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型无碳小车-结构设计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6
无碳小车s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无碳小车S一、设计目标无碳小车S是一款以环保、节能为主题的城市代步工具,旨在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解决方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设计目标如下:1. 零排放:采用电动驱动方式,完全不产生尾气排放。
2. 高效节能:优化电池储能和动能回收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延长续航里程。
3. 运行稳定: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确保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美观舒适:外观设计简洁大方,内部空间宽敞舒适,提供良好的驾乘体验。
二、设计要点及解决方案1. 动力系统:采用纯电动驱动方式,利用电池存储能量供给电机驱动车辆。
同时,结合动能回收技术,在制动过程中将动能转化为电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续航里程。
2. 能量储存系统:选择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提供稳定可靠的能量供应。
3. 智能控制系统:借助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电动机的精准控制和能源管理。
系统能够根据车辆运行状况、车速、路况等数据,动态调整电机转速和功率输出,提高驾驶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
4. 安全装置:配备智能制动系统、防抱死系统、车辆稳定控制系统等装置,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同时,还应配备侧面碰撞保护、主动安全预警系统等装置,提高车辆的被动安全性。
5. 外观设计:外观简约、流线型设计,减少气动阻力,提高行驶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
选用高强度轻量化材料,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能耗效率。
三、市场应用前景和竞争优势1. 市场应用前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突出,无碳小车S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可以在城市内提供便捷的短途出行解决方案,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
2. 竞争优势:(1) 零排放设计,符合环保理念;(2) 高效节能的动力和能源管理系统,延长续航里程;(3) 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 简洁大方的外观设计和舒适宽敞的内部空间,提供良好的驾乘体验。
无碳小车S型设计方案引言在当前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人们对于零排放交通工具的需求不断增长。
无碳小车是一种以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作为动力源,无需燃料燃烧而产生废气的交通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创新设计的无碳小车S型设计方案。
设计目标1.高效能源利用: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最大程度减少能源浪费。
2.减少碳排放:无碳小车的设计要符合零排放标准,通过采用无污染能源为动力源,减少对大气环境的负荷。
3.安全可靠:设计并选用高质量的材料和部件,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舒适性和便利性:设计人性化的外观和操控方式,提供舒适和便利的使用体验。
电力系统设计无碳小车的电力系统是实现无排放运行的核心部分。
本文设计的S型无碳小车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作为主要能源收集装置。
电池板通过转换太阳能为电能,并将电能存储于锂离子电池组中。
锂离子电池组作为小车的供电源,在需要时供应能量给电动汽车的电动机,从而驱动小车运动。
结构设计S型无碳小车采用前后对称的设计结构,以确保小车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小车的车身主要由轻质材料制成,如碳纤维复合材料,以提高整车的强度和耐久性。
小车的车身采用流线型设计,减少空气阻力,提高行驶速度。
此外,小车配备了可调节的悬挂系统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以提供良好的操控性和行驶平稳性。
主要部件设计电动机S型无碳小车的电动机采用无刷直流电机技术,具有高效能、高输出功率和低噪音的特点。
电动机通过变速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驱动车轮进行前进或倒退。
