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目的论视角谈_功夫熊猫2_电影字幕的...
- 格式:pdf
- 大小:146.86 KB
- 文档页数:2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论《玻璃城堡》中珍妮特的成长历程完成日期:2016年3月15日作者姓名: 麦春妹 作者学号: 20124140174 指导教师: 尹丽娟 所在学院: 英语学院 所学专业: 英语 所在班级: 13本7班An Analusis of the Process of Jeannette’s Growth in The Glass CastleByMai ChunMeiYin liJuan,TutorA ThesisSubmitted to the B.A. Committee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in School of English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Hebe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March 15, 2016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为确保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和答辩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按期圆满毕业的目标。
本人郑重承诺:1.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完成的。
2.本人在毕业论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加以注释和说明。
3.本人承诺在毕业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过程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
4.在毕业论文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等各方面交流日益密切。
电影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越来越得到大众和研究者的关注。
因此,对电影字幕翻译的研究,可以有效地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电影内容,进而达到加强文化交流的目的。
为使广大观众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英美影视作品,好的字幕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国内电影翻译理论还是不成熟的,观众们需要的是更加专业规范的影视字幕翻译。
电影《功夫熊猫2》字幕翻译策略研究[摘要] 随着全球文化融合与电影行业的迅猛发展,电影字幕翻译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力求翻译出被观众容易理解、蕴含文化特色的字幕语言。
梦工厂制作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从2011年上映以来,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而它出色的中文版本翻译不失为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以《功夫熊猫2》为例,对其字幕翻译进行实例分析,从目的论视角研究其电影字幕翻译策略,进而更好地实现国际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关键词] 《功夫熊猫2》;字幕语言;翻译策略;目的论视角21世纪的全球化趋势不只是局限于经济领域,同时也深入到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等多个角落。
作为世界性、大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电影艺术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出的作用是巨大的。
在2008年,美国梦工厂制作的第一部以中国传统武术为题材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一经推出,受到全世界观众的喜爱,接着在2011年,梦工厂推出了另一部饱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这部电影以其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画面,深受中国观众喜爱,并取得了过亿的票房。
这部电影作品的字幕翻译工作由我国上海电影制片厂完成,翻译工作者通过多种翻译策略与技巧,使电影台词保存了原有的文化特色与风格,并增添了一些中国本土词语,让电影魅力得以散发出来。
本文以电影《功夫熊猫2》为例,分析在目的论角度下对电影字幕翻译工作的策略与思考。
一、电影《功夫熊猫2》概述2011年6月上映的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是2008年电影《功夫熊猫》的续集,在内容和人物上沿袭了《功夫熊猫》的“神龙大侠”大熊猫阿宝以及盖世五侠的形象,并在剧情中加入了新的人物,其内容与之前电影《功夫熊猫》相比较更加具有中国元素的气息,并且在剧情发展路线上也与中国越来越贴近。
电影《功夫熊猫2》作为一部好莱坞动画电影,其在商业模式中的运用十分恰当和成功,这也是电影《功夫熊猫2》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所谓商业模式就是根据目标人群的需求,采用最能符合观众需求的方式手段,这样以实现观众更多的亲近感以及认同感,从而使得电影对观众更具有吸引力,吸引观众目光从而获得较高的票房,电影《功夫熊猫2》运用3D技术,而且它在剧情主题上、恢弘的场面上、频出的笑点上等多个方面都超越了2008年的《功夫熊猫》,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它的翻译极具特色,使得这部动画电影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其中搞笑的剧情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从翻译目的论理论看《功夫熊猫2》的国语配音翻译作者:余知倚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9期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巨大影响和电影业的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外电影引入中国。
为了消除语言障碍,更好地推广影片,配音翻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以时下最受欢迎的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为例,结合翻译目的论浅析归化策略指导下的国语配音翻译所体现的本土化特色。
关键词:国语配音翻译,《功夫熊猫2》,目的论,归化,本土化特色[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9-0114-011、引言随着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将外国优秀的影片介绍进来,为广大观众所接受,配音翻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结合功能翻译理论的主导理论—目的论,以时下最热门的动画片—《功夫熊猫2》为例,浅析归化策略指导下的国语配音翻译所体现的本土化特色。
2、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包含三个基本准则:目的准则、连贯准则和忠实准则。
费米尔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
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
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方法。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可以归纳为两种:归化和异化。
在确定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时,应首先对电影和目标受众进行分析。
《功夫熊猫2》是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因此在给该片进行配音翻译时,不仅涉及到将中国文化内容译回原文化语境,又涉及到将美国文化内容译入新的文化语境。
【1】其次,《功夫熊猫2》的定位是喜剧动作电影,可以说是一部老少皆宜,适合全家观看的电影。
在配音翻译时应突出喜剧效果,实现功能对等。
考虑到受众的文化差异,为了尽可能地让国语配音在不同年龄阶层的心中产生共鸣,国语配音翻译主要以归化策略为主。
3、《功夫熊猫2》配音翻译中的归化策略在目的论指导下的归化策略在《功2》的配音翻译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融入广为熟知的东北方言,三是诙谐俏皮的口语对白。
目的论视角下英—汉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功夫熊猫》为例目的论视角下英汉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功夫熊猫》为例摘要:电影是现代社会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随着电影国际化的发展,字幕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为例,从目的论视角出发,探讨英汉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与技巧,分析其对于观众理解和接受的影响。
关键词:目的论视角;电影字幕翻译;策略与技巧;《功夫熊猫》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电影成为了不同文化之间互动交流的桥梁。
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的工具,字幕翻译在电影欣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英汉电影字幕翻译中常常面临着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如何将原文的文化内涵准确地传达给译文的观众,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为例,运用目的论视角,探讨英汉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与技巧,并分析其对观众的影响。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策略与技巧目的论视角强调的是翻译的功能性,即将原作意图准确传达给译文的接收者。
