自动水质监测系统(在线水质监视器测系统)鼓风机出口处安装分气装置或在鼓风机主管道上安装排气阀门;充气管为单池布置或多池关联;主管道与充气管间有阀门控制,便于3 调节气量;充气管道单侧排列为主或呈“丰”字型排列,或纳米橡胶管盘管设置。
微孔管铺设距池底10厘米,以防淤泥覆盖或堵塞;用木桩或石块等固定,防止漂移。
(五)影响氧呼吸率的主要因素因素:一是水深即水压;二是气泡直径。
一般而言,水体越深即水压越大则氧的呼吸率越高;气泡直径越小则氧的呼吸充越高;但对设备的冲气压也要求也越高,即动力要求越大。
湖北轻工设计研究院的越微气泡装装置结构:自吸泵、笛流器、能量释放器及管路。
工作原理:前级自吸泵串联射流器,使气流在射流器喉管中混合溶解,氧溶液于水中。
水产养殖气压正常值
水产养殖气压正常值是指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在适宜范围内,能够满足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需求。
在水产养殖中,控制好水体中的气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提高水生动物的养殖效益。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产养殖中气压的正常值及其重要性。
水产养殖中气压的正常值一般在7.0-8.5mg/L之间,这个范围内的溶解氧含量对大多数水生动物来说是比较适宜的。
溶解氧是水生动物呼吸和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当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低于正常值时,会导致水生动物缺氧甚至窒息死亡。
而当溶解氧含量过高时,也可能对水生动物造成伤害。
因此,保持水体中气压的正常值对于水产养殖来说至关重要。
气压正常值的控制对水产养殖的水质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体中的气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温、水流速度、水体深度等。
合理控制气压可以有效保持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稳定,提高水质,减少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疾病发生率,提高水生动物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气压正常值的控制还可以减少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投喂量,降低养殖成本。
在水产养殖中,水生动物对溶解氧的需求量是随着水温和水体深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合理控制气压可以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减少水生动物对氧气的需求量,从而减少投喂量,节约养殖成本。
水产养殖中气压的正常值对于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合理控制气压可以提高水质,减少疾病发生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因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该密切关注水体中的气压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保持气压的正常值,为水生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希望各位养殖户能够重视水产养殖中气压的控制,做好养殖管理工作,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