电动机的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单元,可以实现精准控制和节能运行。
制动系统S型无碳小车的制动系统采用回收能量的设计。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系统会将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于锂离子电池组中,以供给小车的其他电子设备使用。
操控系统S型无碳小车配备了先进的电子操控系统,提供精确的转向和控制。
驾驶员可以通过方向盘和踏板控制小车的前进、后退和转向。
“S”无碳小车结构方案一、设计思路1.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物块下落的时能直接转化为小车的动能,推动小车前进,此时势能的损失最小,故小车前进的动能应有物块的势能直接转化。
2.设计要求小车有自动避障的功能,小车的前进路线呈中周期性变化,但是当小车转向时速度有损失,故其前进路线需要通过精确计算得到.3.需要对小车的结构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小车的加工工艺,成本,使得到的产品设计合理。
4.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尽量减轻整车的质量,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保证其行驶过程中运动平稳。
5.小车功能设计要求设计一种小车,驱动其行走及转向的能量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来的。
给定重力势能为4焦耳(取g=10m/s2),比赛时统一用质量为1Kg的重块(¢50×65 mm,普通碳钢)铅垂下降来获得,落差400±2mm,重块落下后,须被小车承载并同小车一起运动,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
如右图所示:6.小车设计要求(1)要求小车行走过程中完成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重力势能转换获得,不可使用任何其他的能量来源。
(2)要求小车具有转向控制机构,且此转向控制机构具有可调节功能,以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的竞赛场地。
(3)要求小车为三轮结构(4)小车有效的绕障方法为:小车从赛道一侧越过一个障碍后,整体穿过赛道中线且障碍物不被撞倒(擦碰障碍,但没碰倒者,视为通过);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小车停止。
二、小车出发定位方案通过对小车的功能分析,小车需要完成自动避开障碍物,驱动自身行走,重力势能的转换功能。
所以我们将小车的设计分为以下部分,路径的选择,自动转向装置,能量转换装置和车架部分。
小车在运动中,其运动轨迹简化为余弦曲线图像,通过小车的传动比以及转向装置曲柄的长度计算出余弦曲线的幅值,将小车放置于幅值处。
将障碍物的方向定为Y轴,X 轴在水平面垂直于Y轴,画出小车前进路线轨迹,将障碍物在轨迹图中,找到能通过的位置,量取此时Y轴与小车出发的幅值处即为小车出发点。
基于 S 型避障无碳小车车身结构设计的创新和优化摘要:无碳小车是一种依靠重力势能驱动的自动避障的机构驱动转向机械小车。
S型无碳小车对与机构的传动精度要求高。
在设计过程中预留了微调机构,在装配后设置参数后微量调整。
那么简化微调机构提高微调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就是对转向机构中的微调机构的创新与优化。
关键词:轻便、结构优化、微调机构。
一、设计方案无碳小车大体可以从两个角度车出发,一是无碳,二是前进且自动转向功能。
首先要提出的是无碳,即以重物悬挂高处通过重物下降的势能驱动小车前进,如今都以绳轮机构为主。
本文绳轮机构只就适应车体布置设置了合适参数,通过小车三维建模体现,不做详述。
其次则是运动。
动力机构设计为齿轮机构,将重力势能转化为驱动力,需设置合理传动比与中心距。
三是研究小车的自控功能如何实现,在研究现存机构与其参数的根据下,参阅相关设计资料,结合最基本的空间四杆机构理论,设计构件参数及其运动形式。
即确定运动副的类型与布置位置。
四是设置一个适用此转向机构的微调机构。
五是机构的合理布置。
机构的设计应首先本着精确执行其功能的原则,其次因无碳小车需轻量化,所以尽量减轻各构件重量,精简构件结构形状。
应当强调的是应尽量避免低副摩擦的现象,低副摩擦,尤其是在组成低副的构件受较大垂直摩擦面线性载荷和方向变化的动载荷时,会造成剧大的摩擦热量损失。
通过多次的软件数据分析和建模以及仿真设计出了符合要求的无碳小车。
二、整体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以转向轮(前轮)、差速轮(后轮1)、驱动轮(后轮2)为三个顶点绘制三角形。
通过MATLAB建立三条轨迹曲线来模仿小车的运行轨迹,通过设置桩距的方法来合理设置车宽幅与车总长确保车子在运行过程中不会触碰定点桩。
在确定了合理的车身长宽之后来设计机构的布置形式与参数大小,通过Solidworks建立三维模型,代入所设计参数研究是否合理。
将不合理的车长车宽在带回轨迹曲线进行完善。
最终达到合理可行的状态。
毕业设计(论文)S型无碳小车的设计教学单位: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指导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完成时间:2016年3月20日XXXX学院教务处制发无碳小车的设计与实现摘要本文围绕无碳小车的设计,以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竞赛命题为核心,系统地说明了符合比赛要求的无碳小车从设计构思到参数计算以及最后的加工装配的设计思路和步骤。
