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第18课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32
08版岳麓电子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中就逐渐出现了权力的萌芽,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实际上是史前社会的部落酋长商朝时期.最高统治者称王王的直接控制范围虽不够太,但能够支配各方国的地位却已建立起来官僚队伍、军队,监狱等一系列制度开始出现到西周时候,各项制度更加:完备,—周王将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确立了一套比商朝更严密的控制体系。
靠宗法制的血缘纽带维系统治秩序并非长久之计,随着周王与诸侯、诸侯与大夫之间的大小宗关系日益疏远,靠宗法分封制维系的权力格局逐渐解体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争霸,各诸侯国在改革过程中纷纷加强君主的权力,到秦统一六国的时候,建立—个皇帝具有无上权威的中央集权制度就水到渠成了。
在慢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央与地方官制日益层叠有序,科举选官制度的确立以—种相对开放的原则为官僚队伍不断补充人才,同时又以监察制度对官僚队伍加以监控和约束。
但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从西汉到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延续不断:同时,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
到明清时期,皇权独尊,专制权力达到顶峰。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夏商周时期处在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政治体臸经历了它的形成阶段。
在商代有所谓内外服臸度,而到西周则出现了分封臸、宗法臸,这些是上古中国的重要政治臸度。
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约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
大量的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夏代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从夏开始,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族首领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
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商王对外服即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
新文化运动本课教材主要讲解辛亥革命失败后,先进中国人仍在探索使国家走向富强之路的途径,但旧的思想观念仍在阻碍着社会前进的步伐,于是有识之士掀起新文化运动,力图使国人思想再度解放。
这也意味着进步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向更深层次发展,即由学器物、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关于新文化运动,本节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与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是本课的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从思想和文学两个方面掌握“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要明确其性质、进步性和局限性它促使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启迪人们更迫切地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为_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有力推动了中国___________的发展。
9.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表现在:它局限在__________圈子里,没有普及到________中去,在思想方法上也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缺憾。
存一次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
2.积极作用: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破除了封建教条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促进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并汇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对旧文化的勇敢挑战,不仅引发了一场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论争,而且启迪人们更迫切地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新文化运动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仅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里,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在思想方法上也存在着绝对化、简单化、脱离实际等缺憾,不能正确解决批判与继承问题。
识分子的圈子里,所以新文化运动没有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没有和政治运动紧密结合,这就减少了它的实际效果。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学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国民经济的恢复: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2)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主张。
2.方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3.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4.成就:(1)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情境在线】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100多年的战乱,国民经济完全崩溃,一穷二白,一贫如洗,百废待兴。
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提示: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情境在线】毛泽东认为,合作化是个体农民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是由贫穷变富裕的主要途径。
这里的“合作化”是怎样完成的?提示:先是建立互助组,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然后兴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1)内容。
①基本形势: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
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2.“左”倾错误发展:(1)表现。
①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②“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
(2)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危害:“大跃进”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单元)【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目录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第14课理性之光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第16课综合探究:解决“李约瑟难题”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1希腊(自然哲学→社会领域→人)1、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2、第一位自然哲学家“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意义: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3、公元前5世纪: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
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树立了人的尊严;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4、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最高的知识“善”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区别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智”强调实际功用;“苏”强调作用;但都强调知识,否定权威。
5、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创立逻辑学;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2文艺复兴【14世纪出现→15世纪传到欧洲(全盛时期)→17世纪结束)1、背景:(经济)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地中海工商业发达;(政治)政治分裂使学术环境相对宽松;(思想)教会的精神阻碍;(阶级)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社会因素)黑死病;(文化)文学艺术人才辈出;丰富的文化遗产;2、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核心:人文主义(核心内容: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3、文艺复兴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4、全盛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5、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亚 39部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6、影响: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反封建教会,促成宗教改革出现;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清除思想阻碍。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程标准】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重点难点】重点: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难点:古代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基础梳理】1.教材P22思考点: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精耕细作;扩大农耕区域,加速对土地开发与利用。
2.教材P23学思之窗: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农业家庭式劳作是封建社会重要的劳作方式。
它提供小农家庭需要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产品,保证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也为国家提供税源。
但农业家庭式劳作阻碍商品经济,难以产生技术突破,在近代以后产生不良影响。
3.教材P24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战国时期的主要生产部门用铁器作为生产工具的情况。