因此,在英汉电影字幕翻译中,应注重以下策略与技巧。
1. 语言的简洁与流畅电影字幕翻译需要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洁与流畅。
由于字幕空间的限制,译者需要将原文中冗长的句子翻译为简洁的表达方式。
例如,《功夫熊猫》中的一句台词:“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 present.”(昨天是历史,明天是未知,而今天是礼物,所以被称为现在。
)翻译时,可以简化为:“昨日已是过去,明日尚未明晰,今日却是礼物,这就是为何称为今时。
”通过简洁而流畅的语言风格,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电影内容。
2. 文化的解读与传达电影是文化的体现,在字幕翻译过程中,需要将原作中的文化内涵准确传达给观众。
例如,《功夫熊猫》中的角色名字都与中国功夫相关,如主角“Po”的英文意为泡,中文名称取自中国字“破”,灵感来源于功夫术语“破招”。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On the Film Subtitles Translation of Kong Fu Panda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从目的论角度看电影字幕翻译—以电影《功夫熊猫》为例装订线Acknowledgements First and foremost I am grateful to all my teachers especially to Prof. Zhang Mr.Yuxiang,SunBo my supervisor who have helped m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thisthesis. They have taken great pains to read several drafts of my thesis made lots ofcorrections and offered many critical comments and valuable suggestions. Here I’dlike to express my deepest gratitude to them. I must give my thanks to my supervisor Mr. SunBo. He generously gave me hishelp and instruction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sis-writing. Without his tremendoushelp and guidance I could not have completed the present study. I also want to give my sincere thanks to my roommates Luo Yuehan ZhangChuyue and Wu Qiong for their supports and care in the tough days. I got through thedays of hardness and they always brought me happiness during the thesis writing. Most importantly I should thank my dear parents. They gave me numeroussupports and encouragement in my college life. I Abstract During the recent decades the researches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mainly focus onmeaning and grammar of film subtitle transl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factors influencing film subtitle translation especially English film subtitletranslated into Chinese. Skopostheorie adopts a functionalist approach and ana1yzes the factors thataffect the choice of film subtitle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hen to instruct thetranslation of the film subtitle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s a kind of translationfilm subtitle translation is constrained by space time the intention of director andaudience’s expectations and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thesi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secondchapter reviews the film subtitle translation and Skopotheorie. The third chapter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Skopotheprie in subtitle translation fromdifferent aspects. Chapter four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thesis which analyzes theSkopotheorie adopted i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Kong Fu Panda. Chapter five is theconclusion part which sums up this thesis points out the limitation of the study andgiv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study.Key words: subtitle translation Skopotheori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Kong fu Panda II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影字幕翻译主要研究在意思和语法上的内容。
影视作品的相互传播就是各国文化的交融与传播。
但由于语言、文化的不通,各国观众需要借助于字幕翻译才能看懂电影中的剧情,因此影视字幕翻译显得尤其重要。
W i ki pedi a 对字幕的定义为:字幕通常是影片或电视节目对话的文本化,通常出现在屏幕的下方。
它可以是对对话的翻译,也可以直接就是对话的原文(解释性文字可有可无)。
添加字幕的目的是帮助失聪、有听力障碍或对影片对话难以理解(可能是由于不懂影片对话使用的语言或由于方言问题带来理解障)的观众理解影片对话内容。
2011年,美国梦工厂推出了《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功夫熊猫2》,故事讲述了一只笨拙的熊猫立志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
这部影片之所以在我国颇受观众喜爱,除了其幽默的故事情节、搞笑的人物对白、浓浓的中国元素之外,其恰到好处的字幕翻译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翻译目的论德国学者K at har i na R ei s s 是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创始人。
莱斯对翻译做出的定义是:用目的语表达的源语,主要目标是在目的语中重现文本,并且在文本类型、语言元素及非语言因素上尽可能地接近源语[1]。
H ans J .V er m eer 是莱斯的学生,他以行为理论为基础发展并创立了翻译目的论。
在他看来,翻译的目的决定了译者所使用的翻译方法。
在这个理论中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即目标读者和处于次要地位的原文[2]。
目的论包含三原则,分别是目的原则(Skopos R ul e)、连贯原则(C oher ence R ul e)和忠实原则(Fi del i t y R ul e)[3]。
目的论认为,所有的翻译活动都必须要遵守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每一个翻译行为都有一个既定目的,并且要尽一切可能实现这一目的[4]。
二、从目的论看《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一)目的原则下的字幕翻译目的原则是目的论三原则中的首要原则,它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应当考虑目标语读者或观众的需求。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一、本文概述功能对等理论,作为翻译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追求语言形式的对等,更要注重原文与译文在功能、意义和文化内涵上的对等。
这一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尤为关键,因为电影字幕翻译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准确传达原片的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同时保持原片的艺术风格和观众的观影体验。
《功夫熊猫2》作为一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动画电影,其字幕翻译不仅要传达出原片的语言信息,还需要在跨文化背景下,准确地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以《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为例,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分析如何在保持原片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实现字幕的功能对等,为电影字幕翻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文章将首先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其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意义。