主要介绍了无碳小车的机械机构构成、技术参数、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小车零部件的加工方式与加工装配。
无碳小车主要由车体、驱动机构、传动机构、转向机构和微调机构六个机械结构组成,其中转向机构为无碳小车实现行驶S型轨迹的机构,是无碳小车核心机构。
该小车的转向机构根据正弦机构的原理,在正弦机构的基础上优化和修改而来。
而微调机构则是用于调整转向机构的周期,使小车的行驶轨迹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而改变。
转向机构和微调机构的设计是无碳小车设计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实现竞赛命题的要求的核心机构。
在小车加工调试完成后,经过验证小车的设计与制造符合竞赛命题的性能要求。
通过这次设计,增强了我们的综合能力,并真正能把所学知识真正用在工作和生活中。
关键词:无碳小车;正弦机构;单轮驱动;机械加工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carbon-free Vehicle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design of carbon-free vehicle, contest of the 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engineering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s the core system that meets the game requirements, parameter calculation and carbon-free vehicle from design concept to final design idea and steps of processing and assembling. Introduces carbon-free vehicle for mechanical structure, technical parameters and machining of parts, car parts and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cessing and Assembly.Carbon-free vehicle is mainly driven by the body, body, transmission, steering gear, trimmer bodies consists of six mechanical structure, including steering mechanism for carbon-free car bodies to achieve s-bend, that is carbon-neutral core trolley Agency. The car's steering mechanism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ine mechanism, in sine mechanism based on optimization and modification. And fine-tuning is used to adjust the steering mechanism of the period, the car of course can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 Steering mechanisms and fine-tuning mechanism is designed to be carbon-free car desig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is the core institutions meet the contest requirements.Processing in the car after debugging is complete, proven performance of car design and manufacture meet the contest requirements. Through this design enhances our overall ability and really can really us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work and in life.Key words: carbon-free vehicle; sine mechanism; Single-wheel driving; machining全套设计,请加12401814目录1 绪论 (4)1.1无碳小车越障竞赛命题要求 (4)1.2无碳小车越障竞赛环境 (4)1.3设计和加工思路 (5)1.4本设计的意义 (5)2 机械结构设计 (7)2.1车体 (7)2.2原动机构 (9)2.3传动机构 (9)2.4转向机构 (10)3 技术设计 (13)3.1小车齿轮齿数比的计算 (13)3.2运动学模型 (14)3.3后轮半径与绕线轮半径计算 (15)3.4标准件及其材料件列表 (15)3.5确定非标准件的零件尺寸 (16)3.6小车整体装配效果图 (17)4小车的加工装配以及调试 (18)4.1需要自行加工的零件及加工方法 (18)4.1.1使用亚克力板作为加工原材料的工件 (18)4.1.2使用铝合金作为加工原材料的工件 (19)4.1.2使用45号钢作为加工原材料的工件 (19)4.2小车的装配 (19)4.3小车的调试 (20)5 结果评价分析 (22)5.1小车设计结果 (22)5.2小车设计方案的优缺点 (22)5.3改进方向 (23)参考文献 (24)附录 1小车数学模型方程 (25)1 绪论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污染越加严重,寻求清洁能源的行动势在必行。