首先辨析材料来源,判断材料的时间及所描述的基本内容;其次阅读材料,对其基本内容进行梳理提炼;然后查阅其他资料完成史料的佐证;最后组织语言形成自己观点。
《管子》是后人托春秋管仲之名所作,该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其中《管子·海王》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手工业的情况。
该材料反映战国时期各门类的手工业工具自成体系。
战国时期铁质工具不仅数量多,而且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
4.教材P24学习拓展:渔业也是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出一种古代渔业工具并加以说明。
如中国古代的渔网、鱼篓等。
按照背景、结构材质、作用等阐述清楚即可。
※归纳总结※一、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演变特点1.从使用材质看,经历由骨、竹、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2.从制作方法看,经历从原始的打击、磨光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
3.从动力来源看,经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
4.从农具种类看,经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
二、中国男耕女织下的小农经济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某历史学习小组为探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查阅了大量资料,其中符合这一主题的资料有①工业革命的影响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共产党宣言》④俄国十月革命A. ①②③④B.C. ①②③D. ①③④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共同纲领》的发表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发表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发表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巴黎公社成立B. 第一国际成立C. 《共产党宣言》发表D. 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召开4.伟大的人物往往有共同的辉煌。
下面的革命理论与实践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是①“正义者同盟”的改组②写作《共产党宣言》③支持并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④创办“民主派机关报”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某历史学习小组为探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其中符合这一主题的资料有()①工业革命的影响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③《共产党宣言》④《国际歌》的诞生A. ①②③④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③④6.19世纪中期,工人开始走上“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这条“阳光大道”指的是A. 封建主义B. 资本主义C. 社会主义D. 修正主义7.马克思、恩格斯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时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A. 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B.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 明确指出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D.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8.1848年2月,“共产主义同盟者”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③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④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9.“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第18课音乐与美术-岳麓书社版必修三文明发展历
程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与音乐、美术相关的文明发展历程;
2.能够通过学习音乐和美术的文化背景,理解其重要性;
3.能够探讨音乐和美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
1.课件:PPT、文档;
2.教具:音乐、电脑、投影仪、画笔、画纸、复印机;
3.材料:音乐和美术相关的经典作品、文献资料。
教学过程
1. 引入
•美学与音乐学领域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巨大,无论是形式美还是文化美,它们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本课将通过音乐与美术,了解和探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
2. 呈现
•对音乐、美术相关的文明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讲解,让学生从中了解它们的来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它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3. 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参考文献资料,探讨音乐、美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和讨论,集思广益,丰富彼此的认知和见解。
4. 练习
•按照老师提供的主题,让学生使用画笔和画纸,进行创作。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表达,发挥音乐和美术创作的能力,共同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
5. 提高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作品来表现对音乐和美术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展示和欣赏彼此的作品,进一步加深对音乐和美术的了解,同时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音乐和美术相关的文明发展历程,知道了它们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通过探讨和练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领域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但是,对于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
”这里的“他们”是指( )A.共产国际领导人B.巴黎公社领导人C.科学社会主义者D.空想社会主义者,这些人主张建立模范社会,但如何建立这样的社会,他们从来没认真思考过。
由此可见,这些人是指空想社会主义者,故选 D项。
2.《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了文明中来了。
”其意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B.资本主义具有改变世界的能力C.资本主义文明是最先进的文明D.资产阶级能够改造所有的民族,《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功绩,带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就是资本主义具有改变世界的能力,故选B项。
3.在社会主义发展运动史上,工人阶级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建立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D.新中国的建立,是工人阶级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故选 B项。
4.马克思在对巴黎公社考察之前,曾经充满激情地写道:“1871年3月18日清晨,巴黎被‘公社万岁!’的雷鸣般的呼声唤醒了。
公社,这个使资产阶级的头脑怎么也捉摸不透的怪物,究竟是什么呢?”资产阶级“捉摸不透”公社的主要原因是( )A.实现了代议民主制度B.工人阶级掌握政权C.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D.工农联盟得以建立,资产阶级不会“捉摸不透”,A、C两项错误;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工农联盟,D项错误。
5.巴枯宁认为巴黎公社既没有依赖于一个先锋队,也没有掌控国家或者企图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政府。
巴枯宁认为巴黎公社( )A.缺少有效的和统一的政权管理B.缺乏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而最终失败C.没有工人参加而缺乏群众基础D.没有采取维护人民利益的革命措施,也没有“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政府”,缺少有效的和统一的政权管理,故A项正确。
1.下列著名音乐家中,既是古典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又是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的是() A.贝多芬B.舒伯特C.德彪西D.莫扎特解析:选A。
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
为这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伟人是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
2.关于印象派音乐的表述正确的是()A.印象派绘画的兴起影响了印象派音乐的产生B.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贝多芬C.德国的德彪西为印象派音乐做出了重大贡献D.《牧神午后·前奏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解析:选A。
B、C、D三项的表述都有误。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期的音乐家;德彪西是法国人,其代表作是1892年创作的《牧神午后·前奏曲》。
3.“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如生,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
”看上去乱七八糟、随心所欲的每一个色点,都是经过科学的、精密的计算,所以每一名画家都是科学家或者数学家。
这种表现技法当属()A.古典派B.荒诞派C.印象派D.现代派解析:选C。
将自然科技成就运用到绘画中,充分重视光和色的变化,这是印象派的绘画特点。
4.下图是毕加索的《葡萄与小提琴》,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A.探索绘画的视觉与幻觉之间的关系B.它体现的是一种几何形体的美和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C.用几块平面片断在心目中构成一把可感可即的小提琴的实体形象D.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使其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解析:选D。
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使其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体现的是印象派作品。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材料2:他的音乐有如雾里看花,具有朦胧的意境,捕捉无定型的流动体(如云、风、气味等)运动时的瞬间印象,把它们用绝妙的音色、和声等表现出来。
请回答:(1)材料1的绘画作品属于哪一绘画流派?这一绘画流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材料2与材料1在艺术风格方面有何内在联系性?解析:第(1)问主要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