然后,结合《功夫熊猫2》的具体字幕翻译案例,分析译者在实现功能对等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文章将总结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实践价值,并探讨其在未来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发展前景。
二、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又称为动态对等或功能翻译理论,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
该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译文应尽可能地在目标语言中重现原文的语义和风格,实现原文与译文在功能上的对等,而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对应。
功能对等理论突破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直译”和“意译”的二元对立,认为翻译的核心是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效果,而非简单地复制原文的形式。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翻译者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审美需求,使译文在传达原文信息的同时,也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这种翻译方法注重译文的自然流畅,追求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而非字面上的完全对应。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尤为重要。
电影字幕翻译不仅要传达电影对话的语义信息,还要考虑到电影画面的视觉效果、人物的情感表达以及观众的观影体验。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一、本文概述1、介绍功能对等理论及其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也被称为动态对等或功能翻译理论,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
这一理论主张翻译过程中,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信息应达到功能上的对等,而非仅仅形式上的对等。
换句话说,翻译的目的在于传达原文的含义和风格,而非逐字逐句的直译。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翻译者可以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意译、增译、减译等,以实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最佳对等。
在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尤为重要。
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传达出影片的关键信息。
因此,字幕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原文含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目标语言的观众能够理解和接受。
这就要求字幕翻译者灵活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根据影片的类型、风格和目标观众的接受能力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翻译策略。
在电影《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译者通过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成功地将影片中的关键信息传达给了目标语言的观众,同时保留了影片的幽默风格和文化特色。
这使得目标语言的观众能够在欣赏影片的也能够理解和接受影片中的文化内涵。
2、简要概述电影《功夫熊猫2》及其在中国的影响《功夫熊猫2》是2011年由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是2008年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的续集。
该片由詹妮弗·余执导,杰克·布莱克、安吉丽娜·朱莉、成龙、塞斯·罗根、加里·奥德曼等配音。
该片主要讲述了熊猫阿宝为了追寻自己身世之谜,以及完成自己成为真正功夫高手的梦想,与盖世五侠一起踏上探寻旅程的故事。
在中国,这部电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以其独特的动画设计,尤其是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如功夫、熊猫、山水等,吸引了大量观众。
影片中的中国元素不仅让中国观众感到亲切,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6 届)论文(设计)题目作者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论文字数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
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1、(英语毕业论文)Western and Chinese Marriage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2、(英语毕业论文)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看中西文化差异(开题报告+论文)3、(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4、(英语毕业论文)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5、(英语毕业论文)从对照艺术看《羊脂球》的人物形象塑造6、(英语毕业论文)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7、(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8、(英语毕业论文)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9、(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0、(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1、(英语毕业论文)论《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对真爱的追求12、(英语毕业论文)从文化差异角度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13、(英语毕业论文)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4、(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5、(英语毕业论文)On Symbolism in D.H. Lawrence’s The Rainbow(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6、(英语毕业论文)文学再创作的范例—《简•爱》的汉译本17、(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8、(英语毕业论文)合作原则视角下探析广告语篇中省略的会话含意19、(英语毕业论文)论《西风颂》背后的精神力量20、(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21、(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Beauty and Ugliness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of Oscar Wilde(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22、(英语毕业论文)社会因素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23、(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丧葬文化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24、(英语毕业论文)女性的自我迷失与回归—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蒂凡尼的早餐》(开题报告+论文)25、(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26、(英语毕业论文)论《达芬奇密码》中的基督教元素(开题报告+论文)27、(英语毕业论文)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28、(英语毕业论文)《愤怒的葡萄》主人公性格分析29、(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30、(英语毕业论文)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31、(英语毕业论文)从《鲁滨逊漂流记》看选择对命运的决定作用32、(英语毕业论文)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33、(英语毕业论文)论奥斯卡•王尔德的矛盾性——从传记角度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集》(开题报告+论)34、(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工具类名转动词实时构建的整合分析--基于网络论坛语料(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35、(英语毕业论文)《名利场》中的女主人公性格分析36、(英语毕业论文)中英礼貌用语差异37、(英语毕业论文)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38、(英语毕业论文)《紫色》中“家”的解读(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39、(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40、(英语毕业论文)解析《丽姬娅》中的哥特美学(开题报告+论文)41、(英语毕业论文)分析埃里森《隐形人》中美国的种族歧视42、(英语毕业论文)李安电影中的文化融合现象43、(英语毕业论文)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44、(英语毕业论文)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of