“S”型无碳小车设计说明书目录一、绪论1.1 竞赛命题主题1.2 小车功能设计要求二、方案设计2.1 路径选择2.2 转向装置2.2.1 前轮转向装置设计2.2.2 后轮转向装置设计2.3 能量转换装置设计2.4 微调机构设计三、参数设计3.1 路径参数设计3.2 其他参数设计四、选材加工五、附录1.1 竞赛命题主题本届竞赛主题为“无碳小车越障竞赛”。
要求经过一定的前期准备后,在比赛现场完成一台本命题要求的可运行的机械装置,并进行现场竞争性运行考核。
每个参赛作品需要提交相关的设计方案。
竞赛命题为“以重力势能驱动的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小车”。
1.2 小车功能设计要求1、设计一种小车,驱动其行走及转向的能量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而得到的。
该给定重力势能由竞赛时统一使用质量为1Kg 的标准砝码 (¢50×65mm,碳钢制作) 来获得,要求砝码的可下降高度为400±2mm。
标准砝码始终由小车承载,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
图1 为小车示意图。
图1:无碳小车示意图2、要求小车在行走过程中完成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给定重力势能转换而得,不可以使用任何其他来源的能量。
3、要求小车具有转向控制机构,且此转向控制机构具有可调节功能,以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的竞赛场地。
4、要求小车为三轮结构。
具体设计、材料选用及加工制作均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
二、方案设计2.1 路径选择我们选择了“S”型方案,路径如图2 所示,图中所示“S”是后轮轴中点轨迹。
在设计计算中我们近似认为这是一条余弦曲线,通过分析道路要求给出曲线方程各项参数,从而得到后续理论设计的基础数据。
图2:小车路径轨迹示意图(后轮轴中点轨迹)2.2 转向装置2.2.1 前轮转向装置设计考虑到小车在行进过程中要实现自行转向,我们选择通过改变前轮摆角来控制整个小车的转向,有两种备选方案:1、凸轮+连杆+摇杆;2、曲柄连杆+摇杆。
第一种方案中,凸轮的设计加工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一般而言实用性不强,想要实现对小车路径的精准控制不易,而相较之下方案二中曲柄机构更容易设计计算,路径特殊点所对应曲柄的位置更容易找到,还可以通过改变曲柄偏心距实现间距微调,而且加工成本较低,拆装稳定性好,原理简单易懂,可以帮助中学生或大学生快速理解机械传动和加工原理,因此我们选用方案二,如图3 所示。
S型无碳小车结构设计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无碳小车作为一种清洁、节能的运输工具,逐渐受到了人们的。
S型无碳小车作为一种典型的设计,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S型无碳小车的结构设计出发,阐述其设计理念、实践方法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S型无碳小车是一种使用太阳能或其他绿色能源作为动力源的小型车辆。
其特点主要包括零排放、节能环保、便捷实用等。
结构设计对于S型无碳小车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车辆的性能,提高其稳定性和耐久性。
S型无碳小车的结构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车身结构、悬挂系统、动力传输、制动系统以及转向系统。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太阳能转化为动力,并实现车辆的驱动和转向。
此外,合理的车身结构和悬挂系统也是提高车辆稳定性和舒适性的关键因素。
在设计S型无碳小车的车身结构时,我们需要考虑车身的材料、强度、轻量化以及生产工艺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注意车身结构与太阳能电池板之间的匹配,以充分利用太阳能。
悬挂系统的设计则需要根据车辆行驶的路况和舒适性要求来进行,以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平顺性。
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的设计也是S型无碳小车结构设计的关键部分。
对于制动系统,我们需要考虑制动器的类型、制动性能以及与车轮的匹配等因素。
而对于转向系统,则需要转向器的类型、转向灵敏度以及与车轮的连接方式等因素。
