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技巧一、猜测词义对初中生要达到的五级阅读目标要求中,第一条就提出“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所学猜测词语的基本方法来猜测、推断、理解陌生词语的词义,这应当说已成为了初中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
这类题一般要求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中的某个生词的含义,有时是短语或句子的确切含义。
要注意三种情况:有的词汇具有一词多义,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是不相同的;同一种意思又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有的词虽未学过,但在具体语境中已被赋予了特定含义。
不管属于那种情况,都可通过多种方法猜测其正确含义。
猜测未学过的词义方法很多。
做题时要从被考察词语所处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联系进行分析,通过把握文章大意及前后文之间的内容联系,根据文章中心或主题、构词法(合成、派生和转化)、同义关系(词语诠释、同义词、同位语和定语从句等)、同等关系、对比关系(对比和比较关系)、反义关系、因果关系、生活经验或常识、示例法等方法来猜测词义。
具体分析如下:1、根据文章中心或主题法:一般来说,要查找的生词都是与揭示文章主题有一定联系的,因此如果能够把握好文章的中心,往往有助于猜测出文章中的生词的含义。
2、利用构词法猜测词义:前缀通常改变原来词语的词义,而不改变原来词语的词性。
后缀通常改变原来词语的词性,但对词义的影响有时不明显,有时很明显。
派生词的词义可依据“前缀变词义,后缀变词性”的原则来猜测词义。
在阅读中,如果我们熟悉构成合成词的每个独立单词的词义,就可能猜出合成词的意思。
同一个词有不同的词类,不同的词义,称为兼类词。
兼类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类和词义都不同,要根据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掌握其词类和词义。
3、根据上下文的同义或对比关系来理解词义:同位关系是指文章中与之相关的同义词,同位语、定语(从句)等,如果能够借助它们的解释或定义,则很容易猜测出词义来。
根据同义关系猜测词义,关键是要了解显示同义关系的线索。
换句话说,破折号、逗号等标点符号,以及or, and, in other words, that’s to say,namely等词或短语就是这种线索。
浅谈怎样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当今社会是知识的时代,各行各业发展非常迅速。
并且许多的高科技知识材料都与英语有着紧密的联系。
所以,为了能直接地、迅速地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阅读能力作为目标是符合社会需要的。
因此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
阅读既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
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一个人在听、说、写几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就会感觉非常轻松。
为了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我经常听到很多英语老师抱怨,学生在看到英语阅读课文的时候没就打瞌睡。
我们不禁要反问一下自己,我们是否天生对任何东西都有兴趣?还是经过时间的磨练和渐渐的培养,开始对身边的某件事物产生兴趣。
那么,如果你对一件事物完全没有兴趣,你会愿意花费时间再它上面么?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的阅读兴趣,然后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和方法,最终才能水到渠成。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材料的种类及其内容,因此要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阅读材料。
学生使用的阅读材料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学生年龄,具有时代特点,内容健康,丰富多彩。
这类阅读材料可以激发广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了解世界的积极性。
同时,把课文作为阅读材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可读性强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种享受。
作为英语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也要注意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
要做到循序渐进,以免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五篇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检验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所以阅读理解所占的分量很大,而且也较棘手,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笔者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下面是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1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
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阅读理解力的重要时期,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很重要。
学生对英语阅读有恐惧的心理,看到篇幅很长的英语文章就没有耐心去看,导致了学生不喜欢阅读,阅读理解能力越来越差。
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数都是教师中英互译,在教学方式上很单一,课堂不活跃,氛围不好。
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要有正确的英语阅读观学生的阅读观念错误,导致学生对英语阅读提不起兴趣,英语的阅读观主要包括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的兴趣、对阅读积极的态度等。
一些英语文章有很强的趣味性,这样的文章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但不是所有的阅读文章都这样。
现在的英语阅读分为文本类的以及非文本类的,很多非文本的阅读很难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要树立学生的正确的阅读观念,要做好阅读之前的心理准备,还要把握好阅读当中的心理调控。
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帮助学生克服英语阅读的心理障碍,给予学生引导和鼓励。
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通过自己体会和感受后,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主旨,所以学生做好自我的心理调整很重要。
学生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坚持阅读,积极阅读。
通过几遍阅读,理解能力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教学教师要能够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当中,让学生做好阅读的心理准备,为高效率的阅读做好铺垫,所以做好导读对学生阅读很重要,导读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有背景导入方法和情景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三步曲”——以外研社九年级上册 Module9 Unit2阅读课为例关键词:阅读教学“导、读、练” 能力培养《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让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为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阅读,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
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提高,实质上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提高。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交际法设计阅读课的程序和模式,设计巧妙的活动导入,让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阅读实践,加强以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以此来达到英语教学目标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的要求。
本文以外研版九年级上册Module 9 Great inventions Unit2 Will books be replaces by the Internet?为例(以下简称Module 9 Unit2),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尝试对“导、读、练”“三步曲”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导、读、练”“三步曲”阅读教学方式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而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读、练”。