O. Henry’s Short Storie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45、(英语毕业论文)外语学习焦虑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46、(英语毕业论文)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47、(英语毕业论文)《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48、(英语毕业论文)黑人英语克里奥起源论(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49、(英语毕业论文)企业行为管理的共同价值观浅析50、(英语毕业论文)论童话《小王子》的象征创作(开题报告+论文)51、(英语毕业论文)The Application of Free Association in Literature Creation—Artistic Styles Presented in Mrs. Dalloway52、(英语毕业论文)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索赔信函话语分析53、(英语毕业论文)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54、(英语毕业论文)追求自然和谐的童真理想—解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儿童形象55、(英语毕业论文)从文化差异视角论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词汇空缺56、(英语毕业论文)《当幸福来敲门》之美国文化价值观分析57、(英语毕业论文)简与林黛玉性格及命运对比58、(英语毕业论文)论《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昌盖茨“美国梦”的转变59、(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开题报告+论文)60、(英语毕业论文)《夜访吸血鬼》中克劳迪娅这一人物的悲剧命运分析(开题报告+论文)61、(英语毕业论文)美国俚语的社会文化特征62、(英语毕业论文)《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63、(英语毕业论文)英语环境的营造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64、(英语毕业论文)从自私基因论分析《伊索寓言》的寓意65、(英语毕业论文)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开题报告+论文)66、(英语毕业论文)寂静的声音——《送菜升降机》中的沉默(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67、(英语毕业论文)从童话看中西方儿童教育的差异(开题报告+论文)68、(英语毕业论文)中英文动物俗语的感情差异研究--以“狗”为例69、(英语毕业论文)米字旗下的荣耀与忐忑——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的社会价值观(开题报告+论文)70、(英语毕业论文)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开题报告+论文)71、(英语毕业论文)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及研究72、(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Racism in Of Mice and Men(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73、(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酒文化对比分析74、(英语毕业论文)迷失的童年——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蝴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75、(英语毕业论文)从爱伦·坡《黑猫》探讨人性的善良与邪恶76、(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77、(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78、(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79、(英语毕业论文)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80、(英语毕业论文)自然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体现(开题报告+论文)81、(英语毕业论文)中美面子观比较及其对商务谈判策略的启示(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82、(英语毕业论文)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开题报告+论文)83、(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视角下新闻标题汉译英研究(开题报告+论文)84、(英语毕业论文)浅谈《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美国个人主义85、(英语毕业论文)试析美国女性政治家希拉里•克林顿的成功因素86、(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87、(英语毕业论文)从《生活大爆炸》中看中西幽默的差异(开题报告+论文)88、(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89、(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其翻译技巧90、(英语毕业论文)《美国悲剧》中的对比手法运用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91、(英语毕业论文)金融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策略(开题报告+论文)92、(英语毕业论文)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93、(英语毕业论文)《双城记》中的象征手法分析94、(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95、(英语毕业论文)斯嘉丽:独特的新女性96、(英语毕业论文)《蝴蝶梦》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研究(开题报告+论文)97、(英语毕业论文)女性主义视角下《大地》的解读(开题报告+论文)98、(英语毕业论文)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开题报告+论文)99、(英语毕业论文)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100、(英语毕业论文)《哈姆雷特》与《夜宴》中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01、(英语毕业论文)分析托马斯•哈代对西奥多•德莱塞的文学影响102、(英语毕业论文)Thackeray’s Ambivalent Attitude towards the Women in Vanity Fair103、(英语毕业论文)论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对主语翻译的影响104、(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开题报告+论文)105、(英语毕业论文)试析美国社会的道德恐慌——从麦田守望者的主人公看美国社会病态106、(英语毕业论文)电影《纳尼亚传奇》中的圣经意象(开题报告+论文)107、(英语毕业论文)从《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布雷克耐尔夫人看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女性特点(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08、(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ic Fat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Hardy’s