在进行S型无碳小车结构设计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确保设计的结构合理、性能稳定,并能够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其次,要在保证车辆性能的同时,尽可能地减轻车身重量,以提高车辆的能效;最后,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以满足车辆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总的来说,S型无碳小车结构设计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S型无碳小车的性能和稳定性,实现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S型无碳小车的设计与制造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投入,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究和创新,以推动S型无碳小车的发展。
1设计思路及初始设计方案1)转向机构设计。
为了保证结构的优化,使机构原理易于理解,本文采用的是正弦机构和空间铰链四杆机构。
机构的前轮为转向轮,负责往复运动和摆动恒定的角度,由轴承与车架过盈配合,导向轮固定架用螺丝紧固于底板上,其垂直轴穿过轴承,前轮转向功能由曲柄连杆机构实现。
调整曲柄、摆杆和连杆长度,来达到比赛要求。
2)行驶机构设计。
为了提高速比,一级齿轮机构增速,采用的驱动方式为单轮驱动,一侧为驱动轮,另一侧为从动轮。
3)微调机构设计。
设计的小车在长连杆处设计螺纹孔、螺纹杆及双螺母配合的微调机构,以及调节周期处为螺旋杆设计,可以通过调节杆长,进而改变导向轮的最大偏角和周期,从而能稳定的避桩行走,达到比赛要求[1]。
4)车架设计。
采用矩形平板机构,轴承座连接主动轴和齿轮轴,支撑座用来支持微调机构,防止下沉;采用大车轮设计,平板较高,这种设计方式有利于保证小车行进中获得良好的稳定性,通过载重增大惯性,有利于保证小车的行驶距离。
构架设计图,如图1所示。
图1设计构架2解决方法及优化处理根据初始方案设计的小车结构制成模型样车,进行实际测试,发现实践与理论的差距,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及优化改良措施。
1)小车绕桩行驶运行中,行进偏移量大,平稳性差。
经过测试发现,微调机构中螺纹孔、螺纹杆及双螺母的配合调节,不易调节,且精度过低,稍微调整就会导致小车运行轨迹发生较大变化,因此设计与实践有差距。
解决方法:在微调结构中的螺纹孔、螺纹杆及双螺母设计,调整为类似千分尺结构,利用空方管与方管(与曲柄做为一体件)配合,方管通过标记刻度来进行微调,操作方便精确[2]。
2)小车发车不稳定,导致行走轨迹不同。
试车发现,导向轮设计存在间隙,轨迹取决于出发时导向轮的位置;螺丝出现松动情况。
解决方法:导向轮固定架的竖直轴的连杆采用金属材料;滚动轴承与车架的过盈配合不稳定,可加端盖固定;竖直轴与曲柄连接处加轴套,减小间隙,同时减小摩擦;发车前固定好所有连接部位,否则会影响精度。
S形轨迹无碳小车的结构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S形轨迹无碳小车的结构设计“S形轨迹无碳小车的结构设计摘要:针对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题目,设计一辆通过重力驱动的纯机械结构的无碳小车,且小车具有周期性越障功能。
通过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该小车,参加比赛。
设定不同的参数,借助工程软件MATLAB对小车的轨迹进行仿真计算。
通过分析,设计出一辆满足比赛要求的小车。
并且通过调试证明,小车能够稳定行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关键词:无碳小车越障轨迹仿真0前言本文针对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关于“S”形轨迹的要求,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将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并且按照“S”形轨迹稳定前行的无碳小车。
小车为三轮结构,前轮为方向轮;后面一轮为驱动轮,一轮为从动轮。
小车具有可调节的转向控制机构,以适应700-1300mm间距的不同间距障碍物。
1小车结构设计本文把小车的机构分为:原动机构、传动机构、转向机构、微调机构与车身。
除了轴承、螺栓螺母等标准件可以直接选用外,小车的其余部件均使用LY102铝合金制作。
本文的设计目的是使小车各部分的尺寸协调,满足强度要求、实现不同距离的越障功能。
下面是各个机构的设计: 1.1原动机构设计原动机构是利用重物下落时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而驱动小车前进和转向的机构。
重物是1kg的标准砝码,重物周围是三根均布的钢管,从而约束重物的自由度,使重物直线下降,减少了能量损失,保证了小车重心的稳定性。
重物通过尼龙线绕在小车的绳轮上,在下降的过程中,带动绳轮的转动,实现了能量转换。
在实际测试中,证明了该结构简单、能量转化率高、成本低等特点。
1.2传动机构设计传动部分是原动机构和小车主动轮动力传递的枢纽,本文设计的小车的传动机构由后轮、一级齿轮、及其相关零件组成。
由于小车具有转向的功能,为不干扰小车的转向,后轮采用差速连接。
小车的右后轮为主动轮,左后轮为从动轮。
主动轮与传动机构相连,驱使小车的运动,从轮轮用轴承空套在后轴上,跟随小车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