在“导、读、练”阅读教学方法中,学生为主体,阅读内容为客体,学生通过良好的阅读方式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获得必要的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导”指的是教师根据阅读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巧妙的导入,切入主题,引起学生阅读兴趣,为阅读做好铺垫;“读”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各种方式的阅读,如略读、精读和复读等;“练”指的是根据课文内容,以训练为主线,即以语言知识及语用能力训练为主轴,以听说训练和写作训练为副轴的整体训练。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
英语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同时,阅读理解也是中考的一种重要题型。
因此,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要面对的难题。
阅读理解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及对整个文章逻辑联系的理解。
它是大部分考生认为难度很大的考题。
其实,阅读理解并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解题中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
根据我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就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作如下阐述:一、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获得总体印象。
注意语境和相关的提示,不同的人名、地点在试卷上打上不同的记号,为解题做好准备。
二、在了解文章的基础上,抓住主题句在阅读时要想抓住主题句,就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因为他们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句,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主题句有时也会出现在段中,少数情况下,短文中没有具体的主题句,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归纳。
读了主题句,便能知道文章的大致内容。
主题句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而其余的句子则是对主题句的说明。
三、用“顺读法”或“倒读法”逐步答题在答题时,学生可以采用“顺读法”,先读短文再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
学生采用“倒读法”,先读题目再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
我赞成“倒读法”,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四、遇到生词时,不急不躁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不要着急,更不要轻易放弃,可以根据上下文或构词法来猜词,从而判断词语的大致意思。
五、把握好解题速度在答题时,先易后难是考试时答题的方法。
碰到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
一时做不出的题,要果断舍弃,先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题,待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舍弃的题。
六、平心静气,不急不躁,细心检查,避免疏漏在做完所有题目后,不可孤立地检查每个小题。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技巧
国家教育部在《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命题指导》中,明确要求课程改革实验区在继续适当采用传统题型的同时,积极采用新的题型。
从近年来的英语中招考试试题来看,各地市在阅读理解试题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
那么。
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中招考试中有效提高阅读理解成绩呢?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关于“读”的要求,我认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应包括以下四点:1、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获得乐趣。
2、了解文章体裁及结构,学习课文中一些重要的语言知识,为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打下基础。
3、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实际上,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培养。
这里所指的阅读能力包括接受能力、评判能力及创造能力。
接受能力是指了解课文所提供的事实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不具备这种最基本的能力,学生便无法对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观点等进行评价和运用,即缺乏评判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运用作者提供的知识和观点去解决问题或在其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的能力。
在目前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后两类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长期以来,英语课堂教学比较忽视对课型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无论对什么形式的教学材料,都千篇一律地采用“读单词—教语法—做练习”的模式,结果造成了重语言知识的讲授,忽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不良局面。
当然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一些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仅没有得到提高,反而还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
也就是说,在英语考试中,有的学生在做题时把阅读理解放到最后才做,若有时间呢,就读一遍,没时间呢,就乱做一气。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阅读材料单一学生能接触到的阅读材料基本上是教材、试题和复习资料。
这些材料形式单一,内容雷同,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上学期,我们学校就专门给学生开设了一节阅读课,用的是蓝皮系列的阅读教材,它内容广泛,训练了一学期,学生对阅读明显有了兴趣。
2、训练方法简单教师训练学生阅读的方法基本上是解答阅读理解,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规定的材料,然后从设计好的题目中选出最佳答案。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学生始终在被动阅读,失去了自己的思维空间和思考动力。
3、教学重心失衡现有教材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
比如8年级开始就有很多的课后阅读,其中的课文不仅在篇幅上有所增加,而且材料的选择和难易度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进。
虽然新教材具有信息量大、时代性强、内容新颖以及符合中学生阅读心理和兴趣等优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仍把阅读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教学,致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心严重失衡,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英语阅读材料的应有功能。
4、阅读训练不能做到循序渐进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由于教师选取阅读材料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致使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所读材料的梯度较为模糊,在同一层面上重复过多,虽经师生共同努力,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5、非智力因素未得到充分利用阅读能力与学生的兴趣、志向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而这些品质显然不能通过单一的应试强化训练来培养。
目前,许多初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注重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忽略其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学生在阅读时也抱着应试的心理,其阅读质量和阅读效果就自然会大打折扣。
总之,造成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教学思路陈旧、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手段单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