Fatalism(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09、(英语毕业论文)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110、(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11、(英语毕业论文)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12、(英语毕业论文)美国牛仔形象演变和西部电影发展的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13、(英语毕业论文)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法(开题报告+论文)114、(英语毕业论文)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开题报告+论文)115、(英语毕业论文)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16、(英语毕业论文)论《苔丝》中女性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17、(英语毕业论文)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118、(英语毕业论文)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开题报告+论文)119、(英语毕业论文)问题类型对TEM阅读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20、(英语毕业论文)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21、(英语毕业论文)对抗还是和谐——论《白鲸》人与自然的关系(开题报告+论文)122、(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宿命论色彩123、(英语毕业论文)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浅谈汉语“一”字成语翻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24、(英语毕业论文)论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的象征主义手法—以《玻璃动物园》为例(开题报告+论文)125、(英语毕业论文)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性格的双重性126、(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27、(英语毕业论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阶级面面观128、(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129、(英语毕业论文)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30、(英语毕业论文)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的英译-以红楼梦为例(开题报告+论文)131、(英语毕业论文)Analysis on the Picaresque Elements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132、(英语毕业论文)论美国精神在《阿甘正传》中的反映133、(英语毕业论文)从寂寞到超然—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书信体的内心独白(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34、(英语毕业论文)从基因学的角度看多义词的词义关系(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35、(英语毕业论文)On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136、(英语毕业论文)《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及宗教冲突(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37、(英语毕业论文)语用移情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138、(英语毕业论文)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139、(英语毕业论文)On Self-destruction of Laura in Flowering Juda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40、(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41、(英语毕业论文)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The Portrait of a La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42、(英语毕业论文)英汉禁忌语对比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及翻译策略(开题报告+论文)143、(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创世神话文化的比较144、(英语毕业论文)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泄密的心》(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45、(英语毕业论文)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开题报告+论文)146、(英语毕业论文)Biblical Ideas on Women and Sex147、(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48、(英语毕业论文)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49、(英语毕业论文)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连接词使用情况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50、(英语毕业论文)从唐诗不同译本看数字词汇翻译得与失151、(英语毕业论文)双语字幕句法结构研究--《老友记》个案研究152、(英语毕业论文)论“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153、(英语毕业论文)新闻英语中的委婉语及其翻译策略(开题报告+论文)154、(英语毕业论文)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55、(英语毕业论文)金融英语的规范性及翻译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56、(英语毕业论文)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开题报告+论文)157、(英语毕业论文)剖析《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意识(开题报告+论文)158、(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59、(英语毕业论文)公益广告中双关语的应用及其翻译(开题报告+论文)160、(英语毕业论文)经典英语电影台词的语言特征和文化态度(开题报告+论文)161、(英语毕业论文)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开题报告+论文)162、(英语毕业论文)论《傲慢与偏见》中婚姻选择的经济动因(开题报告+论文)163、(英语毕业论文)从《喜福会》中透视文化的冲突与融合164、(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工具类名转动词实时构建的整合分析--基于网络论坛语料(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65、(英语毕业论文)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开题报告+论文)166、(英语毕业论文)功能目的论视角下汉语商标的英译策略(开题报告+论文)167、(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68、(英语毕业论文)《远大前程》中乔的人道主义精神(开题报告+论文)169、(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170、(英语毕业论文)从跨文化交际层面谈口译译者能力的提高(开题报告+论文) 171、(英语毕业论文)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172、(英语毕业论文)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叙事艺术(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73、(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74、(英语毕业论文)《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语用分析(开题报告+论)175、(英语毕业论文)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76、(英语毕业论文)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177、(英语毕业论文)从目的论看电影《音乐之声》中对白的汉译(开题报告+论文)178、(英语毕业论文)人格、环境与命运——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还乡》中的主要人物命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79、(英语毕业论文)从后殖民主义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成功(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80、(英语毕业论文)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181、(英语毕业论文)霍桑《红字》女性主义的探析182、(英语毕业论文)外贸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及翻译对策183、(英语毕业论文)汉译英语足球新闻中修辞手法的策略184、(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85、(英语毕业论文)论网络英语的特征186、(英语毕业论文)从违反合作原则研究《生活大爆炸》(开题报告+论文)187、(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88、(英语毕业论文)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189、(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90、(英语毕业论文)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91、(英语毕业论文)以名词动用为例分析英语词汇学习中的隐喻192、(英语毕业论文)《麦琪的礼物》中环境语的分析193、(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194、(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95、(英语毕业论文)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96、(英语毕业论文)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97、(英语毕业论文)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写作艺术(开题报告+论文)198、(英语毕业论文)论《儿子与情人》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开题报告+论文)199、(英语毕业论文)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200、(英语毕业论文)清教思想在《失乐园》中的体现。
从电影《功夫熊猫》字幕的不同译本看译者的主体性i=r好莱坞喜剧动画片《功夫熊猫》掀起了观映和评论热潮。
观众通过网络收集评点配音和字幕等各版翻译,认为译者对传播中美文化功不可没。
可见,在英语较为普及的今天,观众意识到了译者的存在,译者的主体性得到彰显。
主体性作为一个西方哲学概念,标明人的自觉自主自由性。
:1] 译者主体性意味着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为译者自觉的语言文化意识、艺术人格自觉和文化、审美创造力,具有自主性、目的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2] 各版翻译都是不同译者主体自由的表现,而观众对不同译本很难理性地鉴别。
影片因嫁接中美文化遭到了少数人的抵制,有些译本则加剧了这种文化鸿沟。
为理解不同译本带来的困惑,本文欲借助阐释学理论,分析网络字幕组和上海电影译制厂翻译的译者主体性,旨在说明译者在电影欣赏及其审美活动中的关键作用。
2.译者的主体性17世纪,主体性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被提出。
20世纪70年代,翻译理论界“文化转向”提出了一个新口号者”。
那么译者的主体性”究竟是什么呢?查明建和田雨为译者主体性做了以下的界定:“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 [3]。
译者的主体性应该贯穿翻译活动的全过程。
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的艺术再创造上,也体现在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翻译策略和在译本的序跋中对译作的文化效应的操纵等方面。
很多学者都认为,翻译过程是译者主体性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层面。
翻译过程就是翻译活动。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它旨在传递信息。
从语言学角度看,它是双语或多语的交际活动。
从心理学角度看,它是科学认识的过程。
从美学角度看,它是艺术审美活动[4]。
综上所述,翻译的过程是一个交际、换码、认知和审美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译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转换能力、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交叉作用于原文文本中,并在译文文本中得到综合的体现。
关联理论视角下《功夫熊猫2》字幕翻译策略关联理论视角下《功夫熊猫2》字幕翻译策略引言影视翻译作为跨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展露头角。
因此,字幕翻译作为电影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质量对于影片能否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受众喜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关联理论为视角,探讨《功夫熊猫2》字幕翻译策略,从而提高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效果。
一、关联理论概述关联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迈尔斯和罗伊·奇普曼提出,是对人类记忆和知觉的一种解释。
其核心思想是人类在认知过程中,会将知识和经验中相关联的元素连接在一起,形成记忆和理解的框架。
在翻译领域中,关联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翻译策略的选择和翻译质量的评估。
二、《功夫熊猫2》字幕翻译现状1. 电影简介《功夫熊猫2》是由梦工厂动画公司制作的一部动画电影,于2011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熊猫主人公“阿宝”在继续修炼功夫的过程中,面临外敌的威胁,最终通过努力和冒险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2. 字幕翻译问题在字幕翻译过程中,面临着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需要考虑如何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电影的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
根据对《功夫熊猫2》的观影体验和字幕翻译效果的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文化差异问题:《功夫熊猫2》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元素,但这些元素在国际观众中并不具备深入了解的背景。
因此,如何在字幕翻译中恰当地表达这些文化元素,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2)幽默表达问题:《功夫熊猫2》中有许多幽默的情节和对白,但如何在字幕翻译中保留原作中的幽默感,对于吸引观众和提升观影体验至关重要。
(3)字幕长度问题:字幕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字幕的长度与显示的时间,以便观众在有限时间内能够完整理解字幕的内容。
然而,因为中文与英文之间的语言结构和字数差异,字幕翻译的长度控制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从功能对等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1. 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电影在翻译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字幕翻译是将原语言的对话或文字转换成目标语言的一种重要形式。
字幕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观看者对电影内容的理解和欣赏。
本文将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探讨电影《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
2. 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是由波玛和瓦特提出的,他们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传递思想、意义和信息。
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翻译应保持与原文相似的效果和意义,而不是单纯地将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译成目标语。
因此,在字幕翻译中,翻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目标观众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
3. 电影《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电影《功夫熊猫2》是一部由梦工厂制作的动画电影,讲述了熊猫宝宝“阿宝”以及他的师傅们共同对抗邪恶势力的故事。
《功夫熊猫2》中融入了许多中国文化元素,例如功夫、中国画和佛教哲理。
将这些元素准确地传达给观众,成为字幕翻译的重要任务。
3.1 古文化的翻译电影中的佛教哲理在故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字幕翻译需要将其恰当地传递给观众。
例如,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尚未来临,我们只有现在。
”这句台词表达了佛教中关于“当下”的思想。
为了使观众能够准确理解,字幕翻译应该更注重表达这种思想的含义,而不仅仅是直译原文。
3.2 功夫文化的翻译电影中的功夫文化是其故事情节和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功夫是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它包含着独特的哲学和价值观。
字幕翻译需要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准确地传达功夫的意义和思想。
例如,在电影中,熊猫宝宝说了一句台词,“你是自己的命运的主人。
”这句台词传达了功夫文化中强调个体努力和主动性的价值观。
字幕翻译应该注重呈现该台词的内涵,而不是简单地照搬英文原文。
3.3 文化差异的翻译电影《功夫熊猫2》是一部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电影,因此需要注意目标观众的文化背景和理解能力。
从生态翻译学视阈看《功夫熊猫Ⅱ》字幕翻译的多维转换赵丽杰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把各翻译研究视角囊括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翻译本体生态系统”中,强调译者的主体地位.胡教授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和尽量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上实现选择转换,才有可能产生成功的译文.该文意图运用“三维转换”理论,多维角度探析影视剧字幕的翻译策略.
【总页数】2页(P560-561)
【作者】赵丽杰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59
【相关文献】
1.从生态翻译学视域看广告翻译的多维转换 [J], 赖德富
2.从生态翻译学视阈看英语习语翻译的多维转换 [J], 韩宁
3.从生态翻译学视阈看英语习语翻译的多维转换 [J], 韩宁;
4.多维度视角下《功夫熊猫》字幕翻译策略探究 [J], 蔺蕴洲
5.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究电影字幕翻译的三维转换——以经典电影《红高粱》字幕翻译为例 [J], 陈爱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学界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功夫熊猫2》电影字幕的翻译林丽丽(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2)作者简介:林丽丽(1988-)女,汉族,福建宁德人,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摘要:汉斯·弗米尔是德国翻译目的学派重要创始人,他的目的论已被广泛运用于翻译的各个领域并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功夫熊猫2》自2011年上映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大获成功,中国电影市场更是如此。
本文将从翻译目的论角度来探讨《功夫熊猫2》中电影字幕的翻译,以说明电影字幕对跨文化电影推广、传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目的论;功夫熊猫;电影字幕翻译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2)08-0261-02Skopos ,在希腊语中意为目标(aim )或目的(purpose ),是20世纪70年代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 )引入翻译目的和翻译行为目的的专业术语(Munday ,2010:78-79)。
弗米尔(1989)认为目的论是翻译行为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参见Venuti ,2000)。
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源语文本为基础的特定翻译行为的一种。
弗米尔还强调目标、目的、功能和意图都“归于”行为。
任何一种翻译行为的形式,包括翻译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而所有的行为都有一个目标、目的(Vermeer ,1986)。
目的论作为一种功能翻译理论,包含三个基本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在这三个原则中,目的原则最为重要。
此外,目的论注重的是翻译的目的,它决定了实现功能对等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目标文本即翻译结果,弗米尔称之为译品(translatum )(Munday ,2010:79)。
事实上,目的论有很多优势,正如杰里米·蒙代(Jeremy Munday )(2010:80)所述其优势之一是它能使同一文本根据目标文本(TT )的目的和译者任务的不同以不同方式进行翻译。
显然,翻译,作为人际交流的一个重要因素,属于人类行为和语言的范畴,在其自身的文化环境中形成。
因此,为了成功实现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是,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差异,目标文本难以与源语文本对等。
目的论可以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使目标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文本。
1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的应用电影字幕是为了方便观众看懂影片、了解文化以及激发观众看影片的兴趣。
实际上,电影字幕的翻译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但与之不同的是,电影台词通常具有感性、口语化、个性化和通俗化等特征。
因此,在翻译电影字幕时,为了能鲜明地体现电影的特色和有效地传递信息,译者有必要将潜台词译出。
在下文中,笔者将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功夫熊猫2》中电影字幕的翻译。
于2011年5月26日在北美首映的《功夫熊猫2》,是2008年美国动画喜剧电影《功夫熊猫》的续集。
这部影片包含了诸多中国文化元素,如“功夫”和“熊猫”,其视觉效果震撼,喜剧效果让人捧腹不止。
正因为此加之该电影字幕准确到位的翻译使得《功夫熊猫2》在中国大获成功。
1.1人物名称的翻译功能翻译理论学家认为翻译是一个有特定交流目的的人的行为,莱斯(Reiss )和弗米尔称之为文本的目的(Skopos )。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交流方式得当与否同目标文化关系密切(Gentzler ,2011)。
因此,在翻译时,特别是人物名称翻译,译者应当时刻将文化因素铭记于心。
虽然《功夫熊猫2》是一部美国喜剧电影,但它包含了诸多中国文化元素。
因此,为了缩短两国文化之间的差距,吸引中国的观众,译者在翻译人物名称时,灵活处理,并给各个人物名称赋予了不同的中国特色,具体分析如下:[1]①The Dragon Warrior 神龙大侠②The Furious Five 盖世五侠③Lord Shen 沈王爷④Soothsayer 羊仙姑⑤Monkey —金猴,mantis —螳螂,viper —灵蛇,tigeress —娇虎,crane —仙鹤在例[1]的①和②中,译者将电影主角———熊猫阿宝(Po )的称呼(The Dragon Warrior )译为“神龙大侠”,另外五个角色(TheFurious Five )统译为“盖世五侠”。
这两个译文与中国人心目中对英雄的概念相吻合,因为在中国古代,人们通常称呼英雄为“大侠”。
而且,将他们分别译成四字格,结构平行,人物更增添了许多传奇的色彩。
在③中,“lord ”一词原意为“君主”、“主人”等,但是为了更符合中国文化,译者将其译为“王爷”。
又如④中,“soothsayer ”实意为“预言者”,即能预知未来的人,而影片中,译者将其译为“羊仙姑”———“姑”说明了该人物的性别,中间加一“仙”字又说明了她有魔力。
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影片的喜剧成分。
在⑤中,“盖世五侠”,即“the monkey ”、“the mantis ”、“the viper ”、“the tigeress ”和“the crane ”分别被译成二字格。
通常,我们称他们为“猴、螳螂、蛇、虎、鹤”。
但由于他们功夫都十分了得,为突显其各自的特点,名称自然应有所不同,比如译者将“the viper ”译成“灵蛇”,在蛇之前加了个“灵”字,她的灵活性不言而喻。
但有些译者直接将其译成“毒蛇”,这就误导了观众,使他们误认为她是邪恶的化身。
还有译者将他们分别译为“美猴王、幻影螳螂、俏小龙、悍娇虎、禅灵鹤”,笔者认为这些名称的翻译都是可取的,因为这些角色译名不仅被赋予了中国的传奇色彩,同时也体现了盖世五侠各自的特色。
因此,在翻译电影字幕时,译者不仅要考虑文化因素,更不能忽视每个角色的特点。
1.2最新流行语的频繁使用翻译是一种行为,一种交流互动(Gentzler ,2011:73)。
目的论的实用性在于,其基本要素总能在受众文化中找到(Vermeer ,·162·影视文学文学界1984,参见Gentzler ,2011:72)。
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受众的表达习惯,这就要求译者要全面了解受众文化的知识,并且与时俱进实时更新。
《功夫熊猫2》是部喜剧,它滑稽幽默的语言着实为影片加分不少。
为了达到同样的幽默效果,译者频繁运用中国时下的流行语进行翻译,如:[2]①Awesome.How did you do that ?太牛了。
你是怎么做到的?②These are “the ”best cuffs.这是“最”牛的锁了。
③False avatar.山寨阿凡达。
④Ok ,keep it cool ,keep it cool.好的,淡定,淡定。
⑤And wipe those stupid grins off your faces !不要像傻B 一样在笑!⑥Impressive ,Dragon Warrior.很给力,神龙大侠。
上述例子中流行语如“牛”、“山寨”、“淡定”、“给力”等的应用旨在达到幽默的效果,实现与观众的互动。
一般而言,“awesome ”可作为感叹词,抒发内心的喜悦与赞美,表示“太棒了”。
但在这里,当阿宝发现他师傅能心无杂念、全神贯注、轻松自如地把玩水滴时,非常惊讶并表达了自己的崇拜之情。
在中国,如若想表达崇拜或很厉害之意,我们常用“很牛”来表述。
在此,译者既表达了原文意思,又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例②也是如此。
在③中,“Avatar ”是2010年上映的美国大片《阿凡达》的英文名。
阿凡达非同于人类,拥有蓝色的皮肤及怪异的长相。
当阿宝第一眼看到羊仙姑时,因其留有胡子,就误以为她是只公羊;在阿宝看来,蓄有胡子的羊仙姑看起来着实怪异,便不禁联想到了“阿凡达”,这个时下的热词,正是本片语言幽默的用意所在。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盗版及仿制产品随处可见,如市场上众多仿制的电子产品及盗版书本等,人们称其为“山寨”。
因此“山寨阿凡达”能很快吸引观众的注意。
同样的翻译效果可在④⑤⑥中见到,译者没有采用直译,而是将他们译成当下最流行的用语,效果滑稽幽默。
1.3四字格结构和武术词汇根据文化背景和观众的需求,译者在翻译时可选择忠实于原文抑或直译抑或增译、删译和改译的翻译方法(Gentzler ,2011:71)。
因此,为与中国文化相呼应,译者在翻译字幕时多采用四字格结构,使目标受众更容易接受,主动融入其中,如:[3]①She foretold that if Shen continues down to this dark path ,he will be defeated by the warrior of black and white.她预言到,如果沈王爷继续在邪路上执迷不悟,他会被一名黑白勇士打败。
②inner peace.心如止水。
③Go !Destroy this weapon ,and bring Lord Shen to Justice.去吧!毁掉那武器,将沈王爷绳之于法。
④So hardcore ,you don't feel anything.那么铁石心肠,就什么都感觉不到了?⑤When the moon is full and the tide is high.在那月满潮涨之时。
⑥A kunfu warrior ,he fought like a demon.一个武林中人,他身手不凡。
⑦And China ,will nod and bow before me.天下,将会向我俯首称臣。
古汉语四字格使用广泛,后逐渐形成成语或固定短语,普遍用于现代汉语中。
因此,翻译时使用四字格更容易被中国观众所接受。
译者不仅要忠于原文精神,而且要让中国观众觉得亲切。
例如“inner peace ”的译法多种多样,有的将它译成“内心的平静”,虽然该译文忠实原文,但仍不如“心如止水”来得地道,也体现不出功夫的精髓。
成语如“绳之以法”、“铁石心肠”和“俯首称臣”都是地道的中文表达方式,这样的译文既遵循了目的论原则,也易得到观众的认可。
除了上述四字格之外,在《功夫熊猫2》中,译者还运用了一些功夫词汇,如:[4]①Feet of Fury !旋风腿(无影脚)②Eight-point acupuncture cuffs !八针连环锁当阿宝和群狼搏斗时,他以自创的旋风腿(Feet of Fury )将他们打败。
译者并未将其直译成“愤怒之腿”,而是略作调整,在影片中增加了中国武术词汇,将其译成中国观众所熟悉的诸多动作片中的“旋风腿”或“无影脚”,增强了影片的吸引力。
而且,将“Eight-point acupuncture cuffs ”译成“八针连环锁”能立即让人联想到功夫,与功夫的主题相呼应。
2结论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电影在大众文化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